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特色分析——无锡寄畅园(北部)的特色分析

合集下载

无锡寄畅园调研报告

无锡寄畅园调研报告

无锡寄畅园调研报告学号080222姓名杨哲晗寄畅园地处江南风景名城无锡,又名秦园,始建于l506—1512年,至今已有约500年历史,面积大约l公顷,位于惠山寺北侧,紧靠锡山与惠山,与著名的“天下第二泉”遥相呼应,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的历史悠久,原是北宋词人秦观迁锡后裔建于明代中期的山麓别墅。

园主秦氏,是无锡的名门望族,明嘉靖六年,历任两京户、吏、工、兵部尚书的无锡人秦金,构成别墅园林,名“风谷行窝”。

园名的来历是这样的:秦金,号风山,而园子又建在惠山的山谷里,因此“风谷”包含人名、地名两层意思;行窝指区别于皇帝的行宫,也表明这座别墅还处于草创阶段,以山林野趣为主。

所谓“风谷行窝”,就是指凤山先生建在惠山山谷中富有野趣的别墅园林。

明万历年间,传至第三代园主时,又再造园景,并取王羲之“寄畅山水荫”诗句之意,题名“寄畅园”清初又聘请著名画家兼造园家对寄畅园重伤规划改造,一时名噪大江南北。

从1684年到1784年,康、乾二帝下江南,都多次到寄畅园游览。

现在大门西边院墙上立着两块石匾:右面的“山色溪光”为康熙手书,左面的“玉戛金枞”(玉戛指流泉,金枞指假山)为乾隆御笔,是当年秦园接驾的直接证据。

乾隆皇帝因为仰慕寄畅园的灵秀,还在北京万寿山东北麓仿建了“惠山园”,该园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由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根据乾隆当年的诗意,改名“谐趣园”。

如今,经过数百年的陆续修建,寄畅园不仅具有了风景绚丽的园林特性、井然有序的传统格局,而且拥有了典雅浓郁的文化品位,成为中国古代园林中风格之大成的代表。

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整修保护,逐渐恢复古园风貌。

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是锡山,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

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对映。

园的面积虽不大,但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

古典园林分析之无锡寄畅园【精选】

古典园林分析之无锡寄畅园【精选】
所谓的“意境”
穿过含贞斋,来到 九狮台,始有山穷水尽 之感,然而从九狮台处 一折而变的豁然开朗, 锦汇漪由此映入眼帘, 从而造成“虚中见实” 之效。而且。还有些地 方处理为开门于不通之 处,映于竹石,有“实
中见虚”之意。
寄畅园的山石景观并 非是对自然物的简单 模拟或翻版,而是源 于自然、高于自然的 艺术,它追求的是 “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标准。
无锡寄畅园的演变与分析
自然美 空间美 艺术美
概况
寄畅园,坐落在无锡市西郊东侧 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 园内,毗邻惠山寺。寄畅园属山 麓别墅类型的园林。面积为 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园 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 混合自然。又构曲涧,引“二泉” 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 “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 漪”。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 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 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内的 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 古朴清幽。
雨后夏景
点击添加标题
空间美
建筑与环境的巧 妙结合
景观元素的结合
注重整体的协调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寄畅园就具有这种灵性, 它的灵性是通过园林建 筑与自然环境合一的空
灵绝配而造成的。
建筑作为人工景观, 其造型、色彩、体量 都是非常考究的,尤 其是园林建筑,因为 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所以,首先必须根据 园林规模、空间尺度 来安排其体量、造型
历史沿革
寄畅园又名“秦园”,园址在元朝时曾为二间僧舍,名 “南隐”、“沤寓”。秦瀚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06年) 之夏,“葺园池于惠山之麓”,园名亦称“凤谷山庄”。清 顺治末康熙初,秦耀曾孙秦德藻加以改筑。自清康熙二十三 年(公元1684年)到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的整整 一百年间,两个皇帝十二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这里,留 下了许多诗章和匾、联。高宗乾隆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 山秦园最古”,且“爱其幽致”,因此绘图带回北京,在清 漪园(现在的颐和园)万寿山东麓仿建一园,命名为“惠山 园”(公元1811年改名为“谐趣园”),并在北京仿建了他

南北方园林特点

南北方园林特点

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较多。

以北京为例,除西北之外,几乎都缺少充足的水源。

城内的王府花园可以奉旨引用御河之水,一般的私家园林只能凿井取水或者由他处运水补给,因而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

这不仅使得水景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

北方不像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小一些。

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青石纹理挺直,类似江南的黄石,北太湖石的洞孔小而密,不如太湖石之玲珑剔透。

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谐调。

北方叠山技法深受江南的影响,既有完整大自然山形的模拟,也有截取大山一角的平岗小坂,或者作为屏障、驳岩、石矶,或作为峰石的特置处理。

但总的看来,其风格却又迥异于江南,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

植物配植方面,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园植物造景的主题。

每届隆冬,树叶零落,水面结冰,又颇有萧索寒林的画意。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王府花园尤其如此。

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了。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叠石理水。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

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

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

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

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

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

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

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摘要:江南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江南气候温和湿润、水网密布、花木生长良好,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园林艺术格调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

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她“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

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自然精神境界山水景观苏州园林寄畅园正文: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涵盖宽泛,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

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整理)论述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整理)论述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论述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摘要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木的有机统一。

与一般艺术不同的是,它主要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

成功的园林艺术,它既能再现自然山水美,又高于自然,而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前言希望在这次园林分析中改变开始时的以单体建筑分析为主的做法,而试图从更大更高的层面上去分析一个园林,尝试着在江南园林的共性中寻找寄畅园的特点,进而更好的找到本座园林的个性。

尝试是为了一叶而知秋,得一园而得整个江南的园林。

无锡寄畅园锦汇漪位于寄畅园的中心,它汇集着园内绚丽的绵绣景点而得名。

寄畅园的景色,围绕着一泓池水而展开,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汇池中。

池北土山,乔柯灌木,与惠山山峰连成一气;而在嘉树堂向东看,又见“山池塔影”,将锡山龙光塔借入园中,成为借景的楷模。

八音涧原为悬淙涧,又名三叠泉。

全用黄石堆砌而成。

西高东低,总长36米。

涧中石路迂回,上有茂林,下流清泉。

涓涓流水,则巧引二泉水伏流入园,经曲潭轻泻,顿生“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

八音涧上,1981年复建原有的“梅亭”一座,黑瓦粉墙,金山石柱,典雅大方。

知鱼槛位于锦汇漪中心,突出池中,三面环水,方亭翼然。

槛名出自《庄子·秋水》“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之句。

园主在诗中写道:“槛外秋水足,策策复堂堂;焉知我非鱼,此乐思蒙庄。

”知鱼槛一额,现为张辛稼所书。

七星桥,横跨在锦汇漪上,由七块黄石板直铺而成,平卧波面,几与水平,乾隆曾吟有“一桥飞架琉璃上”之句。

过桥,就是嘉树堂,古屋三间,堂旁有廊桥,通涵碧亭,亭四方架水上。

静观布局寄畅园有大面积的山石园区,同时又有一片水域。

思考中我想到了寄畅园似乎有这么一种拓扑关系:动观布局寄畅园在动态布局的方面做得很优秀:石板桥,与北岸相通。

水心岛上筑有水心亭,依水而筑。

池西筑有假山群,堆筑相当精巧,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地步。

全园只筑有三厅建筑:园北依墙筑有蝴蝶厅,规模宏伟,为全园主要建筑;园西依墙筑有桂花厅;园南端筑有宴厅。

无锡寄畅园

无锡寄畅园

无锡寄畅园陆琦【期刊名称】《广东园林》【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5页(P96-100)【作者】陆琦【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寄畅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寄畅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又名“秦园”。

园址在元朝时曾为二间僧舍,名“南隐”“沤寓”。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明弘治六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户部尚书的秦金,购得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私园,取名“凤谷行窝”。

园成之时,秦金作诗道:“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

曲涧盘幽石,长松育碧萝。

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

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

”秦金死后,园归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秦瀚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之夏,重新修葺园居,“葺园池于惠山之麓”,凿池、叠山,园名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后,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秦燿所有。

秦燿系东林党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秦燿因其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归乡,返无锡后,因朝政失意,心情郁闷,只得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借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命名园林。

清顺治末康熙初年,秦燿曾孙秦德藻加以改筑,延请著名造园名家张涟(字南垣)及其侄掇山理水,疏泉叠石,精心布置,园景益胜。

雍正年间,秦德藻长孙秦道然因受宫廷斗争株连入狱,园被没官并割出西南角建无锡县贞节祠。

乾隆元年,道然三子秦蕙田殿试中探花,第二年痛上《陈情表》,道然获释,园被发还,由秦氏家族中最富有的德藻二房孙子秦瑞熙斥资白银3 000两,照旧营构,修葺古园。

乾隆十一年,族议“惟是园亭究属游观之地,必须建立家祠,始可永垂不朽”,将园内嘉树堂改为“双孝祠”,寄畅园为祠堂公产,故又名“孝园”。

无锡寄畅园调研报告

无锡寄畅园调研报告

无锡寄畅园调研报告学号080222姓名杨哲晗寄畅园地处江南风景名城无锡,又名秦园,始建于l506—1512年,至今已有约500年历史,面积大约l公顷,位于惠山寺北侧,紧靠锡山与惠山,与著名的“天下第二泉”遥相呼应,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的历史悠久,原是北宋词人秦观迁锡后裔建于明代中期的山麓别墅。

园主秦氏,是无锡的名门望族,明嘉靖六年,历任两京户、吏、工、兵部尚书的无锡人秦金,构成别墅园林,名“风谷行窝”。

园名的来历是这样的:秦金,号风山,而园子又建在惠山的山谷里,因此“风谷”包含人名、地名两层意思;行窝指区别于皇帝的行宫,也表明这座别墅还处于草创阶段,以山林野趣为主。

所谓“风谷行窝”,就是指凤山先生建在惠山山谷中富有野趣的别墅园林。

明万历年间,传至第三代园主时,又再造园景,并取王羲之“寄畅山水荫”诗句之意,题名“寄畅园”清初又聘请著名画家兼造园家对寄畅园重伤规划改造,一时名噪大江南北。

从1684年到1784年,康、乾二帝下江南,都多次到寄畅园游览。

现在大门西边院墙上立着两块石匾:右面的“山色溪光”为康熙手书,左面的“玉戛金枞”(玉戛指流泉,金枞指假山)为乾隆御笔,是当年秦园接驾的直接证据。

乾隆皇帝因为仰慕寄畅园的灵秀,还在北京万寿山东北麓仿建了“惠山园”,该园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由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根据乾隆当年的诗意,改名“谐趣园”。

如今,经过数百年的陆续修建,寄畅园不仅具有了风景绚丽的园林特性、井然有序的传统格局,而且拥有了典雅浓郁的文化品位,成为中国古代园林中风格之大成的代表。

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整修保护,逐渐恢复古园风貌。

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是锡山,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

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对映。

园的面积虽不大,但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

无锡寄畅园简介

无锡寄畅园简介

无锡寄畅园,坐落在惠山东麓,其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

全园虽小,但因布局巧妙,造园手法精妙,空间变幻巧妙,给人以小中见大、身临其境之感。

下面是寄畅园的简介:寄畅园是中国江南古代园林代表作品之一,位于惠山古镇4A景区惠山东麓,前临溪流,后倚竹冈。

全园以巧妙的借景、因地制宜、精巧玲珑等建筑手法和别致的建筑布局将园外美不胜收的惠山寺众山之景和园内潺潺流水的锦砾山和狭长土地联系起来,使园内外的山光水色和园林建筑融为一体,给人以小中见大之感。

园内古木众多且都经过了百年甚至数百年之久,故有“古惠山名园”之美誉。

整个园林以山水为主,园中建筑以廊桥、亭子为主,融和了南方和北方的建筑风格。

廊桥和亭子在园中错落有致,让人在游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建筑之美。

此外,寄畅园的四季景色也非常迷人。

春天,园中的梅花、樱花、海棠等花卉竞相开放,花香四溢;夏天,园中的竹林和芭蕉给人以清凉之感;秋天,园中的桂花、菊花争奇斗艳;冬天,园中的蜡梅和翠竹为人们带来一丝生机。

寄畅园的历史也非常悠久。

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几经变迁,最终成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变迁是清康熙年间,园归侍郎王兰治所有,他在园中建书楼藏书,取《兰亭序》所言“寄畅山水之间”句,把园林题名“寄畅”,并列入无锡“五园林”。

此外,在清朝乾隆年间,园主将此园作为贡品带入宫中,得到了皇帝的称赞。

这些历史事件使得寄畅园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之,无锡寄畅园是一座非常值得一游的古典园林。

它以山水为主,建筑布局巧妙,空间变幻巧妙,给人以小中见大之感。

四季景色也十分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它的历史悠久,曾被列为无锡“五园林”,并作为贡品带入宫中得到皇帝的称赞。

总之,无论是对于古典园林爱好者还是对于只是想欣赏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无锡寄畅园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好去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无锡寄畅园如今已成为惠山古镇的一张名片,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览。

寄畅园案例分析

寄畅园案例分析
寄畅园中漏窗的运用也是比较成功的, 漏窗在园林中的功能是漏光、 透气、聚景。漏的是阳光、月光、灯光, 诡谲变幻, 晨昏不一, 昼夜分 明, 四时异调, 那普照大地、四处弥漫的光线, 经由漏窗进入庭园, 就成 了人为之光、艺术之光。漏窗“聚景”, 人们可以通过遮挡物的透空 之处, 隐隐约约地看见探窗的红杏、临风的红枫; 可以嗅到桂花的浓烈、 香樟的幽香; 可以闻听知了的鸣叫、黄莺的啼声。漏窗使景致相互渗 透, 使不同的景区气息交流, 浑然一体。窗框中映出佳景, 成为天然图 画, 这也正是寄畅园在空间布局上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具 体表现。
4
园林设计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
中”。陈从周教授在《说园》中说到: “中国 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 个综合艺术品, 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 成‘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境界”, 这话说 得非常贴切。众所周知, 园林历来是人们亲近 自然的一种介质, 对于生活在都市的人来说, 更是大多数人闲暇放松的乐土。寄畅园就是 这样的一个园林, 它的文化含量丰富, 个性特 征鲜明,同时又多彩多姿, 极具艺术魅力, 在中 国古代园林中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后其曾孙秦耀于万历年间大修,改建成“寄畅
园”。
A
2
寄畅园整体上可分为5 个区块:山水区、入口区、卧云堂
区、嘉树堂区和湖石假山区,主园路贯通这5 个区。山水区
占整个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在基址原有地势地貌基础上,
通过“因高堆山,就底挖池”的造园手法塑造而来,是对基
址环境的理性利用和回应,也是寄畅园根据基址环境特征表
A
6
一·崇尚自然、妙造自然
寄畅园的造园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法自 然”的思想观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 寄畅园之所以崇尚自然、 追求自然, 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 而在于对潜在自 然之中“道”与“理”的追求。寄畅园为山麓园, 景物皆面山而 构, 纳寄畅园为山麓园, 景物皆面山而构, 纳园外山景于园内。在 营造建筑、山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 并竭力追求顺应 自然的天成之美。因此,寄畅园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 不对称的布局, 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 姿态自然天成, 不受人工 约束。在寄畅园的设计中虚实关系表现为山为实, 水面为虚; 近景 为实, 远景为虚; 景物为实, 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比, 这是受

论文无锡寄畅园赏析

论文无锡寄畅园赏析

园林史课程论文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摘要:寄畅园是江南地区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的别墅型私家园林,其巧妙的选址,别具匠心的叠山理水,偏多野趣的景色,无不表现出别墅型私家园林的造园特色,不愧是一座优秀的屮国古典园林。

关键字:寄畅园因借自然叠山理水花水配罝建筑布局正文寄畅园位于无锡城西的锡山和惠山间平坦地段(即锡山风景名胜区内),占地约1公顷,属于中型别墅型私家园林。

元代原为佛寺的一部分,明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秦金辟为别墅;后经秦氏几代人的经营,寄畅园更为完美,名声大噪。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园曾毁于兵火。

如今的园林是后来重建的,但山水格局未做变动,依旧传承着文人园林简远、雅致的特质。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名,很多都含有隐喻(象征)的特点。

寄畅园也不例外,其初名为“凤谷行窝”,后取王義之《兰亭序》“一觥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文意,更名为“寄畅园”。

1寄畅园布局寄畅园总体布局为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

假山约占全园面积的23%,水面占17%,山水一共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布置疏朗,相对于山水而言数量较少,故王穉登《寄畅园记》评价:“兹园之胜……最在泉,其次石,次竹木花药果蔬,又次堂榭楼台池沼。

”寄畅园区位图寄畅同平面图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是锡山,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

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对映。

园的面积虽不大,但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

园内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所以,寄畅园在借景、选址上都相当成功,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水平甚高。

在路线的组织上,寄畅园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密相间手法。

从现在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是两个相套的小庭院,走出厅堂,则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

无锡寄畅园赏析

无锡寄畅园赏析

园林史课程论文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摘要:寄畅园是江南地区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的别墅型私家园林,其巧妙的选址,别具匠心的叠山理水,偏多野趣的景色,无不表现出别墅型私家园林的造园特色,不愧是一座优秀的屮国古典园林。

关键字:寄畅园因借自然叠山理水花水配罝建筑布局正文寄畅园位于无锡城西的锡山和惠山间平坦地段(即锡山风景名胜区内),占地约1公顷,属于中型别墅型私家园林。

元代原为佛寺的一部分,明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秦金辟为别墅;后经秦氏几代人的经营,寄畅园更为完美,名声大噪。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园曾毁于兵火。

如今的园林是后来重建的,但山水格局未做变动,依旧传承着文人园林简远、雅致的特质。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名,很多都含有隐喻(象征)的特点。

寄畅园也不例外,其初名为“凤谷行窝”,后取王義之《兰亭序》“一觥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文意,更名为“寄畅园”。

1寄畅园布局寄畅园总体布局为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

假山约占全园面积的23%,水面占17%,山水一共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布置疏朗,相对于山水而言数量较少,故王穉登《寄畅园记》评价:“兹园之胜……最在泉,其次石,次竹木花药果蔬,又次堂榭楼台池沼。

”寄畅园区位图寄畅同平面图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是锡山,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

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对映。

园的面积虽不大,但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

园内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所以,寄畅园在借景、选址上都相当成功,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水平甚高。

在路线的组织上,寄畅园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密相间手法。

从现在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是两个相套的小庭院,走出厅堂,则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

无锡-寄畅园解析

无锡-寄畅园解析

是园亭究属游观之地,必
著名的造园名家张涟(字南垣) 须建立家祠,始可永垂不
数建筑毁于兵火,后稍作补葺。 1952年,秦氏后裔将私园献给国

“沤寓”。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06年)之夏,“葺园
和他的侄儿张轼精心布置,掇
朽”,将园内嘉树堂改为
山理水,疏泉叠石,园景益胜。 “双孝祠”,寄畅园为祠
家,即作保护性修复。又将原贞 节祠纳入园中,即今“秉礼堂”
瞰 图
东入口
凤谷行窝
九狮台
梅亭

秉礼堂
含贞斋
八音涧
嘉树堂





南入口
邻梵阁 卧云堂 碑亭 美人石
锦汇漪
先月榭
鹤步滩
知鱼槛
凌虚阁
郁盘亭
砖雕门楼
七星桥 涵碧亭
东入口
造 园 总 体 布 局
寄畅园总体布局为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 两者构成山水骨架。
假山约占全园面积的23%,水面占17%,山水一共 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布置疏朗,相对于山水而言数量较少.
寄 畅 园 鸟 瞰 图
寄 畅 园 鸟 瞰 图
位于惠山古街横街寄畅园入口对面 清康熙、乾隆两帝,分别六次南巡,七次到无锡,每次抵锡必到惠山,临幸寄畅园。此房为当时地方官员迎候皇帝,提前集中在此恭 候之处。故借用“朝房”名称,称“寄畅园朝房”,实际使用次数只有十余次,因而面积不大。
寄 畅 园 鸟
南入口




在到达开阔的水面前, 又必须经过山间曲折的小

路。这种分割空间和景色
解【
】寄 畅 园 江 南
私 家
造园 园林 析

江南园林风水浅析——以寄畅园为例

江南园林风水浅析——以寄畅园为例

江南园林风水浅析——以寄畅园为例林瑛;陈年丰【摘要】无锡寄畅园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成园于明中期,是江南私家园林的集大成者,对于研究江南园林来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风水做为古代建筑营造与园林设计的一大影响要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笔者以寄畅园为例,以山石、水体、建筑、植物此造园四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试图将风水对各造园要素的影响做一些列举与说明.【期刊名称】《创意与设计》【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6页(P50-55)【关键词】风水;寄畅园;堆山;理水;植物【作者】林瑛;陈年丰【作者单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风水作为古代建筑、园林营造的一大要素,其发展历史悠久,涵盖内容广泛,理论基础坚实。

是数千年来先辈对自然界复杂浩瀚的信息源不断总结得出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并在数千年之中不断地加以验证完善。

风水又名堪舆、卜宅、宅相、青乌等,以传统的五行与气论为主要指导思想,形成年代久远。

《尚书》中有“成王座新石器时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之语。

河南濮阳西水坡1987年发掘出了仰韶文化遗址,其中45号墓葬墓主人东西两边分别埋有用蚌壳摆成的龙形图和虎形图,说明风水早在石器时代已经开始有雏形产生。

而先秦时代风水学已经应用广泛。

风水学涵盖面极为广泛,包括天文地理、水文特征、建筑、景观、心理等,对我国传统建筑营造与园林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是研究古代园林与建筑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寄畅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又名“凤谷行窝”。

园名取自“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林。

”——王羲之《答许椽》这一首诗。

园初创于明代嘉靖年间,成名于晚明万历,冠绝于清初康熙,是江南古典园林的集大成者。

研究其中的风水运用对现代造园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探讨风水在寄畅园的选址、布局、堆山、理水、草木种植等方面的运用,或能对现代园林景观营造有一些启示作用。

相地一词本是风水堪舆学用词,被造园家借用。

浅析无锡不同时期的园林景观对比——以无锡寄畅园和城中公园为例

浅析无锡不同时期的园林景观对比——以无锡寄畅园和城中公园为例

浅析无锡不同时期的园林景观对比———以无锡寄畅园和城中公园为例瞿浩钢,刘雪梅(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天津西青300384)简述无锡园林的发展与其特点,并以无锡市的寄畅园和城中公园为例介绍无锡的园林。

其中寄畅园是较为典型的中国江南古典园林,而城中公园则是近代公园首个自建的城市公园,通过分析设计手法和2个时期园林的特点得出其共同点与因为时代背景不同所造成的特殊性,并叙述无锡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变化。

结合无锡现代景观园林设计趋势总结园林设计必要之处。

无锡园林;寄畅园;城中公园2.2无锡城中公园简介无锡城中公园始建于1906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出现的由民众集资建造的城市公园。

在其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历经多次增建、重建和改造,其作为城市园林的功能日益完善。

现位于无锡市商业中心地段与崇安寺步行街相连,周边多为大型的百货商场,人流较大,经过多次改造,现在已是无锡市的中心公园以及商业步行街之一。

城中公园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历史纪念性,城中公园在无锡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城中人气聚集的活动场所,城中公园见证了近百年来无锡发展的历史沧桑,并留下了大量的人文历史遗迹。

无锡城中公园发展到21世纪初期,是无锡市市区游人聚集最为热闹的市区公园,外侧相对开放式的设计与周边商业区居民区相连接使得园内人流量较大,内部所设置的景点也主要迎合了老人和儿童的游玩需要。

整体的造园运用了中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将自然的景观再现于园内,结合人造瀑布、小湖泊和假山营造了一个接近于远郊山林的自然美感,园内也多用太湖石置石造景结合江南的乡土植物,整体感觉使人放松舒适。

近10年城市的快速发展,城中公园的外貌和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周围高楼大厦林立,导致园内的整体空间感受较为压抑,随着周边商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在购物游玩时的需求,城中公园其商业步行街的功能逐渐增强,而其作为城市公园的功能逐渐被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所忽视。

3无锡寄畅园与城中公园对比分析3.1设计风格对比每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园林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在设计风格上寄畅园与城中公园都是人工山水园林,前者通过人为的营造自然景观意境,选址在惠山山麓,倚山借景,借用惠山和锡山的景色作为园的背景,将自然与人工巧妙的结合。

无锡寄畅园

无锡寄畅园

1、叠山 、 叠山的主要部分在寄畅园南部。 叠山的主要部分在寄畅园南部。
2、理水 、
寄畅园的水池的处 理很成功。水面南 北纵深,池岸中部 突出鹤步滩,上植 大树二株,与鹤步 滩相对处突出知鱼 槛亭,划分水面为 二,若断若续。
3、叠山理水 、
池北又有平桥浅低, 池北又有平桥浅低,似隔 还通,层次丰富。 还通,层次丰富。山的轮 廓有起伏、有主次。 廓有起伏、有主次。其中 部较高,以土为主, 部较高,以土为主,二侧 较矮,以石为主, 较矮,以石为主,土石间 栽植藤蔓和树木, 栽植藤蔓和树木,配合自 山虽不高, 然。山虽不高,而山上高 大的树木却助长了它的气 假山间为山涧, 势。假山间为山涧,引惠 山泉水入园, 山泉水入园,水流婉转跌 泉声聒耳,空谷回响, 落,泉声聒耳,空谷回响, 如八音齐奏,称八音涧, 如八音齐奏,称八音涧, 天下第二泉”相连。 与“天下第二泉”相连。
羲之《答许椽》 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 年秦氏后人秦亮 工将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整修保护, 工将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整修保护, 逐渐恢复古园风貌。 逐渐恢复古园风貌。寄畅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 典园林, 典园林,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 年 月 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年间, 文物保护单位。1999至2000年间,经国家文物 至 年间 局批准, 局批准,由锡惠名胜区对在太平天国的寄畅园东 南部进行了修复,先后修复了凌虚阁、先月榭、 南部进行了修复,先后修复了凌虚阁、先月榭、 卧云堂等建筑,恢复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 卧云堂等建筑,恢复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 使整个古园气机贯通,充满雅致。 使整个古园气机贯通,充满雅致。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寄畅园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寄畅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本科课程作业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园林史》课程江南园林——寄畅园赏析学寄畅园赏析[摘要]寄畅园山水占地面积达全园的三分之一多,该园以山水为主,搭以疏朗的建筑。

形成一座以山水为主,建筑为辅的山麓别墅。

而其又是叠山、造水等方面的佼佼者,同时也极大应用了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园林中借景、障景手法的典范。

[关键词]江南园林;寄畅园;自然。

一、历史背景寄畅园就位于惠山,明嘉靖年间,南京的兵部尚书秦金在此地建了别墅,称“凤谷行窝”。

万历年间,官至湖南巡抚的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因在秦氏流传百年也被叫做“秦园”。

二、园林布局寄畅园位于锡山和惠山之中,做假山以借惠山余脉。

园以水为主题,分别引自惠山寺日月池和二泉书院积香池(现已无水),水体整体形状呈葫芦状,鹤步滩和知鱼槛位于中部,把水体分为大小两个空间。

而先月榭和嘉树堂分位于左右,使得两者都获得了最好的观赏位置。

同时水面七星桥的设计,使水达到断而未尽。

寄畅园的山石以土石为主,与惠山余脉融为一体,南部为九狮山,峰回路转。

在北部开凿出一条山谷,建为八音涧。

三、风格特色“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良好的地理条件对一个园林由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寄畅园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山地园林的代表,寄畅园东临锡山,西靠惠山,为其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天然条件。

构造的园林也是清新雅致,具有山林野趣。

总体来说,寄畅园的园林特色具有以下几点特点:1.改造自然,忠于自然。

设计者在园中堆叠假山、营造水体,并不是单纯地挖湖堆山。

而是为了巧借自然,使山水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同时园林以山水为主体,使其尽可能展现自然的风貌。

不同于众多的文人园林,注重的更多是个人情感的表达,秦代后裔追求的是自然。

2.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合寄畅园建筑主要集中在南部,却没有和园中假山形成明显的界限,而是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寄畅园

寄畅园

课题名称浅谈寄畅园造园艺术摘要寄畅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站在新时代的角度来看,它仍然是一个值得借鉴与学习的范本。

本文主要从寄畅园的历史和造园手法等方面入手,探究寄畅园空间布局的艺术特征,着力分析寄畅园的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底蕴相结合的人文景象,这对我国现今园林有着很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寄畅园;造园法则目录1 概况 3 2借景艺术 3 3叠山艺术 3 4理水艺术 3 5建筑艺术 4 6植物造景艺术 4 7 小结 4 参考文献 4 谢辞 51 概况寄畅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

它位于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

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至2000年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锡惠名胜区对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毁坏的寄畅园东南部进行了修复,恢复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2]。

使整个古园气机贯通,充满雅致。

总体上说,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

2 借景艺术借,是借景,是景物之间相互资借关系处理,以丰富园景,增加园趣,扩大景观效果[3]。

借景,是我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一,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可以互借,也可以外借。

寄畅园面积15亩。

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寄畅园主要赏景建筑都背东面西。

为便于西借惠山,从知鱼槛、涵碧亭、环翠楼、凌虚阁等主要观赏点望去,但见惠山绿嶂巍峙,山顶游人蠕动,既远又近。

“名园正对九龙岗”,“春雨雨人意,惠山山色佳”[4]。

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

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

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
张洪;倪亦南
【期刊名称】《园林》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寄畅园位于无锡城西的锡山和惠山间平坦地段(即锡山风景名胜区内),占地约1公顷,属于中型别墅型私家园林。

元代原为佛寺的一部分,明正德年间
兵部尚书秦金辟为别墅;后经秦氏几代人的经营,寄畅园更为完美,名声大噪。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张洪;倪亦南
【作者单位】(Missing);(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中国名园——无锡寄畅园建园490周年纪念活动"在无锡成功举行 [J], 傅凡
2.景观设计中园路规划设计引发的心理学变化r——以古典园林中的无锡寄畅园为例 [J], 王洋;李明洁
3.论中国传统园林研究之大视镜——以无锡寄畅园为例 [J], 郭明友
4.浅析无锡不同时期的园林景观对比——以无锡寄畅园和城中公园为例 [J], 瞿浩钢; 刘雪梅
5.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以无锡市寄畅园为例 [J], 虞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