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3课 动手做(二)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动手做(一)-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动手做(一)-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动手做(一)-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按照分组、合数、单数的特点,简单归纳数字;2.能够用自然拼数法、折点法和换位法,简便地验证算式的正确性;3.能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得出简单的数学关系;4.能够用1至9中的数字填空、排列组合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5.能够结合实际情景,进行有条理地口算。

教学重点1.归纳数字的方法;2.验证算式的方法;3.从实际问题中得出数学关系的能力;4.填空、排列组合的方法;5.有条理地口算。

教学难点1.从实际问题中得出数学关系的能力;2.用自然拼数法、折点法和换位法快速验证算式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导入(3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2.列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内容,简述目标、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30分钟)1.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40-P53页的内容;2.学生思考课本所讲的例题,并结合身边的真实情况进行练习;3.学生互相讨论答案、方法及灵活应用。

互动探究(35分钟)1.老师让学生听一个数学故事,并带领学生通过模拟游戏的方式深入理解其中的数学规律;2.老师请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乘法的运用;3.老师带领学生结合实际情景进行口算,并引导学生口算的行文思路。

交流总结(12分钟)1.学生上台做题,展示所学的方法,并互相评价;2.老师让学生针对有意义的口算,进行大声朗读;3.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针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

教学效果1.学生能够按照分组、合数、单数的特点,简单归纳数字;2.学生能够用自然拼数法、折点法和换位法,简便地验证算式的正确性;3.学生能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得出简单的数学关系;4.学生能够用1至9中的数字填空、排列组合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5.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景,进行有条理地口算。

本节课作业1.手工制作一个1-9的数字拼图;2.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3.布置P54页的课后习题。

小结本节课介绍了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动手做(一)-北师大版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流程,针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参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使用比较法解决问题;2.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了解比较法的应用范围;4.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比较法是什么;2.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数学是一门美妙的科学,它可以帮助我们生活中解决很多问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比较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二)、讲授(25分钟)1.比较法是什么?比较法,就是把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在不同方面找出它们的优劣之处,从而确定优胜劣汰,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蛋糕的口感和味道,来判断哪个更好吃;或者通过比较两条鱼的大小和重量,来判断哪条更肥美。

2.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找出需要比较的事物;•第二步:列出比较的标准,比如大小、长度、质量等;•第三步:根据比较标准进行比较,找出优劣之处。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提供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尝试用比较法解决。

例如:比较两辆车的速度,找出哪个更快;比较两个水果的口感,找出哪个更甜。

(三)、练习(1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法,老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进行比较。

例如:老师出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轻重等;再比如老师出示两把不同的剪刀,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四)、巩固(10分钟)老师出示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水果和蔬菜,让学生把它们进行分类,并根据比较法,找出它们之间的优劣和特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记录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尝试用比较法来解决它们的问题,然后写下来,明天可以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比较法的知识和相关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比较法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参加活动来巩固和拓展千以内的数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游戏体验到数的运算,并且能够口算出简单的加减法。

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体验到长度单位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
•数的概念,加减法口算,长度单位概念,物体长度测量。

教学步骤
步骤一:复习
让学生回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的口算。

步骤二:游戏一
•游戏名称:拼图游戏。

•游戏规则:将千以内的数拼成一个正方形拼图。

•游戏目的:巩固和拓展千以内的数的概念。

步骤三:游戏二
•游戏名称:数的运算游戏。

•游戏规则:将随机生成的数进行加法、减法运算。

•游戏目的:体验数的运算。

步骤四:游戏三
•游戏名称:测量游戏。

•游戏规则:使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游戏目的:学习长度单位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步骤五:教师点拨
•教师用三支不同颜色的笔演示将一条曲线分成三等分。

•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在练习纸上完成。

步骤六:游戏四
•游戏名称:折纸游戏。

•游戏规则:将折好的纸上的题目依次解答。

•游戏目的:综合应用数的概念和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反思
此次课程的开展,主要以游戏为主,强调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课堂气氛达到了轻松活泼的状态,学生也能比较快地接受这样的授课方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深化学习,教师在游戏中要及时解释和点拨,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2020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册)

2020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册)

MM3页做f教材3页上面•做TJT1.(答案不唯一〉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红领巾是三角形的;手帕是正方形的。

2.提示:可以利用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页做F提示:先实际动手拼一拼,再回答问题.练习一1.提示:用不同Si色涂出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2.(D®.②④③3.14,2544.(1)提示:先按题目要求进行操作.再写出你的发现。

(2)提示:实际动手操作,用几张正方形纸做出漂亮的图案。

5.86.提示:在物体上找图形时,要保证物体的某个面的形状与图形一致。

8.3思考题分析:可以先拿一张长方形纸动手蜉剪,再判断。

解答:剪法有无数种.仅举以下4例.MMIO页做f Ml仙仙11一9=囱练习二1.9+4=回 9+5=四13—9=团 14-9=国2.16-9=7 6+9=15 3+9=12 9+9=1817- 9=8 16-9=711-9=2 8+9=17 7+9=1611- 9=212- 9=3 18-9=93. 14-9=5 13-9=4 17-9=819-9=10 12-9=3 15-9=618-9=94.2+9=115+9=144+9=1314- 9=515- 9=613-9=45.2 10 8 5 3 10 8 13 146.8+9=177. 10 0 4 2 6 48. 16-9=79.14-9=5思考题分析:因为要在相邻两个男生之间 站-个女生,说明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应是男生,所以女生比男生少1个.解答:一共可以站进9个女生.1.(圈法不唯一)页做F16—8=($I5-8=ffl2. 13 11 14 5 3 63.25836947 10页做F1.14-E)=[S 15-3]=[214—[E=05] 15—(D —tS2. 17 15 16 9 6 9 8 9 73.7+31 = 11 8+0 = 13国+6=12 11-7=0]13-8=012-6=®练习三1. 13-8—517—f 12-8-H11-8-*314-8-*62. 13—8=516-8=89-8=111一8=317-8=912—8=414—8=618-8=1015-8=73. 13-8-515-8=716—8=812-8=411-8=314—8=617-8=910-8=212-7=514-7=716-7=913-7 = 611-7=415—7«=811—6—515-6=914-6=816—6=1013-6=74.5 9 83 9 177 125 8 965.< >=> <V7.5 8 98.6 12-6=69. 12 2 18 7 14 1310.15—7 = 8 15-6=9页做F5+圈=13 5十囹=1413- 5=®14— 5=(5]思考题(答案不唯-〉rn 司一⑤-EUHU[T[6]-0H 4+0 = 135+[0 = 1113-4=1311 —5=F61ng I-®MM17页数学球得数是6的算式,13-7=611-5=615-9=614-8-6得数是7的算式:13—6=712-5=7将数是8的算式,15-7=814-6=817-9-8得数是10的算式:15-5=1019-9=10得数是12的算式,19-7=1216-4=12 18-6=12练习四1.11-5=62.11一2=913-4=9 11-3=811-5=611-4=712-3=912-5=712-4=813-4=913-5=83.8767658764.12-5=75.86649993116.|13-4]»[2叵豆]»团|17—8|>►®|14一8|►►E0[13-9|>►3]|15-7|►►圈7.185II166613198.(4)+96+(7)7+(2)(14)-512-(4)(4)+49.(1)13-9-4(2)413-4=910.12-7=513-8=514-9=5小兔可以选12和7这两棵白菜.也可以选13和8这两棵白菜,还可以选14和9这两棵白菜.MM20页做F14一6=8(只)教材第21页做TK15—9=6(只)练习五1.8 15—7=8(个)15—6=9(个)2. 13—6 = 7(人)3.9 14 8 9 16 6 5 86678888 12114-6=8(人)5.13-8-5C 箱)回7+68+49+86+9回回其回7.12-3=9(朵〉«> = < = < =9. (1)17—8=9(个)(2)(答案不唯)小灰比小黑多几个?17—5=12(个)教材第24页整理与复习1.(1)竖看看.第一列都是十几减9. 横皆百,第一行都是11减几.12-812—712-612-512 — 412-313-813-713 — 613-513—414-814—714-614—515-815-715-616—816-717-8〈2)提示,熟练掌握20以内的退位做法.能 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准确地算出得数。

《动手做(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动手做(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动手做(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豆子计数的方法掌握数的基本概念。

2.能够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分类。

3.能够用板子表示“多少”,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1.豆子或小石子。

2.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球、立方体、圆柱体等。

3.数学板子和计数棒。

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回顾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忆起用豆子进行数数的方法,并进行巩固练习,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第二步:认识不同的物体
1.解释并呈现不同的物体形状,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

2.分组活动:让学生根据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分类,例如球、立方体、圆柱体等。

第三步:用板子表示“多少”
引导学生用板子、计数棒和豆子来表示数字,例如用板子表示数字5,使用5根计数棒和5颗豆子完成。

让学生练习并熟练掌握这一方法。

第四步: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1.用板子和计数棒来进行加法运算,比如“2 + 3=5”,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口算出结果。

2.用板子和计数棒来进行减法运算,比如“7 - 2=5”,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并口算出结果。

第五步:丰富练习
让学生进行多次练习,使用不同的物品和数字进行操作。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用豆子计数、认识不同的物体、用板子表示“多少”和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在练习中提升了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在下节课中,需要继续固化和深化这些知识,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动手做(二)》教学反思

《动手做(二)》教学反思

《动手做(二)》教学反思《动手做(二)》(有趣的七巧板)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主要内容是通过七巧板拼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拼摆图案,感受平面图形组合的美丽与神奇,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有助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此之前,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成,本节课是“动手做”系列活动的延续和发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了解和分析,教学中我成功地做到了以下几点:1、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新课导入时,课件中播放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奇妙的图形把学生带入一种新奇有趣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创造的欲望,让学生体验数学之美。

通过认一认、分一分、比一比、拼一拼、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

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课中从学生的感知入手,设计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

同时注重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以操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这节课中,我落实了新课标精神,以生为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了新知识的生成过程。

同时教学中注重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有引导教授、有学生同桌合作自主探索,方法得当。

3、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认一认认识七巧板中有7个图形组成,通过分一分认识平行四边形以及七巧板中有3种图形,通过比一比(图形重叠的方法)发现其中5个三角形的大小特点,通过拼一拼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掌握多种拼图的方法。

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完整流畅,科学合理,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4、教学中注重了数学学习方法的引导,如:比较图形的大小可以用图形重叠的方法,不止用在本节课的学习,甚至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道如何利用图形模型和纸片进行形状拼接。

2.掌握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的组合与分解。

3.能够通过合适的模型和图形,了解厘米和分米的换算。

2. 教学重点
1.形状建构能力的提升。

2.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的组成与分解。

3.厘米和分米的换算。

3. 教学难点
1.掌握形状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2.合理使用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形状进行组合。

3.熟练进行厘米和分米的换算。

4.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一些形状和物品,引导学生建立起形状合成的意识,引发学生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
根据课程要求,对于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的形状特点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形状特征和特殊的组合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形状合成的基础知识。

(三)练习
通过练习掌握形状的组合,熟悉常见的形状组合,学会对形状进行分解,提高形状合成能力。

(四)巩固
学生练习厘米和分米的换算,通过实际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课堂结束后,对于学生进行课堂内容总结,回顾今天上课的关键点,确保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更加深入地掌握。

5.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掌握了形状组合、分解、厘米和分米的换算。

2.学生是否能够熟练使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小问题。

3.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中,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手做(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手做(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手做(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手做(二)》的内容主要包括用纸折一折、剪一剪、贴一贴,以及用木棒摆一摆等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图形的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材中还配有丰富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的变化充满好奇,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然而,由于年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图形的变换,学会简单的图形变换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图形的变换,学会简单的图形变换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图形变换方法,创造新的图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纸张、剪刀、胶水等教具,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幅有趣的图形变换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动手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纸张折叠、剪切、粘贴等实践活动,感受图形的变换。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操作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变换的原理和方法。

6.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的图形变换方法,创造新的图形。

通用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程 第3课 垃圾分类,我们在行动

通用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程 第3课 垃圾分类,我们在行动

4
如何参与垃圾分类
如何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的意义
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垃圾分类的实践
如何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的意义
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重要举措。通过垃 圾分类,我们可以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 和其他垃圾分开处理,使每种垃圾都能得到合理处理 和循环利用,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如何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的方法
垃圾分类的意义
垃圾分类的意义重大。首先,垃圾分类有利于保护环境。通过垃圾分类,可回 收物可以再次被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其次,垃圾分类 有利于减少垃圾的产生量。通过湿垃圾的处理,可以制作成有机肥料,用于农 田的施肥,减少了垃圾的填埋量。再次,垃圾分类有利于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 。通过垃圾分类,不同类型的垃圾可以被分别处理,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效率, 降低了处理成本。 通过以上垃圾分类的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减少垃 圾产生,提高垃圾处理效率。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地球的美丽贡献一份力 量!
垃圾分类的意义
节约资源
垃圾分类有助于节约资源。可回收垃圾经过分类回收 后,可以再次加工利用,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例如 ,废纸可以再生产纸张,废塑料可以再生产塑料制品 。通过垃圾分类,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 少资源的浪费,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垃圾分类的意义
培养环保意识
垃圾分类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通过垃圾分类的实践,孩子 们可以了解垃圾的分类原则和处理方法,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垃圾 。他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 性。这样的实践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环保的习惯,为未来的环 境保护事业奠定基础。 通过垃圾分类,我们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一起行 动起来,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做出贡献!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 动手做(二)6-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 动手做(二)6-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 动手做(二)6-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2.能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学生自主探究1.让学生打开教材第六页,看一下6题所描述的情景;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情景我们平时可能会经历到吗?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自由探究问题,并尝试使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2. 教师演示1.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教师提供的答案进行比较,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2.教师在黑板上讲解解题方法,并用具体的数字帮助学生理解;3.让学生认真听讲、理解、记忆。

3. 学生练习1.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2.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情景,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并尝试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4. 拓展练习1.提供多个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在不同的难度下巩固所学内容;2.让学生通过解题练习,提高对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加减法把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之外多多实践,继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有些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存在困难。

下节课我将在巩固加减法的同时,更加注重练习题的难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年级下册第3课一个接一个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一年级下册第3课一个接一个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全文共4个小节。

第1小节:写我正玩着踩影子被大人叫回家睡觉,但是觉得睡着可以做好梦。

第2小节:写我正做着好梦被大人叫起床上学,但是觉得去学校依然很开心。

第3小节:写我正和小伙伴玩上课铃响了,但是觉得听老师讲故事依然很快乐很有趣。

第4小节:写产生疑问:别的小孩是否也像自己一样。

2、一年级下册第三课一个接一个词句复习重点1.月夜,正玩着踩影子,就听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这句话点名时间和故事的起因。

月夜说明时间已经很晚了。

2.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唉表现了我心中的无奈与不情愿。

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可以看出游戏很好玩,我不愿意回家。

3.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不过表转折,说明我一开始不太高兴,但后来想通了,睡觉有梦的陪伴也是一件开心的事。

4.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这句话也表明了我心中的无奈与不情愿,不想起床,不想上学。

5.不过,去了学校,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这句话表明我转变了自己的想法,变得开心起来。

因为我喜欢做梦,也喜欢去学校和小伙伴们一起玩。

6.不过,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也表明和小伙伴一起玩、听老师讲故事都是快乐、有趣的事情。

写出了孩童的天真活泼。

7.别的孩子也是这样吗?也像我一样,这么想吗?运用疑问句,表达了我希望其他小朋友也能和我一样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能转变态度,换个角度看问题,让自己开心。

3、四年级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四年级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天神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拿取火种给人类。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写宙斯严厉地惩罚普罗米修斯,使他受尽折磨。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所救,重获自由。

4、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4):讲述了我们欺负牛、惧怕鹅的原因以及具体的行为。

小学劳动教育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削果皮》教学设计

小学劳动教育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削果皮》教学设计
环节四:交流评价
教师活动
1.晒一晒:
你还知道哪些削果皮的小技巧?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评一评:谁是劳动小能手。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好,都学会了削果皮的方法。可以在课本上的评价表给自己打星评价。
今天回去后按照学习到的方法与技巧,尝试给家人削水果吧,根据完成情况自己打星。如果坚持每天都积极主动为家人削水果的,也可以让爸爸妈妈打星,下周上课我们一起评选劳动小能手。
2.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削果皮步骤:先清洗干净苹果;然后一手拿苹果,一手拿削皮器,用削皮器轻轻刮下果皮;最后将削好的苹果放入果盘。
3.提出自己的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观察,了解到削果皮要用的物品,激发学生想动手实践的愿望。
环节三:实践体验
教师活动
1.老师这里有苹果、削皮器果盘,哪位同学愿意展示给大家看?
3.爸爸妈妈平时上班很辛苦,我们又学会了削苹果的的新技能,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学生活动
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削果皮还有哪些小技巧,同学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2.同学自己评。
3.主动给长辈们削苹果,做生活的小主人,学着感恩父母、孝敬长辈。
设计意图
通过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总结削果皮的小技巧,并能应用到今后的家务劳动中,通过自评、互评、家长评,提高孩子的热情,并学会坚持参与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养成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的美德。
2.回顾本课的学习,说说自己增长了什么本领,有了什么收获。进一步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3.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
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保护环境意识,并结合为家人削水果,逐步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孝敬长辈。
板书设计
削果皮
饮食卫生保护环境注意安全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小结
课时教案A
认识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边都相等

三角形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单元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思。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对他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能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课时教案B
课时教案A
动手做(一)
折一折拼一拼想一想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课时教案B
课时教案A
动手做(二)
(1)七巧板中有个□,个△。

(2)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3)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看一看
课时教案B
课时教案A
动手做(三)
展示学生的作品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认识四边形、五边
形、六边形,并能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
图形。

课时教案B
课时教案A
课时教案B
21 / 21。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郑东新区XXX课程类型:小学数学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教材版本:XXX设计教师:XXX日期:2013.2.10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一、课程目标项目数与代数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细化后的目标叙写1、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花生、数小棒、数豆子”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之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可以应用数举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联合情境“买铅笔、捉迷藏、快乐的小鸭”等,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之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较办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根据具体问题,估量运算的成效;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亲昵联系。

图形与几何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1、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味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学生经历从平面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味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统计与概率数学好玩(分扣子)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举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综合与理论数学好玩(填数游戏)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办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研究的兴趣和自信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动手做(三)》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动手做(三)》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动手做(三)》北师大版知识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学生需要学习使用卡片组合填写算术表达式,并且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把卡片搭建成梯形和长方形。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使用卡片组合填写简单的算术表达式,例如:“2 + 3 = ?”;2.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搭建出梯形和长方形;3.学生能够使用图示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1.如何运用卡片组合填写算术表达式;2.如何使用自己的想象力搭建梯形和长方形。

教学难点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运用图示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老师引入新课时要和学生交流,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探究,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2.调查小组(学生自己安排)主持调查,写一些相关问题,准备好调查工具,以整理调查结果为目的,将调查复述给全班。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学习卡片组合填写算术表达式,并自己动手体验。

3. 游戏活动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搭建梯形和长方形,搭出来的图形拍照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体展示,以此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记忆。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3 + 4 = ?”),并且使用图示法进行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 讲解课文1.身边的事:补足计算2.课文内容:学习如何使用卡片组合填写算术表达式,使用自己的想象力搭建梯形和长方形,并使用图示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6. 总结归纳对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课后作业1.课文配套的结束练习题;2.老师布置课后作业时,必须明确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多长时间内完成和怎样检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使用卡片组合填写算术表达式,还掌握了如何使用自己的想象力搭建出梯形和长方形,同时也学会了使用图示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在课程设计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感受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2动手做(一)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2动手做(一)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2动手做(一)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题:4.2 动手做(一)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1 小时授课目标:1. 能使用各种物品和材料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

2. 发现事物中固定的模式和规律。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教会学生认识各种材料和物品。

2. 建立学生的常模意识。

3. 发挥学生动手的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材料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2. 学生的操作技巧和动手能力。

3.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规律感悟。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实物展示。

2. 各种材料和工具。

3. 班级黑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内容:一、教师引入1. 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动手做——随机制作。

2. 引导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事物,如动物、植物、自然景物等。

3. 用课件展示各种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二、自由制作环节1. 随机分配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进行自由制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让他们创作出有趣的东西。

2. 要求学生注意安全,小心使用工具,独立完成制作任务。

3. 教师巡视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分享展示环节1. 请学生将自己制作的作品拿出来,让他们交流分享和欣赏。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让他们从中发掘到事物中固定的模式和规律。

3. 欣赏并表扬出色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成就。

四、教师点评1. 教师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出色的创意和创新。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3.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勇于尝试和创新,不断开拓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寻找各种有趣的材料和工具,尝试制作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2. 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和卫生,积极动手、发挥想象力。

3. 布置作业的同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4《动手做(三)》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4《动手做(三)》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4《动手做(三)》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手工技能,如折纸、剪纸等;b.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b.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c.促进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目标a.从手工制作中感受到美,提高审美能力;b.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a.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b.教具:折纸纸、剪刀、胶水、颜料、笔、纸板等;c.手工制作辅助工具:折纸书、剪纸书等。

2.教学环境教室内应该布置好相关教学图案和作品,以及填数表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向学生展示手工制作的一些美丽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

2.讲解在此环节,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手工制作的基本材料和工具,以及手工制作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本节课要制作的手工作品——“卡通人物立体小书”,并演示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3.操作在此环节中,教师应该首先简单讲解本节课要制作的手工作品的制作方法以及制作流程,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动手制作。

4.巩固在学生制作结束后,教师需对学生的手工作品进行比较、评价,强调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并通过一些小活动,巩固学生的手工智能、空间智能等方面的知识。

5.作业在本节课结束后,布置相关的手工制作作业,例如:“制作一个垃圾桶”等,以巩固学生对制作过程和技能的掌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技能,而且还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此次活动也为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锻炼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互动,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1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1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基本图形和立体图形。

2.能够识别并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3.学习如何用纸片将平面图形拼成立体图形。

二、教学重点
1.如何识别和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如何用纸片将平面图形拼成立体图形。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将平面图形拼成立体图形。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平面图形纸片、立体图形纸片、复制件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基本图形和立体图形。

2.巩固第一学期的数学知识,回忆所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逐步讲解如何识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1.观察图片,分别介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定义,要点和特征。

2.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处处可见,引导学生发现环境中不同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3.纸片制作
1.教师现场演示,介绍如何用数个平面图形纸片,拼成一个立体图形。

2.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使用自己准备的纸片,尝试将不同的平面图形拼成立体图形。

4.检查与评价
1.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拼出的立体图形。

2.评价学生的成果,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做得更好。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内容贴切教材,以生动的纸片制作为主题,引入立体图形的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如何将平面图形拼成立体图形,是学生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应该在讲解过程中多为学生演示,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每个图形应该拼接的位置,便于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