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学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生产范围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不论是对外提供的货物还是自产自用的货物,而服务的生产,则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
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的自给性服务是指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如清扫、做饭、照顾老人、教育儿童等等。
)消费范围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
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和除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之外的所有服务的生产,从而消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
资产范围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
根据这个定义,金融资产和由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固定资产、存货等,以及某些不是经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自然产生的资产(如土地、矿藏、森林、水资源资产等),只要某个或某些单位对这些资产有效地行使所有权,并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都属于资产范畴。
资产范围中不包括诸如大气或公海等无法有效地行使所有权的那些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尚未发现或难以利用的矿藏,即一定时期内,鉴于它们本身的状况和现有的技术不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资源与环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核算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的记录时间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定的,即交易在债权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的时间记录。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国民经济核算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
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1、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分析
二、国内生产总值
(五)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生产法/部门法/增加值法
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也是最常 用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其中: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二、国内生产总值
(五)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2.收入法/分配法/成本法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在支付个人税和各种 非税支付以后可用于个人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收入。
公式: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及非 税支付
第三节 国民经济主要分析指 标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一)概念
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当期平 均人口数的比值。
(二)意义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也是进行国际间对比的重要指标。
(五)恩格尔系数 :是反映一国居民生活质量高低及一国富裕
程度的指标。
(六)基尼系数:是反映社会成员收入或财富分配公平程度的重
要指标。
END
(二)国民经济统计
通过建立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 系,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客观反映 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揭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 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
原苏联、东欧包括我国等计划经济国家采用。
(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一)概念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是一国(或 地区)的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 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和,是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
(二)构成
国民经济统计学公式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公式整理国民经济统计学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国民经济活动的数据,以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的一门学科。
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有一些常见的公式被广泛使用,用于计算和分析国民经济的各个指标。
以下是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常见的公式整理。
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公式:GDP=C+I+G+(X-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这个公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2.消费支出的计算公式:C=Cc+Cw其中,C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Cw表示政府消费支出。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的消费。
3.投资的计算公式:I=Ic+Ig其中,Ic表示私人投资,Ig表示政府投资。
私人投资包括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和库存投资。
4.政府支出的计算公式:G=Gn+Gt其中,Gn表示政府购买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Gt表示政府支付的转移支付。
5.净出口的计算公式:(X-M)=X-IM其中,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IM表示进口的总值。
净出口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差额。
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公式:人均GDP=GDP/人口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每个人的平均经济产出。
7.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增长率=(最终值-初始值)/初始值×100%增长率反映了一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8.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平均增长率=(终值/初始值)^(1/年数)-1×100%平均增长率反映了一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增长速度。
9.经济增长率与一些变量的关系计算公式:ΔY/Y=α×ΔK/Y+β×ΔL/Y+γ×ΔH/Y这个公式反映了国民收入的增长与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10.国际收支平衡的计算公式:CA=X-M+NX其中,CA表示当前账户余额,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NX表示净出口。
(整理)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
第三章 综合指标1.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100%2.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3. 比较相对指标=某总体的某项指标数值/另一总体的该项指标数值4.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5.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 (如果计划规定的任务是降低,计算结果应该愈小愈好) 7. 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之和/总体单位数 8.简单算术平均数:12nx x x x x nn+++==∑x :算术平均数; x:各单位的标志值 ; n:总体单位数;∑:总和加权算术平均数:11221121......ni in ni nnii x fx f x f x f x f f f f==+++==+++∑∑i f :第i 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9.简单调和平均法:121111...1nnH x x x nx==+++∑H: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法:121212......nn nmm m m H m m m x x x m x+++==+++∑∑m:权数一般用于:已知分布数列各组标志值及其标志总量,计算平均指标计算相对指标的平均数一般方法可概括为:已知相对指标的分母资料,可将其作为相对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已知相对指标的分子资料,可将其作为相对数,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法。
10. 简单几何平均法:G =G:几何平均数; x :变量值 ;n :变量值个数 加权几何平均法:G f=∑ 适用范围:a 、若干个比率或速度的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b 、相乘的各个比率或速度不得为负值。
11. 组距数列确定众数:下限公式:1012M L d =+•+上限公式:2012M U d =-•+0M :众数; L :众数所在的下限; U :众数所在的上限;1: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前一组次数之差;2: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后一组次数之差; d :所在组组距 12.(1)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12n +,找出它的对应标志值,即12n e M x +=(用于奇数)或1222n ne x x M ++=(用于偶数)(2)单项式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12f +∑确定中位数的位次,再根据位次用向上累计或向下累计次数的方法确定中位数所在组,该组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3)组距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且2f ∑表示中位数的位置。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知识(一)SNA是怎么样建立的?它经历了哪几次重大改进?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的建立源于国民收入计算,是随着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和强调统计业务国际可比性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SNA最早的版本是1953年SNA,60年代进行了第一次重大修改,形成了1968年SNA,80年代和90年代进行了第二次重大修改,形成了1993年SNA。
现行的1993年SNA为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
一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二国民经济核算可以有效地协调经济统计,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数据检验的作用。
三国民经济核算是制定和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四国民经济核算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关系政府的声誉。
五国民经济核算是进行国际比较的工具。
一、GDP要核算什么?⏹G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按当期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量。
⏹GDP核算的是生产成果。
(一)关于生产(二)关于成果(一)关于生产⏹生产是一种活动,是一种创造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和资产被用于将货物和服务的投入转换成另一些货物和服务的产出。
作为产出,生产出来的所有货物和服务应该是能够在市场上销售、或至少能够有偿或无偿地由一个单位向另一个单位提供。
1、核算体系的生产范围所有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包括生产这些货物和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货物和服务的生产;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资本形成的一切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粮食和企业自产自用的机器设备;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2、生产者的界定(生产主体)⏹常住生产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
—地域范围的界定:国内≠地理边界国内=经济领土经济领土=领陆、领水和领空+国际水域的大陆架+飞地+免税区+由境外企业经营的保税区2、生产者的界定(生产主体)⏹常住单位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拥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场所,如住房、厂房等;⏹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规模;⏹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一)、三种计算方法:收入法部门法(生产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1、支出法 expenditure approach)又称最终产品法 final product approach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NX(X-M)⏹【C】消费 consumption: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I)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计算GDP时的投资是指总投资)●第一类分类:固定投资(既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居民住房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存货投资是净存货(即年初存货与年底存货的差额)。
=企业持有存货的变化,即产量超过销量的存货。
●第二类分类:重置投资replacement =对磨损的补偿=折旧净投资=每年新增资本= 投资–折旧(重置投资)= 期末的资本存量 - 期初的资本存量注意:①、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都构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
②、某年转手的旧房交易:房屋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国民生产总值中,但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应计算在该年国民生产总值③、购买股票、债券等不算。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原因:①以避免重复计算。
②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
③政府的转移支付给予后,无非是归入个人消费和投资(主要是消费)⏹【X-M】净出口(X是出口,M是进口)●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
●贸易顺差屡创新高。
●一方面,顺差过大不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有升值压力,国际贸易磨擦增大。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监测指标的内容及计算办法
•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 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 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 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 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 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 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 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
• 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 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 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 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 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原则 和方法由国家统一制定,但是由于 各地区的资料来源不尽相同,特别 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原 有的统计手段不能适应日趋活跃的 新兴经济活动,尤其是对个体、私 营及第三产业统计,因此造成地区 的基础数据与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 差异,地区加总的国内生产总值与 国家、省、市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误差。
• 在反映国民经济的规模,反映产 业结构时,以按照现行市场价格 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为 观察地区生产总值的实际变动, 也就是说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观 察经济的增长变动,用按照不变 价格(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 产总值来衡量,
•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测算方法 是通过相应的价格指数对按现价 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缩减。 使用的价格指数有农产品价格指 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零售 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 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营利性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 服务及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 育和娱乐业);非营利性服务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中国共产 党机关,国家机构,人民政协和民 主党派,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 教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科 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 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业))。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的计算: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2收入法(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其中: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最终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外要素收净额国外要素收净额=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付给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国内生产净值+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入净额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国民生产净值+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资产负债差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一国的国民财产=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净额+储备资产=各部门资产与负债差额之和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本期商品供需差额=供应量总额\需求量总额本期商品供需差率=本期商品供需差额\需求量*100%(>0,顺差)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100%{>0,财政结余,顺差}保有储量动态指标=年末保有储量/年初保有储量*100%采储比=开采量(时期数)\年初保有储量(时点数)耕地生产率=农产品产量或产值/耕地面积平均每人拥有的森林面积=森林面积/全国人口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生产经营收入额/(年末+年初流动资金)\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期内天数\周转次数亿元国民财产创造的GDP=期内GDP\期末国民财产国内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国民财产\国内金融财产。
国民经济统计学公式整理
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部门增加值之和部门增加值之和=部门总产出-部门中间投入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总产出单位中间投入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投入社会增加值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出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营业盈余=税前纯收入-(已收利息-已付利息)-已收其他产出收入-财产持有资产损益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固定资产形成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资本形成净额=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存货增加存货增加=期末存货价值-期初存货价值(-存货持有收益)国民总收入的统计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生产税+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净额+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入-支付国外经常转移的支出净额层次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国民净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资金流量核算对“国外”在内的国民经济而言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储蓄+国际间资金流动=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进口收入的初次分配原始总收入=增加值+获得的初次分配收入-支付初次分配收入原始净收入=原始总收入-固定资本折旧各机构部门原始总收入之和=国民总收入各机构部门原始净收入余额=国民净收入收入的再次分配各机构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该部门原始总收入-支付的再分配收入之和+获得各种再分配收入之和可支配净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两次收入分配后的收入使用储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储蓄净额=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固定资本折旧=可支配净收入-最终消费资金流量核算的平衡关系资金使用=资金来源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获得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收入角度)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使用角度)总储蓄+资本转移=总投资+净金融投资金融资金使用合计=净金融投资+金融资金来源合计国际收支核算货物和服务差额=货物贸易差额+服务贸易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和服务差额+收入(分配)差额+经常转移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直接投资差额+证券投资差额+其他投资差额储备资产变动差额 = 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变动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误差与遗漏= -(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国际收支总差额= 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误差与遗漏差额国际收支总差额=-储备资产增减差额资产与负债核算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负债+净值净值(资产负债差额)=全部金融和非金融资产价值-全部未偿还负债价值国民财富=国内各机构部门的净值之和=全体常住单位拥有的非金融资产+对外净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只适合全社会,不适合各机构部门)就全社会来讲非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负债+国外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非金融资产=资产负债差额(净值)在一定时点上国内净金融资产(负债)=国外净金融负债(资产)国内净金融资产=对外净债权+本国拥有的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国民经济统计公式大全
1、2、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 ×100%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部分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指标数值 比较相对指标=某总体下的某一指标数值/另一总体下的同项指标数值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3、平均指标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组中值的算法: +=2- =+2- =-2上限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下限上限下限上限如果只有上限而无下限,则: =-2相邻的组距组中值上限 如果只有下限而无上限,则: =+2相邻的组距组中值下限=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的指标数值11±=±实际提高(降低)百分比计划完成相对指标计划提高(降低)百分比12...+++==∑nx x x x X n n11221121...++...==+++==∑∑ni i n n i nnii x fx f x f x f X f f f fii222n2i i 2i 1n ii 1f f 2iji ijj 1j 12i i iimm2iiii2i 1i 1mm iii 1i 1=+f =f(xx )xx f f (xx)f fx ,x=ff========σσδσσ-σ==-δ=∑∑∑∑∑∑∑∑组内方差算术平均数:,其中:,组间方差:其中:5、时间序列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各发展速度关系•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 • 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20❖首先,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量个体指数通常:指数=报告期总量/基期总量数量个体指数质量个体指数10q q K q =1p p K p=17一、数量指数数量指数(quantitative index )就是刻画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总指数。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所有居民的总收入。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
在计算国民收入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数据,下面将介绍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一、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国民收入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劳动者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所得。
2. 资本所有者收入:包括利息、股息、租金等资本所得。
3. 政府税收:政府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各种税收。
4. 净外部收入:国家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收支情况。
以上四个部分加在一起就是国民总收入,也就是国民收入的总量。
在计算国民收入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部分的数据。
二、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1. 支出法:支出法是计算国民收入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支出来计算国民收入。
支出法的计算公式为:国民收入 = 消费支出 + 投资支出 + 政府支出 + 净出口。
其中,消费支出包括个人消费和政府消费,投资支出包括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政府支出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支出,净出口是国家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净收支情况。
2. 收入法:收入法是计算国民收入的另一种方法,它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收入来计算国民收入。
收入法的计算公式为:国民收入 = 劳动者报酬 + 资本所有者收入 + 政府税收 + 净外部收入。
其中,劳动者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等,资本所有者收入包括利息、股息等,政府税收是政府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各种税收,净外部收入是国家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净收支情况。
3. 产出法:产出法是计算国民收入的第三种方法,它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生产价值来计算国民收入。
产出法的计算公式为:国民收入 = 国内生产总值 - 折旧 + 净外部收入。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生产价值,折旧是生产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净外部收入是国家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净收支情况。
国民经济核算
出。
22
生产法计算的中国GDP
年 份
1980 1984 1989 1992 1997 2001 2002 2003
国民总收 入
国内生 产总 值
4517.8 4517.8
7206.7 7171.0
16917.8 16909.2
26651.9 26638.1
1590.0 2468.6 6095.0 6444.0 9636.0 28457.6 29545.9 37460.8 42304.9 51382.7
-14.8 1.3
-185.5 510.3 275.6 2857.2 3051.5 2204.7 2794.2 2686.2
投资率 (%)
34.9 34.5 37.0 35.2 37.3 38.0 37.4 38.0 39.2 42.3
8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收入法 部门法(生产法) 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
1.支出法 expenditure approach • 又称最终产品法 final product approach 。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
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
不重复出 售、转卖 或进一步
加工
最终产品通常包括: ①消费品、军工产品; ②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库 存增加); ③净出口(进出口差)。
作投资用的产品,看似用于 生产别种产品的中间产品,但 由于不再出售,故属于最终产 品。 企业年终库存货物,可以看 作是企业自己最终卖给自己的 最终产品。
4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
2、核算的基本方法
由于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所以其计算 是建立在专业统计及部门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基础之上的。 在统计局内部,GDP核算的资料来源于统计局内部各专 业常规统计报表,全国普查资料,各种抽样调查资料。 在统计局外部,则需要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等各相 关部门的统计及财务资料。 除此以外,对于未能纳入常规统计报表和不易取得的资 料,还要到相关的系统、行业处搜集替代指标进行补算 和估算。 所以说,GDP核算方法其实是一个各方面数据全方位相 互印证、相互平衡的系统过程,是一个核算期内社会经 济活动总成果的综合反映。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 法和支出法。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 限额标准
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是指年末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 并且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贸易企业。 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指年末从业人员60人及以上 并且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贸易企业。 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指年末从业人员40人及以上 并且年销售额200万元及以上的餐饮企业。
地区生产总值的估计、核实、 调整与公布
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如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 过程、初步核实过程、最终核实过程。 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进行,初步核实过 程一般在次年的4、5月份进行,最终核实过程一 般在次年的9、10、11月份进行。 年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数据还包括历史数据调整 过程。 从一九九九年起,国家统计局建立了质量评估制 度,各级统计部门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数据须经上 级统计部门评估、审核认可后,才能对外公布。
三次产业划分范围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 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 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 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 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 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 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 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 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三种方Biblioteka 计算的GDP之间 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
GDP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从数据收集到计算的全过程解析!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重要经济指标。
要理解GDP的统计方法,首先需要了解生产活动的分类。
生产活动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涉及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第二产业主要涉及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则涵盖了诸如贸易、餐饮、金融、教育等在内的服务行业。
GDP的统计主要依据这些产业的产出值。
首先,各行业的企业会定期向政府机构报告其生产和销售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了原材料的投入、生产过程中的损耗、产成品的数量和价值等信息。
政府统计部门会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以初步得出各行业的增加值。
增加值是指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
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计算相对直接,主要是基于产出品的市场价值减去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但对于第三产业,由于很多服务并没有明确的交易市场,其增加值的计算就需要依赖更为复杂的估算法。
在得到各行业的增加值后,政府统计部门会按照相应的权重进行汇总,以得出整个经济的GDP。
权重的确定通常基于各行业的就业人数、投资额或增加值等基础数据,这样可以确保GDP能真实反映整个经济的活动水平。
除了年度GDP,还有季度GDP和月度GDP等短期数据,这些数据的统计方法与年度GDP类似,但更注重时效性。
例如,月度数据可能只涵盖部分重要行业,而年度数据则覆盖了所有行业。
GDP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生产法从生产的角度,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生产的总产品价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最终的产出成果。
公式为:GDP=各行业增加值之和。
具体来说,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等于增加量。
假设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以下产品:•农业部门:小麦100吨,价值500万元。
•工业部门:生产了100辆汽车,每辆汽车价值20万元,总价值为2000万元。
•服务部门:提供5000小时的咨询服务,每小时价值100元,总价值为500万元。
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能反映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出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围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展开探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1.1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国家所有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值、存货变动和进出口贸易等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计算值。
在支出法中,最终消费是指居民最终消费和政府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值是指投资支出,存货变动是指库存增减对GDP的影响,进出口贸易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1.2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国家所有生产活动的总值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计算值。
生产法是以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总和和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总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
1.3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国家所有要素收入的总和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计算值。
收入法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本折旧。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根据上述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GDP = C + I + G + (X-M),其中C代表最终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能够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通过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的综合计算,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经济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也直观地展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影响因素,为我们提供了改进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深入探讨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从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的角度全面了解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过程。
我们也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核算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
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1、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
其中,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
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包含了很多常用的公式,这些公式对于研究和分析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善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公式: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DP=C+I+G+(X-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2.GDP增长率:GDP增长率表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DP增长率=(当前年份的GDP-前一年份的GDP)/前一年份的GDP3.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是用于进行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DP平减指数=(当前年份的GDP/基年份的GDP)*100其中,基年份的GDP被设置为100。
4.人均GDP:人均GDP表示一个国家每个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人均GDP=GDP/总人口数5.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一个国家货币购买力减少的速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通货膨胀率=(当前年份的物价指数-前一年份的物价指数)/前一年份的物价指数6.就业率:就业率表示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参与就业的比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就业率=就业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7.失业率:失业率表示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比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失业率=失业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8.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表示一个人的单位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劳动生产率=GDP/就业人口数以上是一些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中常用的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为制定经济政策和评估经济提供基础数据。
GDP计算方法详解
核算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GDP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 P的公式是:Q1P1+Q2P2+……QnPn=GDP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
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
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2.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2.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
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或称成为库存)的增加或减少。
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末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
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
企业存货之所以被视为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
从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看,生产出来但没有卖出去的产品只能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处理,这样是从生产角度统计的GDP和从支出角度统计的G DP相一致。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也就是折旧。
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则取决于实际统计中的规定。
3.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名词解释
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3、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4、统计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5、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6、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国家利用它定期地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国家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之一。
7、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也是一种观察调查法。
也称卫星遥感统汁调查,它是现代高科技用于统计调查的一种方法。
具体地说,它是依靠现代测量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再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加载不同的卫星遥感信息,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及调查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8、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9、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10、频率和变量分布: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单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为频率,也称比重。
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或用各组组中值代表)和相应的频率,即成为变量分布,也称统计分布。
11、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1、总量指标:是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而得到的。
总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因此也称为绝对数指标。
2、相对指标: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求得的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即为相对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现有人口=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2. 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3. 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总数+期内增加人口数-期内减少人口数
其中:期内增加人口数=期内出生人口数+期内迁入人口数
4. 期内减少人口数=期内死亡人口数+期内迁出人口数
5. 平均人口数是指某一时期内的各个时点人口的平均数。
6已知年初和年末人口数时
. 7. 已知年初和各季末人口数时
8. 城乡人口百分比的计算公式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时点间隔不等时点间隔相等∑⋅+++⋅++⋅+=++++=-f
f a a f a a f a a a n a a a a a n n n o n
22222
122111210 )()(平方公里该地区土地面积人某地区人口数人口密度=
%100)(⨯=全部人口数或女性人数男性人数性别构成%100⨯=总人口城市(乡村)人口人口百分比城市(乡村)人口占总%100⨯=乡村人口城市人口城乡人口比例100⨯=女性人数男性人数性别比例总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少儿人口系数14=总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老年人口系数65=岁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总负担系数64156514-
+=岁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负担老年人口系数岁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负担少年人口系数641565641514-=-=∑⨯=⨯==-=-=受该学制教育人数
受该学制教育人数某种学制年限人均受教育程度总人口数
大学在学人数大学教育普及程度指标岁及以上的人口数
很少的人数岁及以上不识字与识字文盲率岁人口数中学在学人数中等教育就学率岁人口数小学在学人数初等教育就学率10000015151914136
17. 18. 19. 20. 21.
22. 年人口出生率 – 年人口死亡率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1000⨯=年平均人口数年出生人口数人口出生率1000⨯=育龄妇女年平均人数年出生人数育龄妇女生育率1000⨯=年平均人口数年内死亡人数死亡率1000⨯=该年龄组的平均人口数某年龄组死亡人数年龄别死亡率1000⨯-=年平均人口数全年死亡人数全年出生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年平均人口数
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1⨯=该时期平均人口数
一定时期迁入人口数人口的迁入率1000.2⨯=该时期平均人口数
一定时期迁出人口数人口的迁出率1000..3⨯=该时期平均人口数
口一定时期迁入迁出总人总迁移率人口迁出率
人口迁入率+=1000⨯=该时期平均人口数
之差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出率
人口迁入率-=()()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迁出人口数
迁入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出生人口数人口机械增长量
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增长量-=-+-=+=()()
迁出人口数迁入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出生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1.1-=-=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年人口增长率年平均人口数人口增长数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年人口增长率=-=.2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率+=.3%100⨯=森林总面积森林覆盖面积森林密度%100⨯=土地总面积森林覆盖面积森林覆盖率用额同时期流动资产平均占一定时期的产值额流动资产产值率=生产经营性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价值日历日数周转次数报告期日历日数周转日数流动资产平均价值
生产经营性收入周转次数⨯===
37. 批发零售贸易业总产出=按销售价格计算的已销售商品价值-按购进价格计算的已销
售商品价值-运输和邮电费
38. 批发零售贸易业总产出=本期流通费用+本期税金+本期利润-运费和邮电费
39. 营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计算 首先计算出单位的总收入;其次确定不属于总产出的部分;最后将总收入减去不属于
总产出部分即得到总产出。
40.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 生产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加值之和
=∑(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各产业部门总产出- ∑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2﹚ 收入法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
其中: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 支出法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注:国内总产出=货物性生产部门总产出+货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非货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
41. 42.
4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1
44. 45.指数体系法
(1)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 就业人员数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劳动生产率指数×就业人员数占总人口数比重指数
(3)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总人口指数
(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总人口指数
(5)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资金指数×资金产值率指数
46.商品购、销、存的平衡关系
%100⨯-=基期国内生产总值
基期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
(或平均经济发展速度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第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第平均经济增长率%1001111-=-=-n n %100⨯-=基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基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值报告期人均国内生产总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年平均人口数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期末商品库存本期商品销售本期商品购进
期初商品库存+=+
47.商品供需总额平衡分析
48.对外贸易统计分析 (一)合同执行情况分析:
(二)进口贸易额与出口贸易额的平衡分析: 进出口贸易差额=出口总值-进口总值
注:正直为顺差(出超),负值为逆差(入超) (三)进出口比价指数(产品的贸易条件指数): 49. 国内总产出的计算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种植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其他农业产值 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当年实际总产量×该种农产品的单价)
40.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分式为
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的期末 期初差额价值
工业部门工业总产值=∑(各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之和)
41. 国民生产总值
﹙1﹚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
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
﹙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净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支净额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生产净值+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支净额
42.资产负债表中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1.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
负债差额(资产净值)
2.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
3.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
4.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
5.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应与否的差异程度。
表明市场上商品供需适%=商品供需比率-%本期商品购买力商品供需差额=%本期商品购买力
商品购买力总额本期商品供应量-本期、商品供需差率=商品的供需适应程度。
从相对数上反映市场上%本期商品购买力本期商品供应量、商品供需比率=商品供需的状况。
从绝对额上反映市场上品购买力总额商品供应总额-本期商、商品供需差额=本期100 100 100310021⨯⨯⨯%100⨯=同期应交合同数实际交货数出口合同履约率100⨯=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出口比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