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浅析当下文化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当下文化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当下文化类节目在电视、网络平台上广受欢迎,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节目内容的同质化、市场化趋势、审查与自我审查以及受众需求多样性等方面对当下文化类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当下文化类节目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节目内容的同质化。
在当下的电视和网络平台上,文化类节目有时候显得雷同,内容缺乏新意。
一些综艺节目、访谈节目等都往往采用相似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性和特色。
这些同质化的内容给观众带来疲劳感,难以吸引观众长期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加强节目的审核和监管,鼓励创新性的节目内容,提高节目的多样性和特色。
文化类节目的市场化趋势也值得关注。
随着商业化的发展,一些文化类节目在追求商业利润的忽视了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这样的市场化倾向导致了节目内容的低俗化和娱乐化,缺乏深度和思考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文化类节目的规范管理,推动节目制作方注重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构建更加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
审查与自我审查也是文化类节目面临的问题之一。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文化类节目受到政治、宗教、道德等方面的审查和限制,导致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无法被正面讨论,节目内容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而一些节目制作方为了规避审查带来的风险,选择自我审查,避开一些敏感话题,导致节目内容缺乏深度和思想性。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适度放开审查,为文化类节目的创作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同时鼓励节目制作方勇于挑战敏感话题,呈现更加真实和有深度的文化内容。
文化类节目在满足受众需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当下,受众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对文化类节目的要求也从单一的娱乐性转变为更加注重知识性、教育性和思想性。
一些文化类节目仍停留在传统的娱乐范畴,缺乏足够的知识性和思考性,无法满足受众的新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节目制作方可以加大对内容的深度挖掘和专业性制作,推出更多具有教育性和思想性的文化类节目,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及前景
跑单垃圾客户何晓源学校中国传媒大学
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及前景
一、概述
1、访谈类节目的界定
2、访谈类节目的诞生
3、访谈类节目的发展
二、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1、电视访谈类节目概况
2、电视访谈类节目特色
3、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种类
4、电视访谈类存在问题
三、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前景
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2、杜绝过度煽情,增加人文关怀
3、创新特色,打造品牌
4、丰富形式,调整策略
内容摘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传媒时代,媒介的影
响力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而深刻,人们也变得越来越依赖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通过新闻媒介传递的信息来了解世界、认识社会,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电视
访谈类节目,指的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和谈话参与者围绕一个共同话题进行平等
交流并通过电视媒体展示其交流过程的大众传播活动。
在访谈类节目中,互动,成为了其最突出和显著的特点。
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电视访谈类节目已经
成为我国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
诞生及发展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全面的阐释,从而探索其发展的未来及改进的趋势。
关键词:电视访谈类;新闻媒介;前景。
电视访谈类节目出现问题的原因
电视访谈类节目出现问题的原因
1.缺乏准确的目标定位
当前国内的访谈类节目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雷同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节目没有清晰明确的定位,因此很难保证有固定的收视群体,访谈类节目看似简单,但是如果节目定位不清晰,就会缺少自己的特色,节目的发展道路就会受到影响。
对于大众传媒来说,对于受众定位的意识并不难,但是常常不能够得到实现是因为主营者担心将手中进行细化之后会因此而失去一部分外围受众,希望能够通过模糊的节目定位来获得更多的受众,但是很显然这是一种想当然的想法,节目的定位不够明确使得受众越来越不对其认可,节目终将会被淘汰,定位模糊,过于宽泛或过窄都会失去受众。
2.制作过程模式化,缺乏创新
现在国内的很多电视台都在不断推出各种形式的访谈类节目,一般的访谈节目都有几个比较固定的模式,即主持人提出问题,和嘉宾一起分析问题,分析讨论期间对话题进行适当的延伸,最后解决问题,层出不穷的访谈类节目必定会彼此之间互相进行借鉴甚至抄袭,也就无法避免会出现节目制作的模式化。
在节目的内容设计方面,很多访谈类节目都是主持人使用各种形式让嘉宾以陈述故事的形式完成节目,在这种聊天式的节目形式中,嘉宾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生活感悟呈现给观众,对这种模式的多次反复使用使得观众渐渐出现审美疲劳,因此节目蕴含的价值也随之被降低。
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以《杨澜访谈录》为例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海口经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以《杨澜访谈录》为例姓名:谢悦学号:0120所在学院:传媒学院专业班级:10级新闻系一班指导教师:关德福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电视访谈节目类2014年 4 月23 日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它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签名:日期:年月日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以《杨澜访谈录》为例内容摘要:我国正处于全面的转型时期,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另一个更深层次的转化——民众社会心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
人们的心理影响着主体的现实行为,而众多类似个人心理的聚合就变成了整个社会的心理,并对社会产生长远影响。
我们就电视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为例,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电视媒介,试图分析当下电视访谈类节目中,高端电视访谈节目所扮演的传播角色以及这些角色对受众的心理影响。
从节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对受众心理的影响来探讨电视访谈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视访谈,心理影响,杨澜访谈录英文题目Abstract::Our country is in full transition, in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ere is also another deeper transformation - Social Psychology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Psychological impact on people's reality actors, and many similar aggregation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becomes a psychological society as a whole, and the long-term impact on society.Ourstudy of the TV talk show for the audience psychology, to "Interview with Yang Lan" for example, will be the focus of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television media, trying to analyze the role of the current spread of television interview programs, and high-end television interview program that may play well.These roles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the audience.Key Words: Television interview, psychological effect,Interview with Yang Lan目录1、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是多样化和数量众多。
从政论节目到明星访谈,各种类型的电视谈话节目丰富了观众的选择。
然而,该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进行改进。
首先,一些电视谈话节目存在过度娱乐化的问题。
为了吸引观众,一些节目过于强调娱乐性,忽视了内容的深度和真实性,导致节目浅尝辄止,缺乏对社会问题深入剖析和讨论的能力。
对此,制作方应提高对节目内容的要求,确保节目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认知深度。
其次,一些电视谈话节目存在偏颇和偏激的问题。
有的节目主持人或嘉宾存在明显的立场倾向,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和观点。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信息的不平衡和观点的偏向性,进而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判断力。
对此,有关方面应加强对节目的审核和监管,保证节目的客观性和多元性。
另外,电视谈话节目中也存在一些低俗化和炒作现象。
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和广告效益,一些节目过于注重轰动效应,以煽动性和争议性议题为卖点,不择手段地制造话题和炒作。
这种情况对观众的思想独立性和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制作方应加强自律,追求以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影响力来塑造节目形象。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节目规范管理。
制定相关的行业规章制度,规范节目内容和形式,加强对电视谈话节目的监管力度,提高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2. 引入专业化的主持人或嘉宾。
确保主持人或嘉宾具备专业素养和公正立场,能够在节目中提供深入的分析和客观的观点,避免偏颇和偏激的情况发生。
3. 加强节目内容的策划和制作。
节目制作方应注重节目内容的深度和思想性,提高节目制作的专业水平,确保节目能够真实、客观、有深度地讨论社会问题。
4. 加强舆论引导和公众素质提升。
通过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和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在观看节目时保持理性思考,培养独立判断能力,提高公众对电视谈话节目的认知水平和素质。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相信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将得到提升,为观众提供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节目内容。
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存在的问题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存在的问题1.话题选择范围较窄,缺乏自身特色,雷同现象严重节目的选题是节目的灵魂与核心,但是在近些年来的电视访谈节目中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节目的话题选择有很多雷同和重复,话题范围较窄,很多访谈类节目在选题方面比较一般,和其他访谈类节目没有本质性的区别,没有自身明显的特色,而且各个访谈类节目之间有很严重的雷同现象,现代的社会发展中能够引起大众的关注焦点的话题本来就比较有限,而当前我国又存在一大批各种各样的访谈类节目,因此也就导致了可供访谈类节目选择的话题出现了资源不够用的情况,因此一大批的访谈类节目在话题的选择方面出现了千篇一律的一般化现象,这些同质化的选题被各类良莠不齐的访谈节目直接拿过来进行应用,不做任何的加工和创新,也不做任何的深层挖掘,这也使得当前的访谈类节目处于一种多家电视台节目都比较相似的状况,各类访谈节目中出现的雷同现象使得当前的节目内容缺乏新意,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没有自身的独特个性,例如《杨澜访谈录》的选题就是各类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话题就是经济,《鲁豫有约》的选题就是家庭、婚姻,《冷暖人生》关注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命运蹉跎,虽然在节目中每期都有不同的嘉宾,但是在节目的话题方面却总是大同小异,选题范围过窄,节目无法向更深的层次过度,不能用更大的视角对社会进行观察,无法更深层的了解人们的需求,缺乏可看性。
2.形式生硬盲目跟风港台地区的访谈类节目大多都对国外的优秀电视节目进行经验借鉴和吸收,而大陆地区的访谈类节目则是对港台地区节目形式进行生搬硬套和模仿,缺乏自主创新性和特色,例如公共频道推出了访谈类节目,那么很快在生活频道、体育频道以及教育频道都会相继推出访谈节目。
尤其是很多地方电视台的访谈类电视节目内容粗俗,定位于家长里短,粗制滥造根本不能为受众提供可以学习和受到启发的内容。
还有一些访谈节目不但在制作形式上盲目跟风,就连在播出时间上也惊人的相似,都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导致在同一时段内各种访谈类节目扎堆播出,观众不知道该选择哪档节目,单纯的克隆节目形式只会造成访谈类节目之间被互相取代,节目的生存空间也在逐渐缩小。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鲁豫有约》为例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鲁豫有约》为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鲁豫有约》为例在近几十年的电视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视谈话节目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电视谈话节目不仅能够展示当下社会热点与文化现象,还能够传播人文关怀与社会价值观。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电视谈话节目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寻找解决的途径与对策。
本文将以《鲁豫有约》为例,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内容浅薄。
《鲁豫有约》作为备受瞩目的电视谈话节目之一,虽然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却频繁遭受质疑。
观众普遍认为,该节目过于注重娱乐化的形式,谈话内容偏轻松而缺乏深度。
为了追求收视率,节目制作方常常选择一些明星嘉宾,而对于重要社会问题的讨论则往往只是一个简短的插曲。
这种过于浅薄的内容不仅无法满足观众对于思想与情感的需求,更无法真正发挥电视谈话节目的社会价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调整节目的取材方向。
制作方该选择更具社会影响力的嘉宾,例如学者、专家、社会活动家等,使谈话节目具备更高的思想性和深度。
同时,在选题上要更加关注社会热点与实际问题,让观众从电视谈话节目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其次,我国电视谈话节目还存在激烈的言语对抗和争斗性表演的问题。
这一现象通常体现在对嘉宾争吵和矛盾的制造与放大上,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节目制作方不惜以争吵和冲突作为焦点,而无视对话的和谐与相互尊重。
这种争斗性表演的做法不仅无助于理性的思考与信息的传递,还会误导观众,导致错误的价值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节目制作方需要更加注重对话的和谐与尊重。
他们应该为嘉宾提供一个平等和开放的讨论平台,鼓励他们就问题进行理性、充分的讨论与交流。
同时,制作方要加强对节目内容的把控,减少无意义的争吵和冲突,更多地关注对话的实质性进展,从而提高电视谈话节目的质量。
最后,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中还存在缺乏专业性的问题。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2中 2016年 第5期(总第523期)【探索带】 Exploration Area一、前言在电视节目领域中,电视谈话类节目是电视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电视节目类型,在电视节目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我国的电视节目行业发展历程中电视谈话节目占有的市场份额对比可以很明显看出电视谈话节目在行业内的重要性。
所以,对于该类型节目的研究不仅对于我国谈话类的电视节目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整个电视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主要针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电视谈话节目未来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现状我国的电视谈话类型节目的产生最早可以追述到1996年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实话实说》得开播开创了我国谈话类节目的开端。
在这之后我国电视节目领域在谈话类节目这一节目类型上也迎来了发展的高潮。
专家都认为《实说实说》是中国谈话节目的一面旗帜,它在很高的起点上创立了中国谈话节目的典型模式,并引发了第一轮谈话节目的创办热潮,之后谈话节目在我国遍地开花,但是真正能达到《实话实说》那样高品质的节目寥寥无几。
类似的节目还有《超级访问》和《艺术人生》,这些节目都从最初的发展,经过大浪淘沙,目前还存在于电视荧幕上并且受到大家喜爱和观看。
但是这两档节目在节目类型和主题设置上都存在单一化的特点。
2003年开播的《东方夜谭》节目把我国的谈话类节目向多类型进行了扩充和发展,但总的而言也只是把脱口秀和访谈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东方夜谭》在开播的短短两年里,引得了电视同行的极大关注,很多同类的节目相继出现,比如浙江卫视的《太可乐了》、江苏卫视的《哈拉孙国庆》、湖南卫视的《津津乐道》等等,虽然这些节目的影响力远不及《东方夜谭》,但是从这个基础上来看,也足以证明该栏目的成功。
现在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发展对传统电视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大电视台也迅速进行积极的应对,同样的随着真人秀节目迅速的占领市场,成为电视节目领域中的一大部分,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谈话类节目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访谈节目能否成为“包治百病”的良药?——从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现状与发展谈起
现在 电视上大多数访 谈节 目不是直播 的 , 目的节奏 、 节 风 格、 情境被制作者预先设定 , 谈话 人时常放弃真实表达想法的 机会 以迎合公众舆论 , 适应 “ 戏规 则” 游 。更恶劣的是 , 有时为 了节 目好看 , 迎合受众 的心里期待 , 制作 者、 嘉宾 、 现场观众甚
19 9 3年上海 东方 电视 台推出的《 东方 直播室》 是我 国内 ,
地 最 早 的谈 话 节 目 , 且 采 取 先 进 的 直 播 方式 , 上 海 地 区影 而 在
( ) 目话题角度单一且不够深入 三 节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社会一直处在瞬息万变之 中。 受众也 迫切需要 了解他们身处的世界 。然 而我 国的访谈节 目似乎仍
面》《 、艺术人生》《 、时空联线》《 、新闻会 客厅》凤凰卫视 的《 ; 名
节 目制作公司 ( 即内容提供商 ) 出了各色 电视访谈 节 目, 推 如
样说呢?目前访谈节 目的话题仍然以娱乐、 明星等满足人们猎
的“ 硬题材 ” 则较少涉及 。 然而 , 这些 “ 硬题材 ” 却是 与受众生活 联 系最紧密的 、 受众最为关心的 内容。当然 , 这也与我们 目前 的政治经济环境有关 ,电视节 目受到 的限制或者各种力量的
重要的地位 。《 名人 面对面》 《 、鲁豫有 约》 《 、一虎一席谈 》 等访 受众 。 电视谈话节 目也是一样 , 除了沟通意见 、 增广见 闻、 抒发 客厅》 艺术人生》 《 等节 目也成为各 自频道最亮的那 颗星。 中央
电视谈话类节目困难以及缺陷
电视谈话类节目困难以及缺陷一、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诞生1954年美国NBC推出《今夜》栏目,开创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
中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于中央电视台在1996年开播的《实话实说》栏目。
自此,在中国大陆上刮起一阵谈话类节目的旋风,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从此中国电视进入了“谈话”时代。
国内的谈话类节目存活期都很短。
2005年,《实话实说》正式从央视一套“搬迁”至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崔永元则告别《实话实说》。
后来他坦承,当初离开节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节目进入了难以突破的瓶颈期。
但崔永元后来另起炉灶的《小崔说事》,也难续《实话实说》火爆的“神话”。
《实话实说》还算幸运地“存活”着,国内更多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却不得不匆匆离去。
如沪上开播不足一年的新闻辩论节目《撞击》,终因收视率差强人意而黯然“下岗”。
一些谈话类节目在短暂的风光之后便黯然退出电视舞台,更多的则还在苦苦支撑着。
其原因主要在于:1.国内谈话类节目题材单一;2.观众对于谈话类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谓众口难调,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受众最为广泛的传播工具,观众对其电视节目总是褒贬不一的。
据统计,我国各式各样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已达数百个,能让人记住的不过是《面对面》、《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等少数名牌节目,而这些节目被记住的原因更多的在于主持人而非谈话内容。
然而,谈话类节目想要吸引观众,想要拥有长久的生命力,不在于“谁来说”,而在于“说什么”。
与国内的访谈类节目“短命”相比,国外的脱口秀节目往往经久不衰。
比如开创访谈类节目之先河的美国NBC电视台推出的《今夜》已经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在访谈类节目层出不穷的今天,对国内访谈类节目在制作理念和方式上缺失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
二、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困境当然,无论一个节目曾经是如何受欢迎,收视率是如何火爆,都有周期性,先来看一个例子:《奥普拉·温弗瑞秀》是全球最知名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的名字几乎可以和脱口秀划上等号,不少名流以上她的节目为荣。
把握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几个关键问题
质量。
关键词
访 : A
的 内容所 在 。 其 实在 谈 话 节 目中最 重 要 的 思想 就 是 人 文 思想 , 谈话节 目是纯粹以人为本的节 目。 不管是高雅还是通俗, 人性 、 人 的心 路 历程 、 生存 状 态始 终 是谈 话 节 目所 关注 的 。当 然关 注
活必需。
在“ 收视率” 当下的电视行业 中, 所有媒体 的谈话节 目都 是追逐热点和 焦点,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眼球 。这样就会 出现 个 问题, 当所有媒 体都奔 向时下的热 点话题时 , 那么在选题
一
上 就 应 避 免 出现 雷 同 的局 面 。
在一期节 目中, 节 目的主持人 、 嘉宾 以平等的身份 出现 , 不应是高深 的辩 论演 说或虚假 的表演。在这样一种 比较轻松 的氛 围中进行访谈, 嘉宾会放下心 中的戒备 。那么, 观点的开 放和多元就会使节 目变得丰 富多彩 。然而作为节 目的策划者 不 能仅仅满足于一时热闹, 使节 目显得七嘴八舌、 不知所 云, 而 失去 导 向 , 在热 闹过 后 , 留 给观 众 几 乎 一 无 所 有 , 只 是 ~ 时 效 果 罢 了 。那 么 , 如 何 引入 话 题 、 中 间怎 样 出现 高 潮 , 以及 结 尾 都要 既恰 到 好 处 , 又意味深长 。 另外 , 任何一个话题的争论都只是冰山一角 , 背后往往有 着 深刻 的社会历史和现实背景,因此节 目策划者事先必须拥 有大量背景材料 ,并且具有对我 国国情和社情 民意的深刻理 解。“ 为什么要说” 和“ 我们 到底要说什么” , 应是把握节 目制 作 意 图 的两 个 重 要 问题 。 设 计谈 话 中 的提 问要 满 足 四性 : 思想性、 人文性、 发散性、 实际性。 目前国内有一部分谈话节 目是 “ 伪脱 口秀” , 内容言 之无物, 为搞笑而搞笑, 没有表达出真实 思想 。也就是我们通 常所说的没有内涵 的节 目,这些节 目往往没有抨击受众心灵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分析》(崔寅)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分析姓名:崔寅学号:2004212361班级:新硕20042班摘要:本文在回顾电视谈话节目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并描述了电视谈话栏目自诞生到蓬勃发展的历程,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自1993年起划分为三个阶段。
文章对目前我国电视谈话栏目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最后以《超级访问》为例,进行了个案研究。
关键词:谈话节目发展过程分类超级访问序言“谈话节目”(Talk Show)英文原指美国广播电视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在谈话现场一起谈论各种社会、政治、情感、人生等话题,一般不事先备稿,因而被港台的翻译家们形象地译作“脱口秀”(郭晋晖,2002)。
目前,在我国电视中,谈话节目呈现出非常兴旺的势头。
自1993年大陆第一个电视谈话类栏目诞生起,各种类型的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但出现了《实话实说》这样影响极大的大型谈话节目,而且各类新闻、时政、社教、娱乐、体育节目中也大量引入了谈话元素。
谈话节目成为了中国电视栏目中一个新种类,其间出现了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名牌栏目。
文献综述对于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与分类,众多研究者有着多种不同的看法。
将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划分为传统的谈话节目和新式的谈话节目两个阶段。
“传统的谈话节目”是指作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萌芽、雏形的节目形态。
它把镜头对准社会精英,采用“独白”或“对白”式的谈话方式,视点简单,缺乏层次,起伏不大。
“新式的谈话节目”则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
它更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赋予平民话语的权力,视点扩大,层次丰富,观点多元。
根据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历程中出现的标志性事件,结合电视事业发展史,又可以划分为:1960-1966年是我国传统电视谈话节目的发轫期;1976-1987年是我国传统电视谈话节目的复苏期;1987-1992年是我国新旧电视谈话节目的过渡期;1992-1996年是我国新式电视谈话节目的起步期;1996年至今是我国新式电视谈话节目的勃兴期(徐雷,2004)。
电视谈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电视谈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作者:陈娟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02期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一种公众谈话样式,最早出现在美国,英文名为“TalkShow”,通常不事先背稿,讲究脱口而出、临场发挥,也被说成是张口就来的随口聊聊。
①我国的电视“脱口秀”兴起的时间并不长,1996年央视的《实话实说》开播,我国电视媒体上才刮起强劲的谈话节目风暴。
谈话节目因其尊重观众的参与意识,实现双向的心灵共振,强化电视的“贴近”属性而备受追捧。
据统计,1999年底,国内谈话类节目已有70余个,而到2000年年底,国内谈话类节目猛增到170个,而且大有方兴未艾之势。
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模式化的形成,在前几年兴起的“谈话节目热”正渐趋冷却。
面对媒体竞争近乎白热化的今天,反思电视谈话节目的不足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存在问题节目定位不准确,形不成自己的风格。
谈话类节目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定位不同,其走向、风格、产生的效果就会大相径庭。
谈话类节目的定位不准,直接导致节目没有自己的特点,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对于大众传媒来说,有定位意识并不困难,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对自己定位模糊。
这种模糊首先就是对受众对象定位的模糊。
原因在于:作为一类大众传媒节目,主营者往往不愿意因市场细分而失去一批受众,总想以对象的模糊性来扩大外延性,一厢情愿地想获得受众群的最大化。
而实际情况是,定位模糊的栏目,其栏目特征也常常是模糊的,这种特征模糊的节目在信息传播逐步分众化的今天,将越来越不被受众接受,甚至有可能最后被逐出传媒市场的竞争。
③我国目前的电视谈话类节目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定位模糊,要不就是全部定位于情感,过于宽泛,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针对性;要么就是定位过于狭窄,无法留住受众。
谈话方式僵化,缺乏艺术性。
电视谈话节目的结构形式一般是主持人与现场嘉宾围绕一个既定的话题,顺应观众思路,针对疑问或争议展开论述以至论辩,最后达到释疑解惑或沟通不同观点的目的,方式过于僵化。
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1)
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分析及思考将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划分为传统的谈话节目和新式的谈话节目两个阶段。
“传统的谈话节目”是指作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萌芽、雏形的节目形态。
它把镜头对准社会精英,采用“独白”或“对白”式的谈话方式,视点简单,缺乏层次,起伏不大。
“新式的谈话节目”则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
它更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赋予平民话语的权力,视点扩大,层次丰富,观点多元。
根据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历程中出现的标志性事件,结合电视事业发展史,又可以划分为:1960-1966年是我国传统电视谈话节目的发轫期;1976-1987年是我国传统电视谈话节目的复苏期;1987-1992年是我国新旧电视谈话节目的过渡期;1992-1996年是我国新式电视谈话节目的起步期;1996年至今是我国新式电视谈话节目的勃兴期(徐雷,2004)。
至于谈话节目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对电视谈话节目进行不同的分析。
从谈话的结构形式出发,可分为讨论型、个案故事型和意识流型,按照其内容分类,有的将其分为话题类、人物类、新闻类、评析类,也有人将其分为新闻时事类、滑稽娱乐类、人际关系和心理类,或是分为新闻性谈话节目、娱乐性节目、普通话题(非新闻、非名人)侃谈节目、专题性谈话节目和拟社会事件谈话节目五大类。
另外,在谈话形式上、参与人数、节目定位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对谈话节目进行分类。
就目前谈话节目的现状来看,综合起来,其分类有:1、按照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的人数和参与方式可以分为:一对一(一位主持人对一位嘉宾),如《对话》一对多(一位主持人对两位及两位以上嘉宾),如《锵锵三人行》一对众(对话过程包括上观众),如《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多对一(两位及两位以上主持人对一位嘉宾),如《超级访问》另外还有多对多(两位及以上主持人对两位及两位以上嘉宾)等形式。
我国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我国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这篇"我国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是程序自动抓取于互联网上,查看更多请点击:论文频道:lwxz/ 摘要:随着电视媒介的发展,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异军突起,该类节目以平民化的视角、生活化的形式来展现普通人的情感轨迹,成为了社会群体情感宣泄的窗口。
在此类节目迅速蹿红的同时,其自身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本文从真实性、隐私权、人文关怀、媒介把关等几个方面对该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学者和业界对该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真实性;窥探隐私;人文关怀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定位为服务类节目,但又和以往生活服务类节目完全不同,它针对现实中人们面临的人际危机和心理变迁,通过主持人、被访者、专家的讨论,调解矛盾、调适关系,由此对受众给予启示与帮助,是将现实中的人际传播放大至银屏上的大众传播。
曾经的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有着家庭般温馨的现场布置,主持人扮演着倾听者和调节者的角色,现场及电视前的观众无不以感同身受的收视心理去同谈话主人公一同经历感情的起伏,谈话节目一度成为人们的心灵鸡汤、精神家园,人们也乐此不疲的选择这种方式作为情感的宣泄和出口。
但现如今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已经走在传媒伦理领域的边缘,在众多的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中,能真正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节目并不多,有学者提出,这类节目“从思想文化的传承上看,徘徊于‘庸俗’和‘通俗’之间;从谈话情境来看,行走在‘模仿’与‘造假’之间;从话题危机来看,游离于‘和谐’与‘中庸’之间。
”[1]谈话类节目,尤其是情感类谈话节目走向僵化,缺乏美誉度,缺乏深度与真诚,游走在传媒伦理道德规范的边缘,这些情况的出现,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一、我国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真实性的质疑和缺乏关于真实性,对于大众传媒的工作者并不陌生,新闻界对于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是: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中国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的现状及困境
中国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的现状及困境作者:惠靖淼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6期摘要: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的普及,正在悄然之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对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热播的社会心理原因进行分析,并从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的播出现状中解析电视心里访谈类节目的困境。
最后,以具体的的节目为例,分析其针对困境所采取的创新性策略。
关键词:电视心理访谈;现状;困境作者简介:惠靖淼,山东日照人,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为2010级电影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2电视心理访谈节目是电视谈话节目的一种。
电视谈话节目,是把人们的私下谈话搬到电视这个大众媒介上,借助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的一种传播形式,它是一个一般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就一个主题进行现场讨论或辩论的电视节目形式。
【1】近年来,电视心理访谈节目已经成为各个电视台上的一大风景。
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的普及,也在悄然之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一、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热播的原因电视心里访谈节目采访对象由明星转变为普通民众,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故事,以真人真事打动人心。
电视心理访谈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大众的普遍关注和媒体的热烈追捧。
深究电视心理访谈节目盛行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主体的倾诉需求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增大、自我价值的无法实现等问题使得现代社会中人们焦虑痛苦的程度较之以往更为严重。
电视台抓住大众的急需倾诉渠道的心理,通过电视节目为大众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勇敢说出自己的痛苦。
在每期心理访谈节目中,嘉宾被生活中不同的问题所困扰,在生活面前无所适从的嘉宾带着自己的痛苦走进演播室,期望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倾诉。
如果说现代化带来的生活的改变是造成人们普遍焦虑的原因,那么民众选择电视这一媒介作为倾诉的渠道则有着更为深刻的心理原因。
大众之所以选择电视心理访谈节目进行倾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就是借此提高自己的社会关注度。
新媒体时代电视访谈类节目该何去何从
新媒体时代电视访谈类节目该何去何从电视访谈类节目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本身就普遍存在话题重复、节目形式老套、主持人凭经验疲于应付等问题,尤其在新媒体的强大冲击之下,“越来越没人看了”似乎成为了逃不开的命运。
《午间访谈》是广东惠州电视台《午间新闻》节目中的一个板块,《午间新闻》是日播的直播节目,开播已有11年。
但直到目前,只有《午间访谈》这一个板块尚无法实现直播,因为录制好之后还需经编导后期剪辑,确保各种说法准确无误后方能播出。
《午间访谈》作为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一个缩影,遇到的问题自然也是不少其他同类型节目同样面临的问题,因此,探究《午间访谈》的出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存在意义电视访谈类节目改变了传统电视媒介的话语方式,主持人不再正襟危坐,独自播报,而是可以与访谈对象在交流情境中谈工作,谈理想,谈生活……即使是解读政策等较为严肃的话题,也可以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访谈类节目逐渐式微,但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使其依旧具有较大的存在意义。
区别于一般的访谈节目,电视访谈类节目直观地把谈话各方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通过节目,能得到发自内心的感悟、启示、震撼和思考。
当今社会,在主流价值观不断构建的过程中,那些能被公众认可的社会价值、那些需要被宣扬的正能量和真情实感,仍需通过传统大众媒介的手段进行传播。
电视访谈类节目现状节目内容重复,形式老套。
早在2016年,曾广受欢迎的台湾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康熙来了》停播,同年,曾有“内地版《康熙来了》”之称的《超级访问》停播。
作为一档走过十六个春秋、揽获多项大奖的节目,《超级访问》一度是内地首屈一指、叫好又叫座的王牌访谈节目之一,却最终也难逃适者生存的市场规律。
在十几年前,访谈节目是观众开拓眼界甚至获取深度资讯的重要渠道。
而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公众号等渠道让各类资讯随手可得,各种个性化推送简直“走进了观众的心坎里”,墨守陈规的访谈类节目无法再满足观众的多样性需求。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分析
广电聚焦<4硌谂第3卷第24期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分析丁明星(天津市武清区融媒体中心,天津301700)摘要:记者作为沟通新闻事件与大众的媒介,在新闻播报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电视台记者采访的主体是各类 人群,经常会遇到各类复杂的问题,这就给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分析采访中的常见问题,做进一 步的梳理和总结,对于积累采访经验、做好采访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来提高新闻记者采访工作。
关键词:记者采访;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4-0078-02— '引言记者需要面对各种媒体信息以及媒体信息当事人,具体负责信息采集、信息加工整理进而报道出来。
电视台记者采访中,记者需要捕捉信息价值和信息线索,以专业的采访报道手段收集和整理信息,最后在电视台加以传播。
电视新闻采访具有几个特点。
第一,要具有价值性和趣味性。
电视新闻直面观众,记者采访时要力求趣味性和价值性,话题内容必须具有新闻价值,采访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第二,合法性。
新闻记者要对每篇采访稿负责,采访工作不能胡编乱造信口捏来,要坚守道德底线,不为了博眼球故意夸大事实,同时要保护被采访对象的隐私;第三,作为电视新闻采访记者,要与新闻当事人平等对话,采访中不预设采访立场要尽可能地公平公正,避免居高临下;第四,电视新闻报告讲宄实时性,作为一线新闻工作者,要赶赴报道前线,实时发生实时采访。
二、电视台记者新闻采访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一)许多电视台采访记者采访方式、采访观念没 有更新新时代对新闻采访记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且新闻报道本身就具有实时性的特点,每次新闻事件发生后,就要求电视台记者迅速赶往现场获取、分析、整体第一手信息,这就要求记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分析能力等等。
但是许多记者并没有更新采访观念和采访方式,甚至不少记者选择被动地接受领导安排后再去展开采访,也有不少记者为了获取眼球,不惜夸大新闻捏造事实或者引导误导观众等等,这些事情都时有发生,这就要求作为采访记者,必须积极调整,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1.话题选择范围较窄,缺乏自身特色,雷同现象严重
节目的选题是节目的灵魂与核心,但是在近些年来的电视访谈节目中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节目的话题选择有很多雷同和重复,话题范围较窄,很多访谈类节目在选题方面比较一般,和其他访谈类节目没有本质性的区别,没有自身明显的特色,而且各个访谈类节目之间有很严重的雷同现象,现代的社会发展中能够引起大众的关注焦点的话题本来就比较有限,而当前我国又存在一大批各种各样的访谈类节目,因此也就导致了可供访谈类节目选择的话题出现了资源不够用的情况,因此一大批的访谈类节目在话题的选择方面出现了千篇一律的一般化现象,这些同质化的选题被各类良莠不齐的访谈节目直接拿过来进行应用,不做任何的加工和创新,也不做任何的深层挖掘,这也使得当前的访谈类节目处于一种多家电视台节目都比较相似的状况,各类访谈节目中出现的雷同现象使得当前的节目内容缺乏新意,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没有自身的独特个性,例如《杨澜访谈录》的选题就是各类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话题就是经济,《鲁豫有约》的选题就是家庭、婚姻,《冷暖人生》关注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命运蹉跎,虽然在节目中每期都有不同的嘉宾,但是在节目的话题方面却总是大同小异,选题范围过窄,节目无法向更深的层次过度,不能用更大的视角对社会进行观察,无法更深层的了解人们的需求,缺乏可看性。
2.形式生硬盲目跟风
港台地区的访谈类节目大多都对国外的优秀电视节目进行经验借鉴和吸收,而大陆地区的访谈类节目则是对港台地区节目形式进行生搬硬套和模仿,缺乏自主创新性和特色,例如公共频道推出了访谈类节目,那么很快在生活频道、体育频道以及教育频道都会相继推出访谈节目。
尤其是很多地方电视台的访谈类电视节目内容粗俗,定位于家长里短,粗制滥造根本不能为受众提供可以学习和受到启发的内容。
还有一些访谈节目不但在制作形式上盲目跟风,就连在播出时间上也惊人的相似,都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导致在同一时段内各种访谈类节目扎堆播出,观众不知道该选择哪档节目,单纯的克隆节目形式只会造成访谈类节目之间被互相取代,节目的生存空间也在逐渐缩小。
3.缺乏与现场观众的互动
一档节目中,有三个重要的组成因素分别是主持人、嘉宾和观众,观众在节目中对于现场的烘托作用是很重要的,就算有些访谈类的节目中并没有现场观众参与,也要重视和场外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包括热线电话、网络和短信互动等。
一档节目中观众是主要的气氛体现者,节目是否成功,从现场的节目氛围就可以感受出来。
但是目前国内的很多访谈类节目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忽略观众作用的问题,比较常见的问题,例如在节目中观众变成了一种摆设,完全是可有可无的,其次是把观众作为一种欢呼和鼓掌的工具,和观众之间没有互动,观众的作用像是啦啦队,最后,将现场的观众作为节目的“托儿”,将提问预先设计好安排给观众走形式,观众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节目,对于现场的节目氛围以及整个节目的品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4.没有准确的节目定位,效果不佳
虽然访谈类节目看起来比较简单和随意,没有非常复杂的节目流程,但是远比看起来要复杂的多,需要对整个节目进行明确的定位,谈话内容的以及谈话的风格都应当以节目受众的喜好来选择,对于访谈类节目来说,如果不能对节目进行清晰准确的定位,那么必定会导致节目的风格混乱,毫无特色可言,更别说得到观众的喜爱,也就无从保证节目的效果了。
在当前的访谈类节目定位方面,电视节目的主营者通常都会因为节目的定位不够清晰而导致节目变得没有任何味道和可看性,因此会流失掉一大批的节目受众,所以,当前的访谈类节目在发展中必须要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发展自身的特点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