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蓄热与土壤源热泵集成系统的数值模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蓄热与土壤源热泵集成系统的数值模拟

罗苏瑜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结合土壤源热泵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地下蓄能技术的优点,提出了土壤蓄热与土壤源热泵集成系统及其地下管群换热器的布置方式。并在能量平衡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管群换热器蓄热、释热和停止运行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埋管间距对蓄热与释热的运行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土壤蓄热;土壤源热泵;集成系统;地下管群换热器;管间距

中图分类号:T K523;O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948(2007)06-0012-04

1引言

土壤源热泵技术因其使用可再生的地热能且有益于环境保护,被称为是当今世界上一项最具发展前景的空调技术[1]。地下蓄能技术可以对大量的工业余热、废热和太阳能进行有效利用,由此能显著降低地区的CO2、NO x、SO x及CFC排放量[2,3]。本文结合这两种技术的优点提出土壤蓄热与土壤源热泵集成系统,该系统是将土壤源热泵技术与土壤蓄热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土壤蓄存能量大和土壤耦合热泵系统的优点,将蓄热装置转移到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地下埋管换热器系统中,使地下埋管换热器与蓄热装置合二为一,省去了传统蓄热系统中占地面积大、耗资较多的蓄热装置,解决了蓄热装置的占地面积及配置问题。

土壤蓄能与土壤源热泵集成系统在供热为主供冷为辅严寒地区的冬季供热工况运行时,通过地下埋管换热器将集热器收集起来的太阳能或工业余热、废热部分或全部地贮存到地下土壤中,而后通过开启循环水泵使载热剂在地下盘管中循环流动与埋管周围的土壤进行热交换,将蓄存于土壤中的热量提取出来进行供暖,当地下蓄存的热量不足建筑物所需的冷负荷时,系统可按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供热工况运行,此时换热器起纯取热的作用。土壤蓄能与土壤源热泵集成系统的不同运行工况对地下埋管换热器的要求不一样,冬季供热工况的以上两种运行模式要求地下埋管换热器的功能也不同,这就使得在不同的运行工况、不同的运行模式需要对地下埋管群有不一样的结构优化。本章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将分别对土壤蓄热、释热运行模式和冬季纯取热运行模式的换热器进行结构优化。

2物理模型

土壤蓄热与土壤源热泵集成系统主要应用于工业余热、废热或太阳能比较富足的,以供暖为主供冷为辅的寒冷地区,在冬季对土壤蓄热、释热而言,地下管群换热器当作换热器和蓄热装置使用,因此该系统使用的地下埋管换热器具有土壤源热泵的换热和土壤蓄热双功能,所以亦称之为双重功效地下管群换热器。为了减小土壤蓄热、释热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及埋管换热器的占地面积,双重功效的地下管群换热器应采用垂直铺设的方式,其埋管换热器的结构形式通常有垂直U型管式、垂直套管式及垂直螺旋管式等。

本文研究的埋管换热器采用垂直U型管,同时为了减少土壤蓄热与土壤源热泵集成系统在蓄热与释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应尽量减少外层管的数量,所以管群的布置形式为等间距的八边形排列(见图1)。管群的U型管总数为52根,其中内层管32根,外层管20根。在冬季供暖时52根联供,夏季可隔根使用以此增大排热体积。当在冬季纯取热工况下运行时,由于较大的管间距能减轻管间的热干扰问题,更有利于盘管取热,但是如果在冬季纯取热工况运行时仍采用以上的埋管布置形式和埋管间距,既影响到系统的取热性能,又不利于地温恢复以及系统的长期运行。因此,当冬季纯取热工况下运行时,为保证埋管间距有利于系统的长期运行,只取管束中的部分埋管参与冬季取热工况的运行。冬季纯取热工况埋管布置形式如图2所示,本文选取了4根内层管、8根外层管进行联管联供。

3土壤蓄热、释热过程的数学模型

在土壤蓄热、释热过程中,地下埋管换热器与土壤的传热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盘管的埋深、尺

图1 

具有蓄热工况时地下管群换热器平面布置图

图2 冬季纯取热工况时地下管群换热器平面布置图

寸及盘管周围土壤的热物特性、土壤中水分的热湿迁移、埋管周围与土壤接触的紧密程度等。为了使建立的数学模型能真实地描述盘管在土壤中的传热过程,并且便于问题的理论分析与求解,在建立土壤蓄热、释热过程的数学模型时作如下近似假设[4]:

(1)土壤为各向同性、均质的刚性含湿多孔介质体,且含湿量均匀一致。

(2)盘管与土壤间以纯导热的形式进行热量的传递,忽略土壤中水分迁移的影响。根据M.Piechowski 的研究,认为在换热过程中因土壤热量

传递引起的水分迁移而导致的土壤导热系数的变化较小,伴随水分迁移而迁移的热量,相对于总的热量传递可以忽略不计(误差小于5%),故作这样的假设。

(3)忽略U 型管管壁与回填材料、回填材料与

土壤之间的接触热阻,认为埋管与回填材料、回填材料与孔壁接触紧密。

(4)土壤、回填材料和U 型管的初始温度一致。(5)忽略土壤表面与周围环境的辐射换热。

本文针对地下埋管换热器管群实际模型进行模拟分析,采用整场模拟进行整体求解的方法。该土壤蓄热、释热过程的数学模型主要建立在如下几个

能量平衡方程上。

(1)管内流体的能量平衡方程:9t f 9

τ=-u 9t f 9τ+α

f 92t f 9x 2+92t f 9y 2+92t f

9z 2(2)管壁的能量平衡方程:9t p 9

τ=α

p 92t p 9x 2+92t p 9y 2+92t p

9z 2(3)回填材料区域的能量平衡方程:9t b 9

τ=α

b 92t b 9x 2+92t b 9y 2+92t b

9z 2(4)土壤区域的能量平衡方程:9t s 9

τ=α

s 92t s 9x 2+92t s 9y 2+92t s

9z 2(5)初始条件:t f =t p =t b =t s =t 0(τ=0)(6)边界条件:

地下管群换热器顶部的边界条件

-λ9t s 9n |z =0

=h w (t s -t a )

地下管群换热器底部的边界条件9t s

9n |z =z b

=0地下管群换热器的远边界条件 t s |r f

=t 0

流体入口条件 t f =t i

以上各式中下标,f 表示流体,p 表示盘管,b 表示回填材料,s 表示土壤,α表示大气。u 为流体的

流速,m/s ;λ为导热系数,W/(m ・℃

);t 为温度,℃;τ为运行时间,s ;α表示热扩散率,m 2/s ;h w 为地表面对流换热系数,W/(m 2・℃

);r 为距管束中心的距离,m 。

4数值模拟与分析

在上述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对集成系统在土壤

蓄热、释热工况时地下管群换热器不同管间距(D =016m 、018m 、110m )情况下进行模拟计算。冬季系统进行3d 预蓄热,然后进行8h 释热、10h 蓄热、6h 停机的以日为周期的正常蓄热、释热运行30d 。模拟计算时采用的各项参数见表1。

表1 不同埋管间距时蓄热、释热运行的模拟条件

盘管内/外径/mm 20/24管内流体类型水

土壤类型砂砾

管脚间距/mm 40土壤初始温度/℃

15

埋管管材HDPE 钻孔内径/mm 100蓄/释热入口水温/℃30/60远边界/m

9

井深/m

40

管内流体流速/m ・s -1

0.5

回填材料碎石粘土

图3(a )、

(b )、(c )是不同管间距的地下管群换热器32根内层管总的日蓄热、释热量的变化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