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总结
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
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
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
Na+通道关→Na+内流停+同时K+通道激活而开放 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 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 ∵ [Na+]i↑、[K+]O↑→激活Na+-K+泵 Na+泵出、K+泵回,∴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后电位
第四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第三节 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 第四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各种生物体,包括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 基 本生命活动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三种 基本活动,这就是: 新陈代谢 兴 奋 性 生 殖 因为这些活动是活的生物体所特有的,可以认为是 生 命的基本表现。
(二)电压门控通道 这类通道的分子结构与化学门控通道类似。但 这类通道的开放是由膜电位控制的。由于这类通 道的分子结构中存在对膜电位改变敏感的基团或 亚单位,当膜电位改变时,可引起通道分子变构 而使通道开放。这种由膜电位控制通道的开放叫 电压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广泛存在于很多细 胞(如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钠通道、钾通道等 (应改成:如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上的钠通道、钾 通道等))。它们在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 导中起重要作用。
主要离子分布: 膜内:
膜外: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 > Cl- > Na+ > A-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 及膜对离子通透性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20
mV
0
-20
-40
阈电位
-60
-80
去极-10化0 :在极化基础上,膜内外电位差
减小。去极化表示细胞处于兴奋过程。
+20
mV
0
-20
-40
阈电位
-60
-80
-100
超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增大,即膜内负电位 大。超极化表示细胞处于抑制状态。
0mv -70mv
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 后再向RP方向恢复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新的AP
(二)传导方式: •无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近距离局部电流; •有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远距离局部电流(跳跃式)。
(三)传导特点 •
1、生理完整性 • 2、双向性 • 3、相对不疲劳性 • 4、绝缘性 • 5、不衰减性或“全或无”现象
0
小结
1.静息电位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刺激的阈值(threshold)即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
刺激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 刚能引起组织兴奋(AP)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
阈下刺激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条件
内因
组织细胞的功能条件
外因刺激
性质
适宜的刺激
刺激的强度(= 或>阈 强度)
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对钠的达100倍。 静息时有少量钠离子进入膜内,所以实测
值比计算值要小。
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
∵静息状态下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②细胞
膜对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K+>Cl->Na+>A-
∴
[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
生理功能是什么意思
生理功能是什么意思生理功能是指人体各种器官和系统所具有的正常运转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力。
它包括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神经传导、感觉等一系列功能。
这些功能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地工作,使人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维持内部的稳定。
呼吸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功能之一。
通过呼吸,人体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保持氧气在体内的供应,并排除细胞产生的废气,维持酸碱平衡。
消化是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过程。
它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器官的功能协调,将食物分解、吸收并转化成能量和营养物质,供给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循环是指心脏泵血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收集回心脏,经由肺和肾排出体外的过程。
循环功能的正常运转,能够维持身体组织和器官的正常供氧和营养,同时也起到了保持体温和水平衡的作用。
排泄是指通过肾脏、肺、肠道和皮肤等器官,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和代谢产物,维持体内废物的平衡和稳定。
神经传导是指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
神经传导包括感觉、运动和调节等功能。
感觉功能使得人体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运动功能则让人体能够控制肢体的动作,调节功能则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合作。
感觉功能是感官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和反应。
人体的感觉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这些感觉功能可以使人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反应,保护个体的安全和生活的需要。
总之,生理功能是指人体各种器官和系统所具有的正常运转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力。
这些功能相互依赖、协调合作,使人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维持内部的稳定。
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对于人体的正常生活和健康非常重要。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二)跨膜信号转导的特征:
1.各类刺激信号只改变膜结构中一种或 数种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将细胞外 的信息转变成细胞内的信息,这一信 息引发细胞功能变化。 2.体内需要转导的信号数,接受信号的 靶细胞种类以及引发的功能变化都是 多样的,但它们的转导过程仅限少数 途径。
二、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去极化:细胞在安静情况下受到一 次短促的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 膜内原有的负电位将迅速消失, 由原来静息时的内负外正转变为 内正外负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去 极化。 反极化或超射:膜内电位由零变为 正值的过程称为反极化或超射。 复极化:膜两侧的电位又恢复到静 息时的内负外正状态和水平,这 个过程称为复极化。 锋电位,包括快速的上升支(即去 极相)和快速的下降支(即复极 相) 后电位:在神经干上记录动作电位 时,在锋电位的后部还可观察到 一些缓慢的膜电位微小波动,称 为后电位。后电位包括负后电位 (去极化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超极化后电位)两部分,负后 电位在前,正后电位随后。它们 的幅度都很小。
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
• ≥阈刺激→细胞部分去极化→Na+少量内流→去 极化至阈电位水平(当负极下方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此临界 值约比原有静息电位小10~20mV,称为阈电位) →Na+内流与 去极化形成正反馈(Na+爆发性内流)→达到 Na+平衡电位(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形成动 作电位上升支。 • 膜去极化达一定电位水平→Na+内流停止、K+ 迅速外流→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主要步骤 肌膜电信号→三联管 触发 肌浆网释放Ca2+→引起 肌丝滑行→产生肌肉收 缩→当电信号消失→肌 浆中Ca2+在钙泵作用下 转运回肌浆网→肌浆内 Ca2+↓→肌钙蛋白结合的 Ca2+解除→肌肉舒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2、产生机制: (离子流学说)
(1)动作电位上升:
刺激
对Na+有 较大通透 性
+ + -
Na +通道开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a+ Cl+ + +
+
+
+
+ +
K+
+ + + + + + - - - -
A蛋白质
+ -
+ -
+ -
+ -
故动作电位为Na +内流所形成 的平衡电位。
2、产生机制: (离子流学说)
(2)动作电位下降:
Na+平衡时 Na+通道 关闭, K+通道打开 Na+ Cl对K+有较
+ + + + + + + + + + + -
大通透性
+
K+
- + + - - + + + +
A蛋白质
+
+
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3、动作电位和局部兴奋的特征: 动作电位:
•全或无
•不衰减性传导
•脉冲式传导
3、动作电位和局部兴奋的特征: 局部兴奋:
- +
- +
- +
- +
2、兴奋传导的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 损伤、麻醉、低温能使传导阻滞
②双向性:冲动能同时向两端传播
③绝缘性:各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互不干扰
(课件)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生化反应
• 人体内新陈代谢的过程包含许多的生化反应,这些反应能在体内顺利进行是由 于一种叫酶的生物催化剂在起作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这种催化能力称为酶的活性。人体内如果缺乏某种酶或者在酶分泌不足时, 就会发生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疾病。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XXX
2பைடு நூலகம்24-08-29
目录
• (一)新陈代谢 • (二)兴奋性 • (三)生殖
(一)新陈代谢
•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 能量代谢 • 生化反应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 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最终实现 自我更新的过程。它包括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两个 方面。
(三)生殖
• 生殖是指生物体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具有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 能。任何生物体的寿命都是有限的,都要通过繁殖子代来延续种系。所以生殖 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高等动物以及人体的生殖过程比较复杂。父系与母 系的遗传信息分别由各自的生殖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带到子代细胞 ,它控制子代细胞的各种生物分子的合成,使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同样的 结构和功能。
汇报完毕
谢谢观看
• 同化作用是指机体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维 生素、无机盐等),同时摄取氧气,来合成自身成分并贮存能量的过程。
• 异化作用是指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物质(或储存于体内的物质),同时释放能量 以供生命活动和合成物质之需,并把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常见问题解答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常见问题解答1.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关于“内环境”和“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学说是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在1878年提出的,一直到现在仍被认为是生理学中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建议同学们在学习生理部分(教材第四章至第十四章)的内容时,每章内容都要用“稳态”这个基本原则串起来。
稳态是通过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而许多调节过程又是通过反馈控制的形式来完成的。
因此,我们要求同学们开始学习生理学(第四章)时,就应该对“稳态”、“调节”、“反馈”(包括负反馈、正反馈)等术语及其涵义有比较深的理解。
2.请问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有几种?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出胞入胞作用。
3.何谓新陈代谢?何谓兴奋性?为什么说它们都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不断破坏和清除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的吐故纳新的过程,或者说是指生命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机体从周围环境中不断摄取营养物质,并把这些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物质,这一过程叫做同化作用;同时又将自身的成分及摄入的一部分营养物质进行分解氧化,放出能量供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并把物质分解氧化后产生的代谢产物不断地排出体外,这叫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一个新陈代谢过程的二个方面,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停止。
所以说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都以是新陈代谢为基础的。
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刺激因素,如温度、光、电、机械的、化学的等等。
对这些因素的刺激,机体产生的反应形式有二种:兴奋——刺激后由静止变为活动,由活动弱变为活动强;抑制——由活动变为静止,由强变为弱。
机体具有应激性,对各种刺激能发生不同的反应,也是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特征。
第12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二)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受控部分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过程。 方式:正反馈:破坏平衡状态。如排尿反射 负反馈:维持稳态。如减压反射
一、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外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人体对其作出适 应性反应,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第二节 机体与内环境
二、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40% 血浆 5%
60% 体液
组织液 15% 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第二节 机体与内环境
稳态: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Neural Regulation) 反射弧的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特点:过程迅速、局限和精确。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概念: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的作用对人体功能 进行的调节。 方式:远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自分泌 特点:作用缓慢,范围广泛,时间持久。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三)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概念:组织细胞不依靠神经和体液调节,而对自
身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特点: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范围局限。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二、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控制系统分类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二)反馈控制系统 (三)前馈控制系统
(pH、渗透压、温度、各种物质浓度) 稳态的意义: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种器官功能正常发挥和各种调节活动正常进行。源自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人体八大系统的基本功能
人体八大系统的基本功能
人体八大系统,在生理解剖学上分别是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系统。
1、运动系统:具有运动、支持和保护的功能。
主要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在人体体重中占60%。
骨与关节共同连结形成骨骼,从而起到形成人体形体、支撑体重以及保护内脏等作用;
2、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管和消化腺构成,消化管通常是指从口腔至肛门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各部位的形态和功能会存在一定差异;
3、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通常上呼吸道分为鼻、咽、喉,下呼吸道为气管和支气管;
4、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在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负责排出多余的水分以及代谢产生的废物,并使机体内环境保持一定的稳定;
5、生殖系统:具有繁衍后代,并能形成和保持第二性征的作用;
6、循环系统:分布于人体各部位封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7、内分泌系统:属于机体的调节系统,与神经系统共同作用,可以保持人体内环境的平稳,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各种代谢活动等;
8、神经系统:属于重要的调节系统,神经系统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
神经系统能够调节和控制各系统器官,并统一完成生理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受终体板蛋膜白上分的子N构2受型体改结变合,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3.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征:
2.AP的产生机制:
当细胞受到刺激
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开放
Na+顺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内外电位差↓→局部电位
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
Na+顺浓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
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
Na+通道关→Na+内流停,同时K+通道开放 K+顺浓度差和膜外负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 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
膜内的负电荷由兴奋部位向静息部位移动
形成局部电流
膜内: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上升 膜外: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下降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新的AP
(二)传导方式:
•无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近距离局部电流; •有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远距离局部电流(跳跃式)。
(三)传导特点
②电紧张方式扩 布。幅值随着传播 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③具有总和效应: 时间性和空间性总 和。。
树突 树突
时间性总和 空间性总和
五、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一)传导机制:局部电流
局
静息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部
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电
流
在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
人体基本生理功能
通道打开或关闭
离子跨膜流动 细
膜电位变化(去极化、超极化)
胞功能改变
1. 化学信号—化学门控离子通道
化学物质控制: 递质、 激素等 主要分布:肌细胞的终板膜、神经细胞的突触 后膜及某些嗅、味感受细胞的膜中。 作用:产生局部电位 神经突触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
例:终板膜化学门控通道
G蛋白的组成:1亚单位,1单位和1亚
单位。 紧密结合在一起。失活的G蛋白
以GDP-异三聚体形式存在。
G蛋白激活:激动剂与受体结合,使G蛋白的与分
离,GDP-变为GTP-+。
G蛋白失活:G蛋白有内在的GTP酶活性,水解GTP,
使GTP-变成GDP-。
G有4个家族:
二、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
1.外环境 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自然、社会环境) 2.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
W. Cannon
(二)稳态(homeostasis) 1.概念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 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细胞外液中的PO2、 PCO2、pH、渗透压等保 持动态平衡)
Gi,Gs,Gq , G12/13。形
成Gi途径,Gs途径,Gq途径,
12/13途径。分别调节代谢酶,离子通 道,转录机制,运动、收缩机制,分泌 机制和学习记忆胚胎发育。
(B)G蛋白介导的信号途径
(a)c-AMP-蛋白激酶A途径
(b)c-GMP-蛋白激酶G途径
(c)磷酸肌醇途径 (d)细胞内钙信号途径
⑤. 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cAMP phosphodiesterase):可降解cAMP生成5’-AMP,起终 止信号的作用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人体解剖生理学)
反馈信号通过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继续 加强原来方向的活动。
意义:加速体内某一生理过程完成;多种疾病的形成原因。
副交感神经
逼尿肌
交感神经 阴部神经
内括约肌 外括约肌
正反馈与负反馈
正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控制系统
概念 作用 举例
比例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
性质相同的反馈 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①排尿反射
等。
核受体:位于靶细胞核内,如甲状腺素、雌激素受
体、雄激素受体等。
受体的功能:
识别特异的信号物质,引 发生物学效应。可对靶细 胞功能、代谢、分化和生 长发育的影响,甚至是对 靶细胞形态结构和生存状 态等方面的影响。
受体的特性:
(1)灵敏性 (2)特异性 (3)饱和性 (4)可逆性 (5)多样性
高亲和力:受体对其配体的亲和力很高。 区域分布性:受体在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区域的 分布密度不同。 具有内源性配体:生物体内存在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如内源性 递质、激素等。 与配体结合后有生理活性:无论配体是内源性的还是药物,与 受体结合后,二者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从而传递信号引起 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效应。
所有自主N节神经元的 突触后膜;
神经-肌肉接头的运动 终板膜上;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 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 维(引起汗腺分泌和骨 骼肌血管舒张的的舒血 管纤维)所支配的效应 器细胞膜上。
递质 受 体 第二信使 拮抗剂 通道效应 受体主要分布
α1 ↑IP3/DG 酚妥拉明 ↓K+
Adr α2
(突触前膜
一、人体功能的反馈调节
人体功能调节受控于一系列自动控制过程。
这种由受控部分发出信 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 的过程称为反馈,分为正反 馈、负反馈。
人体解剖生理学4
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一、填空题1、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2、刺激的三要素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根据_________把刺激分为阈上刺激、阈刺激和阈下刺激。
3、反应的表现是_________ 、__________。
4、Na+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进出细胞的。
5、大分子物质是通过__________到达细胞内的。
6、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_______离子有关。
7、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递质是_________。
8、兴奋-收缩偶联的媒介是__________离子。
9、肌肉收缩力随前负荷的增加而__________。
10、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1、排尿反射是__________反馈。
12、可兴奋组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关于刺激与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接受刺激后必然引起反应B、组织一旦发生反应就出现兴奋活动C、组织的兴奋反应就是它特殊功能的表现D、反应必须有中枢神经的参与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细胞内液B、组织液C、细胞外液D、血液3、机体活动调节的最主要方式是:A、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条件反射调节4、对调节新陈代谢和保持机体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的调节方式是:A、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负反馈调节5、关于反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保证调节精确性的重要机制B、各种调节方式均存在有反馈作用C、正反馈在机体功能调节中表现较为突出D、负反馈能使某种生理功能保持相对稳定6、在实验中,捣毁脊蛙的脑脊髓以后:A、反射、反应都消失B、反应存在,反射消失C、反射存在,反应消失D、反应、反射都存在7、不属于易化扩散的特点是:A、特异性B、竞争性抑制C、饱和性D、无需膜蛋白帮助8、体内O2和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与胞吐9、受体的化学本质是: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核酸10、安静状态下,细胞内K+外流属于:A、单纯扩散B、依靠载体转运的易化扩散C、依靠离子通道转运的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11、细胞膜两侧Na+、K+分布不均的原因是:A、膜对Na+、K+的通透性不同B、钠钾泵的作用C、依靠载体转运的结果D、依靠离子通道转运的结果12、静息电位从—90mV变化—110mV到称为:A、极化B、超极化C、去极化D、复极化13、产生动作电位上升相的离子流是:A、K+外流B、CI-内流C、Na+内流D、Ca2+内流14、需要耗能的生理过程是:A、静息状态下K+外流B、动作电位上升相C、动作电位下降相D、复极后Na+、K+转运15、关于肌丝滑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B、肌节长度缩短C、横桥ATP酶活性迅速增高D、横桥能与肌钙蛋白迅速结合16、骨骼肌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取决于:A、刺激强度B、刺激频率C、刺激时间D、时间强度变化率三、名词解释1、兴奋性2、适应性3、反射4、反馈作用5、受体6、静息电位7、去极化8、阈电位9、动作电位10、兴奋—收缩耦联11、内环境12、稳态四、问答题: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有几种?K+、Na+、O2、H2O、葡萄糖、细菌是如何进出细胞的?2、什么是静息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基础医学概论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部分)第一部分概述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和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一门科学。
其任务是要探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过程,揭示其功能活动的规律及其内部机制。
只有掌握了生理学,才能理解患病机体各组织器官所发生的异常变化。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一、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1.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
合成代谢是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机体自身的结构成分或更新衰老的组织结构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分解代谢是指机体分解自身物质,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随之终结。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人体生活的环境常因各种因素的作用而不断发生变化。
人体及其组织细胞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统称为刺激。
刺激可以作用于整个机体,也可以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上。
刺激若要引起反应,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
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
引起组织发生最大反应的最小强度的刺激称为最适刺激。
在刺激作用下,机体或组织细胞的反应如果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功能活动由弱变强的,称为兴奋;反之,称为抑制。
兴奋性的高低可反映组织产生兴奋的难易程度,兴奋性高的组织在接受刺激后较易产生兴奋,兴奋性低的组织则需较强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身行为和生理功能的过程称为适应。
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称为适应性。
机体实现适应的主要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可实现对环境变化的快速适应;但机体大多数的适应性反应是依赖体液调节来完成的。
若体液调节的结果不能使机体适应环境的变化,则产生疾病。
适应性使机体在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中具有了持续生存的能力。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机体,通过各种基本生理活动来维持生命的正常运作。
这些基本生理活动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和代谢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并探究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活动之一。
通过呼吸,人体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这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过程。
当人体吸入氧气时,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然后经过肺泡壁进入血液。
与此同时,二氧化碳从被呼出的气体中排出,经过肺部再被排出体外。
呼吸活动的顺畅进行有助于保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另一个基本生理活动,它负责运输血液和养分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它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
血液携带着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重要物质,以及细胞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通过循环系统,氧气和养分被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废物和二氧化碳则被带回肺部进行排出。
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对于供应细胞所需的营养和氧气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排除废物,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消化系统是人体获取能量和营养的重要途径。
它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等器官。
当人体进食时,食物经过口腔和食管进入胃中,然后在胃酸和胃蠕动的作用下被分解。
接下来,部分食物经过短暂停留的过程进入小肠,通过小肠蠕动和消化酶的作用被分解为更小的分子。
这些分子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供能使用。
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有助于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和养分给身体各个部分。
排泄是人体清除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过程。
通过排尿、排便、呼出和出汗等方式,人体将废物和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其中,排尿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方式之一,它通过肾脏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剩水分,形成尿液,并经由膀胱排出。
排便过程中,大肠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和其他废物集中并排出体外。
呼吸过程中,人体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废物。
人体生理机能的基本原理
人体生理机能的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物系统,其正常运转依赖于一系列生理机能。
这些机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代谢等。
了解人体生理机能的基本原理对于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体生理机能的基本原理。
一、呼吸系统呼吸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一个主要过程。
它包括两个关键步骤:吸气和呼气。
当我们吸气时,膈肌收缩并扁平,胸廓扩张,使空气通过气管进入肺部。
在肺泡中,氧分子与血液中携带着二氧化碳的红细胞发生气体交换。
随后,在呼气时,膈肌放松,胸廓回缩,将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中的重要器官是肺部。
肺组织由许多小孔径的泡状结构组成,这些结构称为肺泡。
每个肺泡被微血管(毛细血管)包围,这些毛细血管与红细胞接触,并通过气体交换将氧气输入血液中,同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输出。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人体生理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一个位于胸腔内的肌肉器官,它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泵送血液。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代谢产物带回到相应的排泄器官处理。
心脏有四个腔室: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
在收缩时,心房将氧合血送入左右心室,随后心室收缩将氧合血送至全身各处。
与此同时,接受供氧后的组织释放出含有二氧化碳等废物的静脉血流返回至右心房,并被推向肺部进行再次气体交换。
三、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摄取食物并使其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阶段。
机械消化首先发生在口腔中。
通过咀嚼和舌头的打乳作用,食物被细分为更小的颗粒。
随后,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在那里受到胃液的作用,并经过强烈的机械混合。
此时,部分食物已经变得足够小以便通过肠道吸收。
在小肠中,化学消化发挥了主导作用。
胆汁、胰液和肠液中的酶等消化液帮助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解成较小的可吸收形式。
这些营养物质通过肠道壁进入血液循环,并被输送到全身各组织供能和修复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主动运输
高30 倍
高 12 倍
(四)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
• 三、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
四、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 生机制
•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 1、相关概念: • 静息电位: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 极化 :外正内负,膜两侧电位差等于静息电位 • 去极化:膜两侧电位差低于静息电位 • 复极化:由去极化恢复极化 • 超极化:膜两侧电位差高于静息电位
2、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 1.相关概念 • 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
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快速倒转和 复原,称动作电位 • 兴奋:产生动作电位 • 兴奋性: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3、动作电位的特点
• (1)具有“全”或“无“的现象 • (2)表现为不可衰减的传导 • (3)脉冲式产生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一、新陈代谢 • 二、兴奋性 • (一)刺激与反应 • (二)兴奋性 • (三)适应性
第二节机体功能的调节
• 一、神经调节 • 二、体液调节 • 三、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 • 四、反馈调节
第三节细胞的基本功能
•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 液体镶嵌模型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 能
4、兴奋的产生
• (1)阈电位 • (2)局部反应
5、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源自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的微细结构
• 三、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机制—滑行学说
• 四、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 五、肌肉收缩的外观表现
• 六、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