一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加数和被加数、减数和被减数的关系;2. 能够辨别加法和减法的符号;3. 学会用竖式完成简单的加减运算;4. 能够通过口算和竖式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加数和被加数、减数和被减数的关系;2. 加法和减法的符号;3. 竖式完成简单的加减运算;4. 通过实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口算和竖式相结合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竖式的运算过程和方法;2. 加法和减法的转化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 协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灵活组合法:将不同方法进行有效地组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师生互动1.1 启发学习:将两个葡萄和一个葡萄放到一起会有多少个葡萄?把一个葡萄拿走会剩下多少个?引导学生发现加数、被加数、减数、被减数的概念。

1.2 引入新知: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讨论,学生逐渐认识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学习运用竖式计算。

2. 基础训练2.1 讲解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名词和使用方法,让学生理解;2.2 搭配图形、数字等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3 让学生通过竖式完成简单的加减运算,并及时纠正错误的部分;2.4 给学生提供一些口算题目,引导他们与竖式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拓展提高3.1 通过实例分析、案例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应用数学知识;3.2 提供更复杂的题目和案例研究,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能进行解决;3.3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就不同的题目进行讨论和思考,相互合作得出结论;3.4 通过小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协作学习和灵活组合等多种教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 加与减 2教案 沪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加与减 2教案 沪教版

加与减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节中探究与体会加与减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通过看图说故事培养数学交流能力。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加与减的关系,减是加的逆。

2.通过看图说故事,实施数学交流。

教学难点:理解加与减的关系,减是加的逆。

教学设计:一、看图列式:二、引入阶段:1.课件演示题头图,鸟爸爸与鸟妈妈喂食的情景。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来讲一讲故事。

(鸟窝里原来有6只小鸟在唧唧喳喳地叫,等父母来喂食,鸟爸爸和鸟妈妈终于回来了,嘴里衔来了美食……现在有几只鸟?)2.用计算条来展示加法的计算过程①用双色片来摆一摆,原来有6只小鸟,又来了2只大鸟。

例:用双色片摆摆上去②根据摆的计算条来列式计算(学生自己列式)③交流反馈:算式是6+2=8,现在有8只鸟。

小结:求一共有几只鸟,我们通过摆双色片得到用加法来计算。

3.课件再次演示,鸟爸爸与鸟妈妈飞走的情景。

学生描述故事情景:鸟爸爸和鸟妈妈为了哺育鸟宝宝,很辛苦,又一次飞出去觅食,现在鸟窝里有几只鸟?4.用双色片来展示减法的计算过程②列式计算,交流反馈:算式是8-2=6,现在有6只鸟。

小结:大鸟飞走了,鸟窝里还剩几只鸟,我们用减法来计算。

三、探究阶段:观察、比较加减法算式。

故事一:树上原来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小鸟,一共有8只小鸟。

6+2=8故事二:树上原来有8只小鸟,飞走了2只小鸟,还剩6只小鸟。

8-2=61.小朋友的故事讲的可真好听,你们还为数学故事列出了加减法的算式真不错!仔细观察刚才故事中的两个加减法算式,你发现其中有什么秘密吗?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小结:加法算式中的和是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

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

四、进一步理解加与减的逆关系:周末,小胖邀请了小丁丁他们到家里玩,出示饮料食物讲故事、摆双色片,写算式。

1.桌上有6个桔子,妈妈又拿来了3个,现在有几个桔子?小朋友吃掉了3个,还剩几个桔子?2.桌上有5个面包,妈妈又拿来了2个,现在有几个面包?小朋友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面包?3.桌上有3杯饮料,妈妈又拿来了5杯,现在有几杯饮料?小朋友们喝了5杯,还剩几杯饮料?五、练习小朋友们都回家了,小胖要做作业了。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教案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教案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教案【篇一:一年级数学加与减教案】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 w.5y k j. c om一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教案内容:p2-3页目标: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顺序和笔算竖式写法)养成教育训练点: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畅谈套圈游戏的游戏规则,激发学习兴趣。

二、有顺序的阅读并比较情景中的数学信息1.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的表格,发现了什么?2.有谁能读出表中的信息,怎么读?(竖着读,横着读)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

第三次得41分……..三、正确比较数学信息大小的方法通过比较信息中数据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谁获胜如:24比23多1,30比44少14,41比29多12总结:(看谁的得分高,不能只看两次谁高就谁高,而是要看总得分)四、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1)口算,先把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然后再把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最后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题:24+30+41=9520+30+40=904+1=590+5=95(2)用竖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题:24+30+41=9524 54+30 + 4154 95(3)通过学生独立计算笑笑的得分,让学生在所学的基础上,更好的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总结:1. 用竖式结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2.在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时,可以先把整十数相加,再把个位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结果加起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2023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2023秋)
-竖式计算难点: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反复练习,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竖式计算方法,如“怎样将8和5写成竖式并进行相加?”
-实际问题难点: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如“小华有7个球,他给了朋友3个,还剩下几个?”引导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减法重点:通过物品的拿走、分离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如“5个橘子减去2个橘子,还剩下多少个橘子?”
-运算规则重点: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如“8+5=13”、“13-5=8”。
2.教学难点
-理解加号和减号的抽象意义: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符号,理解加号和减号的抽象意义可能会有难度。
4.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培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通过加与减的学习,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提高对数学符号的敏感度;
2.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掌握2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能运用逻辑推理解决相关问题;
1.强化竖式计算方法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2.提高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鼓励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不忽视计算规则的掌握。
4.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加与减》为一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本节课将围绕北师大版(2023秋)教材中的以下内容进行教学:
1.认识加号和减号,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运算。

2.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2.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纸笔等学习工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第一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1.引导学生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通过具体物品进行示范。

2.让学生互相配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练习。

3.带领学生讨论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场景。

第二课: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1.教授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包括进位和退位。

2.带领学生进行多种加法和减法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3.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错误。

第三课: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1.给学生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答。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求解问题。

3.鼓励学生多方面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综合练习与复习1.进行一些综合性的加减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讲解一些常见的加减法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效率。

3.学生自主进行复习,并解答疑惑。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师应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2.学生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

3.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学生能够在这节课中对加法和减法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加减法初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加减法初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加减法初步一、教学目标1. 能够辨认数字1-20,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用法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1-20的认识和辨认。

2. 加减法的基本概念、用法和计算方法。

3.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数字1-20的认识和辨认、加减法的基本概念、用法和计算方法。

难点: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解释教学、实例教学和练习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口头测试的方式温习一年级上册的数字1-10,引导学生认识和辨认数字1-20。

2. 利用数字卡片等教具辅助,介绍数字11-20的写法、读法和数值大小的概念,并帮助学生快速掌握。

二、讲解1. 加法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让学生了解加法的符号“+”,表示将两个数或多个数相加的操作。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之间的加法计算方法。

引领学生以计数器为工具,使用自然计数的方法进行加法计算,并注重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2. 减法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让学生了解减法的符号“-”,表示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操作。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之间的减法计算方法。

引领学生以计数器为工具,使用自然计数的方法进行减法计算,并注重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三、练习与演示1. 群体练习以班级为单位,设置加减法口算比赛,并要求参加现场演示的同学熟练掌握加减法计算方法。

2. 个人练习以工具书等教具辅助,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完成丰富多样的加减法题目,并及时纠正错误。

四、概括在演示和练习中,教师要适时回顾加减法的基本概念、用法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从数字的认识入手,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用法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认知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2. 5以内加法的计算: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卡片等。

2. 学具: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新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板书设计1. 一共有多少2. 内容:加法的意义、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练习题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学方法:反思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何改进。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注:由于篇幅限制,以上内容仅为框架性描述,实际教学设计和内容需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一部分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生动的场景,例如小朋友在公园玩耍,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荡秋千。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一)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一)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一)单元学习内容:1、小兔请客;2、采松果;3、青蛙吃害虫;4、练习二;5、拔萝卜;6、练习三;7、我和小树一起长。

单元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与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1、加减法在同一情境中同时呈现,学生(特别后进生)难以理解。

2、算法多样化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单元教学时间:10课时。

第一节小兔请客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体会意义,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说算理教学准备:小棒、苹果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

1、2个十是多少?7个呢?2、60里有几个十?80呢?二、情境引入: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童话故事。

小兔在学校有3个好朋友,他们是小猴、小松鼠、小刺猬,平时经常在一起玩,互相帮助,无话不谈。

这天,小兔过生日,请好朋友到家里作客。

小兔准备了许多苹果来招待,瞧,他端出来了。

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刺猬最喜欢在别人面前表演了,这时,他看见有这么多苹果,就对大家说:“你们看我的表演。

”只见他翻过身,一下躺到盘子里,摇了两下,站起来一看,一盘苹果全在他的背上了。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请问盘子里还剩下多少个苹果?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三、算法探索1、谁能把刚才这个问题用数学算式来表示?2、怎么计算?3、操作,探索算法。

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苹果摆一摆,在组内说说怎样算出得数。

4、认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并加上单位名称。

40+10=50(个)50-10=40(个)5、试一试。

⑴投影出示小棒,让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40+2060-20⑵口答:7个十加2个十是多少?8个十减3个十是多少?3个十加4个十是多少?6个十减5个十是多少?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2题,反馈。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的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的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的教案5篇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够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拟物体的多少,并能正确表达出比的结果。

2、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一些特别物体的对应。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口头表达的力量。

4、培育学生相互关怀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拟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特别问题。

教学预备:学生:各种比拟的物体(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 教师:手套若干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师:星期天的早上,我们的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碰碰车。

他们来到了碰碰车的场地(出示主题图)问:请你们认真观看一下列图,说说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观看主题图后沟通(车不够:又6个小朋友,只有5辆车;已经4个小朋友有坐在车子里了,还有一辆车空着,可是有2个小朋友从后面跑来;……) 师:刚刚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车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个小朋友对一辆车的方法比拟知道了车比人少,这种方法称为一一对应。

问:生活中我们外出活动常常会消失类似的问题,假如你遇到了会怎么办呢?生:(略)师:今日我们就要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拟物体的多少板书:比拟利用故事情景引出问题,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直接点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本】二、动手实践体验方法师:在你们的桌上分别有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现在请你们同桌??起来比一比哪样物体多,哪样物体少?生:同桌合作进展比拟师:请你们来汇报一下比拟结果(要求说三句话:说说比的是哪两样物体?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结果怎样?)生:沟通(教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展指导)问:你们都会比拟物体的多少了吗?谁能说说比拟物体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生:沟通二期课改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来感悟学问和方法。

教师在学生已经知道比拟物体多少的方法根底上,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比拟物体多少,从而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比拟的方法。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符号。

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3.能够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4.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和掌握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认识加法1.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物件的数量,例如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张桌子,多少只椅子等,并与学生交流如何得出结果。

–提出问题:“如果现在把教室里的两只椅子再放进来,我们应该怎么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得出结论。

2.学习:–出示“3 + 2 = ?”的算式,示例教学加法运算符号“+”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数学计算,例如:“现在有3个苹果,再加上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用“+”运算符号表示出来。

3.巩固:–出示多个加法算式,例如:“3 + 2 = ?”、“4 + 1 = ?”等,由学生进行加法运算计算结果并回答。

第二课:认识减法1.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物件的数量,并让学生数一数目前有多少只椅子。

–提出问题:“如果现在把教室里的一只椅子拿走,我们应该怎么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得出结论。

2.学习:–出示“5 - 1 = ?”的算式,示例教学减法运算符号“-”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数学计算,例如:“现在有5个苹果,拿走1个苹果,剩下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用“-”运算符号表示出来。

3.巩固:–出示多个减法算式,例如:“5 - 1 = ?”、“4 - 2 = ?”等,由学生进行减法运算计算结果并回答。

第三课:加法和减法结合运算1.引入:–提出问题:“如果现在有4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然后再拿走2个苹果,最后剩下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思考。

2.学习:–出示“4 + 3 - 2 = ?”的算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用运算符号表示出来。

加与减(教案)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加与减(教案)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加与减(教案)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加法与减法,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知道加法表示增加,减法表示减少。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与减法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加法与减法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容易出现错误,需要加强对计算的练习和指导。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计算卡片、教鞭、教学PPT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数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加法与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和解释,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加法与减法的计算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加法与减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与减法进行计算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与减法的重要性和应用,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细节,避免出现错误。

板书设计:1. 加与减2. 教学内容: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教学目标: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计算4. 教学难点:加法与减法的理解和计算5.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练习、应用、总结作业设计:1. 练习本上的加法与减法计算题2. 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加法与减法的应用练习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理解了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计算。

通过练习和应用,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练习的检查,以确保学生对加法与减法的理解和计算的准确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和减法 冀教版 (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和减法 冀教版 (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和减法冀教版 (5)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了解加数、被加数、和的概念;2.能够初步了解减数、被减数、差的概念;3.能够初步学习口算加法、减法;4.能够培养学生思考、动手、观察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加法、减法口算的培养。

教学难点减法口算。

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内容1.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

2.应用加法和减法口算。

3.初步理解“多了”“少了”的含义。

教学方法1.教师简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通过图示让学生观察、感受加减法。

2.通过小组合作及个别辅导让学生初步掌握加减法口算。

3.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多了”“少了”的含义。

教学准备1.课件、讲义、教具。

2.计算器、练习本、铅笔和橡皮擦。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展示一些自然景观,让学生习惯性的做一些加法:例如:现有3只小兔子,再来2只小兔子,现在有多少只小兔子?再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概念,如何算减法。

例如:小明有5个糖,他吃了2个,现在还有多少个?学习环节1.加法的学习:在板书上让学生学习和记忆加法的完整式子以及“加数”、“被加数”、“和”的概念。

2.减法的学习:在板书上让学生学习和记忆减法的完整式子以及“减数”、“被减数”、“差”的概念。

3.加减法口算的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口算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做到及时纠正和加深理解)巩固环节1.放一些计算题,让学生应用加减法口算。

2.通过歌谣或故事的形式进行巩固或陈述某个小朋友做的小事。

课后作业1.让学生整理加减法口诀。

2.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写出本节课学到的几个概念。

总结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口算的方法,通过呈现一些生活实际应用情境,让学生掌握多了,少了的含义。

针对减法的口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设置一些小游戏,例如,让学生模拟吃蛋糕,假设有3块蛋糕,吃掉1块有多少块蛋糕,依次类推。

总之,针对一年级学生,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掌握知识。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正确读写数学符号“+”和“-”。

2. 能够利用加法、减法完成小学数学口算,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技能。

3. 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具、材料与准备1、教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课件:PPT课件3、教具:数学教具(小球、小石子等)4、其他准备:课前准备好控制器,检查课件播放设备的正常运行等。

四、教学内容1、导入(1)寻找数学符号教师出示两个“+”符号,引导学生寻找此符号,确定它们的位置。

并问:“数学符号‘+’代表什么?”让学生说出答案。

(2)口算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如2和3,让学生先默读后喊出答案“5”。

再出示3和1,让学生计算后说出答案“4”。

2、正式授课(1)引出加法教师用十以内的数字做例子,利用教具让学生逐个点数并记录。

同时,出示“+”符号,解释“+”号的作用,介绍加法的概念。

最后,写一个式子让学生模仿:3+2=5,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模仿计算。

(2)练习加法提供几个数字,让学生利用加法计算得到答案。

教师提示学生加法的要点,例如:“小的数字加大的数字要用指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运用加法的技能和方法。

(3)引出减法采用相似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并提供相应的计算例子,如3-2=1.(4)练习减法给予相应的数字,让学生计算减法。

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减法的借位和退位。

针对不同的情况,让学生掌握减法运用的技能和方法。

3、结束语本节课结束时,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们需要善于总结,把所学知识进行整理,表明自己的答案和思路。

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和“-”3+2=52+3=53-2=1注意:小的数字加大的数字要用指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十几加个位数的加法运算。

2.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加个位数的加法运算的意义。

3.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加法运算求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掌握相应于加法运算的减法运算。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程教案、教学素材和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好课本和学习用具。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引入课题,重点强调十几加个位数的加法运算以及相应的减法运算。

2.列举生活中实际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讲解加法运算1.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十几加个位数的加法运算步骤和方法。

2.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几个加法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步:实际应用1.讲解如何利用加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数学游戏等。

2.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鼓励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第四步:引入减法运算1.介绍相应于加法运算的减法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2.讲解减法运算的步骤,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进行减法运算。

第五步:练习与强化1.让学生进行几个与加法减法相关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合作,巩固加减法运算的能力。

四、课堂反馈1.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理解和消化新知识。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使课堂互动更加活跃。

五、作业布置1.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家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六、教学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查漏补缺,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2.分析学生的表现,思考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加个位数的加法运算和相应的减法运算,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自信和乐观,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重难点、关键1、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上。

2、难点:突出进位加与退位减。

3、关键:在口算教学中,理解算理和算法。

从实物操作中抽象出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要求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过程,发展解却决问题策略,能比加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减法。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课时:8课时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第七周星期五第三节003--.04-- 04教学内容:教材第48-50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复习。

1.口算:8+6= 4+6= 5+10= 80+(3+9)=4+9= 0+14= 13+0= 3+(4+6)=+8= 5+8= 17+30= (7+5)+6=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可以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你会列式吗?生答老师板书:紫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张?4+6=蓝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张?6+9=两个小男孩一共有多少张?4+9=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4+6+9=这4道算式题你会算哪一道?你是怎样算的?(板书:6+9=15).计算4+6。

(1)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先算4+6=10,接下去该怎样算呢?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用摆上棒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摆小棒,想算法,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的情况。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教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教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教学教案一年级数学《加与减》教学教案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一册p32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说故事培养数学交流能力。

2、在实际情节中探究与体会加与减得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重点难点:初步体会加与减得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1、加法师:森林的早晨,鸟语花香。

听!谁在唱歌呀?哦,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鸟在唱歌。

有几只鸟呢?(6只)师:看!你又看到了什么?(飞来了两只鸟)你能编个数学故事?原来树上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鸟,现在树上有几只鸟?师:要求现在树上有几只鸟,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加法)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求添加用加法计算。

)你能列个算式吗?(6+2=8 板书)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在加法算式中呀,每个位置上的数(手指6、2、8)都有自己的名称,6是加数、2是加数,8是和。

(板贴各部分名称)2、减法师:那么,这张图你们看懂了吗?请你编个数学故事跟自己说一说,好吗?原来树上有8只鸟,飞走了2只鸟,现在树上还剩几只鸟?师:谁想来试一试?算式怎么列呢?(8-2=6 板书)想想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求剩余,就用减法计算)。

算式中的8、2、6分别表示什么呢?在减法算式中,每个位置上的数也有自己的名称,8是被减数、2是减数,6是差。

(板贴各部分名称)师小结:你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仅会编加法故事、列加法算式,而且还会编减法故事、列减法算式呢!(边小结,边出示课题:加与减)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加与减。

二、观察比较,探究新知师:那么加法与减法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师:看看我们刚才列出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讨论、汇报)相同的地方两个算式里都有6、2、8三个数不同的`地方一个是加2,一个是减26、2、8在加法中和减法中的待的位置不一样。

加法算式中的和跑到减法算式中被减数的位置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二)》教案
2、小组与班级交流,教师退到后面认真倾听,做好重点板书。
共学
阶段
师生共同提炼本单元将要学习的知识点:1、用电子图呈现计算过程2、算法具有多样。3、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练习
设计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2、每一个内容分别用什么表示信息和问题?
3、你认为哪个内容最容易学懂?哪个内容学起来比较难?可以举例说明。
互学
阶段
小组交流课前学习的前置作业。1、明确小组交流要求:(1)组长安排小组成员进行有序交流前置作业的每一个问题。(2)没交流完一个问题,交流者与倾听者可以互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3)小组交流完成,组长进行汇总,安排好群学交流的人员的内容与顺序。
2、小组进行交流,教师融入到各小组交流中收集信息。
群学
阶段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群学展示。1、群学展示要求:(1)组长主动交流小组名字和人员安排、交流内容;(2)每一个同学交流完毕,主动与全班同学进行互动,每一个同学要认真倾听,主动而有礼貌地与交流者交流自己的看法与见解。(3)小组交流完毕,在组长的带领下有力有序回到座位。
3、创新性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体验学有用数学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乐。
教学
重难点
学生已经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应该不会很难,但应该引导学生从多种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教师设计好前置作业,学习认真完成前置作业:1、加与减(二)这个单元将要学习几个内容?这几个内容将要学习到哪些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案苏教版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内容:书59-60页,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的:学问与实力1、学习并归纳有关10的全部加减法算式。

2 、培育学生分析归纳实力,加强小组合作沟通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老师实行引导、启发式教学,学生采纳合作式探讨和方法进行学习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自主探究的意识,培育学生实践动手实力和体验与同伴间的合作。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计算10的加法及其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归纳出得数是10的全部加法算式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教学打算:算式卡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体育课都做些什么活动?你平常自己最喜爱做哪些运动或是活动?(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接下来老师带大家到足球场看一看,那里正在进行激烈的竞赛。

A、细致视察图画,说一说图里有些什么人?一共有多少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分四人小组探讨,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建立数图的联系)。

B、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谁能依据图画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再依据你所列的加法算式列两个减法算式。

请大家试一试。

C、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怎么列式子的?板书:6+4=10 4+6=1010-6=4 10-4=6请学生说清晰式子中的4、6、10分别表示什么?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二、动手动脑,加深印象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特别棒。

现在我们也要来进行一次竞赛。

请每个同学拿出10个小花片,四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个负责抛花片,其他三个同学记录,依据每次抛的结果写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比一比哪个小组写的又多又快又正确。

请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来汇报你们合作的结果。

老师最终把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有序的整理写在黑板上,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

三、想想做做,巩固联系。

第1题:做嬉戏,找挚友。

老师拿出一张卡片,学生就要找出能与该数字凑成10的数字卡片并说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加法和减法 冀教版 (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加法和减法 冀教版 (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加法和减法冀教版 (5)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感知加减法的具体操作过程;2.能够用手指、计数器等具体物品进行加减法的口算;3.能够理解加减法中的概念,并能够简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学会用具体物品进行加减法的口算。

难点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中的进位和借位原理;2.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加减法。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数的概念(10分钟)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感知数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物品进行数数。

2. 加法的概念与具体操作(40分钟)(1)加法的概念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感知加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加法的意思。

(2)具体操作1.让学生用手指进行1-10的顺序加法练习;2.让学生用计数器或具体物品,如积木,豆子等进行加法的口算;3.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

3. 减法的概念与具体操作(40分钟)(1)减法的概念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感知减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减法的意思。

(2)具体操作1.让学生用手指进行1-10的顺序减法练习;2.让学生用计数器或具体物品,如积木,豆子等进行减法的口算;3.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减法算式。

4. 综合练习(20分钟)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让学生巩固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感性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操作。

2. 交互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到加减法的练习中,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的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参与练习等,评价学生对于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的成果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一些简单的练习,如填空题、口算题等,来评价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感性教学法和交互式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并且能够在生活中简单应用加减法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教案
教学内容:P2-3页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顺序和笔算竖式写法)养成教育训练点: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畅谈套圈游戏的游戏规则,激发学习兴趣。

二、有顺序的阅读并比较情景中的数学信息 1.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的表格,发现了什么? 2.有谁能读出表中的信息,怎么读?(竖着读,横着读)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

第三次得41分…….. 三、正确比较数学信息大小的方法通过比较信息中数据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谁获胜如:24比23多1,30比44少14,41比29多12 总结:(看谁的得分高,不能只看两次谁高就谁高,而是要看总得分)四、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1)口算,先把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然后再把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最后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题:24+30+41=95 20+30+40=90 4+1=5 90+5=95 (2)用竖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题:24+30+41=95 24 54 +30 + 41 54 95 (3)通过学生独立计算笑笑的得分,让学生在所学的基础上,更好的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 总结:1. 用竖式结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2.在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时,可以先把整十数相加,再把个位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结果加起来。

五、巩固练习做课后P3页的练习 1.生独立完成,师对答案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对有难度的题目,师进行详细讲解;
六、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谁的得分高读法:竖着读,横着读淘气:24+30+41=9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