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与再现寄生虫病:线虫病

合集下载

家畜寄生虫学 第七章 线虫病

家畜寄生虫学 第七章  线虫病

虫体是一种柔软纤细粉红色的线虫,呈 毛发状,剖解时从真胃中收集到虫体,因吸 血呈现淡红色,雌虫由于白色的生殖器官和 红色肠管相互扭转形成红白二线相互捻转的 特征。虫体前端尖细,口囊小,口囊内背侧 有一角质矛状小齿,称背矛。在虫体近前端 食道前1/3处两侧有一对向后侧方伸出的颈 乳突。
虫随血流 右心 肺脏
穿过肺毛细血管 离
开血管 在肺泡中经第Ⅲ 次蜕皮(发育为第Ⅳ 期幼虫)
再沿支气管、气管上行到口腔 随着吞咽运动 经过食
道、胃,最后到小肠,在小肠中第Ⅳ 次蜕化,发育为成虫。

返回
流行广泛,主要危害仔猪。 流行的主要原因: 1.蛔虫生活史简单。 2.繁殖力强,产卵数多。 3.卵对外界的抵抗力强,虫卵由4层膜组成,可 以保护胚胎和幼虫。 4.虫卵对各种化学药品有较强的抵抗力。
返回
由于幼虫移行,可造成各器官的损害,主要对肝和肺的 损害。肝脏小点出血和肝细胞浑浊肿胀、变性和坏死; 幼虫由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小血管破裂,肺脏出血 和水肿,严重者伴发肺炎。 成虫寄生阶段,可引起宿主营养吸收障碍,发育不良; 寄生数量多时,可导致肠破裂、穿孔,并继发腹膜炎而 死亡;宿主吸收虫体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引起过敏, 出现痉挛、兴奋和麻痹等症状;
少肌型:肌细胞大而少,不深入假体腔。
肌肉层 (只有纵肌)
多肌型:肌细胞多而长,纺锤型,深入体腔。 全肌型:肌层薄,肌细胞细而密,排列整齐。
假体腔:生殖道位于其中,内有生殖器官和体腔液, 消化道
线虫的体表有角质层。
角皮光滑或有横纹,或有纵纹,有的有凸出
物(头泡、颈翼、尾翼、颈沟、乳突等)。
有附着、感觉和辅助交配等功能。
第三节 猪旋毛虫病
一、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三、流行病学 四、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 五、诊断 六、治疗 七、预防

线虫病监测普查工作总结6篇

线虫病监测普查工作总结6篇

线虫病监测普查工作总结6篇篇1一、引言线虫病是一种由线虫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线虫病的分布、流行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线虫病监测普查工作。

本次工作总结旨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线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二、监测普查概况本次线虫病监测普查工作覆盖了全国多个重点地区,涉及城乡居民、学校、医院等各类场所。

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现场调查等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线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同时,我们还对线虫病的传播途径、感染途径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主要成果1. 流行病学研究:我们掌握了线虫病在全国的分布情况,明确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感染率。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线虫病传播的一些新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2. 实验室检测: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检测体系,提高了线虫病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实验室检测,我们能够及时确诊病例,为后续的防控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3. 现场调查:我们针对线虫病疫情进行了多次现场调查,了解了疫情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存在问题1. 监测网络不完善:目前,我们的线虫病监测网络还不够完善,部分地区存在监测空白。

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监测工作,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敏感性。

2. 防控意识不足:部分地区和人群对线虫病的防控意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

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线虫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防控措施不到位:部分地区在执行防控措施时存在不到位的情况,需要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五、改进措施1. 完善监测网络: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线虫病监测工作的投入,完善基层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敏感性。

同时,建议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防疫部门的信息共享,以便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 加强宣传教育:建议各级政府和媒体加强线虫病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宣传单、宣传画、电视广告等多种形式普及线虫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线虫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新现寄生虫病名词解释

新现寄生虫病名词解释

新现寄生虫病名词解释
新现寄生虫病是指在过去几十年中首次被诊断出来的寄生虫疾病,这些疾病通常以前从未见过。

这些疾病的出现是医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们改变了我们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一些新现寄生虫病包括:
1.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最常见的新现寄生虫病之一,感染血吸虫病的人体内会出现血细胞异常和纤维化等症状。

该疾病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等亚洲地区广泛传播,是造成当地人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丝虫病:丝虫病是一种通过丝虫媒介传播的寄生虫疾病,感染后会出现肠道疾病和肝脏疾病等症状。

该疾病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较为常见。

3. 姜片虫病:姜片虫病是一种通过姜片虫媒介传播的寄生虫疾病,感染后会出现肠道疾病和肝脏疾病等症状。

该疾病在亚洲地区广泛传播,是造成当地人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 肠道阿米巴病:肠道阿米巴病是一种通过阿米巴原虫媒介传播的寄生虫疾病,感染后会出现腹泻、呕吐和神经系统症状等症状。

该疾病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较为常见。

除了以上列举的疾病,还有许多其他新的寄生虫疾病被诊断出来,这些疾病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寄生虫病的研究和发展,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动物寄生虫病学》许金俊-第二章:线虫病-线虫病

《动物寄生虫病学》许金俊-第二章:线虫病-线虫病

[致病作用与症状]

不论是幼虫或成虫对猪均有致病作用。致病作用 包括机械的、毒素的。猪是否出现症状,要根据
虫体数量、猪的年龄、健康状况、抵抗力的强弱。

幼虫阶段:仔猪常因幼虫在肝、肺移行而引起蛔 虫性肺炎。感染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呕吐,拉
稀。但多数可在数天内自愈。

成虫阶段: 成虫大量感染可阻塞肠管,甚至肠道破裂。 表现为腹部剧痛,甚至死亡。
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强;
幼虫在母犬体内可长期存在。
[致病作用]

成虫寄生时刺激肠道,可引起卡他性肠炎和粘膜出血。
严重感染时,常在肠内集结成团,造成肠阻塞和肠扭 转、套叠,甚至肠破裂。宿主不适时,虫体可窜入胃、 胆管和胰管。

幼虫移行时损伤肠壁、肺毛细血管和肺泡壁,引起肠
炎和肺炎。蛔虫代谢产物对宿主有毒害作用,能引起
[病理变化]

肺炎、肺水肿;
卡他性肠炎和粘膜出血; 肠阻塞和肠扭转、套叠,甚至肠破裂; 虫体可窜入胃、胆管和胰管; 肝黄染、变硬。

尾部 雄虫弯曲,无 交合伞,有两个等 长的交合刺及尾乳 突 雌虫尾部尖而 直,雌虫为双管型, 阴门开口于虫体前 1/3与中1/3交界 处。

受精卵:
受精卵:椭圆形,卵壳厚, 有四层膜。新鲜虫卵含有 未分裂的卵细胞,卵细胞 与卵壳之间形成新月形空 隙。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外面 蛋白质膜不明显,虫卵内 含油滴状卵黄颗粒及空泡, 卵壳薄。

[诊 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 确诊需在粪便中检出虫卵或虫体; 检查虫卵可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
[防 治]

治 疗 左旋咪唑 丙硫咪唑
伊维菌素

我国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治对策

我国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治对策

我国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治对策【关键词】肉食源性寄生虫病淡水动物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定义未见标准定论[1]。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因摄入含有感染阶段寄生虫病原而使人体罹患的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2]。

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肉食源性寄生虫病:①猪/牛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囊虫病)。

②旋毛虫病。

③弓形虫病。

④肉孢子虫病。

植物食源性寄生虫病:①布氏姜片吸虫病。

临床诊断:居住或到过流行区,有生食菱角、茭白、荸荠史。

当出现慢性腹泻等消化道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贫血、水肿,严重感染患儿可有消瘦、智力减退和发育障碍等临床表现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可通过粪便镜检发现虫卵而明确诊断。

治疗:①吡喹酮,10~20mg,1次顿服,1个月后粪便虫卵转阴率可达95%~100%;②硫双二氯酚,槟榔,已少用。

淡水动物食源性寄生虫病:①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流行现状:我国大陆除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外,其余27个省(区、市)以及台湾省、香港、澳门都有该病流行或病例报告。

确诊有赖于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中找到虫卵。

IHA、ELISA等免疫学诊断方法,可作辅助诊断。

②棘口吸虫病。

临床诊断:居住或到过流行区,有生食淡水鱼、螺史。

当出现厌食、下肢水肿、贫血、消瘦、发育不良等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与感染虫体数量成正比)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在粪便中查到典型的虫卵即可确诊。

③棘颚口线虫病。

临床诊断:有生食淡水鱼及泥鳅史。

人并非本虫的适宜宿主,故在人体很难发育成熟,多以幼虫状态存在。

该幼虫可在人体各部位穿行,从而引起皮肤及内脏幼虫移行症。

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常造成诊断困难,经镜下活检可明确诊断。

④管圆线虫病。

流行现状:管圆线虫病是一种少见的寄生虫病,其病原体管圆线虫最先于1935年在广州家鼠及褐家鼠的肺被检出而被命名为广州管圆线虫。

⑤阔节裂头绦虫病。

流行现状:在我国较为少见,东北、广东、台湾等地共有10例报道。

主要是由于食入生的或不熟的含有阔节裂头绦虫幼虫(裂头蚴)的鱼类而感染。

线虫病

线虫病

虫体通常寄生在肠道、 虫体通常寄生在肠道、鳍、腹腔和其他组织 等,其危害主要表现为损伤组织继发其他疾 影响生长发育等。 病,影响生长发育等。
嗜子宫线虫病
由嗜子宫属的线虫寄生于鱼的鳞片下、 由嗜子宫属的线虫寄生于鱼的鳞片下 、 鳍等处引起。 鳍等处引起。也称红线虫病 病原: 我国发现的嗜子宫线虫种类较多,主要的有: 病原: 我国发现的嗜子宫线虫种类较多,主要的有:
症状与病理变化:引起肠道阻塞,诱发炎症, 症状与病理变化:引起肠道阻塞,诱发炎症, 病鱼表现为消瘦,生长缓慢。 病鱼表现为消瘦,生长缓慢。
藏新棘虫病 隐藏新棘虫病 病原: 藏新棘虫,虫体圆柱形, 病原:隐藏新棘虫,虫体圆柱形,乳白色或淡 棘虫 黄色。吻上有8列吻钩,每列4 黄色。吻上有8列吻钩,每列4枚。 流行情况: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黄鳝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l 龄以上的鲤鱼, 流行情况 : 主要危害 l 龄以上的鲤鱼 , 黄颡鱼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长江流域一 等 ,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 长江流域 一 带 一 般 于冬季,虫体在鳞片下出现, 于冬季 , 虫体在鳞片下出现 , 但因虫小不易 被人们发现,到了春季水温转暖后, 被人们发现 , 到了春季水温转暖后 , 虫体生 长加快,从而使鱼致病; 月之后, 长加快,从而使鱼致病;在6月之后,雌虫完 成繁殖后死亡, 成繁殖后死亡 , 因此在鱼体表又看不到有寄 虫寄生了。发病季节为春季。 虫寄生了。发病季节为春季。
线虫与棘头虫病
浙江海洋学院 郑善坚
寄生性线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 寄生性线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 形态结构] 虫体不分节,一般呈圆柱形、 [形态结构] 虫体不分节,一般呈圆柱形、线 通常透明无色。雌雄异体, 状 , 通常透明无色 。 雌雄异体 , 雌虫大于雄 体细长,两端较中部为细, 虫 。 体细长 , 两端较中部为细 , 尾部特别尖 细或弯曲。 一般呈圆柱状,横切面为圆形, 细或弯曲 。 一般呈圆柱状 , 横切面为圆形 , 因此又称圆虫。 因此又称圆虫。 [生活史] 多数为卵生,少数为胎生或卵胎生, 生活史] 多数为卵生,少数为胎生或卵胎生, 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发 育为成虫需要经过4次脱皮。 育为成虫需要经过4次脱皮。

动物寄生虫病- 猪的线虫病

动物寄生虫病- 猪的线虫病
(5)氰乙酰肼 口服每千克体重17.5mg;皮下或肌 肉注射每千克体重15mg,严重者可连用3天。
如有继发感染,应配合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防止蚯蚓进入猪场 对放牧猪进行定期检查 进行预防性驱虫和治疗性驱虫
毛线科食道口属,由于幼虫寄生时在肠壁上形成结 节,所以又称结节虫。寄生于结肠和盲肠。
搞好场舍卫生 加强饲养管理 隔离病猪 要经常尿检
虫卵的抵抗力较强,在相对湿度为 48%-50%, 平均温度为 11-12 ℃ 时,可生存60天以上,但 不耐低温,在低于9℃时,虫卵即停止发育。
第一、第二期幼虫对干燥敏感,第三期幼虫的抵抗 力较强,适宜条件下可生存10个月,冰冻可使之死 亡。
感染性幼虫适宜于潮湿的环境,尤其是在有露水或 小雨时,幼虫便爬到青草上.
虫卵---经两次蜕皮,发育为带鞘的感染性幼虫— 经口感染---在大肠下形成结节---在结节内蜕皮 成为四期幼虫---返回肠腔蜕皮成为五期幼虫,感 染后38天(幼猪)或50天(成猪)形成成虫
症状 粪中带有脱落的黏膜,猪表现腹泻、腹痛、高度消
瘦发育障碍
幼虫在大肠下形成结节所致的危害性最大。大肠壁 普遍增厚,有卡他性肠炎
后圆线虫病一般夏秋季发病。成年猪症状轻微, 但影响生长发育。小于6月龄的猪可出现剧烈咳
嗽和呼吸困难,特别在运动、采食和遇到冷空气 刺激时症状尤为严重。病猪食欲不良、贫血、生 长缓慢和被毛粗乱。
此外,肺线虫幼虫移行时还可带人流感、猪瘟等 病毒,从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猪肺支原体并 不通过感染后圆线虫的蚯蚓传播。
肺线虫还可以给肺部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创
造有利条件,易于并发猪肺疫和猪流感。猪流感 病毒可感染肺线虫卵,这种虫卵在蚯蚓体内发育 为幼虫时,即同时感染猪流感病毒。肺线虫幼虫 还可以传播猪瘟病毒和蒂申(Teschen)病毒, 传播机制和传播猪流感病毒相似。猪肺线虫感染 还可加剧猪气喘病(猪支原体性肺炎)的病情。

植物寄生虫-线虫

植物寄生虫-线虫
•寄生性线虫的特征主要是:口腔内有口针,食道多为滑刃型 或垫刃型,尾部较钝,在水中不活跃。
一、根结线虫属 Meloidogyne
雌、雄虫异形,即雄虫线形,雌虫梨形。具特征性 的会阴花纹。后期雌虫常将卵产在尾部体外的胶质 卵囊(eggsac)内。 该属线虫危害多种植物根部,形成瘤状根结( root knot ),如引起多种植物根结线虫病的南方根结线 虫( M . incognita )、北方根结线虫( M . hapla )、 花生根结线虫( M. arenaria)和爪哇根结线虫 ( M. javnica)等。
虫体从卵中孵化到产卵的 过程 三种虫态: – 卵 – 幼虫:4个龄期 – 成虫 生殖方式: – 有性生殖 – 孤雌生殖
寄生方式:
– 外寄生:虫体在外,仅头部刺入寄主组 织取食
– 内寄生:
• 定居型
• 迁移型
致病作用及所致病害特点
1、线虫单独为害:症状
植株顶芽、花芽的坏死 叶片卷曲
根结线虫病
症状特点:此病主要为害根部,病原线虫寄生在根皮与中柱 之间,使根组织过度生长,结果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因此, 根部成根瘤状肿大,为该病的主要症状。根瘤大多数发生在 细根上,感染严重时,可出现次生根瘤,并发生大量小根, 使根系盘结成团,形成须根团。由于根系受到破坏,影响正 常机能,使水分和养分难于输送,加上老熟根瘤腐烂,最后 使病根坏死。在一般发病情况下,病株的地上部无明显病状, 但随着根系受害逐步变得严重,树冠才出现枝短梢弱、叶片 变小、长势衰退等病状。受害更重时,叶色发黄,无光泽, 叶缘卷曲,呈缺水状。
病原线虫主要是以卵及幼虫越冬。当外界 条件适合时,卵在卵囊内发育成为:龄幼 虫。1龄幼虫孵化后仍藏在卵内,经一次 蜕皮后破卵而出,成为2龄侵染幼虫,2龄 侵染幼虫侵入维管束附近为害,并刺激根 组织过度生长,形成不规则的根瘤。幼虫 在根瘤内生长发育,再经三次蜕皮,发育 成为成虫。雌、雄虫成熟后交尾产卵,卵 聚集在雌虫后端的胶质卵囊中,卵囊的一 端露在根瘤之外,每卵囊有卵300~800粒。 根结线虫一年可发生2~3代,能进行重复 侵染。

医学寄生虫学面临新的挑战_新现和再现疾病

医学寄生虫学面临新的挑战_新现和再现疾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年10月第23卷第5期增刊ChinJParasitolParasitDisOct.2005,Vol.23,No.5(Suppl)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以往不认识的新现疾病。

其中有些疾病至今未被认知,将来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使人们对病原体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群体不断增加,一些新的机会性致病病原体被发现。

控制新现或再现感染性疾病(emergingorre-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EID),应当重视相关的研究和人员培训,发展检测和监测新技术,并监测导致这些疾病的影响因素,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疾病的流行。

1历史回顾反思人类对传染病流行的认识,经历了从恐慌到轻敌的过程。

随着对多种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医学难关不断被攻破,自20世纪50年代末曾有不少人,包括传染病研究领域权威人士就断言,感染性疾病的所有主要问题已经解决了[1]。

随着当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人类与病魔的斗争处于上风,这种轻敌思想导致人们对传染病的控制持过于乐观的态度。

另一方面,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原与贫穷相关联的寄生虫病(如土源性寄生虫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多数人认为寄生虫病已不再是当今卫生工作的重点问题。

美国生物学和遗传学家、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Lederberg博士敏锐的洞察到新的和重新肆虐的感染性疾病正悄悄向人类走来,认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流行的灾难性结果让世界震惊,我们又面临同样的灾难,我们有太多的错觉,认为完全有能力主宰致命的微生物,它们仍将是我们的竞争者[2]”。

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在1996年度《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提醒人们:我们正处在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3]。

致病性微生物能够回跳,是危险的对手。

虽然我们不能够预测它们何时、何处再现,但可以肯定新的感染性疾病将会出现[4]。

线虫病

线虫病
2.少数随淋巴液进入乳糜管→肠系膜淋巴结 a.腹腔→肝→肝静脉→后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
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b. 胸导管→前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
→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在以上生活史中,在肝蜕皮一次为三期幼虫,在肺蜕皮一次
为四期幼虫,在小肠蜕皮一次为五期幼虫。
致病作用
旋毛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主要是幼虫,幼虫 寄生于肌肉,形成包囊,使肌肉变性,周围 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结发炎。
如大量幼虫寄生于横隔膜等处时,宿主出现 呼吸困难,甚至麻痹死亡。
幼虫还分泌毒素,如用病猪血液注入易感动 物,可引起头脸水肿,痉挛等毒性反应。
症状
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腹泻,疝痛,发痒, 运动僵硬,肌肉疼痛类似风湿。
线虫的发育过程
线虫的发育要经过5期幼虫,4次蜕皮。 第一期幼虫—第二期幼虫—第三期幼虫—第
四期幼虫—第五期幼虫—发育为成虫
第一节 蛔虫病
蛔虫病是畜禽的常见多发病。是专性寄
生虫,各畜禽之间的蛔虫互不感染。
蛔科(Ascarida)---猪蛔虫
弓首科(Anisakidae)---犊牛新蛔虫
犬弓首蛔虫
但虫卵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4h即全部死亡。温、湿度对 虫卵的发育影响较大,虫卵发育较适宜的温度为20-30℃, 湿度有利于虫卵的发育和生存,当相对湿度低于80%时,感 染性虫卵的生存即受到严重影响。
致病作用
成虫的机械性刺激可以损伤小肠粘膜,引起 粘膜出血和溃疡,并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导 致肠炎等; 大量虫体的寄生可以引起机械阻塞,夺取宿 主大量营养,从而使犊牛出现消化障碍; 虫体代谢产生的毒素被犊牛吸收,也会引起 严重危害,如出现过敏症状、阵发性痉挛等。

xianxing+-+线虫病

xianxing+-+线虫病

线虫卵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24.肾膨结虫 25.犬钩虫 26.犬弓首线虫 肾膨结虫 犬钩虫 犬弓首线虫 27.肝毛细线虫 28.猫弓首蛔 29.鸡蛔虫 肝毛细线虫 猫弓首蛔 鸡蛔虫 30.气管交合线虫 31.纯毛细线虫 气管交合线虫 纯毛细线虫 32.巨吻棘头虫 33.犬棘头虫 34.多形棘头虫 巨吻棘头虫 犬棘头虫 多形棘头虫
角皮:覆盖体表,表面光滑或有横纹、 纵纹,并向内延续为口囊、食道、直肠、 排泄孔和生殖孔末端的衬里;还参与形 成体表的特殊构造,如头泡(cephaliic vesicle)、颈翼(cervical alae)、唇(l0ps)、 叶冠(leaf capsule)、尾翼(caudal alae) 、交 合伞(bursa)和乳突(papillae)等,这些结构 具有附着、感觉和辅助交配等功能,也 是分类的依据。 角皮由外皮质层、内皮质层、原纤维层、 均质层、纤维层和基底膜组成。
皮下层:由一层合胞体细胞组成。在背、腹和 两侧的中央部皮下组织增厚,形成4条纵索 (longitudinal chord),分别称为背索(dorsal chord)、腹索(ventral chord)和侧索(lateral chord) 。 肌层:由单层肌细胞组成。4条纵索将肌层分 为4个区。仅有纵肌,无环肌,肌纤维的收缩 和舒张使虫体发生运动。
食道结构有几大类型,常为高阶元的鉴别特征。 1、杆状型食道(rhabditiform esophagus):为最原始 的食道,可分为体部(corpus)、狭部(isthmus) 和球部(bulb)三部分。 2.丝状型食道(filariform esophagus): 简单,呈细 的圆柱状,见于蛔虫类。 3.棒状型食道 (club-shaped esophagus) :圆线目的食 道属于这种类型,食道呈棒状形,即食道在后部膨 大,但不形成食道球。 4.后食道型球食道 (bubb-shaped esophagus) :尖尾 目的食道属于这种类型,即食道后部膨大呈球型 (bulb-shaped),腔内有瓣。 5.肌腺型食道(muscularly glandularly-shaped esophagus) :丝虫和旋尾线虫的食道属于这种类型, 食道前部为肌质,后部为腺质。 6.列细胞体型食道(trichuroid oesophagus) :细长, 由称为列细胞体(stichosome)的一串单细胞 (stichocyte)围绕着细的管腔形成,见于毛尾目

新现与再现寄生虫病:绦虫病cestodiasis

新现与再现寄生虫病:绦虫病cestodiasis
瑞列绦虫病
➢ 人食入蚂蚁(含似囊尾蚴)感染 ➢ 主要见于儿童感染(地面玩耍习惯) ➢ 致病:腹痛腹泻、肛周瘙痒、夜间磨牙、皮肤过敏等 ➢ 粪便中常有白色、米粒大小孕节排出,每次数片~20片
因食昆虫致寄生虫感染(绦虫)
柯氏假裸头绦虫病
➢ 人食入赤倪谷盗昆虫(含似囊尾蚴)感染 ➢ 致病:消化道症状
司氏伯特绦虫病
思考题:
1.他们分别的了什么病?为什么? 2.他们是如何感染这类病的?
曼氏迭宫绦虫 与曼氏裂头蚴病
(Spirometra mansoni
& Sparganosis monsoni)
生活史
• 终宿主:猫、犬及虎豹等食肉动物的小肠(人)。 •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
第二中间宿主——蛙、蛇及鸟(人) • 转续宿主:多种脊椎动物(蛇、鸟及人)
易引起癫痫的原因
1.颅内感染:如各种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导致大脑皮层炎症和水肿 2.颅脑外伤:外伤后癫痫的发生率为0.5%~50%,昏迷时间越长,脑
实质损伤越重,发生率越高。颅脑手术后的损伤、脑细胞功能紊乱, 也能发生癫痫。 3.脑寄生虫病 4.酗酒:大量饮酒,可造成癫痫发作,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低下,甚至 痴呆。急性乙醇中毒,可直接引起癫痫发作 5.刺激、情绪波动:
了10只青蛙,在对青蛙进行解剖时,在一只青蛙的一 条大腿中分离出5条活生生的曼氏迭宫绦虫的裂头蚴, 其中最长的一条有7厘米,最短的一条有0.5厘米。
蛙腿中分离的裂头蚴
蛇皮中分离的裂头蚴
致病
• 成虫:偶尔可寄生人体小肠,引起轻微的胃肠道症状 驱虫后症状可消失
致病
裂头蚴:入侵后移行至各组织内寄生,引起相应 病变。裂头蚴对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寄生部位。 裂头蚴可寄生于人体的眼、四肢躯体皮下、口腔 领面部、内脏、脑和睾丸等部位。在这些部位可 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囊包,使局部肿胀,甚至发生 脓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
•治疗患者 局部病变——手术取虫 内脏幼虫移行症在确诊后对严重患者予以阿 苯达唑或甲苯达唑治疗
•治疗病犬病猫 定期驱虫
•环境卫生
吸吮线虫病
致病虫种:结膜吸吮线虫,加州吸吮线虫 致病要点:寄生于眼结膜囊,损害眼部结膜、角膜等,
偶可侵入眼球内组织,导致严重损害 流行概况:中国及亚洲一些国家(东方眼虫病)
近年在欧洲多国出现流行 美国有加州吸吮线虫,致加州吸吮线虫病
形态
生活史
•终宿主: 猫、狗等,人为偶然
•中间宿主: 冈田绕眼果蝇
•卵胎生
•感染期:感染期蚴
果蝇
感染期蚴
成虫
果蝇
猫、狗结膜 囊及泪管
初产蚴
致病
•单眼感染多见少数双眼
•婴幼儿及少儿多见
•主要累及上下睑穹窿内、也可见于泪腺、结膜下、结膜囊内, 玻璃体内及前房内少见
病例二
男性,75岁,自述近2个月右眼内像塞有沙子一样难受, 初期还能忍受,近一个多月摩擦刺痛加重,右眼不能睁开, 很痛苦。经检查,右眼紧闭,内眦处有分泌物,结膜充血, 右眼结膜囊上穹隆外侧见有白色团状物,用消毒镊子取出后, 病人立感轻松,症状消失。取出物放入生理盐水中,虫体蠕 动活跃,经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2雌1雄,在其保存液沉淀 物中检出初产蚴多条。
防治
•消灭传染源(犬和猫)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病人可以丁卡因等滴眼后,取出虫体,再给予抗生素 滴眼即可。虫体较多需多次治疗。 •注意用眼卫生,尤其是幼儿。
病例一
男性,40岁,有打猎习惯,期间每当要入睡时,总感到 左眼有刺痛。一日中午刚睡,又感到眼内刺痛,唤女儿查看, 结果从左眼内取出2条虫,送安徽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鉴 定为结膜吸吮线虫,雌雄各1条。
分析
•结膜吸吮线虫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 寄生于犬、猫等结膜囊内,经蝇传染给人 蝇为眼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 常见感染途径为蝇舐吸眼时,幼虫脱喙而出,移至结膜囊内 寄生
•诊断主要以眼结膜囊或眼睑内经表面麻醉后取虫鉴定。
•治疗无特殊措施,于患眼内点麻醉药后取出虫体,再予以抗 生素眼药水抗炎治疗。
•预防主要为注意卫生,灭蝇,不与犬、猫等密切接触。特别 强调儿童眼部卫生,保持面部清洁,不在户外睡觉,以防蝇 吸吮眼睛,减少感染机会。
•猫蛔虫不经胎盘传播
虫卵
感染期卵
成虫
经口感染
幼虫体内移行
•犬蛔虫与猫蛔虫均有转续宿主
致病
人是弓首线虫的非正常宿主,误食感染期卵后,幼虫不能在人 体内发育为成虫,长期在体内存活并在组织器官内移行二致病。 •内脏幼虫移行症(VLM) 肝、肺、脑常见 嗜酸性肉芽肿为主要病理损害 临床表现:发热,肺部症状,肝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肝脏:表面灰白色结节,内有弓首线虫幼虫 肺部:LÖ ff移行症(OLM) 较少见,但严重,儿童多见 慢性肉芽肿性眼炎、视盘水肿、虹膜睫状体炎等 视力下降、斜视、白色瞳孔、突然失明 易被误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而行眼球摘除术 通常不伴内脏病变
新现与再现寄生虫病
——线虫病
弓蛔虫病
致病虫种:犬弓首线虫、猫弓首线虫、狮弓首线虫等 致病要点:幼虫寄生于肝、肺、脑、眼等部位
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眼幼虫移行症 流行概况:世界各地;中国各省
形态
成虫:与人蛔虫相似,雌大雄小 猫蛔虫比犬蛔虫小
虫卵
生活史
•与人蛔虫相似
•幼犬感染率高于成犬 曾感染的成犬吞食感染期卵后, 幼虫不经肺内移行,直接进入 其他组织或器官长期休眠,具 感染性 感染成犬妊娠后期,幼虫激活, 经胎盘感染胎犬 犬蛔虫可经乳汁传播
分析
•上述患者多有蝇类叮眼史和引起眼部痒痛、虫爬感、流泪等 刺激症状。检查结果多显示球结膜轻度充血,结膜囊无脓性 分泌物,结膜囊或眼睑内发现白色线状小虫体,经鉴定后确 诊。
筒线虫病
诊断
•根据病史,眼部不适达40天以上者,先取其眼内眦处 分泌物压片镜检,发现卷曲的初产蚴即可确诊。 •病史不长者,可采取提上眼皮暴露结膜囊上侧腔隙, 观察囊内活动的或卷曲成团物,用小镊子或棉签将可 疑物取出,置于生理盐水中,使虫体可蠕动,再经镜 检可明确诊断。 •幼小儿童可先用地卡因或可卡因滴眼,虫体手药水作 用后,可随药水及泪液外溢露出,取下虫体镜检即可 诊断。
•临床表现:眼部异物感、痒、流泪、畏光、分泌物增多等。 婴幼儿不敢睁眼,手抓眼,结膜有白色小线状虫爬 行 严重者结膜充血、溃疡,角膜混浊、眼睑外翻,影 响视力
流行
•本病为人兽共患眼病,主要分布于亚洲,有东方眼 虫病之称,其中以我国病例数为最多。
造成流行的主要因素: •传染源主要是病犬,其次为猫、兔等。 •传播媒介在我国主要为冈田绕眼果蝇。 •不注意眼部卫生。
流行
•犬蛔虫与猫蛔虫呈世界性分布
•犬蛔虫感染率高于猫蛔虫 雌虫产卵量大 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 幼虫在母犬体内可长期存活
•人体犬弓首线虫病世界上有近千例报道 诊断困难,多有漏诊或误诊 1-3岁儿童为本病高发年龄
•人体猫弓首线虫病迄今约18例报道
诊断
•病原学诊断困难 •疑似病例可采用肝、肺等脏器穿刺或 手术取标本做病理切片,在嗜酸性肉 芽肿内发现幼虫即可确诊 •血清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病例三
男性,12岁,于2003年6月中旬就诊。患者数周前在自家 门前玩时,右眼被飞虫叮咬,后患者自觉眼部痛痒,有虫爬 感,流泪,即前来就诊。裂隙灯检查:右眼球结膜充血,角 膜光泽,虹膜及瞳孔均正常,晶状体透明。结膜囊内有白色 线状小虫蠕动,并且蠕动速度较快,不易取出。用0.4%贝诺 喜(奥布卡因)点眼行表面麻醉,在裂隙灯下取出5条约56mm大小的白色线状小虫,经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虫体取 出2小时后,患者刺激症状消失。
病例四
男性,6个月,因左眼排出白虫一条就诊。近一月来,患 儿左眼发红,轻度流泪,哭闹不明显,不发热。体检:左眼 睑稍肿胀,球结膜轻度充血,结膜囊无脓性分泌物,角膜透 明。结膜囊内滴0.5%布比卡因2次后,用眼睑拉钩拉开左上 睑,见上穹隆中外1/3处有簇团状的透明虫体数条,不停蠕 动,用眼科显微镊逐一取出,共7条。右眼正常。虫体经鉴 定为结膜吸吮线虫。给予抗生素眼药水点眼。半个月后复诊, 双眼正常,未见寄生虫。3个月后再次复诊,双眼无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