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庙的建筑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岱庙的建筑艺术

岱庙建筑艺术概述

泰安城围绕岱庙而建,岱庙因泰山而设。岱庙是一座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建筑群,它在泰城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它在泰安历史文化中所处的领先地位,都是其他任何建筑无法比拟的。岱庙在泰安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其建筑布局保存最为完整,其具有的文化内涵也更为丰富。虽然,它目前所具有的宏大规模是在历代帝王封禅泰山、祭祀泰山神的交替中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但这座古建筑群所表现的文化理念,却是两千多年一脉承传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儒家礼制思想表现得最为充分。徜徉在这座建筑群里,游览每一处厅堂院落,看遍每一个角角落落,人们都能形象地感受它所表现的正统观念、伦理纲常、王权至上。同时,它又是展现封禅祭祀文化的舞台。仅就建筑艺术成就而言,这座建筑群也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科学技术与中国文化艺术的完美结晶

建筑理念:就是礼制观念。

正统思想说白了就是王权至上,礼制观念说白了就是等级观念、等级秩序、伦理纲常。岱庙作为封禅泰山、祭祀泰山神的舞台,活动在上面的是历代君王、皇帝。时间不断流失,人物面孔不断变换,但几千年未变的是这些人物九五之尊的身份地位。因此,岱庙建筑群的扩大完善,一直在按照“帝王”之居的宫城形制来营造。历朝历代,封禅、祭祀泰山的帝王都为岱庙添砖加瓦,至宋代,岱庙终于形成了“紫禁城”的宫城式格局,变成为“小皇城”,成为中国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岱庙建筑群规模宏大,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它以其内部建筑排列布局来展示儒家礼制观念,整个建筑群以一条南北向的纵轴线为中心,均衡

对称横向扩展。位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有:遥参亭大殿、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中寝宫、厚载门。仁安门与天贶殿之间有东西环廊联系,构成岱庙的中心封闭院落。其主体建筑——天贶殿位于高大的双层品级台上,重檐庑殿顶,东环廊的中间为鼓楼,西环廊的中间为钟楼。就设计理念而言,天贶殿体现了“择中而宫”的理念。正如古人所云:“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立宫,择宫之中立庙(语出《吕氏春秋》)。”岱庙建筑群南北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建筑,还分明体现了等级差别:重中之重的天贶殿建在中轴线偏后点,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等级最高;后寝宫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低一个等级;配天门、仁安门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为门的形式,又低一个等级。这种布局突出了主体建筑天贶殿为君,并借助臣位的两翼次要建筑进行对比衬托,形成了一个既统一又主次关系分明的整体。更应该注意的是,岱庙主体建筑——天贶殿采用的是“九五”之制的最高建筑形式。这种“九五”之尊是以大殿开间为九、进深为五的形制体现出来的,这赫然昭示了“王权至上”的观念。

最高祭祀文化的舞台

古代中国,最神圣的典礼就是封禅。汉代班固《白虎通义》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古人认为,封禅泰山可以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其他名山大川,只可用以祭祀,不能用作封禅。处于岱庙与遥参亭之间有座岱庙坊,它两边石柱内各立一石内柱,两内柱南北两面都有刻联,内容表达了对泰山的礼赞。南面刻联: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意为,泰山高峻齐天,它帮助天地化生万物;山神主宰宇宙,其威灵震慑世界东方。北面刻联:为众岳之统宗,万国俱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操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与京。意为,泰山为五岳之首,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来瞻仰它的雄伟高大,它化育万物的德泽恩惠谁能超过呢?山神为群神领袖,天下都听从它的命令,它保佑群生的功劳谁能与之相比?这两副对联表达了包括帝王在内的人对于泰山和泰山神的崇敬之情。既然如此敬仰,所以帝王来祭拜泰山,都竞相奢侈豪华,在循例的前提下,极尽所能地抬高祭祀规格,藉此昭示自己的千秋功业。据记载,历代帝王祭拜泰山,都要先在遥参亭举行简单的仪式,做足了准备工作,然后才到岱庙天贶殿举行祭祀大典。仪式开始,皇帝乘舆规规矩矩从正阳门进入岱庙大院,北行至配天门前,到这里后,皇帝要降舆步行,进入门内黄帏中少憩,并且洗手焚香。而后,步行出配天门后门进入仁安门,出仁安门后门,到达岱庙中心院落。进院后首先遇到一个方形石砌栏池——阁老池。来到这里,随皇帝来祭祀的阁老级官员必须止步,他们只有躬身遥拜的份儿。皇帝再从阁老池拾级而上,到达天贶殿——祭祀的主要场所。能进天贶殿行祭祀大礼的就只能是帝王了。

儒、释、道文化合璧

岱庙建筑群的文化基调是儒家文化,但在这座典型的礼制建筑群中,佛教文化也表现得很为扎眼——主体建筑天贶殿的台基基座为须弥座。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是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是由佛座演变来的,形式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等等)(见《中国建筑史》)。”这种建筑形式起初只用在佛教建筑上,后来逐渐为皇家所采用,堂而皇之地用在了岱庙主体建筑上。再就是岱庙中轴建筑多处门前有狮子。厚载门外、仁安门前各置一对石狮,配天门前置一对铜狮,遥参亭南山门外置一对铁狮。佛被称为“人中狮子”。《过去现在因果经》讲释迦牟尼佛诞生时情景:“太子(出家前释迦牟尼为太子)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建筑物前以狮子为装饰物,显然表现了很强的礼佛意向。另外,岱庙出土的唐代莲花纹瓦当、莲花柱础、宋代妙音鸟等古建筑构件,也都带有佛教文化色彩。如果说岱庙中佛教文化很扎人眼的话,那么道教文化也很令人瞩目。据记载:宋以前岱庙一直由地方长官直接管理,到元代,岱庙管理权落入紫衣道士张志纯手中。于是,这位住持就具有了双重身份,

道士加官员。岱庙内中轴线一侧有一所唐槐院,院内延禧殿曾经奉祀延禧真人。还有一个院落为雨花道院,此院则为旧时管理岱庙的道士居住的场所,今遗址尚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