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通用版(含解析)
六年阅读练习题 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
六年阅读练习题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六年阅读练习题-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
阅读能力提升练习题
(六年级第二课《给自然段分层和归纳自然段段意》)
一、按原文填空(14分)
1、在自然段中,句语句之间存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思宗式)、(同列式)、(因果式)、(转折点式)、(总分式)等。
2、归纳自然段段意的基本方法:(摘句法)、(串联法)、(归纳法)。
二、巧连
线(18分)
猴子照镜有名无实猴子捞月亮不自量力
挂羊头卖狗肉多管闲事鸡蛋碰石头自投罗网
狗拿耗子得意忘形鸡给黄鼠狼除夕空忙一场三、转意句子的陈述形式。
(16分后)
1、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成陈述句)不劳动,连棵花
都养不活,这是真理。
2、衣服被我晾晒至外面了。
(换成把字句)我把衣服晾到外面了。
四、说说下面句子构段形式。
(24分)1、因为我爱花,所以我才养花。
(因果式)
2、风浪去了,太湖波涛汹涌,雄伟壮观。
风平浪静时,太湖又像是一只温驯的绵羊
一动不动。
(同列式)
3、来到我家乡,太湖会让你流连忘返。
远看,湖面上白帆点点,不时可以听见渔人
捕鱼的吆喝声。
近观,湖面上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丝丝五彩的线,不停地扭
动着。
(总分式)
五、按建议提问问题。
(28分后)1、《荔枝》一文就是按照事物的相同方面唐璜的,具体内容写下了哪两方面?
外层和里面的果肉。
2、《养花》(片段)所描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答:不劳动,
连棵花都养不活,是一个真理。
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复习:段落划分 归纳段意 概括文章 全国通用
段落划分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一、划分段落对记叙文的分析时,如何划分记叙文的段落,主要考虑的方法是:(一)按时间发展变化的不同来划分。
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宜抓住表示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或者句子,分出不同的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来。
例如,分析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只要抓住时间词语的这条纵线便可以分出段落层次:“过一夜”(领起第一部分)----------“第二天上午”(领起第二部分)------------“夜晚”(领起第三部分),抓住这三个起领段落的词语,也就划分出文章的三个段落。
(二)按事情的发展阶段的来划分。
叙事的文章,事情的发展的总会有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这一特点,也总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
注意仔细分辨事件的发展阶段,就能划分出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来。
比如,鲁迅的《故乡》,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按照这个思路划分文章的段落,就有了明晰的依据。
(三)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
叙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常常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是发生在多处地点。
这类文章,可以从地点的转换入手来划分段落层次。
例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
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里”发生的事。
③第三段,叙述在“我的朋友家”的谈话。
④第四段,交待“离村后”的情况。
(四)按内容变化点来划分有的文章,看上去,整个部分好象是难于找到可分点。
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地辨读,还是可以按照记叙历程的变化划分层次结构。
比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游历的地方非常多,似乎很难找到一条线索,但如果我们考虑到“雨中”这条线索,就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大的场景:“岱宗坊”和“黄岘岭”,即这两个地方虽然分别有许多个景点,但可以按照大的的描写对象,表现内容来划分。
(五)按照表述角度的不同划分。
有的记叙文,描述的角度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这样就需要按照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化分段落层次。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三.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舍弃次要内容后,保留的主要内容应明确、完整、简要。怎样才能做到“明确、完整、简要”呢?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②这段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应对方法:
4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有些文章中的段落(段落中的语句)之间常常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例文四),这时我们可以按照段落(语句)之间的总——分、分——总、总——分——总的关系或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划分段落层次。
六年级下册语文: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 0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姓名:【方法技巧】提问⽅式:请概括某⽅段(或全⽅)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第⽅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典型例题】例: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雪地烤红薯周海亮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
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
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
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
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
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
“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
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
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
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
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
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
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
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
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
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
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
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
人教版六年级阅读精选--分段及段意概括
阅读题型_分段及段意概括授课时间:2012.01.10授课教师:邹老师课时:第二课重难点:1.分段及段落大意的概括2.写景的顺序整理3.文章结构分析第一部分分段的方法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
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
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
(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
我们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
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一般状物、记事写人的文章,多可采用这种方法分段。
我们在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段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结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
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总结:写人类\记事类:1.事情发展顺序2.文章结构写景类:1.地点变换(移位换景)2.文章结构状物类:1.事物的内容\性质(物体的个方便)2.个别植物会以(季节)二、概括段落大意1、串连法(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阅读:第9讲 概括段落大意、概括文章内容、倒叙和插叙(含答案)全国通用
小学阅读高分攻略9【知识梳理】1掌握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摘句法、舍次留主法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六要素法+起承转合法3常见倒叙的几种情况:把结局提前、把中间部分提前、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1,倒叙和插叙的好处倒叙:产生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平铺直叙和结构单调插叙:解释说明,使情节更合理突出人物的性格为后文作铺垫使主题更突出使脉络清晰,结构紧凑避免平铺直叙和结构单调【例题精讲】例题1④雪虽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
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静。
宁静之中也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的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
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个原因。
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美有关,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天然浑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
如果是读书人的话,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鲁涛《江南的雪》)描写——什么风景/什么人/什么物品,怎么样段意:江南的雪给人带来宁静和悠闲。
例题2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
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
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
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
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的刺痛了。
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冯骥才《歪儿》)记叙——谁干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
交代了xxx的原因/结果段意:歪儿不玩了却提供了自己的罐,于是被我邀请,重新加入了游戏中例题3写人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写事文章:《歪儿》(冯骥才)写景文章《山雨》(赵丽宏)写物文章《猫》(老舍)例题4 倒叙《小马过河》例题5 插叙《故乡》。
(完整版)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与检测(人教版六年级下)
区分段落与归纳段意毕业复习指津区分段落与归纳段意复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娴熟地区分文章的段落。
2.正确地归纳段落粗心,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推测文章的表达次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区分段落与归纳段意方法指津区分段落方法指津分段,就是按文章的逻辑次序,理清思路,分出几个部分,这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
阅读时给文章分段,在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推测文章的表达次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分段,应依照的原则。
1.单调性原则。
一个段落只有一个单调的内容,而意思联系不亲密的自然段不可以合并在一个段落里。
2.完好性原则。
同属一个意思的几个自然段要合在一同,不可以分在几个段落里。
3.连接性原则。
一篇文章各段的意思是连接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相互连接。
二、分段,应认识的区分依照。
1.按事情发展阶段分段。
一篇记述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由、经过、结果写清楚。
不论正叙仍是倒叙,文中都有原由、经过和结果。
分段时就是要找出哪儿是因由,哪儿是经过,哪儿是结果,把它们独自作为一个意义段。
如《凡卡》是准时间次序写的。
即全文分为“写信前,担忧(第1— 2自然段)——写信时,悲伤(第3—19自然段)——写信后,希望(第20— 21 自然段)”三部分。
2.准时间推移变化分段。
有的文章是依照时间推移的次序写的。
在表达内容时,常常用了一些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或句子,分段时找出这些词句,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
如《十六年前的回想》除开头外,文章是准时间的推移变化来表达的:那年的春季,被捕前(第2—7 自然段);4 月 6 日,被捕时(第8— 17自然段);十几日后,法庭上(第18— 28 自然段); 4 月28 日,被害后(第29— 32 自然段)。
这样课文的主体部分能够分红四个段落。
3.按地址变换分段。
一般游记、观光、接见类的文章多采纳此种方法。
阅读时只需把文章中注明地点变换的词句找出来,而后把属于同一个地址的内容归为一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试卷 层次段落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层次段落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完成练习。
(28分)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 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
分层的依据是( )(8分)A. 先总体写除夕的特点,再具体叙述除夕的活动。
B. 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 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2. 文中介绍的除夕的活动分别是做年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3. 文中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细腻地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的生动场面,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6分)二、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完成练习。
(36分)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项练习(解析版)全国通用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项练习A攒钱那天晚上,我在灯下写作业,妈妈在我旁边,埋头补着衬衫。
那是件很破旧的衬衫,领口卷曲着,袖口的布也磨破了。
我知道,妈妈就两件衬衫,倒换着穿。
她自己这样节省,为的是让我们能吃好、穿好、好好读书。
望着妈妈消瘦的脸庞,我突然萌发了一个小小的念头,要为妈妈做一件小事。
第二天中午放学,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
校门正好有卖饼的,许多同学都纷纷涌过去。
我忍不住把手伸向口袋,可一想起妈妈那件打着补丁的衬衫,便本能地缩回了手。
就这样,我攒起了钱,一分分,一角角地凑。
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
一年过去了,终于等来了母亲的生日。
当我把自己用零花钱给母亲买的一件天蓝色衬衫捧给她时,她先是一愣,随即一把把我楼到怀里:“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我用行动证实自己长大了。
长大的含义,其实并不复杂。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短文记叙了“我”攒钱为妈妈买衬衫的事。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文章表达了作者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B王太太是个孤僻的人.跟邻居从不往来。
有一天,她正在烧饭,突然听见邻居李小妹尖声哭喊。
她从窗予望出去,发现一股浓烟正从李家的屋里冒出来。
王太太慌忙地跑出去,孩子的哭叫声更大了。
想必父母不在家,眼看火势越来越大,一向胆小的王太太居然鼓足了勇气冲了进去。
谁知才抱起小女孩,身后突然蹿起了熊熊的火焰。
当她用毛毯把小女孩抱着冲出火窟时,她头发已经全焦,身上烧伤了一大片。
就在这次火灾发生后,王太太的孤僻脾气居然改了,她尤其关心李小妹,总是买些东西送给她,并问长问短,有时候李小妹不用功、不听话,王太大可以气得哭起来。
许多朋友不解地问:“你以前从来不关心邻居,为什么现在对李小妹甚至好得超过自己的孩子呢?”“因为我差点儿为她送了命!”“差点儿为她送了命”,这是一句多么意味深长的话。
人们的爱,往往并不一定起于别人爱自己之后的回报,却可能由于自己最先的奉献和牺牲。
牺牲愈大,爱得愈深。
小学六年级语文概括段落内容及中心思想知识梳理和练习
【阅读】概括・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阅读理解---概括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凸趣味引入思考一下,段落大意、文章主要内容、文章中心思想题目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知识梳理概括段落大意1、学会摘句法:A、总分结构的段落,概括段意抓住总写句。
B、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其中“承上”部分往往是上一段的段意,“启下”部分往往是下一段的段意。
C、要摘录几句才能概括段意时,要对句子作适当压缩。
2、采用层意归并法。
(层与层之间是并列关系)3、选取主要意思。
在一段中写到几个内容,其中有主要内容,也有次要内容,在概括这类段落的段意时,就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选取主要内容作为段意,删去次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人文章概括:谁一为了什么一做了什么一结果怎么样写事文章概括: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写物文章概括:什么事物?写了它几个方面的特点?写景文章概括:什么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括文章中心思想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包括“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两部分。
2、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1)、用分析题目的方法概括思想。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舍身”二字包含有董存瑞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2)、用分析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思想。
如:《鸟的天堂》一课的中心句是: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从这句可知作者对鸟的天堂、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用分析主要情节的方法概括思想。
如《麻雀》一课,母雀为了护子,挺身而出准备与猎狗搏斗。
这体现了老麻雀的爱子精神。
4)、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方法来概括思想。
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的中心,要从指导员的身上去分析,从中体会他关心下一代及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3、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形式:写人记叙文:本文记叙了什么事情,表达(赞扬)了什么精神或者品质。
写事记叙文:本文记叙了什么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
写物记叙文:本文描写了什么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喜爱赞美之情。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记叙文复习(二)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考点梳理1、段落层次的划分,把握段意层意划分段落的常用方法有:(1)抓关键词语。
结合行文的线索,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来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如:抓时间变化的词语;抓地点转换的词语;抓人物情感变化的词语等。
(2)抓联系纽带。
联系纽带可以是过渡句或过渡段。
对段意或层意进行概括。
方法有:(1)直接引用文章的中心句。
(2)用自己的话将段或层的大意概括出来。
2、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把握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幺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明确详略,把握中心与材料的关系记叙文材料的选择与运用要作到典型、真实、新颖和得体。
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也好,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罢等,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主题,也就是说,任何材料的选择与运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能突出表现主题的则详写,次之则略写,不能表现主题或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则不写。
材料必须服务于主题,这是选择和运用材料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们用来分析文章的一个基本准则。
二、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段落层次的划分,把握段意层意对上海市近年中考试题分析,没有出现单纯的考段落划分和概括段意层意的题目。
但有以下几类题目与此有关1、概括某一部分的内容例:(2005 年中考题)《刘老师》刘老师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刘老师笑谈残腿;(1)(2);刘老师赞赏、鼓励学生。
解题思路:记叙文概括段意常用的句型是:”谁--干什幺”或”什幺--怎幺样”。
本题中试卷上给予的答案分别是第三和第六段的段意,因此可以推断中应该概括第四和第五段的内容。
2、找出与某个句子相呼应(对应)的语句例:(2007 年中考试题)《老海棠树》:从第四段中找出与地(5)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言简意赅,概括文章主旨(含答案) 全国通用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
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
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1.缩不短。
2.该不该删。
3.抓不住重点。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几种方法,希望同学们不但要记住这些方法,还要在实际阅读中反复练习。
所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最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题目扩展法。
此法用公式表示如下:【主要内容】=【文章题目】+【题目扩展补充】《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一、划分段落层次1. 阅读下面短文,将其划分成合理的段落。
(5分)春天,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鲜花争相开放,各种昆虫也开始出没。
蜻蜓是春天经常能看到的昆虫之一。
蜻蜓长得很漂亮,身体长长的,是飞行速度最快的昆虫,常常在空中飞舞,在阳光下十分美丽。
据说蜻蜓还有驱邪和生育的作用。
春天里去看看蜻蜓,也是一件有趣的节目。
答案:春天,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鲜花争相开放,各种昆虫也开始出没。
蜻蜓是春天经常能看到的昆虫之一。
蜻蜓长得很漂亮,身体长长的,是飞行速度最快的昆虫,常常在空中飞舞,在阳光下十分美丽。
据说蜻蜓还有驱邪和生育的作用。
春天里去看看蜻蜓,也是一件有趣的节目。
2. 阅读下面短文,将其划分成合理的段落。
(5分)父亲教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传统的汉字写作。
我学会的第一笔就是勾。
那是因为在我学写汉字的时候,除了“一”这个画法比较简单之外,最简单的就是“〇”了。
答案:父亲教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传统的汉字写作。
我学会的第一笔就是勾。
那是因为在我学写汉字的时候,除了“一”这个画法比较简单之外,最简单的就是“〇”了。
3. 阅读下面短文,将其划分成合理的段落。
(5分)每年的端午节,我国各地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赛龙舟是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为背景,同时也有预祝丰收的寓意。
答案:每年的端午节,我国各地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赛龙舟是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为背景,同时也有预祝丰收的寓意。
二、概括段意1.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蔬菜汤蔬菜汤是一道营养丰富又好喝的汤,制作它的原料就是各种新鲜的蔬菜。
首先,我们要把蔬菜清洗干净,然后切成小块。
接着,放入适量的水中,加入适量的盐,再煮20分钟左右,直到汤变得浓稠一些为止。
这时,蔬菜汤的香味会弥漫开来,让人食欲大开。
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及练习题
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及练习题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及练习题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熊建峰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复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熟练地划分文章的段落。
2.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方法指津划分段落方法指津分段,就是按文章的逻辑顺序,理清思路,分出几个部分,这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
阅读时给文章分段,在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分段,应遵循的原则。
1.单一性原则。
一个段落只有一个单一的内容,而意思联系不密切的自然段不能合并在一个段落里。
2.完整性原则。
同属一个意思的几个自然段要合在一起,不能分在几个段落里。
3.连贯性原则。
一篇文章各段的意思是连贯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互相衔接。
二、分段,应了解的划分依据。
1.按事情发展阶段分段。
一篇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无论顺叙还是倒叙,文中都有原因、经过和结果。
分段时就是要找出哪儿是起因,哪儿是经过,哪儿是结果,把它们单独作为一个意义段。
如《凡卡》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即全文分为“写信前,担心(第1—2自然段)——写信时,伤心(第3—19自然段)——写信后,希望(第20—21自然段)”三部分。
2.按时间推移变化分段。
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写的。
在叙述内容时,往往用了一些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或句子,分段时找出这些词句,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除开头外,文章是按时间的推移变化来叙述的:那年的春天,被捕前(第2—7自然段);4月6日,被捕时(第8—17自然段);十几天后,法庭上(第18—28自然段);4月28日,被害后(第29—32自然段)。
这样课文的主体部分可以分成四个段落。
3.按地点变换分段。
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试卷 层次段落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层次段落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完成练习。
(28分)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 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
分层的依据是()(8分)A. 先总体写除夕的特点,再具体叙述除夕的活动。
B. 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 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2. 文中介绍的除夕的活动分别是做年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 3. 文中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细腻地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的生动场面,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6分)二、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完成练习。
(36分)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层次段落》专项精品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 层次段落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完成练习。
(28分)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 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
分层的依据是( )。
(填序号,8分)A. 先总体写除夕的特点,再具体叙述除夕的活动。
B. 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 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2. 文中介绍的除夕的活动分别是做年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3. 文中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细腻地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的生动场面,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6分)二、课内阅读。
(36分)①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②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______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______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______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______一定会兴旺起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层次段落》专项精品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 层次段落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完成练习。
(28分)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 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
分层的依据是( )。
(填序号,8分)A. 先总体写除夕的特点,再具体叙述除夕的活动。
B. 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 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2. 文中介绍的除夕的活动分别是做年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3. 文中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细腻地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的生动场面,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6分)二、课内阅读。
(36分)①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②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______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______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______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______一定会兴旺起来。
六年级下语文试卷小升初阅读考点与题型解读练习-概括段意与中心思想全国通用
一、把中心句用横线画下来。
1、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站在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些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二、阅读完成题目。
(一)剥豆(1)一天,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
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2)我问想比赛(3)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4)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4)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5)一丝喜悦悄悄地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6)“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
”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7)“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8)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
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9)“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10)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
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
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11)“你赢了。
”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12)“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
”我纠正他。
(13)“我少,是我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阅读方法: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例文一: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决定自己洗手帕。
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
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
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题型一: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
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
,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
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帕洗干净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例文二:我们家的奏鸣曲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吃早饭,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中午是个小过门,妈妈赶快回家做“快餐”,饭后,爸爸妈妈会聊聊天,兴致来时常忘记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题型二:①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②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应对方法:我们可以抓住文章中明显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来分段。
清晨,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中午是个小过门。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如这篇文章中的“清晨”、“中午”、“下午”、“晚饭后”就是非常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只要我们把这些词抓住了,文章的层次的划分就很明显了。
例文三:初春景色街上的行人都脱去了厚厚的冬装,房顶上的一簇簇枯草间伸展着绿色。
街心花园里有一股泥土的清香,草地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
桃花的花蕾也开始向这个大千世界张望。
解冻的河流也变得宽阔起来,不时有燕子剪刀似的身姿从河面上掠过。
题目:①请根据文意划分层次。
②这段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应对方法:来组织材料(如例文三),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地点、空间的变换来划分段落或层次了。
解析:初春的街景→初春的花园→初春的河流这段文字分别从“街上”、“花园”、“河流”三个不同的地方写出了初春时春回大地,一片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色。
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中地点的变换而相应地将它划分为三层。
例文四:老师不在,原本安安静静的自习课闹翻了天。
有的拿出平时随身携带的五子棋,两个一伙,三个一群地下了起来;那些漫画迷们也不失时机地掏出漫画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还有的早已翻开了歌本,忘情地哼了起来。
突然,班主任来了,教室里顿时就鸦雀无声了。
班主任严厉地教训了我们,我们都感到很惭愧。
题目:①请根据文意划分层次。
②这段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应对方法: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有些文章中的段落(段落中的语句)之间常常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例文四),这时我们可以按照段落(语句)之间的总——分、分——总、总——分——总的关系或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划分段落层次。
解析:班主任来了,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还有的在哼歌;首先,这段话总说了因为老师不在,教室里闹翻了天;接下来,文章分述了教室里热闹的具体表现;最后叙述了结果:经过班主任的批评,大家认识到了错误归纳段落大意,是在同学们学习给课文分段之后着重训练的一项阅读基本功。
它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也是抓住重点的方法,还是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思维训练。
【概括段意方法1】一. 摘句法1.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如《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二段,请归纳段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答案:总起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可以作这段的段意。
2. 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如《伟大的友谊》中,1-2自然段的段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自然段的段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
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
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
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
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一贫如洗的地步。
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
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
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
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
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
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亲密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
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
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
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和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帮助对方,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
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
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答案:“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
”这一过渡句,第一分句是上段段意,第二分句可做下段段意。
二. 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如《太阳》,概括1-3节的段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答案:第一段中三节分别写了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所以段意可串连为: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三. 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
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
舍弃次要内容后,保留的主要内容应明确、完整、简要。
怎样才能做到“明确、完整、简要”呢?一是对写物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指物)怎么样”来表达。
二是对写景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来归纳段落大意。
三是对写人的段落可用“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或“怎么样”来归纳段意。
四是对写事的段落可用“这段主要写什么事的起因(经过或结果)”来归纳段意。
当然,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不只是以上两种,遇到实际情况,还要灵活运用才行。
概括段落大意,提高概括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1、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1)知道概括段落大意要完整。
要反复强调的就是概括的段意要完整,不要把内容遗漏。
有些段落文章文字较长,但层次很清楚,不过,学生不容易把握住主要内容。
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先引导学生分层,概括出层意,理解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层意概括出段意。
(2)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
强调了完整,很多学生概括出的段意就变得冗长,罗嗦,做不到简明、扼要。
怎样把握住“简要”呢?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
四. 综合法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
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如《给颜黎明的信》,1-3自然段的段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
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
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
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
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
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
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