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以《杨澜访谈录》为例
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及前景
跑单垃圾客户何晓源学校中国传媒大学
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及前景
一、概述
1、访谈类节目的界定
2、访谈类节目的诞生
3、访谈类节目的发展
二、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1、电视访谈类节目概况
2、电视访谈类节目特色
3、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种类
4、电视访谈类存在问题
三、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前景
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2、杜绝过度煽情,增加人文关怀
3、创新特色,打造品牌
4、丰富形式,调整策略
内容摘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传媒时代,媒介的影
响力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而深刻,人们也变得越来越依赖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通过新闻媒介传递的信息来了解世界、认识社会,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电视
访谈类节目,指的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和谈话参与者围绕一个共同话题进行平等
交流并通过电视媒体展示其交流过程的大众传播活动。
在访谈类节目中,互动,成为了其最突出和显著的特点。
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电视访谈类节目已经
成为我国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
诞生及发展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全面的阐释,从而探索其发展的未来及改进的趋势。
关键词:电视访谈类;新闻媒介;前景。
中文系课程 以杨澜访谈录为例论文浅析谈话类节目的主持艺术
中文系课程以杨澜访谈录为例论文浅析谈话类节目的主持艺术浅析谈话类节目的主持艺术——以杨澜访谈录为例邵阳学院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2009级谭璐【摘要】自90年代以来,多种多样的电视节目在我国蓬勃发展,谈话类电视节目是其中较受欢迎的一种。
在众多的谈话类栏目中,上海东方卫视的《杨澜访谈录》收视突出,赞誉极高。
本文试从节目定位、节目制作中的各种对话技巧和氛围营造等方面浅析谈话类节目的主持艺术,并从《杨澜访谈录》的相关资料选取例子进行分析。
【关键词】谈话节目;主持艺术;提问;访谈Analyses of the hosting art of talk shows Class2,Grade2009,Chinese Department, Teaching Chinese as An ForeignLanguage Major Shaoyang UniversityTan LuAbstract:TV talk show in western TV field, which form and style has been quite mature, has a history of many years. However, talk show began to appear in China in 1990s, and this new form of show has been recognized by people from every part of society since this new program appeared. Various talk shows have sprung up in the past decade, and gradually moved towards mature in the fumble. Among many talk shows, Yang Lan One on One of Dragon TV, which is one representative talk show, has developed for nearly 13 years. The hosting art of talk show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y taking Yang Lan One on One as example.Keywords:talk show;hosting art;ask;interview谈话类节目是是一种以面对面的人际沟通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
电视访谈节目现状和趋势浅析
1 . 1 高端访 问型 :代 表节 目 《 杨澜访 示惊叹 ,甚至赞赏 。
谈录》 《 杨 澜访 谈 录 》相 对正 式 ,是传 人行 》
统意义 上 的嘉宾访 谈 ,注重对 人物 内
《 锵 锵 三人行 》是典 型 的话题 主 常常 看到一 个 明星 的故事 在若 干个访
心世 界的挖 掘和 精神 状态 的展示 ,试 导型谈 话节 目,每期话 题紧追 社会 热 谈节 目中轮番 上演 ,有 些 明星甚 至 多
英 为 主 ,包 括商 界名 流 、政 界高 官 、 学界 大儒 、 演艺 明星 以及体坛健将等。
论家 如梁 文道 ,有作 家如 王蒙 ,有艺 力 的障碍 。其 出路就 在于 摆脱 对 明星
术家如陈丹青 , 等等 。 话题一般 由社会 、 资 源的过 分依 赖 ,通 过创新 找 到多 元
图给人 以借 鉴和 思考 ,走 的是 精英 路 点 ,由主持人 窦文 涛和 另外 两名嘉 宾 次上 同一 档访谈 节 目,导致 人们 对 明
线 。节 目面 向知性 群体 ,带给 观众 的 围坐 而谈 。嘉宾 通常相 对稳 定 ,以各 星产生审美疲劳 , 甚至出现厌倦情绪 。
思 考 多于娱 乐。主持 人杨 澜 以知性 和 类知识 分子 为 主 ,有大 学教 授如徐 子 因此 ,明星 资源 的 日渐匮 乏成 了许 多 智慧 著称 ,她 访 问的对象 多 以社会 精 东 、查 建英 以及 马家辉 等 ,有 社会 评 访谈 节 目发展 的瓶 颈和获 取持 续吸 引
同行或 圈 内人 ,这使 得访 谈成 为一 场 也就 是重 聊天 的过程 ,而避 免最 后人
半专业 的高端对话 。 为 总结 出一个结 论 ,从 而保 持 了节 目 够 1 5 年来屹立不倒 的原 因所在。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现代电视访谈节目作为一种娱乐和信息传播的形式,已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众多的电视访谈节目中,两个备受关注的节目《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凭借着独特的访谈风格和深入的话题探讨,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分别讨论《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的特点,揭示这两个节目对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看《杨澜访谈录》。
这个节目由著名主持人杨澜主持,以深入、严肃和思想性强的访谈风格著称。
在访谈中,杨澜不仅尊重嘉宾的思想和观点,还努力挖掘嘉宾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经历。
这种深入的访谈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加了解嘉宾的真实想法和生活背后的故事。
同时,通过与政治家、企业家和文化人的对话,节目还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
《杨澜访谈录》的成功表明,当代电视访谈节目应该注重深度,探讨真正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的话题,并通过精心策划的访谈方式传递更多的思想和价值观。
而《鲁豫有约》则以活泼轻松的方式在电视访谈界独树一帜。
主持人鲁豫以她直接而亲切的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在该节目中,鲁豫更多地关注嘉宾的个人生活和情感体验。
通过与明星、作家和艺术家的交流,鲁豫展示了嘉宾不同的一面,让观众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和感受。
同时,鲁豫与嘉宾的互动也让观众们有了参与感,增强了娱乐性和互动性。
《鲁豫有约》的成功证明,轻松活泼的访谈方式不仅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可以拉近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距离,建立起更真实的情感连接。
然而,尽管《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在风格、内容和受众群体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在现代电视访谈节目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这两个节目都致力于深入探讨和传播思想和价值观。
无论是《杨澜访谈录》的政治和文化议题,还是《鲁豫有约》的人生哲学和情感探讨,这些节目都通过嘉宾的观点和经历传递了更多的信息和思考。
其次,这两个节目都强调了与嘉宾和观众的互动和情感连接。
在《杨澜访谈录》中,杨澜通过严肃而敬业的态度赢得了嘉宾的信任和尊重;而在《鲁豫有约》中,鲁豫则通过她天性活泼和亲切的表现方式拉近了与嘉宾和观众的距离。
《2024年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范文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篇一引言:现代电视访谈节目已经成为了电视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给观众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和娱乐选择,也是公众接触和理解不同社会层面人物和话题的重要渠道。
《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作为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典范,为我们在分析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高质量特征上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一、节目制作与呈现1. 节目形式与内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均表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和深度。
两者都以深度访谈为主,注重嘉宾的背景、经历、观点的挖掘和呈现,使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嘉宾。
2. 视觉效果与剪辑两档节目在视觉效果和剪辑上也表现出色。
通过精美的画面、合理的剪辑,将嘉宾的访谈内容与背景资料、相关影像资料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节目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
二、主持人风格与能力1. 主持人专业素养《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的主持人都有着极高的专业素养。
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在访谈中灵活应对各种问题,引导嘉宾深入分享。
2. 主持人亲和力与共情能力两档节目的主持人都有着很强的亲和力,能够与嘉宾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同时,他们还具备共情能力,能够理解嘉宾的情感和立场,使访谈更具人情味。
三、话题选择与嘉宾邀请1. 话题多样性两档节目在话题选择上具有很高的多样性,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使观众能够接触到不同层面的话题和观点。
2. 嘉宾的权威性与代表性节目在邀请嘉宾时,注重嘉宾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经常邀请到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等作为嘉宾,使节目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
四、互动性与社会影响力1. 观众互动两档节目都注重与观众的互动,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邀请观众参与节目,使观众能够参与到节目中来,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2. 社会影响力两档节目因其高质量的内容和专业的制作,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访谈不同领域的嘉宾,使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理解和讨论社会问题的平台。
杨澜访谈录
浅谈《杨澜访谈录》中国电视见证并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我们国家的巨大发展和进步。
电视文艺作为中国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来经历了大发展大繁荣,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发展的一个缩影。
30年前,全国只有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覆盖全国,电视文艺节目品种单调。
改革开放的春风和广大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催生了电视与文学艺术的结缘,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戏曲等一批批优秀作品的出现,为电视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逐步形成了艺术作品电视化,电视节目精品化,精品节目栏目化,栏目走向个性化,频道建设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今天,电视文艺节目是如此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荧屏小空间,艺术大舞台。
它使人们足不出户尽可饱览天南地北各民族精彩艺术之美,欣赏世界各地艺术争奇斗艳的华彩乐章。
今天在这里我来浅谈一下《杨澜访谈录》。
《杨澜访谈录》是“阳光传媒集团”旗下的一档名牌访谈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创办并亲自主持。
节目定位锐意求新,突出人文和国际化特色。
作为目前唯一在两岸三地及美国、东南亚地区同时落地的人物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的定位在于“精彩人物,精彩对话”,即节目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热门话题,与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进行广泛探讨,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寻找人类智慧的光芒,折射出特有的历史瞬间和社会背景。
畅谈的话题不仅紧紧围绕时事或专业,更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为中心,抽丝剥茧地讲述人的故事,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让更多观众通过节目去感受那些平常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名人,拉近距离,沟通彼此。
节目内容不仅紧紧围绕时事或专业,更以个人的经历、智慧和感受为中心,透过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探讨现象背后隐含的价值观念,思考社会和时代发生的变化;以独特的视角,全方位、真实、立体地展现嘉宾的形象与性格,拉近嘉宾与观众的距离,增加观众对嘉宾的了解,“今天的创见,明天的改变”是本节目一贯坚持的主旨。
从《杨澜访谈录》看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态势语言-毕业论文
从《杨澜访谈录》看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态势语言摘要电视是视听艺术,表现在画面、声音等诸多方面,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在使用各种传播手段,这些非语言符号所传递出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常用的目光、手势、表情等,这些无声的符号同样非常真实地传达了无声语言的情感、增强节目的感染力、渲染环境。
在通过主持人的声音与语言叙事,同时看见主持人的神态与动作,看到主持人的丰富的肢体语言来丰富自身对各种语言叙述的理解和自己的认知。
“体态语”也称之为“态势语”,是主持人表达工作情感意图的一种语言的交流工具。
“体态语”是“副语言”范畴,在实际的主持工作中,体态语言加上主持人个人风格魅力,犹如景上添花,美不胜收。
本论文以《杨澜访谈录》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绪论,界定研究对象,回顾了己有研究成果,并阐明研究方法。
第二章首先介绍了访谈语体和体态语,指出电视访谈语体的表演性同时对两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做了一个梳理。
第三章介绍了体态语在访谈类节目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从表情语、手势语、体态语、仪表语角度来解读《杨澜访谈录》同时对杨澜在节目中是如何正确把握态势语言做了一定的解读。
最后结语,对本篇论文进行总结。
关键词:《杨澜访谈录》主持人嘉宾态势语表演目录从《杨澜访谈录》看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态势语言 (1)绪论 (3)(一)研究对象 (3)(二)背景及意义 (3)(三)目前研究述评 (3)(四)本文主要特色和创新点 (4)一、访谈语体与体态语 (4)(一)访谈语体 (4)(二)体态语 (5)(三)访谈语体与体态语 (5)二、体态语在访谈类节目的重要性 (5)(一)展现主持人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5)(二)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对方的信息 (6)(三)能充分的补充事件的叙述功能 (6)三从四种态势语来解读《杨澜访谈录》 (6)(一)表情语 (6)(二)手势语 (7)(三)体态语 (7)(四)仪表语 (8)四在节目中主持人如何正确把握态势语 (8)(一)选择能够体现自身个性特征的身体语言 (8)(二)重视身体语言 (8)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绪论在电视节目有众多选择的时代里,访谈类的节目曾一度受到了观众的热捧,创造了叹为观止的收视率。
电视节目分析:《杨澜访谈录》
电视栏目《杨澜访谈录》特色分析1栏目概况1.1栏目历史《杨澜访谈录》(见图1)创办于2001年2月9日,是著名栏目主持人杨澜创办并亲自主持,与上海东方卫视合作的一档新的访谈栏目。
它是国内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电视栏目,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光辉历程。
栏目首播时间为星期天22:35,重播星期一05:20,时长为30分钟左右。
图1:《杨澜访谈录》栏目标志1.2栏目定位《杨澜访谈录》是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端访问,定位锐意求新,突出人文和国际化特色。
秉承着“记录一个人和他的时代”的宗旨,栏目以精彩人物、精彩话题为主要特色,邀请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精英翘楚,坐而论道。
力图穿越风云际会的有限时空,而将嘉宾的人格力量和社会价值作为栏目的终极呈现。
《杨澜访谈录》覆盖大中华区三千五百万家庭,拥有超过一亿五千万的观众群,发行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社区,全球观众超过三亿人。
自栏目创立以来,收视表现始终骄人。
由于栏目品质富于人文气息,特别在社会中高阶层的精英人群中有着相当的美誉度。
但不可否认的是,《杨澜访谈录》的影响力远大于收视率。
2栏目构成2.1序幕(以采访美国外交官洪博培为例)本期导视(确定本期主题:洪博培——爱骑自行车的美国外交官)宣传短片(杨澜在美国大使馆前做简短介绍)2.2正式访问影像资料场景访问1(回忆儿时对现在职业的态度)下节预告场景访问2 (对中国的看法及建议)下节预告影像资料场景访问3(重点:辞职的理由,是否会竞争下届美国总统)结束(感谢词)2.3结束视频短片(杨澜在美国大使馆前进行本期的总结,以及祝福)精彩回顾(嘉宾经典言语,字幕)2.4下节预告(见图2:杨澜采访洪博培和奥兰多)图2:栏目构成3栏目内容3.1栏目理念《杨澜访谈录》以主持人名字来命名,体现了品牌意识。
不仅选择在世界各地范围内进行采访,并且地点是根据嘉宾所在地而定的。
栏目的采访环节是以一人一椅面对面双向交流的形式组成,无现场观众。
《杨澜访谈录》的特色分析
《杨澜访谈录》的特色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归纳出了《杨澜访谈录》的节目特色。
体现在:受众定位准确,访谈方式灵活;谈话内容风趣;受访嘉宾面广;主持人个人魅力突出;谈话环境安静优雅;节目进程节奏明快等六个方面。
标签:电视访谈;《杨澜访谈录》;节目特色在当今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视节目不断繁荣,作为电视节目类型之一的电视访谈类节目发展势头迅猛,它在增进与观众之间交流的同时,也对社会文化的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杨澜访谈录》这档节目由杨澜自己所创立,作为一个高端访谈节目,它体现了浓烈的人文色彩,具备强烈的时代感。
该节目开办到现在,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不错的口碑。
在一次次的访谈沟通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受访嘉宾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1、研究目的(1)明晰杨澜主持风格特色;(2)对比两档访谈节目的异同,在比较中深化认识;(3)对《杨澜访谈录》的认识及其发展趋势的预测。
2、研究方法(1)文献查找法。
搜集与本论文所选的题目有关资料,搜索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体综合与分析;运用网络文献检索方法,获得最权威的资料。
对本论文选题相关领域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2)逻辑分析法。
运用综合、辩证、类比、归纳等思维分析方法,对各种已得理论进行具体详细的分析,故而有依据的提出自己与之相关的见解;(3)案例分析法。
收看杨澜有关访谈节目,分析当中的风格及交流互动技巧。
(4)比较法。
比较《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的不同,深入认识《杨澜访谈录》的主持风格。
二、结果与分析1、《杨澜访谈录》总体介绍(1)《杨澜访谈录》的开办及发展。
《杨澜访谈录》是阳光传媒旗下的一档高端访谈节目,是知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在2000年开办的,而且由她亲自主持,是目前我国最先推出的访谈类节目之一,到2013年底,已经走过了10余年的历程,访问了500多个有名嘉宾,讨论的热门话题包括经济、政治等不同方面,和来自全球不同地方的知名人士展开讨论,重点展示出被访者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独特的认识,从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力的角度出发,来体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追寻人类敏锐智慧和璀璨光芒,体现了独特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从传播学视角,浅析《杨澜访谈录》的现状和发展
从传播学视角,浅析《杨澜访谈录》的现状和发展【摘要】:本文选取《杨澜访谈录》为个案研究对象,并且从传播学这个独特的视角解构这档节目的现状、优点以及未来发展的探索之路。
着重从传播学的5W模式、传播中的符号特色、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以及对未来的探索这四个角度展开。
【关键词】《杨澜访谈录》;电视谈话节目;访谈;大众传播电视谈话节目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它们是听众放松身心和表达自己的“声音”的一个途径。
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谈话节目是当代大众传媒的社会作用的一个缩影。
电视谈话节目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私人谈话搬到电视这样的大众媒体上,借助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石长顺,2003)。
谈话节目是“谈话”,是人际传播,它具有日常谈话的一切要素;谈话节目是“节目”,是大众传播,又必然和日常谈话有所不同(王群、曹可凡,2002)。
与美国相比,国内谈话节目虽然存在着粗制滥造、模仿克隆的现象,总体上来说它们基本上还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
而在此突出的就是《杨澜访谈录》。
以它为代表的电视谈话节目已经真正地在为人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供自由的空间。
在这里我们创造了可供老百姓表现个性的空间,我们追求的是谈话过程的真实和生动,不主张给人结论,而是隐藏我们的主观倾向,把判断权还给老百姓。
这既符合电视纪实美学的要求,也是现代传播的理念。
一、《杨澜访谈录》在传播过程中的5W构成,谈其现状(一)、传播者who——主持人、嘉宾主持《杨澜访谈录》的主持人只有一个,就是杨澜本人。
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之一,杨澜在电视面前展现的是是一位智慧干练的成熟女性形象,她与被访者一样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
在栏目中她与嘉宾平等对话,并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提出最恰当的问题,就专业领域与嘉宾进行言语的交锋碰撞以求能够挖掘出嘉宾最真实而深刻的思想。
美国《60分钟》制片人唐•休伊特曾说过:“杨澜很生动,可以从屏幕上跳出来。
在她身上,有一种活生生的个性,那正是造就她今天成就的条件,这就是造就优秀主持人的条件。
电视栏目评论范例《杨澜访谈录》
《杨澜访谈录》节目定位:节目定位锐意求新,突出人文和国际化特色。
节目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热门话题,与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进行广泛探讨,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寻找人类智慧的光芒,折射出特有的历史瞬间和社会背景。
畅谈的话题不仅紧紧围绕时事或专业,更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为中心,抽丝剥茧地讲述人的故事,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让更多观众通过节目去感受那些平常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名人,拉近距离,沟通彼此。
内容定位:《杨澜访谈录》此栏目的内容定位主要是着重于嘉宾的事业和他们从事事业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人生感悟,成败得失。
不仅仅是这样,更重要的是向观众展示自己的个性,体现一种精神,让受众从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风格定位:《杨澜访谈录》是以主主持人杨澜与知名人士(所请嘉宾)的交流为内容,因此,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决定着栏目风格的定位。
杨澜是一位知识女性的形象,他与被访者共同具有着成熟的思想和成熟的素质,并具有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
在访谈交流的过程中,根据嘉宾的专业领域进行交流和碰撞以致引导被访者倾谈出自己最真实的人生经历以及对人生最最深刻的思考。
结构:在结构上《杨澜访谈录》创造了一种很平静很优雅的谈话环境,他主要是以嘉宾的人生,在事业,艺术上的生涯,或者说经历入手,以一种锁紧——到放开的结构形式进行的,是将嘉宾在人生中的成败,高潮,低谷,在大屏幕上以回忆展示性的方式体现,从中寻找访谈交流的落脚点,节目的整体结构如同故事的发展一样,呈放射状展开,段与段之间关系既相互粘连又互相独立。
同时暖色调的讲述氛围,典型的交谈环境和方式,舒缓平和的节奏,给观众以圆润顺滑的感觉,让嘉宾轻松,也让受众看的放松。
受众分析:《杨澜访谈录》具有较强的新闻性,以新闻形式为开头,但却不像新闻那样讲述新闻本身的内容,而是在此基础之上交流和传播在有关事件上的新观点新认识,帮助观众认识人生,获得知识,交流情感,思辨社会。
试析访谈类节目中的“平等交流”以杨澜访谈录为例
设计(论文)题目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班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目录摘要 (2)前言 (4)一、什么是访谈类节目 (5)二、访谈类节目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5)(一).访谈类节目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5)(二).访谈类节目的涌现对《杨澜访谈录》的影响 (7)三、针对性研究《杨澜访谈录》 (8)(一).主持人的平等姿态 (8)(二).主持人的平等表达 (9)(三).主持人的平等情感 (11)1.丰富全面的访前调查 (12)2.提观众所思,问嘉宾所想 (13)四、得出“平等交流”的结论 (14)【参考文献】 (16)致谢词 (17)试析访谈类节目中的“平等交流”以杨澜访谈录为例摘要本文首先对访谈类节目的定义及整体发展脉络进行了具体的说明,然后分析访谈类节目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接着具体以《杨澜访谈录》中杨澜主持时的几个表达“平等”的方式进行讲述,最后,得出“平等交流”对于访谈类节目的重要性的结论。
到目前为止,《杨澜访谈录》已采访了全球800多位各界精英人物。
20世纪90年代初,电视访谈节目这一电视节目形式传入我国,随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电视荧屏上。
由于节目信息量大、内容有深度,在形式上又轻松自然,使得这一类型的电视节目一出现便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但是,纵观二十年来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情况,可以用参差不齐来概括。
其中虽然有一定数量的高品质访谈节目,但是更多的节目克隆现象严重,没有特色、缺乏创新等已经成为普遍问题。
本文通过对《杨澜访谈录》的分析,试图指出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中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突破。
【关键词】访谈类节目;杨澜访谈录;平等交流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the interview program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xt of the specific description, 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program in China's development status quo, then specifically "Yang Lan interview," Yang Lan hosted several "equality"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way, finally, to get "equal exchange" for the importance of interviews with the conclusion of the program. So far, "Yang Lan interview," has interviewed the world's top 800 elite figures. In the early 1990 of the 20th century, television interviews show the form of TV program into our country, followed by springing up on our TV screen. Because the program information is large, the content has depth, in the form and relaxed nature, make this kind of TV show the emergence of the audience is loved. However, throughout the 20 years of TV inter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gram information is large, the content has depth, in the form and relaxed nature, make this kind of TV show the emergence of the audience is loved. However, throughout the 20years of TV inter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gram can be summarized in uneven. Although there are a number of high-quality interviews, but more program cloning is serious, no characteristics, lack of innovation has become a common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Yang Lan interview," this paper tries to point 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V interview programs in China, and the breakthrough for Chinese TV interviews.【Keywords】:Talk show programme;Interview record ofyanglan;equal exchange前言早在1948年,美国就推出了第一批电视访谈节目。
电视作品分析——杨澜访谈
杨澜访谈录这个节目想必大家都看过,我觉得它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主持人选择问题的针对性很强。
其次,内容丰富。
主持人在采访前的准备是很充分的,她详细地了解了被采访人的有关资料。
最后就是它访谈节目的特点鲜明,可视性强。
它的形式活泼,在节目的中间插入了恰当的影音资料,很好的利用了电视这个媒体。
加上串词得当,节目设计制作精良,具有较强的可视性。
虽然时间不长,但很精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澜访谈录》是典型的现代访谈节目,它具有鲜明的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特点。
一、节目主持人的“明星”化从这个意思上说,这些访谈节目主持人个个都是耀眼的“明星”,可是他(她)们又不是一般的明星。
1、似娱乐明星又非娱乐明星2、才华横溢,引人瞩目3、年轻化,精英化二、访谈对象的“名人”化节目的访谈对象几乎覆盖了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娱乐,每个采访对象在自己的领域内都是拔尖人物,也就是引人注目的焦点人物。
对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环境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些采访对象在自己的领域,有着自己的固定粉丝,当这些采访对象接受采访时,这些粉丝就变成了节目的受众。
有些是短期的,但也有人因此成为该档节目的忠实受众。
定位:影响力大于收视率国内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电视节目,已经走过9年的发展历程。
采访过500多个“重量级”的嘉宾。
定位在各行各业真正有影响力的人物,影响力是评判标准。
收视率是第二位的。
运作:她在关键环节推动但《杨澜访谈录》也不尽然都是完美的,而她的特色也恰恰是她的缺陷。
杨澜过于自信,过于自信就容易有一种过于强势的感觉,会更嘉宾甚至观众一种压迫感。
从《杨澜访谈录》看中国电视访谈节目的走向
年 的发展 ,此类 高端严 肃节 目以政企 精
英、 文化 名人 为采访对 象 , 被访 者要 么是 具有世 界影 响的人物 , 要 么是在国际各领 域具有影 响力的风云人物 , 或者是国 内外 重 大新 闻事 件的当事人 。 节 目涉及的话题
一
L A N》 上 线 了。 这份只有三 个人制作 的杂 志, 刚刚上线 就获得 了单期下载 1 0 0万册
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技术 的进步 , 电视 谈话 节 目作 为一种蓬 勃发展 的 电视 节 目 形式 , 已经逐渐完善和壮大。“ 品牌化”成 为谈话节 目不懈 的追求 。@ 品牌化其实是
此时, 中国的访 谈节 目已经过 二 十
2 0 0 5 年 1 2 月, 杨澜 的 电子 杂志 《 澜
的好成绩 。利 用这种新 的形式 , 《 杨澜访 谈录》 得 以在 《 澜L A N》 杂志 中拓展 , 节 目有 了一个 二次 转播 的新平 台。 ② 使《 杨 澜访谈 录 》 树立 了坚实 的品牌化运作 的
基点 。
做起来 , 而且做 成功了。 1 9 9 8年 1 月, 《 杨
澜 工作 室 》 在凤凰 卫视正式播 出 , 成为凤 凰卫视 当年收视率最高 的节 目之一 , 广告 收入 接近整个 台广告 收入 的 1 / 1 0 。“ 两年 的时 间 , 一百 期节 目 ,‘ 三人半 ’团队 ”, 这是 《 杨澜 工作室 》 的最初 出发 点 。 在这 两年 中 ,杨澜一共采访 了 1 2 0多位名人 , 其 中包括 澳 门特首何 厚铧 、金融 巨头乔 治・ 索罗斯 ( G e o r g e S o r o s ) 、 著名学者季羡 理奖得者崔琦等 等。
【 关键词 】电视访谈节 目 《 杨澜访谈录》 品牌化
试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试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试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近几年,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得极为迅猛。
综观国内电视频道,周一到周日,日日有谈话,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有说头。
尽管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综观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笔者发现目前国内的谈话类节目在话题拓展的广度、对话触及的深度以及谈话现场和谈话过程中所应展示出来的内心或人性的真实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本文针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不足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媒体;观众谈话节目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中国电视屏幕上正呈方兴未艾之势。
而所谓电视谈话节目是将人际间的口头传播引入电视屏幕,并将这种传播方式本身直接作为节目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态。
节目一般是在固定谈话场所举行,由主持人、现场嘉宾和现场观众围绕某一公众普遍关注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文等话题展开的,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与研究和谐、平等、民主的群言式的交流对话,以期达到某种传播效果。
电视谈话节目融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种种特点,以近似于“原生态”的方式将两者有机结合,为内心渴望沟通的人们提供了公共交流的平台,开拓了人类交流方式的新领域。
谈话节目的样式上还存在传承与创新的问题。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在样式缺少自己的特色,大量雷同和相互模仿,创新好的话题是谈话节目成功的重要前提。
美国做的一项有关电视谈话节目的受众调查表明,多数的观众认为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是决定其是否收看一个节目的最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存在着不足。
话题是节目的主要内容,也是节目的核心。
但目前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一般化,缺乏鲜明的时代特色,视野狭窄。
谈话节目大量存在,而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却是十分有限的,“话题”在国内的“供不应求”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国的新闻体制、相关政策、受众心理的宽容度和接受情况也制约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再仔细分析一下,造成话题的短缺还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话题的挖掘相对狭窄。
《2024年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范文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篇一从《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之高质量特色引言:现代电视访谈节目已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之一。
而《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作为中国电视访谈节目的两大品牌,不仅拥有极高的观众认可度,还引领着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节目制作、嘉宾选择、访谈技巧和传播价值等方面,对这两档节目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其高质量特色。
一、节目制作方面1. 视觉效果:《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在视觉效果上均追求高品质。
精美的布景、灯光和剪辑都为观众带来极佳的观赏体验。
两档节目还经常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虚拟背景、动画效果等,使得访谈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 音频质量:清晰、立体的声音是这两档节目的另一个亮点。
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清晰可辨,背景音乐和音效的运用也为节目增添了更多层次感。
二、嘉宾选择方面1. 多元化:《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的嘉宾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名人士,包括政界领袖、商界精英、文艺名家等。
这种多元化的嘉宾选择使得节目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2. 互动性:两档节目在嘉宾选择上还注重互动性。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自然流畅,嘉宾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得节目更具看点。
三、访谈技巧方面1. 主持人素养:《杨澜访谈录》的杨澜与《鲁豫有约》的陈鲁豫都是经验丰富、素养极高的主持人。
她们在访谈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话题,引导嘉宾深入思考,使节目内容更具深度。
2. 提问技巧:两档节目的主持人都非常擅长提问。
她们的问题既能够引导嘉宾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够挖掘出嘉宾的内心世界,使得节目更具吸引力。
四、传播价值方面1. 信息传递:《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作为高端访谈节目,为观众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嘉宾的个人经历、观点和思想,还包括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信息对于观众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024年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范文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篇一从《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之高质量特征引言电视访谈节目作为现代电视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分享经验的功能,还具有引导社会舆论、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电视界,以《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为代表的访谈节目备受观众喜爱,它们以其高质量的内容、独特的节目形式和深度的对话,展现了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魅力。
本文将从这两个节目的角度出发,探讨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高质量特征。
一、内容深度与广度《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在内容上均具有较高的深度与广度。
首先,这两个节目在选择嘉宾时,注重多样性,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
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深度对话,节目能够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内容。
此外,两个节目在话题选择上也具有很高的敏锐度,能够捕捉到社会热点问题,并邀请嘉宾进行深入探讨。
在内容深度方面,两个节目都注重对嘉宾的经历、思想、观点进行深度挖掘。
通过与嘉宾的交流,观众可以了解到嘉宾的成长历程、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
这种深度对话不仅能够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嘉宾,还能够引发观众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二、节目形式与互动性在节目形式上,《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均采用了访谈为主的形式,通过与嘉宾的对话来呈现节目内容。
然而,两个节目在具体操作上有所不同。
《杨澜访谈录》更注重对嘉宾的引导,使嘉宾能够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鲁豫有约》则更注重与嘉宾的互动,通过轻松的对话氛围来拉近与嘉宾的距离。
此外,两个节目都具有一定的互动性。
在节目中,主持人会针对观众提出的问题与嘉宾进行交流,或者邀请观众参与节目互动环节。
这种互动性不仅能够增强节目的观赏性,还能够让观众更好地参与到节目中来,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黏性。
三、主持人风格与素养主持人作为电视访谈节目的核心,其风格与素养对于节目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之所以能够成为高质量的电视访谈节目,与其主持人的风格与素养密不可分。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引言: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访谈节目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这些节目通过采访名人、专家和普通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各种话题的平台。
本文将以中国两档著名的电视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为例,从主持人风格、采访方式以及观众反响等方面,探讨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与特点。
一、《杨澜访谈录》《杨澜访谈录》是由著名主持人杨澜主持的一档电视访谈节目。
该节目以深入的采访风格而著称,通过与嘉宾的对话,展现出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杨澜在节目中以平和、冷静的姿态出现,她善于引导谈话,用恰当的问题挖掘出嘉宾的真实想法。
杨澜非常重视与嘉宾的互动和交流,给人一种亲近感和专业性。
其次,《杨澜访谈录》以多元化的话题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观点。
节目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旨在让观众获得深度的思考和启发。
杨澜还经常挑选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以及那些人们很少能接触到的人群,通过这些不同的视角和声音,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的世界。
然而,《杨澜访谈录》也存在一些争议。
有些观众认为,杨澜过于注重自身的影响力和话题的高度,偏离了节目主旨以及观众的需求。
此外,节目中的宣传成分也让一些人产生了反感。
而有人则认为,《杨澜访谈录》从嘉宾的选择到节目的制作都能够保持高水平,更愿意相信杨澜的采访风格和主持能力。
二、《鲁豫有约》《鲁豫有约》是由著名主持人鲁豫主持的一档电视访谈节目。
这档节目以其温暖、亲人的氛围而备受观众喜爱。
鲁豫以真诚、自然的形象出现在镜头前,她接触嘉宾时不事前准备问题,追求自然流畅的对话。
她善于众人敬仰的能力是将嘉宾暴露在她前面进而流露内心的真实面孔。
此外,《鲁豫有约》走亲近路线,她倾向于选择那些在娱乐圈和大众中广为人知的明星嘉宾,节目内容也更加轻松、轻松。
鲁豫会引出一些嘉宾有趣或者感人的故事,通过对话揭示出嘉宾们真实的一面。
以批评学的角度浅析中国访谈类电视节目——以《杨澜访谈录》为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 闻研 究 导 刊
J o u r n a l o f Ne w s Re s e a r c h
V0 l _ 5 No . 1 4
0e t o be r 2 01 4
以批评 学的角度浅 析 中国访谈类 电视节 目
— —
以《 杨澜访谈录 》为例
白 天
( 西北大学 新 闻传播 学院 ,陕西 ‘ 西安
7 1 0 0 6 9 )
摘 要: 在 中国 , 访 谈 式 节 目类 型 已发 展 有 十 年 多 , 其 中, 由著 名 主持 人 杨 澜创 办并 亲 自主持 的 《 杨 澜访 谈 录 》以其创 新 性 的定 位 和 节 目 展现形式, 得 到 了许 多观 众 的认 可。但 在这 种 巨大的 成功 之 下 , 换 个 角度 看 , 也不 乏一些问题所在。本文就 以批评学的角度来探索 《 杨澜访谈录》这一 电视访谈类节 目的不尽如人意之处。 关键 词 : 杨 澜访 谈 录 ; 精英 意识 ; 采访 风格 中 图分 类 号 :G 2 2 2 . 3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8 8 8 3( 2 0 1 4 )1 4 — 0 1 0 5 — 0 2 2 0 0 1 年, 当《 杨澜 访 谈 录 》第一 次 出现 在 观众 视 野 中 时, 可 能不会 有 人想 到 它会 在2 0 1 4 年 的今 天依 然 活跃 , 而她 的那句 “ 记录一个人 和她 的时代 ” , 已经成 为 《 杨澜访谈 她 好像 并不 那 么 “ 成功” , 刘 晓庆本 身就 是一个 张扬 的个性 , 也 同样 具 有强 势 的气 息 , 所 以在采 访 中 , 杨 澜 开始还 会像 以 前 一样 , 和嘉 宾 同时 有话 要说 时抢 在之 前说 , 但 霸气 的刘 晓 庆似乎不吃这一套 , 到后来就变成两人都要说话时 , 刘晓庆 会 抢 在前 面说 , 而杨澜 为 了节 目只好作 罢 。另外 , 在 采访 中 不 难 发现 , 杨 澜是 带 有那 种知 识分 子 的精英 意识 , 在刘 晓庆 没说对一句古诗时, 杨澜 “ 帮”了她一把, 但从她的神情可 以看 出 , 是 带 有 自古知识 分 子那 种优 等 的姿 态 的 , 而 刘 晓庆 那 种 张扬 、 自我 、 甚 至有 点狂 的性 格与 她成 了鲜 明 的对 比。 采 访 巩俐 的 时候 , 明显感 到杨 澜的 气势 稍逊 一筹 , 巩俐 的气势太过强大。不过她显然是把巩俐放在了一个较高的 位 置上 “ 区别对 待 ”了 。还 有一点 , 巩 俐没有刘 晓庆那 么直 率, 可 以问任 何 问题 , 当杨澜 第一 次试 图 问巩俐 关 于张 艺谋 的话题 时 , 她 巧妙 地 回避 了 , 第 二次 又试 图问时 , 又被巩 俐 回 避 了, 巩俐 比刘 晓庆谨 慎得 多 , 谨 慎 的人 当然要谨 慎对 待 。 其次 , 《 杨澜访谈录 》的节 目 定位是高端访谈 , 这么一 个定位本身就带有一定 的精英意识 , 就算她会为 了迎合市 场 需 求 而采 访 一 些受 大 众 欢迎 的人 , 那 么 她在 采 访 中一 定 程 度 上 也会 带 有 一些 个 人 见解 的 。例 如 , 有一 期 节 目是 采 访 《 小时代 》导演郭敬明 , 这是一个在 当时处于风 口浪尖 的人 , 采访 中也主要对于当时电影 中的 “ 拜金 主义”对青 少年有错误 的引导性等几个具有争议 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 但可 以感觉到杨澜对 于这部电影有 自己的态度 , 因为在节 目中她 甚 至吐槽 剧 中人 太过 “ 做作” , 虽然 郭敬 明巧 妙地 回 答 了这个问题 , 但还是感受到杨澜对于这部电影认知。 二、 采访 问题 的设 置不 够具 有针 对性 纵观几期 《 杨澜访谈 录》对嘉宾所提出的问题 , 虽说 不 能 与 央视 那 几 个 访 谈 专业 户 ( 白岩 松 、 柴静 、 王志、 水 均益 ) 相比, 但也算精彩 , 可有的时候节 目中的问题总是不 能 击 中观众 的 内心 的疑 问 , 它 在 设置 问题上 还 是 不够 有 针 对 性 。举一 个 简单 的例 子 , 在采 访 张艺谋 的时候 , 当时正 是 《 归来 》上映 , 除此之外 , 初返银屏受众对巩俐与张艺谋 、 张 艺谋的 “ 超生风波” 以及 与乐视的合作都充满猎奇心态 , 作 为 一 名观 众 我 当时 是 有 这样 一个 好 奇 心 的 , 而杨 澜 对 于 他 的风波只是一边带过 , 对 于巩俐打了一个 “ 擦边球 ” , 与 乐视的合作只字不提, 不知是顾及国际大导演的身份 , 还是 没 能 了解大 众需 要 , 在采 访 的 问题 上显 得专 业不 足 。 中 国 目前 做 访 谈 比较 好 的 主持 人 很 多 , 我 比较 关 注 的 有 四人 : 杨澜 、 鲁豫 、 柴静 、 王志, 他 们 的访 谈 有他 们 自 己的 特色。王志的采访风格是暴力式采访 , 单刀直人, 非常直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口经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以《杨澜访谈录》为例姓名:谢悦学号:201014210120所在学院:传媒学院专业班级:10级新闻系一班指导教师:关德福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电视访谈节目类2014年 4 月23 日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它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签名:日期:年月日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以《杨澜访谈录》为例内容摘要:我国正处于全面的转型时期,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另一个更深层次的转化——民众社会心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
人们的心理影响着主体的现实行为,而众多类似个人心理的聚合就变成了整个社会的心理,并对社会产生长远影响。
我们就电视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为例,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电视媒介,试图分析当下电视访谈类节目中,高端电视访谈节目所扮演的传播角色以及这些角色对受众的心理影响。
从节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对受众心理的影响来探讨电视访谈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视访谈,心理影响,杨澜访谈录英文题目Abstract::Our country is in full transition, in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ere is also another deeper transformation - Social Psychology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Psychological impact on people's reality actors, and many similar aggregation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becomes a psychological society as a whole, and the long-term impact on society.Our study of the TV talk show for the audience psychology, to "Interview with Yang Lan" for example, will be the focus of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television media, trying to analyze the role of the current spread of television interview programs, and high-end television interview program that may play well.These roles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the audience.Key Words: Television interview, psychological effect,Interview with Yang Lan目录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访谈类节目概念的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访谈类节目的整体发展脉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杨澜访谈录》节目的深远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访谈类节目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访谈类节目的涌现对受众心理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访谈对象有一定的代表性示范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访谈类节目的涌现让观众应接不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访谈类节目的质量下降,内容单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访谈类节目涌现对《杨澜访谈录》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对于访谈类节目的前景的深入探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访谈类节目需要更加新颖、多元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对于受众的定位细分,符合受众的心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结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引言当前,访谈类节目的快速发展和种类的不断更新,使我国的电视事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进步,满足了不同受众的心理需求。
访谈类节目的信息传播更具有真实性,传递的速度也更加快捷。
它改变了以往电视制作中的单向传输的类型,成为一种新式的双向交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需要,电视受众的积极参与也调动了制作的积极性,同时促进了电视事业不断大踏步向前迈进。
本文以《杨澜访谈录》为研究对象,从节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对受众心理的影响来探讨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概念及发展现状1.1访谈类节目概念的界定电视访谈类节目最早在美国出现,当时只是作为一种电视节目的类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创新,逐渐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成为众多电视节目中倍受欢迎的节目。
关于电视访谈类节目,甘惜分教授在其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电视讨论”的条目中有这样的描述:“新闻人物或有关专家、学者等在一起讨论问题的实况录像节目形式。
参加讨论者由电视台邀请、组织,讨论活动大都由节目主持人主持,一般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某个社会问题或国内外形势,发表看法,交流意见。
或原样播出,或剪辑后播出。
题材、内容比较广泛。
适用于新闻性和教育性节目,并可设专门栏目。
”这里所说的电视讨论,等同于我们访谈类节目的雏形。
1从传播学角度来讲,谈话是面对面的近距离交流,是典型的口头传播形式。
国外的访谈类节目大多数被安排在黄金时间,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节目之一,满足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电视节目的需求。
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的访谈类①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252 页。
节目多是以教育性为主,关注百姓生活,跟随社会热点,起到良好的导向性作用。
但同时也正是由于我国的访谈类节目过于关注热点,随着潮流走,主持人的风格难以形成,话题的进一步发掘、深入还有待于探讨。
1.2访谈类节目的整体发展脉络电视访谈类节目在国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后,逐渐引入到了中国。
早年采用现场直播方式的访谈类节目是上海的《东方直播室》,邀请一些嘉宾和现场观众,就某一种事件、现象、或者话题,展开讨论。
从1996年的《实话实说》的热播,到今天访谈类节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各大电视媒体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访谈节目。
出现了一些知名的访谈类节目,如《艺术人生》、《鲁豫有约》、《咏乐汇》、《杨澜访谈录》、《天下女人》等,均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节目形式,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杨澜访谈录》是我国当下最富有影响力的访谈类节目。
2、《杨澜访谈录》对观众和社会的深远影响《杨澜访谈录》是阳光卫视制作的名牌访谈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于2001年创办并亲自主持,是国内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电视节目。
节目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热门话题,与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进行广泛探讨。
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寻找人类智慧的光芒,折射出特有的历史瞬间和社会背景。
畅谈的话题不仅紧紧围绕时事或专业,更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为中心,抽丝剥茧地讲述人的故事,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让更多观众通过节目去感受那些平常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名人,与他们拉近距离,沟通彼此。
力图穿越风云际会的有限时空,将嘉宾的人格力量和社会价值作为节目的终极呈现。
经过制作团队的不懈努力,节目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1访谈类节目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文化相继出现。
大众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共同发展,为访谈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这三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各界人士坐在一起,展开文化讨论。
访谈类节目的相继开播,使人们很自然的把它看作是一种交流平台,对我国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以人际传播的方式介入整个传播过程,在大众传播中实现了人际传播的最优化。
作为媒介与受众之间的感情、信息交流的桥梁与纽带的谈话节目主持人,神情自然、亲切随和、落落大方,与现场的嘉宾及观众作真诚的交流,在媒介和受众之间营造了一种虚拟的人际交流情境,使大众传播摆脱了媒介机器的冷漠与单调,缩短了荧屏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最大程度地拆除了电视与受众之间的藩篱与壁垒。
无论在观念意识上和情感态度上,还是在传播视点和传播手法的表达上,开放型的电视传播都打破了以往“我传你受”的单向关系,使传播者与受众保持一种平和对等交流的状态,进一步引入了人际传播机制,使得互动性增强,亲和力显现,最终提高了电视文化传播效力。
电视访谈节目正是构建了这样一个公共的大众话语空间,让普通人在电视荧屏上表达对某一事件的看法,谈论真实生活的体验,倾诉生活中隐秘的部分,从中获得一种心理慰藉和精神宣泄。
电视媒介为大众的交流提供了技术条件,可以说为大众构建了一个可供自由交流的公共大厦,一个谈话的场所,具有社会公共空间的性质,提供了可以发展谈话节目的大众话语空间,在培养观众的话语习惯,给予社会一种良性推动上具有其他节目形态所不及的作用。
杨澜对文化、娱乐类人物更关注,《杨澜访谈录》也是有所保留的,并不是所有的公众人物都能走进《杨澜访谈录》。
杨澜说:“我的标准是他所做的事情和他所提出的观念是要有创建的。
比如说明星有很多很多了,你如果都去做明星,你就做成《艺术人生》了,显然我的节目不是《艺术人生》,我的节目也不完全是以讲故事为主,比如鲁豫可能是《说出你的故事》,她关注着一个公众人物或者是普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