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

合集下载

军事思想概述

军事思想概述

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按照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阶级和国家进行区分,军事思想可分别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中国和外国的军事思想等。

一、军事思想发展概况人类对战争和军队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角度讲,军事思想可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发展阶段。

(一)古代军事思想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即中国和地中海一带沿海国家,内容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期的军事思想。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l世纪至8世纪,此时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建立了军队,出现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军事思想开始萌芽,并逐渐成为专门学科。

专门研究军事的著作有《军政》、《军志》等。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涌现出许多杰出军事家及军事著作,如闻名中外的孙武所著《孙子兵法》等。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经历了发生、发展的沿革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

约公元前2l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始。

从此阶级矛盾便成了社会的中心矛盾,战争成了实行阶级统治、维护阶级利益、进行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在最早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很多关于军事与战争活动的记载,据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已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在《易经》、《尚书》、《诗经》中也都有些片段、零星的军事思想论述,这些都说明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初步形成了。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二章 军事思想

三、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军事思想及其代表

古代军事思想,主要是指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 思想。主要国家是古罗马、古希腊、古中国。 代表国家:中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 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便是 一朵绚烂的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 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堪称为世界之最,其军 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营口
淮海战役示意图
第三阶段 又歼杜聿明集团
滕县

第一阶段
首歼黄伯韬兵团
砀山
商丘
徐州
碾庄
新安镇 河
连云港
陈官庄
宿县
双堆集 蚌埠
再歼黄维兵团
吃一个 夹一个 看一个

江 南京
第二阶段
(五)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思想
1.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 3.发展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 4.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 5.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杰出代表:
《孙子兵法》
▲孙子生平:孙武,字长卿,春秋末齐国乐安人。
陈妫满··陈他—陈完— 0 — 0 — 0—田无宇 ·· ·· (厉公) (田)
田桓(已) —田乞—田常 田穰苴—田豹
田书(孙)
—孙凭—孙武—0—孙膑
功绩: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孙子兵法》的主要贡献
4.国防建设理论
(1)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 略转变 (2)建设现代化国防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 从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国防 和军队建设 (1)新形势下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总体和 平,局部战乱。 (2)正确把握和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大 战略任务的关系。 (3)切实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主要大国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主要大国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主要⼤国军事思想(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主要⼤国军事思想,包括代表著作、思想家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以避免战争为主,认为战争是解决冲突的最后⼿段。

这在孙武所著的《孙⼦兵法》中有集中阐述。

孙武也是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乃⾄现代军事思想影响最⼤的军事思想家,被誉为“兵圣”。

《孙⼦兵法》开篇便是“兵者,国之⼤事,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书中最早提出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其外⽐较著名的还有《孙膑兵法》作者孙膑,《吴⼦》——作者吴起,《六韬》——旧题周朝的姜尚著,普遍认为是后⼈依托,作者已不可考。

《纪效新书》——作者戚继光,也就是说这是戚继光打⿁⼦的经验总结。

另外再推荐⼀本《周易》(或称《易经》),“要说这本书,那可真算得上是万⾦油,上⾄外星⽣物,天外来客,下到世界⽂明,⼈类前途,都可以从这本书⾥推出来,反正随你去读。

”——出⾃《明朝那些事⼉》,据此书说明朝另⼀位抗倭名将俞⼤猷就在《周易》中领悟了所谓百万合⼀之兵法(虽将百万,可使合为⼀⼈也)。

值得⼀说的是俞⼤猷有可能最早提出了海战的⼤炮巨舰理论,其所著的《正⽓堂集》明确指出:“海上之战⽆他术,⼤船胜⼩船,⼤铳胜⼩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已。

”另外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的著作中可能也有关于军事⽅⾯的论述,据说⽇本海军⼤将东乡平⼋郎和⽇本江户末期思想家,兵法家佐久间象⼭都是他的粉丝。

西⽅主要⼤国军事思想最开始主要受普鲁⼠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影响,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的就是要战胜敌⼈、打败敌⼈,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是个奇怪的三位⼀体:暴烈性的要素,使战争成为⼀种盲⽬的⾃然冲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使战争成为⼀种⾃由的精神活动;作为政治⼯具的从属性,使战争成为⼀种纯粹的理智⾏为。

这三个⽅⾯,分别主要同⼈民、统帅和它的军队以及政府有关。

克劳塞维茨说:"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的性质之中,同时起着不同的作⽤。

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发展

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军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一、中国古代理论 • 二、外国古近代军事理论 • 三、中国近代军事理论
一、中国古代军事理论
• (一)萌生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的军事理论 • (二)形成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理论 • (三)充实提高时期 ——秦汉至五代时期的军事理论 • (四)系统完善时期 ——宋代至清代前期的军事理论。
(二)外国近代军事理论
1、外国近代军事理论的产生
(1)产生的物质基础:军事、政治实践的发展 (2)产生的政治基础:对战争地位的认识 一是火器开始在军队装备中占有 (3)产生的实践起点:尼德兰军事改革 重要地位; 马基雅维利(1469-1527)认为: (4)产生的重要标志:英国资产阶级军事理论。 二是雇佣兵制度代替了封建骑士 尼德兰的莫里茨· 奥兰治亲王的改革: 君主要巩固自己的权势,必须专心致 制度。 力于战争,切实掌握军事力量。 规定了严格的军人纪律, 《劳埃德将军的军事政治回忆录》。 统一了训练制度, 1604年,英国发生了具有重大国 《霸术》,《兵法》。 制定了队列条令, 际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 明确了军队组织机构。
批火炮装备其水 筹组近代海军 重视火器的运用 3、不足 选派学生留学 2、调整武装力量体制 陆师。 革新军事制度 1、孙中山的党军 阵地战水平提高 培养指挥人才 3、废除武举制度 2、蒋介石的黄埔军 军队的管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战斗队形转变 蒋百里的《国防论》 绝对服从命令 作战指导思想方面,实行单纯防御 军队编制调整 4、传播西方军事理论 3、新国防观 特务恐怖统治 杨杰的《国防新论》
徐光启对使用火炮守城提出了以台 生攻读历代兵法,研 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的原则; 《纪效新书》
究军事理论,训练弓 成吉思汗的远程奔袭、快速突击、 《练兵实纪》 马武艺。 迂回包抄、在野战中歼敌的战法。 《武备志》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使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中华名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名族。

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军事思想一直是一朵绚烂的奇葩。

在此做一概述。

中国军事思想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事思想。

而近代军事思想又可以分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第一次国内革命之前为一个阶段,从第一次国内革命到新中国建立为第二阶段。

从新中国建立至今为第三阶段。

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生、形成、充实提高、系统完善四个历史时期。

⒈萌生时期。

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即夏、商、西周时期。

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①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伸张正义和保民。

②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③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主张"以礼为固,以仁为胜",由于这一时期战争样式简单,规模比较小,持续时间短,人们对军事的认识还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⒉形成时期。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中。

争霸、兼并、统一战争激烈,用兵数量增多;铁兵器应用日益广泛,军事技术和筑城等均有进步;军制上,步兵、骑兵、水师逐渐分离为独立兵种,步、骑、车配合作战,形式多样;打破了"兵民合一"兵制,出现了募兵制和郡县征兵制;战争指挥复杂,要求高,将帅专职化;学术上百家争鸣等,促进了中国古代兵学的发展。

以《孙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兵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

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春秋时期的战争指导者,已能成功地制定和运用军事与政治谋略。

⒊充实提高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中期,即从秦统一中国后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分裂和统一的历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也不断发展。

浅析中外古代军事思想各自之特点及区别1000字

浅析中外古代军事思想各自之特点及区别1000字

浅析中外古代军事思想各自之特点及区别中西方军事思想特点中国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十分繁荣。

继春秋战国时代诞生的《孙子兵法》之后,到宋朝时期形成七大兵书,号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三略》《司法法》《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与“五经”相对应,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典籍)。

西方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西方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同时代并立的还有约米尼的《战争的艺术》——在当时,后者的影响力一度超过《战争论》,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军官几乎人手一本《战争的艺术》。

中西方军事思想主要区别中国军事思想重谋略,西方军事思想重技术。

中国军事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谋略学。

《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

”毛泽东军事思想倡导,“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乔良、王湘穗《超限战》理论则完全超脱军人对军人、国家对国家的传统战争思维,从更广义的视角思考现代战争方式方法。

这些军事典籍无不闪现着我国传统军事思想谋略和艺术。

就像打太极一样,中国最顶级的兵学大师总能恰当地避敌锋芒、击敌软肋。

在他们看来,世界上从来没有最强的敌人,也没有最弱的自己,在任何情况下总能找到对付敌人的方法策略。

相比而言,西方军事理论更重视技术,更重视利用技术进步带来的优势。

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西方社会逐渐养成对科学技术深深的崇信,甚至把科学技术看成一种信仰,以至于在军事理论创新过程中自发地引入这种科技素养、科技思维。

可以发现,每涌现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西方国家就会提出一种新理论。

例如,20世纪20年代,飞机诞生仅仅数年后,意大利军事思想家杜黑便提出制空权理论;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美国海军提出“网络中心战”……现如今,无人技术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初露端倪,美国DARPA又适时提出“马赛克战”理论。

究其原因,这种区别可能与西方科学技术长时间持续发达、而我国科学技术起步较晚有关。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

2、《司马法》
司马穰苴撰。司马穰苴,其先人是救国公子完,与孙武乃是 同族人。田穰苴,齐景公时人。经晏婴荐为将军,因功后任 大司马。故称司马穰苴。至齐威王时,“齐威王命大夫追论 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日司马穰苴兵 法》。因此,《司马法》并非出自于于田穰苴手撰。现存的 《司马法》共有3卷5篇、其主要内容有:“正不获意则权, 权出于战”的揭示战争本质的观点;“以战止战”的战争观; “天不虽负,落战必危”的战备观: “顺天、阜财、怿众、 利地。右兵”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的思想。
(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
西周时期) 2.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趋向成熟(春秋、战国 时期) 3.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秦—五代时期) 4.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化(宋—清 前期)
(二)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的特点
一、伦理观念占有极重要地位 二、具有多元化的结构层次
三、体现了由低级向高级,由进步替代落后,
逐步转变、更新、完善、发展的趋势。
“忠君报国”、“成仁取义”等封建社会所倡
导的军人的一套道德观念,成为影响近代军 人生活的准则,而且影响的程度上较前为甚。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军事思
5、《三略》
黄石公撰。传说是黄石老人传授张良的兵书。但《汉书.艺 文》未见著录,据学者们考证,《三略》成书时间可能在汉 未至魏晋时期。全书共分上、中、下3卷,是我国最早侧重 从战略上论兵的军事著作。其主要内容有:“庶民者,国之 本”;“制胜破敌者,众也”;“以弱胜强者,民也”的民 为本的思想;“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有所设,刚有 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的柔刚弱强兼用的思想;“恕 己而治人”,“推惠施恩”,“以身先人”的治军思想; “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的战争观。 《三略》实质是作者为统治者治国治军提出的三方面谋略— —上略、中略、下略。

中西方军事思想对比

中西方军事思想对比

中西方军事思想对比杜燕波对双方军事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中西方军事思想发展的源头及基本脉络理论都可能从《战争论》找到踪迹;中国军事理论则以《孙子兵法》为总的根源而发扬光大。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战争论》诞生于18世纪后拿破仑战争时代,《孙的正确指导下,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在建国初期打赢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从而奠定了新中国不容忽视的国际地位。

1999年,乔良、王湘穗合著的《超限战》号称“21世纪集东方智慧之大成的军事学术”,一经出版便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据说,该书是三本中国人写的、入选美国西点军校“必读书目”的作品之一(另外两本分别是《孙子兵法》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足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人民军队开启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新征程,并逐渐形成伟大的习近平强军思想。

西方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西方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同时代并立的还有约米尼的《战争的艺术》——在当时,后者的影响力一度超过《战争论》,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军官几乎人手一本《战争的艺术》。

一战前后,随着飞机、坦克等机械化兵力的出现,西方军事学术进入空前繁荣期,涌现出英国富勒的《装甲战》、意大利杜黑的《制空权》、德国鲁登道夫的《总体战》和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理论、苏联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战役理论”等军事理论(论著)。

二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实力大不如前,世界进入美国一家独大时代。

1982年,在反思越南战争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美军将“空地一体战”理论写入作战条令。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成功实践了刚刚提出的“五环打击论”,取得令人侧目的作战效果。

几乎同《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思想的开源之作(layered stand-off)就是美国人造的词,用来形容现代条件下中、俄军队的强大攻防与反击能力。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概念”,正如数学、物理等理工科一样,概念是逻辑(科学)的起点。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

课后小结:第二章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基本规律并指导战争,阐明军队与国防建设基本理论与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先进的军事思想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

本章主要介绍古今中外有关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古代、近代及当代军事思想的辉煌成就,初步了解西方近代和现代主要军事思想。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这段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军事家、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与西方古代军事思想相比,起源早,哲理性强,代表了世界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高峰。

中国古代兵书是记录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

据统计,我国目前尚存的古代兵书多达2300余部,18567卷。

这些兵书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有关“治军”和“用兵”的基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体。

下面分别从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学习。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至元代,徘徊于明、清时期。

夏、商、西周经历了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鼎盛到衰亡的整个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形成了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了真正的战争及与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夏商之间的鸣条之战和商周之间的牧野之战,已经开始应用军事谋略。

但此阶段的军事思想不完善,认识不深刻,军事论著很少且已失传。

例如,《易经》中有反映商周之际谋略思想的内容,《尚书》、《诗经》中记载了一些军事理论片断。

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这两部著作已经失传,但后世兵书中可以找到片断的引文,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是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并日趋统一的时期。

2.简述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简述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期间形成和发展的军事理论。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封建社会制度已是强弩之末,又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视角,探讨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

林则徐、魏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他们自觉地收集外国军事资料,研究敌情,提出了组织民众,军民配合,沿海各省协力筹防和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在沿海、陆地歼灭敌人的方针。

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代表奕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主张“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整顿军队,创练新军,筹办海防,兴办学堂,选派出国留学人员。

同时,随着西式武器陆续装备军队,出现了步骑、步炮协同作战,海军独立作战、陆海协同作战等战术的变革。

战斗中的阵形由密集向疏散发展。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了。

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在武器装备建军和作战指导思想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超过了以往历代农民起义军的水平。

另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湘军、淮军等领导人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也积累了一套建军理论和作战原则,对以往的军事思想有所发展。

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等人逐渐认识到国防与民生互为表里的,并大胆借鉴苏联红军经验,设立党代表制度,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使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同学们好。

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目的,是想使大家对其主要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古为今用。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2308部,18567卷;其中比较有价值的100多部,被选入百科全书的有39部。

主要介绍讲两个问题: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概况二、孙子兵法 (重点)(教学时间为4学时,理论课与看录相各2学时)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概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

也就是在这时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真正的战争及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的特点: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

由于所受外部侵略少,当时的军队主要承担了相当于今天武装警察的功能。

、从兵书上推测,其军事思想的出发点都是探求如何通过军事手段来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反抗的问题。

2,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

在今天,为保持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提高物质待遇,进行政治教育和强调军法军纪等等。

;而在那时主要是进行处罚,对奴隶士兵的处罚是详细而又严酷的,如周朝的五刑之律竞达3千多条:墨1000条、劓1000条、非500条、宫300条、大辟300条,如若士兵集合迟到,就要被砍去脑袋,可见当时刑法之严酷。

礼主要是针对奴隶将领,并不对其进行身体的处罚。

3,迷信色彩重。

此时战争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每次作战之前都要到庙里烧香拜祖,乞求祖宗和神仙的保佑。

一些军事行动的决策如出兵的时间,攻击方向等也必须事先占卜,而后才能确定。

因为在他们看来,战争的起因和胜负都是上天决定的。

4,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指导思想。

当时战车是军队的主要装备,军事思想也是以战车为主。

(略)总的说来,此时并不重视和提倡谋略在军事中的运用,相反视谋略为小人之举,不仁不义。

如春秋时期宋、楚两国在温水交战,,,宋国在战前已布好阵势,有人向宋襄公建议趁楚军对正在渡河而处于混乱的时机出击,但宋襄公“讲求仁义,耻于诡道”结果遭到失败。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一、填空题1、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问题的理性认识。

3、近代西方军事思想: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侧重于探讨指导战争的一般性原则,强调军事艺术不仅应研究军事行动,还应研究战争的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等政治问题,并提出了进攻于防御的方法,以及阵地战、运动战、建立预备队等一些原则。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从战争哲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战争的基本问题,对战争的本质、战争的规律、军队建设、战争艺术、战争计划以及精神因素等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深刻、独到、精辟的见解。

英国学者麦金德的“地缘战略论”,美国军事家马汉的“制海权”理论等,便是当时“寂静战场”上理论竞争的产物。

一战后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提出的“总体战”理论和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提出的“间接路线战略”之中。

意大利军事家杜黑提出了“空权论”,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和德国陆军总长古德里安提出的“机械化战争”理论,法国戴高乐提出的“职业军队理论”等,都主张依靠少数精锐的职业部队,使用坦克和飞机等机械化战争主战并去夺去战争的胜利。

《拿破仑军事语录》反映出拿破仑的军事思想主要有:(1).强调要积极采取攻势行动,为了达到消灭敌军兵力的目的,把积极发动进攻作为自己的主要手段;(2).强调要善于集中兵力,即在必要的时候,在必要的地点,集中比敌人在此时此地更为强大的兵力;(3).强调快速机动,认为行动拭迅速可以弥补军队的不足,快速的行军,能够提高军队的士气,增加取胜的机会;(4).强调突然性,注重出奇制胜;(5).重视国家军事组织的完善和军队骨干力量的培养;(6).重视选拔将领,强调统帅的素质。

4、八七会议的内容:毛泽东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

会议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就是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浅析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军事思想变化

浅析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军事思想变化

浅析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军事思想变化摘要:中国军事思想时刻都在变化,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至清代时期。

每次变化都有着跨时代的意义关键字:军事思想,兵法,近代革命不同的时代、阶级和国家,有着不同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指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它从人们的军事实践中产生,同时又为人们的军事实践作理论的引导。

1中国上下五千年,每个阶段的军事思想都在改变.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清朝前期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至清代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曾产生过两部较系统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和《军政》。

《军志》作为西周时期的军事代表作,反映了当时西周时期的军事思想。

“有德不可敌” “‘德’就是‘得’,就是做事做得适宜,于人于己都过得去,无愧于心。

它提出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战争观念。

《军志》又说:“允当则归”,用兵要适可而止,不要乐兵好战、穷兵黩武。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战斗开始讲究军事智谋,春秋时期出现了迂回、包围、侧击、奇袭等机动作战方式。

而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更是表现了当时的军事思想大爆炸。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

共有六千字左右,共十三篇。

2十三篇既自成一体,相互连贯,构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其中集中阐述了当时以避免战争为主的军事思想,认为战争是解决冲突的最后手段。

“不战而屈人之兵”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意思是不通过双方军队兵刃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战争本身是损人伤己的事,孙武认为衡量战争取胜的一般原则是以能使地方土地、将士、官员、兵卒等完整无损的归降为上策。

所以百战百胜,虽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是高明之中的最高明的。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三、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新 的社会关系为前提 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是军事思想 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冶金技术——先秦军事思想 先秦军事思想 冶金技术 工场手工业——拿破仑作战思想 工场手工业 拿破仑作战思想 现代大工业——机械化战争理论 现代大工业 机械化战争理论 核技术的发展——核战争理论 核技术的发展 核战争理论
生产力发展+社会制度变革 生产力发展+
代表作:《希腊波斯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代表作: 希腊波斯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军政》《军志》《周易》 》《军志》《周易 《军政》《军志》《周易》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可以按照时间顺序 做以下划分:
先秦军事思想 秦王朝后军事思想
二、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 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
三、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 为前提 军事思想的来源与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是 战争实践 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相互对抗竞争中发展 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展 军事思想在与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发展
3、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
“师出以律,失律凶也”(《易·师》) 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师 赏罚, 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 赏罚,“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 尚书·甘誓 甘誓》 (《尚书 甘誓》)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17—19 19世纪初期欧洲军事思想近代化飞跃 17 19世纪初期欧洲军事思想近代化飞跃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世纪50年代至80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第一部分
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含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 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 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二、军事思想的特点
1、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3、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二、军事思想的特点
阶级性
军事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在阶级社会中,人们 为了各自的阶级利益,所奉行和推荐的军事思想 必然反映各个阶级对战争和军队建设的认识和立 场。因此,不同阶级、国家和政治集团必然有不 同的军事思想。
二、现代美国军事战略思想
(四)以威慑作为防务政策的核心 美国威慑战略的实质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 相威胁,同时辅以政治、经济、外交、科 技等手段慑服对手,以达到不战而维护美 国利益的战略目的。
(五)以军事联盟作为全球战略的支柱
三、现代美军作战思想
冷战结束后,美军在不断调整军事战略的 同时,也在积极研究制定面向21世纪的作 战理论。从美军颁发的《2010年联合作战 构想》和1998年版《作战纲要》等一系列 文件中可以看出,美军面向21世纪的新的 作战理论,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 个方面:
可以战。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
敌国不敢婴也。”
gǒu
zi
-------------苟子
第二讲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
• 近代西方军事思想,是指17世纪中叶至20 世纪中叶(1640~1945),资产阶级为其自 身利益而准备与进行的战争和武装斗争的 理性认识。它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 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资本 主义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体地说,它产 生和形成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发展于帝 国主义时期。
• 先戒为宝。古人从战争经验中认识到战争 是不可避免的,而战争的胜败则是关系到 国家存亡的大事,因此,把备战作为一条 重要的原则。 “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 悖。” -------------《吕氏春秋》

军事思想——精选推荐

军事思想——精选推荐

军事思想第⼆章军事思想教学⽬的和要求: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熟悉我国不同时期、不同⼈物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树⽴科学的战争观和⽅法论。

教学内容:1、军事思想概述2、⽑泽东军事思想3、邓⼩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4、江泽民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5、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教学重点:⽑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平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法:理论讲解和观看图⽚资料教学学时:6学时。

第⼀节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同学们,学习军事思想,⾸先弄清什么是思想、军事、战争这⼏个概念。

思想:对某种事物的看法和认识。

战争是⼀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类社会活动的特殊形态,是达到⼀定的政治、经济⽬的,通过暴⼒⼿段,⽤以解决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在⼀定发展阶段上的⽭盾的最⾼⽃争形式。

简⾔之:战争就是两个政治集团为了⾃⼰的利益发动的武装冲突。

或战争就是打仗。

(马克思讲:战争就是暴⼒。

⽑泽东说:战争就是流⾎的政治。

)军事是以准备与实践战争为中⼼的社会活动。

(有关武装⽃争或军事⽃争的事)诸如,军事⼒量的组织、训练和作战⾏动,武器装备的研制、⽣产和使⽤,战略战术研究和应⽤,战备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国防设施的计划和改造,后备⼒量动员、组织和建设等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属于军事的范畴。

军事思想主要是关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

研究对象和内容主要是战争观、国防观、⽅法论、作战思想、军事谋略、军事哲学以及军队建设。

它揭⽰战争的本质、战争的规律性以及进⾏战争的指导原则,产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原则,从总体上反映研究战争和军事上的成果,军事思想研究的问题,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法论,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等基本内容,战争观和⽅法论是军事思想的基础、精髓和灵魂。

军事思想来源于战争与军事实践,是战争与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给战争和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发展,是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军事思想也通常也称军事理论。

古代军事思想的演变历程研究

古代军事思想的演变历程研究

古代军事思想的演变历程研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古代军事思想的演变历程也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既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战争技术和战争形态的演变所促进。

人类追求战争胜利的智慧和技巧,不仅是保卫家园和国家的必要手段,也是人类抵御外来压迫和侵略的有效工具。

本文将从古代军事思想的演变历程、军事思想的重大转折点、军事思想对现代军事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有所启示。

一、古代军事思想的演变历程古代军事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从单纯防御到主动进攻的转变过程,从战术到战略的扩展,从单兵单兵搏斗到兵种搭配配合的进步,从物理攻击到心理战、情报战、网络战等方面的发展。

在古代,军事思想趋于单纯,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自卫。

军事学问的开端较为先进的是战国时期,对于指挥系统的建立和兵力装备的统一等问题有一些重要的学说。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军事学问之一,它的理论思想在指导古代战争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孙子兵法》阐述了战争的本质、战争准备、作战原则等方面的问题。

《吴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在秦汉时期,军队的管理制度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和发展。

战争实践的经验和军事理论的探讨,促进了军队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提高。

到了唐宋时代,军事学问渐趋丰富和细化。

唐代有《武经七书》,宋代有《武侯新书》、《武备志》等作品,更加强调了战争策略和军队组织的重要性,并对战争中的部分问题,如军事物资保障、城防建设、阵地防御等方面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规范和解决方法。

到了明清两代,军事学问逐渐减弱,军事思想陷入了停滞和僵化状态。

另一方面,军事领域也受到了欧洲民族主义观念和科学技术的影响,开启了军事思想的新纪元。

二、军事思想的重大转折点中国军事思想有几个重要转折点:战争胜利转型、尖锐时期转型、文化与军事转型、民族团结逐渐凝聚等。

在各个转折点上,中国军事思想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和富有争议性的探讨。

军事思想总结800字高中

军事思想总结800字高中

军事思想总结800字高中军事思想总结(800字)军事思想作为军事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军队的建设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地域中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军事思想的首要任务是打赢战争。

在古代,古希腊将领孙子通过《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强调以智取胜。

这一思想在古代军事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的军事思想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军事思想经历了多次演变。

在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燃烧了大量古代典籍,使得中国的军事思想几乎荒废。

到了两汉时期,陆机撰写了《论兵》,对战争的策略和战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到了宋朝,陆秀夫提出了“以兵象棋之法论兵”的思想,将兵法和象棋的棋局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军事思想研究的一大特点。

在西方,军事思想的发展更为早期和系统。

希腊思想家克利斯托斯在古希腊时期撰写了《撒福尼特》、《巴拉姆那的法则》等著作,其中包含了一些军事思想的内容。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军事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法国的吕佐和瑞士的索麦尔在著作中对战争的性质和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7世纪,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提出了“攻坚战术”和“灵活作战”两大原则,为后来的军事思想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军事思想在近代发展得更加迅速。

19世纪末,普鲁士的军事思想家冯·克劳塞维茨以其《战争论》成为整个军事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从哲学的角度全面阐述了战争的本质和规律。

斯大林则在苏联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提出了“集中兵力、速胜敌人”的思想,这对于指导苏联在二战期间的军事行动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战争形态的变化,军事思想也不断发生着变革。

进入20世纪末和21世纪,信息化战争、网络战等新型战争形态的出现给军事思想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今世界,美国的空中优势思想、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思想、俄罗斯的混合战争思想等都成为了各国军事战略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使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中华名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名族。

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军事思想一直是一朵绚烂的奇葩。

在此做一概述。

中国军事思想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事思想。

而近代军事思想又可以分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第一次国内革命之前为一个阶段,从第一次国内革命到新中国建立为第二阶段。

从新中国建立至今为第三阶段。

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生、形成、充实提高、系统完善四个历史时期。

⒈萌生时期。

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即夏、商、西周时期。

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①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伸张正义和保民。

②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③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主张"以礼为固,以仁为胜",由于这一时期战争样式简单,规模比较小,持续时间短,人们对军事的认识还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⒉形成时期。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中。

争霸、兼并、统一战争激烈,用兵数量增多;铁兵器应用日益广泛,军事技术和筑城等均有进步;军制上,步兵、骑兵、水师逐渐分离为独立兵种,步、骑、车配合作战,形式多样;打破了"兵民合一"兵制,出现了募兵制和郡县征兵制;战争指挥复杂,要求高,将帅专职化;学术上百家争鸣等,促进了中国古代兵学的发展。

以《孙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兵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

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春秋时期的战争指导者,已能成功地制定和运用军事与政治谋略。

⒊充实提高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中期,即从秦统一中国后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分裂和统一的历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也不断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ⅴ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的夏朝。

由于阶阶级矛盾成了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战争也就成了阶级斗争的最高斗争形式。

到了殷商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常备武装力量的出现军队数量的增多,兵器质量的提高,战争对从事和指导战争的成员的战术技术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军队的骨干力量--贵族的教育训练就成了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可以说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处于萌芽状态了。

ⅴ(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到了西周时代,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已经有了专门用于书写的文字和书写材料(简策、版牍),为兵书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进入商周,由于战争的频繁,作为系统地论述古代兵法的着作--兵书也就在西周产生了。

在《左传》、《孙子》等兵书的引文中,可以确切地了解到在西周时期,曾产生过两部较系统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和《军政》。

这些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ⅴ(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ⅴ公元前8世纪初至公元前5世纪初,中国进入了春秋时期。

由于各诸侯国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孙子兵法》是一部春秋末期集大成之作,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ⅴ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ⅴ(一)战争的起源、性质和作用ⅴ1.战争的起因ⅴ《吴子》兵法认为"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

2战争的性质ⅴ《吴子》兵法指出:"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即禁暴除乱,拯救危难的军队叫义兵;仗恃兵强、征伐列国的军队叫强兵;因君主震怒而出师作战的军队叫刚兵;违背天理贪图不义之财的军队叫暴兵;不顾国衰民疲,兴师动众而出战的军队叫逆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小结:第二章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基本规律并指导战争,阐明军队与国防建设基本理论与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先进的军事思想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

本章主要介绍古今中外有关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古代、近代及当代军事思想的辉煌成就,初步了解西方近代和现代主要军事思想。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这段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军事家、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与西方古代军事思想相比,起源早,哲理性强,代表了世界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高峰。

中国古代兵书是记录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

据统计,我国目前尚存的古代兵书多达2300余部,18567卷。

这些兵书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有关“治军”和“用兵”的基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体。

下面分别从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学习。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至元代,徘徊于明、清时期。

夏、商、西周经历了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鼎盛到衰亡的整个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形成了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了真正的战争及与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夏商之间的鸣条之战和商周之间的牧野之战,已经开始应用军事谋略。

但此阶段的军事思想不完善,认识不深刻,军事论著很少且已失传。

例如,《易经》中有反映商周之际谋略思想的内容,《尚书》、《诗经》中记载了一些军事理论片断。

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这两部著作已经失传,但后世兵书中可以找到片断的引文,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是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并日趋统一的时期。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

处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频繁的战争实践和军事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汉初张良、韩信整理出兵家182家),使得军事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发展。

军队的组织制度初步完善,战略战术原理走向系统,作战兵器也不断改良,许多军事家及兵书著作不断涌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春秋末期军事家孙子及其所著的《孙子兵法》,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简介: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与孔子同代,生卒年月不详。

因齐内乱投奔吴国,经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晋见吴王阖闾,献兵书,被吴王阖闾委以将军,经国治军,显名诸侯,助吴“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其军事思想集中反映在所著的《孙子兵法》13篇中。

《孙子兵法》全书13篇,约5900余字,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战略问题,包括: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战术问题,包括: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

第三部分论述了战争中的两个特殊问题:火攻、用间。

《孙子兵法》列《武经七书》之首,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居于鼻祖地位的地位的优秀军事理论遗产。

唐朝时期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古今中外众多军事家、政治家、学者推崇备至,有日、法、英、俄、德等多种外文译本,被誉为“兵经”、“世界第一兵书”,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孙子也因此被推崇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

美国国防大学等西方国家军事院校将《孙子兵法》列为战略学必修课程。

可以说,《孙子兵法》对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而又重大的影响,后世军事思想无处不存在孙子军事思想的烙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然历经秦、汉、晋、隋、唐、宋、元等王朝的频繁更迭,但先秦军事思想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使这一阶段的中国军事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秦汉时期,统一的历史时代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其战争观必然定位于大一统的思想,反映在军队建设方面强调集中统一,国防建设上强调长治久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局面,使得军事思想出现了以追求实用为目的的特点,北方的统一和南北对峙是这个时期军事思想探讨的重点,代表人物曹操、诸葛亮的“弘思远益”的战略思想、两弱抗一强的三角争斗思想和南水北骑的作战思想独具特色。

唐代兵书《李卫公问对》,对《孙子兵法》提出的虚实、奇正、攻守等作战原则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太白阴经》分析了国家政治的优劣、力量的强弱以及军事谋略的应用对战争胜负的重要影响。

宋辽金元时期,南北对抗更加激烈,城寨防守和江河防御的地位日益突出。

北宋初期,随着火药、指南针开始应用于军事,出现了冷热兵器并存的局面,军事技术对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进一步推动作用。

宋神宗年间,又将《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等兵书汇编为《武经七书》,作为武学的经典教程。

明至前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徘徊时期。

明代至清前期,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没落,不仅有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同时,西方列强也开始入侵中国。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革新与守旧并存的徘徊时期,明代出现了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的单纯防守作战的思想,特别是到了清朝,统治者局限于“骑射为满洲之根本”的保守思想,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始于雍正,盛于乾隆),军事上更加保守落后,军事思想已经趋于陈旧与保守。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这里主要介绍孙子的军事思想。

孙子的军事思想产生于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他继承了前人的兵学思想,对当时的军事实践进行了理论总结,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奠基石,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孙子的军事思想可以主要概括在以下六个方面:■“安国全军”的慎战观孙子十分重视战争问题的研究,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直观地认识到:“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而主张对待战争必须“慎之”、“警之”,提倡“安国全军之道”,“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慎”是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孙子告戒“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因为“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但“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警”则是要加强战备,增强实力,要求“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流亡伦敦时,在读到《孙子兵法·火攻篇》的名言“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时,感慨万千,长叹“如果早读《孙子兵法》20年,也不至于饱尝亡国的惨痛了”。

■因形任势的制胜论为了探求预知胜负的途径,孙子正确地阐述了战争胜利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因素及相互的辨证关系。

他将客观因素概括为“五事”(道、天、地、将、法),也包括争取民心,鼓舞士气(上下同欲、并气积力)。

孙子高度重视政治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触及了政治与军事的主从关系,指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孙子论述了经济因素对军事实力的影响,提出:“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从土地、物产、兵源推算出军事力量的强弱。

孙子还充分肯定了主观能力的发挥对战争的作用,指出:“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即通过主观努力,把静止的“形”变为运动的“势”,能动地创造和运用有利的态势。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孙子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提出了不以交战的方式达成政治目的的“全胜”战略,不战而胜为“全”,战而胜之为“破”,“全”为上,“破”次之。

为达到全胜目的,在战略谋划上要胜敌一筹,“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在力量对比上要处于优势,“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在战争准备上要周到细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在实行方式上则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总之,要达到“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兵贵神速、因敌制胜的作战指导思想在作战指导上,孙子主张积极进攻。

在实施战略进攻时,要秘密决策,“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隐蔽准备,“形人而我无形”;出其不意,“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避实击虚,“兵之形,避实击虚”,“攻其无备”;速战速决,“兵之情主速;久则钝兵挫锐;故兵贵速,不贵久”。

■作战谋划孙子强调作战谋划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要看到地有“六形”(通、挂、支、隘、险、远),法有“九变”(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谍有“五间”(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要知晓“五事”(道、天、地、将、法);要考察“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等诸多因素。

作战指挥,孙子强调要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要明利害、识众寡、辨分合、察虚实、善专分。

战术运用要示形惑敌,“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奇正多变,“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兵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令文齐武的治军思想孙子的治军思想是“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文”就是要厚赏、爱卒,“武”是重罚、严刑,二者相辅相成。

士卒平时要严格训练,严明纪律,战时才能步调一致,服从命令。

孙子还十分重视将帅的选拔和任用,提出了将帅选择标准:智、信、仁、勇、严,理、备、果、戒、约。

智——足智多谋;信——赏罚有信;仁——爱护士卒;勇——勇敢坚定;严——明法申令。

理——调度有方,指挥若定;备——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果——果敢,果断;戒——戒骄戒躁;约——军令简明易懂,不搞繁文缛节。

孙子军事思想是建立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础上的,他强调“知己知彼”,以庙算“七孰”进行分析对比,讲求“战道”,探索战争规律,从弱强乱治的矛盾中看到其转化,等等,都是具有思辨特征的哲学思考。

孙子通过战争事物对应概念的认识,如敌我、攻守、全破等,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生克关系及其相互消长,如奇正互变,从而衍生出对各种作战方式的描述,推动了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的发展。

二、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八十年间,是中国军事史上急剧变化时期。

在西方列强的屡次侵略,饱受屈辱和蹂躏过程中,中国军事思想自觉与不自觉地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