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分析
如何提高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与应对能力

如何提高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与应对能力一、引言基层民警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极其艰巨的任务。
然而,由于长期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与应对能力,旨在为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认识基层民警心理健康问题1.紧张与焦虑基层民警常常处于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面对各种复杂案件和突发事件,紧张和焦虑感常常伴随着他们的工作生活。
2.工作疲劳基层民警的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长期不间断地从事劳动和岗位值班任务,往往导致工作疲劳,影响心理健康。
3.心理创伤处理刑事案件、交通事故和其他灾难事故等,基层民警经常接触到暴力、伤残和死亡现场,长期以往会对其心理造成创伤。
三、提高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的策略1.优化工作环境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层民警的办公和工作条件,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
提供充足的装备和保障,确保基层民警的工作环境安全、舒适,以减少心理压力。
2.培训心理应对能力加强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培训内容包括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应对策略等,提升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能力。
3.建立心理咨询热线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热线,为基层民警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民警可以通过热线随时与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倾诉内心的困扰和压力,并得到专业的解答和指导。
4.加强心理干预和支持加大对基层民警的心理干预和支持力度,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服务。
建立心理专家团队,定期对基层民警进行心理检查和评估,帮助他们及早发现和处理心理问题。
5.注重文娱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为基层民警提供放松身心的机会。
例如,安排表演、运动比赛、旅游等活动,既能缓解工作压力,又能促进基层民警之间的交流与团结。
六、结论提高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与应对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从工作环境、培训、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和支持以及文娱活动等方面入手,为基层民警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完成公安工作的使命。
公安民警心理问题分析报告

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
公安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民警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在各行业中居于前列,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比常人更多的考验和挑战。
一、民警心理问题现状公安工作是一项压力大、危险系数高的高风险职业,而随着社会对警察期望值的不断提升,基层民警在承担繁重工作的同时,内心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综观民警的心理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紧张焦虑感严重,易怒、易躁、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因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公安民警尤其是置身于一线的基层民警经常要接触社会的阴暗面。
据心理学研究,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和感受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感受的危险还要多得多。
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很多民警会产生紧张焦虑感,集中表现为脾气暴躁、人际关系紧张、失眠、易躁易怒、情绪易失控等这些情绪反应到工作中最典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刑讯逼供。
如个别民警为了尽快完成上级布置的指标任务,心情本身已经很焦虑,在审讯中又遇到一些顽固不化、抵触情绪很强的犯人,这时焦虑情绪会达到顶点,因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的情绪,失去理智,于是就会采取一些过激的措施,甚至对犯罪嫌疑人的躯体产生伤害。
二是存在“厌战”的心理。
据调查,基层民警具有“怕投诉、怕办案、怕行动”等三怕心理。
一是怕投诉:近年来部分媒体宣传报道时对公安个别负面现象渲染太多,而对公安正气、积极的一面宣传太少,导致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特别是那些受查处、受处罚的人抵触更大,往往出言不逊或为报复民警而捏造事实恶意投诉,大量的失实投诉给当事民警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二是怕办案: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公安工作已逐渐走向规范化,各种规章制度越来越多,加之为了提高办案质量,各单位又相继出台了各项审核扣分规定。
办案民警普遍反映,现在办案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工作量大,容易出现疏漏,害怕被扣分或通报批评。
部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

关键词 : 民警心理健康
亚健康
心理心理训练
公安 民警心理 素质是 民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公安 民
警的心理健康水平是 民警心理素质的关键 。 为了更好地了解
27 人 , 民警 4 5 ; 民族上分 , 16 女性 5人 从 汉族 2 8 , 5 6人 其他民
强迫 、 焦虑 、 敌对性 、 偏执和精神病性” 。 被调查的民警具 有各 种心理症状 的比例较高。有 4 . 84 % 的民警有各种类 型不同程度 的心理症状 表现, 亚健 康问题 比 较 突 。其 中尤 以“ 强迫 ” “ 际关 系敏感 ” 偏执 ” 、人 和“ 等症状
活力丧失等 。 强迫症状具体表 现 : 主要指 那些 明知没有必要 , 但又无 动力缺乏 、
8一
控制的脾气暴躁等 。 恐怖症状具表现 : 包括 门旅行 、 人群 、 公共场所 和交通 T具以及社交恐惧等 =
偏 执症 状 具 体 表 现 : 射 性 思 维 、 对 、 疑 、 系 观 念 、 投 敌 猜 关 妄想 、 动体验和夸大等。 被
< 01 O
.
国 内常 模 ( = 3 8 .7 0 8 1 2 05 1 5 06 1 0 0 9 1 9 0 3 1 6 05 1 3 04 1 3 0 7 1 9 0 2 N I8 )1 + . . + . 3 4 6 8 . + .1 . + . . + . . + . 6 5 5 3 4 4 5 . + .1 . + . . + . 2 4 5 2 4
内容摘要 : 和普通人 比较 , 民警心理健康 总体水平偏低 , 亚健康 问题突出。在各衔级序列 的民警 中, 心理症状最少 的 是新警; 警员序 列督 内和司升督衔级的民警心理症状最 多; 官序列民警 的心理健康水 平处 于中间水平。从文化程 警 度上看, 学历越 高. . 心理症状越少 , 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公 安机关要切 实将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作为构建和谐警营的基
交警心理健康问题调研报告(1)

交警心理健康问题调研报告(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模式的变化带动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巨变,公安民警也经历了转型期的变化,特别是近期中央“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以后,社会各界对公安民警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也逐渐提升。
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意味着人文精神的体现。
一、心理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身体上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这就是说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
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在人们的心目中,警察应该个个都是钢铁硬汉。
其实,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
就高速交警而言,他们肩负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职责,承担着高速公路的治安管理、秩序管理、事故处理等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高应激工作任务。
他们已经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
二、高速交警存在的心理问题、工作压力大,心情焦虑、烦躁。
近几年,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遍布各地。
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

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于心理健康有了一个正式的定义,即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公安民警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工作的特殊性与危险性决定了在工作中,他们更多地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评判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可以简要总结为“七要”。
人们应当重视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出现的状况及时的解决,寻找有效地解决之道,促进民警的身心健康,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保障[关键词]心理健康;民警;产生原因;危害;对策心理健康,广义上来讲指的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来讲指的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的完整、协调统一,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现今社会里,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在这基础上各种各样的竞争、生存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所有的人们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率也就越来越大了。
在多样的职业种类中,公安民警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处于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需要承受来自社会、上级部门的工作压力,其工作的特殊性与危险性决定了在工作中,他们更多地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心理压力过重并不能及时有效的调节缓解时,心理压力的向反向行动的转化会导致人们的一些反常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工作与生活,严重时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因此,人们应当重视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出现的状况及时的解决,寻找有效地解决之道,促进民警的身心健康,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保障。
一、民警心理健康的现状1、民警心理健康的概念与特征心理健康的定义有很多争论,广义上来讲指的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来讲指的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的完整、协调统一,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公安队伍思想当前状况与民警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解析研判报告范文

公安队伍思想状况与民警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研判报告范文为了进一步提高队伍正规化建设能力水平,落实警察职业保障制度,切实掌握某某县公安局基层队伍思想状况和民警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开展民警个体心理危机干预,深入推进全县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某某县公安局公安理论调研组对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汇总。
通过思想上理解民警、行动上关爱民警,使民警队伍的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
力求原汁原味、事实求是地反映队伍状况和把握民警思想脉搏,营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浓厚氛围,现将某某县公安局基层民警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情况报告如下:一、队伍基本情况二、当前民警思想状况主要调查内容:此次调研结合民警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走访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对部分民警进行思想状况进行了了解,和基层单位通过个别谈心谈话交流、召开所队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对所在单位的民警的思想状况进行了先期摸排、分析,及政工部门收集掌握。
主要内容重点为:(一)调查民警思想动态状况。
掌握民警思想动态、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掌握民警关心关注的突出、热点、难点问题,及民警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所怨,摸清民警思想脉搏;掌握民警家庭、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及民警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
找准存在问题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个性化开展思想工作的预期目的。
(二)调查民警精神状态情况。
重点调查和掌握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后民警的思想认识和反映,专项行动中民警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掌握先进典型、后进民警工作状况;摸清和掌握队伍中不能独立担当工作民警的底数。
(四)调查现有制度落实情况。
重点调查和掌握队伍学习制度的建立和推动落实情况;掌握从优待警和优抚工作执行情况,体检、休假制度贯彻落实情况,以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民警落实“六必谈、五必访”情况。
及其他需要调查分析的民警队伍思想情况以及民警对上级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三、综合队伍思想状况和民警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近年来,某某县公安局党委坚持以人为本,在摸清民警思想脉搏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教育民警、激励民警、鼓舞民警、塑造民警,民警思想状况有了可喜变化,队伍的主流和整体状况是良好的,为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公安民警心理问题分析

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
公安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民警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在各行业中居于前列,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比常人更多的考验和挑战。
一、民警心理问题现状公安工作是一项压力大、危险系数高的高风险职业,而随着社会对警察期望值的不断提升,基层民警在承担繁重工作的同时,内心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综观民警的心理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紧张焦虑感严重,易怒、易躁、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因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公安民警尤其是置身于一线的基层民警经常要接触社会的阴暗面。
据心理学研究,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和感受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感受的危险还要多得多。
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很多民警会产生紧张焦虑感,集中表现为脾气暴躁、人际关系紧张、失眠、易躁易怒、情绪易失控等这些情绪反应到工作中最典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刑讯逼供。
如个别民警为了尽快完成上级布置的指标任务,心情本身已经很焦虑,在审讯中又遇到一些顽固不化、抵触情绪很强的犯人,这时焦虑情绪会达到顶点,因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的情绪,失去理智,于是就会采取一些过激的措施,甚至对犯罪嫌疑人的躯体产生伤害。
二是存在“厌战”的心理。
据调查,基层民警具有“怕投诉、怕办案、怕行动”等三怕心理。
一是怕投诉:近年来部分媒体宣传报道时对公安个别负面现象渲染太多,而对公安正气、积极的一面宣传太少,导致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特别是那些受查处、受处罚的人抵触更大,往往出言不逊或为报复民警而捏造事实恶意投诉,大量的失实投诉给当事民警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二是怕办案: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公安工作已逐渐走向规范化,各种规章制度越来越多,加之为了提高办案质量,各单位又相继出台了各项审核扣分规定。
办案民警普遍反映,现在办案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工作量大,容易出现疏漏,害怕被扣分或通报批评。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摘要]: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是警察综合素质的基础,是公安民警更好地应对压力,直面竞争、迎接挑战的关键所在。
相关调查统计表明,近年来 ,由于公安工作负荷与压力不断加大,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 不少一线民警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提高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已成为公安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公安民警; 负荷与压力; 心理健康状况;现代的健康观认为,人的生命健康,不仅表现在身体上,而且表现在生活行为和人格精神上,也就是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
警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公安民警,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这个特殊群体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捍卫法律、惩治犯罪的重大使命,每天都在承担着高应急、高对抗、高危险的工作,因而承受着比常人更大的压力,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这就要求公安民警必须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然而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如何正确疏导警察心理,切实缓解心理压力,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业务发展有积极意义、深远影响。
一、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表明,在国外,有近五分之一的警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根据公安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机制课题组调查掌握的统计数字,有近四分之一的民警存在心理问题,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警察数量高于西方国家。
福建省以MMPI测查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结果表明,仅有32.9%的男民警和13.0&的女民警可确信没有心理障碍;有49.5%的男民警和60.9%的女民警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男民警可能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达36.0%,疑似心理病态的比例达13.5%;女民警可能处于心理亚健康的比例达13.5%;女民警可能处于心理亚健康的比例达56.5%。
如何加强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

如何加强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基层民警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力量,面临着许多心理压力与挑战。
为了确保基层民警能够持续有效地履行职责,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策略以及加强实施的措施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1 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基层民警的工作环境复杂,承担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
长期的工作压力、暴力威胁、伤害事件等可能对民警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呈现出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保障基层民警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1.2 心理健康教育对基层民警工作的积极影响心理健康密切关联着基层民警的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基层民警对事态处理的适应能力和心态,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冷静,减少错误决策和因情绪波动导致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策略2.1 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基层民警所需的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了解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可能的原因。
包括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等,以便民警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认识到自身的心理健康风险,并意识到及时寻求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2.2 发展应对能力基层民警需要具备应对工作和生活中困难的能力。
提供训练以加强他们应对压力、处理危机和解决问题的技能,通过模拟训练场景,增强其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
2.3 建立支持网络为基层民警建立心理健康支持网络,让他们能够定期进行心理疏导与咨询。
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为民警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实施的措施3.1 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基层民警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的认识和重视,通过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知。
3.2 建立健全制度设立健康评估机制,定期对基层民警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精选)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精选)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在保护社会治安和维护公共秩序的过程中,公安民警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这项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们面临许多压力和挑战,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对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公安民警面临的心理压力1. 当前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增加了公安民警的工作难度。
恐怖主义、犯罪团伙和跨国犯罪活动的增加,使得公安民警需要更多的经验和技能来应对各种威胁和紧急情况。
这种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会给公安民警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 高强度的工作和不可预见的工作时间给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带来风险。
作为一线执法人员,他们经常需要长时间工作,经常加班和值班。
这导致了他们无法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进而可能引发身体和心理问题。
3. 公安民警在工作中面临许多危险和暴力事件的可能性。
无论是处理抢劫、恶意袭击还是处理交通事故,公安民警都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这种暴力和危险环境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直接影响。
二、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1. 长期承受高压力和工作紧张的公安民警易受到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困扰。
他们可能会感到不安、压力巨大,甚至出现失眠和食欲不振等身体症状。
2. 公安民警在工作中可能会遭受到身体伤害,这可能导致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不信任感和恐惧感。
这种情绪问题可能进一步导致他们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疏远,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
3. 过度的压力和紧张可能使公安民警在工作中失去专注力和耐心。
他们可能会变得易怒、冲动,这可能导致工作中的错误和冲突。
三、促进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解决方案1. 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公安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公安民警提供定期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这对于他们能够释放工作压力、提升心理抗压能力至关重要。
2. 加强队伍建设和培训。
公安部门应关注公安民警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

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监狱警察是执法系统中非常重要且繁重的工作人员。
他们负责监管犯罪分子,确保监狱内的秩序和安全。
因此,他们经常面临着高度压力和风险。
了解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首先,监狱警察工作的特殊性会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
监狱环境是一个高度压抑和危险的地方。
警察们每天都被暴力、恐吓和悲伤包围着。
他们不仅需要处理与犯罪分子的冲突,还要应对监狱内部的职权斗争和管理问题。
这些因素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和情绪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工作压力是监狱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监狱警察需要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下工作,并且在处理紧急情况时必须保持冷静和应对。
这种长期的工作压力会导致监狱警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增加。
此外,监狱环境的帮派和囚犯之间的冲突也会增加警察的工作压力。
再次,监狱警察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很难将工作的压力和情绪问题带回家。
他们需要保持坚强和冷静的外表以执行职责。
然而,长期的无法宣泄紧张情绪会导致心理健康状况的下降。
监狱警察可能会面临睡眠问题、家庭关系问题以及其他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挑战。
另外,监狱警察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往往缺乏支持系统。
与一般办公室工作相比,监狱警察面临着较小的社交支持和心理支持。
他们的同事很可能也处于类似的心理健康问题中。
因此,监狱警察很难得到必要的支持和理解来应对心理压力。
为了应对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挑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监狱管理人员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心理健康支持计划。
这包括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和支持组,为警察提供必要的情绪排解和心理支持。
其次,应加强工作场所安全措施,以减少警察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同时,警察应该定期接受培训,以提高应对紧急情况和工作压力的能力。
此外,监狱管理人员应鼓励警察采取积极的应对机制,如运动和放松技巧,来缓解和减轻工作压力。
总结起来,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产生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产⽣民警⼼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趋激烈,不少警察的⼼理问题⽇渐凸显,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产⽣民警⼼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起来看看。
产⽣民警⼼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理节律紊乱 ⾃⼰的⼼理活动的固有的节律性经常处于紊乱的状态,⽐如,过去关注的事情现在不感兴趣了,平时不费⼒⽓就可以注意的事情现在不上⼼了。
不能专注于⼯作,⼯作中思想经常开⼩差,或者接连出现差错,思想不能⾼度的集中,以及出现记忆⼒⽔平的下降的状态。
⼼理暗⽰性强 情绪和思维容易被周围环境的⽆关因素引起波动,⼼理学称为易受暗⽰性,平时我们说是意志⼒的薄弱,我们的⼀些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遇到了群众的不满意情绪和⾏为影响时,不能很好的控制⾃⼰,以⾄发⽣的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如,态度⽣冷,发脾⽓,出现⼝⾓和暴⼒等过激⾏为。
受暗⽰性的特点在每个⼈的⾝上都多少存在,但是⽔平和程度应该是有差别的。
⼼理活动受激惹时波动⼤ 抵抗⼼理的刺激的能⼒降低,对于外界的微⼩的刺激就可能出现⽐较强烈的⼼理反应,出现的⼼理感应速度快、强度⼤,有冲动感、有不可控感,经常出现为了⼀点鸡⽑蒜⽪的⼩事就⼤发雷霆、⼀发不可收拾。
⼼理活动的耐受⼒降低 ⼼理不健康的警察在强烈的精神打击后会遗留后患,不是经过⼀段的痛苦之后就逐渐的忘却,⽽是念念不忘,耿耿于怀、挥之不去,以⾄于有的警察会每⽇每时都把已经过去的事件缠绕在⼼头,严重的会折磨⼈的⼀⽣。
⼼理康复能⼒降低 在⼈的⼀⽣中,谁也不可避免的遭受各种创伤,但是,每个⼈,在不同的时期对于从⼀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和恢复的程度是有差别的。
这种从创伤中恢复的能⼒叫⼼理康复能⼒,⼼理康复能⼒⾼的⼈恢复的快,不留什么痕迹,⽽且每当再次回忆起这次创伤时,他们表现的⽐较平静,原有的⾊彩也很平淡。
⼼理⾃控⼒差 ⼼理⾃控⼒是⼈的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以及⼈的思维的⽅向和过程的控制。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通用版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通用版公安民警是国家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的重要力量,他们常年处于高压环境下,承担着各种繁重的工作任务。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将从职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职业压力公安民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常常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压力。
首先,从岗位职责上来看,公安民警需要执法、勤务、调查等多项工作,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
其次,工作环境复杂多变,面临着犯罪分子的威胁和挑战,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应对能力。
再次,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公安民警常常需要长时间的值班和轮岗,生物钟紊乱和时间压力加大,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长期承受高压工作环境的影响,公安民警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职业倦怠是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情感疲劳、工作倦怠和职业失调等。
其次,由于面对犯罪活动和暴力事件,公安民警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此外,工作的高风险和高压力可能导致睡眠障碍、抑郁、消极情绪等。
三、心理健康问题对公安民警的影响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个人造成影响,也会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心理健康问题会降低公安民警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加工作失误的概率。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公安民警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其家庭关系和社交活动。
此外,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障碍,对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四、有效应对措施为了更好地保障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要加强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养,增强应对职业压力的能力。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公安民警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公安机关还应该改善公安民警的工作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压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轮岗制度。
另外,还应该加强公安民警的外部帮扶和支援,包括家庭支持和社会关怀,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平衡。
维护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

维护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警察,是中国社会中的特殊职业、特殊群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以及公安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警察每时每刻必须承受比常人更大的压力,更多的挑战甚至伤亡。
因此警察心理素质的优劣,从一定意义上说将直接影响其能力水平的发挥、影响其工作绩效的成败、影响其事业发展的前途、影响其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
针对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本文试图图从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的的诱发因素,心理问题的的可能危害和心理问题的的治理对策三个方面予以以剖析,以期探索维护公公安民警心理健康之路。
一、公安民警心理问问题的诱发因素现实表表明,尽管公安队伍政治治上是一个合格坚强的群群体,但同时是心理问题题的易感群体和高发群体体。
其职业因素、执法因因素、体制因素、家庭因因素及民警个体因素等都都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具具体来看,主要由十个方方面而导致心理问题。
其一、工作节奏快速导导致精神紧张。
公安机关关面临的应激事件频繁,,正常的工作和休息经常常被突发性工作干扰,有有的民警休息时一听到手手机响就神情恍惚,在长长期高压紧张的氛围下民民警的无奈、焦虑情绪油油然而生。
其二、长期期加班加点导致生理紊乱乱。
据不完全统计,基层层民警每年加班约1100天,长年以来民警的双双休和休假得不到保障已已是不争的事实,食宿无无规律导致许多民警便秘秘、失眠、食欲下降等生生理紊乱现象。
典型的“三高”职业症状约占民民警总数的三分之一,生生理和心理交互影响严重重威胁民警身心健康。
其三、执法环境不良导致致情绪低落。
在当今社会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情势势下,基层每一个公安民民警在执法时都或多或少少存有困惑与无奈:一是是袭警案件每年多达百余余起,重则伤亡,轻则受受辱;二是有理或无理的的投诉,或络负面渲染,,给民警们心理上蒙上阴阴影;三是商品经济原则则对执法领域的侵蚀,加加大了执法的难度和成本本。
凡此,极易造成警员员工作消极、神情沮丧。
其四、不当达标考核核导致性格烦躁。
浅析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浅析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随着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民警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这不仅给民警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同时也给民警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民警个体的接受能力差或自我调节不当,心理疾病就因此而产生。
据调查显示:全国180万民警中,80%的民警心理压力过大,43%的民警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抑郁等症状,这一状况在基层民警中表现尤为突出。
为确保民警心理健康,公安部适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意见》(公发[2005]15号),正式将民警心理健康这一内容纳入公安队伍建设范畴,起到了良好的机制性保障作用。
在此,笔者就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作一粗略探讨。
一、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来自工作的压力。
1、高度的职业风险带来的“紧张症”。
心理学研究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前三年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感受的还要多得多。
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
特别是处于一线的基层民警要时常面对打架斗殴、酗酒滋事、凶杀现场等等,长期处在高度危险、高度戒备的紧张状态之中,随时都有负伤或牺牲的可能。
近年来,犯罪分子动辄与民警进行暴力对抗,导致民警因公伤亡逐年增多。
据统计,近20年来,全国因公牺牲的民警就高达6000余人,负伤10万余人。
可以说我们的民警是“天天在牺牲,时时在流血”。
2、繁重的工作负担带来的“忧虑症”。
和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存在着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如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警察人数占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三十左右,而我国则仅占总人口的万分之十。
由于现有警力不足和繁重的公安任务形成巨大的反差,警察只能超负荷的工作。
以我局万安派出所为例,平均每名民警每三天要值一个班,一年中基层民警就有120天住在派出所值班,24小时处于戒备状态,这还不包括临时性的值班备勤任务。
长期的工作紧张无序、生活毫无规律,使得民警体力透支、积劳成疾。
民警身体健康状况调研报告

民警身体健康状况调研报告一、引言民警作为社会安全的守护者,忍受着较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
为了了解民警的身体健康状况,本次调研以市公安局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到了民警的相关信息。
本报告旨在总结分析民警的身体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关心民警的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了市公安局的300名民警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身体状况、健康习惯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1.健康状况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80%的民警表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只有少数民警存在一些轻微的健康问题,如胃肠不适、缺乏睡眠等。
这说明大部分民警保持了较好的身体状况。
2.健康习惯民警普遍具有良好的健康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民警每天坚持运动,合理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并且定期体检。
这些良好的健康习惯为民警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工作压力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民警感觉工作压力大,这与民警工作的特点密切相关。
大部分民警表示对于工作压力的应对方式是通过锻炼身体、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进行释放。
然而也有部分民警表示未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的培训与指导。
4.关注民警健康的措施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民警对于单位对民警健康的关注程度表示满意,认为单位按照规定进行定期体检和发放营养补给品等措施,但也有部分民警认为单位对于员工健康关注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关爱民警的力度。
四、调查结论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民警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具备良好的健康习惯,但也存在营养不均衡、缺乏睡眠等问题。
此外,民警普遍感受到较大的工作压力,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单位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关注民警的健康,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五、建议1.加强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民警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改进健康习惯。
2.增加工作时的体育锻炼设施,提供适宜的锻炼场地,鼓励民警开展体育运动,减轻工作压力。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公安工作的深入发展,公安民警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
为了维护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减少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意外事件,需要对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数据调查分析,分析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
1. 公安民警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公安民警在工作中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如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长时间的排班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比如,公安民警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大、睡眠质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调解和解决,可能会演变成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另外,由于公安民警在工作中经常涉及到各类案件和事故处理,可能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一些不良刺激,如死亡、恐怖等,这些因素也可能会对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损伤。
2.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为了了解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对某市公安局的100名民警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到民警的基本情况、工作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1)公安民警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每月连续工作2-3个夜班的公安民警占比较高。
工作强度大也导致了民警的睡眠质量不佳,超过一半的民警反映每晚能睡觉的时间不足5小时。
(2)公安民警面临的心理压力较大,其中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工作内容、岗位压力和同事关系。
对于公安民警来说,工作质量和效率一直是考核的重点,长期的工作压力导致民警在工作中表现情绪波动等。
(3)公安民警在处理案件和事故时,经常面临到疲劳、恐怖、压力等,这些因素对其心理健康构成了挑战,尤其是对于刚入职的民警来说,还存在适应问题。
3. 对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建议(1)提高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对公安民警的关心和照顾,出台《公安民警心理健康保障条例》等法规,明确政府对公安民警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保障。
福泉厦三市民警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I v siain o tt fM e tlHe l o oiei z o n e t t n S aeo n a at f rP l nFu h u,Qu n h ua d Xime g o h c az o n a n
me n:al f c o c r s a e h gh r t n n r a e pl x e t t a t l a t r s o e r i e ha o m lp o e e c p he f c orof“ e ii e i e pe s n lr l to — s nstv nt r r o a ea i n s i . The a e m or os ie a d b go r h p” y-r e h tl n i t y。 a d e r m e y m o e p y h a rc The e a e ob i s d fe e c s n xte l r s c i t i. r r v ou if r n e
ZH ENG Li
( p rm e to n e t ain , u in P l e Ac d my, z o 5 0 7 Ch n ) De a t n fI v si t g o F j oi a e a c Fu h u 3 0 0 , ia
Ab ta t Th olwig i t eo to fS sr c : ef l o n s h u c me o CL一 9 s r m o iei z o 0 Tetfo p l n Fu h u,Qu n h u a d Xi- c a z o n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专业本科自学考试毕业论文题目: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名:***考号:指导老师: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专业:公安管理准考证号:姓名:指导老师:【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的开化和更新,同时违法犯罪也呈现多样化、智能化的特点,这些变化影响了我们民警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目前,我国有200余万民警,据《中国法制报》统计的数据,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5年间共发生民警因为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执法错误问题、不适应岗位等问题共计20143次,这个群体心理健康多数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民警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影响到了民警的执法活动及服务意识,基于此,及时了解我国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科学合理的疏导和治疗,至关重要。
结合我国心理科学的发展及公安工作的特殊性,通过科学有效的调查方法和手段详细的研究河南民警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部分民警心理健康中存在和形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方案,给研究全国民警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形成原因;对策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烈。
在人类步入21世纪之后,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快节奏、高风险、激烈的竞争和压力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有成功的机遇,更多的是心理重负和挑战就一个性质特殊、社会期望值高而风险大的职业阶层而言,民警处于复杂多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既要承受来自社会、上级主管部门等对其高要求的工作压力,又要承受来自各类案件侦破处理、家庭关系等的压力,神经随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民警的心理健康。
民警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就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导致行为人身体疾患,易发生侵犯、攻击他人的反常行为。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削弱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所以正视民警心理健康问题,探寻解决之道,对增强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促进民警个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警心理健康的涵义(一)民警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定义有很多争论,直到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才将心理健康正式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结合人民警察的职业性质和特点,我国心理学家张振声教授将警察心理健康定义为: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是经常地习惯性的内心活动与外显行为的一致。
(二)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特征民警心理健康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特征:智力正常、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日趋完善、良好的人际关系、行为得体、反应灵敏。
(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依据警察心理健康的定义,把民警的心理健康标准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1.没有明显的心理上的障碍或异常,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均保持正常发展水平,其他心理品质发展水平正常。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
对自己有个客观而全面的评价,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
3.保持稳定、乐观向上的情绪。
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在危机关头能保持冷静,遇事不慌。
热爱工作和生活,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
4.能保持统一的人格。
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因素与外显行为保持和谐的统一。
5.良好的人际关系。
乐于与人交往,并将其视为一种乐趣。
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与大多数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6.社会化良好,对周围社会环境能够很好的适应,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7.控制能力强,在一般的刺激下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不冲动,能够及时准确的做出反应。
二、我国民警心理健康的状况“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周恩来说,可见民警工作的重要性。
民警担负着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任务,民警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才能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增强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更好的发挥民警的作用。
公安机关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警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
从事民警这个职业其心理状态由于自身或外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警心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目前我国民警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存在紧张焦虑心理。
因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民警尤其是置身于一线的基层民警经常要接触社会阴暗面。
据心理学研究,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和感受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感受的危险还要多得多。
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很多民警会生紧张焦虑感,集中表现为脾气暴躁、人际关系紧张、失眠、易躁易怒、情绪失控等,这些情绪反应到工作中最典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刑讯逼供,容易造成一些冤假错案。
例如:河南省商丘市赵作海长达十几年的冤狱之灾。
(二)存在消极的厌战心理。
据调查,部分基层民警具有“怕投诉、怕办案、怕行动”等三怕心理。
第一怕投诉:近年来部分媒体宣传报道时对公安个别负面现象渲染太多,而对公安正气,积极地一面宣传太少,导致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给当事民警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第二怕办案: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公安工作已经逐渐走向规范化,各种规章制度越来越多,办案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容易出错,办案民警害怕办案中出现疏漏。
第三怕行动:民警平时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有的基层民警由于常年加班加点致使体弱多病,精神状态不佳,身体素质差,产生心理问题。
“三怕”思想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无休止的工作状态使民警对工作失去了激情和兴趣,很多民警逐渐产生了厌战心理。
(三)存在自卑心理和自我否定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而我们的民警却夹在“付出承诺却不能兑现”,“做不到又要逞能”的尴尬境地。
很多民警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甚至对自己的追求都产生了困惑。
基层民警既不能在政治发展上得到满足,又不能从经济上得到补偿,相比其他人,民警很容易产生自卑和不平衡心理。
当个人愿望难以实现时,便怨天尤人,万念俱灰,觉得低人一等,前途暗淡而感到自卑。
长期的自卑心理导致民警出现自我否定。
(四)缺乏安全和归属感。
公安是一种危险性、应激性很强的职业,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公安机关所承担的业务危险系数不断提升,民警在执行任务中所受到的生命威胁越来越大。
据有关数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有10000余名民警牺牲,13万多名民警光荣负伤。
犯罪分子的作案技术越来越先进,民警在执行任务时的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很多民警对自身的生命安全感到极大的忧虑,缺少安全感。
在执行非警务活动时,群众很容易把冲突的苗头对准民警,这时单位又往往无法为民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后盾和动力支持。
长期缺乏单位的后盾保障作用,导致民警无法对单位产生归属感。
(五)人际关系紧张。
对于警察来说,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与群众间的警民关系。
民警除在处理警民关系外,还面临着与民警之间的同事关系、与领导间的上下级关系、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敌对关系、与家人的亲属关系等一系列复杂的人际关系。
而且,休息时间少、工作保密性强等使得民警与亲朋缺乏沟通,其工作性质又容易得罪人,使他们更为孤立并趋于内向。
有的基层民警不善于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遇事不冷静,过分强调自我,长时间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有害身心健康。
三、民警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身处于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民警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微观的。
研究各方面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一)民警社会压力大。
公安工作特有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极易造成人民群众对民警产生误解和偏见。
比如在严格执法过程中往往会引起社会上的部分人某些非议;维护公共秩序常常使警察站到了某些群体的对立面,进而激化警民矛盾;发生重大案件一时侦破不了,便遭到社会的责难,一定程度上更加引发群众对公安机关及民警的期望值降低。
在我国,警察往往被“神化”,不能犯错。
但是,过高的正面宣传,既增大了群众的期望值,也为民警树立了难于企及的榜样;而过多的负面报道,则损害了警察的整体形象,使民警自尊心受挫,警民之间产生隔阂。
(二)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并存。
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作量大、工作质量高、工作时间长、工作危险性高,在紧张的工作中,还要应付不确定的、难于预料的风险,加上近年来,治安形势严峻,各种专项打击活动经常不断,民警始终在疲惫中超负荷运转,加班加点、节假日坚守岗位更是家常便饭。
特别是交警、刑警、派出所等一线民警的工作强度更大,在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矛盾纷争;在努力完成各项共工作任务的同时应付繁琐的各种考核、检查;在疲惫不堪的工作中还得保持昂扬的精神面貌已经得起纪律监察、督查和随时随地的明察暗访。
长期的工作压力使人产生焦虑、抑郁、沮丧、易怒、疲惫、消沉和人际敏感等,直接影响着民警的心理健康。
作为社会平凡中的个体,警察既有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
就危险紧张的工作性质而言,警察更时时刻刻需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有一个放松身心的舒适的家。
工作时间不固定,无法与家庭正常生活起居的规律相协调,妻儿入睡才归家,家人未醒又出门,想走的时候不能走,想留的时候不能留,普通人的天伦之乐成了警察的奢望。
在日常调查中,许多民警表示,警察起的比别人早,干的比别人好,可挣的钱比别人少,该进的义务尽不了,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久而久之,缺乏与家人的必要的感情交流,造成了家庭关系紧张、夫妻难以沟通、家人隔阂严重的消极家庭氛围。
同时许多心理研究者还进一步发现,随着工作压力的加重,心理消极现象的迁移效应及其在工作中的压力感、危机意识也会随之移入家庭生活环境。
这就导致一些民警在家庭生活中情绪低落、倦怠懒散、缺乏耐心或是由于繁忙、疲劳而难以融于家庭生活,对家庭成员粗暴冷漠,难以形成心理相容气氛。
此外,家庭经济困难、无住房、家属下岗、子女就业等一系列家庭问题也是警察心理压力的原因之一。
(三)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
在执法环境并不十分良好的现实社会中,民警要承受来自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各种偏见、误解、不信任甚至遭受围观起哄、谩骂殴打,强烈损害着民警的心理健康,导致部分民警心理失衡,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影响公安执法环境和民警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一些基层单位和民警工作积极性受挫,民警心理产生极大的障碍和受到很大压抑,甚至产生怕出警、怕开警车、怕穿警服、怕使用枪支、怕接触群众的“五怕”现象和不想执法、不想做事的不作为行为。
如果任其恶性循环,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治安的好转,甚至造成百姓怨声载道,民警难以承受压力。
为此,必须改善公安执法环境,维护民警合法权益,要加大打击暴力袭警,非暴力抗法的力度,建立关爱型、人性化的维权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