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合集下载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腕带管理制度一、目的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病人身份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二、术语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能够有效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防止被调换或随意取下,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三、正文(一)适用范围1、需佩戴腕带的部门:住院部。

2、需佩戴腕带的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急诊抢救;住院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等。

(二)使用注意事项1、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

2、腕带的材质良好,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

3、腕带上的字迹不能被洗掉或被擦掉。

4、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腕带。

(三)腕带佩戴要求1、腕带一般应由二位护士核对后佩戴在病人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

优先顺序:右手腕、左手腕、右脚踝、左脚踝。

2、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病人病历。

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和过敏史,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也应随时记录在身份腕带上。

3、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4、患者腕带佩戴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5、患者转科或腕带遗失、损坏,必须立即佩戴新腕带。

(1)核对患者病历。

(2)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身份。

(3)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

6、患者出院、转院时由护士拆除腕带。

(四)佩戴腕带操作程序1、护士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准确确认患者身份;2、直接将患者资料用不褪色笔写在识别腕带上;3、请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4、将腕带环绕于患者手腕或脚踝部,松紧及位置适宜。

5、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6、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将腕带剪断取下。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避免因身份识别差错而发生各类医疗不良事件、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一、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应当如实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1、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实施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两项核对患者的身份(禁止仅用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实施前应请患者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3、在ICU、CCU、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重点科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4、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5、对病房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转科、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障碍、镇静期间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6、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论的急诊无名患者,使用“腕带”填写无名氏-编号、性别、急诊时间、诊断,如需住院,填写住院号和科室。

7、关键流程识别(1)急诊科与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①病房护士做好转出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登记簿上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相关交接班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②由急诊科护士电话通知病房,并携带病历、转科登记簿,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

③转入科室护士安置好病人后,与转出科护士同时进行核对,确论无误后,由转入科室护士在登记簿上签名,完成识别交接程序。

(2)病房与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①病房护士做好转出前准备工作:在转科登记簿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②由转出科护士携带病历、转科登记簿,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

3.1.3.1重点部门、关键流程、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

3.1.3.1重点部门、关键流程、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

重点部门、关键流程、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医院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由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

二、医务人员在给病人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病人提供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三、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

四、我院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特别注意在使用患者姓名进行识别时,不可以问病人‘你是XXX 吗?”,而是要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

五、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六、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八、进行介入或有创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亲属)面对面沟通,并把沟通内容简明扼要记录在病历上。

九、医院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牌,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十、“腕带”牌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由病房的值班护士负责填写。

十一、要求所有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分娩室(新生儿)、新生儿病房、所有进入手术室患者以及所有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均要佩带“腕带”牌,以便身份核对识别。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精品】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精品】

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

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抢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

在各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医嘱执行单以外,必须核对腕带,以识别患者身份。

4. 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原则上佩戴病人左手,佩戴时,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护士长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需进行手术的患者,护士应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的流程,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室、住院号等信息进行确认。

手术室与科室交接中重点环节进行准确的有效核对,做好交接登记。

7.患者转科交接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做好转科交接登记。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包括(干细胞采髓术、深静脉置管术、细胞成分分流术等)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流程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也应随时记录在身份腕带上。

3、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4、患者腕带佩戴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5、患者转科或腕带遗失、损坏,必须立即佩戴新腕带。

(1)核对患者病历。

(2)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身份。

(3)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

重点科室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重点科室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重点科室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手术患者识别: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

手术前一天由病房主班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

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手术患者核对: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

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

进入手术间之后:麻醉医生查对。

麻醉之前:手术医生、麻醉师与手术室巡回护士还必须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次确认。

昏迷及神志不清患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

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手术者实行手术“暂停”程序,经由手术者与参与手术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核对确认之后,方可切皮手术。

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

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

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1、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的患者,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交接流程,并有相应交接记录。

2、医务人员为重点患者执行诊疗操作前应认真核对床位卡和腕带,用至少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对无法向医护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可让患者家属陈述患者的姓名。

3、重点患者交接由接收患者和转送患者的医务人员完成,交接双方应严格按照相应交接流程进行交接,交接过程发现问题应立即查问,交接无误后签字确认。

交接时发现问题由转送科室负责,交接后发现问题由接收科室负责。

4、对急诊收治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患者,采用“W+急诊病历号+性别,例如:W-44663-女”识别患者身份。

在患者急诊病历、腕带上使用同一编号代替患者姓名作为患者的基本识别信息。

在执行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编号及性别,确认患者身份无误后方可执行。

5、对病房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患者,护士应使用“W+床号+住院号+性别,例如:W15-621352-女”作为患者的基本识别信息,须认真填写床位卡及腕带信息,确保信息无误。

在执行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床位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无误后方可执行。

6、在进行无名患者的交接时,交接双方应严格按照相应交接流程进行交接,接收科室护士与护送患者人员对患者基本识别信息进行核对,交接无误后双方签字确认。

附:急诊科与病房患者交接流程1、急诊科护士填写《急诊入院患者交接记录单》,携带患者急诊病历,护送患者至病房,危重患者根据病情需要由急诊科医生陪同。

2、病房护士、急诊科护士按照《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患者或家属共同核对患者身份信息。

3、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意识、生命体征、输液、治疗、置管情况、皮肤情况及其他特殊情况等,交接无误后,双方签字确认。

手术患者交接流程1、术前:(1)病房(急诊)护士评估手术患者一般情况,填写《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

患者身份辨认轨制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为了确保医疗安然,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性命安然得到最大限度的包管,病院制订本轨制.一.患者身份辨认轨制由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结合制订.二.医务人员在给病人用药.应用血液和血液成品.收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病人供给其他的诊疗操纵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辨认,精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运动.三.至少同时应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识此外办法.四.我院患者身份辨认采取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眷及陪护亲朋辨认,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此外根据.特殊留意在应用患者姓名进行辨认时,不成以问病人‘你是XXX吗?”,而是要讯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答复,然后将病人的答复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查对.五.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辨认,相干工作人员有义务根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用证件,在各类医疗文书.收款根据上精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纪等.六.无有用证件证实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请求患者本身亲自填写姓名.年纪等;对临时无法辨认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白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七.严厉履行查对轨制,精确辨认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运动中,至少同时应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办法确认患者身份.八.进行介入或有创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亲属)面临面沟通,并把沟通内容简明简要记录在病历上.九.病院请求各科对无法有用沟通(如晕厥.神志不清.无自立才能.新生儿等患者)及须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树立应用“腕带”标识牌,作为住院患者的辨认轨制,在进行各项诊疗操纵前要卖力查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精确确认患者的身份.十.“腕带”牌记录患者信息包含:科别.床号.住院号 .姓名.性别.年纪.诊断等,由病房的值班护士负责填写.十一.请求所有重症监护室.急诊挽救室.临蓐室(新生儿).新生儿病房.所有进入手术室患者以及所有处于晕厥状况的患者均要佩带“腕带”牌,以便身份查对辨认.十二.“腕带”牌上填写的患者信息必须经二人查对后方可应用,若破坏需更新时同样须要经两人查对.佩带“腕带”标识应精确无误,留意不雅察佩带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优越.十三.完美并落实护理各症结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之间的流程)的患者辨认措施.交代程序与记录.十四.存眷重点环节的患者身份辨认,细化辨认流程.(一)手术患者辨认:采取“腕带”.“患者家眷及陪护亲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辨认.手术前一天由病房主班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主管大夫进行手术部位标识表记标帜.手术患者查对:根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纪.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还必须与苏醒的患者攀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纪.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进入手术间之后:麻醉大夫查对.麻醉之前:手术大夫.麻醉师与手术室巡回护士还必须配合与苏醒的患者攀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纪.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次的确认.晕厥及神志不清患者:应经由过程“腕带”及与陪同亲属进行查对.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手术者实施手术“暂停”程序,经由手术者与介入手术的其他/她工作人员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纪.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查对确认之后,方可切皮手术.医务科设计手术安然查对表,按请求规范填写,入病案保管.(二)输血患者身份辨认:采取“患者家眷及陪护亲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辨认.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成品的申请单,病房护士需经二人查对患者姓名.病案号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输血科须经二人查对输血申请单和配血血样,同时检讨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决裂落后行交叉配血.病房护士检讨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 因子)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陈述有无凝聚.输血前需两人查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含Rh因子),无误后方可输入.(三)血液透析患者身份辨认:对每一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前必须进行身份辨认,精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治疗.1.长期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可留取患者身份证实复印件,采纳三种办法辨认:(1)患者姓名.性别.年纪;(2)查对患者身份证实;(3)患者家眷确认.2.临时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纳两种办法辨认:(1)患者姓名.性别.年纪;(2)患者家眷确认.3.透析室医务人员双人查对并签字.(四)ICU患者身份辨认:采取“腕带”.“身份证”.“患者家眷及陪护亲朋”三种办法中两种办法辨认.(五)急诊科.病房.ICU.产房之间的患者身份辨认1.患者出急诊科进入病房,由急诊科人员.接诊室值班人员.病房值班护士配合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科室间患者身份确认表”中.2.患者出入病房和ICU之间,由病房护士和ICU护士配合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科室间患者身份确认表”中.3.患者出产房进入病房,由妇产科双人配合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护理记录中.4.医务科设计“科室间患者身份确认表”,按请求规范填写,入病案保管.(六)晕厥.神志不清.无自立才能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在诊疗运动中应用“腕带”和“患者家眷及陪护亲朋”作为各项诊疗操纵前辨识患者的手腕,并在全院各病房.CCU.急诊室实施,并按请求做好登记记录.护士在给患者应用“腕带”标识时,实施双人查对并签名.(七)门诊病人应用患者姓名辨认,患者出诞辰期.住址.德律风号码作为患者识此外填补信息,当应用辨认码有艰苦时可选择这些填补信息来确认病人.病院治理实施信息化后,应用患者姓名和就诊卡辨认.。

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者输血及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 2 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腕识带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者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识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者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者家属) 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识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识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识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识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识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并有记录。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为搞好我镇学校的安全工作,作到点点有人管,事事有人抓,责任明确,目标落实,特制定学校安全工作组织保障制度。

1.学校校长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工作分管领导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各业务副校长负责本部门安全工作的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各中层领导负责本口对应业务、功能室等一系列安全事项,村小负责人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当周值班领导负责统筹安排、管理当周校园安全工作,当周值周教师、安全巡查人员为本周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教师是该班学生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科任教师为本堂课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

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

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重点患者交接班登记制度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危急重症、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危急重症、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危急重症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危急重症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和核对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和核对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和核对程序一、新入院患者身份识别(一)方法和核对程序1. 患者持住院证及相关手续入科;2. 确认患者身份:1)能有效沟通的患者:接诊护士查看住院证信息,与患者反向核对其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等相关信息(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方式),确认患者身份。

2)不能有效沟通的患者:接诊护士查看住院证,与患者陪同人员反核患者姓名、出生日期等相关信息,必要时查看有效身份证件,协助确认患者身份。

3. 准确、完整填写腕带信息,双人核对无误后佩戴,佩戴时应与患者或家属确认患者身份。

无名氏患者,护士根据绿色通道虚拟卡填写腕带信息(无名氏、绿色通道编号、性别)。

4. 腕带字迹不清楚或转科、转床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同病历信息相符,与另一名护士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佩戴。

(二)流程图新入院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过程中患者身份识别(一)方法和核对程序1. 护理人员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 检查、治疗、护理操作前,根据患者的沟通能力,正确实施反向核查:1)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反向询问患者姓名,由患者自行说出自己姓名,同时,护士认真核对标本瓶、药品、血制品、食物等标签上或处置单上患者姓名,确保准确无误。

2)不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如无陪同人员则以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3. 将标签上或处置单上患者的信息与患者腕带信息进行核对,至少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识别方式核对,确保信息准确,如核对患者姓名、出生日期或住院号。

严禁以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作为识别方式,亦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4. 核对无误后,正确实施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操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重点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重点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重点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以下是重点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一、身份标识方法1. 腕带标识:为重点患者佩戴腕带,腕带上应包含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基本信息。

特殊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特殊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特殊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背景在医疗机构中,特殊患者包括但不限于儿童、老年人、患有认知障碍的患者等。

为确保特殊患者的安全与福祉,身份标识方法和核对流程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身份标识方法1. 儿童患者对于儿童患者,应采用以下身份标识方法:- 预约挂号时,要求父母或监护人提供患儿的完整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 在患儿首次就诊时,为其办理医疗卡,并在上面贴上患儿的照片,以确保在后续就诊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患儿身份。

- 在检查或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医疗卡上的信息核对患儿的身份,并与父母或监护人进行确认。

2. 老年患者对于老年患者,应采用以下身份标识方法:- 在预约挂号或入院登记时,要求提供老年患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相关信息。

- 为老年患者办理医疗卡,并在医疗卡上贴上老年患者的照片,以便医务人员在就诊过程中准确核对身份。

- 在对老年患者进行诊疗操作时,医务人员应核对医疗卡上的信息,并与患者本人或陪护人进行确认。

3. 患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对于患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应采用以下身份标识方法:- 在预约挂号或入院登记时,要求提供患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信息。

- 为患者办理医疗卡,并在医疗卡上贴上患者的照片,以方便医务人员在就诊过程中准确核对身份。

- 在对患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诊疗操作时,医务人员应核对医疗卡上的信息,并与患者本人或护理人员进行确认。

身份核对流程为保证特殊患者身份的准确性,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核对流程:1. 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由接待人员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并提供相应的医疗卡。

2. 医务人员在接待患者后,在医疗记录中记载患者的身份信息。

3. 在每次与特殊患者接触时,医务人员应核对其身份信息,并记录在病历或医疗记录中。

4. 在诊疗操作前,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与患者或护理人员进行确认。

5.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身份核对的质量评估,以确保相关流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结论通过制定特殊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和核对流程,可以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提高特殊患者的医疗安全性和满意度。

重点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重点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重点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手术患者识别: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

手术前一天由病房主班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

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手术患者核对: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

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

进入手术间之后:麻醉医生查对。

麻醉之前:手术医生、麻醉师与手术室巡回护士还必须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次确认。

昏迷及神志不清患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

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手术者实行手术“暂停”程序,经由手术者与参与手术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核对确认之后,方可切皮手术。

编辑版wordICU患者身份识别:采用“腕带”“身份证”“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三种方法中两种方法识别。

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本领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C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关键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关键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关键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背景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准确标识和核对患者身份是确保医疗安全和提供适当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

特别对于关键患者,如手术患者、重症患者、儿童患者等,更需要建立有效的身份标识方法和核对流程,以最大程度减少错误和风险的发生。

身份标识方法为保证关键患者的身份正确可靠,可采用以下标识方法:1. 患者病历号:每位患者在就诊时被分配一个独特的病历号,该号码应在每个环节进行标识,如门诊、住院、手术等。

病历号可以通过电子系统或手写方式记录。

2. 身份腕带:患者佩戴身份腕带,上面包括患者姓名、病历号等关键信息。

腕带应采用舒适、耐用、难以转移的材料制作,确保患者长时间佩戴不脱落。

3. 生物识别技术:可利用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

这种方法便捷且准确,但实施时需要确保患者的权限和隐私得到保护。

身份核对流程为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建立明确的身份核对流程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核对流程建议:1. 初次接待:在就诊或住院登记时,接待人员应核对患者的病历号和患者姓名,并记录患者信息到医疗系统或病历中。

2. 医护过程中: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进行医疗活动(如取血、药物管理、手术等)前,需要核对患者的病历号和患者姓名,以确保操作对象正确。

3. 交接过程中:在患者转科、换床或交接班时,应进行患者身份核对,包括核对病历号、病床号、患者姓名等关键信息,以避免患者身份混淆或遗漏。

4. 出院程序:患者出院时,需要核对病历号和患者姓名,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并记录患者出院时间和相关信息。

以上身份标识方法和核对流程是简单而有效的做法,但实施时需要充分培训医务人员和使用合适的技术设备,以确保操作准确和便捷。

此外,需要建立监督机制和不断优化流程,以适应医疗机构不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应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科室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重点科室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重点科室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在医院中,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重点科室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身份标识方法和核对流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身份标识方法1.医师和护士的身份标识医师和护士的身份标识通常以工作证件作为主要标识,包括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证、职称证、执业证等。

这些证件上通常标注有姓名、职称、执业证号等信息。

同时,医师和护士通常会佩戴医师或护士的专业标志,如医师戴白大褂,护士穿着护士制服。

2.患者的身份标识患者的身份标识主要是通过患者佩戴的腕带来实现的。

腕带上通常标注有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等信息。

这样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并避免患者信息混淆。

3.其他工作人员的身份标识除了医师、护士和患者外,医院内还存在其他工作人员,如药师、检验师、管理员等。

这些人员通常会佩戴工作证件或专业标志,以便其他人员识别其身份。

二、核对流程1.佩戴身份标识医院内的工作人员在进入科室工作前,必须佩戴自己的身份标识。

医师和护士应佩戴医师或护士的专业标志,并带上工作证件。

患者在住院期间也必须佩戴腕带。

2.核对患者信息患者在住院期间,每次接受医疗服务前,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住院号等。

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的姓名、出生日期等进行核对,也可以通过扫描患者的腕带上的条码来核对。

核对的目的是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避免患者信息混淆。

3.核对医师和护士的身份在执行医疗操作前,其他医师和护士应核对执行医疗操作的医师或护士的身份。

可以通过询问姓名、职称等方式进行核对。

核对的目的是确保执行医疗操作的医师或护士具有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4.核对药品和检验样本5.核对医学影像资料在查看医学影像资料时,医师应核对影像资料的标识与患者的身份信息是否一致。

核对的目的是确保医师查看的影像资料与患者相关。

6.记录核对结果医院应建立相应的记录系统,记录医师、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身份核对的结果。

患者身份确认方法和重点患者的交接流程

患者身份确认方法和重点患者的交接流程

患者身份确认方法和重点患者的交接流程在医疗机构中,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是非常重要的,这涉及到了患者的隐私保护、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患者身份确认方法:2.医保卡确认:如果患者具有医保卡,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医保卡的读卡器读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以核对确认患者身份。

4.生物识别技术:现代医疗机构中一些先进的系统已经开始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这些技术可以更准确地确认患者的身份。

5.签名确认:患者在就诊或进行一些重要手术前,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或手术同意书等文件,医务人员会对患者的签名进行核对确认身份。

重点患者,也称为特殊患者,是指需要特殊关怀和服务的患者,如儿童、孕妇、老年人、传染病患者、危重患者等。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重点患者的交接流程:1.接诊信息交接:当一位护士或医生接到有关特殊患者的就诊信息时,他们应当与前一个医护人员进行交接,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治疗计划等,并核对患者的身份。

2.病情评估和记录:接手患者后,新的护士或医生应当进行患者的病情评估,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的记录,并与之前的记录进行对比。

3.专项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需求,新的护士或医生需要制定专项护理计划,如儿童患者的游戏和安抚计划、孕妇的胎动观察和胎儿监测等。

4.医嘱监测和执行:新的护士或医生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之前的医嘱,确保对医嘱进行正确的监测和执行。

5.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在接手重点患者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并及时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支持。

6.交班手记和会议:在交接交班时,医务人员需要书写交接手记,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过程、需注意事项等,并与其他医务人员进行会议交流,确保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7.过程和结果评估:在对重点患者进行交接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交接过程和交接结果进行评估,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疗质量。

无法识别患者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无法识别患者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无法识别患者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为了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以下是身份确认前和确认后的步骤:
身份确认前:
1.首诊护士需给患者戴上腕带,并在上面注明姓名(无名
+日期)、性别(男/女)、年龄(不详)、病历号和过敏史
(不详)。

2.对于需要进行检查、手术、住院或其他各类单子的患者,均需填写无名氏、病历号、性别等信息。

3.如果无法确认患者身份,需要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并
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身份。

身份确认后:
1.确认患者身份后,需要联系患者家属,并更换标有患者
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

2.对于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果在离开急诊室时身份已得
到确认,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

核对流程:
1.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
操作时,护士或医技人员需要核对患者身份。

2.在进行心电图、B超、拍胸片、CT、MRI、病理检查等
辅助检查时,辅助科室医技人员及护送的工作人员也需要核对患者身份。

为了确保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至少需要同时使用两项病人基本信息作为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在所有治疗操作前,需要核对手腕带上的信息,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依据。

对于需要进行检查、手术、住院或其他各类单子的患者,均需填写无名氏、病历号、性别等信息,并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女)、年龄(不详)、病历号和过敏史(不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手术患者识别: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

手术前一天由病房主班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

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手术患者核对: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

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

进入手术间之后:麻醉医生查对。

麻醉之前:手术医生、麻醉师与手术室巡回护士还必须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次确认。

昏迷及神志不清患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

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手术者实行手术“暂停”程序,经由手术者与参与手术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核对确认之后,方可切皮手术。

ICU患者身份识别:采用“腕带”“身份证”“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三种方法中两种方法识别。

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C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