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分析之静心斋

合集下载

静心斋及其造园艺术

静心斋及其造园艺术
创 造 了丰富 的光 影变 化 。
1 . 2 主 庭 院
绕过 镜 清斋 , 即来 到 主庭 院 , 相对 镜 清斋 水 院 , 此 院 面积 要 大很 多 , 给 人以 豁 然 开 朗之 感 , 这 是一 个 自然 式 的 山水 庭 院, 景 观层 次丰 富而 又变 化 多端 。
1 . 3 爬 山 廊
位 于庭 院 中心 , 为三 开 间 的短廊 , 与镜 清 斋 对应 , 形 成南 北 向轴 线 , 将 水 池 一 分 为二 , 在 南 北 向上 划 分 出 山石 之 外 的 水的 2 个 空 间层 次 , 使得 进深 效果 进 一步 加强 。
1 造 园艺 术分 析
1 . 】 镜 清 斋方 形 院落
现代 园艺
2 0 1 3 年第 8 期
静心斋及其造园艺术
王 茜
( J L 京林 业 大学 , 北 京 1 0 0 0 8 3 )

要: 乾 隆 时代 是 我 国封 建 社 会 政 治 、 经济、 文 化 的 最 后 一 次 高潮 , 也 是 皇 家造 园频 繁 , 集 中 国造 园 艺 术 大 成 的 一
得 园子 宁静 而 富有 生气 。
位 于爬 山廊南 侧 , 分 南 北两 重 , 北 高 南低 。采用 “ 环壁” 、 “ 幽谷” 组 合 的方 式 , 使 得 两 山之 间 形 成 山谷 , 并 充 当沟 通 南
北的山路。“ 在路径安排上 , 多次运用 ‘ 以近求高 ’ 之法 , 将人 的视 线 贴近 崖 , 凭 高俯 下 , 则 沟壑 纵横 , 如临 深渊 。 数 米之 山 ,
画峰 室都是 以水池 为 中心 , 彼 此又相 通形成 一个 完整水 系 。山
从 园 门进 入 , 正北 为 镜 清斋 , 中 间是矩 形 水池 , 水 池 的轴 线 与全 园南 北 向 的 中轴线 重 合 。东西 两 旁是 较 低矮 的游廊 , j 园 门和镜 清 斋 的檐 廊一 起 , 形 成 廊式 建筑 包 围起 来 的 内 向 型空 间 。游 廊 在空 间感 受 上 的开 放性 , 形成 了实体 建 筑之 外 的虚 空 间 , 丰 富 了空 间层 次 , 为狭 小 的水 院增 加 了开 阔性 , 并

静心斋及其造园艺术

静心斋及其造园艺术

静心斋及其造园艺术静心斋是一座中国传统古典私家园林,它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清代著名文人徐在真的私人庭园。

它因其独特的造园艺术和文化内涵而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

以下是对静心斋及其造园艺术的深入探究。

一、园林设计概述静心斋的总面积为约 1.17万平方米,园内景点有数十处,包括了山水、林亭、水池、花草等传统园林元素。

静心斋的设计之所以卓越,是因为其独到的布局和极富艺术感的景观。

静心斋的设计主题是“折衷”,即取长补短,融合各家园林的长处,进行融合创新。

“折衷”主题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融合山水和庭院的主题。

静心斋的设计将山水和庭院巧妙地运用结合在一起。

几座小山环绕着园林的两侧,并与中心的池塘和园林道路相连接,形成了一幅自然与人工有机结合的山水画卷。

2. 融合南北园林的风格。

静心斋的设计吸收了南北园林的各自特点,取长补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南方园林以花草为主要景观,而北方园林则更注重栽种海棠等冬春花卉。

静心斋将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瑰丽多姿的园景。

3. 融合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特点。

静心斋的设计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特点。

除了园内的山水和花草,静心斋还设有苏州桥、玉馆和怀倩阁等许多建筑,这些建筑给园林增添了人文气息。

4. 融合古典和现代元素。

静心斋的设计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化的设计思路。

比如,在整个庭园中设置了灯光、音乐和投影等现代科技元素,使整个庭园变得更加艺术化和时尚化。

二、园林特色一:名花异草静心斋园内有各种名花异草,如杜鹃花、木兰花、玉兰花、紫薇花、兰花、牡丹、菊花、海棠、荷花等。

这些名花异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其中,园内的海棠被誉为“静心斋之宝”,是中国四大名花之一。

每到春季,这里便会盛开一片片粉白色的花海,极具观赏性。

三、园林特色二:建筑精美静心斋除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外,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

如玉馆、怀倩阁、紫桐阁、水银阁、明痕堂等。

北海公园静心斋植物造景分析

北海公园静心斋植物造景分析

北海公园静心斋植物造景分析
丘华恩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1(037)011
【摘要】首先指出植物是我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静心斋的植物应用也具有北方皇家园林植物应用的特点,通过实地调查对静心斋的植物造景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景区的景观营造手法作了论述,对我国园林景观的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200-202)
【作者】丘华恩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校园植物造景分析——以广西区委党校植物造景为例 [J], 韦艳梅
2.北海公园"西天梵境"建筑特征分析 [J], 程昊淼;张昕
3.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的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北海公园为例 [J], 秦晓玉;谢祥财
4.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的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以北海公园为例 [J], 秦晓玉;谢祥财
5.苏轼的“虚”“静”“明”观——论庄子的“心斋”思想对苏轼后期思想的影响[J], 周小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静心斋看中国园林

从静心斋看中国园林

谈中国古典园林---------游静心斋有感我们为了加深对中国古典园林这门课程的理解,我们去了北京北海公园的园林----静心斋,静心斋是一处皇家园林,是北海北岸最完美的建筑,碧池清水,曲桥回廊,十分清幽。

原名镜清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皇子读书处。

袁世凯执政时(1913年)将北园翻修,改名静心斋。

解放后,这里成为文史研究馆,末代皇帝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在此写成。

现在,静心斋早巳开放成为游览区。

下面我就以游览静心斋为线索和路线,来谈一下自己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一些理解。

静心斋背靠园垣,东枕青山,西倚寺院,南面沧波。

外部轮廓因形借势,曲折参差,云墙雪白起伏,碧鲜半亭遮掩房山,还有透花园墙和瓶式角门,加上散点山石、树木花草的点缀和掩饰,这些美好的外部形象使人感到内部必更精湛、清雅、幽静、美妙。

沿太液池北岸走向静心斋时,一路感受到的是水面烟波浩渺的宏阔。

而进入静心斋大门,顿觉深池小院的安宁亲切。

这时当能体会柳宗元概括游观景物时,有一定规律的交替和变化,能符合美感的心理和生理要求。

他的造园手法集中了北方的建筑形式,楼、台、亭、榭之大全,与南方私家园林,水景小室融为一体。

集造园手法中的小中见大、曲径通幽、小桥流水,山静心斋平面图峦起伏因借得当。

进入静心斋的正门,即到达第一个院落。

此院对称布局,中心是一东西狭长的长方形水池,将蓝天白云、玉宇琼楼、古树秀莲,映入“镜”中。

水池东西两侧各有9间廊屋环抱,水池南北两边都有罗汉栏板及方首望柱,古朴而素雅。

水池北面是全园的主体建筑镜清斋。

一.理池通过园林的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静心斋的水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静心斋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

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

北海静心斋

北海静心斋

992017年 第2期 Vol.39/177陆 琦LU Qi北海静心斋Meditation Room in Beihai Park经过三年的封闭修缮,北海静心斋又重新开放喜迎游客参观。

静心斋位于北海北岸,东枕青山,西倚寺院,南面沧波,堪称我国古代皇家园林中造园艺术最高的“园中之园”。

静心斋原为明代普通官房,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7年)在扩建“西天梵境”时修建,静心斋与清漪园(颐和园)前后时期建造,是乾隆皇帝仿造江南园林的经典之作,既气势恢弘,又婉约多姿。

乾隆在位时称镜清斋,取意“明池构屋如临镜”,映照心性品格,标榜明君的奉“三无私”,即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以要求自己的克己之明与政治清明。

乾隆在大规模改建北海时,十分重视水系和各处水景,静心斋为各处水景之冠,园内共有大小水池八个,各式桥梁四座,以及沁泉廊下的滚水坝等。

园中殿堂华美,亭榭精巧,怪石争奇,小溪跌玉,移步异景,气象万千,称为乾隆小花园。

当年乾隆皇帝把它作为读书养性之处,后来却成为清代皇太子的书斋和后妃们避暑消夏之场所。

不仅乾隆帝酷爱静心斋,慈禧来了也舍不得离去,这是她夏季避暑首选的“宅院”。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增修斋内建筑,还将铁路引入北海,在斋门口设立小火车站,铁轨由中南海经阳泽门沿西北岸直抵斋门。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车站被毁,静心斋惨遭破坏。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下令修葺,慈禧认为“镜清”与“靖清”有谐音之忌,于是在竣工之际,下令改镜清斋为静心斋。

1913年袁世凯执政时,对静心斋加以修缮,成为北洋政府宴请外国使节的场所。

1949年后,静心斋曾作为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所的办公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解放后也曾在此办公。

1981年11月,静心斋归还北海公园。

1982年5月静心斋首次向市民开放。

1991年静心斋进行大修,经过20余年的时间,又迎来本次大修。

此次修缮工程极为庞杂,除解决建筑残损、山石松动等问题,还对所有屋面进行揭瓦整修,更换糟朽望板;对建筑原有的彩画进行了除尘、修补、油饰;恢复了原有随墙门、美人靠等建筑式样和尺四方砖墁地。

颐和园著名的景点介绍

颐和园著名的景点介绍

颐和园著名的景点介绍颐和园是中国明清以来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闻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它不仅有自然山水风景,还有许多人工建筑、园林雕塑、陈设艺术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极高的建筑、园林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

1. 万寿山:万寿山矗立于颐和园的中心地带,是颐和园的主体景观,山高水秀,气势磅礴。

山顶建有三殿五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座大型宫殿——万寿宫,又称紫禁城的小型版,是乾隆为庆祝自己八十寿辰而建造的,是一座气势磅礴、装饰华丽的宫殿,间距窄小、景致优美。

2. 迎宾殿:迎宾殿是颐和园的大门,位于山门之前,面朝湖水,是一座建筑简洁、气势庄重的宫殿。

迎宾殿中央的龙纹床榻就是清朝皇帝每年“巡游万寿山”时休息的地方,属于非常贵重的文物。

3. 杏花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南部,这是一个规模较小,布局精美、景致秀丽的私家花园,皇帝和皇后曾在此休闲散步、赏花斗艳。

4. 静心斋:静心斋是由光绪皇帝所建,位于颐和园的南部,建在假山之上,是一座观音殿。

这座建筑的特点是高出水面且上台阶通往观景台,视野极佳,可以远眺全园。

5. 穿堂:穿堂是颐和园中的“屏风建筑”,该建筑位于万寿山与南湖之间,是颐和园最为壮丽的建筑群之一,是一条长达728米、宽约18米的有顶走廊,内部装饰华丽,有许多精美的石雕和木雕。

6. 搦园:搦园又叫“游目园”,位于颐和园的西南部,是一个极具特色的私家园。

它的建筑和园林布局十分独特,有着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景观,比如望山亭、东泉、紫砂亭、蕉庵等。

7. 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最为著名的桥梁之一,连接万寿山和苏州街。

因为显得十分长而广,而十七孔桥又能随着湖水的水位变化而变得迥异,给人以极佳的视觉效果。

8. 浣花溪:浣花溪是颐和园最主要的庭院花园之一,位于南湖西侧,是以“桥、水、仙、舟”四个景点为主体的园林。

这个园林是一个典型的私家庭院,也是颐和园中最具诗情画意的园林之一。

中国皇家园林之一,北海公园中的“园中园”——静心斋

中国皇家园林之一,北海公园中的“园中园”——静心斋

中国皇家园林之一,北海公园中的“园中园”——静心斋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古老园林,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北海公园。

它是我国迄今保留下来历史最悠久而又最完整的国家园林之一,具有独特的造园艺术风格,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和最珍贵的文物遗产。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这座蜚声海内外的公园,可以说是人见人爱。

我已经去过多次,但是每年春天,还是想来这里。

这不,今年刚进仲春,我便又迫不及待地来了。

虽不说经常,我也已经来过几次了,可以说对这里比较熟悉。

每次到北海公园,这些地方,我是一定要去看的。

然而这一次却让我产生了一个大大的意外,我竟然发现了一处我以前没有进去过的,并且是非常别致的一处园中园——静心斋。

静心斋位于北海北岸。

其门厅正对着琼华岛。

门厅有人把守,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收费园中园。

上去一打听,原来是免费参观。

但是要凭卡进入,进入时工作人员发给你一张卡,出来时再归还,目的是控制参观人流量。

这里以前曾经是个收费参观的地方。

进入门厅,迎面便是小园的主体建筑镜清斋,这处园子原来就叫做镜清斋,后来改名为静心斋。

镜清斋与门厅之间是一个长方形的水池,条石堆岸,规矩森严。

池中置一小小湖石,整个画面波澜不惊。

镜清斋前后皆水,取“明池构屋如临镜”之意,故称“镜清斋”。

静清斋内原物陈列,只能隔窗或在门口观看,不能进入。

绕过镜清斋,就是一弯被众多太湖石及各种别致精巧的建筑所包围着的一弯水系。

曲水东西走向,南北两岸均有廊道或步道,把各个景点串连起来。

向东穿过廊道,进入一个小门,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处非常幽静的,环抱水池的小院落,院落的主体建筑叫做抱素书屋。

是当年乾隆和皇太子的读书处。

小院质朴无华,清幽朴素,与整座静心斋的精彩绝伦形成很大反差。

从抱素书屋原道退出,曲水对面,就是座落在堆叠得高高的太湖石上的罨画轩。

罨画轩是一明两暗的小屋,门前叠石绵阔,有深山野谷之雄。

“罨画”原是指建筑或衣料上绚画的彩画,取此名的意思是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园内绚丽如画的景色。

香山公园(5)见心斋

香山公园(5)见心斋

香山公园(5)见心斋
见心斋倚别垣之东坡,地势西高东低。

园外的东、南、北三面都有山涧环绕,园墙随山势和山涧的走向自然蜿曲,逶迤高下。

园林的总体布局顺应地形,划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半部以水面为中心,以建筑围合的水景为主体,西半部地势较高,则以建筑结合山石的庭院山景为主体。

东半部的水面呈椭圆形,随墙游廊一圈围绕水池,粉墙漏窗极富江南水庭的情调。

正厅见心斋坐西朝东,位于水池西岸,其西北侧以曲尺游廊连接一幢楼房来芬阁,坐北朝南,则是登临西半部山地的交通枢纽。

水池的东岸建一方亭叫知鱼亭,与见心斋隔水相对应,但稍偏北,便于观赏西岸之全景。

鱼池内1000多尾红鲫锦鲤畅游,泉水由龙头吐入池内。

西半部是建筑物比较集中的一区。

一组不对称的三合院居中,正厅“正凝堂”与东面的见心斋、知鱼亭和西面的方亭构成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北厢房即作为东西两部分之间交通枢纽的来芬阁的上层,南厢房是养源书屋。

三合院的西北侧为两层的畅风楼,前临山地小庭院,既是全园建筑构图的制高点,也是俯瞰园景和园外借景的观景点。

正凝堂正西有一个方亭。

清代,乾隆曾在此读书和赐宴群臣。

嘉庆帝曾在轩内题七律一首:虚檐流水息尘襟,静觉澄明妙悟深。

山鸟自啼花自落,循环无已见天心。

关于北海镜清斋植物历史景观的研究

关于北海镜清斋植物历史景观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院TU 984.14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5-7897渊 2019冤 04-0055-02
1 镜清斋概况
静心斋院落位于北海北岸东部袁原名镜清斋袁乾隆二十一年 渊 1756 年冤 始建袁是北海也是清代皇家园林中最著名的园中园之 一遥 光绪十三年渊 1887 年冤 添建游廊与叠翠楼遥 民国二年渊 1913 年冤 改名为静心斋遥
收稿日期院2019-1-18
2019窑2 花卉 F LO W E R S 55
园林与景观设计
叶 抱素书屋小憩成咏曳中野 风拂柳条弱无力袁春来梅萼喜开颜冶遥 叶 抱素书屋有会曳 中野 林待绘乎坡袁藻未梳于沚冶遥 叶 御制韵琴斋诗曳 中野 曲廊侧畔千竿竹袁听去琮琤望转深冶遥 叶 题韵琴斋曳 中野 斋傍竹特茂袁清籁和吟凤冶遥 还有韵琴斋联野 爽澄兰沼波吹细袁风渡松林籁泛轻冶袁见表 2遥
参考文献 [1]徐维堪袁陈志强.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经营管理者袁 2013渊 8冤 院322-322. [2]杨朝雄.浅析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农业信 息袁2013渊 17冤 院195-196. [3]秦元琴.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居舍袁2017渊 36冤 院99.
趣嘉冶
还有室内西壁联野 庭余松竹足消夏袁架有诗书藉讨源冶袁东室
联野 图书左右怡情久袁翡翠兰苕浴浪鲜冶袁见表 1遥
表 1 清代时期镜清斋植物资料统计表
地点 文献类型 镜清斋 清史档案
文献名称 奏销档
文献内容
镜清斋修建楠木殿五 间窑窑窑窑窑窑栽植树株尧竹
子窑窑窑窑窑窑
描述植物 树木尧竹
镜清斋 御制诗 叶 镜清斋即景曳 池河有余芳袁岩树无双美遥 荷花

古典园林分析之静心斋

古典园林分析之静心斋
亭子的种类
Part 3
静心斋区域安排
静心斋
5
6 7
8
11
4 10
3
9
2
1
1.大门
2.水池
3.镜清堂
4.沁廊
5.蜀画轩
7.抱素书屋
8.韵琴斋
9.画峰室
10.沈峦亭
6.茶楼 11.叠翠楼
静心斋大门
水池
水池
大门
镜清堂
沁泉廊
蜀画轩
茶楼
抱素书屋
韵情斋
沈峦亭
静心斋的亭,轻巧秀丽,翬飞多姿,它们跟整 体园林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和周围环境互为衬托, 相映成趣,处处成景。如果把整个静心斋当成一幅 完整的山水画面,亭子就象是一枚枚小巧玲珑的篆 刻图章,钤印在画面适合的位置,形成完美的画卷 。
静心斋的地势,区域中红色 的圆心为沈峦亭的位置,是全院 中最高的位置,使用太湖石的石 堆堆起来的,周围的粉色区域的 地势都较低。
空间分布图
水体
建筑 范围
依照中国园林中的一池三山的手法,我们可以看到静心斋中的 每个园林中的建筑前边都有都会有水池,植物,假山。
造景手法
多个景点互为对景
对景手法
正对景
造景手法
次 的 学 习 时 间 还
典 园 林 博 大 精 深
感 受 到 了 , 我 国
在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示 中 国 文 化 的 特
中 , 加 以 利 用 ,
我 们 在 今 后 的 学
物 的 组 合 。 有 利
林 建 筑 , 水 , 山
景 手 法 的 表 现 ,
, 到 空 间 布 局 和
习 中 国 园 林 的 历
静心斋中的假山

浅谈静心斋中的建筑美感与心理

浅谈静心斋中的建筑美感与心理

建筑美感⼼理是指⼈们在观赏建筑美时所引起的特殊⼼理活动。

静⼼斋是北海古建筑中保存最完整、最幽美的⼀处⾏宫⼩园。

下⾯将以静⼼斋为例,从意境、⼩中见⼤、对⽐等三⽅⾯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美感与⼼理。

建筑美感⼼理概述 我们在欣赏建筑的外在形象美及其环境景观美时,常有“美不胜收”的美感体验。

就是说,被观赏的客体在“美”,观赏的主体在“收”。

这⼀“美”⼀“收”,也是对建筑美感⼼理活动的恰当表达。

那么,什么是建筑美感⼼理?简单地说,建筑美感⼼理是指⼈们在观赏建筑美时所引起的特殊⼼理活动。

建筑的美及其美感之所以产⽣,既不能脱离建筑审美对象,也不能单纯地归结于审美主体,⽽在于⼈与建筑、反映与被反映之间所构成的某种⽣动、复杂的交互关系。

这种复杂性是由建筑⾃⾝和美的本体的特殊品格所决定的。

其中,既有使⽤功能、冷暖舒适之类的“合⽬的性”问题,⼜有物质材料、结构受⼒⽅⾯的“合规律性”问题,还有建筑造型、赏⼼悦⽬⽅⾯的“符合⽬的⽽⽆⽬的的纯形式美”问题,乃⾄思考、情感、联想和想象⽅⾯的“道德观念的象征”问题。

⼴义地说,建筑美感是⼀种与⽣理性快感相联系,并由⼼理性审美快感和情思性审美快感相集⽽成的多层次⼼理结构,由此形成⼀种特殊的美感机制。

例如中国古典园林,犹似“⼈在画中游”的⽴体画卷,⼜如电影中的“蒙太奇”,使⼈在时间的延续中不断接受画⾯性美感体验。

从静⼼斋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园林早在殷周就已初现雏形。

秦汉以来,出现宫殿和园林相互结合的离宫别苑。

唐宋时形成将诗情画意写⼊园林的⾃然⼭⽔园。

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中国园林已形成独⽴的体系。

北海是世界上建园最早的古典皇家宫苑,⾄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

静⼼斋原名镜清斋,建于乾隆⼆⼗三年,是北海古建筑中保存最完整、最幽美的⼀处⾏宫⼩园,有“乾隆⼩花园”和“园中之园”之称。

下⾯将以静⼼斋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美感与⼼理。

建筑美感来源之⼀――意境 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风格是通过“⽣境”、“画境”、“意境”三个互有联系的⼿法表现的。

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静宜园(五)⼀⼀见⼼斋⾹⼭静宜园(五)⼀⼀见⼼斋建筑群,就是园中之⼀座⽔庭园林式的建筑群,就是园中之东北(别垣内)景区,由眼镜湖往西,有⼀座⽔庭园林式的静宜园静宜园东北(别垣内)景区。

见⼼斋。

园的园的见⼼斋年间(1522年~1566年),清嘉庆年间(1796年)重修,,是⾹⼭地嘉靖年间见⼼斋始建于明代嘉靖见⼼斋始建于明代。

古典园林。

区保存最完整的⼀座古典园林区保存最完整的⼀座见⼼斋建筑群占地约4000平⽅⽶,楼、台、廊、阁、亭、榭与⼭⽯参差错落,布局精巧别致,古松翠柏掩映其间,是⼀处具有江南建筑风格的园林。

见⼼斋倚别垣之东坡,地势西⾼东低。

园外的东、南、北三⾯都有⼭涧环绕,园墙随⼭势和⼭涧的⾛向⾃然蜿曲,逶迤⾼下。

园林的总体布局顺应地形,划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半部以⽔⾯为中⼼,以建筑围合的⽔景为主体。

⽔⾯呈椭圆形,另在西北⾓延伸出曲尺形的⽔⼝,宛若源头流⽔⽆尽之意。

随墙游廊⼀圈围绕⽔池,粉墙漏窗极富江南⽔庭的情调。

正厅见⼼斋坐西朝东带周围廊,北侧以曲尺游廊连接⼀幢⼆层楼阁(来芬阁),则是登临西半部⼭地的交通枢纽。

⽔池的东岸建⼀⽅亭,与见⼼斋隔⽔相对应,但稍偏北,便于观赏西岸之全景。

西半部是建筑物⽐较集中的⼀区。

⼀组不对称的三合院居中,正厅“正凝堂”与东⾯的见⼼斋和西⾯的⽅亭构成⼀条东西向的中轴线,北厢房即作为东西两部分之间交通枢纽的来芬阁的⼆层。

三合院的北侧为两层的畅风楼,前临⼭地⼩庭院,既是全园建筑构图的制⾼点,也是俯瞰园景和园外借景的观景点。

南侧和西侧的⼭地⼩庭院各以⼀座⽅亭为中⼼,点缀少量⼭⽯,种植⼤⽚树⽊。

西半部地势较⾼,⼭⽯嶙峋,厅堂依⼭⽽建,以建筑结合⼭⽯的庭院⼭景为主体,松柏交翠,环境幽雅。

北海公园的静心斋(原创)

北海公园的静心斋(原创)

北海公园的静心斋(原创)北京的北海公园,特别是夏日的北海公园,景色宜人,让人流连忘返。

本人曾多次到过北海公园,因工作关系,每次是仅采风观光一小时左右。

去北海公园的静心斋,欣赏和拍摄这里的美丽风光,已是我多年来的愿望。

在今年的夏天终于梦想成真。

7月12日中午,我又一次来到北海公园。

这一次是从南门穿越白塔直到渡船口,由仿膳乘船到北岸的。

这时已是中午十二点了,只见斋心斋的大门紧闭,后来经打听,要到下午一点半才开放。

本人心想,既来之则安之,就等一个小时吧,在周围的景点转了一圈。

提前一刻钟来到售票窗口排队,我把我特地来静心斋来观赏的想法跟售票员说了,深得她的同情和赞赏。

在收票员的接受和同意下提前五分钟进入静心斋,有幸成为当天下午第一名欣赏盆景展览的游客。

在罨画轩前,工作人员还为本人特地拍摄了一张留念照片。

根据介绍7月12日至8月26日,由北京北海公园与北京市盆景协会联合举办的“精品盆景艺术展”,正在北海公园静心斋举办。

我想,这也是难得的一个好机会,既欣赏了静心斋的美丽景色,又观赏到难得一见的盆景展览,可也算是一举两得。

百余件精品盆景杰作,不仅烘托出皇家御园的古典神韵,也为北京市民盛夏休闲增添一番情趣。

静心斋位于北海公园太液池的北岸,是北海除了濠濮涧外的又一处园中之园。

始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原名镜清斋。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屡下江南,对江南园林颇有钟爱之意,于是根据江南意想,设计建造此园,园内楼台亭榭完全仿照苏州园林制作,又运来大批太湖石装点,终成如今之优美景区。

所以静心斋又称“乾隆小花园”。

静心斋,是乾隆皇帝按照自己的喜好建造的,它是一座行宫式小园建筑。

园林东枕小山,南临海水,西邻西天梵境寺,四周有围墙环绕。

园内散布着亭、台、楼、轩等小建筑,其中有镜清斋、画峰室、韵琴斋、抱素书屋、焙茶坞、枕峦斋、罨画轩等,建筑前后有小波清澈的池沼,其间还有精致的小桥相连,加以自然造形的湖石假山,把园内的建筑分隔成几个大小不同的院落,环环相套,层层进深,极富层次感。

园中之园“静心斋”

园中之园“静心斋”

园中之园“静心斋”
北海静心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占地面积9308平方米,是皇太子的书斋。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亭榭楼阁,小桥流水,叠石岩洞,幽雅宁静,布局巧妙,成为北海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和朋友游过静心斋,那时园子里人很少,亭台水榭别有情趣,后来就关闭了。

去年又重新开放,经常看到游人如织。

今次游北海见人不算多,又一次游了游园中园。

而且,现在也不在单独收费了。

镜心斋。

沁泉廊。

现在叠翠楼不让上了。

叠翠楼也是北海北岸的一个制高点,可以俯瞰
北海。

枕峦亭。

爬山廊。

静心斋全园三组院落,均以水池为中心,充分体现“镜清”之主题。

院内山石蜿蜒,亭榭错落,曲廊环绕,轩堂俯池。

体现了乾隆皇帝在《静明园记》中崇尚园林造景的自然生态之美:“若夫崇山峻岭,鹤鹿之游,鸢鱼之乐,加之岩亭溪阁,芳草古木,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尘世之怀。

”。

京城里最美的园中园:北海静心斋被誉为乾隆小花园

京城里最美的园中园:北海静心斋被誉为乾隆小花园
静心斋的各殿室内檐装饰分为棚壁糊饰和装饰书画两部分完成。在静心斋各殿宇中恢复官式营造技艺裱糊工艺,裱糊所用的桑皮纸、强力高丽纸都是按照传统工艺仿制的专用纸张,镜清斋大殿所选用的小团龙银花纸以及配属殿宇所选用的益寿延年银花纸均为仿制故宫院藏的清代宫廷中使用的面纸图案,采用手工雕刻制模,再一张张印制而成,印刷采用的染料均为矿质原料及植物原材料,而非现在使用的化学原料。
乾隆是一个有相当文化修养的皇帝,能诗善画,长于书法,并有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 他对园林具有浓厚的兴趣,不仅大修皇家园林,而且在园林艺术上要求很高。相传他六次南巡,都带有如意馆的画工同行,把他看中的名园景色绘成图样,带回北京在皇家园林中仿建。但是乾隆移植这些名园胜景,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根据北方的建筑和花草树木的特点,结合叠山理水,再现江南私家园林的情调。在造园手法上求其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从而达到了“虽由人造,宛自天成”的园林意境。乾隆在北方皇家园林里移植江南私家名园,是以北方雄健之笔书写江南柔美之情的一种艺术再创造,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高度发展的结果。
棚壁糊饰的每一道工序均按传统手法对使用的材料进行了防虫防鼠处理,能够防止虫蚁蛀蚀及老鼠的危害。各殿隔断上装饰大量精美、艳丽的芝麻纱是仿照故宫内原样复制的。此外,还参照清代宫廷技法重点复原静心斋大殿的内檐匾额,达到丰富室内展陈内容、烘托展陈布置的文化氛围的作用。
抱素书屋曾是清代皇帝的读书之所。“抱素”援引《汉书?礼乐志》:“易乱除邪,革正异俗,兆民反本,抱素怀朴。”表现了百姓在国家安定兴盛时,保持纯朴的本质而安居乐业的景况,这也正是乾隆所憧憬的理想统治。
修缮前,这里只有简单的家具陈设,没有内檐装饰,窗户上安装的是玻璃。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按照原有的内饰进行了还原,静心斋大殿内的壁纸、隔扇,古色古香。
静心斋的假山是可以和琼岛北坡假山媲美的精品,其山石造型充分体现古代掇山艺术成就。全园布局以假山为主体,结合水池、建筑和树木形成周边式布局,运用因地制宜地方法,取得了“小中见大”,虚中有实,“空间对比”的园林艺术效果。静心斋的假山全部用黄太湖石堆叠,其掇石构思是按照山水画家笔下的“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的画理,仿造山水画家笔下的横峰测岭、高峰岩洞而建。

北海明珠静心斋

北海明珠静心斋

北海明珠静心斋
冬枫
【期刊名称】《风景名胜》
【年(卷),期】1995(000)007
【摘要】在北京风景如画的北海公园内有座结构精巧,建造艺术很高而又常常被人忽略的"园中之园"。

它就是被人们称为"乾隆小花园"的静心斋。

静心斋坐落在北海北岸,与闻名遐迩的九龙壁和规模宏大
【总页数】1页(P14-14)
【作者】冬枫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7
【相关文献】
1.北海公园静心斋植物造景分析 [J], 丘华恩
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浅论北海静心斋叠石修复改造设计 [J], 聂晶;寿运增
3.北海静心斋 [J], 陆琦
4.北太湖石叠石技艺审美观赏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r——以北海静心斋北太湖石为例 [J], 寿运增;聂晶;刘宁
5.园中之园静心斋——从北海静心斋谈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J], 邓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亭子的种类
Part 3
静心斋区域安排
静心斋
5
6 7
8
11
4 10
3
9
2
1
1.大门
2.水池
3.镜清堂
4.沁廊
5.蜀画轩
7.抱素书屋
8.韵琴斋
9.画峰室
10.沈峦亭
6.茶楼 11.叠翠楼
静心斋大门
水池
水池
大门
镜清堂
沁泉廊
蜀画轩
茶楼
抱素书屋
韵情斋
沈峦亭
静心斋的亭,轻巧秀丽,翬飞多姿,它们跟整 体园林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和周围环境互为衬托, 相映成趣,处处成景。如果把整个静心斋当成一幅 完整的山水画面,亭子就象是一枚枚小巧玲珑的篆 刻图章,钤印在画面适合的位置,形成完美的画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以恢宏的气势,半个世 纪以来对北京的皇家园林逐年分批地进行了有计划的修缮,使之再度辉煌。解放后,静心斋曾是 中央文史研究馆和国务院参事室的办公场所,清朝逊帝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就是在 这里写成的。1981年腾出交还北海公园。经过修缮及重新布置后,静心斋又重现了它昔日的辉煌 。
课 程 的 学 习 , 从
通 过 这 次 对 景
谢谢观看
2019/11/28
静心斋中的假山
静心斋的假山全部用黄太湖石堆叠,其掇石构思是按 照山水画家笔下的“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 形”的画理,仿造山水画家笔下的横峰测岭、高峰岩洞而 建。
其布局主峰在西北,山峦自西向东延伸,余脉向东达 罨画轩,在西南面空荡处耸立起“枕峦亭”所坐落的山峦 ,造成虚中有实的变化。
园中的奇石
静心斋的水景
静心斋的水景很有特色,在水景的布局上,以化整为 散的手法把水池分成若干个,即北院主水池、西跨院水池 即抱素书屋前水池,又以各院水池为中心,分成若干各有 特色的小景区,并以水流的动感和声音来衬托园内的静感 。
水池区域分析图
静心斋的围墙
静心斋的围墙结构亦别具一格,由于静心斋东面有土丘,西面有寺院 ,南临太液池,北面为市井通衢。因此,静心斋的围墙形式也因四面环境 的不同而富于变化。硬角、软脚、死角三种不同设计,墙基还散缀山石花 木,起到掩饰美化墙角的作用。西垣即北垣以爬山廊代替,既成一景又可 实用.
乾隆是一个有相当文化修养的皇帝,能诗善画,长于书法,并有很高的艺术 鉴赏能力。 他对园林具有浓厚的兴趣,不仅大修皇家园林,而且在园林艺术上 要求很高。相传他六次南巡,都带有如意馆的画工同行,把他看中的名园景色绘 成图样,带回北京在皇家园林中仿建。但是乾隆移植这些名园胜景,不是机械地 照搬,而是根据北方的建筑和花草皇树家木园的林 特点,结合叠山理水,再现江南私家园 林的情调。在造园手法上求其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从而达到了“虽由人造,宛 自天成”的园林意境。乾隆在北方皇家园林里移植江南私家名园,是以北方雄健 之笔书写江南柔美之情的一种艺术再创造,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高度发展的结 果。
乾隆在北海北岸建造的仿江南私家园林风格的静心斋,就具有古朴自然、曲折婉转 、小珑、细致剔透、富于变化的特点,园内山石、草木及水景的点缀自然典雅,该 园以山、池、桥、廊、亭、殿巧玲、阁的优美建筑布局取胜,是一座风光如画、妙 趣无穷的小巧园林,在北海皇家园林中自成一体,成为“园中之园”。它不仅充分 证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也是凝聚着中国历代园林文化 艺术之大成的杰作,称得上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件璀璨的瑰宝。
静心斋的正门与琼华岛隔水 相望,四周以短墙围绕,南面为 透空花墙,使内外景色交融,碧 鲜亭紧贴花墙外,起点景之妙。 斋内遍布太湖石山景,玲珑剔透 ,与隐现在翠竹花木中的亭、轩 、桥相互辉映,景色幽雅,有“ 乾隆小花园”之称。
静心斋的故事
静心斋与宫廷铁路
清朝的慈禧太后干了一件可谓世界铁路史上空前绝后的事——把铁路造到 了皇宫里。这条铁路的终点站就在静心斋前。每当上午议政后,编写通光 绪帝等乘小火车至镜清斋用膳、憩息。慈禧所乘的车是黄绸窗帏,大臣的 车是蓝绸窗帏。行车时,太监们手持幡旗,组成仪仗队。西苑铁路于光绪 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全部拆毁。
造景手法
框景手法
透过一个有形的框架为视角,在 框架中产生的画面效果。
造景手法
藏景手法
远处或后边的景物被前边的景物的遮挡关系。


继吸后过较这古让
色展习于植园造史学观
承 和 发 扬 光 大 。
取 其 中 的 精 华 ,
还 得 多 加 学 习 ,
园 林 的 浅 成 , 今
短 , 只 能 学 到 中
园区特点
“园中之园”并非大园之缩影,静心斋在较 小的空间创造出了“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悬有 峻、有平有坦”,层次分明、意境深远的景观,使 其既有皇家园林的富丽气息,又有山林间的隐逸野 趣,它采取了周边式布局,以廊宇合围,在中部空 间造山水。
静心斋在营造时充分利用地形的起伏 和建筑的高低参差,平面错落来获得许多 不同角度的景观效果。如自镜清斋殿西北 角仰视枕峦亭和叠翠楼,自枕峦亭俯视静 心斋东部景区,自焙茶坞东游廊向左俯视 静心斋南面景区,向右仰视罨画轩及北面 假山群等等,站在这些角度上,可以欣赏 到原种各种丰富多彩的景致。
静心斋的地势,区域中红色 的圆心为沈峦亭的位置,是全院 中最高的位置,使用太湖石的石 堆堆起来的,周围的粉色区域的 地势都较低。
空间分布图
水体
建筑 范围
依照中国园林中的一池三山的手法,我们可以看到静心斋中的 每个园林中的建筑前边都有都会有水池,植物,假山。
造景手法
多个景点互为对景
对景手法
正对景
造景手法
乾隆与焙茶坞
乾隆皇帝不是死在任上的,而是“知老让位”的。传说他决定让出皇位给十 五子时(即后来的道光皇帝),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 无君呵!”一生好品茶的乾隆于是端起了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 无茶” 。这也许是幽默玩笑之语,但乾隆喜茶可略见一斑。乾隆晚年退位后 仍嗜茶如命,在镜清斋内专设的“焙茶坞”,就是供其悠闲品茶的地方。
次 的 学 习 时 间 还
典 园 林 博 大 精 深
感 受 到 了 , 我 国
在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示 中 国 文 化 的 特
中 , 加 以 利 用 ,
我 们 在 今 后 的 学
物 的 组 合 。 有 利
林 建 筑 , 水 , 山
景 手 法 的 表 现 ,
, 到 空 间 布 局 和
习 中 国 园 林 的 历
Part 2
静心斋介绍
区域位置
北海公园(Beihai Park),位于北京市 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 ,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属于中国古代 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 公顷,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 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 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 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北海静心斋
田恬
Part 1 园林文化
Part 2
Part 3 Part 4
北海静心斋
1.地理位置 2.历史人物 3.故事典故
静心斋园内区域的安排
1.概况 2.景区
静心斋园造景分析
目 录
Part 1
园林文化的介绍
皇家园林的介绍
清朝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史称“乾隆盛世”。经 过康熙、雍正两朝的经济积累,为乾隆超大规模的兴建园林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 础,全国大江南北出现造园高潮,北京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 般涌现出来,其间,南方的一些名园胜景被移植到了北方。
叠翠楼
Part 4
静心斋布局手法分析
空间分布图
建筑分布图
主要人流图
地势分布图
பைடு நூலகம்
建筑主要分布在南边,北边因 地理位置的限制,修建成大片的园林 ,其一是体现了皇家园林的空旷,大 气的造景的手法,其二是与建筑分开 ,形成对比。
人流的分布主要是根据园区中 廊的走向的主要路线,走在廊亭 中看四周的景色有别人韵味,离 开廊亭走花园,仿佛置身与江南 的景中,有山,有水,有树木。
静心斋历经沧桑
光绪朝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逃往西安,在全城大 抢掠的同时,侵略军再一次洗劫了北京的皇家园林。
日本侵略军的司令部就设在静心斋,使静心斋惨遭破坏,中海至北海的铁轨及小火车被捣毁 ,静心斋内的珍宝、古玩陈设同时遭受抢掠和破坏。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侵占北平,成立了伪政权,沦陷期间,一 些日伪反动组织也趁机进驻公园办公,静心斋也未能幸免,此时期,园内的文物也遭到很大的 破坏。
静心斋中的镜清斋前,有一泓池水,池中央置放着一方 婉转玲珑的石峰,枯水时可以看到底部的石雕须弥座盆。此 石高约60厘米,四面客观,有明显的正反面,粗看恰似太 湖石。正面变化稍大些,三峰突兀,如同云海涌动,变换崎 岖,右峰又像狮子狗,抽象中带有具象意味。
奇石加工古已有之,宋代《云林石谱》已有明确记 载,但大多为局部加工,像这样整个石头全部加工成天然 奇石状实属罕见,可能也是乾隆帝开了先例。
窗花镂空
土坡实墙
静心斋的曲桥
北方的曲桥较少,而江南园林所建之曲桥多系平面曲桥 ,即桥面于水面平行,桥身则成等宽之折线形,颇似水上曲 径,故亦有曲径通幽之妙。静心斋系北海的园中之园,乃乾 隆仿江南园林所建,所以亦有曲桥。
静心斋中的亭子
静心斋的枕峦亭,是看与被看完美结合的典范。静心斋 中枕峦亭,则是利用地形起伏和建筑的高低参差,平面错落 来获得不同的景观效果。从镜清斋殿西北角看枕峦亭,亭子 与周围的叠翠楼、游廊和假山组合,构成一幅精美的画面, 乾隆帝赞誉它是“莲朵珠宫”。
静心斋位于北海公园的北边。静心斋 原名镜清斋,乾隆取其为“明池构屋如临 镜之意,标榜明君的大公无私。光绪二十 八年(1902)重修之时,慈禧觉得镜清有 靖清有谐音之忌,而后改名为静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