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的背后是民粹主义,美国文化正在向中世纪大踏步返祖
中美贸易战实际上是中国和西方之间文明的冲突!
中美贸易战表面上似乎仅仅是贸易战,但是按照萨缪尔·亨廷顿的观点,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基督教与无神论信仰,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和大秦帝国体制,私有制自由市场经济和公有制计划经济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中国和西方之间文明的冲突!
中国对美贸易战依据的是“后发优势”理论,即中国不需要改革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传统,不需要依照西方文明模式,而只需要依照中华文明传统,单纯依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也可以完成中华文明的崛起,其实质上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现代版本。
然而经济学家杨小凯在台湾、美国等地考察大量晚清企业史档案后,得出结论:在不改革制度的前提下,技术带来的经济发展,只会助长政府的机会主义;政府和官办企业利用特权,与民争利,损害社会利益。
最后,非但私人企业无法发展、政府和官办企业贪污腐败横行,国家的整体活力也必然被蚕食,在这种制度下,官办企业效率越高,越不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他得出结论:如果通过模仿技术可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后发国家就会采取一种国家机会主义立场,导致发展的路径被锁定,为长期发展留下隐患。
因为短期经济成功常常被用作堵塞批评的工具,使一个国家付出长期代价,经济增长反而成为制度转型的障碍,经济学界称杨小凯这个结论为“后发劣势”理论。
因此杨小凯生前和林毅夫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在他去世以后,张维迎教授也和林毅夫辩论,结果“后发优势”理论占据了中国主流社会。
中国按照这个理论不可避免地得出中华文明优于西方文明,落后的仅仅是科学技术的结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加深了这种误解,使得中国落入了“后发劣势”的路径依赖,更可怕的是这种误解升级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野心,其目标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的崛起而且还要向全世界输出中华文明,中西文明的冲突于是无可避免地开始了!。
贸易战结局已定:围剿中国,留给美国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贸易战结局已定:围剿中国,留给美国的时间可能不多了!原创作者:杨正义美国无差别打击贸易伙伴,同时大量退群,世界上大部分舆论都认为特朗普疯了,但其实美国政治相互制衡的力量是很强大的:美国的核心政治势力显然是支撑特朗普的力量,只是做法上也许过于粗暴了。
因此,特朗普的做法虽然粗暴和不太讲信用,但很显然,他已经意识到了美国的问题——美国已陷入“不可能三角”的巨大困境中。
6月19日,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理由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对以色列存有偏见”、以及“无法有效保障人权”。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已先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巴黎气侯协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民问题全球契约》制定进程、《伊朗核协议》等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与协议:1.注重双边贸易谈判,退出TPP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也是特朗普宣誓就职美国总统后,签署的第一份总统命令。
特朗普在竞选中曾多次抨击TPP将“摧毁”美国制造业,承诺当选后不再签署大型区域贸易协定,而是注重一对一的双边贸易谈判。
2.履行大选承诺,退出《巴黎气候协议》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议》。
他表示该协议以牺牲美国就业为代价,让他无法支持。
美国需协商新的条款,才可能重新加入,甚至缔结新的气候协议,但条件是“必须对美国公平”。
3.因欠费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10月12日,美国宣布决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翌年生效。
这是美国继1984年后第二度退出该组织。
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说,美国决定退出的主要原因包括:不断增加的欠费、教科文组织需要根本性改革以及对该组织一贯“针对以色列”的偏见感到不满。
4.因“主权被损害”,退出全球移民协议2017年12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退出由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制定进程,理由是这一多边谈判“损害美国主权”。
在此之前的2016年9月,联合国召开首次难民和移民问题峰会,包括美国在内的193个会员国,正式通过《移民与难民问题纽约宣言》,争取在2018年制定《移民问题全球契约》,以保护移民的基本人权,并制定措施以帮助他们找到住处和工作,获得受教育机会。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我国的战略转型思路概述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我国的战略转型思路概述作者:张宇轩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8年第25期【摘要】6月15日,特朗普“撕毁”中美经贸联合声明,再次宣布将对中国500亿商品征收关税,而针对中国商务部发起的等量反制措施,6月20日特朗普又提出将对2000亿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予以报复,除此之外,美国重启对伊朗制裁,与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等贸易伙伴同样是摩擦不断,逆全球化思维正在上演。
在此背景下,探究美国的执政思维,对我国平稳国内经济,抵御经济下行压力有着有益帮助,面对挑战,国内应理性面对,探求多边合作,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实现经济增速的平稳增长。
【关键词】逆全球化思维;贸易战;多边合作一、中美贸易战中的美方观点经过多年发展,中美贸易关系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贸易关系之一。
从贸易量看,根据中方统计,2017年我国对美出口4331亿美元,占总出口额19%,美国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国。
对美进口1552亿美元,占比约8.3%,美国为中国第二大进口国(次于欧盟占比的13.3%)。
根据美方统计,2017年美方对华出口1304亿美元,占其总出口8.4%(低于加拿大的18.2%,墨西哥的15.6%),是其第三大出口国,美方对华进口5056亿美元,占其进口的21.4%,中国为美国第一大进口国。
从双边投资来看,2017年中国对美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为290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三大投资目的地。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持续抬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明显加剧。
特朗普在竞选时宣称,要保护传统产业,让制造业的工作重新回到美国。
反对自由贸易协议如NAFTA和TPP。
特朗普建议把中国宣布为汇率操纵国,并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45%的关税。
2018年3月23日,美国采取232措施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加征25%、10%的关税。
中国宣布拟对自美进口水果、猪肉等价值30亿美元产品分别加征15%、25%的关税。
坚定四个自信,冲破美国遏制,推进中华复兴
坚定四个自信,冲破美国遏制,推进中华复兴作者:陈静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3期美国最近向中国挑起了贸易战、科技战甚至文化战——叫嚣中美之间是“文明冲突”,其目的已经越来越清楚,就是要遏制乃至终止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从而挽救它自己的衰退、延续它“美国第一”的霸权。
今年5月26日的环球网报道证实了这一点。
在半个月前于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一场激烈辩论中,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说:过去三十年来,“我们相信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和西方趋同,实现经济自由化,最后实现政治自由化。
……但……我们失望了。
”意思很明白:你不采纳美国的制度和文化、不走美国式的道路、不成为美国的从属国,那我就要打趴你!但我们中国坚如磐石、冷静对待、该出手时就出手、继续发展,2018年的GDP比2017年增长6.6%,增速高居世界前五大经济体(美、中、日、德、英)中的第一!原因就是:我们坚定奉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
一、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我们曾经艰难探索过其他道路,但都走不通。
1840年英国对我们发起鸦片战争,惊醒了国人,我们以为买进西方武器和机器的洋务运动能让自己强大,却被日本1904年发动的甲午战争击破美梦;1898年一大批改革者掀起戊戌变法,想模仿日本搞君主立宪,百日之后却血洒清王朝刑场或逃亡海外;进入20世纪,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辛亥革命终于“成功”,推翻了封建王朝,然后努力尝试了模仿西方的代议制,却无法抵挡袁世凯的复辟和随后的军阀混战;于是孙中山毅然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但短短几年就被蒋介石集团窃取了北伐成果,掉过头来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成了美国的“乏走狗”,不但终于被人民推翻,甚至被美国主子抛弃。
抚今追昔,必然的结论是: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美国发动贸易战、科技战,想打断我们的这条道路,不过是痴心妄想!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人是经历了长期学习思考、流血牺牲才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根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而且历史证明了我们这个选择的正确,美国过去诱导、现在威胁我们改旗换帜,那可能吗?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为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睁开眼睛看世界,东赴日本、西赴欧美,实地考察,深入研究和比较了社会改良主义、君主立宪主义、德先生(科学救国)和赛先生(民主救国)、无政府主义直至马克思主义。
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其背后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背后的战略意图
• (三)转移矛盾,稳定国内,保住选票
自1980年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以来, 美国 社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收入差距明显扩大。 中低收入家庭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使得富 裕家庭受益,但自身利益却受损。2016年总 统大选中,平民阶层对精英阶层的不满、怨 恨、抵触情绪彻底爆发。平民阶层抛弃代表 精英阶层的希拉里,选择代表平民阶层的特 朗普。
背后的战略意图
• 特朗普在其总统就职演说中,强调要 重振美国,明确提出“美国优先,“买美 国货,雇美国人”等民粹主义观点。 •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以“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再工业化”等口号缓 和国内矛盾,在树立起中国侵占美国利益 的靶子来进行攻击,博得国内民众的支持 。
中美贸易战回顾
• 4月4日,基于301报告的结论,美国贸易代 表办公室(USTR)公布了将于7月6日开始 加征25%关税的1333种、总值500亿美元的 中国商品清单。当天,中国迅速做出反应 ,宣布对106种、总值500亿美元的美国商 品加增25%的关税。
• 7月6日,美国公布对中国第一批340亿美元 商品加征25%进口关税清单,中国随即对 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
中美贸易战回顾
• 7月11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约 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9月18日, 美方宣布自9月2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约 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2019年1 月1日起加征关税税率提高到25%。
• 同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 员会决定对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或 5%的关税,同步实施。如果美方执意进一 步提高加征关税税率,中方将给予相应回 应。
三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2008年后, 中国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提出共建“一带 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体。随着中国国际 影响力不断增强,对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形 成现实挑战。
中美贸易战简析
Click add this section keywords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of this paragraph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展技术贸易 首先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继续完善国内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更好地引进先进技术, 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和条件。其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主动做好美国商务部、国务院、国会、国防部、总统出口办 公室等负责制定出口管制政策的官员的工作,有选择地邀请他们来华访问,向他们介绍有关情况,减少其疑虑,同时也可 以有选择地安排其参观--些工厂、企业和研究部门,使其对我国技术水平有所了解,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促使美国 政府采取实际行动放宽对华出口限制。再次,利用美国与日本、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多方位、多渠道引进技术。注 意开辟更多的技术来源,不受美国一家牵制。技术可以从日本、欧盟成员国购买。在对华出口管制问题上,美国和原巴统 (O0COM )其他成员国并不完全一致, 它们之间有合作也有矛盾。要善于利用这种矛盾,哪里技术更先进、条件更优惠, 就从那里进口12。加强对国际技术市场的调研,了解有关信息与行情;在实际引进阶段,采取公开招标、竞标。最后,在 考虑到中国的现实技术状况,大力、多渠道引进技术的同时,加速技术创新与核心技术的研发, 4.企业应该采取措施缓解中美贸易摩擦 2005年大多数企业都有外贸经营权,在激烈的竞争中,面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现状,中国企业必须积极避免和应对随 时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首先,提高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档次。中国企业提高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的档次,提高价 格,以获取超额利润。第二,主动地到美国投资设厂,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已经有一些企业像海尔、万向等在美国投资 设厂,雇佣当地的劳动力,在当地销售产品,并且建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第三,加强企业伦理方面的管理。中国企 业在与美国进行对外贸易时,企业一方面要自律,了解美国市场的游戏规则,要加强伦理管理和培养;另一方面要通过行 业协会的监督并在其组织下进行协调,达到我国出口企业和行业的多赢局面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战解析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战解析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成为国际舞台上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对中美贸易战进行深入解析,探讨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以来最重要的社会科学理论之一,其思想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上。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则,这为我们理解中美贸易战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贸易战的产生原因中美贸易战的产生源于两国之间的经济差异、贸易政策和利益冲突。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快速崛起引起了美国的困惑和不安,导致两国之间贸易竞争的加剧,并最终升级为贸易战。
三、经济层面的解析从经济层面来看,中美贸易战的核心争议是贸易顺差和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以其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规模成为了世界工厂,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出了指责。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必然导致贸易争端,而这一点在中美贸易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政治层面的解析在政治层面上,中美贸易战涉及到双方的政策选择和影响力争夺。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试图保护本国产业,并通过贸易战来实现其国际政治目标。
而中国则坚决回击,并通过提出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理念来争取国际支持。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阶级利益的工具,贸易战的背后往往有着政治动机和利益的追求。
五、社会层面的解析贸易战对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国的制造业受到了冲击,而美国的农业和制造业也面临一定的困境。
贸易战还引发了民众的情绪波动和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贸易战背后的社会层面问题是无法忽视的。
六、展望与建议面对中美贸易战,我们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其中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
在解决贸易争端时,我们需要着眼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发展,减少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不断强化国际经济合作。
美国为何热衷贸易战
美国为何热衷贸易战近年来,美国与多个国家纷纷陷入贸易战之争。
美国政府不断加征关税,对多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引发国际贸易紧张局势。
那么,美国为何热衷贸易战?这是个全球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国家利益等多个角度分析美国热衷贸易战的原因。
美国对外部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是美国热衷贸易战的一个主要原因。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
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呈现出愈加扩大的趋势,这直接损害了美国的国际贸易利益。
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贸易逆差问题的关注成为了推动贸易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朗普多次批评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美国的贸易不公平,要求改变现有贸易规则。
他认为贸易逆差是美国经济不景气、就业机会减少、产业衰退的主要原因,必须采取强硬手段加以解决。
美国热衷贸易战也是为了减少贸易逆差,重振本国经济。
美国热衷贸易战还源于其国内政治需要。
美国的政治家或政府往往会通过发动贸易战来转移国内舆论的焦点,推升自己的政治声望。
尤其是在美国举行大选年份,政治家们更倾向于通过发动贸易战来获得选民的支持。
特朗普在竞选时曾经承诺会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以解决贸易问题。
当他上台后,贸易战成为了他实施“美国优先”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外采取强硬姿态,也可以转移美国国内对政府政策不满的情绪,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
美国热衷贸易战也是基于国内政治需要,以满足政治家的利益。
美国在全球影响力的减弱也促使其热衷贸易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特别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得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不断强调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受到了侵蚀,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重新确立全球地位。
贸易战则成为了一种手段,通过发动贸易战来维护美国的国际利益,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树立起对外政策的权威。
美国热衷贸易战也是为了维护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美国热衷贸易战还源于其经济内在需求。
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看法
对中美贸易摩擦/贸易战的看法一、美国贸易战回顾当今世界,中、欧、美、日、俄形成了世界上5大力量中心。
而美国在历史上与其他4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贸易冲突。
1.1 二战后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战回顾与分析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的小型省油轿车迅速占领美国市场。
1979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为17%,1980年快速上升到24%,并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与此相反,美国的大汽车公司经营业绩直线下降。
于是美国针对日本经济严重依赖出口、投资及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决定通过贸易战来抑制日本出口,进而降低其经济竞争。
这使日本与美国等国家在1985年签署《广场协议》,随后美国对日本展开贸易、金融、汇率等多维打击,日本的贸易顺差与出口增速均有所回落。
之后,日本虽通过国际并购与境外投资刺激了经济,且国际资本受日元持续强劲升值预期的吸引进入日本的股市与房地产,但日本企业的跨国投资与国内的股市、房市很快呈现泡沫化,且日趋严重。
而同期日本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境外投资、国内房地产与金融市场泡沫化的重大风险,以致在泡沫自然破裂后,日本房市与股市自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持续下行,日本经济遂陷入长期低迷,迎来了“失去的20 年”。
1.2 二战后美国与欧共体(欧盟)的贸易战回顾与分析欧共体成立后,规定了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建立了共同的农产品进口关税,取消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建立了共同农业基金,同时,还主动调节农产品市场,对出口进行补贴并进行技术革新等。
这一系列的农业政策,提升了西欧各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也使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及农产品产量获得大幅度提升,西欧各国也逐渐从农业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这显然对美国的农业市场构成了威胁。
于是美国开始针对欧共体内部的调节手段进行批评,认为欧共体在农产品领域的高额关税行为属于“贸易保护”,并不符合“自由贸易”精神,但并未能阻挡欧共体继续提升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
随着欧共体农产品出口量的快速增长,并影响到美国的出口市场,美国对欧共体的指责也从征收高额关税等“贸易保护行为”转为出口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手段”上。
2021国考笔试预测小班推题-言语 (讲义+笔记) (18)
21.全社会要形成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防火墙”。
网络文化产品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经营者是否违法经营,受众最先知道、最有发言权。
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监管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应健全群众举报体系,构建严密的社会监督网络,使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违法行为无藏身之地;引导和教育广大网民增强鉴别能力,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产品保持清醒头脑,不受骗上当,不误入歧途;帮助网民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从思想上打造铜墙铁壁,自觉抵制通过网络传播的不良信息。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监管要构建监督网络B.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监管要依靠群众力量C.网络文化产业经营者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D.网络文化产业经营者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管2.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的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迁。
邻里之间原本融洽和谐的关系,因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森林的耸立而逐步瓦解。
传统邻里关系虽令人怀想,却未必值得无条件推崇。
在某种程度上,以熟悉程度为评判尺度、以交情深浅为处事标准的人际交往方式,与现代社会更注重契约与法制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在市场意识深入人心的当下,人们的权益意识不断提高,对个人隐私的呵护也日益加强。
用一扇门来阻隔外界的纷扰、他人的窥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客观的说,适应陌生人社会的行事规则,是一个现代城市人必备的素质。
对邻里关系的淡漠,作者持有的态度是: A.惋惜,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与人的隔阂B.赞成,认为这对斩断中国的人情纽带有着重要的意义C.理解,认为这符合现代社会保护隐私、遵循法制的要求D.无奈,认为这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代价23.闯红灯、乱插队、随地吐痰等轻违规现象,违规成本低、发生频率高、治理难度大。
从约束行为、规范秩序的角度来说,微处罚不失为一种有效办法。
但是,。
处罚轻了,难以有效矫正;重了,难免引起逆反。
无论是运用技术的手段,还是发挥制度的力量,都是通过精微的设计、细微的动作、入微的力道,让执法处罚兼具了刚性与柔性,让人知错能改,催人向上向善,既达到纠治的目的,又起到警示的作用。
唯物史观下的中美贸易战
唯物史观下的中美贸易战近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这场贸易战的背后涉及着复杂的经济、政治和地缘战略利益。
而在这场贸易战中,唯物史观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工具来解读和分析中美之间的经济纠纷。
唯物史观指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它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的,也即是认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基于这种理论观点,我们可以从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中美贸易战。
从经济基础来看,中美两国的经济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由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共同构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美国则是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在这种背景下,中美贸易战可以被理解为两种经济体系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中国的经济体系以高效、廉价的生产方式为特点,以出口为主导,依赖海外市场。
这是由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所决定的。
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市场。
当两国出现贸易摩擦的时候,中国的出口受到冲击,而美国的制造业面临挑战。
从生产关系来看,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体现了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采用了一系列的出口导向政策,通过加工贸易和出口退税等方式,促进出口,进而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而美国则在国内市场为主导的情况下,主张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致力于打破贸易壁垒,加强国际合作。
这种差异导致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两国在贸易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方面产生了分歧。
这种分歧的根源是两国经济体制之间的冲突,是两国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
在这种背景下,唯物史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中美贸易战的复杂性。
在中美贸易战中,两国之间的经济冲突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贸易战,更是两种经济体制之间的较量。
这种较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对抗,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动力源,也是决定社会形态和制度性质的根本因素。
特朗普为何发起贸易战
特朗普为何挑起贸易战易战背后,是以中美为首、全世系范围内的经济严重失衡,"世界大战”已经开打。
贸易战开打绝不是哪个国家的阴谋或阳谋,更不是一个国家总统的性情使然,而是世界贸易高速发展突破了国家机器采曼的底线和边界。
美国出尔反尔,终于扣动了扳机,对华发起贸易战。
先是对约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在遭到中国的强力反制后,特朗普再次“暴怒”,表示要对额外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并威胁称如果中国再次提高关税,美将再对中国另外2000亿美元货物加征关税。
对此,中国也是“你涨我跟”,毫不示弱。
原以为美国贸易战的枪口只是瞄准了中国,孰料它火力全开, “扫射了全世界”。
先是对所有国家的钢铁、铝产品征收进口关税,不过却破例豁免了墨西哥和加拿大。
可惜好景不长,随后它又以保护自身制造业基地为名,重新对这些被豁免的国家征收25%的钢铁关税和10%的铝关税,甚至还威胁要对其生产的汽车征税。
在此过程中,最尴尬的恐怕就是日本了。
作为美国“最忠诚的小弟”,它居然是唯一一个从头到尾都没有获得关税特救的国家。
即便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专程跑到美国和特朗普磋商,也未见美国有“开恩”的迹象,逼得亲兄弟、好邻居也只能咬咬牙报复了。
继美国的三大贸易伙伴欧盟、墨西哥及加拿大纷纷采取贸易反制措施后,日本、印度也加入了抵制美国的关税战争,昔日伙伴竟相倒戈。
特朗普“单挑全世界”,如此离经叛道的出牌方式,再度引爆了全球舆论。
在美国国内,反对贸易战的国务卿蒂勒森被特朗普以“侮辱性”方式解雇,不久前,不满总统贸易政策的首席经济顾问科恩也被“踢”出局。
他们的继任者和内阁主要成员全都换成特朗普政策的坚定拥护者,甚至比总统本人更“激进”。
可见,贸易战并非任性的特朗普随便说说博眼球的政台表演,美国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搞事情。
然而,宣布对钢铁进口征税25%、铝进口征税10%,看似针对其最大贸易逆差伙伴中国,其实却不损人反害已。
唯物史观下的中美贸易战
唯物史观下的中美贸易战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强调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美贸易战的问题。
中美贸易战是指中国和美国之间在贸易领域发生的摩擦和冲突。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中美贸易战是两个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争夺和博弈的产物。
这种争夺主要体现在贸易逆差问题上,即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导致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中美贸易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调整。
美国认为中国在贸易方面存在不公平行为和不合理的政策,例如汇率操纵、知识产权侵权等,导致了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受到了损害。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例如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等。
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贸易战的冲击。
中国加强对外投资,扩大对外市场的开放,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中国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依靠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中美贸易战的根源是两国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经济密切相连,彼此依存度高。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
而美国作为全球贸易巨头,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美贸易战不仅对两国经济造成了冲击,也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造成了不稳定因素。
从历史观的角度来看,中美贸易战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段片段。
历史的发展是多样化和不可预测的,贸易战也只是经济冲突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中美贸易战的结果将取决于两国的相互作用和博弈,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走向和结局。
唯物史观提醒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待中美贸易战,不仅要关注眼前的利益和冲突,更要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趋势和方向。
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分析
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分析作者:李海博刘思语何凯茜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1期【摘要】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单方面的掀起对华贸易打击,自2017年起愈演愈烈并最终升级为贸易战,至今规模仍呈螺旋上升趋势,对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贸易战的爆发,既是缘于特朗普个人政治目的的偶然,又是缘于其背后美国对中国遏制需要的必然。
【关键词】特朗普中美贸易战国际贸易具有强烈民粹主义思想,打着“美国优先”、“让美国重回伟大”口号的特朗普成功竞选美国总统,为全世界增添了一份不稳定因素。
自其上任以来,秉持“美国优先”的原则,对世界多国采取了富有侵略性的霸权行为,中美贸易战便是其中之一。
从两国经济实力以及中美贸易关系来看,中国目前确实处在贸易战的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美方在贸易战中可以为所欲为,实际上,通过采取针对性强的反击策略,我国可以在争取到最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维护世界贸易体系稳定,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是理清美方发动贸易战的原因。
一、特朗普的政治目的国际经济学中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指出: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由此可引出一项推论:国际贸易会提高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这一推论表明,即使国际贸易使某国净福利增加,也不是对每个人都有利的,有一部分人的利益势必会遭受损害,因为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这一结论放到美国来看也尤为合适,美国在享受国际贸易带来的整体福利改善的同时,也使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害。
在美国,作为丰富要素的所有者的资本家们在国际贸易中享受到了切实的好处,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劳动者,则遭受到了一定的利益损失。
受此影响衰退最严重的当属铁锈带诸州,当地有相当多的失业劳动者认为是对外贸易使他们失去了工作。
特朗普就是看准这点,迎合当地选民的需要,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大旗,这使他成为1980年以来首个赢得铁锈州竞选的共和党人,铁锈带也成为了他本人的铁票仓,为他竞选美国总统提供了中坚力量。
中美贸易战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中美贸易战的本质 中国的应对之策
前景分析
三
四
第一章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一、历史背景
从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大视角来看,目前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并演变为贸易战, 它反映了作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帝国主义美国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迅 速崛起的防范和压制。纵观历史长河,世界老二难当。美国GDP在19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先 后超过英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经过20世纪前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德意日战败,在美英的倡导下组建了两大国际经济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之后又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美国才最终成为 引领全球经济规则制定的世界第一强国,但在此之前其却潜伏了半个世纪之久。在1945年至 1991年美苏冷战期间,社会主义苏联成为世界第二,苏联以经互会和华约为依托,客观上形 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及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美苏 之间的霸权争夺从古巴导弹危机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的星球大战计划,最终以苏联解体、苏 共丢失政权而告终。苏联解体后,世界第三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早在1985年以美国为首的 西方七国财长会议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兑美元急剧升值,20世纪90年代日 本经济泡沫破灭,至今未能翻身
浅析中美贸易战的根源
浅析中美贸易战的根源作者:户一凡来源:《祖国》2018年第23期摘要:时下中美贸易战正热,我们不妨通过研究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美国政治背景,探寻中美贸易战的根源,并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美国经济发展中美贸易战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战争结束后,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进入“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增速达到4%。
第二阶段是70年代的“滞涨”状况,其直接导火索是中东石油危机。
这一时期美元大幅贬值,物价上涨,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较高。
第三阶段是90年代后美国通过经济转型发展“新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出现了经济繁荣的状况。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掠夺。
从这几个阶段中,我们都不难发现掠夺和霸权的影子。
第一阶段的繁荣是由于二战初期美国的中立政策使其大发战争财,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第二阶段中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大幅削减福利开支,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导致恶性的物价上涨,这无疑是对美国人民的掠夺。
第三阶段时美国内部经济虽然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但其霸权主义和侵略扩张的政治思想导致其对外经济政策指向性十分明显。
此外,数十年来美国每年国防预算都是焦点,连年的战争极大消耗自身财力。
二、中美贸易现状截止2017年底,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额是3752.3亿美元,列所有贸易逆差国的第一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世界经济力量呈现多极化,于20世纪40年代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因此,为了降低国内总需求和物价,美国需要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创造了以发行美元获取其他国家资源和商品模式。
这也就导致了美国对外贸易严重的逆差。
而这种逆差无疑不利于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于是特朗普发动了这场贸易战。
三、本次贸易战的产生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关税法令,“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
美国的民粹主义影响与频频挑起的贸易摩擦PPT课件
领导危机
美国这些年选的领导人都是有问题的,克林顿经济搞得不错,但私 生活太差;小布什为人确实比较憨厚,但是打起仗来确实是“一根 筋”;奥巴马对经济一窍不通。几年来,美国经济、社会没有发生 多大的变化。
处境尴尬的民粹主义
尽管特朗普得到了民粹主义的支持,但是美国民粹主义变得很尴尬。 民粹主义的诉求: 改变社会生态,缩小贫 富差距,振兴美国传统 产业,生产美国化,企 业回流,强硬排外的移 民政策,反全球化。 排外,但是美国是个移民国 家,无数的移民给美国带来 了经济活力。 反全球化,但是物美价廉是 全球化给美国带来的福利。 损人一千,自损 的不止是八百, 而是自损一千八、 两千八
挑起贸易摩擦是有风险的、过分排外、反对全球化也是有 风险的。最后的结果对美国支持民粹主义潮流的中下阶层 的伤害是不小的。这就是美国的民粹主义的尴尬。
当前美国民粹主义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民粹主义最终的结果取决于什么?民粹主义的诉求,是通 过强有力的社会变革和正当的渠道去解决,还是通过革命、 动乱、战争或者不见硝烟的战争——挑起全球贸易摩擦去 解决,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民粹主义必然会重塑美国的政治生态。特朗普的当选就已 经是非常明显的证明。如果美国现有的政策延续下去,也 将改变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态。 民粹主义其实有其自身的弱点。偏激带来社会冲突增多, 美国国内要求稳定,就会形成一个自我反制、自我调整。 民粹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带来全球性的反制。如果反 制能够让民粹主义阵营发生分歧,就会促其内变。
对既有利益集团、既有政
治格局、既有精英文化的
不满和抵制成为潮流。
2016年美国两党均出现民粹主义倾向的候选人
两党重量级候选人都有民粹 主义倾向,这并不是偶然。
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 美国右翼的民粹主义
唯物史观下的中美贸易战
唯物史观下的中美贸易战
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张。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贸易战背后反映出两国不同的经济政治利益及力量对比。
本文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探讨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美贸易战的起因是美国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不公平行为,并采取关税、禁止中国企业的投资、封锁中国企业的技术等手段施压。
这表明了美国政府推行自由贸易的决心以及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担忧。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贸易战是两国经济利益的对立和交锋,体现了两国不同发展模式和利益的冲突。
对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唯物史观指出,贸易战导致两国企业的互相制约和经济互相依赖的破裂,消耗了双方经济的发展潜力。
贸易战加剧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使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同时,贸易战还导致国内就业和生活成本上涨,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对于未来发展趋势,唯物史观认为,全球化趋势并不会因为贸易战而终止,贸易战只是一时的打击。
然而,国际社会需要更加关注全球贸易的平衡和公平,避免出现国际垄断和不合理利益分配。
同时,中国也需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以及完善国内市场体制,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总之,中美贸易战是两国经济——利益的对立和冲突,贸易战中双方采取的措施都是“对于己利、不利于人”的,不利于世界贸易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健康与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经济和贸易的秩序,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贸易战的背后是民粹主义,美国文化正在向中世纪大踏步返祖按:下面是正文,原标题为《重磅+颠覆!民粹特朗普将把世界推向中国》:一特朗普上台将如何影响中国的分析已经泛滥网络了,但却都没说到点上,原因在于都没有真正理解“民粹主义”。
特朗普身上有两大关键词,一个是超级地产富豪,另一个就是民粹主义。
但把特朗普推到总统宝座的关键力量,不是他个人的超级财富,而是业已主导美国的民粹主义。
所以重要的不是特朗普,而是民粹主义。
特朗普只是西方这股民粹大潮中的一根浮草,至多算一根超级大号浮草。
欧洲的民粹主义,继中东的恐怖主义,已成威胁当今世界的第二股危险力量。
而且后来居上,其汹涌程度、社会渗透程度,以及影响力,都远非恐怖主义所能及。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欧美的民粹化和民粹主义,将成左右世界格局的最主要力量之一。
特朗普的胜选,说明民粹主义在西方世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迅速走向舞台的中央。
而这一点不仅为中国的舆论和知识界所始料不及,也为欧洲和美国,尤其是美国所始料不及。
美国的主流媒体和知识阶层几乎一边倒地支撑希拉里,反对甚至厌恶特朗普。
给人的印象是特朗普只是希拉里的陪衬。
这说明不仅中国人对民粹主义是陌生的,即便在目前民粹主义的大本营美国,对民粹主义本身也是陌生的。
之所以民粹主义超越了全球知识界的认知,原因在于,当今世界的主流知识存在严重的缺陷。
具体来说,其对全球文明史,尤其是对西欧文明史的认知和描述是错误的,充满臆断和扭曲。
对西欧文明以及现代文明的认知也是错误的。
民粹主义对欧美而言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但是因为目前所存在的错误的扭曲,这个历史渊源被屏蔽了,所以也就无法觉知其历史真实了。
二从根本上来说,民粹主义是西方文明的返祖现象,或者说是西方文明朝向真实自我的回归。
现代全球的主流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最大误解是,把现代文明等同于西方文明、西方传统,等同于欧美文明、欧美传统。
实际上,从历史渊源上来说,现代文明是反西方文明的。
现代文明的出现,是对历史更悠久的西方文明、西方传统的大反动。
现代文明、现代思想对欧美而言,更早期是对西欧而言,是一种突然出现的新理念、新思想,和西欧固有的传统是相悖的,存在激烈冲突。
主流的历史描述中,把西方社会从基督教中世纪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说成是历史阶段的跨越,说成是社会的进化、文明的进化。
中世纪传统是落后的,现代文明是先进的,落后的文明已经被先进的文明战胜和取代。
西方世界已经升级到现代文明的历史阶段,已经进化到现代文明了。
这意味着西方文明是沿着从低级向高级的直线路径发展前进的,高级的现代文明进化出来后,落后的中世纪传统自然就消失了。
然而这样的描述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
所谓的历史阶段的跨越,文明的进化,诸如此类的概念统统是西方的知识阶层对西方历史的杜撰和臆测,而非历史事实本身。
历史事实是,西方的现代化历史,或者说中世纪以后的历史,是一个双文明并存和冲突的历史。
其中一个是西欧固有的文明,继承自中世纪。
另外一个则是中世纪后期突然出现的新文明,即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对西欧而言,不是什么文明进化的结果,也不是什么必然会出现的历史阶段,而是一个外来的崭新文明。
更准确地说,其核心思想是外来的,西欧的“思想家”把这些核心思想与当时西欧的实际结合起来,搞出了所谓的现代文明。
而且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现代文明的内涵也一直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
中世纪以后的欧洲“现代化”历史,表现为现代文明自上而下逐渐朝向其社会内部渗透的过程。
最先接受现代文明的,是少数的商人以及所谓的“思想家”。
然后他们再影响其他人。
所谓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西欧近代哲学”的出现和发展、“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乃至最近的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自由主义”运动,都是这个过程的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这个过程现在依然在延续,并没有结束。
继承自中世纪的西方固有文明并没有消失,依然在与外来的现代文明抗争着。
更重要的是,在西方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真正接受现代文明的,只是少数人,他们是所谓的“精英”,更多人依然是传统的,接受的是继承自中世纪的西方固有文明。
三现代文明的核心特征是追求人格的独立和自由,也可简称独立和自由。
与之相对应,西欧固有文明的核心特征是人格不独立、不自由。
注意,是追求人格的独立和自由,而非就是人格的独立和自由。
那么追求人格独立和自由的现代文明是否真正实现了人格的独立和自由?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在具体做法中,现代文明中的人格的独立和自由是和财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他们认为,人格的独立和自由必须有财产财产权来保障。
没有财产、财产权,就没有人格的独立和自由。
所以,现代文明的人格,更是财产意义上的人格,而非真正的人格。
所追求的自由,其实是财产的自由。
所以,现代文明的核心是财产,具体包括两大要素,一个是资本主义,一个是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就是挣钱,民主制度就是保护钱和挣钱。
现代文明之所以对财产、财产权如此看重,对挣钱、挣钱的权力如此看重,是因为在中世纪西欧的普通民众太没有财产、财产权了,太没有钱、挣钱的权力了。
中世纪的西欧社会被称为农奴制社会,土地被极少数的国王、贵族所拥有,真正的种地的广大民众并不拥有土地,而必须耕种那些少数地主的土地。
而且民众和地主的关系不是货币租赁关系,而是相当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
他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行为都必须接受领主的管制,而不能、不会独立自主地生产、生活。
譬如连他们的婚丧嫁娶都必须征求领主的同意,必须向领主缴纳一定的费用。
他们当然也不能自由交易,譬如磨面必须使用领主家的磨坊。
于是对中世纪大反动的现代文明就把注意力放在了财产上,放在了经商上。
更重要的是,有充分的历史事实证明,现代文明的核心思想最初也正是通过商人和商贸传入西欧的。
也就是说,商业商贸的兴盛也是和现代新思想的传入是同步的。
在这个过程中,在西欧就出现了一种与农奴制截然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就是商人的方式,一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式。
也是渴望和要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式。
这个过程的时间起点是前文艺复兴时期,地点就在意大利的几个港口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威尼斯。
此后所谓的文艺复兴就出现了,这是西欧现代化的开始。
所以独立、自由对西欧、欧美而言,就天然地和财产、经济、经商联系在一起。
现在一般所说“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都是经济意义上的,经济学意义上的。
四现代人对西欧中世纪农奴制最大的误解是,农奴们之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上不能够独立自主,根源在封建领主,也即地主们的专制和强迫。
农奴们本来是独立自主的,后来被封建领主们剥夺了。
如果没有专制和强迫,农奴们就会保持生产和生活上独立自主。
而历史事实是,农奴们不独立自主,他们的强烈依附性,并非主要来自外部强迫,而是他们的本来状态,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即便没有任何外部强迫,他们依然不能做到独立自主。
事实上,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具备强烈的人格依附性是现代社会之前,中国文明之外的所有文明的核心特征。
就欧洲而言,中世纪之前是希腊、罗马时期,这个两个时期的社会被称作奴隶社会。
土地依然为少数国君和地主所有,广大的种地的普通民众是奴隶。
按照罗马一位著名的贵族老加图(此人写了不少书)的说法,奴隶就是会说话的工具,是奴隶主的私产。
现代人一般也会认为奴隶的存在来源于奴隶主的专制和强迫。
事实并非如此,对绝大多数奴隶而言,都是主动做的奴隶,因为对他们而言,除了做奴隶,就不知道做什么。
亚里斯多德清楚地意识到,并记载了这一点,他说很多奴隶都是自然的奴隶。
所谓的自然,就是没人强迫,他们自愿做的奴隶。
后来欧洲中世纪的农奴只是奴隶的延续。
再往前考察,就必须转向古埃及和古两河流域了。
这两个文明的典型社会形态是神庙社会。
神庙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所有的人都是为神服务,神就住在神庙里。
土地也是神的,人们耕种土地是为神服务。
普通的种地的民众也是没有土地的,在生产和生活上也是不独立自主的,而是听从于神庙的管理者,即祭司们的统一安排。
祭司和普通的民众一样都是神的仆人,只是不同的是,祭司是接近神的人。
奴隶、农奴起义的缺乏,也反过来证明他们独立人格的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缺乏。
尽管奴隶、农奴们几乎完全没有生产、生活的自由,甚至人身的自由,生活悲惨,但是,他们却惊人地缺乏造反精神,缺乏中国农民的起义的精神。
在整个奴隶、农奴时代,压根就没有真正意义上起义,而只有零星的忍无可忍的消极反抗,譬如著名斯巴达克斯起义。
真正的起义是争取人格的独立和平等。
西方真正意义上起义的出现,恰恰是现代新思想出现之后的事,是由商人发起的,这发生在文艺复兴前期的意大利。
然后这种起义精神再传播到英国,之后到法国、德国,最终经过启蒙运动之后达到高潮,就是法国大革命。
事实上,法国大革命是中国之外的第一次成功的真正意义上的平民起义。
而中国最早的平民起义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即由陈胜吴广引燃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比法国大革命要早2000多年。
总之,从古埃及、古两河,到希腊罗马,再到封建中世纪欧洲,西方社会的核心特征是,普通种地的民众缺乏独人格独立,缺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
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上都不是独立自主的,也不拥有土地。
在精神生活上都高度迷信,信奉宗教,从多神教到后来的一神教。
认为神创造和掌控世界,自己完全服从于神。
否定现世,崇尚来世。
尽管经历了500多年的现代化的洗礼,传承自中世纪的固有文化依然在欧美坚固地存在。
尽管已经高度城镇化了,绝大部分的普通欧美民众都成了市民,但是农奴文化的精神依然在欧美的普通民众中得以保存和延续。
是西欧固有的文明,而非现代文明,才是欧美普通民众主导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
现代文明仅仅浮在表面,更象一层包装纸。
世人被这层包装纸所迷惑,以为欧美社会整体上都是现代文明了。
五只有与中国历史、中国文明象比较,才能理解西方文明以及现代文明的固有缺陷,才能理解其缺乏人格独立,缺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的核心特征。
中国的历史与西方绝然不同。
中国文明从一开始起,就是人格独立的,在精神上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
中国人不信奉任何外在的神,不信仰任何宗教,而只信奉自己内在的心性。
中国最高的经典是《五经》,《五经》中最高的经典是《易经》,其理论、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本心、本性。
这就是《中庸》所总结的“率性之谓道”,就是在讲心性的独立和自由。
心性的独立和自由就是中国文明的固有传统与核心特征。
中国传统认为,人格的基础是人心、人性,即人的心性。
人格的独立和自由,就是心性层面的独立和自由,是心性的独立和自由。
唯有心性层面的独立和自由,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才是真正的。
所谓的无条件,就是不依赖于任何外物,不依赖于任何的外部条件、物质基础。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实际上都是在强调心性自由的无条件性、绝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