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溶性气体尾气吸收时如何防倒吸教学提纲
专题一:防止倒吸装置
二、设置防护装置:
①悬空式
②倒扣漏斗式
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 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 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 倒吸。
③分液式
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 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 有机溶剂不会倒吸
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 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
冷冻海水淡化法
海水在结冰时,盐分被排除在冰晶 以外,将冰晶洗涤、分离、融化后即 可得到淡水,利用这一原理进行海水 淡化的方法即为冷冻法。
专题一:防倒吸装置
易溶于水的气体
1. NH3与水 NH3溶解度为1:700 2. HCl与水 HCl溶解度为1:500
与碱反应的酸性气体 3. CO2与NaOH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4. SO2与NaOH溶液 2NaOH+SO2=Na2SO3+H2O 5. Cl2与NaOH溶液 2NaOH+Cl2=NaClO+NaCl+H2O
④肚容式
⑤蓄液安全瓶式
两 端 蓄 液 式
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 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 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这种装置 又称安全瓶。
⑦防堵塞安全装置式
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个能与外界 相通的装置,起着自动调 节系统内 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
⑥ 平衡压强式
防倒吸装置及原理
防止倒吸装置的设计原理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 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一、 切断装置:(悬空式)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体倒吸,如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甲烷时,通常用 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必须先从水槽中将导管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
二、 设置防护装置:① 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
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 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 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装置所示,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有机溶剂不会倒吸。
② 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 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这种装置与 倒置漏斗很类似。
③ 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 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
这种装置又称安全瓶。
④ 平衡压强式: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⑤ 防堵塞安全装置式:为防止反应体系中压强减少,弓I 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个能与外界相通 的装置,起着自动调 节系统内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
⑥ 两端储液式:与蓄液式相似⑦ 液封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试管。
悬空式倒立漏斗式、 分液式 蓄液安全瓶式 平衡压 强式 (1I防堵塞安全 装置 两端储液 式液封式。
防倒吸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第七、八课时)考纲要求: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1、气体实验装置的设计(1)装置顺序:制气装置→净化装置→反应或收集装置→除尾气装置(2)安装顺序:由下向上,由左向右(3)操作顺序:装配仪器→检验气密性→加入药品→进行实验2、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1)设计原则: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2)装置基本类型:HCl、CH2=CH组成:球形漏斗、容器和带活塞的导管三部分。
42CaCl) CuSO)))CH(1)制氧气2H2O22H2O+O2↑2Na2O2+2H2O=4NaOH+O2↑带小孔塑料片玻璃纤维制氨气NH3·H2O NH3↑+H2O制氯化氢:向浓硫酸中滴加浓盐酸制氯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4)装置气密性的检验①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捂住烧瓶或试管,借手的热量使容器内的空气膨胀(或用酒精灯加热),容器内的空气则从导管口形成气泡冒出,把手(酒精灯)拿开,过一会,水沿导管上升,形成一小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启普发生器:关闭活塞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容器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容器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说明启普发生器不漏气。
3、净化、干燥与反应装置(1)杂质产生原因:①反应过程中有挥发性物质,如用盐酸制取的气体中一般有HCl;从溶液中冒出的气体中含有水气。
②副反应或杂质参加反就引起,如制乙烯时含SO2;乙炔中的H2S等。
(3)气体的净化剂的选择选择气体吸收剂的依据:气体的性质和杂质的性质的差异。
主要考虑的是吸收效果,而不是现象。
选择一种与杂质反应快而且反应完全的除杂剂。
一般情况下:①易溶于水的气体杂质可用水来吸收;②酸性杂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③碱性杂质可用酸性物质吸收;④水分可用干燥剂来吸收;⑤能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或可溶物)的物质也可作为吸收剂。
高中化学总复习——防倒吸装置的原理及创新装置
创新装置(以用水吸收氨气为例)防倒吸原理(1)肚容式:(上图中的发散源及Ⅰ和Ⅱ)由于上部有一容积较大的空间,当水进入该部分时,烧杯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由于重力作用,液体又流回到烧杯中。
(2)接收式(上图中的Ⅲ、Ⅳ、Ⅴ)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如气体收集装置等)。
它与肚容式的主要区别是液体不再流回到原容器。
(3)隔离式(上图中的Ⅵ、Ⅶ)导管末端与液体吸收剂呈隔离状态,导管内压强不会减小,能起到防倒吸作用。
1.已知HCl难溶于CCl4,则如下图所示装置中,不适宜用于HCl气体尾气吸收的是() 答案 B解析A项,倒扣的漏斗的边缘紧靠液面,能防止倒吸,正确;B项,倒扣的漏斗插入液面以下,无法暂存倒吸的液体,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错误;C项,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且和四氯化碳不互溶,所以水浮在四氯化碳的上面,四氯化碳不能和氯化氢反应,也不溶解氯化氢,该装置既能够吸收易溶性气体,又能够防止倒吸,正确;D项,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伸入液体中,但该装置采用肚容式,能防止倒吸,正确。
2.(2018·余姚高三检测)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
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答案 B解析A项,该装置是排液量气装置,错误;B项,该装置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露出瓶塞),若发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B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从而防止倒吸,正确;C项,该装置是混气装置,进入C瓶中两气体在C瓶中充分混合,错误;D项,该装置是洗气装置,错误。
3.实验室合成氨装置如图1所示,试回答:(1)装置甲的作用: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氨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为1∶700,若用图2中的装置吸收氨,制成氨水,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化学中倒吸的原理
化学中倒吸的原理一、引言在化学实验中,倒吸现象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
它通常发生在气体吸收过程中,由于装置连接、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气体吸收不完全或发生回流,从而引起实验设备的倒吸。
了解倒吸的原理对于预防和处理此类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学中倒吸的原理,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倒吸现象。
二、倒吸的原理倒吸现象的原理主要是由于装置内外的压力差或气体的溶解性差异所引起的。
当气体吸收装置连接不正确或操作不当,导致吸收液上方形成负压时,外部的气体或溶液会迅速进入装置,从而形成倒吸现象。
此外,如果气体溶解度较大,在突然降低温度或改变压力时,溶解的气体可能会迅速释放出来,导致倒吸现象的发生。
三、倒吸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正确连接气体吸收装置:确保气体吸收装置连接正确,保证气体流畅且不发生回流。
同时,确保各部件紧密连接,防止漏气。
2.控制操作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等。
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剧烈的温度和压力变化,以降低倒吸的风险。
3.使用安全瓶:在气体吸收装置的出口端安装安全瓶,可以有效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安全瓶的作用是缓冲外部压强变化对实验设备的影响,从而保持实验装置内的压力稳定。
4.使用防倒吸阀:防倒吸阀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阀门,可以有效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当发生倒吸时,防倒吸阀会自动关闭,阻止外部气体或溶液进入实验装置。
5.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气体吸收实验时,操作者应密切关注实验装置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此外,操作者应具备扎实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倒吸现象的发生。
四、倒吸现象的应用虽然倒吸现象可能会对实验造成不良影响,但合理利用倒吸现象也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在某些污水处理工艺中,通过倒吸现象可以将污染物从水中抽提到处理设备中进行处理;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利用倒吸现象可以有效地回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在环境监测中,通过检测某些气体的倒吸量可以判断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专题:尾气吸收与防倒吸装置
气体物质的溶解——典型的防倒吸装置 典型的防倒吸装置 气体物质的溶解 典型的防倒吸
2.倒置漏斗式和肚容式 倒置漏斗式和肚容式: 倒置漏斗式和肚容式 原理是由于漏斗容积较大, 原理是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当水进入漏斗内时 烧杯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 ,烧杯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液体又 流落到烧杯中
3.接收式: 接收式: 接收式 原理是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 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气体发生装 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 置等)。 置等)。
年山东)( )...若实验过程中 (2009年山东)( )...若实验过程中 年山东)(3)... 有氨气逸出, 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 bd 装置回收 填代号)。 (填代号)。
• (2005,上海)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 上海)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 上海 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 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 是
• •
A
B
C
D
BDΒιβλιοθήκη
防倒吸原理
防倒吸装置图及原理
防倒吸装置是用于尾气处理的装置。
倒吸是由于尾气极易溶解在处理液
中,内气压瞬间减小,而外界气压作用在尾气处理液的表面,沿着导气
管进入到反应装置中。
倒扣漏斗及其变形装置如下图:
图1的装置叫做倒扣漏斗式,当尾气溶解在处理液中,漏斗内气压瞬间减小,大气压作用在处理液表面,此时处理液沿着漏斗向上爬升。
当爬升一定高度后,漏斗内的液体和烧杯的液面分离,漏斗内液体受重力作用,落回烧杯内。
这样就不会沿着导气管进入到反应装置中
图2装置叫做肚容式,用的是球型干燥管,可以在实验室找不到漏斗时,作为倒扣漏斗式的替代品。
毕竟漏斗比球型干燥管好清洗。
常见的两种安全瓶如下:
蓄液式安全瓶的特点在于:进气管一定要短进,出气管长短无所谓。
它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倒吸的液体进入左侧这个贮液瓶,进气的短口在液面上方。
这样倒吸回来的液体就不会进入到装置中。
这个设计的缺点在于:如果倒吸回来的液体特别多,都装满了整个贮液瓶,那尾气处理液就会进入到实验装置中。
不过一般尾气也没有这么多;操作人员看到瓶子快装满了,也可以停止反应。
平衡压强式还是短管进气,它的特点在于:有一根和外界直接相通的导气管,插入到尾气处理液的液面以下。
这样的结构,当尾气瞬间溶解,瓶内气压也不会降低,会通过那个和外界联通的导气管进气。
用这个装置的时候,你会看到那根管的管口不停得吹出气泡,就是外界的空气进入瓶内,以平衡气压。
尾气处理及防倒吸ppt
(2005,上海)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
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BD
A
B
C
D
-
尾体极易溶于水,一溶入 水后就会使装置里的压强小于大气的压强, 这样溶液就会回流到装置里去。
-
气体物质的溶解——典型的 防倒吸装置
-
1.隔离式: 原理是导气管末端不插入液体中,导气 管与液体呈隔离状态。
-
2.倒置漏斗式和肚容式: 原理是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当水进入漏斗内时 ,烧杯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液体又 流落到烧杯中。
-
3.接收式: 原理是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 来的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气 体发生装置等)。
-
(2009年山东)(3)...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 出,应选用下列 b d 装置回收(填代号)。
-
(2007年江苏)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 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A干燥Cl2 B 吸收HCl C 石油的蒸馏 D 吸收NH3
化学中防止倒吸的装置及其原理
化学中防止倒吸的装置及其原理在化学实验室里,有一些小装置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却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今天就让我们聊聊一个神奇的东西——防止倒吸的装置。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想,“倒吸”是什么鬼?简单来说,就是当液体或气体不小心回流到你不想要的地方,这可就糟了,不仅搞得一团糟,还可能引发一些危险的化学反应。
因此,设计一些聪明的小装置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真是势在必行。
1. 倒吸的危害1.1 什么是倒吸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倒吸是个啥。
想象一下,你正高高兴兴地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突然一瓶液体因为压力不当,咕噜咕噜地回流回去,哎呀,那可真是麻烦!不仅液体可能搞得实验器具一片狼藉,还可能产生危险的化学反应,甚至会对你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这种情况可真让人心惊胆战。
1.2 倒吸的原因那倒吸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有时候是因为实验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比如加热、冷却,或者是试剂浓度的不均匀。
这时候如果没有一些小装置来“把关”,那可就相当于把危险直接递给你,真是“请你入瓮”的节奏。
2. 防止倒吸的装置2.1 水封装置说到防止倒吸的装置,水封可是个老江湖了。
它的原理简单粗暴:液体通过一根管子进入水封,水面上的压力会阻止气体或液体再往回流。
想象一下,像一扇紧紧关着的门,外面再怎么推也进不来,这就是水封的强大之处。
不过,水封也有它的“性格缺陷”,比如如果水蒸发了,那就得重头来过。
可别说我没提醒你哦!2.2 吸气阀除了水封,吸气阀也是个好帮手。
它的工作原理就像个“单向阀”,气体可以轻松通过,但如果要回流,嘿嘿,那可就难了!简直就是给你把路堵得死死的,来者不拒,回者不留。
这个小玩意儿在气体反应时特别受用,保证了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不过嘛,使用的时候可要注意清洁,保持通畅,不然可别怪它“罢工”哦。
3. 总结与建议3.1 安全第一通过以上这些装置,我们能有效防止倒吸的发生,保证实验的安全与顺利。
但大家在使用这些设备的时候,也别忘了安全第一这条铁律。
化学实验中防倒吸装置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防倒吸装置的原理与创新应用【基础知识】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一:创新装置(以用水吸收氨气为例)ⅤⅢ(悬空式—如实验室乙酸乙酯的制备)防倒吸原理(1)肚容式:(上图中的发散源及Ⅰ和Ⅱ)由于上部有一容积较大的空间,当水进入该部分时,烧杯(或试管)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或导管口),由于重力作用,液体又流回到烧杯(或试管)中,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很类似。
(2)接收式(上图中的Ⅲ、Ⅳ、Ⅴ)————蓄液安全瓶式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如气体收集装置等)。
它与肚容式的主要区别是液体不再流回到原容器。
(即: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
这种装置又称安全瓶。
)(3)隔离式(上图中的Ⅵ、Ⅶ、ⅤⅢ)导管末端与液体吸收剂呈隔离状态,导管内压强不会减小,能起到防倒吸作用。
如装置Ⅶ,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有机溶剂不会倒吸。
例1.利用下列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能顺利完成对应实验的是()A.制乙酸乙酯B.制氢氧化亚铁C.石油的蒸馏D.实验室制烯二:防倒吸原理应用——气体物质的溶解或吸收①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_____、_____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液体物质的溶解(稀释):一般把密度_____的液体加入到密度_____的液体中,如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
【当堂检测】1.已知HCl难溶于CCl4,则如下图所示装置中,不适宜于HCl气体尾气吸收的是()2.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
防倒吸原理的合理解释
防倒吸原理的合理解释
山西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关建江
我们的化学教师在讲有关气体收集时,往往会讲到尾气处理,这就涉及到一个防倒吸的问题,而老师们也会说到这样一个防倒吸的装置,如下图,并且会强调说这个防倒吸效果会很好。
这种说法的解释是:当制气装置中的气体被吸收以后,内部的气压会急剧下降,这样装置内外就产生了压强差,水槽中的液体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着导管往上,但是由于水有一定的重力,当液体进入一定量时,就会在重力作用下不再上升,从而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但是经过我的分析认为,这样来解释此装置说它能防倒吸是不是有点不合理?众所周知,当产生的气体被液体吸收后,装置内外产生了压强差,由于压强差的存在,使得水槽中的液体往上升,那么液体所能上升的高度,只是和压强差的大小有关,而和导管的粗细无关,和导管的中部有没有这样一个膨大的装置也是无关的。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设想,如果我们所制备的气体是完全易溶于水槽中的液体的话,那么装置中的压强就会成为零,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若导管足够长,液体是水的话,它会上升十米之高,这和管子的粗细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如果里面的气体要是在被吸收液体中的溶解度不是很大时,这样子的一个装置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的。
但是一根直玻璃导管足够了,不用搞这以复杂。
类似的装置还有倒扣的漏斗。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样的装置防倒吸的原理是这样来解释比较合理一点:这样的装置应该是导管插入液面下的长度是很短的,当发生倒吸时,淹没导管的那部分水在大气的作用下进入到管中时,管外的液面就下降,当液面降到低于管子时,液面和管分离,就不会发生倒吸现象,其中的那个大肚子所起的作用就是起到了临时容纳液体的作用。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缓冲。
防倒吸装置及其原理[9篇]
防倒吸装置及其原理[9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防倒吸装置及其原理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防倒吸装置及其原理(一)防止倒吸装置的设计原理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悬空式)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体倒吸,如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甲烷时,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必须先从水槽中将导管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
二、设置防护装置:①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
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装置所示,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有机溶剂不会倒吸。
②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很类似。
③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
这种装置又称安全瓶。
④平衡压强式: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⑤防堵塞安全装置式:为防止反应体系中压强减少,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个能与外界相通的装置,起着自动调节系统内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
⑥两端储液式:与蓄液式相似⑦液封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试管。
防倒吸装置及其原理(二)【好资料】防止倒吸装置的设计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防倒吸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一、切断装置: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体倒吸,如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甲烷时,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必须先从水槽中将导管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
二、设置防护装置:悬空式 倒立漏斗式、分液式肚容式蓄液安全瓶式平衡压强式防堵塞安全装置 两端储液式液封式①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
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装置所示,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有机溶剂不会倒吸。
②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很类似。
③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
这种装置又称安全瓶。
④平衡压强式: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⑤防堵塞安全装置式:为防止反应体系中压强减少,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个能与外界相通的装置,起着自动调节系统内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
⑦液封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试管。
阱区聚焦“防倒吸”
阱区聚焦“防倒吸”作者:刘羽中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2年第08期尾气吸收是气体制备和性质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装置的选择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气体的溶解度,其中像HCl这样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必须考虑防倒吸.纵观多年高考题,防倒吸装置一直是实验考查中的重点,且是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本文将结合个人体会,系统介绍防倒吸装置.防倒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吸不满”、“吸不着”、“不愿吸”.1.吸不满装置特点:有一“空腔”来容纳倒吸的水,且“空腔”体积较大,实际无法吸满水,从而阻止水进入导管.例1下图1的尾气吸收装置中不能防倒吸的是(注:装置中的气体为HCl,液体为水)答案D解析装置A是最为常见的防倒吸装置,倒置漏斗边缘正好接触水面.当气体进入漏斗发生溶解后,造成漏斗内气压降低,烧杯内的水被吸入到漏斗内.但由于漏斗的横截面积大,容积大,水进入漏斗后,烧杯中水面迅速下降,很快使烧杯中的水面与漏斗脱离接触,漏斗中的水受自身重力作用自然流回到烧杯,达到防倒吸目的.装置B原理类似,干燥管也有一大的球形空腔,从而避免液体倒吸,故正确.装置C的双球U型管,左右两边都有大的球形空腔,当气压变化导致管中液面变化,总能因为吸不满,使液体回落,从而可以防倒吸,故正确.装置D 设计原理错误,气体没有“通路”,有进无出,易发生爆炸,故错误.2.吸不着装置特点:进气管口和水面不接触,产生一种“看得到、吸不着”的状态,从而防倒吸.例2(2011年全国Ⅱ卷第29题第1小题)下图2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案B作用:向上排气收集氯气C作用:安全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解析由题意可知1 mol A与B完全反应的反应热为ΔH1,1 mol D与B完全反应的反应热为ΔH2,而1 mol A和D的混合气体完全与B反应,反应热为ΔH3,运用十字交叉法热量的差值之比,即为A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答案:B.从上述几例中可看出,十字交叉法应用于处理两组分(或相当于两组分)的混合物的组成计算十分方便,如果在应用中能注意平均量的设计和判断交叉相减后的差值之比,则十字交叉法应用于化学计算中不仅方便快捷、同时还能提高答案的准确率,更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十字交叉法.【作者单位:(743000)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中学】进入集气管B中D作用: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说明装置C进气管短,刚好露出橡皮塞,当Cl2通过导管被D烧杯的NaOH溶液快速吸收后,可能造成气压降低,溶液顺着导管被吸入C中,而C中进气管高高在上,与液面脱离,所以NaOH溶液虽然进入了C,但无法接触进气管,更谈不上进入集气管B了,从而可以防倒吸.拓展其它“吸不着”类型的防倒吸装置.例3图3中能防倒吸的装置是(注:装置中的气体为HCl,液体为水)答案①②③④⑤说明①中导管口刚好在锥形瓶中水面上方,但不与水面接触.此时,HCl气体能被水吸收,但由于导管口不与水面接触,处于“吸不着”状态,从而防倒吸.②中气体从左边导管通入,可以在瓶中被水吸收,且由于导气管和水面脱离,处于“吸不着”状态,可以防倒吸,另外,中间的导气管保持与外界相通,可以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③装置和例2中的C装置类似,也可以防倒吸.④和③相比,虽然出气管换成短管,也不会改变水往低处流的特点,只要进气管口高高在上,还是具备防倒吸的功能.⑤相当于将④中烧瓶倒置,同时进气采用长导管,伸到烧瓶底部,也能做到吸不到烧瓶中的水的作用.3.不愿吸装置特点利用该气体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很少甚至不会产生负压,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倒吸问题.例(2007年高考江苏卷第10题)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如图4),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A装置长短导管接反,故错误;B装置要倒吸,故错误;C装置分馏实验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错误;D装置NH3极易溶于水,但在有机溶剂CCl4中溶解度很小,故导管口气压不会减小,不可能发生倒吸,同时溢出的NH3可以被上层的稀H2SO4吸收,不会污染空气,故正确.总结倒吸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该气体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容易造成气压的急速减少,从而使液体不断往上吸入,所以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设计“不愿吸”的实验装置来防倒吸.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将D中的CCl4换成苯就不行了,因为苯的密度比水小,在水的上层,将导管伸到苯层,虽然可以防倒吸,但NH3无法被水吸收,会造成环境污染.此时可以采用如图5的实验装置,在小试管中加入CCl4或苯,都能防倒吸,另外由于烧瓶的形状,NH3不易溢出,烧瓶中加一些水可以将NH3充分吸收.而且,此装置还有另外一个优点:用小试管液封所需的液体的量可以大大减少.。
防倒吸装置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第二套: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液体中,由于导管直径较小,液体会被吸入左侧的装置内,从而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无
小结
能够起到防倒吸作用的装置还有很多,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再见。
教师姓名
学
填写时间
2020.06.27
学科
化学
年级/册
九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九年级总复习-防倒吸装置
难点名称
防倒吸装置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有的装置可能会产生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这些气体增大压强,让最后的液体倒吸入前面的装置中,如果不防倒吸,可能会发生装置炸裂。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初中阶段的学生没有接触过防倒吸装置,在中考总复习阶段做探究题的时候会遇到,他们经常想不明白防倒吸的原理。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更加直观,促进学生理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中考总复习阶段,我们常会见到这个词语“防倒吸”,那么什么是防倒吸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今天我们主要对比以下两套装置:
防止液体倒吸的原理
防止液体倒吸的原理今天来聊聊防止液体倒吸的原理。
你肯定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这样的现象,当你用吸管喝饮料的时候,如果突然把吸管从饮料里拿出来,饮料并不会顺着吸管大量反流出来,这里面其实就有点类似防止液体倒吸的意思哦,虽然不完全一样,但能帮助我们理解。
那在化学实验里呀,防止液体倒吸的情况可就很重要啦。
就像我们做制取氯化氢气体的实验,气体通过导管进入液体收集装置,要是实验停止的时候不注意,外面的液体就可能顺着导管倒吸回去呢,这可就危险了,可能会损坏仪器。
打个比方吧,那些防止倒吸的装置就像是一群忠诚的守卫。
比如说有一种常见的肚容式防倒吸装置。
它的原理就像是一个很大肚腩可以容纳很多东西的人哦。
当液体倒吸过来的时候,有一部分液体会被这个“大肚腩”给容纳下,不会直接冲到收集气体的地方去。
这是因为这个装置有特殊的形状,它内部空间大,有足够的地方让倒吸进来的液体暂存。
还有一种倒扣漏斗式的防倒吸装置,跟雨伞很像。
正常气体通过漏斗流出去的时候就像雨滴从雨伞边缘落下。
一旦发生倒吸,由于漏斗很大,液体在自身重力和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很难全部逆流到前面装置里,大部分就会落回原来的容器,就像雨滴打在雨伞上很快滑下一样。
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明白这个压强是怎么影响液体倒吸的。
后来我就一点点从基础理论学起,我知道这在本质上都是要利用装置来平衡压强差。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在实际生活里除了实验还有别的用处吗?当然有啦,比如在一些污水处理过滤装置中,如果进水端突然停水,要是没有类似于防倒吸的设计,后面的处理液可能就会倒流到进水管里,造成水源污染。
在实际操作防止液体倒吸的时候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哦。
装置的安装一定要正确,就像我们搭积木,每一块都得在正确的位置,不能乱搭。
相关的管道连接要密封良好,如果有漏气的地方,整个防倒吸的设计可能就失败了。
我觉得防止液体倒吸这个事啊,就像一个小小的机关,虽然它看起来简单,但是背后的原理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这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和实验中的很多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图3
多孔球泡 图4
图2
3、安全瓶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1、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 ( )
答案:A 解析:B中NaOH 溶液应该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C选项中用NaOH 溶液对HCl气体进行尾气吸收时 漏斗插入液面太深,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D中温度计测量的是反应液的温度,所以应该插 入小烧杯中。
2、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与对应现象或结论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石油,分别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各种纯 净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如果“a进b出”可用于收集NO2,如果“b进a出”可用 于收集NH3 D.装置④:持续通入CO2气体,现象是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澄清
易溶性气体尾气吸收时 如何防倒吸
易溶于水的气体比如NH3、HCl等在进行尾气吸收 时,经常会产生倒吸现象。
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气体溶解度大且溶解得 快,使得导管内的压强迅速减小,导管内外产生了 压强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
如何避免倒吸?
1、隔离式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2、倒立漏斗式、肚容式
答案:C 解析:装置①:分馏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还 是混合物; 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 装置④:持续通入CO2气体,现象是只出现硅酸 白色沉淀,沉淀不会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