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专题07尾气处理装置教案
汽车尾气催化处理实验装置使用说明
![汽车尾气催化处理实验装置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e0340d2360cba1aa811da7f.png)
汽车尾气催化处理实验装置使用说明本实验装置采用三种不同的催化剂成品,制成三根不同的催化反应柱,可以对汽车尾气、含有碳氢化合物的废气、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含有一氧化碳的废气进行催化处理。
同时采用了智能化程序升温加热控制系统,使实验的温度条件控制更加稳定可靠。
第一步:了解三种催化剂的性能P-4(控HC)型(1) 性能:将碳氢化合物氧化为CO2与H2O。
(2) 反应体积:623ml。
(催化剂高度50cm)(3) 催化剂重量:500克。
2.HPA-8(控HC)型(1)性能:将碳氢化合物氧化为CO2与H2O。
(2)反应体积:623ml。
(催化剂高度50cm)(3)催化剂重量:350克。
3.JFG(三元催化)型—汽车尾气催化处理专用(1)性能:含控HC、含控NOx、含控CO三种催化剂,能将碳氢化合物氧化为CO2与H2O,将氮氧化物还原为N2 和O2,将CO氧化为CO2。
(2)反应体积:623ml。
(催化剂高度50cm)(3)催化剂重量:282克。
第二步:了解整套实验装置的工艺流程由汽油发动机(5.5匹)产生尾气,尾气进入压缩机被压缩后输出0.1Mpa恒压尾气,恒压尾气分别进入由四个气体流量计独立控制进气量的催化反应管中,进行不同的催化反应。
每根催化反应管的外部均安装有恒温加热控制系统,以控制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恒温加热条件。
在催化反应管的前、后端分别安装有进气和出气取样口,采用五组份汽车尾气自动测定分析仪对催化反应前后的尾气进行测定分析,并由测定仪自动打印出分析结果。
第三步:实验前的检查和操作1.检查汽油发动机(1)检查油箱中是否有汽油(90#),至少需要1/2油箱的汽油量。
(2)检查油门杆的位置,油门杆为最长的一根调节杆,有“兔子”标识的一端为油门大,有“乌龟”标识的一端为油门小。
一般将油门杆打到“乌龟”和“兔子”的中间位置。
(3)检查风门杆的位置。
在油门杆的左下方有二个调节杆,上面一个为风门调节杆,用来调节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一般调节到中间位置。
人教课标版 汽车尾气处理的研究PPT
![人教课标版 汽车尾气处理的研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54f6f002af90242a895e56a.png)
NO初始浓度/ mol· L-1 1.00×10-3
CO初始浓度/ mol· L-1 3.60×10-3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m2· g-1 82
①
②
③
350
124
124
*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 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探究的结果处理
请在右坐标图 中画出② ③实 验条件下混合 气体中NO浓度 随时间变化的 趋势曲线图。
学生认知特点:
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缺点是思维缺乏连贯 性,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均衡。
一.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
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
实验设计和对各种因素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确定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含义;掌握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 和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会应用平衡思想解决常见问题,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1)通过汽车尾气处理的研究,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计算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学生掌握了探究问题时控制变量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汽车尾气的处理的研究,学生加深了对环保的认识体会到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用,产生热爱学习的激情。 (2)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学生逐步建立起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选择
实验设计与问题讨论相结合 。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
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 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得出最优的实验方案, 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 般研究思路
Doc尾气处理教学文稿
![Doc尾气处理教学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8d7a6d4a58f5f61fb636661b.png)
D o c尾气处理Doc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路中,通过氧化反应,将发动机排气中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转化成无害的水(H20)和二氧化碳(CO2)的装置。
它是催化转化器技术中的早期产品。
结构形式与三效催化转化器基本相同,只是催化剂涂层有所不同,只具有氧化能力,没有还原能力。
氧化型催化转化器通常需要二次空气喷射装置配合工作,提供氧化反应所需的氧气,用来降低排气中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的排放量。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以铂(Pt)、钯(Pd)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主要降低微粒排放中的SOF的含量从而降低PM的排放。
其氧化原理与汽油机三效催化器氧化HC和CO的原理基本一样。
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排气中的HC,CO。
氧化催化器可以除去90%的SOF,从而使PM排放减少40%~50%。
其对HC和CO的处理效率可以分别达到88%,68%。
DOC同时对于目前排放法规还未限制的有害成分(如多环芳香烃,乙醛等)都能净化。
研究表明DOC可以使有毒的部分减少68%,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排放减少56%,乙醛减少70%。
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原理就是在含有NOx的尾气中喷入氨,尿素或者其它含氮化合物,使其中的NOx还原成N2和水。
还原反应在较高的温度范围(870—1100℃)内进行,不需要催化剂,称为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还原反应在较低的温度范围(315—400℃)内进行,需要催化剂,称之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由于NH3可以选择性的与NOx反应而不是被氧气氧化,因此反应称为选择性的。
目前SCR用到的催化剂主要有TiO2为载体,V2O5为活性物质的平板式催化剂。
SCR的关键因素有二:一是排气与NH3充分混合;二是按进入反应区的NOx浓度及去除率严格控制NH3的喷入量。
主要反应方程式:4NO+4NH3+O2→4N2+6H2O(1)2NO+4NH3+2NO2→4N2+6H2O(2)6NO2+8NH3→7N2+12H2O(3)3O2+4NH3→2N2+6H2O(4)反应( 1) 为标准SCR 反应, 由于排气中的NO与NO2 的比例一般在9:1 以上, 此时SCR 催化器中主要发生标准SCR 反应。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专题07尾气处理装置教案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专题07尾气处理装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8b957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2.png)
4.例题四:尾气处理装置的改进
题目:某尾气处理装置在处理含有氯气的尾气时,发现氯气难以被吸收。请提出改进方案。
答案:改进方案可以是增加吸收剂的浓度,或者采用活性炭吸附氯气,提高氯气的吸收效率。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教师使用PPT呈现实验步骤、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际案例等,清晰展示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思考。
-视频:播放实验操作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器材:准备尾气处理装置、化学试剂等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专题07尾气处理装置教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专题07尾气处理装置教案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三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3月25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科学解释、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
简短介绍尾气处理装置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尾气处理装置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尾气处理装置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尾气处理装置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尾气处理装置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尾气处理装置案例分析(20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Doc尾气处理教学文稿
![Doc尾气处理教学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8d7a6d4a58f5f61fb636661b.png)
D o c尾气处理Doc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路中,通过氧化反应,将发动机排气中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转化成无害的水(H20)和二氧化碳(CO2)的装置。
它是催化转化器技术中的早期产品。
结构形式与三效催化转化器基本相同,只是催化剂涂层有所不同,只具有氧化能力,没有还原能力。
氧化型催化转化器通常需要二次空气喷射装置配合工作,提供氧化反应所需的氧气,用来降低排气中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的排放量。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以铂(Pt)、钯(Pd)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主要降低微粒排放中的SOF的含量从而降低PM的排放。
其氧化原理与汽油机三效催化器氧化HC和CO的原理基本一样。
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排气中的HC,CO。
氧化催化器可以除去90%的SOF,从而使PM排放减少40%~50%。
其对HC和CO的处理效率可以分别达到88%,68%。
DOC同时对于目前排放法规还未限制的有害成分(如多环芳香烃,乙醛等)都能净化。
研究表明DOC可以使有毒的部分减少68%,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排放减少56%,乙醛减少70%。
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原理就是在含有NOx的尾气中喷入氨,尿素或者其它含氮化合物,使其中的NOx还原成N2和水。
还原反应在较高的温度范围(870—1100℃)内进行,不需要催化剂,称为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还原反应在较低的温度范围(315—400℃)内进行,需要催化剂,称之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由于NH3可以选择性的与NOx反应而不是被氧气氧化,因此反应称为选择性的。
目前SCR用到的催化剂主要有TiO2为载体,V2O5为活性物质的平板式催化剂。
SCR的关键因素有二:一是排气与NH3充分混合;二是按进入反应区的NOx浓度及去除率严格控制NH3的喷入量。
主要反应方程式:4NO+4NH3+O2→4N2+6H2O(1)2NO+4NH3+2NO2→4N2+6H2O(2)6NO2+8NH3→7N2+12H2O(3)3O2+4NH3→2N2+6H2O(4)反应( 1) 为标准SCR 反应, 由于排气中的NO与NO2 的比例一般在9:1 以上, 此时SCR 催化器中主要发生标准SCR 反应。
处理含硫废气课程设计
![处理含硫废气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24898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0.png)
处理含硫废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含硫废气的来源、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处理含硫废气的常见方法和原理;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处理含硫废气方面的政策和技术发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含硫废气处理实验;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化学观念;2. 增强学生对我国环保事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3. 引导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化学选修课程,以实验和实践为主,结合理论讲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对实际应用和环保问题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含硫废气的来源与成分- 探讨工业生产、化石燃料燃烧等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废气;- 介绍含硫废气的主要成分,如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2. 含硫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含硫废气对大气、水资源及土壤的污染;- 引导学生关注含硫废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3. 常见含硫废气处理方法及原理- 介绍吸收法、吸附法、生物法等处理技术;- 阐述各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4. 我国含硫废气处理政策与技术发展- 概述我国在处理含硫废气方面的政策法规;- 介绍我国在含硫废气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5. 实践操作与实验- 安排含硫废气处理实验,如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含硫废气的来源与成分、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常见含硫废气处理方法及原理;第三课时:我国含硫废气处理政策与技术发展;第四课时:实践操作与实验,总结与反馈。
气体的制备和实验装置的连接
![气体的制备和实验装置的连接](https://img.taocdn.com/s3/m/07104f6f312b3169a451a4f2.png)
化学实验小型化训练——常见气体的制备及实验装置的连接一、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所用试剂、反应原理:气体所用试剂反应原理H2O2Cl2NH3C2H4C2H2CO2SO2NONO2二、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净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1、制备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进行选择固+固气固+液→气固(或液)+液气制、制、、制、、、制、、。
【思考】上图制Cl2右侧替代装置中的玻璃管起到什么作用?2、气体的除杂和干燥:干燥装置一般放在其它除杂装置之后洗气瓶(盛装液态试剂)干燥管(盛装固态试剂)3、防倒吸装置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时防倒吸气体连接装置中的防倒吸装置(安全瓶)【思考】以下装置能防倒吸的是:()A B C D4、气体收集装置:根据气体密度、溶解性及能否与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反应等方面进行选择。
排水(或其它液体)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可收集气体有:可收集气体有:可收集气体有:5、量气装置排水(或其它液体)法测体积测吸收装置的增重量洗气瓶或干燥管等装置读取气体的体积之前必须①使试管和量筒(或量气管)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②调整量筒(或量气管)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思考】在盛水的广口瓶和量筒之间的导管中应该先充满水,为什么?6、尾气处理装置:需要处理的气体为有毒、有害及可燃性气体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气体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燃性气体贮气瓶处理气体:三、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仪器的连接:综合实验制备题的一般思考顺序:反应原理→反应物的选择→除杂试剂的选择→仪器的选择→完整实验的组合。
1、连接仪器:一般顺序为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是否必需)→性质检验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如有必要)→尾气处理装置,具体实验会有不同的步骤组合。
【注意】导管在装置连接中的使用方法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①先要审清题目是检测全套装置,还是其中部分装置气密性;②操作时一定要先将被检测装置变成一个密封体系(如关闭开关、导管出口插入水中等),然后改变气压(如加热、注水等),观察现象;③回答问题时应先叙述操作方法、步骤,再说观察到的现象,最后由现象得出结论。
汽车尾气的治理教案
![汽车尾气的治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05ee8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b.png)
汽车尾气的治理教案教案标题:汽车尾气的治理教案目标:1. 了解汽车尾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 掌握汽车尾气治理的方法和技术。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减少尾气排放。
教学内容:1. 汽车尾气的定义和成分。
2. 汽车尾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3.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
4. 汽车尾气的治理方法和技术。
教学活动:活动一:尾气排放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尾气排放实验,通过观察尾气的颜色、气味等特征,了解其成分和对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自主讨论并提出减少尾气排放的方法,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活动二:政策法规探究1. 学生小组根据自主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
2. 小组展示调研结果,进行讨论,明确尾气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活动三:尾气治理技术探究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尾气治理的各种技术,如排气净化装置、混合动力汽车等。
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尾气治理技术进行详细研究,并制作简要的PPT或海报进行展示和分享。
活动四:创新方案设计1. 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设计创新方案,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为目标。
2. 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呈现,包括设计思路、可行性分析等。
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活动展示:评估学生展示的信息完整性和深度。
3. 创新方案评价:评估学生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教学延伸:1. 在社区或学校内进行尾气排放实地调查,进一步了解尾气排放现状。
2. 邀请相关专家或环保组织的代表进行讲座,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了解。
3.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或社区宣传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这份教案建议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但具体的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特点进行调整和细化。
同时,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条件,可以增加更多的延伸活动和实践机会,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尾气处理的实验报告(3篇)
![尾气处理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6a2a8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a.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成分及其危害。
2. 掌握汽车尾气处理的常用方法和原理。
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处理方法对尾气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二、实验原理汽车尾气是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中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和颗粒物(PM)等。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
因此,对汽车尾气进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催化转化技术、吸附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等方法对汽车尾气进行处理。
其中,催化转化技术是利用催化剂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吸附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将有害气体吸附在表面;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汽车尾气模拟气体- 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颗粒物检测仪- 催化剂、吸附剂、生物处理剂2. 实验设备:- 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柱- 氮气、氢气、空气等气体发生器- 实验装置(包括催化转化器、吸附装置、生物处理装置等)四、实验步骤1. 检测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初始浓度。
2. 分别采用催化转化技术、吸附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对汽车尾气进行处理。
3. 每种处理方法后,检测尾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并与初始浓度进行比较。
4. 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对尾气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催化转化技术:- 实验结果显示,催化转化技术对CO、NOx和HC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95%、90%和85%。
- 实验过程中,催化剂的活性对去除效果有显著影响。
2. 吸附技术:- 实验结果显示,吸附技术对PM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可达90%。
- 实验过程中,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对去除效果有显著影响。
3. 生物处理技术:- 实验结果显示,生物处理技术对CO和HC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80%和70%。
- 实验过程中,生物处理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去除效果有显著影响。
六、结论1. 催化转化技术、吸附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均可有效去除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
废气处理课程设计
![废气处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ecb43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1.png)
废气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废气的来源、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理解我国废气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废气处理技术,如吸收法、吸附法、生物法等,以及各自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3. 帮助学生了解废气处理设备的运行维护及管理,培养学生对废气处理工艺流程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废气处理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废气处理实验操作。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废气处理方案的制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保护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相关课程,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生物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对实际工程应用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通过实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废气处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分解,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废气来源及环境影响:讲解废气的来源、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涉及大气污染物的特性、迁移与转化规律,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进度安排:2课时2. 废气处理技术原理:介绍吸收法、吸附法、生物法等常见废气处理技术原理及适用范围,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
进度安排:4课时3. 废气处理设备与工艺流程:分析废气处理设备类型、选型原则及工艺流程设计,以教材第三章为基础。
进度安排:4课时4. 废气处理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废气处理实验,包括吸收、吸附等实验操作,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应教材第四章。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板块实验套装的组组合合第二讲气体产生净化收集与尾气处理的实验套装课件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板块实验套装的组组合合第二讲气体产生净化收集与尾气处理的实验套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045745fd0a79563d1e72c0.png)
△ 2.“固(液)+液――→气体”装置的创新
图 1 的改进优点是能控制反应液 的温度。 图 2 的改进优点是使圆底烧瓶和 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相等,便 于液体流下。
3.“块状固体+液体―→气体”装置的创新
大试管中的小试管中盛有液体反应物, 起液封的作用,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 中逸出,这样设计可节约试剂
D 中发生 H2 还原无水 FeCl3 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H2+ 2FeCl3===2FeCl2+2HCl。
(2) 温 度 控 制 不 当 , 产 品 中 含 单 质 铁 。 检 验 产 品 中 是 否 含 __取__样__,__加__入__盐__酸__中__,__观__察__是__否__有__气__泡__产__生____。
( D)
A.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广口瓶,
参与反应
YB形.管c、乙d中产两生根的导是管 气体,BaD2+项充正分确接。触
都NH必3,须C插项入错B误a;ClY2 溶形液管中乙,用保于证制备气碱体性与
玻C璃.管Y起形到管平乙衡中内产外生压的强是的氧作化用性,气A体项,错其误将;B要aS使O3S氧O化2 与为 BBaaSCOl24 溶液反沉应淀生成 BaSO3,应通过 d 管向溶液中通入碱性气体 NH3,d
基点小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6·江苏高考)用图①制取氨气
( ×)
(2)(2015·四川高考)按图②除去氯气中的 HCl 气体
(×)
(3)(2014·江苏高考)实验室用图③装置制取 Cl2
( ×)
(4)(2014·福建高考)用图④装置可除去尾气中的 SO2 气体(×)
SO2、CO、 CH4、NH3 H2、CO、N2 CO2、CH4
吸收尾气装置高中化学教案
![吸收尾气装置高中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ed1e6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b.png)
吸收尾气装置高中化学教案学科:化学年级:高中时间:1 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尾气对环境的危害;2. 掌握吸收尾气装置的工作原理;3. 探讨吸收尾气装置对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吸收尾气装置的工作原理;难点:探讨吸收尾气装置对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2. 实验设备及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 展示一张道路上车辆尾气排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尾气对环境的影响;2. 提出问题:尾气对环境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减少尾气对环境的影响?二、学习(20 分钟)1. 通过 PowerPoint 或其他教学工具简要介绍吸收尾气装置的工作原理;2. 展示吸收尾气装置的示意图,解释其工作原理;3. 通过案例或实验,让学生了解吸收尾气装置的效果。
三、讨论(15 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吸收尾气装置对环境的重要性;2. 提出问题:吸收尾气装置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提倡使用吸收尾气装置?四、总结与展望(10 分钟)1. 总结吸收尾气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对环境的重要性;2. 展望未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保护环境。
五、作业布置(5 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文章,探讨吸收尾气装置在保护环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尾气对环境的危害,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使用吸收尾气装置来减少尾气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实例和案例的引导,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吸收尾气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重要性。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烧结尾气课程设计
![烧结尾气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95fed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1.png)
烧结尾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尾气的概念,掌握尾气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烧结尾气的基本原理,以及我国在尾气排放方面的法规政策;3. 使学生掌握尾气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尾气检测实验;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形成绿色出行的观念;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科技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结合化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知识,以实验和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汽车尾气污染的现状,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教材章节:《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二节“汽车尾气污染及其危害”。
2. 尾气成分及危害:- 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教材章节:《化学》第四章第三节“汽车尾气的化学成分及危害”。
3. 尾气排放法规与净化技术:- 我国尾气排放标准及政策;- 常见的尾气净化技术:催化转化器、颗粒物捕集器等。
教材章节:《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三节“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及净化技术”。
4. 实践活动:尾气检测实验- 实验原理:检测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尾气检测,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尾气的处理》
![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尾气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90f667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0.png)
深度思考2:
对于溶解度大的气体注意防倒吸,那么对于溶解度小的气体在实验时需要注意 哪些问题呢?
03.实验室尾气处理 2、如何吸收SO2、NO2?
选试剂 氢氧化钠溶液、碱石灰等
选装置
03.实验室尾气处理 3、如何吸收CO、H2?
注意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验纯。
实验室 其它气体
04.工业生产尾气处理
04.工业生产尾气处理
“ 碳 达 峰” “ 碳 中 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021年全国乙卷)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
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
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碳中和是指的排放总
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
接有效的是
D
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延伸任务: 设计钢厂的尾气处理方法,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
刘志敏编著的《二氧化碳化学转化》有这样一段话:“道法自然,变废为宝。祝 愿从事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人们,在享受探索乐趣的同时,发掘二氧化碳的巨 大潜力,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
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D.研发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
科研新视角
01
CO2 利用技术
03
热转化 电转化
02
光转化
以CO2、H2为原料合成甲醇。 以CO2、CH4为原料催化重整,得到CO、H2、 C等。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 究所的易金研究员
(共同通讯作者)和 南京大学教授周豪慎 在Cell Press的新杂志
深度思考1:
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制取N2 制取H2
(1)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 干燥气体外,还有什么作用? (2)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 水中吸收氨,_____(“会”或“不会”)发生倒吸, 原因是:__________。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工业废气的净化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工业废气的净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9fd02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7.png)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工业废气的净化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工业废气的净化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工业废气产生的原因,以及常见的工业废气净化方法。
2. 工业废气的产生原因工业废气通常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废气。
它们的产生原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燃烧过程产生的废气:例如,燃煤、燃油等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 化学反应产生的废气:某些化学反应会产生有害废气,例如硫酸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
- 生物过程产生的废气:例如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甲醇等气体。
3. 工业废气的净化方法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需要对工业废气进行净化处理。
以下是常见的工业废气净化方法示例:- 高温燃烧法:将工业废气高温燃烧,使废气中的有机物质和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气和有毒废气的处理。
-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例如,活性炭可以用于吸附废气中的有机物质。
- 催化氧化法:通过催化剂促使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氧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有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废气。
- 生物净化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废气中含有有机废物的情况。
4. 实验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废气的净化方法,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实验名称:活性炭吸附法净化废气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活性炭吸附法净化废气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材料:- 活性炭- 试管- 废气样品实验步骤:1. 准备试管,并将活性炭填充到试管中。
2. 收集一份废气样品,并将其注入试管中。
3. 观察并记录活性炭对废气的吸附效果。
4. 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活性炭吸附法的优缺点。
5.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应该对工业废气的产生原因有所了解,并能够掌握常见的工业废气净化方法。
实验设计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活性炭吸附法的原理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7 尾气处理装置
尾气处理应从方法是否恰当、是否会产生倒吸等方面考虑。
例如:处理 Cl2应选浓 NaOH 溶液;处理 HCl 应连接一个倒放的漏斗;处理 NO2应选浓 NaOH 溶液;处理 CO 一般采用燃烧。
(1)防倒吸安全装置。
其中倒立漏斗式、肚容式防倒吸的原理相同;e 不能用来收集气体,只作防倒吸用,而f 可用于收集气体,同时也具有防倒吸作用。
(2)防堵塞安全装置。
(3)防污染安全装置。
(3)常见事故的处理
实验室操作首当注意以下五防: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气体(如H2、CO、CH4、C2H2、C2H4)或用H2、CO还原Fe2O3、CuO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配置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到入水或
酒精中;加热液液混合物时要加沸石;
③防堵塞安全装置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瓶。
防倒吸吸收
⑤防污染安全装置:制取有毒气体(如:Cl2、CO、SO2、H2S、NO2、NO)应在通风厨中进行;防中毒
、
⑥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
例1右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X 收集气体Y
A 碱石灰氯化氢水
B 碱石灰氨气水
C 氯化钙二氧化硫氢氧化钠
D 氯化钙一氧化氮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根据装置图可知,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需要防止倒吸。
A、氯
例2如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A.硫化氢与碱石灰反应,故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硫化氢,故错误;B.氨气能用碱石灰干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该进气管短,出气管长,故错误;C.二氧化硫能用浓硫酸干燥,浓硫酸为液体,不能用干燥管,故错误;D.二氧化氮和氯化钙不反应能干燥,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正确。
例3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气体(酒精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①中药
品
②中药
品
③中药品
④中药
品
制备气
体
⑥中药品及作用
A 浓盐酸MnO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C12NaOH溶液,尾气吸收
B 稀硝酸Cu 烧碱溶液浓硫酸NO Na()H溶液,尾气吸收
C 浓盐酸大理石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CO2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D 浓盐酸Zn 水浓硫酸H2可撤去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含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
例5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a中物质b中物质c收集的气体d中物质
A 稀硫酸锌片H2H2O
B 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
C 稀硝酸Cu NO2H2O
D 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
【答案】B
【解析】A.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应选择向下排气法收集,且不能用水处理尾气,A 错误;B.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密度大于空气,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正确;C.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C错误;D.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需要加热,D错误。
例6利用下图装置可以进行实验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X中试剂Y中试剂
A 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B 用Cu与稀硝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NO 水浓硫酸
C 用CaO于浓氨水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NH3NaOH溶液碱石灰
D CaCO3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O2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
【答案】D
【解析】A. 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需要加热,故不选A; B. 由于NO易于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