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溶性气体尾气吸收时如何防倒吸

合集下载

专题一:防止倒吸装置

专题一:防止倒吸装置
吸的密闭装 置系统切断。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 必须先从水槽中将导管拿出来,然后 熄灭酒精灯。
二、设置防护装置:
①悬空式
②倒扣漏斗式
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 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 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 倒吸。
③分液式
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 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 有机溶剂不会倒吸
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 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
冷冻海水淡化法
海水在结冰时,盐分被排除在冰晶 以外,将冰晶洗涤、分离、融化后即 可得到淡水,利用这一原理进行海水 淡化的方法即为冷冻法。
专题一:防倒吸装置
易溶于水的气体
1. NH3与水 NH3溶解度为1:700 2. HCl与水 HCl溶解度为1:500

与碱反应的酸性气体 3. CO2与NaOH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4. SO2与NaOH溶液 2NaOH+SO2=Na2SO3+H2O 5. Cl2与NaOH溶液 2NaOH+Cl2=NaClO+NaCl+H2O
④肚容式
⑤蓄液安全瓶式
两 端 蓄 液 式
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 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 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这种装置 又称安全瓶。
⑦防堵塞安全装置式
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个能与外界 相通的装置,起着自动调 节系统内 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
⑥ 平衡压强式

专题2 防倒吸装置的原理与创新应用

专题2 防倒吸装置的原理与创新应用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1讲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专题2
防倒吸装置的原理与创新应用
创新装置(以用水吸收氨气为例)
Hale Waihona Puke 防倒吸原理(1)肚容式:(上图中的发散源及Ⅰ和Ⅱ) 由于上部有一容积较大的空间,当水进入该部分时,烧杯(或试管)中液面 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或导管口),由于重力作用,液体又流回到烧杯(或 试管)中。 (2)接收式(上图中的Ⅲ、Ⅳ、Ⅴ) 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 (如气 体收集装置等)。它与肚容式的主要区别是液体不再流回到原容器。 (3)隔离式(上图中的Ⅵ、Ⅶ) 导管末端与液体吸收剂呈隔离状态,导管内压强不会减小,能起到防倒吸 作用。
解析
合成氨反应速度较慢,且反应进行的程度较小,反应后气体混合物中氨
气的浓度较小,即使氨气被完全吸收,气体压强也不会明显减小。
图1 干燥气体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 , (1)装置甲的作用:①__________
观察气泡以调节氢气、氮气气流的速度及其两者的比例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为1∶700,若用图2中的装置吸收氨气, AD 制成氨水,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 填序号)。
专题训练
1.已知HCl难溶于CCl4,则如下图所示装置中,不适宜于 HCl气体尾气 吸收的是
答案 解析
2. 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 “ 万能瓶 ” ,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
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
的是

防倒吸装置及原理

防倒吸装置及原理

防止倒吸装置的设计原理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 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一、 切断装置:(悬空式)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体倒吸,如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甲烷时,通常用 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必须先从水槽中将导管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

二、 设置防护装置:① 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

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 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 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装置所示,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有机溶剂不会倒吸。

② 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 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这种装置与 倒置漏斗很类似。

③ 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 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

这种装置又称安全瓶。

④ 平衡压强式: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⑤ 防堵塞安全装置式:为防止反应体系中压强减少,弓I 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个能与外界相通 的装置,起着自动调 节系统内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

⑥ 两端储液式:与蓄液式相似⑦ 液封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试管。

悬空式倒立漏斗式、 分液式 蓄液安全瓶式 平衡压 强式 (1I防堵塞安全 装置 两端储液 式液封式。

阱区聚焦“防倒吸”

阱区聚焦“防倒吸”

阱区聚焦“防倒吸”作者:刘羽中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2年第08期尾气吸收是气体制备和性质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装置的选择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气体的溶解度,其中像HCl这样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必须考虑防倒吸.纵观多年高考题,防倒吸装置一直是实验考查中的重点,且是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本文将结合个人体会,系统介绍防倒吸装置.防倒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吸不满”、“吸不着”、“不愿吸”.1.吸不满装置特点:有一“空腔”来容纳倒吸的水,且“空腔”体积较大,实际无法吸满水,从而阻止水进入导管.例1下图1的尾气吸收装置中不能防倒吸的是(注:装置中的气体为HCl,液体为水)答案D解析装置A是最为常见的防倒吸装置,倒置漏斗边缘正好接触水面.当气体进入漏斗发生溶解后,造成漏斗内气压降低,烧杯内的水被吸入到漏斗内.但由于漏斗的横截面积大,容积大,水进入漏斗后,烧杯中水面迅速下降,很快使烧杯中的水面与漏斗脱离接触,漏斗中的水受自身重力作用自然流回到烧杯,达到防倒吸目的.装置B原理类似,干燥管也有一大的球形空腔,从而避免液体倒吸,故正确.装置C的双球U型管,左右两边都有大的球形空腔,当气压变化导致管中液面变化,总能因为吸不满,使液体回落,从而可以防倒吸,故正确.装置D 设计原理错误,气体没有“通路”,有进无出,易发生爆炸,故错误.2.吸不着装置特点:进气管口和水面不接触,产生一种“看得到、吸不着”的状态,从而防倒吸.例2(2011年全国Ⅱ卷第29题第1小题)下图2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案B作用:向上排气收集氯气C作用:安全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解析由题意可知1 mol A与B完全反应的反应热为ΔH1,1 mol D与B完全反应的反应热为ΔH2,而1 mol A和D的混合气体完全与B反应,反应热为ΔH3,运用十字交叉法热量的差值之比,即为A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答案:B.从上述几例中可看出,十字交叉法应用于处理两组分(或相当于两组分)的混合物的组成计算十分方便,如果在应用中能注意平均量的设计和判断交叉相减后的差值之比,则十字交叉法应用于化学计算中不仅方便快捷、同时还能提高答案的准确率,更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十字交叉法.【作者单位:(743000)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中学】进入集气管B中D作用: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说明装置C进气管短,刚好露出橡皮塞,当Cl2通过导管被D烧杯的NaOH溶液快速吸收后,可能造成气压降低,溶液顺着导管被吸入C中,而C中进气管高高在上,与液面脱离,所以NaOH溶液虽然进入了C,但无法接触进气管,更谈不上进入集气管B了,从而可以防倒吸.拓展其它“吸不着”类型的防倒吸装置.例3图3中能防倒吸的装置是(注:装置中的气体为HCl,液体为水)答案①②③④⑤说明①中导管口刚好在锥形瓶中水面上方,但不与水面接触.此时,HCl气体能被水吸收,但由于导管口不与水面接触,处于“吸不着”状态,从而防倒吸.②中气体从左边导管通入,可以在瓶中被水吸收,且由于导气管和水面脱离,处于“吸不着”状态,可以防倒吸,另外,中间的导气管保持与外界相通,可以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③装置和例2中的C装置类似,也可以防倒吸.④和③相比,虽然出气管换成短管,也不会改变水往低处流的特点,只要进气管口高高在上,还是具备防倒吸的功能.⑤相当于将④中烧瓶倒置,同时进气采用长导管,伸到烧瓶底部,也能做到吸不到烧瓶中的水的作用.3.不愿吸装置特点利用该气体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很少甚至不会产生负压,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倒吸问题.例(2007年高考江苏卷第10题)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如图4),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A装置长短导管接反,故错误;B装置要倒吸,故错误;C装置分馏实验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错误;D装置NH3极易溶于水,但在有机溶剂CCl4中溶解度很小,故导管口气压不会减小,不可能发生倒吸,同时溢出的NH3可以被上层的稀H2SO4吸收,不会污染空气,故正确.总结倒吸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该气体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容易造成气压的急速减少,从而使液体不断往上吸入,所以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设计“不愿吸”的实验装置来防倒吸.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将D中的CCl4换成苯就不行了,因为苯的密度比水小,在水的上层,将导管伸到苯层,虽然可以防倒吸,但NH3无法被水吸收,会造成环境污染.此时可以采用如图5的实验装置,在小试管中加入CCl4或苯,都能防倒吸,另外由于烧瓶的形状,NH3不易溢出,烧瓶中加一些水可以将NH3充分吸收.而且,此装置还有另外一个优点:用小试管液封所需的液体的量可以大大减少.。

易溶性气体尾气吸收时如何防倒吸

易溶性气体尾气吸收时如何防倒吸
易溶于水的气体比如NH3、HCl等在进行尾气吸收 时,经常会产生倒吸现象。
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气体溶解度大且溶解得 快,使得导管内的压强迅速减小,导管内外产生了 压强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
如何避免倒吸?
1、隔离式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2、倒立漏斗式、肚容式
图1
图3
多孔球泡 图4
图2
3、安全瓶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1、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 ( )
答案:A 解析:B中NaOH 溶液应该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C选项中用NaOH 溶液对HCl气体进行尾气吸收时 漏斗插入液面太深,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D中温度计测量的是反应液的温度,所以应该插 入小烧杯中。
2、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与对应现象或结论的叙述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各种纯 净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如果“a进b出”可用于收集NO2,如果“b进a出”可用 于收集NH3 D.装置④:持续通入CO2气体,现象是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澄清
答案:C 解析:装置①:分馏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还 是混合物; 装置中②NH3或HCl气体与水直接接触,不能防 倒吸,其它选项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装置④:持续通入CO2气体,现象是只出现硅酸 白色沉淀,沉淀不会溶解。

化学中倒吸的原理

化学中倒吸的原理

化学中倒吸的原理一、引言在化学实验中,倒吸现象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

它通常发生在气体吸收过程中,由于装置连接、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气体吸收不完全或发生回流,从而引起实验设备的倒吸。

了解倒吸的原理对于预防和处理此类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学中倒吸的原理,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倒吸现象。

二、倒吸的原理倒吸现象的原理主要是由于装置内外的压力差或气体的溶解性差异所引起的。

当气体吸收装置连接不正确或操作不当,导致吸收液上方形成负压时,外部的气体或溶液会迅速进入装置,从而形成倒吸现象。

此外,如果气体溶解度较大,在突然降低温度或改变压力时,溶解的气体可能会迅速释放出来,导致倒吸现象的发生。

三、倒吸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正确连接气体吸收装置:确保气体吸收装置连接正确,保证气体流畅且不发生回流。

同时,确保各部件紧密连接,防止漏气。

2.控制操作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等。

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剧烈的温度和压力变化,以降低倒吸的风险。

3.使用安全瓶:在气体吸收装置的出口端安装安全瓶,可以有效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安全瓶的作用是缓冲外部压强变化对实验设备的影响,从而保持实验装置内的压力稳定。

4.使用防倒吸阀:防倒吸阀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阀门,可以有效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当发生倒吸时,防倒吸阀会自动关闭,阻止外部气体或溶液进入实验装置。

5.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气体吸收实验时,操作者应密切关注实验装置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此外,操作者应具备扎实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倒吸现象的发生。

四、倒吸现象的应用虽然倒吸现象可能会对实验造成不良影响,但合理利用倒吸现象也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在某些污水处理工艺中,通过倒吸现象可以将污染物从水中抽提到处理设备中进行处理;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利用倒吸现象可以有效地回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在环境监测中,通过检测某些气体的倒吸量可以判断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专题:尾气吸收与防倒吸装置

专题:尾气吸收与防倒吸装置
专题: 专题:尾气吸收与防倒吸装置
气体物质的溶解——典型的防倒吸装置 典型的防倒吸装置 气体物质的溶解 典型的防倒吸
2.倒置漏斗式和肚容式 倒置漏斗式和肚容式: 倒置漏斗式和肚容式 原理是由于漏斗容积较大, 原理是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当水进入漏斗内时 烧杯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 ,烧杯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液体又 流落到烧杯中
3.接收式: 接收式: 接收式 原理是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 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气体发生装 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 置等)。 置等)。
年山东)( )...若实验过程中 (2009年山东)( )...若实验过程中 年山东)(3)... 有氨气逸出, 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 bd 装置回收 填代号)。 (填代号)。
• (2005,上海)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 上海)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 上海 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 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 是
• •
A
B
C
D
BDΒιβλιοθήκη

防倒吸原理

防倒吸原理

防倒吸装置图及原理
防倒吸装置是用于尾气处理的装置。

倒吸是由于尾气极易溶解在处理液
中,内气压瞬间减小,而外界气压作用在尾气处理液的表面,沿着导气
管进入到反应装置中。

倒扣漏斗及其变形装置如下图:
图1的装置叫做倒扣漏斗式,当尾气溶解在处理液中,漏斗内气压瞬间减小,大气压作用在处理液表面,此时处理液沿着漏斗向上爬升。

当爬升一定高度后,漏斗内的液体和烧杯的液面分离,漏斗内液体受重力作用,落回烧杯内。

这样就不会沿着导气管进入到反应装置中
图2装置叫做肚容式,用的是球型干燥管,可以在实验室找不到漏斗时,作为倒扣漏斗式的替代品。

毕竟漏斗比球型干燥管好清洗。

常见的两种安全瓶如下:
蓄液式安全瓶的特点在于:进气管一定要短进,出气管长短无所谓。

它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倒吸的液体进入左侧这个贮液瓶,进气的短口在液面上方。

这样倒吸回来的液体就不会进入到装置中。

这个设计的缺点在于:如果倒吸回来的液体特别多,都装满了整个贮液瓶,那尾气处理液就会进入到实验装置中。

不过一般尾气也没有这么多;操作人员看到瓶子快装满了,也可以停止反应。

平衡压强式还是短管进气,它的特点在于:有一根和外界直接相通的导气管,插入到尾气处理液的液面以下。

这样的结构,当尾气瞬间溶解,瓶内气压也不会降低,会通过那个和外界联通的导气管进气。

用这个装置的时候,你会看到那根管的管口不停得吹出气泡,就是外界的空气进入瓶内,以平衡气压。

高三化学 尾气的处理方法

高三化学 尾气的处理方法

尾气的处理方法
1.对于极易溶于水的尾气,如NH3、HCl、HBr等,可采用防倒吸装置(如在导气管的出气口处连接一倒置的漏斗与吸收剂液面接触)吸收.
2.对于溶解度不大的尾气,如Cl2、CO2等,可直接将出气管插入吸收剂液面下吸收。

3.对于有毒且易燃的气体,如(CO等,可在尾气出口处放置一点燃的酒精灯,使CO燃烧转变为无毒的CO2气体。

尾气处理的几种方法
在化学实验中,常会遇到一些有毒气体,容易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重视对实验装置的科学设计和对尾气的简单而有效的处理。

1. 收集法。

即将尾气直接收集起来的装置。

如用气球将尾气直接收集起来。

2. 转化法。

即将尾气转化为另一种或几种无污染或污染性小的物质。

如将CO燃烧使之转变成CO2(见图甲)。

3. 重复使用法。

如将装置改进为图乙,使未参加反应的CO再次利用,同时也节省了实验过程中CO的用量。

4. 吸收法。

即利用能同尾气反应的某种溶液进行化学吸收,如下图。

又如:制取H2S气体时,多余的H2S这一酸性气体可用足量的NaOH 溶液进行吸收等。

•尾气处理装置:
•(1)直接吸收

•(2)燃烧处理或袋装
•。

尾气处理及防倒吸ppt

尾气处理及防倒吸ppt
-
(2005,上海)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
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BD
A
B
C
D
-
尾体极易溶于水,一溶入 水后就会使装置里的压强小于大气的压强, 这样溶液就会回流到装置里去。
-
气体物质的溶解——典型的 防倒吸装置
-
1.隔离式: 原理是导气管末端不插入液体中,导气 管与液体呈隔离状态。
-
2.倒置漏斗式和肚容式: 原理是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当水进入漏斗内时 ,烧杯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液体又 流落到烧杯中。
-
3.接收式: 原理是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 来的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气 体发生装置等)。
-
(2009年山东)(3)...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 出,应选用下列 b d 装置回收(填代号)。
-
(2007年江苏)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 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干燥Cl2 B 吸收HCl C 石油的蒸馏 D 吸收NH3

化学中防止倒吸的装置及其原理

化学中防止倒吸的装置及其原理

化学中防止倒吸的装置及其原理在化学实验室里,有一些小装置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却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今天就让我们聊聊一个神奇的东西——防止倒吸的装置。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想,“倒吸”是什么鬼?简单来说,就是当液体或气体不小心回流到你不想要的地方,这可就糟了,不仅搞得一团糟,还可能引发一些危险的化学反应。

因此,设计一些聪明的小装置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真是势在必行。

1. 倒吸的危害1.1 什么是倒吸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倒吸是个啥。

想象一下,你正高高兴兴地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突然一瓶液体因为压力不当,咕噜咕噜地回流回去,哎呀,那可真是麻烦!不仅液体可能搞得实验器具一片狼藉,还可能产生危险的化学反应,甚至会对你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这种情况可真让人心惊胆战。

1.2 倒吸的原因那倒吸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有时候是因为实验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比如加热、冷却,或者是试剂浓度的不均匀。

这时候如果没有一些小装置来“把关”,那可就相当于把危险直接递给你,真是“请你入瓮”的节奏。

2. 防止倒吸的装置2.1 水封装置说到防止倒吸的装置,水封可是个老江湖了。

它的原理简单粗暴:液体通过一根管子进入水封,水面上的压力会阻止气体或液体再往回流。

想象一下,像一扇紧紧关着的门,外面再怎么推也进不来,这就是水封的强大之处。

不过,水封也有它的“性格缺陷”,比如如果水蒸发了,那就得重头来过。

可别说我没提醒你哦!2.2 吸气阀除了水封,吸气阀也是个好帮手。

它的工作原理就像个“单向阀”,气体可以轻松通过,但如果要回流,嘿嘿,那可就难了!简直就是给你把路堵得死死的,来者不拒,回者不留。

这个小玩意儿在气体反应时特别受用,保证了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不过嘛,使用的时候可要注意清洁,保持通畅,不然可别怪它“罢工”哦。

3. 总结与建议3.1 安全第一通过以上这些装置,我们能有效防止倒吸的发生,保证实验的安全与顺利。

但大家在使用这些设备的时候,也别忘了安全第一这条铁律。

防倒吸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防倒吸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防止倒吸装置的设计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一、切断装置: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体倒吸,如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甲烷时,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必须先从水槽中将导管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

二、设置防护装置:悬空式 倒立漏斗式、分液式肚容式蓄液安全瓶式平衡压强式防堵塞安全装置 两端储液式液封式①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

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装置所示,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有机溶剂不会倒吸。

②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很类似。

③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

这种装置又称安全瓶。

④平衡压强式: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⑤防堵塞安全装置式:为防止反应体系中压强减少,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个能与外界相通的装置,起着自动调节系统内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

⑦液封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试管。

防倒吸原理的合理解释

防倒吸原理的合理解释

防倒吸原理的合理解释
山西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关建江
我们的化学教师在讲有关气体收集时,往往会讲到尾气处理,这就涉及到一个防倒吸的问题,而老师们也会说到这样一个防倒吸的装置,如下图,并且会强调说这个防倒吸效果会很好。

这种说法的解释是:当制气装置中的气体被吸收以后,内部的气压会急剧下降,这样装置内外就产生了压强差,水槽中的液体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着导管往上,但是由于水有一定的重力,当液体进入一定量时,就会在重力作用下不再上升,从而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但是经过我的分析认为,这样来解释此装置说它能防倒吸是不是有点不合理?众所周知,当产生的气体被液体吸收后,装置内外产生了压强差,由于压强差的存在,使得水槽中的液体往上升,那么液体所能上升的高度,只是和压强差的大小有关,而和导管的粗细无关,和导管的中部有没有这样一个膨大的装置也是无关的。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设想,如果我们所制备的气体是完全易溶于水槽中的液体的话,那么装置中的压强就会成为零,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若导管足够长,液体是水的话,它会上升十米之高,这和管子的粗细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如果里面的气体要是在被吸收液体中的溶解度不是很大时,这样子的一个装置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的。

但是一根直玻璃导管足够了,不用搞这以复杂。

类似的装置还有倒扣的漏斗。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样的装置防倒吸的原理是这样来解释比较合理一点:这样的装置应该是导管插入液面下的长度是很短的,当发生倒吸时,淹没导管的那部分水在大气的作用下进入到管中时,管外的液面就下降,当液面降到低于管子时,液面和管分离,就不会发生倒吸现象,其中的那个大肚子所起的作用就是起到了临时容纳液体的作用。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缓冲。

2021专题尾气吸收与防倒吸装置.完整资料PPT

2021专题尾气吸收与防倒吸装置.完整资料PPT
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气体发生装
接收式:
置等〕。 原理是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气体发生装置等〕。
,烧杯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液体又 隔离式: 原理是导气管末端不插入液体中,导气管与液体呈隔离状态。 接收式: 原理是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气体发生装置等〕。 专题尾气吸收与防倒吸装置 ,烧杯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液体又 原理是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当水进入漏斗内时 专题尾气吸收与防倒吸装置 ,烧杯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液体又 专题尾气吸收与防倒吸装置 气体物质的溶解——典型的防倒吸装置 专题尾气吸收与防倒吸装置 隔离式: 原理是导气管末端不插入液体中,导气管与液体呈隔离状态。 专题尾气吸收与防倒吸装置 隔离式: 原理是导气管末端不插入液体中,导气管与液体呈隔离状态。
〔2021年山东〕〔3〕...假设实验过程
中有代号〕。
(2007年江苏〕用以下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 验〔局部仪器已省略〕,能到达实验目的的 是
A枯燥Cl2 B 吸收HCl C 石油的蒸馏 D
吸收NDH3
专题尾气吸收与防倒吸装置
气体物质的溶解——典型的防倒吸装置

1.隔离式: 原理是导气管末端不插入液体中,导气 管与液体呈隔离状态。
2.倒置漏斗式和肚容式: 原理是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当水进入漏斗内时 ,烧杯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液体又 流落到烧杯中
3.接收式:
原理是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

防倒吸装置及原理

防倒吸装置及原理

防止倒吸装配的设计道理在某些试验中,因为接收液的倒吸,会对试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响试剂的污染等,是以,在有关试验中必须采纳必定的措施防止接收液的倒吸.防止倒吸一般采取下列措施:一.割断装配:(悬空式)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配体系割断,以防止液体倒吸,如试验室中制取氧气.甲烷时,通经常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试验停止时,必须先从水槽中将导管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二.设置防护装配:①倒立漏斗式:这种装配可以增大气体与接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接收液对气体的接收.当易溶性气体被接收液接收时,导管内压强削减,接收液上升到漏斗中,因为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降低,使漏斗口离开液面,漏斗中的接收液受自身重力的感化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接收液的倒吸.装配所示,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有机溶剂不会倒吸. ②肚容式:当易溶于接收液的气体由湿润管末尾进入接收液被接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削减,使接收液倒吸进入湿润管的接收液本身质量大于湿润管表里压强差,接收液受自身重量的感化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接收液的倒吸.这种装配与倒置漏斗很类似.③蓄液式:当接收液产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接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配贮存起来, 以防止接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响容器.这种装配又称安然瓶.④均衡压强式: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克不及顺遂流出,用橡皮管衔接成连通装配; ⑤防堵塞平装配置式:为防止反响体系中压强削减,引起接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装配体系中衔接一个能与外界相通的装配,起着主动调 节体系表里压强差的感化,防止溶液的倒吸.⑥两头储液式:与 蓄液式类似⑦液封装配: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产生装配中的漏斗末尾套住一只小试管.悬空式 倒立漏斗式.分液式 肚容式 蓄液安然瓶式 均衡压强式 防堵塞平装配置 两头储液式 液封式。

(完整版)防倒吸装置汇总

(完整版)防倒吸装置汇总

防倒吸装置的设计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一、切断装置: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体倒吸,如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甲烷时,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必须先从水槽中将导管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

二、设置防护装置:①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

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下一个装置所示,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有机溶剂不会倒吸。

②悬空式:这种装置特点是导管没有插入吸收液中,而是悬于上方,利用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下冲动力使气体被吸收,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③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式很类似。

④两端储液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进入U 型管被吸收液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上升进入U 型管的球体,由于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U 型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U 型管底,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式和肚容式很类似Al lt hi ng si nt h⑤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

这种装置又称安全瓶。

防堵塞安全装置设计①平衡压强式: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见恒压式).②液封平衡式:由于有一根导气管与外界相同,但是又伸入到液面下,起到液封的作用。

防倒吸装置及其原理[9篇]

防倒吸装置及其原理[9篇]

防倒吸装置及其原理[9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防倒吸装置及其原理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防倒吸装置及其原理(一)防止倒吸装置的设计原理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悬空式)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体倒吸,如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甲烷时,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必须先从水槽中将导管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

二、设置防护装置:①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

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装置所示,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有机溶剂不会倒吸。

②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很类似。

③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

这种装置又称安全瓶。

④平衡压强式: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⑤防堵塞安全装置式:为防止反应体系中压强减少,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个能与外界相通的装置,起着自动调节系统内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

⑥两端储液式:与蓄液式相似⑦液封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试管。

防倒吸装置及其原理(二)【好资料】防止倒吸装置的设计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化学防倒吸装置【最新】

化学防倒吸装置【最新】

防倒吸装置倒吸是因为有些气体极易溶于水,一溶入水后就会使装置里的压强小于大气的压强,这样溶液就会回流到装置里去,影响实验啊!防倒吸就是把导气管的另端(放在溶液里的那端)加上个倒置的漏斗,增大面积(根据物理的压强公式),这样溶液就不会被倒流回去了!)防倒吸装置(思考:下列装置是否都能放置倒吸?说明:方案中的A、E、H不能放置倒吸,其他几种都能达到放倒吸的效果,从装置的简约性和操作的安全性等方面的审美思考来看,使用G装置最好!a手热法:如下图(a)、(b),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捂住烧瓶或试管,借助手的热量使容器内的空气膨胀,容器内的空气则从导管口冒出,把手拿开,过一会儿,水沿导管上升,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b直接加热法:当装置构成的密封体系较大时,用手捂或热毛巾不易引起空气发生体积变化时,采用酒精灯直接对装置加热。

B类:液差法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如图(c)。

将导气管上的活塞关闭,球形漏斗内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水面达到球形漏斗的球体部位。

停止加水后,水面能停留在某一位置不再下降,此时球形漏斗中的水面高度于与容器下部半球体内的水面高度保持比较大的液面差,说明不漏气,若球形漏斗内的液面继续下降,直至液面差消失,说明装置漏气。

操作程序:往体系中加水(液体)----观察是否形成稳定的液差,粗锌粒,漏斗和带支管的试管中装有稀硫酸,若打开弹簧夹,则酸液由漏斗流下,试管中液面上升与锌粒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由支管导出;若关闭弹簧夹,则试管中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

需要时再打开弹簧夹,又可以使氢气发生。

这是一种仅适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回答下面问题:(1)为什么关闭弹簧夹时试管中液面会下降?(2)这种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答案:(1)关闭弹簧夹时,反应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液面上的压力增加,所以液面下降。

(2)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试管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说明装置不漏气。

尾气处理及防倒吸

尾气处理及防倒吸

隔离式:
2.倒置漏斗式和肚容式: 原理是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当水进入漏斗内时 ,烧杯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液体又 流落到烧杯中。
接收式: 原理是使用较大容积的容 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 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 (气体发生装置等)。
bd
(2009年山东)(3)...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ຫໍສະໝຸດ 装置回收(填代号)。D
(2007年江苏)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干燥Cl2 B 吸收HCl C 石油的蒸馏 D 吸收NH3
BD
(2005,上海)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
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A
B
C
D
尾气吸收与防倒吸 装置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倒吸
倒吸是因为有些气体极易溶于水,一溶入水后就会使装置里的压强 小于大气的压强,这样溶液就会回流到装置里去。
气体物质的溶 解——典型的
防倒吸装置
原理是导气管末端不插入液体中, 导气管与液体呈隔离状态。

[转载]防倒吸的相关内容

[转载]防倒吸的相关内容

[转载]防倒吸的相关内容
原⽂地址:防倒吸的相关内容作者:阳光甜橙
⼀般在⽔(或你要通⼊⽓体的那种液体)中的溶解度⼤(>=10体积)的⽓体需要防倒吸.如对⽔来说有氯化氢HCl,氨NH3;在氢氧化NaOH钠溶液中有⼆氧化碳CO2,氯⽓Cl2.
个⼈认为氯⽓和氢氧化钠不⽤防⽌倒吸:
能不能产⽣倒吸,主要看此物质的溶解情况,氯⽓在⽔中的溶解度不⾜以产⽣倒吸。

随着氢氧化钠浓度的逐渐增加,氯⽓的单位体积内溶解的量也在增加。

当氢氧化钠的浓度达到⼀定数值时也会产⽣倒吸。

所以通常尾⽓吸收氯⽓的氢氧化钠是要控制浓度的。

⼀般浓度都很稀。

主要装置有:倒置于烧杯液⾯上的漏⽃;⽤分液漏⽃或球形漏⽃代替导⽓管伸⼊液体中
1)主要是HCl、NH3等等。

2)另外,SO2、CO2、NO2等通⼊碱性溶解时,也可能产⽣倒吸。

3)不太常见的有HBr、HI,这2种⽓体的溶解度⽐HCl还⼤
防倒吸的原理:倒置漏⽃:两⽅⾯原因,⼀、接触⾯积⼤;⼆、重⼒原因,液体回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溶性气体尾气吸收时 如何防倒吸
易溶于水的气体比如NH3、HCl等在进行尾气吸收
时,经常会产生倒吸现象。
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气体溶解度大且溶解得
快,使得导管内的压强迅速减小,导管内外产生了
压强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
如何避免倒吸?
1、隔离式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2、倒立漏斗式、肚容式
多孔球泡
图1
图3
图4
图2
3、安全瓶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1、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 溶液应该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C选项中用NaOH 溶液对HCl气体进行尾气吸收时
漏斗插入液面太深,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D中温度计测量的是反应液的温度,所以应该插
入小烧杯中。
2、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与对应现象或结论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石油,分别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各种纯 净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如果“a进b出”可用于收集NO2,如果“b进a出”可用 于收集NH3 D.装置④:持续通入CO2气体,现象是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澄清
答案:C 解析:装置①:分馏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还 是混合物; 装置中②NH3或HCl气体与水直接接触,不能防 倒吸,其它选项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装置④:持续通入CO2气体,现象是只出现硅酸
白色沉淀,沉淀不会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