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
血液循环说课稿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物质运输的路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程是物质运输的路线,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物质运输的路线是七年级生物教材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和心脏结构和作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学好本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章第一、二节有关血液、血管和心脏的知识刚学完,从学习反馈中看出有少部分学生对心脏四个腔的作用不分,对动脉、动脉血和静脉、静脉血等概念混淆不清。
会对本节课学习造成障碍。
初中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所以本节课运用尝试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二)能力目标:1。
识别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掌握观察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血液循环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区分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思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四、教学策略(一)教法:1.尝试教学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直观教学法。
通过观察血液循环模式图,血液循环动感模型,媒体动画演示,编排课本剧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逐步将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引导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二)学法1.观察血液循环动感模型,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提升观察能力。
2.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 血液循环实验改进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一、教材地位《血液循环途径》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要能够概述血液循环途径,同时要能区分静脉血和动脉血。
本节课是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之后,了解心脏推送血液在体内是如何循环流动的过程,而且本节在本章中也一个难点问题。
二、实验目的(一)通过演示展示血液循环途径;(二)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成分和颜色变化(三)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实验原理(一)淀粉遇碘会变蓝;(二)维生素C溶液使碘液褪色;(三)利用单向阀模拟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四)手动挤压洗瓶产生的压力,使液体在密闭的环境中循环流动。
四、实验材料洗瓶、硅胶管、单向阀、变径直通、三通、维C溶液、淀粉、红墨水、玻璃胶、注射器,以及固定这些材料的一张KT板即可。
图1 实验材料五、实验设计(一)组装实验器材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两条血液循环途径的拼装,并将其固定在KT板上。
图2 拼装实验器材(二)配制溶液模拟“动脉血”和“静脉血”图3 模拟“动脉血”和“静脉血”(三)实验过程1、手动挤压模拟心室的洗瓶,利用单向阀使“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2、在上下两个小洗瓶中分别用注射器注入碘液和Vc溶液,利用实验原理中提到的变色反应来展现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转化,在这两个毛细血管处我们分别连接了一个注射器,上方注射器中加入的是维C溶液,下方注射器中加入的是碘液。
当血液流入毛细血管网的时候,缓慢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小洗瓶中,这样就可以模拟出血液在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现象,下方推入碘液,利用淀粉遇碘变蓝来模拟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过程,上方推入维C溶液,利用维C可以使碘液褪色的原理来模拟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过程。
;3、继续挤压洗瓶,产生推送血液的动力,使血液经过毛细血管进入静脉;4、利用单向阀的作用,使血液顺利流入心房。
六、实验创新(一)利用简单、易获取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循环导学案----------柳河营学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循环途径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画概念图,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4、通过拼图游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血液循环过程中蕴藏的生命魅力———生命的高度有序性;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三、教学难点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四、习题演练1、下列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A 肺静脉B 上腔静脉C 主动脉D 肺动脉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规律是()A 心房→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室B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C 心室→静脉→毛细血管网→动脉→心房D 心房→静脉→毛细血管网→动脉→心室3.依图画出血液循环途径的概念图。
()()()()五、课后作业1.与人体心脏四腔直接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静脉血管是()A、肺动脉B、肺静脉C、主动脉D、上下腔静脉3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血液→→→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
肺循环:血液→→→肺部毛细血管网→→。
4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点是:血液由心室→→→→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各级动脉各级静脉。
初中生物七年级《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
•••••••••••••••••初中生物七年级《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初中生物七年级《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七年级《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
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
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课稿(血液循环)
说课稿第二节《血液循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中的第二节《血液循环》。
我采用“五说一写”的课后说课模式。
课时安排:三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重点和难点第十章共分五节,在本册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主要内容是人体内循环与外循环,并与人体的消化、排泄等生理活动关系密切,它将为学生学习其他生理知识奠定基础。
人体需要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正常进行生理活动。
而物质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所以本节为本章的重点。
而体循环、肺循环又是本节的重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归纳血液循环途径,分析血液成分的变化。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分析血液成分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享受参与、合作、归纳的乐趣。
2、介绍有关血液循环的科学史,培养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说学情由于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时期,而本课较抽象,学生理解时困难大,我采用通过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地氛围中接受新知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归纳法和游戏法(扮演导游和“卡片连-连-连游戏”)。
学法: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游戏卡片。
四、说教学设计(五步)。
五、写板书(见课件5)(设计意图: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了两条循环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说反思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容易产生枯燥感。
本节课教学采用了扮演导游与“卡片连-连-连”两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本节知识,学生比较欢迎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足:主要是课堂节奏把握与控制,引导要得当,否则容易偏离正题。
《血液循环》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一、使用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血液循环》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血液、血管和心脏的基础上,认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它与消化、呼吸、泌尿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能力有限。
学习过程中容易误认动脉流动脉血静脉流静脉血。
且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静脉注射点滴的经历,对血液循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一)生命观念:概述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
认识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变化(二) 科学思维:通过魔术、模型、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及总结的科学思维。
(三)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实验和制作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社会责任: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血液循环系统的健康。
四、实验器材(一) 魔术道具:具支试管、泡沫板、硅胶软管、试管架、大注射器(二) 探究实验:鸭血(加入阿氏液) 、分别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液瓶、注射器、试管架、标签纸(三) 血液循环动态模型:硅胶软管、玻璃胶、热熔胶,玻璃胶,洗瓶,塑料接头,红蓝墨水,微型水(四) 小组 PK 道具:硅胶软管、洗瓶、泡沫板、标签纸、双面胶、透明胶五、教学过程与创新要点(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本节课是纯理论的知识,抽象不易理解,传统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
创新点 1:自制魔术道具,设计魔术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图 1 魔术道具图 2 魔术变色过程传统教学是先介绍血液循环的途径,再介绍血液的成分变化。
创新点 2:改变教授的顺序,由先观察血液变化再探究变化的原因。
由表及里,再由两种血液的流动来认识血液循环途径。
通过魔术环节。
学生可以初步认识血液有动脉血和静脉血之分且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二)探究实验《探究动脉血与静脉血的相互转化》书本在书本第 64 页有关于血液颜色的图片区别不明显,且变化的原因只有文字介绍,非常抽象。
血液循环途径初中生物教案
血液循环途径初中生物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生物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 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3. 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教学难点: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视频、血压计、脉搏计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如何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各个部位,同时将废物带走?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血液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跟随PPT一起复习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课堂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际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使用血压计和脉搏计进行实际测量。
2. 记录测量结果,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本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血液循环的途径,谁能简单描述一下?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2. 学生跟随PPT一起学习血液循环的意义。
三、课堂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血液循环的意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教育(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循环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血液循环健康。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 学生能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3. 学生能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
《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解剖学血液循环说课稿,以供借鉴。
说课稿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说课稿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课程中关于“血液”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功能和循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人体的某些生理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中的细节。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导入→展示→讲解→练习→总结”等教学策略,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安排:
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引起学生对血液的兴趣。
2.展示: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通过图表或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血液的构成。
3.讲解: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心脏的工作原理、动脉和静脉的区别等内容,帮助学
生理解血液在身体中的流动过程。
4.练习:进行小组讨论或实验,让学生探究血液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
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自主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血液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血液的知识,激发了他们
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血液循环的讲解,让学生理解
更加深入。
希望本节课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血液循环说课稿
血液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血液循环》是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理解人体机能和健康维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体系:本文是生理学部分的基石,是后续学习心脏生理、血管生理及疾病预防等内容的基础。
小节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本文首先介绍了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并阐述了三者协调工作的机制。
2. 科学概念:通过血液循环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循环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的科学概念。
小节2:血液循环的类型在此部分,详细介绍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特点和功能,强化学生对循环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
3. 生活应用:血液循环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节3:血液循环的意义文章最后从生命活动的角度,阐述了血液循环对于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概述:本文主要围绕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类型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介绍了血液循环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其次,通过对比体循环和肺循环,帮助学生构建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最后,从生命活动的角度,强调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能够阐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特点和作用;- 能够理解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型和图示,培养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直观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特点和作用;- 血液循环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途径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途径教案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途径,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 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路线。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血液循环的概念和作用,心脏、血管和血液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掌握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路线。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初中生物课本和教辅资料。
3. 演示用的心脏模型和血管模型。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血液循环的思考。
提问:你知道血液是怎么流动的吗?它是如何在我们的体内完成循环的呢?1. 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简要介绍血液循环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和作用。
2. 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的结构和功能:展示心脏和血管模型,让学生认识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它们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3. 掌握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路线:通过图表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掌握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路线,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区别等内容。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写一篇文章或制作一份海报,介绍血液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继续优化血液循环途径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参考资料:1. 《初中生物》教材2. 《初中生物教学指导与评价》教辅资料3. 《生物教学法》教学参考资料血液循环途径教案范本就是这样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循环的途径》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血液循环的途径和重要知识点。
-回顾心脏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基本途径、血管特点等。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血液循环知识的学习。
-布置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3.教师简要介绍血液循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血液循环在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血液循环对我们如此重要?”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了解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介绍心脏的四个腔室,讲解心脏瓣膜的作用。
-解释心脏跳动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心脏如何推动血液循环。
1.学生对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过程的认识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2.学生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3.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操作能力,合理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注重培养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血液循环的基本途径,掌握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掌握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理解其生物学意义。
3.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了解它们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心脏模型、血液循环图解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和心脏的结构。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让学生分组探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初中生物血液说课稿
初中生物血液说课稿一、说教材如果把设计一堂课比作一次美味佳肴,那么教材就是材料之源,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它有深刻的理解,接下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冀少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血型和血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有清晰明了的掌握,下面我来谈谈我所面对的学生情况。
我所面临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阅历浅,但是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直观的教学方式。
他们在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碰,对血液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具体的构成和功能知之甚少,因此本节课我会尽量多采用多媒体演示,多用直观的方式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识别血细胞的种类及其主要功能。
2.通过对红细胞颜色和形状的分析,总结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体会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血液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难点:形成红细胞结构和功能兼容的观点。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本节课重难点。
本节课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法、问答法、讲授法展开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这样一个视频:因为意外事故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垂危的病人,通过及时输血转危为安。
之后提问:为什么通过输血就能够恢复?学生可能回答血液对人非常重要。
我会继续追问:为什么血液对于人体这么重要?血液有哪些重要的功能?引入课题——《血液》。
在导入环节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想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新课教学1.血液的成分首先我会展示抗凝剂的血液分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在血液分层示意图中,大体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示意图中,能找到几种细胞?通过这样一系列引导性提问帮助学生熟悉血液的组成成分。
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 血液循环实验改进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一、教材地位《血液循环途径》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要能够概述血液循环途径,同时要能区分静脉血和动脉血。
本节课是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之后,了解心脏推送血液在体内是如何循环流动的过程,而且本节在本章中也一个难点问题。
二、实验目的(一)通过演示展示血液循环途径;(二)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成分和颜色变化(三)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实验原理(一)淀粉遇碘会变蓝;(二)维生素C溶液使碘液褪色;(三)利用单向阀模拟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四)手动挤压洗瓶产生的压力,使液体在密闭的环境中循环流动。
四、实验材料洗瓶、硅胶管、单向阀、变径直通、三通、维C溶液、淀粉、红墨水、玻璃胶、注射器,以及固定这些材料的一张KT板即可。
图1 实验材料五、实验设计(一)组装实验器材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两条血液循环途径的拼装,并将其固定在KT板上。
图2 拼装实验器材(二)配制溶液模拟“动脉血”和“静脉血”图3 模拟“动脉血”和“静脉血”(三)实验过程1、手动挤压模拟心室的洗瓶,利用单向阀使“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2、在上下两个小洗瓶中分别用注射器注入碘液和Vc溶液,利用实验原理中提到的变色反应来展现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转化,在这两个毛细血管处我们分别连接了一个注射器,上方注射器中加入的是维C溶液,下方注射器中加入的是碘液。
当血液流入毛细血管网的时候,缓慢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小洗瓶中,这样就可以模拟出血液在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现象,下方推入碘液,利用淀粉遇碘变蓝来模拟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过程,上方推入维C溶液,利用维C可以使碘液褪色的原理来模拟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过程。
;3、继续挤压洗瓶,产生推送血液的动力,使血液经过毛细血管进入静脉;4、利用单向阀的作用,使血液顺利流入心房。
六、实验创新(一)利用简单、易获取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血液循环》教案、教学设计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讨论。
2.讨论主题:以“血液循环与人体健康”为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血液循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分享与总结: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分享,总结讨论过程中的关键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知识梳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血液循环知识,概括重点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生活,培养环保意识。
3.学习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相关知识,提高生物学素养。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选择题:关于心脏结构、血液循环途径、血细胞和血浆功能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2.填空题:设计血液循环流程图的填空题,让学生动手绘制流程图,加深对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解。
3.问答题:针对血液循环的重点知识,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观看科普视频:推荐同学们观看有关血液循环的科普视频,如纪录片、专家讲座等,以拓展知识面,增强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7.小组讨论: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探讨血液循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并在下节课上汇报讨论成果。
4.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关注健康生活,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血液循环的两个循环途径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心脏结构与功能、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氧气和养料交换。
初中生物说课稿大全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
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
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
3. 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 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2. 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依据】1、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2、生物新课程标准。
(一)说教法1)导课: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突破重点与难点: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七年级《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初中生物七年级《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
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
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确定依据】
1、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2、生物新课程标准。
(一)说教法
1)导课: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突破重点与难点: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二)说学法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游戏巩固。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1)直尺、水彩笔、课本。
2)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教师:1)血液循环教学光盘。
2)一杯凝固的血液。
3)血液循环中各结构头饰。
4)代表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气球。
5)《血液循环》学案
(二)导入新课:(大约5分钟)
“疑,思之始,学之端。
”先请同学们看扁鹊切脉图片(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学习测量脉搏(亲身体验中华医学传统)→提出疑问“心脏为什么在不停地跳动?”→导出新课→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设想依据】教师准备大量的图片,为学生探究设置情境,既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大约10分钟)
教学光盘展示体循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必要时多放几遍,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总结两条循环的路线图→设置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1: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问题2:两条循环途径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学生仔细观察总结出的循环途径→思考,寻找规律→找出规律后进行实战演练,亲手绘制循环图→课堂游戏《找朋友》→思维升华,突出重点。
【实施依据】新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之终身受益。
(四)突破难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大约13分钟)
观察课前准备的一杯凝固的血液→学生探究思考→得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定义→再观察血液循环图片→学生寻找出循环途经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发生变化关键部位→设置悬疑,“为什么在这些部位血液成分会发生改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血液的变化”的教学光盘→完成活动“锦上添花”和课堂游戏《小小旅行家》→设置探究问题“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
【实施依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有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再有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五)重点和难点的延伸:血液循环的意义。
(大约5分钟)
学生归纳总结→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实现重点和难点的延伸。
(六)、课堂拓展延伸:冠脉循环,为心脏提供营养,发生障碍时容易引起冠心病和心肌梗塞。
(2分钟)
(七)、课堂知识反馈(大约3分钟)
1、下列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B)
A肺静脉B上腔静脉c主动脉D肺动脉
2、小明得了支气管炎,医生给他输液,消炎药从手部静脉打入,怎样到达支气管的发炎部位?
答:消炎药——各级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参与肺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支气管发炎部位。
【设置依据】以习题反馈知识要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八)、课外活动(大约2分钟):
1、小组探究活动:血压受什么因素影响?
2、关爱家人活动: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血型。
(为下节课作准备)。
【设置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多种途径尤其是*络资源来获取新知识,并使课本知识得以充分的延伸。
四、【板书设计】
标题: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血液循环途径: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变化: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
(二)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用科学,并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直
观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思想的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有趣的课堂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以实现共同进步。
在此仅作抛砖引玉,还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加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