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文学常识和现代文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2、字形、字音(读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3、默写(让背篇目 (准确熟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多字、草字4、实词翻译(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思想,作者感情、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自己的感受一、《三峡》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月:阳光,月亮。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清荣峻茂素;白色。
旦;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4、区别: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绝献:极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5、通假字:阙;同“缺” ,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 (总写 (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故虽有名马:所以。
即使。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3、不以千里称: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或:有时;石:十斗为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同"饲",喂养。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的。
7、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普通,平常;/等同,一样。
9、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日行千里10、策之不以其道:驱使;方法11、食之不能尽其材:喂;通"才",指才能12、执策而临之:握;鞭子;到(它)跟前。
13、其真无马邪:难道15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三、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精选专题14《岳阳楼记》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

专题14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岳阳楼记》考点:文学常识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作者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生动描绘了“迁客骚人”登楼所观之景及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同时也有劝慰友人之意。
考点:课后注释(1)[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2)[越]到。
(3)[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4)[具]同“俱”,全、皆。
(5)[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6)[制]规模。
(7)[属]同“嘱”,嘱托。
(8)[胜状]胜景,美景。
(9)[胜]美好。
(10)[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12)[际涯]边际。
(13)[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
(14)[晖]日光。
(15)[大观]壮丽景象。
(16)[前人之述备]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17)[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8)[然则]如此…那么。
(19)[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20)[极]至、到达。
(21)[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22)[迁]贬谪、降职。
(23)[骚人]指文人。
(2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5)[得无]表推测。
(26)[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27)[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28)[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29)[开]指天气放晴。
(30)[排空]冲向天空。
(31)[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32)[曜]光芒。
(3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34)[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35)[倾]倒下。
(36)[摧]折断。
(3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38)[冥冥]昏暗。
(39)[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九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1.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点。
2. 文言文阅读-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 研究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 现代文阅读- 熟悉现代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 研究分析和鉴赏现代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4. 写作与鉴赏- 研究常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 提高作文的文采和修辞能力。
- 研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并能写出合理的鉴赏评论。
5. 古代诗词-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 研究诵读和赏析古代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6.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点。
7. 文言文阅读-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 研究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8. 现代文阅读- 熟悉现代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 研究分析和鉴赏现代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9. 写作与鉴赏- 研究常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 提高作文的文采和修辞能力。
- 研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并能写出合理的鉴赏评论。
10. 古代诗词-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 学习诵读和赏析古代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完整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

中考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一、词语解释(一)《论语八则》1、习:温习、实践。
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3、朋:同门(师)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5、愠(yùn):恼怒。
6、君子: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7、罔(wǎng):通“惘”,迷惑。
8、殆(dài):疑惑。
9、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10、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懂;或智慧。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12、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13、为人谋而不忠乎:策划,考虑。
1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真诚。
15、传不习乎:传授。
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担心。
(二)《小石潭记》1、篁(huáng)竹:丛生的竹子。
2、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3、坻(chí):水中高地。
4、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6、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佁,一本作“怡”。
7、俶(chù)尔:忽然。
8、翕忽:迅速。
9、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10、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
12、隶:跟随。
(三)《陋室铭》1、德馨:指品德高尚。
馨,香气。
2、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
鸿:大。
3、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4、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5、案牍(dú):公文、文书。
(四)《爱莲说》1、蕃(fán):多。
2、淤泥:污泥。
3、濯(zhuó):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4、亵(xiè)玩:轻漫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5、隐逸(yi):指隐居的人。
这些人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6、鲜(xiǎn):少。
7、宜:应当。
(五)《三峡》《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河道水系的专著《水经》的注释,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_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一、《论语》六则1.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重点字词(1)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2)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耻”。
)(3)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3.《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
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学而不厌。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练习回顾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例:a: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
b:读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
c: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
d:读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的态度。
二、《世说新语》二则1.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集,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120多位人物的逸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
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字词句式(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初三学生在准备中考时,语文科目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文学常识等。
以下是一些初三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一、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对仗等。
- 古诗词的鉴赏技巧: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意象等。
- 古诗词的背诵:掌握必背的古诗词,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其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句式结构、虚词用法、古今异义词等。
-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其含义。
-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言文的主旨、作者观点和写作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章的主旨、作者观点、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 现代文的鉴赏:能够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四、作文写作- 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
- 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材、构思、表达、语言运用等。
- 作文的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
五、文学常识-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了解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 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的特点。
- 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包括作品的体裁、主题、风格等。
六、语言文字运用- 汉字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构造、笔画、笔顺等。
- 成语和谚语的运用:能够正确使用成语和谚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 语言的规范性:能够遵循语言的规范,避免语病。
七、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
- 外国文化常识: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特点和习俗。
八、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包括精读和泛读,能够深入理解名著的内涵。
- 名著的分析和鉴赏:能够分析名著的人物形象、情节构造、主题思想等。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这些知识点,初三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中考语文科目,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大道之行》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大道之行》1.《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
《礼记》,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共四十九篇。
《礼运》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礼记》是儒家五部经典之一。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论语》⑴[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⑵[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⑶[选贤与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⑷[贤]指品德高尚。
⑸[能]指才干出众。
⑹[与]同“举”。
⑺[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⑻[修]培养。
⑼[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第二个“亲”指父母。
⑽[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
第二个“子”指子女。
⑾[有所终]有终老的保障。
⑿[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⒀[矜]同“鳏”,老而无妻;⒁[寡]老而无夫;⒂[孤]幼而无父;⒃[独]老而无子;⒄[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⒅[者]……的人。
⒆[分]职分,职守。
⒇[归]女子出嫁。
(2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2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23)[谋闭而不兴]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24)[乱贼]作乱害人。
(25)[作]兴起。
(26)[外户而不闭]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
(27)[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28)[闭]用门闩插上。
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答案】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案】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中考文言文:《愚公移山》复习资料及中考题汇编

《愚公移山》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篇。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郑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列御寇所撰。
《汉书·艺文志》中录有《列子》八篇,今已亡佚。
今《列子》,一般认为是晋人张湛注释编写而成。
其中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本文就是一篇有浪漫主义神奇色彩的寓言故事。
它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关于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3、关于神话: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神话不同于迷信。
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字词疏通:1.应掌握的字。
仞rèn 荷hè箕畚jī běn 孀shuāng 龀chèn 叟sǒu 匮kuì亡wú厝cuò2.解词。
(除课文注解外的)阴:山南水南为阴。
“汉之阴”指汉水的南面。
阳:山南水北为阳。
“河阳之北”指黄河北岸以北。
杂然相许:“许”解释为赞成。
此指纷纷表示赞同。
◎“高可二粟许”中的许解释为上下、左右。
◎“杂然而前陈者”中杂然解释为错杂的样子。
加:更。
如“山不加增”意为山却不会更加增高。
◎“寡人之民不加多” 中的“加”是程度副词,相当于“更”,修饰动词。
诸:之于。
如“投诸渤海之尾”即投之于渤海的边上。
(把它投到渤海的边上)荷:负荷,挑。
如“荷担者三夫”即挑担子的三个人。
易:交换。
如“寒暑易节”即冬夏换季。
中考文言文复习要点之《唐雎》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唐雎不辱使命》1、文章内容2、文学常识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关于唐雎: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
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
3、语音(1)唐睢不rǔ使命(2)秦王fu 然怒(3)免冠徒xiǎn(4)以头qiāng 地(5)休jn 降于天(6)天下gǎo 素(7)秦王色no (8)hu 星袭月(9)好收吾骨zhng 江边(10)天上宫qu (11)三年jī旅客(12)低qǐ户4、通假字秦王不说(说——悦,高兴)故不错意也(错——措,放置,安放)仓鹰击于殿上(仓——苍,青色)5、古今异义词6、词类活用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7、一词多义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8、重点词语解释1、辱使命: 辱没、辜负2、易安陵:交换3、其许寡人: 答应4、大王加惠给予恩惠5、甚善:好6、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7、弗敢易:不;交换8、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9、故不错意也:所以;错通“措”10、请广于君:扩充11、逆寡人者:违背12、轻寡人与:轻视13、非若是也:像;这样14、虽千里不敢易:即使15、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16、怫然怒:盛怒的样子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18、布衣:平民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20、以头抢地耳:撞;罢了21、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22、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23、仓鹰:通“苍”24、休祲:吉凶的征兆25、若士必怒:如果26、缟素:穿丧服27、色挠:变了脸色;挠,28、屈服:谢之道歉2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30、徒以有先生也:只是十一、理解性默写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易:交换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虽然:既便如此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道:“我还没有听说过啊”秦王说道:“天子发怒,可以使尸体倒下上百万具,鲜血流满上千里的地方”4、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说道:“大王曾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情形吗?”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7、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8、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9、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10、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1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1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十三、课文内容理解一、整体把握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课课通《诫子书》 (七年级上册)

2022年中考高效复习之部编版文言文课课通专题03 《诫子书》(七年级上册)一、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二、主旨归纳《诫子书》的主旨是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作者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参考译注四、知识梳理(一)古今异义1.静.以修身古义: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今义:安静2.淫慢.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3.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4.年与时驰.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今义:(车马等或使车马等)跑得很快5.意与日去.古义:丧失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二)词类活用1.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2.非志无以成.学(使动用法,使……成功)(三)重要实词1.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2.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坚定)3.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5.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6.意.与日.去(意志;岁月)四、问题导读1.赏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答案】这句话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2.诸葛亮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论述又是怎样展开的?【答案】诸葛亮是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要注重的都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
3.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的关系如何?【答案】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初中语文常考文学常识

初中语文常考文学常识
文学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一些常考的文学常识对
学生的语文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以下是一些初中语文常考的文学常
识要点:
古代文学常识
- 古代诗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 古代文言文:《论语》、《史记》、《道德经》是我国古代
文言文的经典作品。
- 古代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是我国古
代小说的代表作品。
现代文学常识
- 现代散文:《热爱生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国
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品。
- 现代诗歌:《登高》、《静夜思》是我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 现代小说:《骆驼祥子》、《茶馆》、《围城》是我国现代
小说的重要作品。
文学流派常识
- 唐诗:以杜甫、李白为代表,以豪放和酒肆的作品风格著名。
- 宋词: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以豪放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作
品风格著名。
- 白话文学:以鲁迅为代表,注重真实生活,形象生动,语言
通俗易懂。
这些文学常识对于了解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文学流派的发展
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在备考语文考试时,可以通过阅读、背诵和理
解这些经典作品,提高对文学的鉴赏和理解能力,为语文考试取得
好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注意:以上内容为初中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要点,具体内容可
能因各地教育要求或考试内容而有所差异,请参考当地的教材和考
试要求。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完整版)一、古诗文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这些古诗既有优美的文字表达,又有深刻的意境,对于我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以下是古诗十九首的列表:•静夜思作者: 李白•春晓作者: 孟浩然•登鹳雀楼作者: 王之涣•夜泊牛渚怀古作者: 杜甫•将进酒作者: 李白•早发白帝城作者: 李白•小窗幽记作者: 纳兰性德•望月怀远作者: 张九龄•江雪作者: 柳宗元•归园田居作者: 陶渊明•蜀道难作者: 李白•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 王维•登高作者: 杜甫•山行作者: 杜牧•沁园春·长沙作者: 毛泽东•七步诗作者: 曹操•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 白居易•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作者: 杜甫•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 周邦彦这些古诗的意境不同,体裁不同,学生们需要对这些古诗进行背诵、理解和鉴赏。
2.文言文阅读学术史实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也是九年级语文中考必考内容之一。
学生应该对以下知识点进行了解和掌握:•孔子与他的思想•汉武帝与玄学•四大名著和小说的发展•文言文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常见句式•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二、现代文阅读1.文学常识学生需要对文学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以下是必须要知道的文学常识:•文学流派和文学类型•文学史和文学发展•重要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文学名言、成语及引申意义2.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
学生应该熟悉以下知识点:•现代文学主题和风格•文学描写技巧和方法•阅读策略和理解技巧3.实用文阅读实用文阅读包括广告、新闻、公告、通知等。
学生需要掌握以下技巧:•对比分析不同的文体和用途•熟悉不同类型的广告特点和描写方法•学习新闻文体和写作风格三、写作1.作文技巧九年级作文技巧的学习重点在于突出写作思想、创新描写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常见的作文类型:•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2.写作范文九年级写作范文主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学常识、文言文、古诗期末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习--知识点梳理①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
(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一、文体常识: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1.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2)议论文的一般结构:题--题--题(即引论---结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2.“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论)。
(3)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
么?2、小说常识:(1)、定义: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哪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
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进”照应“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处江湖之远”。
2、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
(神态)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享受在后的品德。
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14.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⑧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二、文学常识:指:处江湖之远。
中考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

中考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篇一: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一、诗词鉴赏【考点一】对重点词的理解考查内容:课内重点诗词中的重点词义注释应试策略:熟记课内诗词中的词义注释(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考点二】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考查内容:对诗词内容的把握、主旨的理解、情感的体会答题方法:看题;看景(场面)——还原图景;看意象;看情——结合特定意象附:常见意象表达的感情菊:隐逸、高洁、脱俗(瘦)马:漂泊;奔腾、追求阴天:压抑、愁苦、寂寞沙鸥:飘零、伤感猿猴:凄厉、哀伤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梧桐:凄苦江水:时光流逝、岁月短暂、愁苦绵长、历史的发展趋势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一】文学常识考查内容:课内重点文言文的及其作品情况应试策略:对初中阶段重点文言文篇目的进行梳理总结【考点二】语句翻译考查内容:课内文言文的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答题方法: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字字落实重直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考查内容:对诗词整体内容、关键信息、主旨(思想、情感)的把握和理解答题步骤:概览全文,整体把握;筛选关键信息;体会的态度、思想、情感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概况分析:选文多为哲理或启示性小故事,主要考察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篇章能力。
【考点一】词语解释考查内容:文言文中特定实词和虚词的词义和用法答题方法:课内积累应用;组词法——给难解实词组词,还原到文中考查,根据词性适当调整【考点二】句子翻译——直接翻译或选择正误项考查内容:选文中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答题方法: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特殊句式调译序;字字落实重直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用文中原句或自己话概括考查内容:对选文的整体内容、情节和对人物行为的理解答题方法:通读选文;审清题干;回归原文;直接答题或概括答题【考点四】主旨理解考查内容: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含哲理、观点或启示答题方法:结合文章内容(故事细节和人物个性),从为人道理、处世方式、科学哲理三个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可平时积累,临考借用。
中考复习资料:初中语文1-6册文学常识汇总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中考文言文文学常识

篇目 1.《曹刿论战》 朝代 春秋 作者 左丘明 《左传》 出处 春秋 战国 相关常识 鲁国史官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通过长勺之战的史实,告诉大家要取信于民、善于掌握战机。并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善于把 握战机,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2.《橘逾淮为枳》 春秋 晏婴 《晏子春秋》 齐国政治家
文章叙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表现了一个爱国, 机智,善于辞令的晏子和平庸愚昧的楚王形象。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 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3.《公输》 春秋战国 墨翟 《墨子》 墨子是墨家代表 “兼爱” “非攻” 课文通过记载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艰苦实践精神和反对不 义战争的“非攻”思想。 战国 孟轲 《孟子》 孟子是儒家代表 亚圣 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4.《天时不如地利 》 5.《王顾左右而言 他》 6.《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 7.《孔孟论学》
战国 孟轲 《孟子》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所编 短文告诉我们,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的批评 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 战国 孔子是儒家代表 至圣 论证了在苦难中造就人才的道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战国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 孔丘 《论语》、《孟子》 第一条:学习的作用,能使人终生受益。 第二条:学习的方法,学习和思考要精密结合 第三条: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学习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第四条: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止步不前,要持之以恒 第五条: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第六条:学习的态度,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 战国 列子是道家代表 《两小儿辩日》 列御寇 《列子》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西汉 刘向 《战国策》 国别体史书 告诉当权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纪传体史书 文章讲述了陈胜起义的原因与过程,勾勒出一个胸怀大志、具有卓越政治见解、优秀组织领导 才能的陈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 声势。 三国 诸葛亮 《诸葛亮集》 字孔明 政治家 军事家 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的遗诏,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也表现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东晋 陶渊明 《陶渊明集》 陶潜 字元亮 号五柳先生 通过一个美好的桃花源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和对理想社会(和平、宁静、幸福、美好)的憧憬。 南北朝 刘义庆 《世说新语》 笔记体小说 《陈太丘与友期》
中考文言文文学常识和现代文复习资料

30篇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课外名著阅读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亲爱的同学,当你打开这册复习资料时,你已经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中考,需要你果断地抉择。
相信,这时的你已经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你是不是觉得有浑身的力气,却使不上呢?不要紧,现在就送你一把锋利的宝剑——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及其应试方法。
——编者题记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一、记叙文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探究“如何整体感知?”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文学常识和现代文复习资料1、陋室铭《全唐文》刘禹锡:自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一同参与“永贞革新”,一同被贬为司马。
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爱莲说《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被后人尊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
3、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本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刻画了晏子的机智善辩,他凭着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
4、伤仲永《临川先生文集》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积极推进古文运动,强调文须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岁之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意在以方仲永的事例,揭示出其智能每况愈下是“不使学”,忽视后天教育的必然结果,作者在为方仲永惋惜的同时,也提醒人们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的学习。
5、周处《世说新语》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
本文通过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历史上的英雄。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孟子:名轲,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尊为“亚圣”主张“仁政”后人将儒家思想和成为“孔孟”之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卖油翁《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欧阳修:略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和卖油温酌油两件事的记叙,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8、核舟记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本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了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9、黔之驴《柳河东集》本文为《三戒》之一,另两篇是《临江之麋》、《永某人之鼠》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河东人。
长于写山水游记,因参与改革被贬永州写《永州八记》,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章旨在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位高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10、黠鼠赋《东坡全集》苏轼:字子瞻,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文章借老鼠凭诡计逃脱的事情,告诉人们: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右,这是人被老鼠欺骗的原因。
11、狼《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山东淄川人。
清代文学家。
本文写了屠户从遇狼、避狼、到杀狼的经过,生动揭示了狼的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细致的刻画屠户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2、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名轲,战国时思想家,儒家代表。
孟子用类比的方式教导齐宣王,一名国君首先要做的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而后再是社稷,其次是君主自己13、公输《墨子公输》,墨家的经典著作墨子:名翟,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课文记载的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宋的故事,反映了墨家反对侵略别国的“非攻”思想,表现了墨子为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辞劳苦的可贵精神和善于论辩的政治才能。
14、庄子钓于濮水《庄子秋水》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
宋人。
道家学派的代表。
本文表现了庄子鄙弃富贵权势,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他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
15、曹刿论战《左传》我国有名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叙述春秋时期各国重要史实。
左丘明:相传是鲁国史官。
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阐明了要取信于民及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16、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根据战国史实而编辑的国别体史书。
刘向:西汉史学家。
本文讲述了邹忌没有接受别人的赞誉之词,有自知之明,能冷静思考,从中悟出深刻道理,劝谏齐王不要在赞美中陶醉,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积极改正,才能修明政治。
齐王采纳了这一建议,果然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17、小石潭记《柳河东集》柳宗元:略作者含蓄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派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18、孔孟论学《论语》儒家经典,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等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创始人。
被后世尊为“圣人”1、反映人生经验不断积累2、强调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3、表明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1、劝人自强不息。
2、学习不能一曝寒,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
3、读书要有批判精神。
19、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板桥家书》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书画家、文学家。
本文针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进行批驳,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必须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20、黄生借书说《小仓山房文集》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清朝文学家。
本文就黄允修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21、问说《孟涂文集》刘开:字明东,又字方来,好孟涂,清朝散文家。
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
文章主要论述了问的重要性。
提出了“君子之学必好问”的观点。
22、卖柑者言《诚意伯文集》刘基:字伯温。
明代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辅佐朱元璋,为明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借卖柑者的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讽刺元代末年政治黑暗腐败的现实。
那些在位的文武大臣,看似威严堂皇,实则庸劣无能,坐糜廪粟,欺世盗名,为害更大。
23、岳阳楼记《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字希文。
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本文主要通过写景,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24、醉翁亭记《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
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25、记承天夜游《东坡志林》苏轼:略本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作,因此在描写承天寺夜游时月色美景的同时,抒发了压抑、无奈的苦闷心情。
26、陈涉世家《史记陈涉世家》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本文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原因和过程,说明了秦末农民起义是秦王朝暴虐统治的必然结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声势。
27、出师表《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28、桃花源记《陶渊明集》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本文用客观的记叙方式虚构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29、捕蛇者说《柳河东集》柳宗元:略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30、登泰山记《惜抱轩诗文集》姚鼐:字姬传,清朝桐城人,桐城派古文家。
本文记叙了自己在农历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在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年中考说明文学常识作家朝代课文出处评价陶渊明东晋《桃花源记》《陶渊明集》(约365年1948年8月12日),号秋实,字佩弦。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背影》《朱自清散文全集》郭沫若现代《雷电颂》《屈原》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全集》《静夜》契诃夫俄国《变色龙》《契诃夫小说选》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作品作家朝代课文简介《诗经》《关雎》《兼葭》《木瓜》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也称“诗300”。
分文“风”“雅”“颂”。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左传》左丘明春秋《曹刿论战》相传是春秋左丘明所著,今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它是编年体史书,是史学名著、文学名著。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春秋《论语则》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语录体著作,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战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记录孟轲思想与政治言论的一部著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西汉末刘向编定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课外名著阅读篇目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片段主要艺术特色西游记吴承恩︵明︶①孙悟空:又名孙行者、外号美猴王、号称齐天大圣。
生性聪明、活泼,勇敢机智,忠诚,武艺高强,疾恶如仇、敢于反抗,有七二变化之本领,兵器为从东海龙王那抢来的“定海神针”金箍棒,做过弼马温。
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①孙悟空大闹天宫②真假美猴王③孙悟空三借芭蕉扇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超凡,夸张神奇,变形荒诞。
②猪八戒:又名猪悟能、猪烈刚,孙悟空常称他“呆子”。
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
兵器是九齿钉钯,只会三六种变化。
憨厚纯朴,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作战勇敢,不畏妖魔。
虽好吃懒做,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
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对师傅也是很忠诚。
⑤猪八戒高老庄招亲⑥高老庄收八戒⑦八戒大战流沙河(借机收沙和尚)③唐僧:法号玄奘,号三藏。
是个善良虔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又昏庸顽固,是非不分。
④沙和尚:又名沙悟净、沙僧。
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
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篇目作者主要人物形象或主要内容精彩片段主要艺术特色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① 宋江(及时雨、呼保义):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
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有军事、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三打祝家庄宋江题反诗①全文结构宏伟完整,众多人物一个引一个,每个英雄故事都像一篇英雄传记,传记间一环套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