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设计”走在“课改”前面论文

合集下载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稳步推进课程改革论文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稳步推进课程改革论文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就一所学校而言,如果把教学比作一艘渡船,目的是将学生渡到彼岸,学生是乘客,教师是燃油,副校长是发动机,校长就是舵手,课改的航向就掌握在校长的手中。

作为一名有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校长,必须明白自己肩负的课改重任,担当好课改的“推动者、参与者、培训者”的角色。

校长要积极探索课改,踊跃参加专家培训,学习课程改革的新理论,了解名校在课改中的实施策略,并结合校情,发挥自身示范引领作用,扎实稳步推进课改步伐。

1.创建课改模式,为老师指路课改就像一条河,如果没有自己的模式,就像瞎子摸着石头过河一样,盲目低效。

所以,在课改之初,我就在县教育部门的组织带领下,走出唐河,参观名校,借鉴经验。

回到学校,组织老师们学习新课改理念,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号召尝试实施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实践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反馈”。

我们在博采众长、广泛学习之后,在县基础教研室“学、探、测”三步六环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充分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创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四学三问一运用”的教学模式,从而让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章可循、有模式可用,有努力的方向。

2.领导骨干齐上阵,为老师领航我校创建的“四三一”教学模式是“四学三问一运用”的教学模式的简称。

它由“自学设问——合学解问——拓学再问——固学运用”四个环节组成,每个教学环节以学生的学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深刻认识到,唯有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们的课堂才有生命活力,于是,在2011年秋期,我们开始大力推行“四三一”教学模式。

首先,我们给老师“洗脑”,目的是让新课改的理念深入人心。

因为教师是新课程的一线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创新理念和创新素质,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

所以,转变教师的理念实施新课改的第一步,才不至于使课堂改革流于形式,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藩篱。

教育改革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

教育改革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

教育改革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创新。

在教育改革中,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育改革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课程设计的重要性1. 适应社会需求在教育改革中,课程设计需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目标和内容,可以使学生掌握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 发展学生综合素养课程设计应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包括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习积极性合理的课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设置有趣、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模式的重要性1. 个性化教学教育改革中,教学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因为每个学生的天赋和潜力都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 探究式学习教育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更多地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跨学科整合教育改革强调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性的学科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 课程负担过重当前,学生的课程负担相对较重,这给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应对这一挑战,可以优化课程内容,减少冗余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2.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育改革中,教师的角色需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

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适应新的教育模式。

作业设计论文(5篇)

作业设计论文(5篇)

作业设计论文(5篇)第一篇:新课程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让教学模式的转变与革新体现在更多不同的方面。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在知识教学的形式上有一些积极转变,在作业的设计内容与形式上也应当有一些合理的变化。

教师要设计那些学生们喜爱的作业类型,要让学生怀着对于作业的好奇心与热情来进行练习。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积极情绪的伴随下更好地完成各种练习,并且在过程中实现对于知识掌握的有效巩固。

一、游戏性的作业设计首先,教师可以尝试设计一些游戏性的作业,可以将游戏的元素融入到作业的设计中,这往往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且消除学生对于作业的厌烦情绪。

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些故事性的元素引入到作业的框架中,透过趣味性的问题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在一些具体的游戏实践中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真正的游戏过程中来巩固学过的理论知识。

小学阶段的数学作业设计时很有必要遵循的一个原则便是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才会更积极地参与到思考过程中来。

在这样的前提下,游戏性的作业设计往往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些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且能够为学生的知识巩固与深化带来积极推动。

把作业融入游戏中可以有很多方法与形式,如,教师可以设计采花蜜的游戏背景,每只蜜蜂身上写有数,每朵花上有算式;还可以设计摘苹果游戏,推算对了,就把苹果奖励给谁;还可以设计邮递员送信等等。

这些游戏学生很感兴趣,把作业穿插在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做作业的热情,而且计算的准确率也大大提升了,这也会很好地帮助学生在游戏作业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游戏化的作业设计是一种很值得尝试的设计方式,这对于推动知识教学的整体成效,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并且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水准都有着极大的促进。

二、实践性的作业设计作业训练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在于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这一点也应当充分体现在作业的设计理念中。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论⽂相关推荐关于浅谈新课程改⾰论⽂(精选6篇) 在平平淡淡的⽇常中,⼤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论⽂吧,论⽂可以推⼴经验,交流认识。

写论⽂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关于浅谈新课程改⾰论⽂(精选6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浅谈新课程改⾰论⽂篇1 现如今,许多⼈都有过写论⽂的经历,对论⽂都不陌⽣吧,论⽂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相信写论⽂是⼀个让许多⼈都头痛的问题,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浅谈新课程改⾰论⽂,欢迎⼤家分享。

新课程倡导⾃主探索,从“做”中“学”,从探索中发现知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主体性,调动学⽣⾃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从⽽提⾼学⽣的创新能⼒,同时也满⾜了不同学⽣的需求,调动学⽣学习的主动性,是顺应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体会到:只有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式,才能提⾼学⽣的能⼒,也只有改⾰,才能改变我校⽬前的被动局⾯。

因此学校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进⾏课改,以进⼀步提⾼教学质量,提⾼学⽣的能⼒。

通过两年的课改,我们学校的学⽣能⼒和成绩都提⾼得很快。

下⾯来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以及个⼈体会:我们学校采⽤了六步教学法,⾃⼰编写导学案,将学⽣6-8⼈分为⼀组,成绩好的与差的搭配,这样有利于学⽣讨论和交流,组内兵教兵,组与组之间有竞争。

贯彻新课改中提出的“以学⽣的终⾝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成为学习的主⼈,改变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主为,以⽼师的引导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充分调动了学⽣学习的主动性,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的负⾯影响。

下⾯就教学改⾰中谈谈我体会最深的⼏个问题: ⼀、教学中要体现学⽣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学有动⼒ 以学⽣为主体,突出学⽣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学⽣应是教学活动中⼼,教师、教材、⼀切教学⼿段,都应为学⽣的“学”服务,使学⽣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教学活动的成效很⼤程度上取决于学⽣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旦学⽣对所学知识产⽣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种负担。

新课改新感悟论文

新课改新感悟论文

新课改新感悟——“十六字”教学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当然需要新的教法,新的观念。

这给经历了旧教材的老师,尤其是经历了教材改编数次的教师来说,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使我们倍感教学压力之大。

但我坚信,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

我是从2002年开始和孩子们一起沿着“新课改”一路走来的,在我的课堂上,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

最开始,我特别追求那种热闹的课堂气氛,认为只有那样才算是以学生为主体,只有那样才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慢慢地,我发现,这种热闹只是表面上的,因为班级授课制的限制,孩子差异的制约,导致了孩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于是,我便将课堂逐渐回归到朴实、自然,尽量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后来,我努力地朴实自然地基础上追求一种开放,当然这种开放不同与最开始的“热闹”,我想,它应该是一种我和孩子们生命之间的对话吧!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为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此次课程改革首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儿童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合法地位。

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县教研室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反馈”十六字教学法,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指明了一个大的方向。

而使用导学案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个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前的课堂学习就只是教师“满堂灌”“满堂讲”,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对主体。

“十六字教学法”就是应课堂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而生,它很好地解决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它既可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入正轨,又将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探究理解完成的知识点与题目在课前解决,这样,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因此许多人对于“十六字教学法”的使用能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这种疑问的答案是肯定的。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浅谈新课程论文篇一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

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

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

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

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布置设计思想品德作业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布置设计思想品德作业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布置设计思想品德作业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既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使学生学得轻松而不至于厌烦呢?这是摆在我们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一个永久的课题。

作业布置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反之则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降低作业效果。

作业布置得太少,达不到巩固的目的;布置得太多,又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出现抄袭作业、敷衍了事或者干脆不做等现象。

有的老师和家长认为作业布置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作业“减负提质”势在必行。

一、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可以运用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作业习惯,求得思想品德作业质量的提高。

我们必须注意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并以《指导纲要》、教材教学要求为依据,从学生的需求、目的、兴趣出发,选准方法,布置作业,从而调动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作业效率。

二、依据教学目标,精选、精编习题(1)作业量适中,要有选择性。

作业量要适中是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精心选择,选择的题目应与课堂上的重点难点相关,学生通过对作业的处理可以达到巩固课堂内容的目的。

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选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比如大部分学校都会选择一些教辅,细心的思想品德教师不难发现,有些课时作业实际上与所授课内容关系不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做个有心人,选作业时要精挑细选,因此布置作业一定要有选择与所授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及知识点的延伸,这一点在授新课时尤为重要。

(2)作业布置要有实践性和延伸性。

思想品德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更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各方面的知识。

教学中我们可要求学生借阅一些图文并茂,幽默诙谐的趣味读物,便于学生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得到提高,感受到学习思想品德的乐趣。

如在上完《情绪与生活》这课内容后,我留给学生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研究情绪与成功的关系外和搜集有关颜色的习语,另外针对颜色能改变人的心情,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颜色改变人心情”的这一调查问卷,旨在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大胆创新精神,同时也鼓励团结合作精神。

课堂改革小学论文(8篇)

课堂改革小学论文(8篇)

课堂改革小学论文(8篇)小学课改论文篇一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体,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不同的学习需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与探究的过程。

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

小学生虽小,但是却有着鲜明个性与巨大的潜能,为此,我们要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期待,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开学习,勇于发表个人不同见解,体现教学的民主,让课堂上能够有更多不同的声音。

这样,才能使教学氛围更加愉悦、轻松,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其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

二、开展互动探究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传统教学,学生是教学的附属,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接收着经由教师传递的书本上现成的知识。

教师眼中的成功课堂是学生没有疑问,取得高分。

这忽视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只重书面成绩这是传统教学的重要弊端。

在新课改下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不是教学的附属,而是学习的主人,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构建者。

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代之以启发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与教师展开积极的探究,形成师生互动,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改下成功的教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以问题来诱发学生探究动机,以问题为主线在师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大更宽的互动平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向灌输,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与交流。

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首先让学生任意出数,多大的数都可以,只要学生说出来,我很快就能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

学生发现我总是能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来,而他们在判断时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费时费力不说,结果还一定准确。

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在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时,有没有简便算法,如果有的话,是什么规律呢?这样学生便会以此问题为主线来认真地观察这些数的特征,不断地进行假设、验证,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教学改革论文-教育论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教学改革论文-教育论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教学改革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新课程下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教育进入到21世纪后,传统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所必须做出的变革。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和观念下,教育思想陈旧,其与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育模式无法相互适应。

特别是美术教学,在传统应试教育的体系中,其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推进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分析1、美术教学的边缘化与美育的目的无法适应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增长,使得其各个能力全面提升。

而素质教育是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而美育教育的中心环节及是美术教育。

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改革的同时,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却与美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无法适应。

首先,在学科定位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偏见影响,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副科环节。

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无论是课时还是授课内容,美术教育往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

本来就显得偏少的学时安排,往往面临着其他学科的挤占。

而在教学效果评估及学习成绩的考核上,美术教育往往不能有所体现。

其次,目前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弱化趋势,就师资力量而言,其往往相当薄弱。

在教学水准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与其他学科一样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涌入。

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美术教师队伍还呈现出人才流失的现象。

这更加大了传统美术教育教学的困境。

2、美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无法与学生兴趣形成共振受到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上,显得非常陈旧和落后。

当前,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教育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其在美术教育教学上,仍然呈现出教学方式简单、教育内容弱化、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

美术教育在一些地区的课堂上,被简单地等同于画画,而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仍然处于临摹阶段。

新课改理念下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策略论文

新课改理念下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策略论文

新课改理念下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摘要: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作业设计不合理、不科学,存在着作业内容形式单一、内容不精练、理论题偏多等现象,学生感觉到课业负担过重。

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作业形式,设计多样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同时享受到数学学习和运用数学的快乐。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作业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常规性实践活动,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也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

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的作业设计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作业设计缺乏合理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实际,作业形式机械单一大搞题海战术。

这些机械、重复的作业练习,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出现学生不堪重负而逃学的现象。

新课改理念要求作业应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快乐实践的学习园地,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应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用趣味型作业激发学习激情新课改要求作业形式要做到“新”一点、“活”一点、“趣”一点和“奇”一点,用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教师应重视趣味型作业设计。

例如,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两个运动员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40英里(1英里等于1.6093千米)的两个地方,沿直线相向骑行。

在起步的同时,a运动员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以每小时15英里的速度向b运动员自行车径直飞去,当苍蝇一到达b运动员的车把上就立刻以原速度返回,这只苍蝇在两辆自行车没有相遇前来回往返,直到两位运动员相遇为止。

假如每辆自行车都以平均每小时10英里的速度向前行进,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英里?通过以上的情境创设趣味型作业,笔者发现学生对类似作业特别感兴趣,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论文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摘要】如何合理布置数学作业,使之更有效的发挥巩固延伸知识,培养、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是十分有必要的。

科学、合理、有步骤地安排和批改作业,才能使师与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关键词】新课改作业设计布置我们学校对学生的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初步形成充满特色的作业。

现在,我们仍然在思索着:如何在已有的经验上形成既尊重学生的心智特点,又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特色作业体系?下面是我个人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的几点看法与体会。

一、改革枯燥无味的数学作业,设计内容新颖、趣味性浓的数学课外作业,让学生快乐地做作业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让学生主动接受、乐于完成,而不是被动应付。

例如,低年级小学生天真活泼特别爱做游戏,因此我们学校在低年级不仅在课堂上多进行一些数学游戏,还让孩子们把课堂上与同学一起玩的游戏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数学亲子游戏的数学作业,这样让学生复习到当天所学习到的知识,还可以创设父母与子女相处的机会,加深父母与子女的感情。

爸爸、妈妈可以一起参与,学生在“玩中做”,“做中玩”,这样的数学课外作业,学生怎能不积极主动地完成,怎能不兴趣盎然地参加呢?二、改革单一重复的数学作业,设计不同层次、自主选择的数学课外作业,让学生主动地做作业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论述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中,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新概念,明确指出:“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

”所以,要使学生具有适度的作业动机,必须以学生的认识为动力。

与学生知识水平相平行的作业,产生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过难的题目则会挫伤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而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亲身经历了课改带来的冲击和变化。

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反思的过程。

还记得课改之初,我怀揣着一丝迷茫和不安。

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间要打破常规,尝试新的方式,我真的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我深知改革是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为了让他们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于是,我鼓起勇气,决定积极投身于课改的洪流之中。

我开始认真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课改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首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以往,我总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们则在下面被动地接受。

现在,我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设计了各种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们相互合作、共同探讨。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似乎不太适应这种方式,他们习惯了被老师“喂食”,不知道该如何自己去“觅食”。

但我并没有放弃,而是耐心地引导他们,慢慢地,学生们开始变得主动起来,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

在一次数学课上,我给出了一道难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一开始,大家都沉默不语,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我在各个小组之间穿梭,倾听他们的想法,适时地给予一些提示。

终于,有一个小组的同学率先找到了思路,他们兴奋地向其他小组分享。

其他小组在他们的启发下,也纷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每个小组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那一刻,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成功的喜悦。

除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我还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拓展。

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依据,我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解历史文化的时候,我会给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展示历史文物的图片,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环境下的发展论文(共5篇)

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环境下的发展论文(共5篇)

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环境下的发展论文(共5篇)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环境下的发展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更加深入。

但是我国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比较深,因此小学作文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背景条件下,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必须紧紧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不断实现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要求。

针对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更好的促进我国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作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作文也是一项我们要引起重视的环节。

新课标的改革提出以来,给我过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小学作文的教学也开始不断收到重视。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我们不仅要加强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我国整体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带动我国小学语文作文的发展和进步。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改革的主要途径1.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领悟自从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以来,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就不断的在改变,教师在课堂上也不再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1]。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积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全面的提升语文成绩。

虽然新课改的要求中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仍然要发挥自身的角色,通过引导和教学,帮助学生寻找更适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学习到的知识来加强自身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积累,通过在课堂中对知识的学习,加强对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2.加强对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自新课改提出和深入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开始向多样化的趋势进行发展,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深入,多媒体设备也开始逐渐被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走在课改路上

走在课改路上

走在课改的路上摘要:要想实现教科书上编者寄托的愿望,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就得同时兼顾,但是每学期的课时是固定的,在固定时间内,广度与深度就会出现矛盾。

笔者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第一学期要学习的必修一和必修二为例,笔者就这一学期学生实有的课时试行做了学期课时安排,结果只有对教材内容适当删减或略讲才可以保证学习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学生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就要随之发展。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本有这样的话写在前面:同学们,愿这套教科书能帮助你们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你们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仁都会有这般美好的愿望并努力跋涉于实现愿望的路途上,任何的课改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

上述教科书把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在不到一个半学年内完成,其他时间按学生兴趣由他们自行选修。

但是,理想与现实永不可能合二为一,其中定有一些矛盾不停的出现,需要实践者随时解决矛盾,在荆棘中前行。

就现行必修本设计的内容来说,现在有60多篇作品需要阅读鉴赏,与之前的课本比较从比例上看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而且所增加的不仅是这些篇目,还有很多专题。

那么,广度与深度的矛盾就出现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想让学生有切实收获,就不得不有所侧重有所舍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计划。

二、学期课时安排不得不重申,任何形式的改革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具体一些,就是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感受、领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欣赏并追求真善美,成为高雅且有情趣的人。

每学期大概20周的时间,每周6节,即每学期120节课。

去除学期内必要的考试及讲评试卷的时间大约20节,再去除一些假期,师生需要在不到100节课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其中一些重点经典篇目是绝不能删掉并且值得花多一些时间仔细推敲的,要力争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态度,全方位提高学生水平,并且力争记忆深刻。

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

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

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活用新教材教活新课程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陈福光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已有数年,改革的成效更是日趋显著,精彩纷呈,硕果累累。

但至今为止还有少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中老年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仍就心存余虑,无所适从,仍然使用老办法来教新教材,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更是让人担忧。

针对这一现象,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其实,新课程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由“教教材”到“用教材”。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教材不是圣书,也不是绝对权威,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地区差异、教学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应从实际出发,既要遵循教材,有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因为教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材,才能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认真分析和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

能否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领会得越深,越发能够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个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教材,处理教材。

第二,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教材一般都具有简约化的特点,有的课时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详尽的学习材料和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也就很难反映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课改论文—— 听优质课,走课改路,助专业成长

课改论文—— 听优质课,走课改路,助专业成长

听优质课,走课改路,助专业成长今年6月初,区教研室组织全区数学老师一起观摩了由孙老师亲自执教的一堂数学课。

课上孙老师结合课改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我们展示了真正优质课的魅力。

课程中,孙老师的一些由课改而来的新的教学方法以及理念,给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听完课后,我觉得收获颇多,自己的专业知识增长不少,感觉自己有突然开窍的感觉。

通过这次听课,我有以下几点感悟,来和大家分享:1、孙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理念深入我心通过认真听讲,孙老师这堂数学课的立足点是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并且给学生乐趣无限的“数学环境”。

这是尊重学生的最好体现。

孙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但善于用各种鼓励的语言适时地表扬学生,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孙老师还不时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

上课时,有位女同学思维非常敏捷,又快又准确地解出了一道难题,并把她的思维过程清晰地给大家讲解。

孙老师迅速走到这位同学座位上,亲切地抚摸着女同学的头,和蔼地对他说:“你真是一个数学小天才”。

反观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忽略对学生及时的鼓励,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水平,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点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提起十二分的注意。

2.孙老师教学设计灵活多变,不失严谨给我借鉴。

这节课设计的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生发展,打破了固定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上学生学得活泼、主动。

孙老师打破了课时的限制,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处理教学结构,我认为这是一堂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好课!但是我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每节课的内容、任务、进程都具体以时间顺序来分解,有时怕完不成任务,学生在关键处及易混易错处发生分歧时,不敢花过多的时间让学生争辩交流,生怕“节外生枝”,过分讲究课堂教学环节的丝丝相扣,往往在一节课的各个阶段,按“套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走教案”就行了。

课改心得体会作文800字(通用14篇)

课改心得体会作文800字(通用14篇)

课改心得体会作文800字(通用14篇)课改作文800字篇1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但从事课改的一线老师千万不能只顾跟着家长的言论走,仅仅关注孩子一般性的学习,而要确立对孩子终身负责的理念,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适应竞争作准备;不仅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学习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有良好的智力水平,更要帮助他们的形成强健的体魄。

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享有同等的教育,都能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今后能立足于社会、具备服务社会的本领打好基础。

(二)、大力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尊重,更需要尽最大可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农村教师同样要搬掉讲台,走进孩子,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激励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

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共同得到进步,逐步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场所,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成为引发师生共振的磁场。

(三)、科学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课改中,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学校要引导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学校的教学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却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的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更多的内容”。

教师自己可以上“文山”进“题海”,决不能让学生负担过重。

只有把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四)、切切实实加强课改督导检查。

学校每学期要对课改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评选出一批课改的先进个人,为全校的课改树立典型。

同时也要及时地发现掌握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课改提供决策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设计”走在“课改”前面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面对新课改,许多老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对于新教材,该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找不到感觉,这主要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进行构造和选择具体教学方案的过程。

这就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合作为导向,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重新审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者实现教学理想的美好蓝图。

一堂好课的背后,必定有一篇好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老师假想的问题出发.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
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物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 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
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学有所思。

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⑴以学生的角度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
学生共同讨论;⑵对于社会生活有意义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老师应按照学生特点及教学时间的安排,做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能够
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发展相符合;(3)老师要正确理解自身在思想品德教学及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才能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

二、用发展观点精心“设计问题”,合理组织教材
品德与社会课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近几年教学实践证明,必须开放课本教材,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品德社会课堂。

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只出现一些旧的内容,如: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中,交通信号、交通设施等与今天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材内容却没有随之更新。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社会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如:在上《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课时,教师可围绕“带来的思考”这样小课题,让学生课前调查当前交通拥堵等情况,结合学生提出的十字路口存在信号灯指示不明确等问题(东西方向绿灯行走时,左转和直行同时行进,左转和直行交叉造成拥堵)。

我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知道现实问题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用自
己的智慧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要讲究教法,灵活运用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运用有效载体,通过谈话、情境体验、小组讨论等,体现教学方法的层次多样性和形式灵活性。

教师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要根据学科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发展的学习策略。

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做到注重过程教学,发展学生潜能。

如在上《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一课时,我摆脱了过去讲道理举例子的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从体验入手,强化反思,以此提高学生的认识,于是我安排了以下活动:热身体验:全休起立,双手前伸握拳,大拇指向内握紧,持续3分钟,坚持不住可以坐下。

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为什么不能坚持下来?在学习方面有没有类似情况?然后以此为基础,再来探究防范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了学生的体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深了学生的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切实有效。

四、设计要借助情感,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

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

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
计出的教育模式。

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例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激发起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

五、课堂教学设计,要多方位多角度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

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授课中的各种课型。

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

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向学生谈谈自己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
的老师,让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教学实效。

2、“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

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3、角色扮演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

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

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收到的效益自然就好。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思想在互动学习中产生共鸣,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感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