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练习第七单元赤壁赋登泰山记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后习题 第7单元 自然情怀 16 登泰山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后习题 第7单元 自然情怀 16 登泰山记

07登泰山记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当:处在。

B.越长城之限.限:界限。

C.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留。

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随意。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B.道.少半,越中岭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D.是日观道.中石刻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极天..云一线异色极天:天边。

B.道皆砌石为磴.磴:石阶。

绛皓驳.色驳:杂。

C.望.晚日照城郭望:朝向。

余始循.以入循:顺着。

D.苍山负.雪负:背。

多松,生石罅..石罅:石缝。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当: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在。

③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云:助词,无实义。

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及:到,前往。

⑥磴几.不可登几:几乎。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⑤⑥5.下列对文中出现的文化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是清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而“清高宗”则是爱新觉罗·弘历的庙号。

B.丁未,干支之一,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纪年法。

C.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文中指的是北京;“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D.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述结冰后的山道,异常难行的语句是“, ”。

(2)姚鼐登上泰山极顶,极目眺望,看到负雪的苍山和山腰中的云雾,分别用比喻描述的语句是“, ”和“”。

(3)在《登泰山记》中,姚鼐不仅写了日出之景,还写了日观峰以西山峰的色彩,说:“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 。

《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解析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解析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情景默写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经过月亮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5)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浩渺的江面上。

(6)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漂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歌词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与客人的高雅的情调。

(8)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并且不甘于沉沦的情怀。

(9)文中,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美人”之喻含蓄地表达自己被远贬天涯、志不得伸的幽思与苦闷之情。

(10)文中用比喻正面描写箫声悲凉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文言文《赤壁赋》《登泰山记》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赤壁赋》《登泰山记》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赤壁赋》《登泰山记》练习题含答案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B.⎩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C.⎩
⎪⎨⎪⎧ 知不可乎骤得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D.⎩⎪⎨⎪⎧
相与枕藉乎舟中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答案 A
解析 B 项“冯”同“凭”,“缪”同“缭”。

C 项“圜”同“圆”。

D 项“采”同“彩”。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凌万顷之茫然..
B .望美人..
兮天一方 C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 .石苍黑色,多平方..
,少圜 答案 C
解析 C 项古今义均表示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A 项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B 项古义:所思慕的人。

今义:美貌的女子。

D 项古义:平的和方形的。

今义:指数是2的乘方;平方米。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七单元 课时优案8 赤壁赋 登泰山记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七单元 课时优案8 赤壁赋 登泰山记

课时优案8 赤壁赋 *登泰山记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

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

高不倍寻①,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②风泠泠可以蠲③烦析酲④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矧⑤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

(白居易《冷泉亭记》) [注] ①寻:古以八尺为一寻。

②渟渟(tíng):水停滞,平静的样子。

③蠲(juān):消除。

④酲(chéng):酒醒后所感到的疲惫如病的状态。

⑤矧(shēn):况且。

(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答案 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解析 “泉渟渟”与“风泠泠”作“爱”的宾语,且两者同为主谓结构,呈并列关系,故两者后均断开。

“蠲烦析酲”“起人心情”皆为“泉”与“风”的作用,前后分述,两者中间断开。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译文: ②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译文: 答案 ①就余杭郡(的山水)来说,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

从灵隐寺(的风景)来看,冷泉亭第一。

②山上的树木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风,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起,水与(亭子的)台阶相齐平。

坐着玩赏的人,可在亭椅下(的清泉中)洗脚;卧着玩赏的人,可在枕上垂竿钓鱼。

解析 ①关键词:尤,特异的,突出的;由,从;为甲,数第一。

②关键词:盖,伞盖;屏,屏风,屏障;玩,玩赏;濯,洗;狎,玩赏,亲近。

参考译文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

就余杭郡(的山水)来说,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赤壁赋基础积累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一、基础清单化预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壬戌..( )( ) ②属.客( ) ③窈窕..( )( ) ④斗.牛( ) ⑤万顷.( ) ⑥冯.虚( ) ⑦扣舷.( ) ⑧桂棹.( ) ⑨溯.流光( ) ⑩幽壑.( ) ⑪嫠.妇( ) ⑫愀.然( ) ⑬相缪.( ) ⑭舳舻..( )( ) ⑮酾.酒( ) ⑯横槊.( ) ⑰江渚.( ) ⑱麋.鹿( ) ⑲扁.舟( ) ⑳匏.樽( ) ○21 蜉蝣..( )( ) ○22 无尽藏.( ) ○23 肴.核( ) ○24 枕藉.(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冯虚御风( )(2)山川相缪( )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今义:美貌的女子。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4.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3)顺流而东.也( )(4)舞.幽壑之潜蛟( )(5)泣.孤舟之嫠妇( )(6)正.襟危坐(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侣.鱼虾而友.麋鹿( )(10)渺.沧海之一粟( )(11)不知东方之既白.( )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句子。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译文:(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 译文:(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 译文:(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译文:二、语基习题化细练6.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知不可乎骤得D.相与枕藉乎舟中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B.望美人..兮天一方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歌.窈窕之章②羽.化而登仙③击空明..兮溯流光④舞.幽壑之潜蛟⑤泣.孤舟之嫠妇⑥西.望夏口⑦东.望武昌⑧顺流而东.也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⑩侣.鱼虾而友.麋鹿⑪不知东方之既白.⑫哀.吾生之须臾A.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9.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而今安在哉④客有吹洞箫者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①⑥/②⑤/③/④/⑦B.①/②③/⑤⑥/④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①⑥/②⑤/③④/⑦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①徘徊于.斗牛之间②得复见将军于.此C.①寄蜉蝣于.天地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托遗响于.悲风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6《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汶水西( )流阳谷( )余以(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乘( )风雪越长城之限( )磴( )循( )以入世皆谓之天门云( )负( )雪明烛( )天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记述了登泰山的经过。文章第1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社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5.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16.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五、选择题
17.从句式特征看,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文章略有改动)
结合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7.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8.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9.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课时作业必修上册

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课时作业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太多的人无暇翻开一本书仔细阅读,反而是终日沉迷于 ,热衷于在搞笑诱人的短视频里①。

大学校园里,地铁车厢里,家中卧室内,总见屏幕蓝光,总有低头一族。

如今,这样的图景已是②。

、网络,俨然成为了一堵墙,一堵横亘在文化阅读与人群之间的高墙。

墙的一边,文化出版业日趋发达,各种出版物内容丰富,图书装帧越来越精美,而电子书、VR新技术的助推更是令出版业③。

而在墙的另一边,越来越多的人慢慢沦为的奴隶。

他们也知道打开一本书去阅读的意义,但真要见之于行动时,书本大抵又敌不过。

有道是,“墙,推倒了便是桥”。

以网络的技术支撑与渠道优势,不该是阻碍阅读的墙,而应成为推动读者的一座宽阔通达的桥。

如果说,在一些人那里,阅读趋于迷失,网络信息技术成了摆布人类的“暴君”....,那么,需要反省的只能是被摆布者自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解析:第①处,结合前文“沉迷”“热衷”的语境可知,此处可填“废寝忘食”。

“废寝忘食”意思是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第②处,文中是形容低头族非常常见,“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故可填“司空见惯”。

第③处,文中是形容新技术为出版业增加了新的能力,“如虎添翼”意思是像老虎长上了一对翅膀,形容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

故可填“如虎添翼”。

答案:①废寝忘食②司空见惯③如虎添翼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缺少主语,“以网络的技术支撑与渠道优势”应改为“网络以其技术支撑与渠道优势”;二是关联词语使用有误,“而应成为”应改为“反而更有条件成为”;三是搭配不当,“推动”与“桥”搭配不当,应将“推动”改为“引渡”。

答案:网络以其技术支撑与渠道优势,不该是阻碍阅读的墙,反而更有条件成为引渡读者的一座宽阔通达的桥。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处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已两千年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7单元 16 赤壁赋--登泰山记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7单元 16 赤壁赋--登泰山记 (2)

16 赤壁赋--登泰山记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纵:放任。

B.自京师乘.风雪乘:冒。

C.而卒.莫消长也卒:终究。

D.哀.吾生之须臾哀:悲哀。

答案:D解析D项,哀:哀叹。

2.下列对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B.少杂树,多松(省略句)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结构后置)答案:A解析A项为定语后置。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古代用“阳阴”表示地方的位置。

“阳”表示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阴”表示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C.古代农历每月七年级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答案:B解析“阴”与“阳”解释反了。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8题。

游双溪记姚鼐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

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

一青又先返。

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

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

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

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

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

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早匿于岩窔,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

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选自《中国历代山水小品选》,有删改)观披雪瀑记姚鼐双溪归后十日,偕一青、仲孚、应宿,观披雪之瀑。

《赤壁赋》《登泰山记》练习与答案

《赤壁赋》《登泰山记》练习与答案

《赤壁赋》《登泰山记》练习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顺流而东.也B.舞.幽壑之潜蛟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歌.窈窕之章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七月既望.西望.夏口B.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纵一苇之所如.D.当.其南北分者崖限当.道者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知不可乎骤.得骤:多次自京师乘.风雪乘:冒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居住C.击空明兮溯.流光溯:逆流而上稍.见云中白若标樗蒲数十立者稍:稍微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照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扣舷而.歌之侣鱼虾而.友糜鹿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D.渺沧海之.一粟越长城之.限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兮天一方..B.望美人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泰安..成五采D.越长城之限,至于6.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凌万顷之茫然③客有吹洞箫者④何为其然也⑤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⑥余所不至也⑦余始循以入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⑨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A.①/②③⑤/④⑨/⑥/⑦/⑧B.①/②③⑤/④/⑨⑥⑦/⑧C.①/②③⑤⑧/④⑨/⑥/⑦D.①/②③⑤⑧/④/⑨/⑥/⑦7.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又称别号、表号。

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比较阅读 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比较阅读 课件
抓住了天边的云彩瞬间的变化,静动有序,有张有弛。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用朱砂的色彩,写出朝阳的生气和力量,用海面反射的红光来烘托日出的壮观。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皆若偻”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观峰以西的山峰的特点,更 显出日观峰的雄峻。
泰山雄 奇壮丽 之喜悦
人 大风扬积雪击面。 生


不惧风 雪勇敢 攀登之 洒脱
哲 理 苍山因负雪而奇绝 风 ,人生因乘雪而精 雪 彩。
不断攀登 以历绝美 的心灵安 放。
情境导入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2.对话自然悟人生
合作探究:结合人物生平和创作背景,探讨以下问题。 (1)主客对话中传递了苏轼怎样的人生矛盾?“变”与“不变”中传
情境导入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点拨展示:
赤壁赋
语句
情感
自 然 水 月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皓月当空 、碧波万 顷之乐
历 史 水 月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舶千里,旌旗蔽空,丽酒临江,横塑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浩浩乎”与“飘飘乎”前后照应,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 者的笔下展现出来。
推荐理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3.推荐写景佳句
《登泰山记》
写景语句 推荐理由
写出风雪交加、一派寒冬的景象。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 “漫”字写出了云雾之大,“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太阳未出的 昏暗景象对日出奇景起了烘托作用。 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

人教版(新教材)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同步测验

人教版(新教材)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同步测验

人教版(新教材)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测验共14 题一、选择题1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B.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既:已经。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 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大家中另D.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司马光、王安石。

宿。

2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苏子愀然B. 凌万顷之茫然C. 何为其然也D. 其声呜呜然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现在的事情这么多工作这么忙,很难挤出时间来读书。

其实说忙是一种托辞,关键不在忙或闲,而在认识、在习惯、在境界。

要让书香伴着人生成长,就得养成天天看书学习的习惯,同时克服掉其它一些习惯,比如喝酒打牌的习惯,电话“煲粥”的习惯,无聊发呆的习惯,等等。

A. 诚然,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不管我们怎么B. 诚然,不管我们怎么安排,一天的时间总是有安排。

限的。

C. 不管我们怎么安排,诚然,一天的时间总是有D. 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诚然,不管我们怎么限的。

安排。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回落趋势以及国际B.目前京津冀海关一体化、税收一体化等,都在大宗能源资源商品价格下行,为进一步完善电加速推进,作为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的煤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

改善发电行业经营状况,提供了可能和空间。

C. 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D.作为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王洛宾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和民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七单元 第16课 登泰山记 课后课时作业

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七单元 第16课 登泰山记 课后课时作业

课后课时作业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听昆曲,我们难免觉得冗长,但越听越觉得有味道,越听越觉得心灵在江南丝竹的余音袅袅....中变得空灵澄澈。

B.谈及转型做导演的原因,赵薇慨叹再红的演员也只是时代的沧海一粟....,演艺圈中的繁华热闹并不能使一个演员的演艺青春常在。

C.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D.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C项,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

此处属于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A项,余音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连绵不绝。

符合语境。

B项,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符合语境。

D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褒义词,此句中用它来修饰“中华典籍”,符合语境。

2.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苏轼在政治上坚持儒家入世的精神,较多地在生活上采取庄禅旷达的态度,执着超脱,这种人生境界对宋人及以后许多文人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一场“乌台诗案”成为了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而正是这官场的失意造成了他文学创作的巅峰。

C.中国书协考察组经过岱顶、岱庙碑廊、雨花道院等泰山书法资源的实地考察,对泰山书法资源给予了充分肯定,正式确定将泰山命名为“全国第一个书法名山”。

D.他在《语文建设》“学术前沿”栏目发表的关于桐城派散文研究的文章,引发了众多争议。

★答案★ D解析A项,语序不当,“较多地”应放在“采取”前;B项,“造成了他文学创作的巅峰”搭配不当,“造成”和“巅峰”不能搭配,可将“造成”改为“成就”等;C项,介词残缺,在“经过”后加“对”。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你是否羡慕过东坡的人生?是啊,他乐游赤壁,醉饮山林,写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

《赤壁赋、登泰山记》文言现象、翻译、阅读题【必修上册】

《赤壁赋、登泰山记》文言现象、翻译、阅读题【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16课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高考阅读训练】第16课一、赤壁赋/苏轼二、登泰山记/姚鼐一、《赤壁赋》/苏轼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假字,通“凭”,乘②山川相缪.:通假字,通“缭”,环绕③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通假字,通“嘱”,劝人饮酒④杯盘狼籍.:通假字,通“藉”,狼藉⑤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今异义词,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⑥白露..横江:古今异义词,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⑦凌万顷之茫然..:古今异义词,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⑧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今异义词,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今义:美貌的人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古今异义词,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⑪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唱歌⑫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⑬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⑭顺流而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⑮侣.鱼虾而友.糜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⑯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⑰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⑱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⑲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⑳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得像……2、一词多义①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远看②如纵一苇之所如.:往如.诉如泣:副词,像③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盈虚.者如彼:指月缺④白白.露横江:白色的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⑤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连词⑥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⑦然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⑧歌歌.窈窕之章: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3、判断文言句式①何为其然也:疑问句,“何”与“也”表疑问语气②而今安在哉:疑问句,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疑问句,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⑤ (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句,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句,⑦ (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句,⑧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倒装句,介宾结构后置⑨凌万顷之茫然:倒装句,定语后置⑩渺渺兮予怀:倒装句,主语后置⑪而今安在哉?/何为其然也:倒装句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被动句二、重点句子翻译: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赤壁赋》 《登泰山记》 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赤壁赋》 《登泰山记》 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1.查找资料,完成填空。

(1) 苏轼(1037—1101),字,号,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他和他的父亲、弟弟均以诗文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2) 《赤壁赋》的体裁是“赋”。

“赋”作为一种文体,有其演变的过程。

赋体以为源头,至荀况始有定名。

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朝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

(3) 《登泰山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季节)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

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

2.阅读课文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2019秋高中语文人教版(2019)必修上册练习: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山记

2019秋高中语文人教版(2019)必修上册练习: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山记

16赤壁赋登泰山记课后篇一起巩固••随堂演练一、夯实基础i•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窈窕(y a(o 汶水(w e n)蜉蝣(f 0 山川相缪(ii①B. 石罅(X〉枕藉(ji )e石磴(d e ng)冯虚御风(p ng)C. 嫠妇(l X 绛皓(ji ng)匏樽(p d o)酾酒临江(sh》D. 岱祠(d a i)扁舟(bi g麋鹿(mi)横槊赋诗(shu o)应读pi an\解析 |A项,汶”应读w e n”;B项,罅”应读Xi ”D项,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举酒属客(劝请)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B. 倚歌而和.之(和谐)自京师乘风雪(冒着)C.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去,到)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白色)D. 相与枕藉乎舟中(共同,一起)其远古刻尽漫失.(模糊或缺失)解析|B项,和:同声相应,唱和;C项,适:享有;D项,相:互相。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 纵一苇之所如C. 须臾成五采D.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解析A项,冯”同凭”;C项,采”同彩”;D项,圜”同圆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歌窈窕之章②羽化而登仙③击空明兮溯流光④舞幽壑之潜蛟⑤泣孤舟之嫠妇⑥西望夏口⑦东望武昌⑧顺流而东也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⑩侣鱼虾而友麋鹿⑪不知东方之既白哀吾生之须臾A. 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B. 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C. 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D. 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答案B解析①⑧⑨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歌唱” “东航行”喝酒”/②⑥⑦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橡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③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④⑤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舞”使……哭”/⑩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变白”喝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优案8赤壁赋*登泰山记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

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

高不倍寻①,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②风泠泠可以蠲③烦析酲④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矧⑤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

(白居易《冷泉亭记》) [注]①寻:古以八尺为一寻。

②渟渟(tíng):水停滞,平静的样子。

③蠲(juān):消除。

④酲(chéng):酒醒后所感到的疲惫如病的状态。

⑤矧(shēn):况且。

(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答案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解析“泉渟渟”与“风泠泠”作“爱”的宾语,且两者同为主谓结构,呈并列关系,故两者后均断开。

“蠲烦析酲”“起人心情”皆为“泉”与“风”的作用,前后分述,两者中间断开。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译文:②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译文:答案①就余杭郡(的山水)来说,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

从灵隐寺(的风景)来看,冷泉亭第一。

②山上的树木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风,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起,水与(亭子的)台阶相齐平。

坐着玩赏的人,可在亭椅下(的清泉中)洗脚;卧着玩赏的人,可在枕上垂竿钓鱼。

解析①关键词:尤,特异的,突出的;由,从;为甲,数第一。

②关键词:盖,伞盖;屏,屏风,屏障;玩,玩赏;濯,洗;狎,玩赏,亲近。

参考译文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

就余杭郡(的山水)来说,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

从灵隐寺(的风景)来看,冷泉亭第一。

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

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隐藏的。

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木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的空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

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人的兴致。

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风,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起,水与(亭子的)台阶相齐平。

坐着玩赏的人,可在亭椅下(的清泉中)洗脚;卧着玩赏的人,可在枕上垂竿钓鱼。

况且又加上清澈的潺潺涧水,清凉缓缓地在眼下流过。

2.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写海上日出景象;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亦写海上日出景象,更为壮观;而苏轼《赤壁赋》中“,;,”四句,则是借水月之形阐明了宇宙恒定的哲理。

(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两句,以鱼鸟来表达对田园的喜爱,苏轼《赤壁赋》中“,”两句,以吟诵《诗经》中咏月的诗句来表达夜游赤壁的兴致。

(3)姚鼐《登泰山记》中“”一句,写出了于日观峰看到的朝阳照射在日观以西诸峰上的错杂色彩,“”一句,形象生动,从侧面凸显了日观峰之高耸;同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也从侧面逼真地表现了天姥山远高于其他诸山的情状。

答案(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3)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天台十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3.根据上联内容,按要求写出下联。

要求:①下联的内容从《荷塘月色》《归园田居》《赤壁赋》《登泰山记》四篇中任选一篇作答;②符合对联要求;③平仄不作要求。

上联:集会兰亭,王羲之叹人生俯仰;下联:。

答案(示例)夜游赤壁,苏东坡感天地一瞬解析本题考查依据上联对出下联的能力。

首先应结合课文内容,先确定人物及其文中所涉及到的事,如《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夜游荷塘,《归园田居》中陶渊明归隐田园等,然后再根据对联要求,即对应词语结构相同、词性相对的要求,写出下联。

4.下面是一则首届“中华泰山诗词大会”组委会拟发给某校的邀请函初稿的片段,其中有六处词语使用不当或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首届“中华泰山诗词大会”将于2018年11月22~29日隆重开幕。

组委会向贵校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发出诚挚邀请。

到时候,您将会看到师生们精彩的诵读表演和才艺展示,您也可以牛刀小试,一展诗词诵读方面的才华。

同时也希望各位能对“中华泰山诗词大会”的后续举办提出一孔之见。

答:答案①将“开幕”改为“举行”;②删去“各位”或“们”;③将“到时候”改为“届时”;④将“看到”改为“欣赏到”;⑤将“牛刀小试”改为“登台表演”;⑥将“一孔之见”改为“宝贵意见”。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①“将于2018年11月22~29日隆重开幕”中“开幕”使用不当,“开幕”指一件事、一种情况的开始,不可能在一个时间段中“开幕”,应该是“举行”。

②“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中“各位”与“们”重复,可留其一。

③“到时候”为口语,应该用书面语“届时”。

④“看到师生们精彩的诵读表演和才艺展示”中“看到”与后面精彩的内容不搭配,作为精彩的内容一般使用“欣赏”。

⑤“您也可以牛刀小试”中“牛刀小试”使用不当。

“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显示一下身手;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

此处与情境不合,可以改为“登台表演”。

⑥“希望各位……提出一孔之见”中“一孔之见”使用不当。

“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片面的见解,是谦辞,用于自己。

此处谦敬不当,可以改为“宝贵意见”。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领悟其艺术魅力]《赤壁赋》和《登泰山记》都是古代写景名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的画面,可谓画面美。

《赤壁赋》是如何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夜游赤壁所见的优美景色?《登泰山记》又是如何精彩描绘泰山日出壮美景象的?答:答案《赤壁赋》描写夜游赤壁,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天地澄澈,玉宇明净。

写清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简淡清疏,描绘出一种静谧舒畅的艺术意境。

写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光皎洁,“徘徊”二字,多么富有人的情感,亲切而又迷人,传达出缓缓升起的月亮之动态。

写大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仅八个字,就轻松自如地写出了白雾蒙蒙,江面苍茫的景象。

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清风徐徐,月色溶溶的夜晚,让人神往,令人陶醉。

《登泰山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日将出、日正出、日已出的三个阶段,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

日将出——稍见山峦微露,转眼成五彩;日正出——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日已出——西峰“降皓驳色”。

有色彩的变幻,有红日升空的壮美气势。

2.[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情景交融)]在文人笔下,人与自然从来都是一体的。

山水有多么高远,人的胸怀就有多么壮阔。

《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所描绘的大自然美丽的画卷,使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统一。

就这一点对两篇文章简要分析。

答:答案《赤壁赋》一文开篇先叙述泛舟的时间、地点,接着对江上的清风、横江的白露、东山的明月、月光下的水光以及一望无际的江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这些自然景物与作者所泛之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使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统一。

《登泰山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山水游记最让人贴近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文中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

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令人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2019·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

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得直史馆。

熙宁四年,安石欲变革。

轼上议,安石不悦,命权开封府推官,将困之以事。

轼决断精敏,声闻益远。

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

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

神宗崩,哲宗立。

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

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

..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

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

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于河河不能胜致陈州亦多水。

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

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轼言于朝,从之。

郡有宿贼尹遇等,数劫杀人,又杀捕盗吏兵。

朝廷以名捕不获,被杀家复惧其害,匿不敢言。

轼召汝阴尉李直方曰:“君能禽此,乞行优赏于朝;不获,亦以不职奏免君矣。

”直方有母且老,与母诀而后行。

乃缉知盗所,分捕其党与,手戟刺遇,获之。

朝廷以小不应格,推赏不及。

轼请以己之年劳,当改朝散郎阶,为直方赏,不从。

其后吏部为轼当迁,以符会其考,轼谓已许直方,又不报。

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于河/河不能胜/致陈州亦多水B.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于河/河不能胜/致陈州亦多水C.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于河/河不能胜/致陈州亦多水D.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于河/河不能胜/致陈州亦多水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是”“开封”“诸县”“水患”“吏”“本末”“其”“陂泽”“之”“河”“陈州”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和句意进行排除,如“多水患”的主语应是“开封诸县”,且“先是”是状语,可以单独断开,排除D项;“多”的是“水患”,且“吏”是“不究本末”的主语,应在“水患”之后断开,排除A项;“究”的宾语应是“本末”,应在“本末”后断开,且“决”的宾语应是“陂泽”,应在“陂泽”后断开,排除C项。

故选B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行冠礼时通常由乡中长老或贵宾取字,字与名的意思常有一定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