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产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产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什么是全谷物食品?1999年,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将全谷物定义为:完整、碾碎、破碎或压片的颖果,基本的组成包括淀粉质胚乳、胚芽与麸皮,各组成部分的相对比例与完整颖果一样。

数个世纪以来人类为了追求谷物食品的口感,一直在努力如何使面粉、大米变得更加精白。精白面粉制作的食品具有良好的质构、口感、风味与外观,但是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元素与其他营养素的损失。

全谷物食品是一大类健康谷物食品,目前在世界范围全谷物食品消费快速增长。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和南美等国都成立了全谷物研究和推广机构。与会专家对促进全谷物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提出措施建议:1、要深入开展全谷物食品的基础理论研究;2、要积极研发全谷物食品的生产新技术和专用设备;3、要下力解决全谷物食品口感不适的难题;4、要持续开展全谷物食品市场消费的研究:5、要高度重视建立全谷物食品产业链;6、进一步加强全谷物食品政策支持和消费引导。

对于推广全谷物食品的观点,在许多专家看来毫无争议,但消费者却不买账。

发展中国特色的“全谷物”食品,从我们的传统主食米和馒头入手,从我国现有的全谷物资源入手,并通过改进现有的加工技术使之健康与口感兼得,是促进中国“全谷物”食品走向发展壮大的关键。

全谷物食品加工主要存在口感粗糙、氧化"哈败"等技术问题;同时,结合我国消费情况指出了我国全谷物食品存在被"零食化"、口味偏甜,市场划分较粗,产品针对性不强等市场问题.

重视谷物化学研究,深入分析营养组分;结合传统手工工艺,开展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实现了全麦馒头机械化生产;在对全麦组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升了全麦馒头的食用品质及加工工艺的稳定性,侧重全麦馒头的风味、质构、色泽等感官特性的改良研究及全麦馒头生理活性组分的生产调控研究等;结合消费者需求,对面粉成分进行科学组合,开发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全麦产品;着眼于我国杂粮的功能特性,开发出以荞麦、紫米为主要原料的全谷物食品;开发提高全麦馒头保鲜期的生物酶制剂,以提高馒头的货架期。

我国粮油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全谷物营养健康食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全谷物食品行业将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因此针对我国传统面制食品专用性和营养性、方便化的小麦粉的研究和生产起步晚,产品品种少,专用性不强,影响下游工业发展等问题,加强对我国传统优质面制主食的品质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重点研究各种小麦粉流变学特性、凝胶特性,面筋质量等粉质特性与传统主食品质指标之间的关联度,确定适用于不同主食品种的小麦品种或不同小麦品种的混配比例,并结合主食蒸煮加工工艺条件,确定各种主食的专用小麦粉品质指标,进而研究确定中国北方传统优质主食专用小麦粉的加工关键技术和配方,开发小麦主食品专用粉将进一步拓展我国小麦产业的空间,可填补国内空白。

河南省一项有重大意义的科技攻关项目—“小麦产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在郑州通过专家验收。

河南是小麦生产大省,小麦的生产开发在该省的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此次研究的四大专题都获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和实用技术:采用生物技术、改进机械设备和相应工艺技术,生产出用小麦作原料的优质啤酒;实现了小麦抗营养因子降解酶制剂的产业化;完成了以小麦为原料生产味精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成功地实现了小麦代替玉米的原料转换;开发出二十几种高品质小麦专用粉,制定了相应的品质标准。以上研究的成功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随着这15项科技成果的成功落地,国内高达数千亿的传统面粉行业,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也标志着我国的面粉加工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日前,记者从国家科技部了解到,随着我国“十一五”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小麦专用粉和传统面制品工业化技术与装备开发”顺利通过科技部专家组验收,在我国面粉行业已沿用数十年的传统加工技术将得到全面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面粉市场总产值高达数千亿元,市场规模远远超过乳品、饮料行业。然而,由于小麦加工的技术含量需求低,再加上我国面粉加工基础广泛,所以多年来我国的面粉加工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提升,而国内高达数千亿的面粉市场也仅仅只有白象、古船、银河等少数几个面粉品牌。正是基于此,2006年1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由河南省白象食品集团、河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武汉工业学院以及古船面粉等7家单位共同承担“小麦专用粉和传统面制品工业化技术与装备开发”课题研究。

负责承担该项目课题研究的白象食品集团高级工程师、河南工业大学教授王春告诉记者,在历时三年的研究开发中,白象食品集团与其他课题组成员,针对我国小麦专用粉和传统面制品生产现状,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先后攻克了高效节能专用粉生产、非油炸多种谷物挤压熟化等新技术,四大主食专用粉和多谷物营养粉等新产品,有效替代物ADA包埋缓释技术、研制生产自动化、连续化关键装备等多项研究课题,并成功申报专利15项。

和传统面粉加工相比,该技术通过大幅提高磨粉机的使用效率、单位产量,不仅提高了小麦利用率、降低了电耗,还最大程度地保障了面粉加工的品质和安全。通过该技术,可直接提高单位产能20%以上,出粉率提高2%以上,降低能耗15%左右,其技术水平已遥遥领先于国际市场,目前已经在国内107家制粉企业全面推广和应用。而研究成果中的“谷物非膨化挤压方便面生产线关键设备和技术”,是我国在多谷物方便食品产品工艺要求的基础上,首次研制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挤压机、高速定量切割机、连续无级双螺杆均匀喂料系统等关键装备,其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利用多种谷物粉工业化生产方便食品,不仅创新了传统制面工艺,还大大拓宽了方便面加工的原料适用范围,丰富了方便食品种类,为我国特种谷物资源的深加工开辟了新途径。

科技部农村司贾敬敦副司长日前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验收会上表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加工项目的成果,对食品产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突出了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产品创制和机制创新,符合食品产业发展要求,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一五”验收组专家也一致认为,以小麦加工为代表的一系列食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所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的小麦等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领域已达到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不仅使我国食品质量明显提高,还大大推进了食品工业的节能、减排、降耗和资源的高效多级综合利用水平,在推动食品领域科技进步和提高我国食品国际竞争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麦的深加工技术

小麦是世界3大粮食作物之一,世界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俄联邦、北美和欧洲。世界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国是中国、俄联邦、美国、印度、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7个国家小麦面积占世界小麦总面积的57.88%,小麦产量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60.7%。根据

1991--2001年统计,中国小麦平均年产量为0.935亿t,(1997年是我国小麦年产最高的年份,达到1.26亿t)占世界产量的19%,为世界之首。

从整个世界范围内来看,小麦总产量中的70%用作食品加工和食物,主要用于加工面粉,15%用作饲料,6%用作种子,各种损耗4%,作其它用途的占5%左右。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40%的小麦用作饲料,美国、俄罗斯也基本上将20%--30%的小麦用作伺料。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法国还将一定数量的小麦作为生产淀粉的原料和其他工业原料。全世界的淀粉产量为4600万t,其中小麦淀粉占8%。目前欧洲淀粉年产量约为820万t,其中小麦淀粉占30%。欧洲小麦淀粉的年增长率约为8%-9%,将超过玉米淀粉。但是从总体上看,不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小麦制面工业是小麦加工的基础工业,每年需把全球70%左右的小麦加工成面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