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王朝封建统治衰败的原因
清朝由极盛走向衰败,这其中的三大原因,你知道几个?
![清朝由极盛走向衰败,这其中的三大原因,你知道几个?](https://img.taocdn.com/s3/m/71c78262336c1eb91a375dd1.png)
清朝由极盛走向衰败,这其中的三大原因,你知道几个?在清朝历史上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定是乾隆皇帝。
乾隆当上皇帝的前几十年,让大清王朝成为了此时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虽然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爷爷康熙和爸爸雍正,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清朝在乾隆的手上达到巅峰。
从经济角度看,顶尖时期清朝的经济总量达到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国土面积达到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面积仅仅略低于元朝。
乾隆继位后,免除了粮食税收,这一举措使得清朝的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全国总人口也足足翻了一倍,由此可见乾隆治理国家的能力。
可是这样的皇帝却犯了致命错误,使得清朝在他的手里由极盛转衰。
乾隆的爷爷康熙为清朝打下了大片国土稳固政权,乾隆的父亲为清朝的国库积攒下了大量钱币,正是有了这些基础支持乾隆将清朝带向极盛。
乾隆在位期间发起了多次战争,稳固了国家政权稳定,解决了新疆等地区的问题。
拥有了超越爸爸和爷爷的功绩,将国家带入极盛,乾隆的心境有些膨胀了,开始放纵自己,贪图权利带来的便利,追求生活上的奢侈与安逸。
一、重用贪官乾隆在位期间好喜大功,为此需要大量钱币,而和珅正是满足了这样的要求。
乾隆重用和珅,这使得清朝官场的作风出现了贪污受贿的风气。
但是乾隆自己却对和珅的作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和珅受到其他正直官员的弹劾,乾隆全都视而不见。
二、文字狱虽然乾隆刚刚继位的时候,为多起之前的文字狱平反,但是后来一次伪稿一案,使得乾隆大怒,再次兴起了文字狱。
使得有识之士遭受冤枉,大量书籍被摧毁,严重打击了中国创新思想。
三、国库告急由于乾隆后期各项不得人心的举措,造成各地反抗的呼声愈演愈烈,镇压的过程花费了大量国库。
再加上贪污受贿之风的兴起,恶化了财政危机。
到了嘉庆时,已经无力回天。
清朝历史的衰落原因与社会变革
![清朝历史的衰落原因与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0a1a091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b.png)
清朝历史的衰落原因与社会变革清朝历史上,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代。
它的统治跨越了两个世纪,从1644年开始到1912年结束。
在它的中后期,清朝逐渐走向衰落,并在19世纪末被外部势力所割据,最终被推翻。
那么,清朝的历史衰落和社会变革有什么关系呢?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政治原因清朝晚期的政治弊端主要表现在九边制度的衰败和统治集团的腐败堕落两个方面。
九边制度是指清朝在对外战争中采取的防御方式,通过设立边境较大的军事边疆,将边疆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予以一定程度的自治。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外部威胁的加剧,九边制度出现了趋于废弃的现象。
一方面,这一制度给地方上的封建势力留下了可乘之机,一些贵族权贵或地方军阀依仗其地盘特别是“剪子差”的特权,长期掠夺军费和军储,使得边疆不堪重负,同时也减弱了国家治理的统一性和效率。
另一方面,九边制度使得边疆官员长期居住在偏远的地区,缺乏严格的监管和考核,难以完成上级统治意图,因此,边疆的经济富贵程度远远落后于内地,甚至有些地方存在严重的赤贫。
统治集团腐败现象也是导致清朝衰落的重要因素。
清朝后期官僚集团的腐败嚣张,成为了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的细菌培养器。
清朝后期官僚团体中出现了一大批贪污腐败、买官卖官的现象,这一天堂般生活的资本主义瓦解了封建制度,丧失了治理民族化的自觉认识,也就失去了人民的信任。
官僚团体的腐败和堕落进一步加强了封建统治和中央集权体系的压迫性和不可持续性,不断加剧和深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经济原因清朝晚期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在民生困苦和闭关锁国两个方面。
民生问题是指清朝时期,人民生活条件的恶化。
在当时,农民的生活非常艰难,生产方式落后,经济状况恶劣。
其主要原因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加强了封建土地所有权的不可破坏性。
而商人、手工业者的利益矛盾构成了社会矛盾的重要基础,这个社会的经济和民生待遇,也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着这个矛盾展开。
清朝的衰败与社会动荡
![清朝的衰败与社会动荡](https://img.taocdn.com/s3/m/162628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3.png)
清朝的衰败与社会动荡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衰败和社会动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探讨清朝衰败和社会动荡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一、政治原因1.1 外患与国土失地在清朝后期,中国遭受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如英国的鸦片战争、法国的侵占广州等。
清朝政府缺乏坚定果断的对策,导致大量领土的丧失。
这不仅削弱了清朝的国力,也削弱了统治者在人民中的威信。
1.2 政治腐败与权力失衡清朝政府内部腐败盛行,官员贪污受贿、奢华豪华。
一些官员贪婪权力,导致权力失衡。
而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权力失衡,使得政府无法有效地应对国内外的挑战,从而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二、经济原因2.1 内外贸易不平衡清朝时期,国内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贸,尤其是对西方列强的贸易。
不对外贸易进行合理调控,导致中国的贸易逆差严重,境外市场的控制也丧失在外人手中。
这进一步损害了清朝政府的财政状况。
2.2 封建经济体制的束缚清朝历来实行封建经济体制,坚持官僚地主阶级的封建专制统治。
这导致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农民生活极为贫困,无力支付过高的赋税和缴纳苛捐杂税。
这种经济体制的束缚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三、社会原因3.1 民族矛盾激化清朝统治的是一个多民族的帝国,但满族统治阶级对于其他民族持有歧视态度,并对其进行强行同化。
这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引发了一系列的民族抵抗与起义,如太平天国运动、白莲教起义等。
3.2 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清朝社会阶级划分明确,康乾盛世后官僚地主阶级日益壮大,与农民形成鲜明的对立。
土地兼并、苛捐杂税使得农民生活更加困苦,农民起义也接连不断。
此外,商业资本阶级的兴起,引发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矛盾。
这些社会矛盾无疑加剧了清朝社会动荡的程度。
结语清朝的衰败与社会动荡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种种弊端以及各种矛盾的积累。
不仅与外患有关,也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
清朝的衰落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与革命运动的兴起,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694dd7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6.png)
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政治原因:首先,清朝政治腐败和统治失败是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清朝政权的建立是以满洲人为主体的,这个民族与汉族存在较大的民族差异,在政权建立后,一些满洲贵族逐渐与汉族地主联姻,导致满洲贵族衰落并丧失对政权的重要影响力。
而满洲贵族中的一些腐败分子则怠慢政务,虚度光阴,不思进取,导致国家形势日益衰落。
其次,清朝留给汉族农民的生活空间逐渐被压缩,农民起义频繁爆发,动摇了统治基础。
清朝初期,一些政策逐渐削弱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并加重了赋税负担,使得农民生活困苦。
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这使得农民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不断积聚,促使了农民起义的爆发,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
第三,清朝政府对外政策的失败导致了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清朝首先受到英国的鸦片战争侵略,随后又被列强联军侵占北京。
政府对外的软弱态度以及对外政策的失败,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进程。
二、经济原因:清朝晚期的经济顽疾也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清朝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工商业相对落后。
同时,清朝实行了封建专制经济体制,对外贸易积极抑制,导致了国家经济的闭塞和滞后。
在地方经济方面,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使得商人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受到负面影响。
此外,在清朝的政治制度下,商人被看作是低下层级的人,缺乏社会地位,这导致商人阶层没有足够的激励去发展企业和商业。
另外,清朝晚期出现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如洪涝、旱灾和蝗灾等,这些自然灾害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削弱了清朝统治者的合法性。
三、社会原因:社会问题也是导致清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清朝实行了封建等级制度,贵族和平民之间存在明显的阶级差异,导致社会不稳定。
同时,封建礼教的压迫开始受到各层社会的质疑,封建制度逐渐失去了人们的认同感。
此外,清朝的蒙汉鸿胪制度使得满洲贵族获得了更多的特权,而汉族士人受到歧视和排斥,由此引发了汉族士人的不满情绪,也为外族统治埋下了祸根。
理解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与更替
![理解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与更替](https://img.taocdn.com/s3/m/022d5f1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c.png)
理解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与更替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衰落与更替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多个封建王朝,每一个王朝都有着各自的兴盛与衰落。
本文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分析,探讨中国封建王朝衰落与更替的原因。
一、统治者贪婪与腐败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往往与统治者贪婪与腐败有关。
随着王朝的兴盛,统治者往往会沉迷于享乐与奢华,忽视政务与民生。
他们通过扩大财富和权力的集中来满足个人欲望,而忽视了人民的疾苦与民生问题。
贪婪和腐败导致了社会不公平、资源浪费和政治不稳定,最终导致王朝的衰落。
二、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封建社会里的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也是封建王朝衰落的重要原因。
过度征收和苛捐杂税、剥削农民的政策使得农民生活贫困。
一些农民开始组织起义来反抗统治者,冲击封建王朝的统治。
这些起义最终导致社会动荡和王朝的衰落。
三、内外战争与侵略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还与内外战争和侵略有关。
内战是指王朝内部权势之间的斗争,常常导致政治动荡和统治的削弱。
外战是指封建王朝与外敌的战争,一些王朝因为战争导致国力衰退甚至灭亡。
内外战争和侵略使得王朝不堪重负,最终导致了衰落和更替。
四、经济衰退与社会变迁经济衰退和社会变迁也是封建王朝衰落的原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封建王朝的经济开始衰退。
贸易不发达、农民生活困苦和社会动乱使得王朝无法维持原有的权威和统治。
同时,社会的变迁也使得统治者面临新的挑战,他们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导致王朝的衰落与更替。
五、思想观念的改变最后,封建王朝的衰落与更替还与思想观念的改变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新的思潮和观念开始兴起,挑战封建王朝的统治。
统治者的保守与顽固使得他们无法适应新的思潮,最终导致王朝的衰落和更替。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与更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统治者的贪婪与腐败、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内外战争与侵略、经济衰退与社会变迁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都是封建王朝衰落与更替的重要原因。
清朝的灭亡历史趋势
![清朝的灭亡历史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5099f8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3.png)
清朝的灭亡历史趋势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灭亡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清朝灭亡的历史趋势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清朝政治上的衰落是导致其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清朝建立以后,封建专制统治逐渐形成,特别是康乾盛世时期,皇权达到顶峰。
然而,后期清朝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政治体制开始出现困扰无数的问题。
官僚制度腐败、官员贪污等问题逐渐加剧,造成了社会的不满和民众的反抗。
清朝政权逐渐丧失了对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政治动荡不断加深了清朝灭亡的危机。
其次,经济方面的问题也是导致清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清朝在建立初期实行了主要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制度,这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世界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欧洲列强掌握了先进的工业技术和生产能力,与之相比,清朝的经济实力十分薄弱。
长期以来,清朝的财政困难和对外贸易的不平衡导致了国家的逐渐衰弱。
同时,清朝在内地的种植封建经济也未能有效利用人力资源,使得土地集中化、民众负担加重,进一步破坏了经济基础。
军事方面的崩溃是清朝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清朝的军队虽然在建立初期曾经取得过一定的战争胜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军队的衰败日益显现。
首先,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军队内部的团派纷争导致了军队的组织混乱和指挥失灵。
其次,由于清朝政权的削弱以及农民起义的不断发展,使得清朝的军队经常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尤其是19世纪中叶以后,迫于列强的侵略和民族独立运动的推进,清朝军队在战争中频频溃败。
这加速了清朝军事力量的崩溃,最终导致其无法承担起保卫国家的责任。
最后,文化的变革也是导致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在建立初期依靠满洲族群的特殊身份来维持统治,对其他民族实行了歧视政策。
这引发了在中国各地的民族矛盾和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并形成了各种反清运动。
同时,自19世纪以来,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这进一步加剧了清朝政权的危机。
许多知识分子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看到了问题的根源,并试图通过改革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清朝中国的繁荣和衰败
![清朝中国的繁荣和衰败](https://img.taocdn.com/s3/m/d4079a23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a.png)
清朝中国的繁荣和衰败清朝(公元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期间经历了繁荣和衰败的阶段。
清朝初期凭借着积极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繁荣和稳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的各种问题和内外因素的影响逐渐凸显,最终导致了其衰败和灭亡。
一、清朝的繁荣期1. 统一中国在明朝末年,国家政治经济动荡不安,内外战争频繁,社会秩序紊乱。
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了政治政权,并迅速统一了全国。
2. 扩张领土在顺治、康熙时期,清朝积极开展扩张战争,先后征服了东北地区的后金、中原地区的明朝残余军阀,西北地区的回部族群,以及东南沿海的明朝遗民。
这些战争不仅夯实了清朝的统治基础,也使其疆域得到进一步扩张。
3. 繁荣的经济清朝初期,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积极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清朝扶植和保护农业生产,鼓励开垦荒地,改进农业技术,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手工业方面,清朝重视手工艺制造业,发展了纺织、制瓷、制钟表等产业,增加了工农业品的供应量。
同时,清朝在商业方面也实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鼓励海内外贸易,使得贸易额大大增加。
4. 文化繁荣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
康熙、雍正、乾隆等多位皇帝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
他们提倡广纳人才,倡导文化交流,修缮古迹,培养文化人才,使得文化艺术得到蓬勃发展。
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巅峰,著名的四大书院和八大山人的画作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二、清朝的衰败期1. 政治腐败清朝后期,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和权臣专权,政治腐败逐渐恶化。
官员贪污腐败严重,官场上的附败现象层出不穷,民众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政府的政令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2. 经济衰退清朝后期,由于政府内部贪污浪费和不合理的经济政策导致了国家财政危机的爆发。
同时,西方列强逐渐侵入中国市场,使得中国的传统产业遭受到威胁,国家经济开始衰退。
而清政府对外贸易也严重依赖于西方列强,失去了对经济重要领域的掌控力。
【历史知识点】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历史知识点】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8f6b588011ca300a7c390a0.png)
【历史知识点】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清朝无法跳出中国历代王朝初创——兴盛——衰落——灭亡的历史规律。
清朝到了后
期各种矛盾不断积累,走向灭亡是必然的。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
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
清朝灭亡的原因
1.在经济方面,清朝还是非常落后的小农经济,长期的重农抑商导致了经济严重落后
于世界,在西方大肆推行工业革命,以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时,中国还是男子土里刨食,
女子纺布为衣,这种落后的经济让中西差距形成了一条鸿沟。
洋人用洋货和暴力打开中国
市场,大量的白银流出,这让清末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困境。
2.在科技上,由于长期地坚持封建主义经济发展不动摇,到清末时,中国科技比东洋
西洋列强落后很多。
比如新军的先进武器只能靠买,仿制品质量低劣,更别说推陈出新了。
3.在政策上,在清政府没有衡量自己地位和能力的同时,轻易地发动了战争,并且在
作战的时候并不坚定,这都让那些侵略者有了很多的机会打败清政府,而早期又因为他们
没有民心,也没有太高级的武器,这都已经成了他们的弱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清朝入关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
![清朝入关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https://img.taocdn.com/s3/m/fb375d1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7.png)
清朝入关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兴起与其入关历史联系紧密。
自满清入关以后,中原王朝在中国历史上走向了终结。
然而,清朝的兴衰也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本文将探讨清朝入关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原因。
一、外族统治下的内忧外患1. 清朝的建立与外族入侵密不可分。
满洲人以入主中原形式建立了清朝,它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原民族的统治地位,导致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
2. 在外族统治下,清朝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民族矛盾。
满洲人实行了一系列剥夺和歧视的政策,使得中原汉人和满洲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了清朝的垮台。
二、政治制度的腐败与社会动荡1. 清朝在政治制度上延续了封建王朝的特点,形成了严格的吏治制度。
这种制度使得统治者丧失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能力,导致了清朝的政治腐败。
2. 清朝晚期,政治腐败日益加剧,官员贪污腐化,弊端丛生。
同时,社会不平等和民生问题也日益突出,社会动荡不断,加深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崩溃。
三、外界思潮的冲击与国际压力1. 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封建统治下的科学技术相对滞后,而西方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这种思潮和技术的冲击不仅引发了社会问题,也对清朝封建制度产生了质疑。
2. 清朝还面临外部的国际压力。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使得清朝陷入困境,不得不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和开放通商口岸,这进一步加剧了清朝的衰落。
综上所述,清朝入关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与外族入侵、政治制度腐败、社会动荡以及外部压力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我们应当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深刻认识到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努力构建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
清政府灭亡的原因
![清政府灭亡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15bbc0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4.png)
清政府灭亡的缘由封建社会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清政府自闭门户、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由于当时列强的入侵,致使中国的门户强迫被翻开,而且签订一系列不公平条约,致使国家财产大量外流。
清朝政府软肉无能,大局部状况下都是委曲封建社会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清政府自闭门户、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由于当时列强的入侵,致使中国的门户强迫被翻开,而且签订一系列不公平条约,致使国家财产大量外流。
清朝政府软肉无能,大局部状况下都是委曲求全、割地赔款。
清朝官员腐败无能,没有引进西方新技术。
清朝的衰落和灭亡缘由第一,清朝自入关以后就开场架空议政会,从而最终造成了皇权的空前高涨,这个不是外人强加的,是清王朝自己造成的。
其次,清朝入关之前,对于剃发、服饰一类,并没有太苛刻过份的要求,但是过江之后不久,就搞了个留头不留发,这套政策标志着清王朝已经彻底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了。
第三,清朝入关之前,汉人、蒙人,掌旗主者有之,封王者有之。
而到了其后期,即使是要死的关头了,而且已经先有承诺应许,结果曾国蕃还是一个侯爵就给打发了。
骗子,骗子都是魔鬼的儿子。
第四,旗人被剥夺了最起码的人身自由,不准任凭分开驻防地,不许经商、不许作工,只能随时预备着当兵,可是可是旗丁数目又人为的设了定额。
一家假设有几个白丁,生活就不能不越来越困难。
旗人失去自由,也就自然失去了自信,很多人因此终身失业,不学无术,游手好闲。
第五,清朝在架空议政会的同时,同步进展了另一项得意的自杀的行为,大兴文字狱,很多人由于说话,写字,而犯死罪,因此再不敢多思多想,只好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于是,思想被禁锢,渐渐僵化,思想的僵化,使这个王朝成为了僵尸。
第六,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一心的唯护当权统治者的统治可以连续下去,却根本不顾现实社会开展的事情,愚蠢的认为,靠着自己的努力可以把那种吃人的统治连续下去清朝灭亡的关键缘由1、列强的持续侵略,弱化了清政府的执政合法性。
这一点很要命也很关键,晚清从鸦片战斗到辛亥革命只有八十年,但是清政府对外的战斗中几乎没有胜算,且每次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简述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主要表现
![简述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主要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6e6605b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9.png)
简述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主要表现清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经历了从强盛到衰落的历程。
这个转变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问题,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不同的领域来简述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主要表现,并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一、政治方面的表现1.腐败和权力集中:清朝中后期,腐败和权力集中成为主要问题。
官员贪污受贿,地方官员的任命严重违背了科举制度的原则,使得清朝的官员队伍逐渐失去了纪律和责任感。
各级官员的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独裁和专制的现象普遍存在。
2.外族统治:清朝的开国皇帝是满洲族的努尔哈赤,后来的皇帝也都是满洲族。
在满洲统治下,汉族等其他民族长期处于剥削和歧视的地位,这引起了不稳定因素和社会不满。
3.官僚制度失效:清朝设有官僚体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制度失去了有效管理的能力。
官僚体系不仅导致了大量的官员腐败,还制约了各级政府的效率和反应能力。
二、经济方面的表现1.封建经济结构的固化:清朝实行封建经济体制,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农民处于土地兼佣兵制度的压迫下,无法充分发展和创造财富。
这种经济结构的固化导致了经济增长的缓慢和社会阶层的僵化。
2.对西方商品的依赖:清朝与西方的贸易逐渐增加,大量进口了西方商品。
然而,这种依赖导致了对外汇的需求和商品对外市场的垄断。
西方列强的优势科技也开始逐渐冲击清朝的传统产业,给经济带来了威胁和挑战。
三、军事方面的表现1.军队制度的腐化:清朝建立了庞大的军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的军队逐渐腐化。
将领世袭和贿赂成为军队晋升的主要因素,导致军队纪律和战斗力的下降。
2.外族入侵的频繁:清朝被外族入侵的频率相对较高,例如八国联军的侵略和日本的侵华战争。
这些战争对清朝军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损失,扩大了国家的负担。
四、文化方面的表现1.儒家思想的僵化:清朝倡导儒家思想,但传统儒家思想在面对新兴文化和理念的冲击时,显得僵化和保守。
这阻碍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创新的推动力。
清朝落后的根本原因
![清朝落后的根本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f926027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f.png)
清朝落后的根本原因
清朝无法跳出中国历代王朝初创——兴盛——衰落——灭亡的历史规律。
清朝到了后期各种矛盾不断积累,走向灭亡是必然的。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朝衰落的原因
一、政治日渐腐败,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买官售爵、贿赂成风。
二、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
三、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
曾经的八旗铁骑早已堕落。
四、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相继爆发白莲教和天理教起义以及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给满清的统治带来严重影响。
五、清朝统治阶层早已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
对外闭关锁国,对内恐怖统治、愚民政策。
清王朝衰败的几大原因
![清王朝衰败的几大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d55488a3b0717fd5360cdca8.png)
清王朝衰败的几大原因:第一,入侵战争空前的破坏,使中原社会处于经济凋敝,田园荒芜,盗贼蜂起,人民流亡的悲惨处境。
李自成大军从商雒山中东出河南,北伐中原以来。
百万大军和家属,所到之处,平毁了城垣,象蝗虫一样,吃用光了地方库存和物资粮食。
而并没有组织地方政权建设,商品及农业生产和流通。
张献忠同样屠戮和掠夺尽了天府之土的两湖与四川。
清军入关以后,进一步靠血腥屠杀和掠夺,轧尽了中原最后一滴乳汁。
进军江南又大肆杀掠,“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真成了“过春风十里,尽菽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中原经济空前破坏。
直至康熙中叶(十八世纪初),才告恢复。
历史停滞了五十年,等同于倒退了三百五十年,倒退回南宋末,元代初。
第二,满族以外来民族入主中原,为了巩固统治和政权,以期永远欺压中原各民族,加强了民族压迫和极权统治。
这包括:满汉不通婚(保证满族的血缘纯正,和希特勒为保证雅利安人血缘纯正的所为同出一辙);二品以上大员和要职,不用汉人(有利于满族集权,后世这个制度的废弛,是形势的使然,不是满洲贵族的进步和开明的结果);满洲人丁出世,即可享有双俸双粮,可以不劳而获。
由此成就了一群寄生虫——八旗子弟;顺治继位以后,两次颁诏圈地(顺治元年,八年,圈地数14万余倾)。
满洲八旗驱赶京畿及中原一带农户,圈占土地,以为牧场,猎场,至万千家庭,家毁人亡,流离失所;史书记载“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内所有皆其有也。
妻孥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
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 ②。
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才下诏禁止圈地。
又颁布剃发易服令,以高压和残杀手段,从衣着,习俗上强制推行民族同化政策,奴役天下人,使之成为呼来靡去的顺民和奴才。
第三;禁锢思想,摧残文化,践踏文明,大兴文字狱(见作者博客《也说专制制度的衍生物_文字狱》/9792620_d.html)推行愚民政策,愚昧大众,奴化庶民。
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陷于停滞,哲学思想的进步开拓消于无形(作为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明亡不仕,誓死反清,他们的哲学思想退出了统治阶级的上层舞台,已不是统治阶级的哲学思想)。
清朝灭亡的剖析
![清朝灭亡的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bfcc1b6c175f0e7cd13739.png)
清朝灭亡的剖析从表面上看清王朝的灭亡有以下极大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王朝到了清朝已是后期了,疲态已现。
虽有康乾盛世,却也只是回光返照罢了。
此时的时代主潮流是资本主义,所以封建社会被取代是必然的历史事件。
2.政治:清政%府的黑暗腐朽。
其代表人物就是慈禧,她甚至为过生日,使得新军军费变成她的礼金。
这也酿成甲午海战的时候,我军舰队连炮弹都没有的笑话。
3.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限制社会发展进步。
商品经济被打压。
导致经济发展落后。
当世界各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候,我国还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4.文化:科举制,八股取士,限制人的思想。
导致科技落后。
其他还有一些闭关锁国,殖…民入侵之类的原因社会的发展,清朝国力的缺失和皇权不再神秘威严的结果鸦片战争后没有有效的进行社会改革,被列强长期侵略,甚至被曾经的属国日本打败。
民众对满清极度失望,加之西方革命思想的传入,最终被推翻。
闭关锁国,特别是到了乾隆的时候,自以为是天朝上国,不着力解决社会的矛盾,而是大力的剥削,最终导致了亡国,其实说到底是整个清政府的的统治阶层对中国传承文化的一个抹杀,在明朝的时候,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不是清政府这个来自马背上的民族的拦腰一刀,也许中国现在就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了,当然它的最终灭亡和这个落后的封建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外国的侵略加速了这个过程。
一个政权的覆灭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根本原因:封建社会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清政府自闭门户、坐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次要原因:1.由于当时列强的入侵,致使中国的门户强迫被打开,这使得国家的税收失去了一部分,而且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不断的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致使国家财产大量外流。
2.清朝政府的软肉无能,在面对列强的入侵时,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委曲求全、割地赔款,就算是打了一场胜战还是要签订条约来讨好外强。
3.清朝官员的腐败无能,一些受封建思想的官僚不仅没有作出实质帮助清王朝的事情,反而倒损害国家利益,在面对西方新技术的引进问题上,这些封建官僚极力阻止,认为西方新技术是祸害、不适合天国。
中国近代衰落原因之分析
![中国近代衰落原因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d99f5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0.png)
中国近代衰落原因之分析中国近代的衰落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对中国近代衰落原因的一些分析:一、政治原因:1.封建思想束缚: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始终被封建思想所束缚,封建统治集团追求其自身的私利,忽视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政治体制僵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导致政府无法有效地管理国家。
2.内外压力:中国近代面临来自外部列强的侵略,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使中国丧失了国家主权和独立。
同时,内部封建势力也对政治变革产生了阻碍,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3.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滞后:中国在近代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相对滞后,科技水平和工业体系无法与其他国家媲美。
缺乏实力和能力,使中国难以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经济原因:1.不平等条约:中国在近代遭到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限制,被迫开放市场,丧失经济自主权。
外资入侵,破坏了中国经济的独立性和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2.农业经济主导:中国在近代的经济结构中,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无法满足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同时,缺乏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导致经济发展的滞后。
3.财政困难和税收体制:清朝末年,国家财政困难,无法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税收体制不完善,使得负担集中在农民身上,加重了社会矛盾。
三、社会原因:1.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清朝末年,社会上存在着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社会阶级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悬殊,造成社会不公平和社会矛盾。
各个民族和民众之间的矛盾也是造成社会动荡的原因之一2.文化观念保守:中国在近代一直被传统文化观念所影响,保守思想和顽固的封建思想束缚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守旧的文化观念对于现代化进程的抵制,对于社会发展造成了障碍。
四、外部环境原因:1.西方列强的挤压: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挤压和侵略,成为了其他国家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造成了中国国力的衰落和国家地位的下降。
2.社会进步的影响:近代中国面临着西方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社会变革的要求和压力日益增大,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没有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和。
清王朝覆灭的主要原因分析
![清王朝覆灭的主要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3e6822cfc789eb172dc842.png)
中国近代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探析
![中国近代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70866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4.png)
中国近代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探析中国近代封建社会的衰落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
在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开始以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手段进入中国,剥夺中国的领土和资源,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给中国的封建制度带来了严重冲击。
第二,封建社会内部的腐朽和衰败。
中国近代封建社会的内部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
官员贪污腐败、科举制度落后、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使得社会流动性几乎为零,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财富都无法通过努力而获得。
这种封建体制的腐朽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平等,从而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思想觉醒和知识分子的兴起。
19世纪后半叶,中国觉醒了。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启蒙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对封建社会进行批判,提出了民主、科学、自由等新的思想观念。
他们通过新闻媒体、书籍、杂志等传播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科学主义等新的思潮,激发了人们的意识觉醒和对封建制度的质疑。
这些意识觉醒和知识分子的兴起对封建社会的衰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农民起义和民主革命的爆发。
近代中国的农民起义是对封建社会的一次有力的反抗。
农民反抗地主剥削和官员压迫的冲突,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激发了农民群众的抗争决心。
著名的农民起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等,都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脆弱性。
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开始发起了民主革命的运动,如辛亥革命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提供了基础条件。
中国近代封建社会的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封建社会内部的腐朽和衰败、思想觉醒和知识分子的兴起,以及农民起义和民主革命的爆发,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中国近代封建社会的终结。
这一过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清王朝由盛转衰及灭亡的主要原因
![清王朝由盛转衰及灭亡的主要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6c7b801cc17552707220839.png)
清王朝由盛转衰及灭亡的主要原因——腐败大清帝国在空前的繁荣盛世下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奢侈、骄怠、贪污、腐败等罪恶的毒瘤藉盛世疯长,正日益腐蚀破坏着国家和社会的肌体。
当朝廷上下对乾隆的文治武功洋洋自得、沉湎于盛世而自我感觉良好时,清王朝却从盛世的顶峰迅速滑落,很快从康乾盛世跌到嘉道中落。
衰落紧随鼎盛,一切都发生在乾隆年间,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由盛转衰的历史悲剧惊人地相似。
乾隆朝的文治武功和经济繁荣,是经过顺治、康熙、雍正几代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结果,乾隆基本上是坐享其成。
而恰在此时,朝廷上下,从皇帝到各级官吏好大喜功,统治者放松了吏治,丢弃了先前廉政简政的传统,奢靡贪污之风日益盛行。
由于乾隆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终朝兵事不断。
所谓十全武功,旷日持久,劳民伤财。
乾隆朝岁入虽比前代有所增加,但开支增加得更快,国库积储增加的速度已大大放慢。
到嘉庆改元时,接过的已是一个庞大的空架子,以至于嘉庆不得不拿和 开刀,补充国用。
同时,在乾隆朝岁入增加的背后,是非正常的收入来源(包括捐输、商人报效、盐斤加价、公摊养廉甚至卖官鬻爵等乱收费项目)不断增加并成为定例。
这些不正常的收入虽能缓解一时之急,但对政府和国家社会而言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国家财政依赖大量非正常收入,已可见到清朝腐败并必然最后走向衰亡的端倪。
导致清王朝急剧衰落的更基本、更有决定意义的原因是整个官僚机构乃至整个社会在封闭自大的环境下的奢靡骄怠和贪污腐化。
朝野上下在富裕和鼎盛之后,昧于时世,看不到世界大局的变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贪图眼前的奢侈享受,追求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
贪奢淫靡和腐败之风遍及官场内外,使貌似强盛的清王朝潜伏着社会变乱和衰落覆亡的巨大危机。
康熙晚年,奢侈腐败之风已经兴起,后来经过雍正时期的厉行节约和严刑峻法等改革措施而有所控制。
到乾隆时,随着经济繁荣和财力充裕,奢靡腐败之风重新抬头并愈来愈甚。
乾隆六巡江南,游山玩水,沿途接驾送驾、进贡上奉、大兴土木,豪华与排场空前,糜费特甚。
清朝的兴衰原因探析
![清朝的兴衰原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cfc7e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0.png)
清朝的兴衰原因探析清朝,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最后一个王朝,它的兴起和转折点极为复杂。
许多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找到这一历史事件的根源。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析清朝的兴衰原因,以期展示它薪火相传而又不可避免的衰退原因。
地理环境因素中国地大物博,其自然环境条件非常重要,如地形、水文、水源、气候等。
清朝刚成立时,中国的几乎一半领土都被占领,而原来的北方饱受沙漠侵袭和水患威胁。
在清朝之前,中原地区的自然灾害已成为困扰中国数百年的头痛之源。
清朝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治理,使造福百姓的工程取得了一些成就。
然而,这些成功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因为它们对自然的破坏增加了难以预料的危险。
政治因素元朝衰落后,明朝成立,但也由于民变、战争等因素初期政治始终不稳定。
清朝勇夺江山,掌握政权后为了稳定他们的地位,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根据地方贵族控制的地方制度。
然而,这样的措施最终导致了对政府的不信任,并使清王朝的统治过程看起来十分严格,但其实是短暂的。
政治制度的失败加剧了地方斗争,使革命浪潮更加强烈,在清朝末期掀起了广泛的暴动。
文化因素清朝的兴起是在中国封建文化高度发展时期,但是,清朝的君主们并未能够对这些文化进行延续或发展。
虽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历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这些思想并没有为清朝时代的社会构架、政治治理、国际关系创造新的思考和方向。
此外,清朝的贵族们也没有把对这些文化的忠诚和继承作为一项领导权力的义务,因此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国家统治力都随之衰落。
社会经济因素清朝初期,由于典型的封建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的比重极小,中国的经济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中国封建网络的缓慢衰退,到过渡到亚欧大陆的市场经济,中国人面临了大量的工业工厂建立和商贸增长的挑战。
尽管清政府对一些现代化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但它们并没有成功,清朝的经济已基本上落后于世界上其他大国家和阻碍了其社会进步。
军事因素清朝的军事实力一直是全国封建社会中最强大的,但是,一旦接触到更加现代的武器和战争方式,这一利益就会显得微不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清王朝封建统治衰败的原因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开始了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为了保证这个过渡的顺利实现,中国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在政治上使国家由君权主义的社会步入到民权主义的社会,即在彻底清除封建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民主的、统一的和民众广泛参与的现代国家政权,并使之沿着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运行。
对清政府来说,如果它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及时而有效地对其政治制度进行彻底改革,中国就会较为顺利的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反之,就会严重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会使自身的统治出现全面的危机,并最终导致其垮台。
事实上,清政府面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现代化挑战,不仅没有能够采取有效的回应措施,相反,其政治统治却不断呈现出日趋衰败的迹象。
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反抗斗争,特别是鸦片战争前的四、五十年间,农民起义的次数增多,斗争规模也在日益扩大,这些起义大大震撼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同时,也表明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已经开始逐步走向它的尽头。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内部现代化因素的不断增长,中国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但由于中国的现代化因素并不是通过自身生产力的发展积累起来,而是由外国的殖民侵略带来的。
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实际上是在受到外部现代化挑战时所做出的一种被动的反应和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中国在政治领域内,就不可能像原发现代化国家那样,拥有足够的时间,以使其政治的发展接受现代化因素,并逐步对其政治制度加以调整,以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加上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治制度本身固有的封闭、保守和僵化的没落属性,直接削弱了中国对现代化挑战做出积极而有效反应的能力。
这样,政治衰败就必然会成为近代中国封建政治统治最显著的特征。
首先,政治结构本身的衰败。
自19世纪初以来,清政府政治结构变化的一个显著之处就是向过分专制型集权的发展。
而这种趋势的加强,不仅损害了职能部门的权力和效能,而且打破了权力体系的平衡与稳定。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权力的纵向关系中,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皇室),从而导致省这一级的中层政权和县一级基层政权的萎缩,后来当地方势力发展起来的时候,则表现出相当明显的离心倾向。
二是在中央政权内部,内朝的皇帝和亲信集团的权力在不断加强,而外朝内阁的权力不断受到削弱。
由于清政府权力运用的直接目标是获得下属和人民的臣服,而不是去积极地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尽管权力在不断集中,政府动员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却并没有相应增强。
特别是当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失去了久已存在的均衡之后,中央对社会的支配能力也就不断丧失了。
其次,从权力体系的运作来看,上述政治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极其明显的消极结果。
权力不断专制型地集中,以及过于强调权力体系中各部分间的消极牵制,必然会泯灭官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进行工作的积极性。
因此到19世纪中后期时,官员们玩忽职守的例子已经比比皆是。
因为在动辄得咎的情况下,积极和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很容易给政敌们留下把柄。
而在由互相牵制的罗网所形成的官员互相倾轧的官场风气中,防范政敌的倾轧不能不成为官员们的头等大事。
由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事实上成为官员们共同信奉的哲学。
但是,虽不求有功,却不能不求升官晋爵,于是,粉饰太平、层层相助就成为普遍的为官之道。
敷衍塞责和虚夸假报之风的盛行,极大地损害了当时中央政权治理社会和统治国家的能力。
最后,19世纪中国的官场腐败、官员的贪污、受贿等现象日趋广泛和严重。
这种趋势在l8世纪即已开始。
后来虽有嘉庆时代的改革,但腐败之风不仅没有根除,反而愈演愈烈。
客观而言,造成官场腐败现象的一个直接原因便是官吏的俸禄太低,以致无法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
于是,朝廷只得允许他们自行创收,除摊派到老百姓身上的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之外,官员的损公肥私、收受贿赂和贪污等现象日益普遍化。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官场的腐败现象更是有增无减。
腐败现象的日益严重和普遍化,不仅毒害了官场的风气,而且激化了社会的矛盾。
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人们还没有真正感受到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威胁,所以,清政府所出现的上述这些政治衰败现象并没有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
只是后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对中国影响的加剧以及由于这种影响,中国社会内部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开始面临现代化的严峻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战争的失败,在心理上使人们受到沉重的打击,一些封建统治阶级队伍中的有识之士开始逐渐清醒,他们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另一方面,政治衰败过程对中国的现代化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开始对政治衰败的问题加以关注。
正是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政治现代化才真正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追求的首要目标。
随着清政府政治衰败过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化,到1 9世纪末2 0世纪初,已经开始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
为了扼制住这种衰败,清政府开始了自救行动。
清政府对政治衰败的挽救主要集中在两次维新运动上,即戊戌变法和新政的推行。
首先、两次维新运动在政治上的目标都是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在戊戌变法中,虽然维新派人士并没有明确提出实行君主立宪,但在此前维新派的宣传中,曾多次提到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政治改革主张。
而且,在变法期间,政治改革确实在整个变法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
而在数年后清政府推行的“新政”中,则明确地提出了“预备立宪”的政治改革主张。
当然,作为中国封建势力的代表,我们无法相信慈禧太后之流会主动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并将中国引向现代化,也无法相信这个所谓的“新政”会给中国的民族振兴带来希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政作为宪政改革的前奏,使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开始偏离数千年固有的发展轨道,并跨入一个新的历程,而且,虽然清政府也并没有从新政中得到什么真正的好处,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但在客观上它向政治革新所走出的被动而又关键的一步,这不仅反映了现代化给人们所带来的理念上的转变,同时对于清末主张政治体制改革的人们也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其次、两次维新运动都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在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就曾提出机器大工业是国家富强的首要基础。
同时,他还论证了大工业对于克服中国国民愚昧守旧思想、提高整个国民文化素质以及转变社会风气的所能起到的巨大的作用。
第三、在清政府长达12年的新政中,教育改革是各项改革中进行得最泛、最深入的一项。
1905年1月2日,清政府上谕宣布停止科举考试。
这样,在中国历时1300余年的科举考试制度遂告废止。
这使全国的教育系统和学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使中国相沿了十余个世纪的人才选拔制度和社会政治秩序发生了质变。
新式学堂和留学运动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崭新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这些人对20世纪的中国有着巨大的作用与影响。
教育改革影响的深入与持久,更表现为传统文化既定价值目标所需的工具性连环已经被打破,政治系统与社会精英的传统联系纽带已经被割断。
第四、在军事方面,由于传统军事组织的落伍,已不再适应对外作战的要求,清政府把编练新军作为其军事改革的突破口。
本来,清政府扩充新军的目的是要为其封建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支撑点,但由于绝大多数新军的士兵和军官接受的是新式教育,更容易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因此,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宣传和鼓动下,反而成为了推翻清政府封建统治的一只重要的军事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清政府在建立和编练新军的过程中,由于清政府在这个时期正处于政治衰败的高峰,其作为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已经遭到极大的削弱,因此,建立起来的新军往往为军阀势力所掌握,如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
从而为辛亥革命后中国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
总的来说,从两次维新运动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看,虽然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许多的领域,但它的核心内容还在于对政治制度的变革,最终目的是要对封建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巩固与完善。
当然,清政府所进行的这些尝试和努力,在不久以后就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被推翻而归于彻底失败。
但应当看到,这些尝试和努力具有十分鲜明的改革性质。
无论是戊戌变法还是新政,都是清王朝试图以传统的政治权威合法性为基础,运用传统的官僚行政组织手段,自上而下地进行政策创新和制度选择,在保存既存秩序的历史连续性的基础上,渐进地推动社会变迁和政治结构的更新,并最终完成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这些改革使现代化的因素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它是顺应了后发展上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的。
同时,由于这些改革包括着中国政治的发展向制度性转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从本质上讲,是符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规律的,这就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开始推进到制度化的阶段。
因此,尽管后来由于社会的变迁和社会矛盾的激化而导致这些改革的失败,但它对此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般来说,一个具有悠久文明而又长期固步自封的传统国家,如果不是遭受外力的重大刺激和挫折,而且这种刺激和挫折已经威胁到民族的生存时,便不易促发政治上和体制上的变革。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打击下,一步步的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不仅国家与民族的生存受到巨大的威胁,而且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也随着国内外各种矛盾的日益激化而岌岌可危,中国已经明显地具备了进行社会变革的必要前提。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所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对其政治制度的弊端加以反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变革,并将中国带入到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去。
但令人遗憾的是,清王朝封建统治阶级不能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高度坚固性和成熟性使得它在面临现代化挑战的时候,由于其过分缺乏弹性和对现代化的恐惧,使其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政治制度的变革。
要想真正将中国的社会发展汇入到世界性现代化潮流中,不仅需要统治集团对这种潮流有较深刻的体察,从而形成一种明智和明确的态度,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统治集团在利益上做出某种“牺牲”。
而1 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王朝封建统治集团虽然已经从自鸦片战争以后半个多世纪的灾难中清楚地看到了政治变革的必然性,同时也通过新政等方式进行了一些并非彻底的尝试和努力,但从根本上讲,他们显然还没有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一一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那怕是暂时的。
这样,他们对损害到自身既得利益的改革措施总是踌躇再三,一拖再拖,结果坐失良机,最后只能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