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名言名句
来自民族英雄的警句,郑成功的爱国名言

来自民族英雄的警句,郑成功的爱国名言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郑成功是一位明朝的民族英雄,特别是对台湾的收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人都磨灭不了他在人民心中的位置。
那么爱国英雄郑成功又说过什么样的爱国名言呢?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郑成功(1624年8月26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有《延平王集》行世。
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郑成功爱国名言1、子尝闻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
2、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3、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4、缟素临江誓灭胡,雄狮十万气吞吴。
郑成功名言名句。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5、西山何其峻,嘎岩暨穹苍。
藤垂涧易陟,竹密径微凉。
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
乔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长。
仰看仙岑碧,俯首菜花黄。
涛声怡我情,松风吹我裳。
静闻天籁。
赞颂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诗句

赞颂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诗句郑成功诗句清军入闽、隆武帝殉难之后,郑成功于永历十三年率哀师北伐,写下了一首《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这首诗表现了国姓爷“誓灭胡”、复明宗室的雄心壮志。
“缟素”点出将士为隆武帝穿丧服的悲壮场面。
哀兵必胜,郑成功此时所率正是“哀师”,所以满怀必胜信心,誓灭清军。
率领十万明军入长江,投鞭断流,破瓜州直逼南京城,不信赶不走蛮夷恢复大明江山!《隋书·五行志下》:“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北军,岂能飞渡耶?”“天堑”指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壕沟。
天然的壕沟,言其险要可以隔断交通。
多指长江。
《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投鞭断流”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
形容兵多,军力强大。
国姓爷流传下来的诗词不多,可是读来立马就能感受到郑成功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只可能天不垂怜,不要说五百年,连五年时间都没给他,郑成功积劳成疾,39岁就不幸去世,未能完成复国的大业。
《复台》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有没有赞美郑成功的古诗?蔡延锴将军写下了七绝:“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兵今古同;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绝:“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有关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诗歌有关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诗歌复台郑成功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复台诗是郑成功1662年收复台湾时写下的七言绝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荷兰人入侵台湾强占38年之久。
郑成功北伐抗清失败后退守福建于1661年率领将士2.5万人从金门出发经过近一年的艰苦激战,终于驱逐了荷兰人,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复台诗便是这一历史记录。
民族英雄郑成功大明江山气数尽,闯王进城变废墟。
赞颂郑成功的诗词

赞颂郑成功的诗词
郑成功啊,那可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赞颂他,我且给您说道说道。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这一句您听听,像不像郑成功带着十万雄师,气势如虹地朝着敌人冲去,那决心,那气魄,简直让人热血沸腾!这不就好比是一阵狂风,要把阻挡在面前的一切障碍都吹得无影无踪吗?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郑成功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不畏险阻,奋力驱逐荷兰侵略者,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收复了失地。
这十年的艰辛,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终于迎来了曙光,难道不令人敬佩吗?
还有“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这是在说郑成功身边有着众多忠心耿耿的将士,他们一起吃苦,一起战斗,不离不弃。
这难道不像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为了共同的理想而紧紧相拥吗?
郑成功的英勇事迹,透过这些诗词,仿佛就在眼前一一展现。
他的坚定、他的智慧、他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赞颂!他就是那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一颗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郑成功诗词

郑成功诗词郑成功(1624年-1662年),字荷泽,号悔哉堂主人,明代浙江余姚人,明末抵抗清朝的抗清名将。
郑成功具有文武双全的才能,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都有所建树。
虽然他主要以武功闻名,但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一些佳作。
下面是一些郑成功写的相关诗词的参考内容:1. 《迎泽》泽国如聚宝,台洲若耐久。
争来二十载,平复几千年。
断绝湖山游,勿嫌岛海苟。
晚来心已冷,巫山仰可愁。
这首诗《迎泽》描绘了他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他在这里表达了与家乡相隔二十年的怀念之情,希望能够早日重返故土。
2. 《渡江词》风水金鸡骨,时人世上无。
苍龙与天争,曾把江山聚。
斩虏神勇者,鸿蒙再见移。
南天不自凌,岂悔活千秋?这首《渡江词》是郑成功在其渡江攻打清朝的时候所写。
他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反清复明的决心和坚定信念,誓要为祖国的复兴而奋战。
3. 《渔夜书怀》功名盖世中兴期,南津水蓝树拂波。
岸边新月千条影,船上孤灯万点和。
深夜一阑愁夜色,明朝万里别离波。
何须千里鸣玉佩,人间自有五岳歌。
这首《渔夜书怀》通过诗人对一夜渔船上的思考和感慨,抒发了诗人在这个时期对于家乡和祖国众志成城的期待与热爱之情。
4. 《岘山梦思》爬山辛苦费时多,只恨年轻未下过。
岘山汉浅马千里,今来魏武话昔右。
长把魂梦偷回首,已随风雨满巴东。
断续游丝非吾事,郎侯布阵望星斗。
这首诗《岘山梦思》是郑成功在思考历史名山岘山的时候写的,表达了他对崇高事业和英雄历史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以上是一些郑成功相关的诗词参考内容,通过这些诗词可以深入了解郑成功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抗清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和评价至今被人们所称道,并且他的文学创作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统帅和文化人的多元才能。
郑成功 妙语佳句

妙语佳句
1.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
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赏析】“自古以来”强调台湾从一开始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绝不”“一定”表达了郑成功坚定的决心。
阅读时要用心感受郑成功高尚的气节和爱国情怀。
2.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
【赏析】“庞大”“风帆蔽空”“战旗招展”写出了郑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令人振奋。
3.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
【赏析】“负隅顽抗”是一个贬义词,是说荷兰殖民者凭借自己的有利条件,想要打败郑军,做垂死挣扎。
正是因为他们的条件有利,才更能反衬出郑军的英勇智慧。
4.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
【赏析】“十几丈高的水柱”“许多”“飞向”生动描写了敌舰遭到炮击后的场面。
暗示敌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5.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和烟草,表示谢意。
【赏析】面对台湾人民送来的各种礼物,郑成功以“绸布和烟草”回赠,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郑成功对台湾人民的热爱与敬意。
赞美郑成功的诗词

赞美郑成功的诗词1. 《郑成功》作者:屈大均(清)诗文: 郑成功,英雄也。
民族魂,光耀中华。
收复台湾,驱逐荷兰。
万民敬仰,功勋卓著。
2. 《郑成功颂》作者:黄遵宪(清)诗文: 郑成功,民族英。
东征西讨,威震四方。
收复台湾,扬我国威。
英雄气概,永垂不朽。
3. 《赞郑成功》作者:郭沫若(现代)诗文: 郑成功,民族英雄。
收复台湾,驱逐夷狄。
忠肝义胆,气贯长虹。
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4. 《郑成功颂》作者:林则徐(清)诗文: 郑成功,伟丈夫。
挥师东渡,收复台湾。
民族大义,矢志不渝。
英名永存,世代传颂。
5. 《郑成功》作者:梁启超(清)诗文: 郑成功,英雄也。
东征台湾,驱逐荷兰。
• • • • • • • • • •民族大义,矢志不渝。
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6. 《赞郑成功》作者:鲁迅(现代)诗文: 郑成功,民族英。
收复台湾,驱逐夷狄。
忠肝义胆,气贯长虹。
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7. 《郑成功颂》作者:陈毅(现代)诗文: 郑成功,英雄也。
东征台湾,驱逐荷兰。
民族大义,矢志不渝。
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8. 《郑成功》作者:郭沫若(现代)诗文: 郑成功,民族英。
收复台湾,驱逐夷狄。
忠肝义胆,气贯长虹。
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9. 《赞郑成功》作者:郁达夫(现代)诗文: 郑成功,民族英。
东征台湾,驱逐荷兰。
民族大义,矢志不渝。
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10. 《郑成功颂》作者:胡适(现代)诗文: 郑成功,民族英。
收复台湾,驱逐夷狄。
• • • • • • • • • •忠肝义胆,气贯长虹。
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11. 《郑成功》作者:吴晗(现代)诗文: 郑成功,民族英。
东征台湾,驱逐荷兰。
民族大义,矢志不渝。
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12. 《赞郑成功》作者:林语堂(现代)诗文: 郑成功,民族英。
收复台湾,驱逐夷狄。
忠肝义胆,气贯长虹。
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13. 《郑成功颂》作者:朱自清(现代)诗文: 郑成功,民族英。
东征台湾,驱逐荷兰。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
乡愁 作者: 作者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当前台湾民众最大的心愿:
当前台湾政府最大的言论:
论一论: 论一论:
我们应该为祖国的统一做 些什么? 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1624—1662年)是我 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 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 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 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 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 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 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 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 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 爷”。1653年(清顺治10年),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 “延平郡王”。
郑成功语录

郑成功语录
郑成功是明朝末年的一位伟大将领,他用自己的坚韧和勇气,成功地在台湾建
立了大明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言行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经典的语录,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就是“无论何时,都不要放弃”。
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困难的情况下,都不能轻易放弃。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郑成功的一生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
他在征战台湾的过程中,遭遇了无数的困
难和挫折,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在他的带领下,他的部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地在台湾建立了大明王朝。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同时,郑成功的这句话也告诉我们,成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的成功,每一次的成功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
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总之,郑成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要放弃。
在人生的道路上,
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让我们牢记郑成功的这句话,勇敢地面对困难,坚定地走向成功的道路。
郑成功诗词

郑成功诗词郑成功(1624年-1662年),字成功,号东坡,又称郑氏、郑东坡、郑东洲,原为明末诗人、抗清将领,辽东人,后在台湾建立“大明国”,为台湾的第一个属于中国历史地理范畴的国家,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
郑成功的诗词作品主要分为两个时期:明末时期和建大明国后的台湾时期。
这里将以几首代表性的诗词为例,来展示郑成功的诗词艺术。
1. 明末时期:【郑成功与建炎集】中的《赋得春草园寄大小两侍郎》:东方忽悲哉,华池波涛翻;还以科斗引,分明见水门。
大明既承天,风起九州春;万邦畏讯来,贵耆念云表。
自时复梓霞,仲月何飘颻?玉波自凤城,清波自吴曲。
英蛮且赛驱,蛮戟且迎歌;双玉振金鞭,壮勇屡鸣鼓。
羽猥供帝席,逃羁不封躯;文综发君师,乃称入昆仑。
贝锡震畏诣,彗星何足虞?自徐泽贤,高车焦在飞。
咨尔不安处,愿言鹧鸪补!念尔如古台,望见弯弯杵。
心有千山道,面有万仞涂;山高石壮者,如何独不如?临摩以蹁蹁,遢攘有巨鲸。
这首诗是郑成功作于明末时期的一首边疆抗击外族的壮志豪情之作。
诗中以华池的波涛、自由分明的水门,表达出对大明复兴的美好愿望。
描绘了大明中兴的伟大场面,以及抗击英蛮的壮丽景象。
通过云表、帝席、昆仑等词语,体现出郑成功对明朝衰落的痛惜之情。
2. 台湾时期:【郑氏完集】中的《送樊秀才》:玉壶山下路风尘,争似檐前送老人。
奉浩天令人脱胄,晚藤青约頻传吟。
江头乱石蒙白雾,芦岸残阳暮酒新。
拔剑放歌临逝水,突如忽念亲中原。
这首诗是郑成功发动抗清战争,包围南京的时期作品之一。
通过描绘送别樊秀才的场景,表达了忠于国家、追求正义的情感。
描写了充满浩然之气的江山美景,以及英勇奋战的壮志豪情。
郑成功的诗词作品充满了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和忠诚的情感。
他的诗词承载着民族自尊、愿望国家复兴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展现出他人文情怀的一面。
他的诗词既有明朝末年时期的悲壮气息,也有在台湾时期的英勇豪情,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郑成功的古诗

关于郑成功的古诗
嘿,你知道吗,有好多古诗都是写郑成功的呢!就像“开辟荆榛逐
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句诗多霸气呀!这不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经过漫长的战斗终于攻克了敌人的堡垒嘛。
郑成功那可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啊!想当年,他面对荷兰殖民者
的侵略,毫不畏惧,带领着他的将士们奋勇杀敌。
这就好比在一场激
烈的比赛中,他是那个带领团队一路向前冲,最终赢得胜利的队长!
他的事迹被人们传颂着,也被诗人们写进了古诗里。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这句诗把郑成功的决心和气
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好像他站在江边,对着江水发誓一定要打败敌人,那股豪气简直要冲破天际啦!你能想象到那画面吗?郑成功一身
白衣,目光坚定,身后是他那英勇的十万大军。
还有“海外孤臣竟不归,老来东望泪频挥”,这句诗又让人感受到郑
成功的无奈和悲伤。
这就像是一个在外漂泊许久的游子,心中怀着对
家乡的思念和眷恋,却无法回去。
他为了国家和民族,在海外征战多年,付出了太多太多。
郑成功的故事和这些古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他既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又有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
他就像夜空中最
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难道我们不应该记住他,不应该
从他的故事和古诗中汲取力量吗?我觉得我们应该,而且必须要好好地了解他,学习他的精神!
我的观点就是,郑成功和关于他的古诗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铭记。
郑成功“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郑氏小王朝为何三世而亡?

郑成功“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郑氏小王朝为何三世而亡?曾经,郑成功以无比的志气,推广教育,建立制度,锐意建设台湾,以海岛抗中原,但刚愎自用的领导性格、部属的谋权夺利、派系纷争和脱离现实的企图心,使得他的理想成空。
“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这是沈葆桢挽郑成功的悲壮对联。
后世史家评价郑成功,多半认为“收复台湾”是他一生最大的功业。
郑氏入台,使台湾开始变成一个汉人社会。
德国学者魏斯便说:“对于台湾,中国血统和文化的进入是一件划时代的事件。
”郑军登陆北线尾时,台湾有台湾少数民族十五万到二十万人,汉人则只有约五万人。
郑成功规定部下携带眷属,加上清廷实行“迁界”之后,许多沿海居民不愿内迁,反而渡海来台,于是短短几年内台湾汉人忽然增加了六万人。
郑成功死后才两年,金门、厦门便失守,郑氏基业整个转移到台湾来,在这片“洪荒之地”建立郡县制度,推广儒家教育,来台的汉人逐渐增多。
郑成功本是儒生,是明朝体制的维护者。
他的继任者郑经也深知儒家教育和科举考试的重要。
他接受辅政的陈永华建议,在宁南坊(今台南市南门路)兴建孔庙,又仿照明代制度,三年考试一次。
台湾处于草创时期,需要的人才多,读书人出路好,因此文风鼎盛。
台湾少数民族部落原本有荷兰人教读圣经的学校,郑经把所有教堂全部拆掉,改聘汉人教四书五经、中文写作。
一直到清军攻占台湾,来台湾视察的清朝官员还看到台湾学生勤读诗书,连台湾少数民族儿童也书声琅琅。
反清复明的历史使命明郑时期的台湾,是反对清朝的汉族读书人寄托希望的地方。
从1661年郑成功入台到1683年郑克塽降清,这二十二年里,台湾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英国人便称郑经为“台湾国王”)。
这个小王国以反清复明为历史使命,又因为清朝的军事威胁从未消除,行政常常以国防为首要考虑。
在对日本的贸易中,也是以台湾出产的糖和兽皮,来交换日本的铜,以制造枪炮。
这些都消耗了贸易所得的利润,增加了财政的负担。
郑成功的英雄事迹作文600字以上

郑成功的英雄事迹作文600字以上郑成功的英雄事迹1“想要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入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这是郑成功的一句名言。
他为了收复台湾,为祖国作了很大贡献。
《郑成功》这篇*主要讲述了:郑成功为了收复宝岛台湾,在厦门聚集粮草,练习海军,修造船只,打好了收复台湾的基础。
到了东征那一天,他带领军队向荷兰军抗战。
荷兰军队有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大炮,他为了有把握成功,把敌军军舰团团围住,然后让炮兵攻击,正巧打中了敌军军舰的弹药库。
敌人们乱作一团,郑成功抓住时机,把敌人打败了。
后来,他又为了建设台湾,收到了台湾同胞的感谢。
看完*,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敬佩他的大公无私,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我敬佩他的信心十足,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我敬佩他的忠心耿耿,让台湾人民摆脱了侵略者的奴役;我敬佩他的爱岛之情,为建设台湾花了很多心血。
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做出贡献,作为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作为年轻人,应该去努力奋斗,为祖国发展;作为成年人,应该教育孩子懂得爱国情怀。
郑成功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我们无私地为祖国奉献,祖国才能富强,只有我们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才能让祖国团结一心,发展起来。
现在还不认真学习的同学们,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成为祖国将来的顶梁柱。
郑成功的英雄事迹2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永不衰落。
民族英雄郑成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英雄事迹让我对爱国之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爱国的体现来自于必胜的决心和恒心。
当年郑成功破釜沉舟,昭告百姓:“如果不收复台湾,就不回来见父老乡亲。
”在攻打台湾城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凭着那种永不放弃、永不退缩的信念,终于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爱国的行动来自于情感的无私和无畏。
为了“反清复明”,郑成功不惜“杀父报国”。
郑成功名言

郑成功名言
1、子尝闻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
2、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3、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4、缟素临江誓灭胡,雄狮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5、西山何其峻,嘎岩暨穹苍。
藤垂涧易陟,竹密径微凉。
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
乔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长。
仰看仙岑碧,俯首菜花黄。
涛声怡我情,松风吹我裳。
静闻天籁发,忽见林禽翔。
夕阳在西岭,白云渡石梁。
嗽腭争峡虮,青翠更苍茫。
兴尽方下山,归鸟宿池傍。
郑成功语录

郑成功语录郑成功语录:追求自由与胜利的不懈奋斗郑成功,明末清初的伟大将领,他以其坚定的意志和勇敢的行动,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始终不屈不挠,为追求自由与胜利而不懈奋斗。
以下是一些郑成功的语录,这些语录凝聚了他智慧的结晶,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这句话表达了郑成功对国家兴衰的责任感。
他深知自己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他相信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命运负起责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2. "志士仁人,为国家尽忠,忍辱负重,不屈不挠。
" 郑成功强调了志士仁人的品质,他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甘愿忍受辱骂和困苦,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力量,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3. "兵者,国家之利器,不可轻忽。
" 郑成功深知军队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保护国家的繁荣与安全。
因此,他注重军事力量的培养和发展,为自己的事业提供坚实的后盾。
4. "以德服人,以智取胜。
" 郑成功强调了智慧与德行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善良的品质和聪明的头脑,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和支持,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战场上取得胜利。
5. "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振作起来。
" 郑成功深知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被失败击倒。
相反,他总是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郑成功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追求自由与胜利而不懈奋斗。
他的语录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意志和勇敢的行动,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和坚定,相信自己的力量,勇往直前。
正如郑成功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负起责任,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郑成功抗台风语录

郑成功抗台风语录
1. 台风虽然强大,但是我们的意志更坚定,我们不会被击倒。
2. 风雨无阻,我们必将坚守到最后一刻。
3. 台风是暂时的,我们的胜利是永恒的。
4. 面对台风的袭击,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同抵抗。
5.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不退缩一步。
6. 台风来了,我们迎头而上,决不后退。
7. 在台风面前,我们支付不了太多的物质损失,但我们绝对不会失去勇气和信心。
8. 风暴过后,阳光将再次照耀大地,我们会在残垣断壁中崛起。
9. 台风不会永远存在,我们的抗击精神却是永恒的。
10. 我们是无所不能的,哪怕是顶着台风的狂风巨浪,我们也
能够战胜一切。
郑成功——诗词

郑成功——诗词看了郑成功的介绍,有感而发。
其实是对郑成功人生经历的一个概括与浓缩,水平有限,多指教。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郑成功——吕才欢长崎平户生,初名取福松。
父走台湾去,不期竟六年。
礼兵兼软硬,郑子归家泉。
弃换东夷字,名作郑森念。
弱冠既从戎,拜师尚书钱。
钱氏寄厚望,取字大木唤。
李氏破銮殿,满清才换天。
南明隆武朝,苟且气残喘。
封侯赐朱姓,予森至隆恩。
父子心不同,忠孝两难全。
悲敬是郑母,坚贞死含怨。
葬母焚儒服,从此军戎生。
初立金门岛,练兵抗清满。
军律纪严明,精强勤操练。
行伍迅强盛,兵将百万千。
期间有遗恨,郑氏疾首叹。
率兵举北伐,直指明京南。
天时不如愿,又失良机缘。
大败退南面,终归起始点。
国姓愧且决,誓报家国恨。
兵断粮枯竭,投眼望台湾。
荷兰红毛鬼,占台三十年。
暴敛征财富,赋税名目繁。
怀一起兵事,终败且身捐。
红毛恼成怒,屠民过三千。
国姓闻此难,有心复台湾。
恰逢顺治殁,又有何斌前。
千载一遇时,佳期不可愆!初春风寒冽,萧萧送战船。
月圆三两次,安然抵台湾。
进港鹿耳门,北航铤走险。
或有天助意,登陆无阻拦。
兵围赤嵌楼,七日破城完。
旋围热兰遮,九月亦克还。
至此台湾土,重归汉唐天。
改制朱明朝,抚民重农耕。
不意命途短,九日逝英年。
一生坎坷事,古今多少叹。
看了《过台湾》讲述郑成功的这一节后,一口气写完,结果一数,恰好是38行!难道冥冥中真的是有什么机缘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成功的名言名句
郑成功,[1]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幼名福松,因受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故世称“国姓爷”,又因受永历帝封延平王,故也称“郑延平”。
关于对郑成功的名句你了解多少?以下是分享的对郑成功的名句,一起来和看看吧。
对郑成功的名句精选
1、子尝闻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
2、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3、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4、缟素临江誓灭胡,雄狮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5、西山何其峻,嘎岩暨穹苍。
藤垂涧易陟,竹密径微凉。
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
乔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长。
仰看仙岑碧,俯首菜花黄。
涛声怡我情,松风吹我裳。
静闻天籁发,忽见林禽翔。
夕阳在西岭,白云渡石梁。
嗽腭争峡虮,青翠更苍茫。
兴尽方下山,归鸟宿池傍。
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
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郑成功早年生活
少年时期
天启四年(1624年,日本宽永元年)七月十四,郑成功出生于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
父亲郑芝龙为海商及海盗首领,于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台湾、吕宋附近海域拥有极大势力。
郑成功六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后,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原福建省晋江县安平镇,现安海镇)居住读书,该处现为安海成功小学校址。
崇祯十一年(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
崇祯十四年(1641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
崇祯十七年(1644年),郑成功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拜在江浙
名儒钱谦益门下;钱谦益为了勉励郑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别字。
同年,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随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进驻北京城。
明朝遗臣遂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嵩登基,翌年(1645年)改元“弘光”。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朝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破扬州、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殉国,弘光帝被俘,遭到杀害,弘光政权灭亡。
隆武时期
弘光政权覆灭后,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同年七月改元“隆武”。
不久,鲁王朱以海亦在绍兴称“监国”,改年为“鲁监国元年”。
隆武、鲁监国两政权虽皆“矢志恢复”,却彼此矛盾、冲突不断,各行其是。
隆武政权成立后,郑成功得隆武赏识,封忠孝伯、御营中军都督,赐“国姓”朱、改名“成功”、仪同驸马;郑鸿逵之子郑肇基,亦受赐国姓。
于是,人们遂称郑成功为“国姓爷”,称郑肇基为“小国姓爷”(郑肇基年纪较小)。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起,郑成功即开始领军,多次奉命进出闽、赣与清军作战,颇受隆武帝器重。
然而真正握有军政大权的郑芝龙,却无意全力抗清,甚至在清军南下福建的时候,命令仙霞关守将施福(又名施天福,施琅族叔)把军队撤回福州(隆武政权所在地)。
此举导致清军攻入闽北时几乎没有遭受抵抗。
清朝大学士洪承畴为泉州武荣人,郑芝龙同乡,在其承诺给予三
省王爵的利诱下,郑芝龙不顾郑成功、郑鸿逵等人的反对,决意带着其他几位儿子北上向清朝投降。
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士兵出走金门。
郑芝龙本以为降清之后不但得保家业,还能加官晋爵;不料清军征闽主帅博洛背约,不但把郑芝龙与诸子一同挟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闽南南安。
郑成功之母田川氏当时已从日本搬至南安定居,不幸碰上此次劫难,于战乱中自缢身亡;郑成功得知母亲死后,更加坚定了抗清的决心。
同年八月,清军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在汀州遭清军俘虏,之后绝食不屈而亡。
南明帝系旋由桂王朱由榔继承,改元“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