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特性研究

合集下载

汽车安全气囊的技术应用研究设计

汽车安全气囊的技术应用研究设计

汽车安全气囊的技术应用研究设计为了不断改进汽车安全气囊的技术应用,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研究设计方向:1.碰撞速度和角度的影响:研究不同碰撞速度和碰撞角度对安全气囊效果的影响。

通过模拟和实验来研究不同碰撞情况下气囊充气时间、充气强度和乘员保护程度的差异。

2.乘员位置和体型的研究:考虑不同乘员的体型和位置对气囊保护效果的影响。

通过使用人体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等方法,研究气囊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因素对不同体型的乘员的保护效果。

3.多气囊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不同数量、位置和形状的气囊组合对乘员保护的效果。

通过模拟和实验评估多气囊系统在实际碰撞中的表现,以优化气囊布局和充气策略,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4.预防碰撞系统的集成:研究将安全气囊与车辆预防碰撞系统集成,实现更高效的安全保护。

通过传感器和智能算法的应用,实现车辆在发生碰撞前的预警和主动刹车等措施,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5.新材料和充气技术的应用:研究新型材料和充气技术在安全气囊中的应用。

例如,研究使用更轻、更强、更耐用的材料制造气囊,以增强乘员的保护效果;同时,研究新型气体或气囊充气技术,以提高充气速度和应对更极端的碰撞情况。

6.乘员行为与安全气囊的关系:研究乘员的行为和反应对安全气囊的影响。

通过调查和实验,在不同交通环境和情景下,研究乘员在发生事故时的行为和姿势,以改进气囊的设计和充气策略。

综上所述,继续研究和改进汽车安全气囊的技术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些研究设计方向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安全气囊的性能和效果,并进一步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这些研究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模拟和计算机仿真等方法来完成,并且需要考虑真实的交通事故数据和乘员行为。

安全气囊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安全气囊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安全气囊的设计与优化研究第一章: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安全气囊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安全气囊的设计与优化研究是汽车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安全气囊的设计原理、材料选择与优化方法,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安全气囊的设计原理安全气囊的设计原理是基于二阶段充气技术。

第一阶段是碰撞发生时快速充气,通过增加碰撞前部和副驾驶部位的保护区域,减轻乘员撞击的力度。

第二阶段是在碰撞过程中逐渐泄气,以避免气囊过早泄气导致撞击时乘员过于剧烈的摩擦与压力。

第三章:安全气囊材料选择安全气囊的材料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充气性能、阻燃性和耐磨性。

充气性能是指气囊在碰撞发生时能否快速充气并达到最佳保护效果。

阻燃性是指气囊在充气过程中是否能有效阻止火灾蔓延。

耐磨性是指气囊能否经受住乘员撞击时可能导致的摩擦和磨损。

第四章:安全气囊的优化方法安全气囊的设计与优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车辆类型、碰撞类型、撞击速度等。

优化方法可以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和数值算法,预测气囊的充气过程和保护效果。

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制造样品气囊,进行撞击试验和动态监测,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章:当前的研究进展当前,安全气囊的设计与优化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仿真软件的不断进步,数值模拟的精度和效率大大提高,为安全气囊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材料科学的发展也为安全气囊的性能改进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新型阻燃材料和高强度纤维材料。

第六章: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安全气囊的设计与优化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智能化。

个性化指根据乘坐人体形、年龄和性别等特征,对气囊的形状和充气参数进行定制化设计。

智能化指安全气囊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和乘员状态,并根据情况进行智能充气和泄气,以提供最佳的保护效果。

结论安全气囊的设计与优化研究是汽车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

论述汽车安全气囊

论述汽车安全气囊

论述汽车安全气囊
汽车安全气囊是一种用来保护乘客的被动安全装置。

它在汽车事故中能够迅速充气,形成一个充气式的保护气囊,以此来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而现代汽车安全气囊一般都分为侧向气囊、前置式气囊、旁置式气囊等种类。

汽车安全气囊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安全带虽然对车内人员提供了某种保护,但其固有缺点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如安全带对人体的伤害,或是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伤害等问题。

而使用安全气囊则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问题,更好地让乘客在汽车事故中免受伤害。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它会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自动充气,形成充气式的保护装置,以此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免受伤害。

安全气囊里充满了氮气,具有很高的膨胀性能。

当汽车在发生碰撞后气囊感应系统感觉到了前方的撞击力,就会在几秒钟内充满氮气,形成一种“保护罩”,有效地减轻碰撞震力,从而起到保护人员的作用。

但是,安全气囊也有其局限性。

例如,在碰撞时气囊的大小和密度都是固定了的,所以如果乘客的位置与气囊不对应,那么安全气囊就可能无法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此外,安全气囊的使用也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在行驶中一定要系好安全带,以免在充气过程中被气囊弹出车外。

因此,在日常驾驶中,我们应该注意将所有安全装置都使用好,做好紧缩性驾驶,以此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之,汽车安全气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被动安全装置,它可以在事故发生时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充分的保护。

无论是早期的安全气囊还是如今的高科技安全气囊,它们的作用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气囊及其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

安全气囊及其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

(E)车辆翻滚 (F )与大型货车追尾
3.5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 智能化 ? 小型化 ? 多样化 ? 环境保护型安全气囊
? 工作状态
2.1.2 气囊组件
? 气体发生器 根据要求,以足够快的速度产生足够体积的气体,供给气 囊。
?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电子控制系统和触发装置三部分 组成。
? 气囊 一方面,在充气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密封性以保证气囊能迅 速建立足够的压力;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透气或节流机 制以便气囊受撞后能排出其内部的气体而达到消耗碰撞能 量的目的。
3.2安全气囊打开的条件
? 碰撞方向与汽车中心线的夹角30。以内。
? 碰撞车速50km/h以上。
? 前碰撞传感器与安全气囊ECU内的安全传感器必须同时接通。
3.3常见的气囊弹出的情况
A. 时速50公里以上,两车 正面碰撞(偏离车辆中心 线不超过正负30度),前 气囊弹出。
B. 时速50公里以上,正面碰撞 护汽车速度在30km/h(速度阀值)以上受到正面碰撞或侧 面碰撞时,安装在汽车前部或侧面的碰撞传感器利用碰撞 时产生的惯性力,检测到碰撞作用的时间、汽车减速度即 碰撞强度,并传送给安全气囊ECU, ECU将碰撞传感器 送来的碰撞信号与ECU内储存的碰撞触发数据进行比较, 如果判定碰撞强度达到或超过其规定值,则指令接通安全 气囊点火器的工作电路,使引爆管迅速爆炸燃烧,并引燃 气体发生器内的气体发生剂(叠氮化钠)。使气囊在极短 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膨胀展开成扁球状,有效地保护人 体头部、胸部和身体其他部分免受冲击伤害或减轻伤害程 度。
C. 偶尔会出现车辆在高速行使中 通过减速带或小沟时气囊弹出。 这种情况尽管没有发生碰撞事故, 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位于车辆底部, 碰撞传感器感应到的加速度超过 临界值时,前气囊弹出。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与研究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与研究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与研究摘要: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汽车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到2017年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亿,相当于平均每一户家庭都拥有一辆汽车。

以往,人们讨论汽车的重点主要在于它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行车安全。

汽车上各种安全设备的出现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安全气囊作为汽车上的被动安全设备之一,它的作用极大,它是安全带系统的辅助设备,一般情况下不会打开,只有在正面猛烈撞击或者达到某种触发条件时才会打开,起到保护车内人员的作用。

关键词:行车安全;被动安全;安全气囊汽车上的安全设备主要分为主动安全设备和被动安全设备,主动安全设备指的是汽车在正常行驶时,各种系统主动介入汽车的行驶状态,制动过程等,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现代汽车上这类设备也越来越多,主要有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SR(驱动防侧滑系统),ESP(电子车身稳定系统)等。

被动安全设备指的是当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可以用以防止车内驾驶员和乘客受伤或者降低车内人员受伤程度的各种设备,主要有汽车车身的结构强度,安全带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

一、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安全气囊(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SRS),也称辅助乘员保护系统,是一种当汽车遭到碰撞而急剧减速时能很快膨胀的缓冲垫,可保护车内乘员不致撞到车厢内部,是一种被动安全装置,具有不受约束、使用方便和美观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世界汽车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以及安全气囊制造成本的降低,安全气囊在汽车上有普及的趋势。

安全氣囊最早出现在美国,欧洲起步较晚,后来才是日本和韩国,美国研究和发展安全气囊的公司有TRW,MORTON,ALLIEDSIGNAL等,欧洲有TEMIC,AUTO-LIV,BOSCH等,日本有日本电装及丰田合成等。

TRW公司是上述所有公司中唯一生产全套汽车安全约束系统的公司。

汽车安全气囊毕业论文

汽车安全气囊毕业论文

汽车安全气囊毕业论文汽车安全气囊毕业论文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气囊在事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安全气囊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汽车工程师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安全气囊的原理安全气囊是一种能够在车辆碰撞时迅速充气并形成保护物理屏障的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车辆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来激活气囊充气装置,将气囊迅速充气,从而减轻乘车人员的伤害。

安全气囊的充气装置通常由气体发生器、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等组成,其中传感器负责检测碰撞力度和方向,控制单元则根据传感器的信号来判断是否触发气囊充气。

二、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安全气囊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汽车制造商开始研究如何在车辆碰撞时保护乘车人员的安全。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安全气囊的研发进展缓慢。

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气囊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7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次将安全气囊应用于量产车型,并于1974年开始在市场上销售。

此后,安全气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现代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三、安全气囊的应用前景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安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安全气囊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安全气囊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如更轻、更坚固的气囊材料和更敏感、更精确的传感器技术。

其次,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安全气囊将与其他被动安全系统相互配合,形成更为完善的保护体系。

例如,安全气囊可以与车辆预警系统、自动刹车系统等相结合,实现更快速、更准确的碰撞判断和响应。

此外,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安全气囊也将在电动汽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保护乘车人员的安全。

结论:汽车安全气囊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乘车人员的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车辆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

车辆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

车辆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摘要:汽车被动安全性能已是当今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更是汽车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新车设计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现在,世界上许多汽车制造厂及专业生产厂都在设计和生产安全气囊,今天的气囊已经发展到可以在任意方向的碰撞中(包括侧向碰撞)起保护乘员头部、躯干和膝部的作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的概念、功用、发展历史、结构和原理、汽车碰撞法规及我国的有关法规,同时阐述了哈飞赛豹安全气囊的组成及实验等。

关键词:汽车;安全气囊;研究1 汽车安全气囊的概念安全气囊的全名称应为SRS AIRBAG,而SRS是英文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的缩写,直译为辅助防护系统或辅助约束系统,是辅助防护系统中能够起缓冲作用的一种装置,由于气囊属于安全装备之一,所以一般也称为“安全气囊(Safe Air Bag)”。

2 汽车安全气囊的功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一次碰撞。

一次碰撞后,汽车速度将急剧变化,驾驶员和乘员就会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而向前运动,并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或仪表板等物件发生碰撞,这种碰撞称为二次碰撞。

在一般的前方撞击意外中,第一保护你的防线就是车头的预折区域(Crumble Zone)。

这个预折区域透过变形来吸纳或分散撞击力,当车辆因撞击而停顿,但突然的减速力仍会使得乘员的上身不自控地向前冲的时候,安全带便发挥它的功能了——它舒缓你上身的前冲运动。

不过,如果撞击力巨大的话,安全带亦不能有效的制止这种运动,你的头部和上身仍然会向前冲,这便是安全气袋出场的时候了,当它充气弹出时,便能够在你的头部和胸部做成一种护垫的功能,避免了这些部位直接撞击到转向盘或仪表板上,安全气袋充气的时间并不会很长,当司机侧或乘客接触到安全气袋后,气袋内的气体便会从一个或多个孔洞中泻走,而对自呼吸气囊,只通过气袋织物间隙孔洞泻出,利用气囊背面排气节流或本身阻尼作用来吸收人体惯性力产生的动能,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究

摘要文章从安全气囊系统的作用和分类的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史及应用现状、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常见维修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同时也引进实例,对各部分介绍作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

本文主要围汽车安全气囊构造原理和故障维修进行展开。

在构造原理方面详尽的解释了安全气囊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对其构造组成进行细分,由浅及深的将安全气囊的骨架部件呈现在人们眼前。

同时对安全气囊系统主要构件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图片一目了然。

在基础维修知识方面,分别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的故障诊断基本流程,检修方法和注意事项。

为了更全面的介绍汽车安全气囊的诊断分析,在本文的第四章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安全气囊的诊断分析与检测,并结合故障诊断分析实例,对一系列常见的问题以实例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中主要引用了宝马汽车安全气囊的故障自诊断和奇瑞安全气囊的故障实例。

本文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对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构造原理和故障诊断作了较全面的讲解,适用于现在安全气囊的故障诊断,也可以作为学习拓展的参考文献。

关键词:安全气囊、构造、工作原理、维修、故障分析。

目录摘要目录......................................................................................................第一章安全气囊系统的概述 (1)1.1安全气囊系统的作用和分类 (1)1.2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3)第二章安全气囊系统的基本知识 (5)2.1 安全气囊的组成 (5)2.1.1 碰撞传感器 (5)2.1.2气囊电脑 (6)2.1.3气囊指示灯 (7)2.1.4气囊组件 (7)2.1.5连接线路 (9)2.2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过程 (10)2.3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11)第三章安全气囊系统维修知识 (17)3.1安全气囊系统故障诊断基本流程 (17)3.2安全气囊检修注意事项……………………………………………………………...18.3.3安全气囊系统零部件的拆装技巧 (20)第四章安全气囊系统的故障自诊断 (24)4.1安全气囊系统故障分析与检测 (24)4.2安全气囊故障分析实例 (25)4.2.1宝马安全气囊故障自诊断 (25)4.2.2奇瑞安全气囊故障现象实例 (29)第一章安全气囊系统的概述1.安全气囊系统的作用和分类1.安全气囊的作用安全气囊系统俗称SRS,是英文Supplement Restraint System的缩写,直译为辅助防护系统。

浅谈车辆安全气囊系统分析

浅谈车辆安全气囊系统分析

浅谈车辆安全气囊系统分析1引言随着我国成为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双双成为世界第一,各种车辆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

但是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也成多发的趋势,交通事故中如何能有效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是汽车生产厂家和交通管理部门最为关注的,所以在汽车制造过程中设计出能够保障人员的安全装置是第一要务。

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被动安全措施可以在车辆发生严重碰撞、侧翻、翻滚过程中起到缓冲、保护车辆内人员的作用。

安全气囊的应用对提高车辆事故中的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目前各类车辆中广泛应用。

20世纪80年代安全气囊作为轿车的辅助安全装置就开始装备在车辆中,目前几乎所有乘用车中都配备了安全气囊,在人们的意识中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事故时弹开,保护车辆中人员安全,防止人员与车辆内室发生硬性碰撞,起到缓冲作用。

安全气囊何时启动,触发的条件是什么?平时如何保养和检测?很多人还是不太清楚,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安全气囊的触发条件和维护保养问题。

2安全气囊的主要结构安全气囊的结构主要由气体发生器、碰撞传感器、点火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和气囊等机构组成。

2.1气囊总成。

气囊总成是由气体发生器、气囊、点火器、盖板、固定装置组成。

气体发生器的作用是在短时间内,一般要求不能超过30ms内产生大量的气体充满气囊。

车辆发生碰撞时点火器收到信号引发雷管爆炸,点燃火药,从而瞬间产生高温,使气体发生器产生大量无害气体,使气囊膨胀,顶开盖板并弹出。

气囊多采用尼龙布涂氯丁橡胶或有机硅制成,涂层起密封和引燃作用。

2.2碰撞传感器。

车辆上装有两个以上碰撞传感器,一般在车辆前端挡泥板或保险杠上,现在也有在车辆内部也安装一个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多使用惯性机械式的,目前很多厂家开始使用磁电式传感器。

2.3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简称SRS)用来搜集传感器信号,结合汽车内其他信号如速度、电源等加以综合分析、计算,并发出点火指令,启动点火器触发气囊。

汽车安全气囊解析

汽车安全气囊解析

汽车安全气囊解析在汽车行业中,安全气囊是一项重要的 passent 方法,它能有效地保护驾驶者和乘客在碰撞时受到的伤害。

本文将对汽车安全气囊进行解析,包括其工作原理、分类和发展趋势。

一、工作原理汽车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装置,当车辆发生碰撞或冲击时,安全气囊能够迅速充气,形成一道柔软的防护屏障,减少碰撞对乘员的伤害。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感应装置和充气装置两个部分。

感应装置通过车辆上的传感器来检测车辆碰撞的动态,并向控制单元发送信号。

一旦传感器检测到碰撞,控制单元会迅速启动安全气囊系统。

充气装置是安全气囊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充气装置,控制单元将尽快向安全气囊发送气体,使其充气膨胀。

充气气体通常是一种无毒的气体混合物,如氮气。

二、分类根据安全气囊的位置和作用部位,可以分为驾驶员气囊和乘客气囊。

驾驶员气囊一般位于方向盘上方,用于保护驾驶员头部和胸部,减轻碰撞冲击。

乘客气囊主要位于前排乘客的仪表板上方,起到同样的保护作用。

此外,还有侧气囊,用于保护乘员在车辆侧面碰撞时的安全。

侧气囊通常位于座椅靠背或车门内,能够迅速充气,接触乘员的侧身部位,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

三、发展趋势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气囊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以下是未来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1. 多功能气囊:为了更好地保护乘员,未来的安全气囊可能会集成多种功能,如头部保护、腰部保护等。

2. 主动安全气囊:除了在碰撞时发挥作用,未来的安全气囊可能会通过传感器等主动感知技术,提前预警并主动充气,避免碰撞发生。

3. 智能化气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安全气囊可能会具备智能化功能,根据乘员的身体状况和位置自动调整充气力度和位置,实现更精准的保护。

4. 轻量化设计:为了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和减少碰撞时的能量传递,未来的安全气囊可能会采用轻量化材料和设计,既保证了安全性,又减少了车辆的整体重量。

综上所述,汽车安全气囊是现代汽车行业中重要的安全装置之一,其通过感应装置和充气装置的配合工作,能够有效减少驾驶者和乘客在碰撞时受到的伤害。

安全气囊研究报告

安全气囊研究报告

安全气囊研究报告引言安全气囊(Airbag)作为车辆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在车辆发生碰撞或撞击时保护乘车人的安全。

安全气囊研究报告旨在从多个方面对安全气囊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1. 早期概念安全气囊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末,被视为一种能够减少车辆碰撞事故中乘车人损伤的创新技术。

2. 技术突破与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安全气囊逐渐成为车辆主要的被动安全装置之一。

它利用感应器和控制装置,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或撞击时迅速充气,形成一个保护层,减少乘车人对车辆内部结构的直接冲击。

3. 现代安全气囊的特点现代安全气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高速充气:现代安全气囊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充气,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乘车人碰撞车辆内部结构的风险。

- 多角度保护:安全气囊可以根据碰撞的方向和乘车人的位置,选择性地充气来提供最佳的保护效果。

- 多级充气:安全气囊可以根据碰撞的严重程度,选择性地多次充气,以提供更大的保护力度。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1. 传感器检测安全气囊系统通常包括多个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的碰撞、撞击等情况。

2. 控制装置判定接收传感器信号的控制装置会根据设定的算法和阈值判定车辆是否需要触发安全气囊。

3. 气囊充气一旦控制装置判定车辆需要触发安全气囊,它会通过电气信号控制气体发生器,将气囊内的气体迅速充气。

4. 气囊的保护作用充气的安全气囊能够在碰撞时迅速展开,形成一个缓冲层,保护乘车人免受直接冲击。

安全气囊的优缺点1. 优点•提供有效的保护:安全气囊能够在车辆碰撞时提供良好的保护,减少乘车人受伤的风险。

•快速响应:现代安全气囊能够在毫秒级的时间内充气,及时展开,起到保护作用。

•适用性广泛:安全气囊可以适用于各种车辆类型和车身位置,提供有效的保护。

2. 缺点•部分误触发: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强烈颠簸或撞击车辆底部等,安全气囊可能误触发,造成不必要的受伤。

•维护成本高:安全气囊是一种一次性装置,在触发后需要更换,导致一定的维护成本。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发与改进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发与改进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研发与改进自从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诞生以来,它已成为现代汽车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安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也在不断进行研发和改进,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安全保护。

本文将从安全气囊系统的原理、研发历程以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安全气囊系统的原理安全气囊系统是基于被动安全技术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感应器、控制器和充气装置等组成。

当发生车辆碰撞时,感应器会迅速捕捉到撞击信号,并通过控制器向充气装置发送指令,使其迅速充气。

充气后的气囊会迅速展开,吸收碰撞冲击力,减轻乘客与车身碰撞的程度,从而对乘客起到保护作用。

二、安全气囊系统的研发历程1. 初期研发阶段安全气囊系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最初是由美国汽车制造商开始进行研究和开发。

经过多年的努力,1966年美国的一家汽车制造商首次装备了系列生产车型上的安全气囊系统,标志着该技术迈入实用化阶段。

2. 成熟与推广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安全气囊系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0年代,许多汽车制造商开始在高端车型上采用安全气囊系统,并且逐步推广到中低端车型中。

同时,为了提高气囊系统的安全性能和适应不同碰撞情况,制造商们也对系统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3. 技术创新与发展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也在不断迭代和升级。

1990年代末期,双气囊系统开始逐渐被采用,使得乘客和驾驶员都能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

此后,侧面气囊、头部气囊、膝部气囊等不同位置的气囊也相继问世,进一步提升了碰撞安全性能。

三、安全气囊系统的改进方向1. 多重气囊系统的应用:通过在不同位置安装不同类型的气囊,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碰撞情况,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例如,结合双气囊系统和侧面气囊系统,可以同时保护乘客的头部和躯干。

2. 传感器技术的改进: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感知碰撞信号,并减少误触发或未触发的情况。

安全气囊研究报告

安全气囊研究报告

安全气囊研究报告引言:安全气囊作为现代汽车的一项重要安全装置,旨在保护车辆碰撞时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本报告将重点探讨安全气囊的原理、发展历程、类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一、安全气囊的原理安全气囊的原理是利用碰撞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控制单元发出信号,引发气体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从而迅速充气并展开气囊。

气囊的展开能够减少乘员碰撞到车内非柔性部位的可能性,起到有效保护的作用。

二、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最早的安全气囊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约翰·海曼发明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气囊逐渐应用于汽车行业,并在20世纪80年代普及到大众市场。

现如今,几乎所有的汽车都配备了安全气囊作为标配装置。

三、安全气囊的类型根据安全气囊的位置和作用,可以将其分为驾驶员气囊、乘客气囊、侧面气囊和头部气囊等。

其中,驾驶员气囊和乘客气囊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用于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在发生碰撞时不受伤害。

而侧面气囊和头部气囊则主要用于减少侧面碰撞和头部碰撞对乘员的伤害。

四、安全气囊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安全气囊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安全气囊有望实现更快速的充气速度,更高的展开稳定性以及更精确的碰撞判断能力。

同时,还有望实现与车辆其他安全系统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安全性能。

结论:安全气囊作为汽车安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通过探讨安全气囊的原理、发展历程、类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安全气囊将继续发展,为汽车行业的安全性能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保护。

汽车安全气囊性能要求

汽车安全气囊性能要求

汽车安全气囊性能要求汽车安全气囊是一种旨在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安全的重要装备。

根据汽车安全气囊性能要求的相关规定,安全气囊必须具备一系列功能和特性,以确保在车辆碰撞事故发生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乘员受伤。

本文将对汽车安全气囊性能要求进行详细的论述。

1. 基本功能要求为了保证汽车安全气囊的正常运行,其必须具备下述基本功能要求:1.1 触发时机准确性:安全气囊必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及时触发,以提供最大的撞击保护。

触发时机准确性是安全气囊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1.2 充气速度:安全气囊的充气速度应适中,既不能过慢,无法提供有效的防护力,也不能过快,导致对乘员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1.3 充气体积:安全气囊在充气状态下应能提供足够的保护空间,以确保乘员头部和上半身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避免过度充气导致窒息等安全隐患。

2. 耐久性要求安全气囊在车辆寿命周期内必须保持持久的性能,以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因此,安全气囊的耐久性成为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2.1 温度抗性:安全气囊应具备良好的温度抗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如高温、低温等条件。

2.2 湿度抗性:安全气囊应具备较好的湿度抗性,以避免潮湿环境对其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2.3 抗振性:安全气囊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会受到振动的影响,因此应具备较强的抗振能力,以确保其功能不受影响。

3. 触发机制要求为了确保安全气囊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准确触发,汽车安全气囊还应具备一套可靠的触发机制。

3.1 碰撞传感器:安全气囊的触发机制通常基于车辆的撞击感应器。

这些传感器应能够准确地感知到碰撞的强度和方向,以触发安全气囊的充气。

3.2 车速感应器:车速感应器能够检测车辆的速度,当车辆速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安全气囊应能够自动触发。

3.3 情况感应器:情况感应器可以根据车辆的重心改变或车辆的姿态来触发安全气囊,以应对不同的情况,如侧翻等。

4. 安全气囊触发后的保护要求一旦安全气囊被触发充气,车辆上的乘员应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保护。

智能化安全气囊的研究

智能化安全气囊的研究

智能化安全气囊的研究智能化安全气囊是一种新型的车辆被动安全系统,具备和传统安全气囊相比更高的智能化和安全性能,是当前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智能化安全气囊的定义、组成、功能以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一、智能化安全气囊的定义智能化安全气囊是指在传统安全气囊的基础之上,加入智能控制、传感器监测、预警预判等技术,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条件下的车辆碰撞情况,智能调节气囊的充气量、充气速度、气囊的形状以及触发时机等参数,从而保障驾驶者和乘客的身体安全。

二、智能化安全气囊的组成智能化安全气囊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控制器:智能化安全气囊中的控制器是控制整个安全气囊系统的核心,能够根据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智能判定车辆的碰撞情况,控制气囊的充气量、充气速度、形状以及触发时机等参数。

2. 传感器:智能化安全气囊中的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与检测汽车发生碰撞、异物撞击以及失控等情况,监测得到的数据将被送至控制器进行处理。

3. 气囊装置:智能化安全气囊中的气囊装置是通过控制器的指令,实现气囊的充气和放气。

气囊装置采用高强度纤维材料制成,保障了驾驶者和乘客在碰撞中的安全。

三、智能化安全气囊的功能智能化安全气囊具备以下常见功能:1. 在车辆碰撞后,能够根据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智能控制气囊的充气量和充气速度,以最大程度减轻碰撞对车内人员的伤害。

2. 在车辆发生侧翻或失控的情况下,能够根据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智能判断是否需要弹出侧翻气囊或车身稳定辅助气囊,以保障车辆及车内人员的安全。

3. 智能化安全气囊还具有自动调节气囊形状和触发时机的功能,在不同的碰撞情况下,可以保障驾驶者和乘客的身体安全。

四、智能化安全气囊的研究进展目前,智能化安全气囊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智能化安全气囊仿真系统的研究。

该系统能够根据车辆不同的碰撞情况,智能模拟气囊的充气量、充气速度、气囊的形状以及触发时机等参数,从而提高智能化安全气囊的精度和可靠性。

汽车安全气囊的技术与发展探究

汽车安全气囊的技术与发展探究

汽车安全气囊的技术与发展探究首先,我们将了解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车辆的碰撞传感器会检测到碰撞的力度和方向。

一旦传感器检测到碰撞,控制单元将发送信号,引发气囊充气装置中的化学反应。

这个反应会产生一个大量的气体,迅速充满气囊。

在短暂的时间内,充满气体的气囊会迅速膨胀并扩展到车辆的乘车者,减轻碰撞对乘车者的冲击。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真正开始在汽车上广泛应用。

最初的汽车安全气囊只能保护驾驶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汽车已经配备了多个气囊,包括驾驶员气囊、乘客气囊、侧气囊和帷幕式气囊。

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安全气囊的技术也不断进步。

早期的气囊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充气的,而现代的气囊则采用了电气触发器控制。

这种控制方式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气囊的充气时间和速度,提供更有效的保护。

此外,汽车安全气囊的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改进。

传感器不仅能够检测到碰撞的力量和方向,还能够识别乘车者的位置和体重,从而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气囊的充气程度和力度。

这种个性化的充气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乘车者,并减少气囊可能对儿童和老人造成的伤害。

除了技术的进步,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还受到法律和政策的推动。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法律要求汽车生产商在他们的汽车上安装气囊。

例如,美国于1998年通过了联邦安全气囊要求,要求在汽车的驾驶员和乘客座椅上安装气囊。

这种要求促使汽车制造商加快了气囊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满足法律的要求。

然而,尽管汽车安全气囊的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气囊在充气时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这可能对弱势乘车者,如儿童和老人造成伤害。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气囊的充气方式,以减轻对乘车者的冲击。

其次,一些车辆发生侧翻或从非正面角度碰撞时,现有的气囊技术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

因此,需要开发更多类型的气囊,以适应不同碰撞情况下的保护需求。

总的来说,汽车安全气囊是一项重要的汽车安全装置,其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智能化安全气囊的研究

智能化安全气囊的研究

智能安全气囊的研究一、前言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装置。

安装了安全气囊装置的轿车方向盘,平常与普通方向盘没有什么区别,但一旦车前端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安全气囊就会瞬时间从方向盘内“蹦”出来,垫在方向盘、座椅、车辆侧壁与驾驶者、乘员之间,防止乘员的头部、胸部和腿部撞击到方向盘、仪表板或车辆硬壁等硬物上,这种奇妙的装置自从面世以来,已经挽救了数以万计的性命。

安全气囊从取得专利到应用推广,已走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从机械式到电子式,现在,对智能安全气囊的需求已经融入到新一代安全技术的研发中。

二、安全气囊的功能在乘员使用安全带的情况下,气囊有助于减轻胸、头和面部在碰撞时受伤的严重性。

在汽车发生前碰撞时,首先是汽车要停止运动,在车内乘客的惯性力作用下,他们仍以原始速度向前移动,驾驶员、乘员将会与转向盘、前挡风玻璃、汽车四壁相碰,因而可能受到严重伤害;佩戴安全带的乘员将在安全带的作用下,随着汽车停止运动而逐渐停止向前运动。

但当碰撞来重时,乘员向前运动更快,既使佩戴了安全带,在安全带使乘员完全停止运动前,他们仍会与车内物相碰。

如果此时装在车内的安全气囊气囊充气弹出,它就可以有效保护乘员减少其与车内物相碰的可能性,更均匀地分散头、胸的碰撞力,吸收乘员的运动能量,从而起到补充安全带效果的作用。

因此气囊主要在缓冲前碰撞或近似前碰撞严重性方面,进行有效的补充性保护。

三、智能安全气囊技术系统研究安全气囊的智能化发展,将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它们可以在事故发生后的短时间内提供有关影响环境的可靠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汽车碰撞的剧烈程度,碰撞的形式(包括正碰撞、侧碰撞、翻滚等),乘员的身材、体重、乘坐位置和乘坐姿态,以及乘员是否系有安全带等。

智能安全气囊系统根据探测到的信息,通过其电子控制系统的计算分析,决定安全气囊何时及以何种程度展开,从而对乘员提供最优化的保护。

新一代安气囊系统将由各种电子传感器、中央控制器、检测设备、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多气囊、多安全带预紧器和接头等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安全气囊特性研究
作者:朱海刚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第21期
摘要当今的汽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产品,安全、环保、节能、娱乐、现代通讯技术集于一身成为发展的趋势,但是汽车安全仍是现代汽车技术开发的重点,并且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更为频繁,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着重分析了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简要分析了它的组成和控制过程,最后对其它安全技术做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汽车安全气囊特性
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A
1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史
安全气囊从1952年就取得了专利,但在应用推广中经历了几上几下的波折,足足走过了30多年的漫长路途。

直至1984年,汽车碰撞安全标准(FMVSS208)在美国经多次被废除后又重新被认可并开始实施,其中规定从1995年9月1日以后制造的轿车前排座前均应装备安全气囊,同时还要求1998年以后的新轿车都装备驾驶者和乘客用的安全气囊,自此才确认了安全气囊的作用。

如今,这个在当年颇具创意性的发明已转为千百万个产品,种类也发展为正面气囊、侧面气囊、安全气帘等等。

各国生产的中高级轿车,大多数都装有安全气囊,有些轿车已将安全气囊列入必备装件。

在国内,消费者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除了极少数高级车装备了侧面气囊之外,大部分车型只安装了正面气囊。

2汽车碰撞导致人体受伤的原因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为一次碰撞。

一次碰撞后,汽车速度将急剧变化,驾驶员和乘员就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而向前运动,并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或仪表台等构件发生碰撞,这种碰撞称为二次碰撞。

碰撞分为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

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驾驶员面部或胸部可能与方向盘和挡风玻璃发生二次碰撞,前排乘员可能与仪表台发生二次碰撞,后排乘员可能与前排座椅发生二次碰撞;当汽车遭受侧面碰撞时,驾驶员和乘员可能与车门、车门玻璃或车门立柱发生二次碰撞。

车速越高,惯性力就越大,遭受伤害的程度也就越大。

3安全气囊系统组成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主要部件组成。

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
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

气囊装在方向盘毂内紧靠缓冲垫处,其容量约50至90升不等,做气囊的布料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多以尼龙材质制成,折叠起来的表面附有干粉,以防安全气囊粘着在一起在爆发时被冲破;为了防止气体泄漏,气囊内层涂有密封橡胶;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

4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典型的气囊系统包括二个组成部分:探测碰撞点火装置(或称传感器),气体发生器的气囊(或称气袋)。

当传感器开关启动后,控制线路即开始处于工作状态,并借着侦测回路来判断是否真有碰撞发生。

由于汽车的发电机及蓄电池通常都处于车头易受损的部位,因此,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皆具有自备的电源以确保作用的发挥。

在判定施放安全气囊的条件正确之后,控制回路便会将电流送至点火器,借着瞬时快速加热,将内含的氮化钠推进剂点燃。

在近乎爆炸的化学反应快速发生的同时,会产生大量无害的以氮气为主的气体,将气囊充气至饱满的状态,并借着强大的冲击力,气囊能够冲开方向盘上的盖而完全展开,以保护驾驶者头部不受伤害。

同时在推进剂点燃的过程之中,点火器总成中的金属网罩可冷却快速膨胀的气体,随即气囊可由设计好的小排气口排气,以发挥逐渐缓冲功能,并避免在车身仍继续移动时阻碍碰撞后的视线。

5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过程
根据德国博世公司在奥迪轿车上的试验研究表明:当汽车以车速50km/h与前面障碍物碰撞时,安全气囊的动作时序为:
(1)碰撞约10ms后,SRS达到引爆极限,点火器引爆点火剂并产生大量热量,使充气剂(叠氮化钠药片)受热分解,驾驶员尚未动作。

(2)碰撞约40ms后,气囊完全充满体积最大,驾驶员向前移动,安全带斜系在驾驶员身上并拉紧,部分冲击能量已被吸收。

(3)碰撞约60ms后,驾驶员头部及身体上部压向气囊,气囊的排气孔在气体和人体压力作用下排气节流吸收人体与气囊之间弹性碰撞产生的动能。

(4)碰撞约110ms后,大部分气体已从气囊逸出,驾驶员身体上部回到座椅靠背上,汽车前方恢复视野。

(5)碰撞约120ms后,碰撞危害解除,车速降低直到为零。

由此可见,从开始充气到完全充满约为30ms;从汽车遭受碰撞开始到气囊收缩为止,所用时间仅为120ms左右,而人们眨一下眼皮所用时间约为200ms左右。

据计算,正规的安全气囊必须在发生汽车碰撞后的0.01秒内微处理器开始工作,0.03秒内点火装置启动,0.05秒内
高压气体进入气囊,0.08秒内气囊向外膨胀,0.11秒内气囊完全胀大,此刻之后,驾车者才会撞上气囊。

因此,安全气囊在碰撞过程中动作时间极短,气囊动作状态和经历时间无法用肉眼确认。

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模拟人体进行碰撞试验。

汽车SRS并非在所有碰撞情况下都能起作用,气囊的打开与否与撞击角度和撞击速度都有关,一般来说在汽车翻转、轻微碰撞、侧面碰撞或后面碰撞时,气囊均不会打开,比如桑塔纳2000升级版在车身正面左右各30度以内受到重创时才会打开安全气囊。

再有一点,对于撞击速度而言,安全气囊系统测定的是撞击后车辆的减速度,因此,在做安全碰撞实验时,一般都是让车笔直地撞在不能移动且不能变形的墙上。

参考文献
[1] 祁翠琴,李淑君.汽车电控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
[2] 舒华,姚国平.汽车新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3).
[3] 周云山,钟勇.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