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私家园林总结分析
浅析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交替 ,容 易产 生疲 劳 。动 力性 练 习是肌 肉收缩 的长 度发 生 了变 化 ,因而导致 全 身或 部分 发生 运动 。这种 练 习是提 高绝 对力 量 、 速度 力量 和力 量耐 力 的有 效手 段 ,因此 ,在训 练 中 ,必 须 以动 力性 练 习为 主 ,适 当进 行 一些 静力 性 练 习。笔 者认 为 ,一 堂力 量训 练课 的项 目不要求 很 多 ,但必 须 扎扎 实实 ,对 负荷 的要 求 必须 视训 练 的 目的而 定 ,为提 高速 度 力量 和力 量 耐力 ,负荷 只 需达 到 7 0%左 右 即可 ,为提 高绝 对 力量 ,负 荷 可达 到 9 0% 左右 。对 量 的要求 ,练习绝 对力 量 和速度 力量 ,可适 当少一 点 , 以每 次训 练 5 6 ,每 组 3 5 为宜 ,练 习动 作 的选择 上 — 次 到 次 应尽 量 多的模 访柔 道 专项 技术 的 动作 进行 ,以提 高相应 部位 肌 肉 的力 量 。 5 力量训 练必 须 达到极 限 . 任 何 强调 速度 、力 量 的项 目 ,训 练均 必须 达 到极 限 ,只有 达到 了极 限才 有 可能 进行 超量 恢 复 ,才有 可能 突破 一个 又一 个 性。 力 量训 练 的最 终 目的是 为 了使 运动 员从 事 的专 项运 动技 术 极 限 ,以提高 专项 运 动能 力 。因 此 ,柔 道 运动 员 的力量 训 练要 水 平 能不 断提 高 ,因此 在训 练 中必 须认 真分 析 每个 运动 员 的具 经常 达 到或接 近 运动 员 的最 高负 荷 ,才能 最快 ,最 有效 地 提高 体 情 况 ,找 出阻碍 成绩 提 高方 面 的薄弱 环节 ,并 有 针对 性地 进 成绩 ,但 经 常进行 极 限训 练是 十分 艰 苦 的 ,这 要求 运 动员对 力 行 训 练 ,同时从 事 力量 训 练还应 该 紧密 结合 柔 道专 项 的特点 , 量训 练有 一个 正 确 的态度 ,训 练 时有 顽 强的 意志 ,自觉性 高 , 绝 对力 量 ,快 速力 量 和力量 耐 力 ,必须 全 面发展 ,并 突 出速 度 才能 达到应 有 的效 果 。 笔者认 为 ,力 量训 练 在柔 道训 练 中 占有极 其 重要 的地 位 , 力 量 。只有 这样 才 能使 运 动员 的专 项技 术水 平 不断 提高 。力 量 训 练 一般来 说 有两 种 ,即静 力性 练 习 和动力 性 练 习 ,静 力性 练 力量 在训 练 中递增 ,就 等于成 功 了一 半 。因 此 ,必须 在注 意方 习是肌 肉等 长 收缩 , 体 各部 位基本 不 发生位 移 , 身 不产 生运 动 , 法 的同时 ,持 之 以恒 ,定会 收 到 良好 的效 果 。
中国四大园林欣赏分析
易隐园
鲤化园
空间序列
易园总平图
有人把中国园林比喻为山水画的 长卷 是指具有多空间、多视点 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园林本身却 是实实在在的空间艺术;它不仅可 以从某些点上看具有良好的景观 效果———景,而且从行进的过程 中又能把个别的景连贯成完整的 序列,进而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 所谓“步移景异”。 易园这种规模的园子,往往围绕中 心水面布置建筑,所形成的序列通 常表现为一个闭合的环形
主要以“易园”作为介绍
位于成都市城市边缘的易园具有传统空间形态和意境、又能服务于 大众的新型园林& 易园是中国的首家私立园林艺术博物馆;建成数年来 以它优美的园 林,典雅的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了各界朋友和国际友人的青睐。 易园是一座现代文化艺术园林,其名源于中国儒家众经之首的《周 易》,以易理造园,把“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以 藏为露,以隐为显”的中国哲学理念与美学思想作为造园手法,融入 景中。
空间的延伸、渗透、层次&
空间的延伸对于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的延伸意 味着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它有效地丰富了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 空间关系,即“流动空间”&江南园林主要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的关系处理,古典 私家园林的内部空间通常按照功能关系划分区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个空间层次和 主要景物。主要的构成元素则有山石、水、植物、声音、光线乃至气味。空间的延伸与 渗透使得空间分隔用的院墙、影壁、廊桥等与园林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通常借用大量 设置完全透空门洞、窗口而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通、渗透。
返。
东莞可园
又名“近山林”、“ 乐园”;位于苏州城 南三元坊(人民路48 号,与沧浪亭仅一巷 之隔&园门朝南,与 沧浪亭隔水相望。 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 文物保护单位。可园 现存面积5000平方米 ,水池居中,建筑疏 朗,槛曲廊回,水木 明瑟,庭宇清旷。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特色分析
感谢下 载
寄畅园有52景,但这些景 物并不都在园内。
一、巧于因借、强化景深
无锡寄畅园是借景的范例,寄畅园背山临流,右邻 锡山,后倚惠山,近控寺塘泾,远谒惠山浜,周围 有丰富的自然山水供借资。造园匠师能在尺度较小 的园林中,产生广阔的意境,在造园布局上能突破 园林空间的局限。“纳千里于咫尺之中,使咫尺有 千里之势。”寄畅园借惠山山景,是通过假山的介 置引渡,正面明显地将惠山引揽入园:对邻近的锡 山却采取了不同的手法,设计者仅在园林响布局上 面留出适当的观瞻位置,利用了树梢瞻角,透露一 株秀峰,在隐约含蓄之中将锡山塔影构入园景。锡 山山色在顾盼之间悄然可见这更是借景中若无情实 有意的巧妙处理。
二、有径不乱、组织视点
二、有径不乱、组织视点
三、色彩利用、清新雅淡
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决 定园林的风格,北方 皇家园林常用大红大 绿,对比强烈。江南 园林则以轻淡为基调, 且白色用得多。寄畅 园建筑为红柱青瓦白 墙,与周围植物及基 地环境因素融揉一体, 令人倍感亲切。
三、色彩利用、清新雅淡
江南的枫叶又红了,长廊边还是那一潭幽水
一、巧于因借、强化景深
高超的“八音涧”黄石假山 建筑,使涧流或浮石面,或 伏石碑,或旁山涯,或流谷 底,使水流忽断忽续,忽隐 忽现,忽聚忽散,同时产生 不同音响,使水音与岩壑发 生共鸣,达到“山本静,水 流则动”的观景效果。此外, 由于外借的水源是一股终年 不竭的活水,这便在根本上 保证了东部的水池—锦汇漪 的水质清澈不腐。正如宋人 郭熙所说:“水活物也”, “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 秀娟,欲照溪谷而生辉,此 水之活体也。”
一、巧于因借、强化景深
造园者根据西枕惠山麓,南 瞰锡山巅,园内东西狭窄, 南北引长,地势西高东低的 特点,因高培山(西部),就 低凿池(东部),沿池建筑临 水亭廊,在统体不足十五亩 的小花园内,大作外借艺术 的文章。以外借水源而论, 巧妙地借用了墙外的二泉伏 流,依据地形的倾斜坡注, 顺势导流,创造了曲涧、澄 潭、飞瀑、流泉等诸般水景, 增加了风景、组织视点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5篇范文)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5篇范文)第一篇: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榭和舫多属于临水建筑。
在选址、平面和体形设计上,要特别注重与水面和池岸的配合关系。
临水或在水上的供人游玩和休息的房屋。
一、建筑类型与特点(一)、榭的含义: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
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之上。
平台临水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凭依。
(二)、不同地域水榭的形式: 1.江南园林中的水榭:榭尺度不大,常以水平线为主。
典型实例有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网师园的46濯缨水阁”、藕园的“山水间”等。
2.北方园林中的水榭:具有北方宫廷建筑特有的色彩,建筑浑厚、持重,建筑尺度较大,造型多样;如北京颐和园的“洗秋”、“饮绿”两个水榭。
3.岭南园林中的水榭:“水厅”,立秋轻快、通透,也是水榭的一种二、建筑布局与功能(一)、榭的功能:多以观景为主,也可满足社交休憩的需要。
(二)、榭的设计要点: 1.选址:有景可借可观之处,湖岸线凸出处为佳。
2.朝向:忌西晒。
3.平台高程:低临水面为佳。
4.造型:开阔、开朗、开敞。
(三)、榭的平台构造: 1.榭以实心土台作为挑台的基座。
2.在实心土台的基座上,伸出挑梁作为平台的支撑。
3.以梁柱结构作为挑台的基座,平台的一半挑出水面,另一半坐落在湖岸上。
(芙蓉榭平台构造)4.以柱梁结构作挑台基座,在岸边以实心土台做榭的基座。
5.整个建筑及平台均坐落在水中的柱梁结构基座上。
(四)、实例芙蓉榭:拙政园东部一方形歇山顶临水风景建筑,位于主厅兰雪堂之北,大荷花池尽东头。
荷池约略为矩形,东西长,南北窄,故西向的小榭前有很深远的水景。
水中植荷,荷又名芙蓉,小榭之名也由此而来。
当年王心一营筑归田园居时,这里为一派水乡景色:“池广四五亩,种有荷花,杂以荇藻,芬葩灼灼,翠带柅柅。
修廊蜿蜒,驾沧浪而度,为芙蓉榭。
”现游廊尚未恢复.然小榭已成为东部很有特色的风景,特别是夏晚在此赏景,待到皓月当空,清风、月影、荷香齐至,确能给观赏者带来美不胜收之感。
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
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比较我国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请举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按性质分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北方园林以顾和圆,圆明园为代表,其实也被称为皇家园林.江南园林主要分布在苏、扬、沪、宁、杭、嘉一带地区,以苏州园林为典范,又称为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区,以广东的可园,徐荫山房为代表,是比江南园林更显得开放公共的私家园林.北方园林的特点:.1.为历代朝代的皇帝所建,富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2.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3.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4.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园林规模宏大.代表元素:轴线对称.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六窗花等。
植物上用松、柏、槐等。
堆石上用青石、房山石等。
江南园林的特点: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2.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灵活多样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4.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代表元素:植物以常绿的阔叶树如樟,竹,桂等为主,还有落野树种种如柳,桃,海棠等.景观中多采用亭榭廊槛,以桥坊石运用较多.与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构成一致,融合为一体.岭南园林的特点:1.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2.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3.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4.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使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代表的元素:植物以木棉,棕榈为主,终年常青,高大挺拔,五彩缤纷.兰花在布景和字花中应用广泛.建筑有碉楼、船厅、廊桥等地方建筑类型.装修中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艺术.。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以苏州、扬州、无锡、镇江、杭州等地的园林为代表。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造园活动达到高潮。
苏州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其中的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文化”名录。
扬州的园林多为宅园,繁盛时遍布城内街巷,城郊保障河沿岸园林别墅随处可见;到了清乾隆时期已形成为拥有24 景、名扬全国的“瘦西湖”园林区,当时扬州园林的数量比苏州的还多,曾享有“扬州园林甲天下”的美誉。
令人遗憾的是,扬州园林多已毁于战乱。
杭州拥有著名的西湖风景园林区,城中园林均以西湖为中心,主题各不相同,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造园艺术之美的,是建于1907 年的“西湖第一名园”郭庄。
那时的人们乐于造园,并把造园与做人联系在一起:造园须曲,交友贵直,造园是为了修身养性,园能寓德,子孙后代在园林的意境中读书、吟咏、书画、拍曲,品味人生道理,培养正直高贵的人格。
园中寄情、园中寓理,真可谓意蕴深远。
秀巧的江南文人小园的取景洞门园林中的水阁衔接外廊的观景亭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条件明、清以来的私家园林集中于江南地区,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由于这里具备了自然、经济、人文等诸方面建造园林的条件。
私家园林兴盛于江南是和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
首先,江南一带多江河、湖泊,河网纵横,水源丰富,便于引水入园。
由于处在温带气候区,冬季无严寒,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常青树木,花草品种也多,因此江南私家园林大多植物丰茂,种类丰富。
这里还多产石料,南京、宜兴、昆山、杭州、湖州等地盛产黄石;苏州自古以来即多湖石——采自江湖水泊,经过水流的常年冲刷,石色有深浅变化,石面充满肌理,形态玲珑剔透,历来为造园堆山的上等用料。
这样,理水、叠山、建筑、花草等都可以就地取材。
扬州在古代作为海盐、漕米和茶叶集散地,曾经是中国最富饶的城市。
江南的私家园林
由得真亭折北,有黄石假山一座。其西是清静的 小庭院“玉兰堂”,院内主植玉兰花,配以修竹湖石。 假山北面临水的为船厅“香洲”,与南轩一纵一横、 隔水对望,此处池面较窄,于舫厅内安装大玻璃镜, 反映对岸景物以便获致深远效果。 过玉兰堂往北为位于水池最西端的半亭“别有洞 天“,它与水池最东端的小亭”梧竹幽居“遥相呼应 成对景,形成了主景区的东西向的次轴线。梧竹幽居 亭的四面均为月洞门,在亭内透过这些洞门可以收纳 不同的“框景”。
竹外一枝轩东南为小水榭“射鸭廊”,既是东岸 的点景建筑,又是凭栏观赏园景的场所,还是通往内 宅的园门。三者合而为一,故甫入园即可一览全园之 胜,设计手法不同于外宅的园门。 射鸭廊南以黄石堆叠为一座玲珑剔透的小假山, 与射鸭廊成人工与天然之对比,两者衬托于白粉墙垣 又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假山沿岸边堆叠,形成水池 与高大的白粉墙垣之间的一道屏障,在视觉上仿佛拉 开了两者的距离从而加大了景深,避免了大片墙垣直 接临水的局促感。这座假山与池南岸的“云岗”在气 脉上是连贯的。
馆之西,渡曲桥为临水的“留听阁”,此处水 面遍植荷花,借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诗意而 得名。由此北行登上岛山蹬道,可达山顶的“浮翠 阁“。是全园的最高点,但阁的体量过大,影响了 西部的园林尺度。 自留所阁以南,水面狭长如盲肠,西岸又紧邻 园墙,是造园理水的难题,一般应予避免;匠师们 在水面的南端建置小型的点景建筑“塔影楼”,与 留听阁构成南北呼应的对景线,适当地弥补了水体 本身的僵直呆板的缺陷,可谓绝处逢生之笔。
水池在两山间往东南延伸为溪谷状的水尾,上建 小石拱桥一座作为通道。此桥尺度极小,颇能协调于 局部的山水环境。 水池面积仅400平米左右。池岸略近方形但曲折 有致,驳岸用黄石挑砌或叠为石矾,其上植灌木和攀 缘植物,斜出松枝若干,表现了天然水景的野趣。在 西北和东南角分别做出水口和水尾,并架桥跨越,把 死水幻化为源流脉脉,疏水若为无尽。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
1. 建筑风格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风格以传统园林建筑为主,注重自然美学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传统园林建筑以古琴台、亭、池、岛、跨桥、回廊、游廊等为主要建筑形式,同时也融入古老的中式建筑技艺,形成了充满江南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
2. 建筑布局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布局以“有园有居”为主要原则。
传统园林建筑的考究体现
在布局上,布局要求紧密而不拥挤、错落有致而不乱糟糟。
私家园林的建筑布局注重规划,通常分为前进后庭、东西厢房、主屋连廊和农耕劳作区等。
3. 建筑材料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材料多选用砖、石、木为主,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加工所得,给人一种古朴、自然、雅致的感觉。
园林中的建筑物多被涂抹上青瓦红墙的颜色,经过岁月的洗礼,更显古韵之美。
4. 建筑装饰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装饰主要以山水画、花鸟画等作为主要图案。
同时,饰有
各种精致的木雕、石雕、彩画等装饰品,突出了传统园林建筑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5.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江南私家园林强调建筑与造园的相互关系,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
围合着自然的水系、草木,呈现出一种集中生命、凝聚自然、显达人文的景观特色。
6.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特点是其文化、艺术、历史等多方面的体现,其建筑风格、布局、材料、装饰、与环境的融合等特点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江南私家园林建筑不仅仅在艺术美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今天的建筑文化中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景观园林案例分析报告
4、清漪园的花木工程
花木:是中国古典园林四大造园手段之一,也是我国古典园林常用的造
景手段,将主体建筑烘托的巍峨壮美,是表达景观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措施:
针对北方地区寒冷、干旱、风沙大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适当种植当地花木 采取树群与树木大面积的配植法,大量种植树木 庭院花木配置以珍贵的四季花木为主,以植物的吉祥寓意烘托宫廷浓郁的
苑园游览区
万寿山前山景区 万寿山后山景区 万寿山后湖景区 万寿山东部景区 万寿山西部景区 昆明湖景区
万寿山前山景区
水平轴线——长廊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 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 门,西止石丈亭,长廊全长728 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 长的游廊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 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 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 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 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垂直中轴线——佛香阁建
筑群 中轴线上自下而上排列云殿, 德辉殿,佛香阁和智慧海,中 央建筑群较大,两侧建筑退晕 般向东西两侧隐去,成为景点 的点景建筑
万寿山后山景区
山势起伏较大,建筑较少,以山林风光为 主,主要建筑西藏庙宇是须弥灵境,与三 孔桥,北宫门构成南北中轴线
万寿山后湖景区
此处山水地貌幽闭,不能构成大幅度的 风景画面,借景条件也远不如前山,故 此处的风景规划主要以构成山水的近观 小品为主,着重创造一个幽静深邃,富 于山林野趣的环境,主要建筑有苏州街, 嘉荫轩,绘芳堂,妙觉寺等。
一、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北方皇家园林杰出代表
颐和园原是清朝皇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
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 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 三。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 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 改称颐和园,做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 “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 复。后来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 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 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 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总结一、江南私家园林与明清皇家园林的主要区别与联系二、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特点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
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
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
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
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
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
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
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
江南私家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离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
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
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三、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艺术特征1、虚实从建筑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指通透与隔挡、空间与实体。
通透空间为虚,隔挡实体为实。
在处理建筑造型时,应虚实分明,有主有次。
比如留园的曲楼,上虚下实,实中带虚,虚中含实,但整体形象以实为主。
而拙政园的远香堂则四面通透,以虚为主。
在园林建筑设计时,应根据主题和景致的需要决定建筑形象的虚实。
实有实的好处,虚有虚的奥妙。
2、含蓄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明代画家唐志契说,“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拙政园人口,通过一条狭小的弄堂,再经腰门,山石及树丛挡住视线,等绕过一个弯儿,才见到远香堂、荷风四面、见山楼等。
3、建筑的层次感一是建筑群的层次;另一是单个建筑自身的层次,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倚玉轩是四面有廊等。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1、梦隐楼 2、若塾堂 3、繁香坞 4、倚玉轩 5、小飞虹 6、芙蓉隈 7、小沧浪亭 8、志清处 9、柳墺 10、意远台 11、钓䂬 12、水华池 13、净深亭 14、待霜亭 15、听松风处 16、怡颜处
17、来禽囿 18、得真亭 19、珍李坂 20、玫瑰柴 21、蔷薇径 22、桃花沜 23、湘筠坞 24、槐幄 25、槐雨亭 26、尔耳轩 27、芭蕉槛 28、竹涧 29、瑶圃 30、嘉实亭 31、玉泉
17、来禽囿 18、得真亭 19、珍李坂 20、玫瑰柴 21、蔷薇径 遵钓䂬(11)而北,地益迥,林木 22、桃花沜 益深,水益清驶,水尽别疏小沼, 23、湘筠坞 植莲其中,曰水花池(12)。池上 24、槐幄 美竹千挺,可以追凉,中为亭,日 25、槐雨亭 净深(13)。循净深而东,柑橘数 26、尔耳轩 十本,亭曰待霜(14)。又东,出 27、芭蕉槛 梦隐楼之后,长松数植,风至泠然 28、竹涧 有声,曰听松风处(15)。自此绕 29、瑶圃 出梦隐之前,古木疏篁,可以憩息, 30、嘉实亭 曰怡颜处(16)。 31、玉泉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1、景区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意境: (1)分区虚实并重,有主有从;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1、景区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意境: (2)主题突出,多样统一;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1、景区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意境: (3)景区划分手段:多样化,通而不塞;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2、每个景区中的要素之间,包括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水体、 环境间的关系体现了拓扑关系。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2、每个景区中的要素之间,包括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水体、 环境间的关系体现了拓扑关系。 A.向心关系:主要的景点和建筑的轴线朝向某一区域
江南古典私家园林读后感
江南古典私家园林读后感读完关于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那些事儿,我就像刚从一个世外桃源逛了一圈回来似的,满脑子都是那些精巧的园子。
首先得说,这些园林就像一个个被精心打造的梦幻小天地。
走进它们,就像是打开了一个个装满惊喜的宝盒。
你看那布局,曲曲折折的小径就像在跟你玩捉迷藏。
不像咱们现代的建筑,大多横平竖直,规规矩矩的。
在园林里,小径一会儿绕过假山,一会儿穿过花丛,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绿色的迷宫。
我都能想象到以前园子里的主人,穿着长衫,慢悠悠地走在这小径上,那意境,绝了。
再说说那些假山,真是妙啊!有的像威风凛凛的狮子,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还有的像憨厚可爱的老乌龟。
这些假山可不是随随便便堆在那儿的,它们跟周围的环境配合得那叫一个天衣无缝。
比如说,旁边种上几棵翠竹,微风一吹,竹子沙沙作响,和假山相互映衬,就像是一幅会动的水墨画。
我都怀疑当年那些造园的工匠是不是都是魔法师,怎么就能把石头摆弄成这么多有趣的模样呢?还有那池塘,就像园林的眼睛一样。
清澈的水面上,荷叶田田,荷花袅袅婷婷地开着。
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一会儿躲在荷叶下,一会儿又调皮地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小水花。
我要是能变成一条鱼,在这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每天看着周围的美景,那该多幸福啊。
而且池塘边还常常有亭子或者回廊,人们坐在亭子里,看着池塘里的景色,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或者蛙声一片,那肯定是一种超级惬意的享受。
园林里的花草树木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各种各样的花,四季都有不同的色彩。
春天桃花粉嘟嘟的,像小姑娘的脸蛋;夏天紫薇花开得热热闹闹的;秋天菊花又千姿百态地绽放着;冬天腊梅傲雪凌霜,香气扑鼻。
这些花就像一群爱美的姑娘,争着在园林这个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美丽。
树木呢,有的高大挺拔,像是守护园林的卫士;有的枝繁叶茂,像一把把大绿伞,给人们提供乘凉的好去处。
不过啊,我也有点小感慨。
这些江南古典私家园林虽然美,但也有点像过去的贵族们给自己打造的一个小世界,普通老百姓可没这福气享受。
从苏州园林分析江南私家园林
一、背景 元 、明、清的江南 ,经济之发达冠于全国 。经济发达促成 地区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文人辈出,文风之盛亦居全国之首 , 对园林艺术有直接影响的山水诗画尤为盛行。江南河道纵横,水 网密布, 气候温和湿润, 适宜花木生长。 江南的民间建筑技艺精湛, 又盛产造园用的优质石材,自然的、经济的、人文的优势为建造 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明清两朝以科举取仕,江南地区中举进 京为官者为数不少,这批文人仕官告老还乡大多购置田地,建有 私家园林。清朝后期,北方战乱,官僚商贾更纷纷南逃至江浙一 带置地建造宅园,以求远祸自守。私园主人或能诗擅画,或附庸 风雅,他们不但精心营造自己的宅邸,而且还往往亲自参与园林 设计。因此,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在营造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达 到了一个高峰。 二、特点 苏州古典同林多以山水取胜,如拙政园、留园的土石山,留 圃石峰颇具 “透、漏、瘦、皱”灵气、以水为景,借水造境、如 拙政园中池水面积约占到整个园林的五分之三,园林的建筑十有 八九皆临水而筑。建筑色彩淡雅,以黑白灰素色基调为主,清新 洒脱,纯朴干净。 苏州古典园林艺术总体风貌典雅精致,这种艺 术风貌是通过和谐的整体设计和精心的局部雕镂的完美统一来实 现的。 苏州园林自然、含蓄、淡雅、清秀,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 境界,与传统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 的民族风格。 1. 建筑特征 江南园林的建筑是宅院合一的园林,园中建筑常为景观的重 点。但为了突出园林的自然美,建筑多与山、石、水、植物等融 合在一起.从单个建筑到园内整体环境极为和谐并有丰富的文化 内涵。 园林建筑多具有布局自由、 造型轻巧、 装修精致、 色彩素雅、 通透精巧的特点。常见的建筑形式有:厅、堂、楼阁、榭舫、亭、 廊等。 1.1 布局安排 山水格局是江南园林的格局,但是统一在轴线格局之下。江 南私家园林规模一般较小,强调在有限的空间里运用造景手段丰 富层次,在自然式山水骨架 ( 结构 ) 线的基础上创造多变的空间, 小中见大,不拘一格。往往将全园分为几大部分景区来布置 ,园 路曲折回环,连通景区。如留园布局无明显轴线,以自然式山水 为骨架结构安排景点;分中、东、西、北四部分,每一部分各具 特色。空间组织上江南的私家园林在空间布局上自然大方。如留 园既以花木山水营造无规则自然形空间,又靠建筑布置的疏密不 均形成流动多变的空间序列,如古木交柯、花步小筑处理成一组 尺度极小、又颇具人工气息的“L”形小院,打破了一般庭院为矩 形的形制,使得空间更加生动、活泼。 1.2 规划设置 江南私家园林常以水景为中心,建筑随宜布置,灵活自由。 如留园以东区为主,石林小屋附近,屋宇鳞次栉比,内外空问交 织穿插;但西区部分的建筑则十分稀疏、平淡,从而形成了特色 分明的景区。 1.3 外形与色彩 江南气候湿润,水分充足,园林中水的较多应用及自然式格 局也使建筑外形多强调曲线流动,屋顶多采用卷棚式,翼角向上 起翘,形成向上曲线,使建筑变得灵动轻逸,精巧无比。江南园 林的素色调同江南的建筑相吻合,白墙灰瓦、青灰的湖石、青砖 掩映在翠绿的花木丛中,形成了汀南园林清新雅逸的风格。由于 深受“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之类观念的影响,造园者最终选择
江南私家园林总结分析
苏州江南私家园林景观营造分析江南私家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
江南一带河湖密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玲陇空透的太湖石等造园材料,这些都为江南造园活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江南私家园林变化中求统一。
凡举亭台楼榭、行云流水、风雪雨露、树木花草,无论动的静的都能合在一起,因时而变,因景而变。
江南私家园林整个园林,造园匠师采取一收一放的手法,以“变”字为主题,形成空间大小、方向、虚实的无穷变化。
构成一个系统、完整又富于韵律感的造园艺术布局。
江南园林常采用以小见大,含蓄不尽的布局方法。
在设计布局时,往往将全园分为几大部分景区来布置,各个景区、景物的设置都是为反映该园的主题思想,并且有逻辑地按一定的顺序组织在主游览线上。
在有限的空间内,应用粉墙分隔,增加景深,以游廊连接景点,一隔一连,使景观若隐若现,给人们造成奇妙的错觉。
同时,通过开池堆山,变幻景观,创造无限空间。
欲露先藏的手法也为出彩的造园设计增添了别有一番的趣味。
江南私家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或是利用植物、山石和建筑小品来组织空间,形成大小对比和明暗虚实对比,从而产生扩大空间的效果。
其中,作为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借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
因为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
山石的运用及其与植物的协调配置是江南园林又一大特色。
叠石堆山,就地取材,以太湖石为材质,讲究“透、漏、瘦、皱”的艺术效果。
又如扬州个园有名的四季石风格各异各具独特魅力,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但最后却统一在了一个园子中。
植物种植上,江南园林按照植物的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来创造园林的时序景观,随时随地都给游人展现出一帧帧天然图画:春来桃红柳绿,夏日荷蒲薰风,秋景桂香四溢,冬日雪压腊梅。
浅析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
2019.06
中国园林起源较早2中国最早出现的园林是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主要在囿的基础上3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富贵与淡雅的区别显历史的厚重感“”,4北方皇家园林从构成要素上体现”,江南园林多为私家园林5北方皇家园林在布局上摘(下转第200页)
198
2019.06
能大赛作用切实发挥”、“其近距离接触综上所述参考文献见圆明江南私家园林因规模较小6北方的皇家宫殿建筑宏伟华丽江南私家园林常为自然平静7北方气候寒冷”。
江南河流湖泊较多”。
参考文献(上接第198页)
200。
浅析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建筑 ——以胡雪岩旧居为例
浅析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建筑 ——以胡雪岩旧居为例发表时间:2020-09-16T00:51:48.312Z 来源:《建筑细部》2020年第15期作者:熊琦媛1 朱兰2[导读] 细部设计及其特点与不足,对研究明清时期的江南园林设计有一定启示。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312000摘要:本文通过以胡雪岩旧居为例来分析江南私家园林的空间布局、细部设计及其特点与不足,对研究明清时期的江南园林设计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江南私家园林布局细部意境一、引言私家园林不仅可供官僚地主和富商用以举行各类活动,还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而胡雪岩旧居作为杭州为数不多的私家园林之一,兼备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与西方建筑风格,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使私家园林的设计特色得到更具象的表达。
二、空间布局(一)错落有致,自由有序空间排布的序列关系在整个园林的布局结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景物排列过疏则显得松弛无力,过密则又使人倍感压力,因此在园林设计中需合理布置景物,使之错落有致、自由有序。
胡宅以中间厅堂中轴对称,层层递进,且于轴线末端的东西西面厅侧设有小园,园内的水池、曲廊、假山自然而富意趣从而打破了中轴对称的呆板,使整体布局有序却不失活泼。
芝园作为胡宅的主要花园,齐备厅、亭、堂、楼、阁、轩,建筑虽多、芝园虽小却也不显拥挤,建筑皆临水而建、错落有致并以水为中心隔水相对,曲桥流水、回廊逶迤、高台临风、假山穴洞幽深,亭、榭、轩、廊互为对景,从而有效地弥补了面积不足这一缺点,形成了可供全方位、多角度观赏的庭园。
(二)注重风水,藏水避风古人很早便意识到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天人合一”才能打造出最舒适的环境,在经历不断地实践总结以及受各种宗教学说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建筑风水术用以指导人们的建造事业。
徽州人注重风水,胡雪岩也不例外,他的住宅设计中也体现了传统风水学对其空间结构设计的影响。
为符合主人正厅正卧处于五行五方之中的原则,胡雪岩的百狮楼被安置于正中央的位置,也是整个院落中最尊贵、最重要的位置。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相比,江南私家园林有以下几个特点: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
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苏州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属江南大园,最初十分简淡,现存园貌主要形成于清末(19世纪末)。
全园分东、中、西三部,以中部为主。
中部约呈横向矩形,水面较多,也呈横长形,水内堆出东西两座山岛,又用小桥和堤把水面分成数块。
在水池西北、西南方向和东南角伸出几条小水湾,岸线弯曲自然,有源源不尽之意。
南岸留出较多陆地,建筑主要集中于此,由宅入园的园门就开在南墙中部。
入园后一座假山挡住视线,不使一览无遗,谓之"障景",绕过假山到达主体建筑远香堂,才豁然开朗,一收一放,欲扬先抑,是苏州园林入口常见的处理方式,更为含蓄多趣。
远香堂西边的倚玉轩接近水面,有四面敞廊,向北临水一面的敞廊设靠背栏干,可凭以戏水和观望对面园景。
由轩向南经折廊可至廊桥小飞虹或跨水小阁小沧浪。
由小沧浪北望,透过小飞虹,水景深远,层次丰富。
形如小船名为香洲的建筑在小飞虹以北的水中,造形极好,既有"舟"的意味,又不违建筑规律,轮廓丰富,体态玲珑,是周围各观景点欣赏的对象。
由水西名别有洞天的半亭东望,透达纵深水面遥见东岸方亭,南岸建筑迭起,北面树石隐映,形成景色对比,水中的荷香四面亭和低近水面的折桥更增加了景观层次,谓之"隔景"。
由半亭顺折廊北去可至见山楼。
楼二层,偏处西北角,不使体量过于突出,对水面形成压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江南私家园林景观营造分析江南私家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
江南一带河湖密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玲陇空透的太湖石等造园材料,这些都为江南造园活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江南私家园林变化中求统一。
凡举亭台楼榭、行云流水、风雪雨露、树木花草,无论动的静的都能合在一起,因时而变,因景而变。
江南私家园林整个园林,造园匠师采取一收一放的手法,以“变”字为主题,形成空间大小、方向、虚实的无穷变化。
构成一个系统、完整又富于韵律感的造园艺术布局。
江南园林常采用以小见大,含蓄不尽的布局方法。
在设计布局时,往往将全园分为几大部分景区来布置,各个景区、景物的设置都是为反映该园的主题思想,并且有逻辑地按一定的顺序组织在主游览线上。
在有限的空间内,应用粉墙分隔,增加景深,以游廊连接景点,一隔一连,使景观若隐若现,给人们造成奇妙的错觉。
同时,通过开池堆山,变幻景观,创造无限空间。
欲露先藏的手法也为出彩的造园设计增添了别有一番的趣味。
江南私家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或是利用植物、山石和建筑小品来组织空间,形成大小对比和明暗虚实对比,从而产生扩大空间的效果。
其中,作为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借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
因为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
山石的运用及其与植物的协调配置是江南园林又一大特色。
叠石堆山,就地取材,以太湖石为材质,讲究“透、漏、瘦、皱”的艺术效果。
又如扬州个园有名的四季石风格各异各具独特魅力,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但最后却统一在了一个园子中。
植物种植上,江南园林按照植物的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来创造园林的时序景观,随时随地都给游人展现出一帧帧天然图画:春来桃红柳绿,夏日荷蒲薰风,秋景桂香四溢,冬日雪压腊梅。
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而最重要的是,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而拙政园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纵观整个庭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而是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
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的结构方式,最高处不超过地面16米。
“中而新,苏而新”是贝聿铭为新馆确定的设计理念。
地块分为三部分。
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而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
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白色粉墙是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
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
苏州金鸡湖金鸡湖,位于苏州市东部,它上承太湖,下泄吴淞江,与阳澄湖、独墅湖、沙湖紧密相连,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内陆湖泊,堪称二十一世纪苏州“人间新天堂”的象征。
有大型滨水空间的城市湖滨广场,公园与住宅精美构建的玲珑湾,富有生态教育内涵的望湖角公园,综合公共艺术与文化设施的的文化水廊,以亲水公园、大批带状绿地林荫道及住宅群构成的湖滨大道,一个连接运河水网、延续姑苏水城风貌的水上邻里巷,林荫道路与运河贯穿小岛的水乡住宅别墅群金姬墩,用淤积湖泥堆建的集自然生态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和观鸟区于一体的湖中波心岛。
高教园区浙江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是目前浙江省最大规模的高教园区。
园区规划面积10.91平方公里。
高教园区位于市区南部,京杭大运河南岸,淮海南路以东,宁连路以北,区域面积19平方公里。
是平行带状和轴状形态的总体布局。
教学区,生活区,公共服务设施统一安排,公共设施,绿化休闲文化设施为主轴东西向贯穿整个地块。
上海延中绿地延中绿地位于上海市“申字”高架道路中心结合点,地跨黄浦、卢湾、静安三个区,共分7个区域,以起伏的地形、疏密相间的林木灌丛、多样的植物种类、丰富的水体形式,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景观。
七个园子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并由空中步行桥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感觉园位于延中绿地西南角,感觉绿意,感觉盎然生趣,感觉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是感觉园的创意理念。
以人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为设计主题,通过植物与水流在一系列独立空间的排列组合,形成多样的植物景观。
在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上,感觉园通过植物色彩、质感、尺度的不同,达到植物与硬质景观的一致,主要形成三个相对独立的植物空间,即视觉园形成的主轴线空间——触觉园、听觉园形成的半开敞空间——嗅觉园、味觉园形成的密闭小空间序列三个层次。
东入口景观轴线大道是感觉园的主体空间,东窄西宽,长300m的道路形成视线的聚焦,以大道末端的樟树水景广场作为空间的终点。
在空间的围合上利用植物特性加强对“视觉”主题的感受,如水杉的列植、珊瑚树墙及山茶、南天竹、龟甲冬青,高度递减,丰富层次,并利用宽度的变化,增强了透视效果,具有较强烈的空间纵深感和延续感,使人在有限的空间内感受到空间的无限。
主轴线空间将感觉园划分了南北两个部分,南部以林下及地被形成半开敞为主的空间。
该空间中的观景视线相对通透,顶部有乔木树冠覆盖,形成垂直尺度的强烈感觉,分为听觉园和触觉园两部分。
听觉园位于此半开敞空间的西部,设计主题为综合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树叶沙沙声、水流声、雨打叶面声、脚踩落叶声、昆虫鸟禽的啼鸣声等,创造丰富的听觉感受和乐趣。
以深邃宁静的密林为设计目标,因此,该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以郁闭的城市山林为摹本。
乔木选择体量较大植物,如加杨、银杏、广玉兰、杜英等干形高大挺拔的乔木,下层配合绿篱,形成林下覆盖空间。
触觉园中除了利用硬质景观如天然石料的色彩、粗糙度、软硬等多种变化外,还通过对具有不同触感植物的选择,如植物枝、叶的质地(草质、纸质、革质、蜡质)、形状(椭圆、心形、针形、锯齿状、尖刺状等),枝条(粗细、排列方式、外皮质感等)强化其主题。
在植物空间的设计上,植物以块面立体形式(如绿篱、树墙等)规则式布置,利用植物修剪整形的方式来统一不同质地、特性的植物。
嗅觉园以植物的芳香气味为主题,并按四季时序设计春夏秋冬四个小园,通过各个季节不同的芳香植物给人不同的嗅觉感受。
顺着园路的弯曲至西北部的味觉园,其主体空间是一圆形的休憩场地,四周环绕密植各种果树,再搭配常绿的雪松,下层采用杜鹃、八角金盘等常绿小灌木,并利用铺装质地的不同,形成相对独立的内部空间。
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主要规划就以地形的绿化为主,辰山山体则运用生态恢复手法进行处理,作为现有乡土植物的保育区,保护好现有的地带性植被,强调植物园的生态保护功能。
依山势构筑安全便捷的道路系统,在顶峰构建观景平台俯瞰全园,引导游人参观考察辰山的立地条件和植被演替的互动过程。
对山体的东西两侧采石场遗址进行改造,形成独具魅力的岩石草药专类园和沉床式花园,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主要景点就是著名的矿坑花园。
矿坑花园位于辰山植物园的西北角,邻近西北入口,由清华大学教授朱育帆设计。
矿坑原址属百年人工采矿遗迹,作者根据矿坑围护避险、生态修复要求,结合中国古代“桃花源”隐逸思想,利用现有的山水条件,设计瀑布、天堑、栈道、水帘洞等与自然地形密切结合的内容,深化人对自然的体悟。
利用现状山体的皴纹,深度刻化,使其具有中国山水画的形态和意境。
矿坑花园突出修复式花园主题,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园艺花园。
中心展示区面积约63.5hm2,被绿环围抱,由西区植物专类园区、水生植物展示区以及东区华东植物收集展示区等构成。
和绿环大尺度的地形塑造不同,该区基本保持原有农田、水网的度和肌理,仅通过微地形处理,专类园相对高程控制在0.8~1.2m 左右,改善地下水位偏高的立地条件,西区专类园边缘由块石垒砌而成,构成能反映江南水乡景观特质的岛屿状植物专类园,具有浓郁的地域风貌。
并且专类园内外空间的植物景观形成精致与粗放,多样与简单的强烈对比。
辰山植物园共设置约35 个植物专类园,分4 种类型,第一类是世界各地植物园普遍设置的,按照植物季节特性和观赏类别集中布置展示区,如月季园、春花园、秋色园、观赏草园等;第二类是为增加植物园游园的趣味性,吸引某类特殊人群或为游客科普活动设置的园区,如儿童植物园、能源植物专类园以及染料植物专类园等;第三类是结合植物园的研究方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专类植物收集和引进植物新品种展示区为主,如配合桂花品种国际登录,建设桂花种质资源展示区,收集华东区系植物,建设华东植物收集展示区等;第四类是根据辰山植物园场地特征营建的特色专类园区,如水生植物专类园、沉床花园和岩石草药专类园等。
浙江萧山花木城浙江萧山苗木基地是一家集花卉苗木批发、农业旅游于一体的大型苗木批发、零售市场。
坐落于“中国花木之乡”杭州市萧山区新街镇,由钱江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和浙江钱江花木城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
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集散中心。
萧山苗木基地由著名设计师精心设计建造,集中体现了环保、绿化、和谐的社会理念,结合中西文化,突出建筑个性和经营实用性,兼顾生活配套,是杭州市旅游景点之一。
城区设置第一交易区、第二交易区、综合服务区三大区块。
内设有花卉、盆景、行道苗木、鲜切花、相关生产资料交易区,优良花木种苗栽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