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出版社大学语文课件5《孟子·告子章句上》(节选)
北师大出版社 大学语文课件4《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节选)
3、教育思想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 语· 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 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 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 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 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 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 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 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章句上) 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节选
广西财经学院 韦燕宁制作
与仁爱思想?
二、孟子生平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 省邹城市)人,(约公元前372~公元 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 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 义流派。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 479年)大约百年左右。在政治上主张 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 攻击杨朱、墨翟。孟子曾游说诸侯, 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当时大 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 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 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 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和 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四、孟子的主要思想
1、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 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 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 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认为如何对待人 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 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 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只有使 人民拥有“恒产” ,物质生活有了保障,才能得到天 下人民的衷心拥护 。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PPT精品课件:孟子语录PPT、优质教学课件
4. 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 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 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 一个鲁 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 整理等工作。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 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
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 人的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 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 ”三个
生字。
2. 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 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 流。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汪翠玲整理打印)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 诗歌的
《孟子告子上》课件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人格塑造
孟子强调的“仁、义、礼、智” 对于现代人的人格塑造有着重要 的指导意义。这些品质能够帮助 我们成为更有道德、更有责任感
的人。
自我反省
孟子提倡自我反省,这有助于我 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
,从而实现个人成长。
坚持原则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 原则和立场,不应轻易妥协。这 对现代人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时,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提供
文化交流
《孟子告子上》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历代评价
儒家学者赞誉
历代儒家学者对《孟子告子上》评价极高,认为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对儒家思 想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政治家重视
政治家们也高度重视《孟子告子上》的思想,认为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道德秩序具有重 要意义。
性论、道德观等方面。
孟子在《告子上》中提出了性善论的观 点,认为人性本善,但需要后天的教化
和环境影响才能实现人的善良本性。
告子则持不同观点,他认为人性无善恶 之分,人的行为取决于环境和教育等因 素。两人在这篇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 论,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道德的来源等
问题。
02
《孟子告子上》的主要思想
国家发展。
教育方法
孟子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 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考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内容
孟子认为教育内容应该包括道德教 育、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等多个方 面,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
03
《孟子告子上》的现代意义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大学语文(第三版)散文-《孟子》五章-PPT文档资料
二十七、《孟子》五章
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孟子·腾文公 下》)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 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 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颠 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 能。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 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能臣和 辅佐君主的贤士,对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往往会导致灭亡。这就说明,忧患可 以使人奋进、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孟子·告子下》)
孟子的性善说是一种道德先验论。宋代以后,为理学家们普遍接受,成为正 统的人性论思想,影响深远。
二十七、《孟子》五章
3、哲学思想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 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 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 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 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关于 天人关系,孟子认为天与人二者是相通的。从天的方面来说,天是万事 万物的主宰,人事的一切都是由天决定的。从人的方面来说,不仅人的 善性来自天赋,而且人心的思维功能也是天所赐予的。人心具备天的本 质属性,只要反求诸己,尽量发挥、扩展自己的本心,就可以认识天。
二十七、《孟子》五章
2、伦理思想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 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 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读解告子上》课件
告子和孟子的辩论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但这场辩论对 于后世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告子上》章节解读
孟子对告子的观点
孟子认为告子关于“生之 谓性”的观点没有区分人 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忽视 了人的道德本性。
孟子认为告子的“食色, 性也”的观点过于狭隘, 没有考虑到人的道德情感 和仁义之心。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告子认为,教育应注重实践与理论 的结合,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 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
05
《告子上》章节的争议与评价
学术界的争议
孟子思想归属
关于孟子思想归属的争议,学术界对于孟 子是否属于儒家学派存在分歧。
解读分歧
对于《告子上》章节的解读,学术界存在 多种不同的观点和解释,导致争议不断。
孟子的思想体系以人性论为基础,认为人性本善,但需要经过教育和修养才能达到完善的境 界。他主张通过内省和修养来发掘人内心的善良本性,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实行仁政,反对暴政和战争。他主张社会平等和公正,反 对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同时,他也强调个人的道德责任和自我完善,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通 过自我修养来达到人格的完善和提升。
孟子的思想体系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在 中国历史上一直被广泛传播和研究,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2
《告子上》章节概述
章节背景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子百家 争鸣,孟子在此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 道德哲学和政治主张。
个人背景
孟子在游历各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 富的阅历和思考,对人性、道德、政 治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形成了 《告子上》中的思想体系。
《孟子·告子上》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孟子·告子上》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11·1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①;义,犹桮棬也②。
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 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③? 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注释〕①杞(qǐ)柳:也叫红皮柳,落叶灌木,枝条可编器物。
②桮棬(bēi quān):桮,同“杯”;棬,木制的饮器。
泛指杯盘类的容器。
③戕贼:残害,损害。
11·2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①,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②。
无分于上下乎?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跃之③,可使过颡④;激而行之⑤,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注释〕①湍水:急流。
②信:的确,确实。
③搏:拍打。
④颡(sǎng):额头。
⑤激:用戽(hù)斗抽水。
11·3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11·4 告子曰:“食色,性也。
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曰:“彼长而我长之①,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②,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 且谓长者义乎? 长之者义乎?”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
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曰:“耆秦人之炙③,无以异于耆吾炙。
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注释〕①第一个“长”指年长,第二个“长”指将其看作长者来尊敬。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PPT精品课件:孟子语录PPT、优质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
1.听音乐,猜动物游戏。
大森林里,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上演。听听,谁来了? 2.生上台用模仿表演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猜测结果。这样,几种 小动 物相继集中在台上了。(不限于一定是书中所说几种动物,如果 学生 猜成了别的小动物,也允许。)
二、创编故事。
232
1.大家看,这么多的动物聚在一起,多么有意思!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 有价值的言语;
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 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 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 陷也。”又誉其矛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 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 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 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 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36
有祖国的强力支持,五年、十年后,香港、澳门将会有更令世界 瞩目 的变化!
(2)他们不知这些危险,只知道什么呢? 蝉只知——高居,悲鸣、饮露, 螳螂只知——委身曲附欲取蝉,
黄雀只知——延颈,欲啄螳螂, 5.致命错误啊!快劝劝他们吧
!
生自由说,在劝说中自我感悟道理。 6.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或经历过同样的事?说出来,让我们 也引以为戒。
联系实际说。 7.齐读阅读提示,警醒自己。 四、拓展。 1.寥寥 58 个字,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悬念重重,波澜起伏的故 事,让我们有这么多感悟,作者真了不起!这个故事是谁带给我
四、动笔成文。 1.不 管 你 的 救 援 是 惊 险 的 , 还 是 有 惊 无 险 的 , 或 是 充 满 喜 剧 色 彩 的,我们都期待着。大胆想象,用你的文字把我们带到神奇的童话 世 界吧。
告子上(节选)《孟子》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告子上(节选)《孟子》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告子曰:“食色,性也。
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
’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51〕也,其所以陷溺〔52〕其心者然也。
今夫麦〔53〕,播种而耰〔54〕之,其地同,树〔55〕之时又同,浡然〔56〕而生,至于日至〔57〕之时,皆熟矣。
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孟子语录》ppt公开课课件2
作者简介
•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 (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 作有《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 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史称“亚圣”。
考考你
• 欲: 也; 亦: 得兼: பைடு நூலகம்:
根据课文内容填充
• 鱼,____ ;熊掌,_____ , 二者 _____ ,舍 __ 而取 __ __ 者也。生,_____ ;义 _ ___ ,二者 _____ ,舍 __ __ 而取 _____ 者也。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 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 出了怎样一种精神。
• 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 者皆可抛。(匈牙利· 裴多菲) •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 祥) • 3、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 有后来人。(夏明翰) •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孟子的其它名言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侧隐之心,人皆有之.(推崇人性本善的观点)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节性之善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节性之善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jué)诸东方则东流,决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
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ǎng);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
译文:
告子说:“人性就好比是水势急速的水流,在东边冲开缺口就向东流,在西边冲开缺口就向西流。
所以人性没有善不善之分,就好比水没有流向东西方之分。
”
孟子说:“水流确实没有东流西流之分,但是没有上流下流之分吗?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好比是向下流淌一样。
人的本性没有不善良的,水的本性没有不向下流淌的。
如今的水,被击打就可以溅得很高,可以使它高过额头;堵塞水道使它倒行,就可以使它流上山岗。
难道这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使它这样的。
人之所以可以使他不善良,其本性的变化也是一样的。
”。
中国儒家典籍巨著《孟子》原文注释及译文(告子章句上)
中国儒家典籍巨著《孟子》原文注释及译文(告子章句上)《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孟子·告子章句上本篇集中讨论人性问题,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
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
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
全篇原文共20章,本书选14章。
【第一章】人性向善,犹水就下【原文】告子①曰:“性犹湍水②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③无分于东西。
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4)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5);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注释】①告子:生平不详,大约做过墨子的学生,较孟于年长。
②湍(tuan)水:急流的水。
③信:诚,真。
④就:趋向。
⑤颡(sang):额头。
【译文】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
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
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
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
人的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第二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原文】公都子①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
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②,以省瞽瞍(3)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
’今曰‘性善’,然则被皆非与?”孟子曰:“乃若④其情⑤,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PPT精品课件:孟子语录(1)PPT、优质教学课件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孟子语录》以及 孟子名言。
2.完成《配套练习》的《孟子语 录》一课。
(2)他们不知这些危险,只知道什么呢? 蝉只知——高居,悲鸣、饮露, 螳螂只知——委身曲附欲取蝉, 黄雀只知——延颈,欲啄螳螂, 5.致命错误啊!快劝劝他们吧!
生自由说,在劝说中自我感悟道理。 6.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或经历过同样的事?说出来,让我们 也引以为戒。
联系实际说。 7.齐读阅读提示,警醒自己。 四、拓展。 1.寥寥 58 个字,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悬念重重,波澜起伏的故 事,让我们有这么多感悟,作者真了不起!这个故事是谁带给我 们的 呢? 你怎么知道的?(进一步强调看注释的方法,注意自学能力的培
230
养。)
补充:刘向 中国西汉文学家。编著了《新序》、《说苑》、《古 列女传》3 部历史故事集 。
义务教育课程六年级(下)
孟子语录
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 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的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书,提出 “仁政”思想。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生命与正义、真理的关系及生
命的价值。
3.搜集孟子名言并背诵。
在细节处教师可相机提醒关注,并引导用语言表达。 如:在小熊装死时,问:“他装得像吗?”并追问“哪里像”。
在营救行动的关键之处教师可提示:嘘!成败在此一举啦!注意!
234
再提醒回顾:小熊刚才是怎样救出小猴的?
同时还可让学生板书关键词。 教师相机点评,提升小结方法。如:“细致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 到了一位机灵的小熊。”“这些语言符合小熊的身份。” 三、了解故事创编要求。 1.阅读作文要求及提示。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孟子语录》课件PPT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 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 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 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 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 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 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 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孟子语录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理解“舍生取义”的意思。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 (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作有《孟子》, 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史 称“亚圣”。
字词讲解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 分英语141分 文综 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坚持做好每个学习步骤
武亦文的高考高分来自于她日常严谨的学习 态度,坚持认真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 “高中三年,从来没有熬夜,上课跟着老师 走,保证课堂效率。”武亦文介绍,“班主 任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了很大引导作用,王 老师办事很认真,凡事都会投入自己所有精 力,看重做事的过程而不重结果。每当学生 没有取得好结果,王老师也会淡然一笑,鼓 励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原文及翻译上学的时候,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告子章句上·第一节作者:佚名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
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桊。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桊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文言文翻译:告子说:“人性,好比是柳树,行为方式好比是杯盘;使人性具有仁义,就好比是用柳树制成杯盘。
”孟子说:“你是顺着杞柳的本性来做成杯盘呢?还是伤害它的本性来做成杯盘?假如说要伤害杞柳的本性来做成杯盘,那么你也会伤害人的本性来使人具有仁义吗?带领天下人来祸害仁义的,必定是你这种言论。
”注释1.告子:人名,孟子的学生。
2.杞柳:杨柳科植物,即柜柳,杨柳树的一种。
3.桮棬:(bei杯guan圈)木制的盛汤、酒的器皿。
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作品出处《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孟子语录》课件PPT
养成勤动脑、 爱思考的好习惯。
教师: 学校: 班级
孟子语录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理解“舍生取义”的意思。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
(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作有《孟子》,
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史
称“亚圣”。
字词讲解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一书共收 入七篇文章,每篇又分“上篇”和“下篇”。 先讲解字、词 所:不译。欲:想要得到。也:句末加强 判断的语气词,不译。亦:也。可:能。得兼: 应为“兼得”的倒装,同时得到。舍:舍弃。者 也:连用时,加强判断语气。生:生命,也可以 理解为“活着”。义:可以理解为最高尚的思想、 行为、道德(真理、信仰、正义等)。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PPT精品课件:孟子简介PPT、优质教学课件
Shǔ (5)计算uò (6)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
外将兵(《陈涉世家》返)回
树
(1)种植 一年之计,莫如树
谷(《管子》)
树之以桑(《寡人 之于国也》)
(2)树立、建立 树帜曰“谢庄团练
冯”(《冯婉贞》)
(3)培养
终生之计,莫如树 人(《管子》)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
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
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
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
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
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
透彻。
返回
词语讲解
凶
直
察
数
喻
树
兵
返回
凶
(1)不吉祥,不幸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 乱则凶(《荀子》)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 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 误的措施就凶险)
庄周梦为蝴蝶,栩
栩然蝴蝶也,自喻适
志与(《庄子﹒齐物
论》 )
返回
兵
(1)兵器、武器
兵刃既接(《寡人之于 国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3)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廉颇蔺相如列 传》)
(2)军事、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 子兵法》)
(4)士兵
可汗大点兵(《木 兰诗》)
返回
直
(1)与“弯”相对
(2)庄稼收成不好
河东凶亦然(《寡人之 于国也》)
(3)凶残、残暴 攘除奸凶(《出师
表》)
(4)恐惧而喧嚷骚 动
敌入而凶(《国 语》) (由于敌人入侵因恐
惧而喧嚷骚动) 返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呢?
❖ 孟子进行了论证:其一,生命 是我珍爱的,但还有比生命更 为我所珍爱的(指义),所以 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 我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为 我所厌恶的(指不义),所以 有时对祸害(死亡)不愿躲避。 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 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 义。
❖ 其二,如果没有比生命更为 人们所珍惜的,那么凡是可 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样 不能用呢!如果没有比死亡更 为人们所厌恶的,那么凡是 可以用来避免祸患(死亡) 的事情哪样不能做呢!言外之 意是:这样下去,人们的行 为不是会变得无所不为、卑 鄙无耻了吗?这是从反面论 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 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 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 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有些人在民族存亡和 革命成败的危难之际,能够宁死不屈、舍生 取义,而在革命成功、天下太平的宴安之时, 却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甚至违 法乱纪为亲戚朋友谋取私利,这种现象该如 何解释呢?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 义之心,后来变得贪求利禄,丧失了原来的立 场和品德。提醒人们应该时时刻刻警惕和反 省自己,不要贪图爵禄而干不合礼义的事情。
阅读与思考
• 阅读《论语》 、《孟子》全文,整体 把握儒家之“义”,并将之与西方文 化中的“绝对律令”、“绝对道德” 进行对比思考。
❖ 孟子是怎样提出和论证他“义”的 主张呢?
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
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 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 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 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 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 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 要义。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 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 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 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 主张。
• 孟子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万钟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批判,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 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 “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 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南宋民族英雄文 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现代无 产阶级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 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 都是与“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的。
者不可兼得时有人舍生取义。
❖ 为使道理更令人信服,更容 易被人接受,孟子又用具体 的事例来说明。嗟来之食的 侮辱比死亡更令人厌恶,所 以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 侮辱性的施舍。连无人认识 的路人和贫困低贱的乞丐都 能这样做,常人更不用说了。 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 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 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 义。
《孟子·告子章句上》节选
广西财经学院 韦燕宁制作
焦点问题
何谓义? 当人面临“我之所欲”与人生大义的选择时,如
何做才能够不失其“本心”?
文本诵读
❖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 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 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 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 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儒家之“义”
❖ 义者,宜也。公正的道理;合宜的行为 。
❖ 仁内义外。。《孟子·尽心下》:“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 君臣也”。又《公孙丑上》:“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 臣。父子主恩,君臣主义。”
❖ 仁是情,义是理;仁是“非之而不可恶者”,义是“恶之而 不可非者 。”
❖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周易》上 经“坤”卦《文言》曰)
❖ 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 他不肯趋附权势。他说:“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他曾经在齐 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的 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 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 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 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 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 用,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辞拒绝。 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 气概。
❖ 其三,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就 可以保全生命,而有的人不 愿意采用;通过不正当的办 法,就可以避免祸患(死亡), 而有的人不愿意去干。所以, 还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爱 的(指义),还有比死亡更 为人们所厌恶的(指不义); 不单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 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贤人没 有丧失罢了。这是从客观事 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锺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锺 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 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心欲”片段选自《孟 子·告子章句上》,它论述了 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 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 舍生取义。
❖ 什么是“义”呢?孟子说: “羞恶之心,义也。”(《告 子上》)又说:“义,路 也。……惟君子能由是路。” (《万章下》)孟子认为自己 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 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 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 正路。
❖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 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义”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绝对律令,绝对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