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诗词大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诗词大会”来啦!

化学人生

人生如化学|化学悟人生

近日,《中国诗词大会》落下了帷幕。这档节目恰如一股清流,将中国诗词的优美意境缓缓润泽着观众的心田。一位位才华横溢的选手也以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及背后的感人故事不断地刷亮我们的眼睛,触动我们的心灵。本季总冠军武亦姝,更是以其饱读诗书的才情、清秀俊美的容颜、典雅温婉的气质,满足了大家对古典才女的所有幻想。

节目中介绍,武亦姝不仅是一位诗词高手,还是一位化学学霸。她现在是化学课代表,还常在场下向另一位参赛的朱捷老师请教化学知识。而这位朱捷老师的表现同样非常抢眼,他是徐州工程学院的化学老师,也是一位热爱诗词的化学博士,常会把化学题写成诗句形式教给学生。

从他们的爱好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诗歌与化学的完美契合。其实,就在那些优美典雅的诗句中,同样蕴涵着化学的丰富内容,映射着化学的诗意光辉——

化学诗词大会

适逢春节,大家总会吟诵起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所作的七言绝句。诗歌描写了新春之际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等民俗场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展现了喜庆热闹的年节气氛,抒发了作者除旧布新、革新朝政的思想感情。

在这首诗中,不仅寄托着作者的政治理想。也蕴含了化学的神奇原理:爆竹之所以能发出的清脆响亮的爆炸声,正是由于黑火药的作用。

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当三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就会发生剧烈反应。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表述为:

S +2KNO3 +3C=3CO2↑ +K2S +N2↑(点燃)硝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使木炭和硫磺剧烈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和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由于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产生了爆炸,并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竹声。

在下面这首诗中,对于烟花爆竹燃放时的绚烂景象,有着更为详尽细致的描摹——

烟火诗

【宋·赵孟頫】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街红。

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

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落向东风。

本诗作者是宋末元初大书法家、诗人赵孟頫。诗中描写了烟花燃放时如桃红柳絮飘扬,似流星划落夜空的绚丽景象。而这五光十色的美景其实就是我们化学中所说的“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出特殊颜色的化学现象。如钠盐发黄光,锂盐显红光,钡盐是绿光,而镁、锌等金属粉末则会发出耀眼闪亮的白光等。

古人正是利用这样的原理,在制作烟花时往火药中按一定配比加入各种金属盐和金属粉末,从而营造出了这“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街红”的绚丽画面。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这首妇孺皆知的《石灰吟》,相传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于谦幼年所写。全诗笔法凝练、语言质朴,托物言志、以物喻人,通过对石灰的吟颂,表达了自己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高洁志向。

此诗不但是于谦人格襟怀的真实写照,还生动描述了一连串的化学反应:经过“千锤万凿”,人们从深山中开采出了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而后,“粉身碎骨”的石灰石经过“烈火焚烧”,在高温下被烧制成白色的生石灰(氧化钙): CaCO3 =CaO+ CO2↑;

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熟石灰(氢氧化钙):

CaO + H2O = Ca(OH)2,

尽管其水溶液变得浑浊,但却“浑”不怕,因为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又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重新变得坚硬“清白”,留在人间:

Ca(OH)2 + CO2= CaCO3↓ + H2O

除了《石灰吟》,于谦还曾写过一首吟咏煤炭的诗作——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鼐彝原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本诗同样是托物言志,借描写煤炭的开掘过程及其蕴藏的热能,表达了诗人为国为民甘愿赴汤蹈火的自我牺牲精神。

煤炭是一种分布最广、最为丰富的化石能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其中,碳、氢、氧占95%以上,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燃烧充分时,反应为:C+O2=CO2↑燃烧不充分时,还会有:2C+O2=2CO↑

2CO+O2=2CO2↑特殊情况下,则会有反应:CO2+C=2CO↑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其六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也是唐朝教坊曲名。其中第六、八首描写了古人淘金时的情景。并藉此或揭露劳作与享受的不平,或抒发自己历经磨难、不改初衷的志向。

诗人之所以自喻为金子,正是由于其化学性质决定的。金是最稀有、最珍贵和最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在高温下也不容易与氧气反应。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这恰如诗人的情操,只要“吹尽狂沙”,是金子总会发光。

客从

【唐·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诗圣”杜甫在这首诗中写道:有客人从南方来送给我一颗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待官家来征收。可过了一段时间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化成了血水,只能哀叹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以往解释此诗,多认为作者是借用传说,描述了珍珠的凭空消失,以控诉统治者的残酷剥削,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但其实,珍珠消失的这一现象并非传说,而是实实在在的化学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