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州地区仰韶文化聚落看中国早期城市起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郑州地区仰韶文化聚落看中国早期城市起源

摘要:郑州地区自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古文化发展连贯,尤以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存最为丰富,考古发现揭示中原地区年代最早的史前城址――西山古城及其周围地区同时

期聚落密集,群聚现象明显且存在着一定分级、从西山城址的建筑技术与规模、功能区化与规划布局、奠基与祭祀遗存以及防御功能来看,其政治性特征明显.文化因素分析表明,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遗存与周邻地区的北辛、双墩、大溪、大汶口、薛家岗、崧泽、屈家岭等文化关系密切,聚落内的经济、文化交流功能更加突出,可能为一个商贸中心西山及其周围仰韶文化中晚期聚落因血缘与政治上的朝贡关系

而形成并兴起的政治性城市与商贸性城市并存的模式,在中国早期城市起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仰韶文化;聚落考古;西山古城;城市起源

中图分类号:K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5)02-0135-06

郑州市区及其西北郊地区处于贾鲁河上游区域,西、南两面为伏牛山余脉的低山丘陵地带,东为占圃田泽,北为黄

河,其间分布有贾鲁河及其支流索河、枯河和须水河,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小单元,是古代人类理想的俩息之地。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表明,自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该地区的古文化发展一直连绵不断,尤以仰韶义化遗存最为丰富、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的文化堆积均以中晚期遗

存为主,都发现有形制相近的小口尖底瓶、尖底缸、罐、鼎、钵、彩陶、石器等文化遗物,聚落中流行以尖底瓶、尖底缸作为葬具的葬俗,房屋建筑和聚落的布局也较为接近,文化内涵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形成了较为庞大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聚落群。而西山古城的发现则为我们重新审视该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聚落群的内部关系,探索中国早期城市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存的分期与文化特征

目前,郑州地区经过正式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主要有郑州大河村、西山、后庄王、站马屯及荥阳点军台、青台、方靳砦等多处。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北郊柳林镇大河村西南的土岗上,遗址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1972-1987年,郑州市博物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对其进行了21次发掘,发现其内涵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延续了大约3300多年的时间,其中以仰韶文化堆积为主;在仰韶文化中、晚期,该遗址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发现有大

量高规格的房址、白衣彩陶、壕沟等。

西山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北郊的古荥镇孙庄村西,遗址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1993-1996年,国家文物局第七、八、九期考古领队培训班先后在此举办,发掘面积6385平方米,发现一座仰韶文化城址以及大量的窖穴、灰坑、房基和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批陶、石、骨、蚌器等文化遗物。城址平而近圆形,南部因枯河冲刷及流水侵蚀已遭破坏,现存面积约占原有面积的五分之四,约1.9万平方米依据层位关系和出土器物的演变规律,西山古城应始建于仰韶文化中期之末,延续使用至仰韶文化晚期,到龙山时代早期的大河村五期文化之时即已废弃,其绝对年代在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800年之间。

后庄王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北郊沟赵乡后庄王村东北的

岗地上,遗址而积约5万平方米,1958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在遗址南部进行过考古发掘,1976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郑州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前后两次发掘面积共计600多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的房基、灰坑、成人墓和瓮棺葬等,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和骨器等遗物。根据地层叠压与打破关系,以及各期陶器的特征,初步分为上、中、下三层,年代属仰韶文化中、晚期。

站马屯遗址位于郑州市南郊十八里河乡站马屯村南,遗址面积约9万平方米。1984年文化部文物局郑州培训中心、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所出文化遗物主要为龙山和东周时期。2006 -2007、2009 - 2010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建设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其进行了发掘,发现有灰坑、墓葬、灰沟、瓮棺、房基、陶窑、陶灶和围栏等仰韶文化中、晚期遗迹,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陶、石、骨器等各类遗物。

点军台遗址位于郑州荥阳市广武镇点军台村南,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这是一处古代遗存极其丰富的遗址,而且保存较好,但在十年动乱中,遗址主要部分几乎全部被推平,埋藏文物遭到了空前的破坏。1980年郑州市博物馆对遗址残存部分进行了发掘,发现有红烧土排房、墓葬、陶窑等遗迹,出土了相当丰富的陶、石器等遗物。报告根据层位关系及出土器物特征,将该遗址史前遗存分为四期,其年代属于仰韶文化中、晚期。

青台遗址位于郑州荥阳市广武镇青台村东的土岗上,遗址面积8万平方米。1981年为配合基本农田建设,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现大量房基、墓葬、瓮棺、窖穴、陶窑等遗迹以及丰富的文化遗物,从文化层堆积和遗物对比分析可知,该遗址的史前堆积从仰韶文化中期一直延续至晚期。

方靳砦遗址位于郑州荥阳市城关镇方靳砦村紧临索河

台地的东半部,遗址面积20万平方米。1958年修河王水库

时,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过试掘,1988年为配合荥阳造纸厂建设工程,郑州市文物工作队等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有仰韶文化时期的房基、窖穴、幼儿瓮棺葬等,两次发掘所出遗迹、遗物均以仰韶文化中期为主。

根据目前已公布的考古材料,参考大河村、西山、后庄王、站马屯、青台、点军台、方靳砦等典型遗址的层位关系,结合出土器物的组合、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我们可以把郑州地区仰韶文化分为四期(P38-51):第一期主要见于大河村遗址,以大河村前三期为代表;第二期主要见于大河村、西山等遗址,以大河村前二、前一期和西山第一组为代表;第三期是仰韶文化在郑州地区最为繁盛的时期,所有仰韶文化遗址堆积中均以该类遗存最为丰富,以大河村第一至三期、西山第二至四组为代表;第四期主要见于大河村、点军台、青台、后庄王、西史赵等遗址,以大河村第四期、西山第五、六组为代表。郑州地区仰韶文化第一、二期遗存日前发现较少。从大河村遗址的情况来看,这一时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也占一定比例。器表以素面为大宗,有少量磨光陶。纹饰以弦纹多见,还有少量的指甲纹、锥刺纹等。彩陶少见,第一期仅见宽带纹一种,第二期以正倒相间的三角形图案最有代表性。第一期常见器类有弦纹圆腹罐、鼎、盆、钵、碗、蒜头细颈壶、束腰器座等;第二期器类增多,以鼎最为常见,根据腹部形态,又有釜形鼎、盆形鼎、罐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