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问题

合集下载

浅谈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财政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财政支出结构综合反映一国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财政支出管理的目标就是总量的控制、资源分配与配置的效率、运管理与运作效率。

本文从近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公共财政在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还是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并针对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越位”“缺位”财政规模经济发展一、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和支出规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财政支出范围不规范,“越位”与“缺位”并存由于行政区划级次引起政府及财政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定位不明确,财政的职能范围与支出责任未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

由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引起的财政支出的“越位”、“缺位”。

一方面表现为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较少;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政府支出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和力度的弱化,同时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合理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仍然偏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以经济建设作为一项指导方针,所以经济建设支出一直是我国财政支出中份额最大的部分。

虽然近年来经济建设的支出比重有下降趋势,但下降缓慢,占财政支出比重仍然还是很高。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速度过快。

特别是至“七五”时期以来行政管理费超过了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GDP的增长速度,极速了其比重的上升,虽然几次机构消肿,精简人员,但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仍然没有明显下降。

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步扩大,机构人员逐步增加,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增加有一定的必然性。

但是我国的行政管理费增长速度过快,结构变化也不尽合理。

机构不合理膨胀、人员编制过多也会导致服务效率低下等不合理的一面。

3.财政支出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财政学论文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对应的财政政策

财政学论文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对应的财政政策

一.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分析: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

2011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蛋糕”继续增大。

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逾1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

但是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放缓,增幅放缓至12.8%,较2011年回落12.2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2012年财政收入完成了预算,但是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幅度较大。

经济增速放缓、物价尤其是PPI下行、进口增速下滑以及结构性减税四大因素,导致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回落。

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虽然在四季度出现反弹,但全年经济增速回落至7.8%。

税收收入的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关联度高,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财政收入中的主体—税收的增长放缓符合预期。

一些税种的税基与物价密切相关。

2012年我国物价总体在低位温和运行,尤其是PPI 同比大多在负增长区间运行,相应地增值税、消费税增幅出现回落。

近年来,我国进口环节税收的增长在税收中的作用逐步增强。

一般来讲,进口环节中一般贸易规模的扩大会导致税收增收较多。

然而,去年国内需求放缓,致使我国进口增速减速,一般贸易规模增长放缓,对税收的影响较大。

我国实施的诸多结构性减税政策效应在去年得到充分释放。

除了备受关注的个税之外,增值税转型是长期的减税措施,其减税政策效应明显。

此外,对小微企业政策倾斜效果继续释放,大大减轻了小微企业的负担。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保持了较快增长,不少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的优惠政策。

企业负担减轻了,相应地我国税收收入减少。

此外,出口退税舒缓外贸企业压力,受到外需低迷、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更强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外贸企业在去年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分析

我国教育⽀出的结构分析2019-10-21【摘要】我国教育⽀出的规模不断扩⼤,表明了财政对公共教育⽀持⼒度的加⼤,但在⽀出结构⽅⾯仍存在⼀些问题。

本⽂分析了我国财政教育⽀出现存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财政教育⽀出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教育⽀出结构分析教育⽀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出的重要内容,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财政分配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公共教育投⼊不断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占国内⽣产总值的⽐例也不断上升,表明了财政⽀出对公共教育⽀持⼒度的不断加⼤,但教育经费短缺的呼声仍然强烈,其原因之⼀就是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在不同层次教育之间存在不合理因素。

因此,在继续增加教育⽀出的同时优化⽀出结构,提⾼教育⽀出效益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教育⽀出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战略地位的认识已经提⾼到了相当的⾼度。

各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也在逐年递增,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4年以来保持着较⾼的增长速度。

但我国教育仍然存在着⽀出总量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1、政府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财政性教育⽀出占GDP的⽐重偏低,占财政总⽀出的⽐重亦偏低。

从表1中看出,近段时期我国财政性教育⽀出在1991年617.8亿的基础上翻了两番多,到2001年,达到了3000个亿以上。

但财政性教育⽀出占GDP⽐重较低,与1993年《中国教育改⾰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产总值(GNP)的⽐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标还有⼀定距离,未能达到1995年发展中国家4.1%的平均⽔平,更低于4.9%的世界平均⽔平。

预算内教育⽀出占财政总⽀出⽐重也偏低,如果把未纳⼊预算管理的各级政府征收⽤于教育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和校办产业、勤⼯俭学和社会服务收⼊⽤于教育的经费计算在内,财政性教育⽀出占财政总⽀出⽐重也仅仅能提升近4个百分点,低于韩国(1997年)20.5%、泰国(2000年)22.44%和墨西哥(1999年)25.54%的⽔平。

《财政学》购买性支出(公共消费支出二)

《财政学》购买性支出(公共消费支出二)

一、教科文卫的含义及特点教科文卫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科学研究、文化、卫生支出等方面的支出。

在中国,代表政府承担全社会的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多方面任务的单位被称为“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重要的公共部门。

教科文卫支出也称为事业支出。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单纯依靠经济领域的活动来寻求经济的发展,是十分狭隘的。

只有大力发展科、教、文、卫等事业,满足劳动者能力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这一点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正因为如此,在公共需求中,逐渐增加了发展文化、教育、科学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内容,相应地,政府用于这些方面的支出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教科文卫支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是对混合商品中的公共商品部分的成本补偿。

第二,其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

事业支出满足的需求与行政、国防需求不同,它不是基本需求,而是一种发展需求。

这种需求的增长速度一般快于人们收入的增长速度。

第三,具有部分的投资性质。

按照经济学中人力资本概念,许多与人力资本相关的事业支出已不仅仅是消费,而且是一种投资,即社会人力资本投资。

正如居民住房支出本质上是消费,但经济学却按习惯把它归为投资一样,社会人力资本投资本质上是一种投资,但财政学中一般按习惯把它归为消费。

二、教育支出参见“拓展一:政府介入教育领域的原因”由于教育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教育成为政府干预的重要领域。

政府对教育市场的干预一般是根据不同的教育市场失灵程度和矫正目标有选择地进行的。

(1)义务教育。

初、中等教育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也是实现机会均等的重要手段,政府往往通过法律的形式强制适龄儿童接受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由于是法律强制政府提供、公民(或准公民)接受,且每个人受益额大体相等,义务教育往往也是免费教育,所需经费全部由财政提供。

(2)高等教育。

相对于初、中等教育来说,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正外部性,也助于实现机会均等,但其受益内在性增强,受教育者从教育中获得的私人收益的比例更高。

财政学作业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财政学作业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财政学作业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978年-1995年,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国民经济实现了高速度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央财政支出与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却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性调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计划包揽一切,企业没有生产经营权,只能服从国家计划的安排。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首先要求承认企业独立商品生产者的地位,承认消费者的消费权利。

因此,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要求财政在政策上"放权让利"一系列改革措施由此产生的后果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较大幅度地下降。

另外,改革以来,我国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中央财政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下降。

(2)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体制很不完善,管理水平较低。

(3)管理体制上的原因。

反映在预算管理上,相当一部分财政资金以预算外的形式管理分配,这也是形成这一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

(4)统计原因。

1995年-2005年,中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缓慢上升,主要原因包括:(一)财政收入绝对规模的增加提高了供给能力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为财政支出的不断扩张提供了可能,财政收入的增加提高了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为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了财源保障。

(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需求能力根据瓦格纳等人的研究,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也会相应提高。

从对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来看,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增加,并没有伴随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相应提高,相反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在改革开放初期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瓦格纳法则在中国的完全失效,经济发展对中国财政支出规模扩张无任何解释力。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与瓦格纳所观察的样本国的初始状态并不相同,一个可观察到的事实是,经济发展提升了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居民对于教育、卫生、娱乐、文化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也明显提高,从而财政支出用于这些项目的支出也明显增加。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摘要】教育乃国之大计,政府教育支出十分必要,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在教育上还不合理,存在教育支出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财政支出、教育支出、建议【正文】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学中按亚当斯密的理论,政府的基本的几项职能为国防和社会治安,教育和重大疾病防控,教育便位列其中。

教育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它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

教育的投入水平也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和尺度。

尤其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才素质的高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教育也一直是政府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采取各项措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在财政方面也是大力支持。

但现实中财政支出对教育的支持还是明显乏力,尽管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量不断上升,但相对数量涨幅却较小,4%的目标迟迟不能达到,这反映了我国目前的教育支出结构确实有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必要性1.教育的正外部性首先,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从而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教育能够提高一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降低犯罪率,能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物品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

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

所谓初等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它是带有强制性的。

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初等教育应该是纯公共物品,而作为一种纯公共物品,它就具备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合提供纯公共物品,因为:一方面,从公共物品的提供的角度来看,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的编辑成本等于零;而另一个方面,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使用。

财政学第05章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学第05章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7
第一节 财政支出结构概述
2019/11/19
二、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
(四)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在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大趋势的形势下,一 国政治经济及其政府政策,受国际形势和环境的影响越来 越大,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孤立地存在和发展,都 必须通过不同形式与国际社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和交 往。经济一体化既使各国经济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也形成 了相互的依赖。因此,各国经济发展不能不受到国际经济 形势和政治形势的影响,各国制定本国经济政策也必须充 分考虑到国际形势的因素,从而对财政支出的结构产生显 著的影响。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16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2019/11/19
一、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内涵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是考察公共部门配置公共资源 效果的核心内容,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应当是公 共支出宏观规模适度、财政资源分配的合比例性 及公共支出耗用的有效性这三方面的有效统一。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13
第二节 财政支出结构的国际比较
四、卫生支出
2019/11/19
政府卫生支出是由政府干预卫生事业而形成的支 出。政府卫生支出关系到一个国家居民医疗需求 的满足和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政府干预卫生事 业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由于卫生领域的公 共卫生产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非排他性,如果 完全由私人提供会造成公共卫生产品提供数量不 足,造成资源配置效率过低。政府干预卫生事业, 还有利于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4
第一节 财政支出结构概述
2019/11/19

财政学财政支出练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财政支出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财政支出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经济职能,对其从私人部门集中起来的,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经济资源的支配和运用。

在财政预算上,支出是指政府各部门可以支配的预算金额,即政府可以支配的总钱数。

()2、与财政支出(Fiscal Outlay)有关的另一概念是财政开支(Fiscal Spending),后者指政府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里实际上花掉的钱。

如果“Fiscal Spending”大于“Fiscal Outlay”,则政府财政结算上会出现财政盈余;反之,如果“Fiscal Spending”小于“Fiscal Outlay”,则政府财政结算上会出现财政赤字。

()3、政府提供的最适公共产品规模也可以按以下规则来确定:将公共产品提供到这样一点上,在此点社会成员各自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相加后恰好等于(以放弃的私有财来计算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

()4、某甲愿意放弃$1公共产品换取$1/2的私人产品,而某乙则愿意放弃$1公共产品换取$1/4私人产品。

今设单位私人产品成本为$1,那么为改善甲、乙的经济福利,经济社会最好不放弃$1公共产品。

()5、如果公共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会导致政府财政开支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不断缩小,客观也上反映了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6、社会福利保障性支出的增长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公平状况。

实际上,提高社会公平程度与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均有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

()7、依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国防开支包括国防部门与其它部门所有用于维持武装部队,武装力量的费用,如购买军需品、军事设备、军事建筑、征兵,以及训练费用。

对外军事援助项目,一般不属于国家的国防开支。

()8、公共支出按支出的性质可分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环境支出等。

()9、国防支出是纯消费性支出,不形成资本。

财政学案例作业案例一

财政学案例作业案例一

作业案例一1.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事业为什么主要由政府来主导从事,从社会公共需要和外部效应等方面来分析。

(1)教育是一种公共需要,是集消费的排他性、一定竞争性、拥挤性和正外部性等特征于一身的准公共产品。

作为一种公共需要,市场是不能有效供给的,若将教育全部推给市场去运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必然会给教育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2)科学研究事业也是一种社会公共需要,科研的成本与运用科研成果所获得的利益不易通过市场交换对称起来,那些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活动必须由政府承担。

(3)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都是全社会人们的共同需要,不是个人和个别需要的数字总和;(4)(义务)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结果都是由全体社会成员(甚至是全人类)无差别的享用的,任何人都不能收到排斥。

由市场主导的话,必然存在排他性,所以要政府的主导。

(5)社会成员享受教育和科研成果,也要付出代价(如交税或付费),但不是等价交换原则。

正是由于教育和科研的购买不是由等价交换获得的,所以不符合市场的规则,只能由政府来提供了。

(6)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都具有正的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是指在一个经济单位对其它经济单位带来有利的影响,但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其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由于企业不能获得由正的外部性所带来的所有利益,为此一般企业都不会提供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物品,所以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都是由政府来主导的。

2.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事业是属于纯粹的公共产品还是混合性产品?该通过什么方式提供?(1)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一种混合物品,然而教育也分为义务教育与高层次教育。

义务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国家通过立法安排公民接受义务教育,即义务教育可以被公民无差别地享受,具有非竞争性;义务教育范围是全国均可的,即为非排他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并非混合物品而是纯公共物品。

但高层次教育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此教育可以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国家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应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另一方面,个人从高层次教育获得的技能、知识是为他们自身带来更好的利益(如高薪厚职)是内在化与私人化的。

财政学习题及答案(详细)

财政学习题及答案(详细)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答题项上,每题都写在___________。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6.________ __________ 7.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8.___________ 9.___________ 10.__________1.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混合经济。

2.财政职能解决的是市场经济下政府应当__________的问题。

3.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这样的投票人称作____________。

4.由于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收益未能通过____________反映出来,因此施加这种成本或收益的个体并没有为此而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这一情形就称为外部性。

5.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可以通过对不同项目的____________的分析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的支出项目。

6.财政补贴,按补贴的透明度划分,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7.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________之间的比例。

它的三种基本形式是________税率、________税率和________税率。

8.以关税的征收目的为标准,关税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保护关税。

9.现代政府预算最初产生于________国,是市场和资本的产物。

10.中国于1994年起开始实行________财政体制。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答题项上,每题都在正确的选项上画“√”1、A B C D2、A B C D3、A B C D4、A B C D5、A B C D6、A B C D7、A B C D8、A B C D9、A B C D 10、A B C D1.在混合经济中,政府是如何参与市场的?A. 作为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B. 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C. 作为要素的提供者D. 作为要素的购买者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市场失灵表现的有______。

教育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教育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教育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王丰20050813 经济学院工商管理摘要:教育作为财政支出中的重要一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就教育支出在支出总量、支出结构、支出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教育支出与公共财政职能支出总量支出结构支出来源有效支出引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发达程度、教育的投入水平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素质、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

它作为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前提。

教育支出与公共财政职能教育支出作为公共财政的一种政策工具,很好地帮助政府履行了公共财政的职能1、收入分配职能财政拨款执行教育和训练规划,帮助低收入阶层提高教育水平和工作技能,使他们的素质提高,增加他们获取高收入的机会和能力,这就通过教育支出间接地实行了收入分再配。

2、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职能当社会存在大量的失业、贫困、文盲、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现象时,这个社会经济是不会稳定的,更谈不上发展了。

投资教育,通过教育及训练使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得以发挥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微观上时受教育者个人较高层次上的人生需求得以满足,在获得就业机会及提高社会地位方面更具优势,从而减少了失业、贫困、文盲等不稳定因素。

在宏观上提高了国民素质,促进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在许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渐渐感到了教育支出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支出总量上分析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多年来,人们只承认财政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却否认教育对财政的经济作用。

认为教育属于消费性部门,不能增加GDP。

这样教育活动经费受到了不合理的压缩。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2年)从相对量上讲,从1991年至1995年,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由2.86%逐年下降至2.41%,而从1995年以后这一比例又逐年上升至3.32%。

浅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

浅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
准。
( )完 善 我 国 财 政 性 教 育 支 出 的 监 七 督 和 评 估 机 制 。 首 先 , 加 强 对 预 算 内 财 政教 育 支 出的监 管 ,防止 贪污 ,挪用教 育 经 费 等 违 法 现 象 的 发 生 。 其 次 , 定 期 进 行 对 学 校 教 育 经 费的 使 用 方 面 的评 估 ,使 评 估 结 果 与 得 到 的 教 育 经 费 数 额 挂 钩 ,以促 进教 育经 费使用 效率 ,合理 充 分 利 用 教 育 资 源 , 促 进 教 育 事 业 发
分 配 提 升 到 国 家 预 算 的 第 次 分 配 , 单 列教 育经 费 。 ( )渊 整 教 育 经 费 的 分 十 勾。适 当 提 高 基 础 教 箭的 经 费 芰 U比 重 , 建 立 农 村 辽 务 教 育 々项 命 ,加 人 对 【 两 部 f J 教 育投 入 力 发 , 建 、敦 育 扶 贫 工程 ,尽 :
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 国财政教 育 支 出 问题
关 洁 四川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I 6 0 4 0 6 1
【 文章 摘 要 】
近 年 来 ,我 国政 府 高度 重视 教 育 问 题 , 不 断 加 大 对 教 育 的投 入 和 支持 力 度 ,但是 总 体 水 平 仍 然不 高 ,财政 教 育
建 议
( )力 强 教 育 投 资 制 度 建 设 ,明 确 一 u 各 级 政 府 对 不 同教 育 存 投 资 方 面 的 标 准 和 责 任 ,训 实 确 保 教 育 投 入 机 制 的 有 效 运 行 ,实 现 教 育 投 资 的 法 制 化 , 范 化 , 规 合 理 化 。 提 高 中 央 和 地 方 政 府 的 教 育 经 费 占总 支 出 和 G DP的 比例 ,根 据 不 同 的 标 准 , 制 定 相 应 的 政 府 教 育 经 费 支 出 的 增 长 比例 。 ( ) 加 强 转 移 支付 制 度 在 教 育 方 面 二 的 作 用 , 促 进 地 区 间 教 育 的 均 衡 。 一 方 面 加 强 财 政 专 项 教 育 转 移 支 付 力 度 , 重 点 解 决 落 后 地 区 教 学 设 施 , 师 资 ,环 境 等 问 题 ; 另 一 方 面 , 完 善 各 地 之 间 的 转 一 移支 付制 度 。从经 济 发达地 区 向落后地 区 进 行 转 移 支 付 , 弥 补 落 后 地 区 的 财 政 教育 缺 口 ,实 现政 府教 育 资源的 均衡 配 置 ,促进 各地 的平 等化 。 ( ) 促进 教育投 入渠道 多 元化。 ・ 三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不 可 能 全 部 依 赖 单 一 的 政 府 教 育 投 入 ,还 需 要 社 会 各 方 的 合 作 努 力 , 因 此 在 加 大 财 政 教 育 性 投 入 的 同 时 鼓 励 社 会 力 量 参 与 办 学 , 鼓 励 企 业 , 个 人 扶 持 民 办 高 等 教 育 的 发 展 , 大 力 发 展 高校 的产业 化 ,提 高 校企 之 间 的合 作 , 充 分 引 入 竞 争 机 制 , 通 过 教 育 彩 票 , 教 育 公 债 的 发 行 等 渠 道 , 利 用 社 会 和 民 间 的 投 资 来 增 加 教 育 投 入 , 减 轻 政 府 负 担 ,促进 教育事 业 的发展 。 ( ) 加 大 政 府 对 教 育 的 投 入 和 支 持 四 力 度 。 增 加 国 家 财 政 性 教 育 支 出 是 解 决 教 育 经费总量 过小 ,社会 教育 资源 不足 的关 键措施 。首 先 ,应随着 经济 的 发展 和 财政 收入 的扩 大 ,确保 预算 内教 育支 出 的 稳 定 增 长 , 在 安 排 预 算 时 , 中 央 和 地 方 在 教 育 拨 款 上 的 增 速 要 高 于 财 政 经 常 性 收 入 的 增 速 , 提 高 学 生 人 均 教 育 经 费 ,教育 公 用 经 费和 教 师工 资 和福 利 。 其 次 ,提 高 我 国 教 育 经 费 预 算 级 次 , 调 整预 算 体系和 程序 ,将 教育 经 费从二 级

财政学期末作业——当前热点财政问题综述

财政学期末作业——当前热点财政问题综述

当前热点财政问题综述财政问题是国家不同发展时期的核心,体现了政府政策的选择和方向,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增长、增强居民社会保障、促进产业发展、缩小收入差距等起着重要作用。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

今年的两会中就个税、房地产税、地方债、PPP、教育经费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将对四个公众特别关心的财政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分析。

一、个税改革在今年人大一次会议后,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指出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有两大内涵值得关注:第一个内涵是提高征点,对于怎么样提高起征点、提高到什么程度,要根据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来确定,并且提出一个提高起征点的政策性建议。

第二个内涵,即增加了专项扣除,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首先选择的重点是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扣除,这也是老百姓最急需最关切的。

不过,具体专项扣除项目的规模和数目,会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定。

除此之外,这次个人所得税改革还要改革完善征税模式。

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属于分类征收的模式,这次改革会将分类税制转化为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一些劳动性所得,比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首先作为综合所得合并起来,然后确定一个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再进行征税。

这样做,能够更好地体现税收公平、体现调节收入分配地作用。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是历年全国两会最为敏感的税收问题,是很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问题。

今年两会还没有召开,全国工商联就建议个税起征点从目前的3500元提升至7000元,并提高个人自行纳税申报起征点。

此后,董明珠代表又一次建议:个税起征点调整至一万。

许家印、丁磊等委员也纷纷就个税改革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处提及个人所得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与分析张瑞琰,王峥艳(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74) [摘要] 目的: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表明了财政对公共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

但在支出结构方面,仍存在人员经费过高,教育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三级教育投入中高等教育比重偏高,义务教育相对不足;不同地区间教育投入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业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 教育;支出结构;分析[中图分类号] F810.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2403X(2004)0320207202 教育支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财政分配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公共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不断上升,表明了财政支出对公共教育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但在同时,教育经费短缺的呼声仍然强烈,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在不同层次教育之间存在不合理因素。

因此,在继续增加教育支出的同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教育支出效益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支出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大致可作如下三种划分:①教育支出内部结构:教育基本建设支出和教育事业费;②教育支出层次结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支出;③教育支出区域结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教育支出等。

1.1 教育支出内部结构 教育支出内部结构,按照支出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部分: (1)教育基本建设支出,指用于购买房地产、校舍建筑、大型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支出。

这部分支出是发展教育的基础,属于教育资本支出。

(2)教育事业费,指用于学校的日常运行所需的教职工薪金、学校图书设备、福利服务、校舍维修、校园绿化等方面的支出。

这部分支出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改善,属于教育现期支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费支出占预算内教育支出的比例一直较为稳定,基本保持在80%左右。

财政学论文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财政学论文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财政学论文姓名:宋茜茜学号:311310050215专业:金融1303班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与经济的发展相对应,人民却没能充分享受到的经济发展的成果,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由此反映出我国财政支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大规模膨胀,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解决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问题;改革建议前言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用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正确的财政支出结构是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分配,并将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公共财产的基本功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法制规范和宏观调控。

近年来,随着分税制的深入,各级政府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动财力向民生倾斜,体现了财政的公共、公平和公益性质,然而在财政支出结构上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1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大规模膨胀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仍面临支出增长过快和支出不足并存的两难困境。

一方面,由于财政包揽过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刚性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急剧膨胀;另一方面,一些必要的财政支出项目却无法得到保证,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水平。

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问题

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问题

资料: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在薄弱环节,让 民众直接受益
2012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为117210亿元,教育 支出是21165亿元,也就是说,国家拿出了六分之 一的财政收入用在了教育事业上。教育部提出要 “补短板”,而首当其冲的短板就是学前教育— —因为多年“欠债”,学前教育已是教育体系中 最薄弱的环节,“入园难、入园贵”成为社会热 点难点问题。
在实现4%的艰苦征程中,有几个时间节点值得铭记:
——1995年,“三个增长”(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 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 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 经费逐步增保障。
——从1998年起,中央本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比例连续三 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1998年—2002年的5年中,中央本级 教育事业费因此增加489亿元。从4%到“一个百分点”,显示 了中央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意志和智慧。
财政学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姓名:王文卿 学号:7092612064
•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 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教育 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 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 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 政府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要用体制、机制的创新,用制度的 设计来引导教育投入的增加。为了贯彻中央优先发展教育 的要求,各级政府都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中国有五级 政府、五级财政,设计出一个好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制度,才 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根本。增加教育投入,要 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制度的先行,这个经费投入肯定会 增长。 • 从提高教育质量和减轻老百姓教育负担出发,我国应切实 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保障教育经费。与此同时,加强学校内 的民主管理,建立有权参与决策、评价、监督的教师委员 会、家长委员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是让学校财务管理透 明,避免学校领导乱收费、乱用钱的必然选择。

财政学课后答案(完整版)

财政学课后答案(完整版)

财政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导论1.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的财政现象。

答案:本题的答案有很多种,但是只要从财政学的定义出发,所举例子为政府的收入、支出等财政现象均为正确答案。

比如税收、政府补助等等。

2.如何学习财政学,财政学的学习有哪些方法?答案:(1)学习财政学的基本方法为唯物辩证法。

首先首先应当正确理解掌握财政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范畴,这是理解财政学一般原理的前提条件;其次,学习财政学、研究财政学应当理论联系实际。

(2)学习财政学的具体方法为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相结合。

(3)学习财政学应该主要比较学习,即进行中外的比较,注意辨别学习西方的财政理论知识。

第二章财政与财政职能1. 简略的财政概念。

答: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是国家(或政府)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通过多种收入形式,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实现其职能需要的收支活动。

2. 市场失效的主要表现。

答:(1)市场低效,它是指现实市场中存在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的方面,而由于这些方面的存在,使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配置。

主要表现在竞争失灵或垄断、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

(2)市场无效,即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失效。

主要表现在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调等方面。

3. 如何辨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并举例说明。

答:区分或辨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标准通常是受益的排他性或非排他性,消费的竞争性或非竞争性。

纯粹的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产品的例子,只要从定义出发举例就可以,比如国防、天气预报、普通公路等;私人产品的例子,私人产品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要是符合定义的就好了,比如苹果、梨子等。

4. 举例说明负外部效应及其主要治理方式。

答:负外部效应(外部成本),指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带来了损害,但受损者同样得不到应有的损失补偿。

财政支出-教育支出

财政支出-教育支出

我国财政支出——教育支出摘要:教育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项目。

教育支出在各国财政支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各国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支出的总数在不断增加。

但是我国的教育支出规模、结构和经费区域分配等一系列不合理,导致我国教育发展受阻。

整体国民素质难以更进一步、更快提高。

进一步合理化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才能更快更有效的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关键字:教育支出规模支出结构三级支出分配区域比例前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达程度、教育投入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素质、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

2011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在会议上指出,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持续大幅增长,已成为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

2010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相当于公共财政收入的17.6%。

教育事业是我国人才战略的基础,由教育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及其规模和结构则是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源泉,是当今乃至未来国际竞争的核心所在,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有竞争力的人才。

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一方面,教育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受教育者个人能够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获取较高货币收益及较高的精神享受。

因此,教育可由私人部门提供并获取利益;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产品,有较高的正外部效应,对我国生产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及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民族文化与文明程度, 增加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由于教育有较大的外部性,如果依靠市场提供,那这种外在收益不可能由兴办教育私人主体获得,因而他们提供的教育数量肯定会低于期望水平。

因此,这种支出必须有政府的介入。

由于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政府必须确保教育投入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均等的教育机会,避免因教育机会不均等所造成的贫富差距与不平等状况进一步扩大,实现社会公平。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财政支出必须进一步合理调整教育支出规模、结构和经费区域分配比例。

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AND 表12000-2018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规模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树玲1,辛江杉2(1.山东科技大学财经学院,山东泰安271000;2.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00)摘要:财政性教育支出是我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占教育经费的比重达到80%以上。

相对于其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仍然偏低,财政性教育支出城乡之间配置失衡,财政性教育支出地区间差异过大,不同级次政府间权责匹配度差,支出方式单一。

据此,应该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在GDP 中的占比,均衡城乡教育支出,缩小地区间教育支出的差异,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在教育方面的事权并优化支出方式。

关键词:财政性教育支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总额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0)06-0074-03收稿日期:2020-03-12作者简介:王树玲(1968-),女,山东沂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政学与政府会计;辛江杉(1997-),女,济南人,研究方向:财政学与会计学。

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非常明显的外部性特征,政府对教育的支出能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对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秉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我国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的规模也应该不断扩大。

一、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马克思与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提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认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性作用。

教育是一个使受教育者产生变化的过程,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所以是上层建筑,它的发展必然会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的需求和水平也势必会提升,国家需要相应提高对教育的经费投入。

因此,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可以客观反映经济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注:原来做的是ppt,为了大家看着方便又整理到了word上,所有图表均在ppt上)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二、教育经费规模、来源、结构及与世界对比(一)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公共教育支出来源的比较(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三、我国教育支出的效益四、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五、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尽合理。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教育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支出。

(一)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

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

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程度,对初等教育通过宪法规定若干年的义务教育。

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就应该由政府来提供保证。

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并非混合物品,而是纯公共物品。

至于义务教育之外的高层次教育,主要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则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高层次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也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

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将来找到一份较好的职业,获得较高的收入,赢得较多的晋升机会奠定基础。

由此来说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教育,不属于纯公共物品,而是混合物品。

(二)但在实践中,各国政府却往往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具有正外部性。

首先,经济理论和实践表明,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教育则是技术进步的基础。

其次,教育使公民明辨是非且获得一技之长,这有助于减少犯罪。

再则,教育能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这有助于减少行政管理的成本等。

2、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如果教育服务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学费必然被抬高,则收入较低的家庭的子女即使天资聪颖也会被举止门外。

而如果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并避免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

3、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与不完善。

这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高等教育投资究竟能否获得回报与回报率有多高,事先是难以确定的,这就使得私人金融部门因担心无法得到偿还而不愿为教育融资,这样,那些资金不足的人就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高等教育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

主要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即: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和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

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教育支出的结构关系着国家对各层次教育的支持力度和教育的效益。

(一)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图表见ppt第十四张(1)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总额延续了之前教育支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的增长率基本全都保持在10%以上,反映了教育支出较快的增长速度。

这说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方面大力进行投资。

(2)中国教育支出高于大多数国家已成财政支出首项。

从表l中,自1991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基本全都保持在15%以上,最高的1996年曾一度达到21.06%。

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4%的目标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来源的比较图表见ppt第十六、十七张根据对40个国家90年代初期的情况分析,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15%以下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2%左右;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0%左右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大体为3%;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0%~4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4%~5%;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0%~5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增长到5%~6%.表1中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和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两个方面。

图表见ppt第23、24张从表4中可以看出,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中国、巴西、印度初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高等教育相对比例较小。

而法国中等教育所占比重较大,日本、美国三级教育经费支出比较均衡,其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较高,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教育投资起步较早,已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也较高。

而发展中国家教育比较落后,教育重点在初等教育,所以初等教育所占比例较大。

按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人均GNP为600-2000美元时(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初、中、高三级教育比例为40.5∶29∶17.9,而我国1997年三级教育比例为32.41∶37.15∶20.32,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而中等、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偏高,尤其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在20%以上,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种投资流向会造成基础、义务教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资料:我国的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从我国的教育事业现状来看,主要包括两大层次: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对于初等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有“两免一补”,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

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全日制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全额拨款(学生不需负担学杂费)转变为政府和学生分担的体制,而且以后由学生负担的比重还会上升。

补充资料:(三)教育支出体制改革分析从我国的教育事业现状来看,主要包括两大层次: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全日制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全额拨款(学生不需负担学杂费)转变为政府和学生分担的体制,而且以后由学生负担的比重还会上升。

这一改革举措的推出,引发了一场这种模式是否合理的争论。

要理解这一问题的实质,就必须对教育支出的性质进行分析。

教育是一种具有私人性质的产品,接受教育的人可以从中得到相应的收益,因而也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从这点来看,教育是可以由微观主体来提供的,需要接受教育的人们可以花钱购买这种服务。

但是,教育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的性质,这就要求政府介入参与教育服务的提供。

综合地讲,政府介入教育领域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出于收入分配的考虑。

收入分配不均等密切关联到教育投资的不均等,而不均等的教育则会延续不均等收入的现象,相比之下,较为均等的教育投入分布有助于降低收入的不均等。

政府可以通过教育投资改变社会的收入不公平现象,而且这种改变是长久的。

第二,教育所产生的效益具有外在性(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个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造成了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却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或者没有取得应有的报酬的情形。

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将造成市场主体过度地从事具有负外部经济效应的经济活动或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正外部经济效应的经济活动,从而降低了市场效率。

)的一面。

不仅受教育的人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收益,而且会使整个社会因受教育者文化程度提高而受益。

如果完全由市场提供,教育的这种外在收益就不可能由兴办教育的私人主体获得,因而他们提供的教育数量低于社会期望水平。

这时就需要政府的介入。

基于教育的这种兼具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性质,教育经费一部分应由政府提供,另一部分由受教育者提供。

我国大学教育经费的改革,基本上是遵循这一原则进行的。

2.教育支出的地区结构图表见ppt第28张(1)教育支出在东、中、西部差异明显。

受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急剧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导致了教育投入水平间的较大差距,加之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不一致,使得教育支出差异进一步扩大。

另外,在我国目前以行政分权和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中央设立一部分专款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则负担着几乎全部的基础教育拨款和占高等教育总投资近一半的地方属高等院校拨款,因而地方政府可用财力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公共教育支出的水平。

(2)城市与农村之间差异明显。

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情况下,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星现不同的状态,而在教育投入上,城乡之间也是相差巨大。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一直处在投资不足的状态,农村普通中小学的生均预算内经费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教育经费的不足,造成了农村教育设施、教育条件、教育人才的严重落后。

三、我国教育支出的效益教育经费规模偏低及教育经费架次结构失调,必然影响教育经费的效率与效益。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对中国1997年教育投入效益的评估,当年中国人均GNP为860美元,属于中低收入国家,中国的教育投资社会收益率和个人投资收益率均低于同类国家的平均水平,并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收益率,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11.4,世界平均水平为10.7,而中国只有5.05.报告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总量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再加上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相对较低,同时,教育经费在各级教育之间的分布不够合理,所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规模偏小,且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低下,似的学校教育的综合入学率和人文发展指数都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另外,不完善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工龄重于教育程度的工资分配制度,造成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特别是大量高级人才外流,使得投入最大的高等教育投入的效益甚微等,这些都是教育投资和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

四、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一)教育占GDP比重过低。

尽管我国的教育支出总额连年增加,但是,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却并不见有多大的增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曾呼吁世界各国在2000年实现教育支出占比达到6%的目标,1993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18条也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指出,国家将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政府对义务教育负全责,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但直至今日,我国既没达到4%的目标,离6%的目标更是有着巨大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