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成因及干预”案例
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成因及干预”案例分享
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成因及干预”案例分享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成因及干预”案例三年级学生**,平时傲气十足,对同学不屑一顾,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一些,与同学在一起,常常趾高气扬,喜欢指手划脚。
如果同学不接受他的意见,他就大发脾气,甚至骂人,弄得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不想理他。
这导致**在班级里很孤立,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一,人际交往不良的原因**表现出来的是人际交往不适应,小学生出现这种交往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自我中心的影响有的小学生自我中心比较严重,他们对外界、他人的认知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这种自我中心的影响,认为其他人都应该围绕自己转,因此导致交往不良。
就**而言,他对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同学,认为别人都要听他的,影响了他与同学的正常交往。
2.不良的情绪和自控力的影响不良情绪也容易引起人际交往障碍。
有些小学生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容易发脾气、冲动;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头脑还不够冷静,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动地调整认识上的偏差,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容易与他人产生人际交往冲突,周围的同学不能接受他们,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如上例中,**平时趾高气扬,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因此同学无法接受他。
3.交往技能的缺乏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刚由以游戏活动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由与父母交往为主,转为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为主。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交往技能指导,他们不懂得在新的交往群体中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他人,因而在与同学的人际交往中出现冲突,影响交往的效能。
二,教育指导措施对于小学生人际交往适应问题,教师应予以重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主要指导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1.改变自我中心的交往观念改变小学生自我中心的、片面的人际交往观念,使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全面、正确的认知,这是改善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首先,老师和家长在实施教育时,要让小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其次,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转换角色的方法,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再次,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5篇篇一: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
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
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一次,当时还在全校范围内被点名批评,他满肚子的委屈想找人诉说,怎想回到家,由于父母不会教育,又被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
那时他年龄尚小,属于弱势群体,于是就拼命压抑自己,什么都不说。
但阴影已经埋下,等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出来。
心理专家指出,吴某在小的时候认知受到压抑,于是初中借助细小的事情就爆发了出来,属于迟发性应激障碍。
因此首先要让他把过去受压抑的东西发泄出来,调节他的善恶观。
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问题,告诉他遇到问题可以发泄,但不能伤害别人,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对象。
其次,可以教他一些制怒的技巧,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
比如要发怒时把眼睛抬起来,别盯着对方看,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
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
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
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例子
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例子1. 小孩子玩玩具的时候,那可真是眼里只有玩具啊!他才不管别人呢,就像小老虎守着自己的肉,谁也别想抢走,这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吗?比如小明,抱着自己心爱的玩具车,谁碰一下他都要大哭大闹。
2. 当有好吃的东西,孩子会第一个冲过去,恨不得全都是自己的,这难道不是自我为中心吗?就像小馋猫看到鱼,哪还管别人呀!像小芳看到巧克力,谁劝都不听,非要独占。
3. 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就要一直看,也不管别人想不想看其他的,这多明显是以自我为中心呀!这不就像熊孩子霸着电视,别人只能干瞪眼。
比如小军,看动画片时就不让别人换台。
4. 在和小伙伴玩游戏时,规则得按他说的来,这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什么呢?就像小霸王要统治游戏场一样。
比如小力,玩游戏必须得听他的。
5. 自己的东西不肯分享给别人,还觉得理所当然,这不是自我中心吗?好比小仓鼠把食物都藏起来,才不给别人呢!像小琴有了新文具,怎么都不肯借给同学。
6. 自己做错了事,却怪别人,这不是只考虑自己吗?就像小鸵鸟把头埋起来,反正都是别人的错。
比如小伟不小心打破了杯子,却说是杯子自己掉下去的。
7. 只愿意听表扬的话,一被批评就不高兴,这不是心里只有自己的感受吗?像小花被夸就笑嘻嘻,被说就撇嘴。
8. 去别人家做客也毫不收敛,随意摆弄别人的东西,这不是自我为中心吗?像小猴子进了花果山,完全不顾忌。
比如小涛在亲戚家乱翻东西。
9. 说话的时候也总是“我”怎样怎样,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想法,哎呀,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嘛!就像小喇叭只播放自己的声音。
比如小燕,总是说“我要这个”“我喜欢那个”。
我觉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这样的阶段,但这也需要家长和老师正确引导,让他们慢慢学会关心别人,理解别人的感受呀。
小朋友自主意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家长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自主意识培养。
自主意识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和情境时,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自我管理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解决问题、实现自我价值。
本案例以小明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案例主体:小明,男,8岁,就读于小学三年级。
小明性格开朗,热爱学习,但缺乏自主意识,常常依赖父母和老师的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小明往往需要父母提醒才能完成作业,面对困难时容易放弃。
案例经过:一、发现问题一天,小明回家后,父母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有很多错题。
询问后得知,小明在写作业时遇到困难,但因为缺乏自主意识,没有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而是选择等待父母的帮助。
父母意识到,小明的自主意识培养刻不容缓。
二、制定教育方案1. 家长层面:(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要认识到自主意识的重要性,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独立。
(3)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层面:(1)引导孩子树立目标: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2)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有挑战性的作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3)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教师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三、实施教育方案1. 家长层面:(1)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让孩子参与到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
(2)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先引导他们自己思考,然后再给予适当的帮助。
(3)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让他们在兴趣爱好中培养自主意识。
儿童自我中心主义的例子
儿童自我中心主义的例子
儿童自我中心主义是指儿童在心理发展初期,往往以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为中心,不能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
以下是一些儿童自我中心主义的例子:
1、玩具抢夺:当一个孩子看到另一个孩子有一个他想要的玩具时,他可能会直接去抢夺,而不是通过协商或者等待轮换。
2、不顾他人:孩子们可能会在游戏中只玩自己喜欢的部分,而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或者游戏规则。
3、自我认知过高:孩子可能会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关注他,他的所有要求都应该得到满足。
4、缺乏同理心:孩子们可能难以理解其他人的感受,例如哭泣的同伴可能不会引起他的同情。
5、自我中心的语言:孩子可能会在描述事情时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比如只讲述自己的部分,忽略其他人的角色和贡献。
这些都是儿童自我中心主义的常见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发展,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会逐渐减少,他们将逐渐学会理解他人,尊重规则,以及考虑到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因此,对于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家长和教育者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规则和人际关系,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首先,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经验,教他们学会等待和轮流。
同时,他们也应该教育孩子们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此外,家长和教育者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集体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规则和人际关系。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减少自我中心主义的行为。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一.案例介绍邓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小学生自我意识辅导案例一
小学生自我意识辅导案例一:找优点辅导题目找优点主题分析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对一个人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若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也就帮助他们初步树立了自尊和自信。
如果一个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那么他将缺乏自信,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小学生中,有不少人存在着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自信,长此以往会对他们的心理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通过本课来挖掘每个人身上存在的优点,使小学生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
同时,在听同学的自我描述以及对同学的赞美过程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同学,欣赏同学具有的这许多优点,为他们高兴,从而也有利于融洽与同学的关系。
目的要求1. 通过让小学生叙述自己的优点,提高个人的自尊和自信。
2. 通过听别人述说优点,增进对同伴的进一步了解和感情。
课前准备让小学生找找各自的优点。
辅导方法讨论法、游戏法。
操作过程1.导入新课。
教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学生叫王伟,他是一个爱劳动、懂礼貌的孩子,只不过在学习成绩上表现一般,因此,王伟总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心目中的好伙伴。
问题:如果他是你身边的同学,你将如何看待他呢?你会怎么帮助他呢?(请4~5名同学发言)教师根据学生们发言的情况,引出了解自己拥有的优点的重要性。
“同学们,不仅王伟同学身上存在许多优点,就是在座同学身上同样有许多优点,就让我们来找一找。
下面让我们来做‘找优点’的游戏。
”(板书“找优点”)。
2.课堂操作。
(1)游戏一:为自己找优点。
两个人为一小组,各自讲述自身优点;一个人说的时候另一个人要认真听,并且数一数他说了几条。
2分钟后轮换。
然后,请学生发言,说说自己有几条优点。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在较短的时间里要找出自己的优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但是,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只是有些优点你没有发现而已。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三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三篇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1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
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
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
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2【摘要】文章结合真实案例,总结出预防、干预、巩固三者相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这对于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案例;反思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方式。
无论是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层面,还是从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角度,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同时,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也是每一个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某些超出自身能力的困境时所产生的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
它标志着一个人正在经历着生命中的剧变和动荡,它会暂时地干扰或破坏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模式,并有可能引发自杀或杀人等严重恶果。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学校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心理危机引起的伤害行为发生或将伤害行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生命安全,使之恢复心理平衡,进而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重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
小学生交往问题咨询案例一:自我中心
小雪的母亲逢人便夸她的好女。
儿多么的聪明,在班上学习总是前几名,而且,在书画、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市里的一二等奖,可谓多才多艺。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她与同学相处不好,同学关系紧张。
由于小雪多才多艺,学习又好,再加上家庭比较富有,她时常瞧不起班上其他同学。
在学习上,如果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会随口说:“这问题太简单了。
”当看到别人的、穿着一般时,她也会说:“这衣服太不好了,买件贵点儿的穿上吧。
”她就是这样,给人的感觉仿佛她就是“小公主”。
她很傲,有时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承认,还多方辩解,甚至有时为了获得荣誉还弄虚作假。
[分析]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在家庭中他们处在中心的地位,就曾有小学生说过,“在家里爸爸听妈妈的,妈妈听爷爷、奶奶的,而爷爷、奶奶听我的;家里我老大!”在家庭中形成的这种自我中心的个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
[方法]1.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
2.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形成的环境。
3.在家庭中逐步改变小学生的自我中心,采用行为转变方法,如厌恶法、代币法等。
4.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
5.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使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
6.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睦相处。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案例分析)
今天早晨,区域活动开始了,煦煦选择了搭积木,他走到桌子旁,把篮子里的轮胎都挑了出来,放在自己前面开始拼搭。
过了一会儿,慧慧大喊:“老师,煦煦抢我的轮胎。
”我走过去,只见煦煦前面又多了好几个轮胎,通过了解,原来这几个轮胎都是从其他幼儿手里抢过来的。
经过我的劝说,他拿出了几个轮胎还给他们。
一会儿后,煦煦把小车给了荧荧,走到绘画区,画了五分钟后,把笔一扔,又回到了建构区。
由上述观察可以看出,煦煦看到喜欢的东西会从他人手中抢过来,不太愿意与人分享,通过教师的劝说,才勉强愿意拿出少许。
还可以看出,煦煦在活动中不够专注,缺乏耐心,一些游戏玩了一会儿就没劲。
下一次游戏前,教师要面对全体幼儿强调游戏规则,篮子放在中间一起拿,拿一个搭一个,不能争抢,同伴之间要学会分享、合作。
如果煦煦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可以请他说说之前老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他对照自身的行为发现错误进行改正。
轩轩小朋友由于年龄问题,又重新读了一年小班,这时他就进入到了我们班。
又由于他比班级中的小朋友多一年入园的经验,因此在班级中就显得特别的活跃。
他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面较广,但是他有特别强烈的逆反行为,这和他平时都是由奶奶抚养有一定的关系。
因为爸爸妈妈的工作关系平时都不要家,也没有时间跟孩子一起,所以轩轩都是跟奶奶住在一起,是由奶奶来抚养。
也因为轩轩也比他小朋友多读了一年幼儿园,对于小班所学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平时教学活动时他的表现特别棒,我们也十常表扬他,就因为这们他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都是以自己为中心。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就强,对家里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再加上祖辈的过度宠爱,所以在家里叫他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常常使得家长束手无策,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上称为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特点。
祖辈可能对于孩子的心理变化观察不透彻,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孩子变坏了,不可话,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在此时的行为表现,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一味训斥,打骂,这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执拗任性或胆大妄为。
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教育对策 胡志荣
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教育对策
个案研究
东城街道营子小学胡志荣
个案研究曾经在教育领域非常流行,是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的一种实践研究方法。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非常“特殊”的学生。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这些学生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惯,甚至是特殊的“癖好”。
正因为这部分学生与同年龄段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育方法与手段进行教育。
否则,不仅达不到“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放过一个学生”的要求,这些学生还往往会成为班级、学校的破坏性之源。
在我的班上遇到过一个非常厌学、极端以自我为中心的男生。
该生平时上课总是无所事事,不是东瞧瞧西望望,就是自顾自做些与上课无关的事。
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该生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对教师发脾气,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
根据这些情况,我开始详细了解了该生的家庭教育(与其家长多次交谈了解到,该生原先是独子,在家非常受宠爱,现在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小学教育情况,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与个性倾向等,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一个小课题即《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教育对策个案研究》,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自我为中心的典型案例
以自我为中心的典型案例一、聚餐时的“点菜独裁者”就说我们上次同学聚会吧。
大家好不容易凑到一起,商量着去吃火锅。
到了火锅店坐下,服务员把菜单拿来了。
这时候,有个同学小李就开始“作妖”了。
别人还没来得及看菜单呢,他一把就把菜单抢过去了,然后就开始自顾自地点菜。
什么毛肚啊,他说自己最爱吃,直接点了两份;鸭肠也是,他觉得必须要有,又点了好多。
我们有人就小心翼翼地说:“小李啊,咱们人多,也让大家点几个自己喜欢的菜呗。
”结果他来一句:“你们吃我点的就行,这些都是超好吃的,我还能坑你们啊?”最后整个点菜过程就成了他的个人表演,完全不顾及其他人可能有不同的口味或者忌口。
像他这样,在聚餐的时候只想着自己爱吃的,不考虑大家的感受,就是特别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二、旅行中的“行程独裁者”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旅游,其中有个叫小张的。
出发之前我们就说好了大家一起商量行程,毕竟每个人想去的地方可能不一样嘛。
结果呢,到了目的地之后,小张就开始发号施令了。
第一天早上,我们本来打算去当地一个很有名的历史古迹,大家都挺期待的。
可是小张突然说:“我不想去看那些破石头,我要去海边,咱们现在就去海边。
”我们就和他解释说古迹的门票都提前订好了,而且这也是大家之前商量好的一部分行程啊。
他却不管不顾,说:“我不管,我就是想去海边,你们要是不去,我就自己去。
”没办法,为了不把队伍拆散,我们只能临时改变计划跟着他去海边。
整个旅行过程中,他都是这样,只要他想做什么,就不管其他人的想法,一切都得按照他的意愿来,真的是很让人头疼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家伙。
三、办公室里的“噪音制造机”我们办公室有个同事小王,那可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典型。
他特别喜欢在办公室里吃一些味道特别大的东西,像榴莲糖啊,螺蛳粉这种。
你想啊,办公室是大家工作的地方,空间又不是很大。
他在那吃榴莲糖的时候,整个办公室都弥漫着一股臭味,我们好多人都被熏得头晕脑胀的。
我们就和他说:“小王啊,你能不能别在办公室吃这种味道大的东西了,我们都没法好好工作了。
小学心理案例(自我认知、自信心理)
案例一:周敏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
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
面对激烈的竞争,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失。
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
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案例二:开学一个月不到,发现文文同学不像班里其他男生那样好动,课间总是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很少与周围的同学说笑。
课上更是一言不发,每次点名让他回答问题时总是坐着摇头,表达能力较差。
那么,做为一名心理教师,我们如何面对自卑怯懦的学生?案例三:三年级的班中有这样一位男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保持不到5分钟就开始影响周围同学,面对班级干部的批评永远都不服气,首先把责任归为他人,老师批评他时他不反抗也不狡辩,但是转身依旧我行我素,写题时不是丢字就是错字,他的家长每天看着他写作业都得到10点以后,(因为他一边写一边玩)。
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你怎样应对?案例四:一年级开学了,李老师执教的班级有一个小女孩,她小小的个子,每天来上学时,总是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放手,她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
她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齐读齐唱时,她只是默默地坐着,课间操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丝毫没有笑容。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
作为李老师,应该怎样帮助这位小女孩?案例五:四(2)班林××我是班里个子最小的一个。
我今年都十一岁了,可看起来却跟二年级的同学差不多高,于是,我在教室里的座位永远是第一排。
为此我觉得很苦恼,我想我为什么总是长不高!尤其是当有几个调皮的男同学幸灾乐祸地叫着我的绰号:“矮冬瓜!矮冬瓜!”我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
有一次,又有几个男同学追着我叫:“矮冬瓜!矮冬瓜!”我夺路而逃,却没想到,刚跑到楼梯口,便一头撞上了老师。
0-6岁自我为中心案例
0-6岁自我为中心案例典型行为:4岁的小斌小朋友是个比较活泼开朗的孩子,宝宝比较散漫、随便。
在活动中喜欢随便走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睡觉、吃饭他都是最有问题的一个,吃饭的时候喜欢讲话;睡觉的时候经常去惹别的小朋友,就算自己睡也不好好地睡,不是脚翘起来就是自己跟自己讲话或者乱叫,一定要老师盯着才会安静。
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叫的却更加的起劲。
可以说该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差、自由散漫而且十分任性,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活动力太强了。
成因分析:小斌小朋友是跟爷爷奶奶一起住的,都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来管的。
奶奶更是对他疼爱有加,家里吃饭也都是由奶奶喂他的,又因为现在是独生子女,父母更是疼爱有加,孩子要吃的就吃,不要吃的就可以不吃,所以到幼儿园来孩子也把这样的脾气带来了。
妈妈反映在家里的时候宝宝也是一刻都停不下来,喜欢到处乱走,乱碰东西,他也谁都不怕,但却只怕也是老师的舅妈,我们也希望能通过家园的良好互动和沟通,使宝宝变得越来变得越来越好。
培养目标:通过日常的各种活动,引导教育幼儿积极参加的同时,一定要遵守规则。
对于孩子好的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进行正强化。
而当宝宝行为出错的时候,也应该及时地进行制止,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可以的,下次不可以这样子。
就这样,表扬的就要表扬,批评的就要批评。
希望宝宝能在经过一段学习和生活后,各方面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具体措施:1、做好家园沟通,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情况,让家长正视自己孩子的优缺点,共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中,经常关注幼儿,若出现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就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3、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如:吃饭姿势、坐姿、睡觉习惯等。
4、若孩子取得进步,应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有动力去改正,帮助他一点一点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改善自闭症儿童自我为中心的有效方法
改善自闭症儿童自我为中心的有效方法改善自闭症儿童自我为中心的有效方法自闭症儿童的明显心理特征就是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而从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出发,再加上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从而造成很多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及人际沟通障碍,时刻影响着孩子自身对外界的观察力、做事主动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等软性能力的发展,在康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在提高孩子各项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调节孩子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并与家庭环境中的训练相结合予以改善。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解决自闭症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
小博,6岁,孤独症倾向伴有重度智力低下问题表现如下:1.刻板单一喜好。
喜欢让妈妈写字给自己看,但自身并不具备书写能力,在课堂上亦是如此,没有满足这种喜好时,会自伤、哭闹,直到被满足,对其他事物基本无兴趣。
2.做事主动性差。
做事被动懒散,大多数事情由家长代劳,如:吃完西瓜会将瓜皮给老师,自己不去扔垃圾,喜欢坐下来做不消耗体力的活动,特别对需要肢体活动的游戏较抗拒,会在参与两三分钟后出现情绪问题。
3.与他人的沟通性差。
沉醉于自我世界中,遇到问题多以自身情绪发泄,而拒绝与他人沟通。
4. 有一定理解能力但口语表述性差,只能引导下表达常用单词.如:我要、我吃等,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孩子对外沟通交流能力。
解决方法:1.用多种方式介入单一喜好。
针对孩子只喜欢他人书写,而拒绝接受其他信息的行为进行介入,如:图文相配。
向家长建议:在孩子要求妈妈写字时,立刻在白纸上画上“妈妈写字”的图画,并书写上文字,引导孩子观察图案并表达,若完成立刻满足孩子要求。
进一步泛化图画内容,如:画上“爸爸”、“电话”,写上简单文字,引导孩子观察并表达:我爱爸爸,我想爸爸,给爸爸--打电话。
或者画上“奶奶”“面条”“衣服”,表达:我爱奶奶,奶奶给我做饭、奶奶给我洗衣服等。
将孩子的单一喜好向两个方向扩展:一图卡交换系统,二与亲情相关的正强化语言。
2.扩大孩子的喜好范围。
利用孩子喜欢颜色鲜艳物品的特点,和其他孩子玩“吹泡泡”的游戏,并将泡泡吹落到孩子眼前,示范给他如何去拍、抓、吹,孩子逐渐产生兴趣,并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和孩子一起玩耍,另外还培养了孩子插棒、看电子宝典等喜好,改善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单一的活动内容。
小学生自制力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生自制力心理辅导案例第一篇:小学生自制力心理辅导案例小学生自制力心理辅导案例[事例]语文课上,学生们正在安静地做着作业,我则来回巡视着。
可宋晓东却不在专心做作业,他不是转来转去看别人,就是东摸摸西摸摸,再不行就研究自己的手指,他的嘴里还不停地发出声音……直至我站在了他的身边,他才停止自己的动作,拿起笔,慢慢地做起作业来。
悠扬的音乐声突然响起,原来下课时间到了。
我正要宣布下课,可宋晓东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冲出了教室去了,叫都来不及。
而他的桌上,书、作业本摊了一桌子…… [分析] 据我和同学们平时对他的观察个了解,他的学习习惯比较差,爱动,爱讲话,经常管不住自己,不仅是在语文课上,其他课上他也如此。
他的这些行为正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自制力是什么?自制力是儿童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
它可以克服任性、多动的毛病,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意志和能力,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与今后的不断发展。
[方法] 据统计,自制力强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成为艺术型或科学型的高级人才。
小学阶段是学生自制力培养的最佳期。
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时期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自制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1、巧用期望效应进行自制力教育。
期望效应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
于是,我找这个孩子单独谈话。
在谈话中,我肯定了他的优点,告诉他,他是个思维活跃的孩子,我非常喜欢他,可就是在课堂上有时有点控制不住自己。
如果,他能坚持改正这个小缺点的话,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我期待着他的表现。
孩子有点不敢相信、但又有点欣喜地答应了。
而当课堂上他再开小差时,我一个带着微笑的眼神,或者是凑到他耳边低低讲几句话,他马上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带着腼腆的笑容,改正了。
2、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自制力教育。
自制能力比较差,这几乎是现在的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因此,通过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制力的重要,并且从心底渴望自己具有较强的自制力。
以自我为中心案例
以自我为中心案例
嘿,咱就说啊,我给你讲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事儿。
就说我的朋友小李吧,有一次我们几个一起出去玩儿。
到了午饭时间,大家商量着吃啥,有人说吃火锅,有人说吃炒菜,结果小李直接来了一句:“哎呀,别争了,去吃牛排吧,我就想吃牛排。
”大家都有点懵,但也没说啥就去了。
到了餐厅,小李那叫一个专横啊,点菜全按他自己的喜好来,都不问我们的意见。
这还不算完,吃饭的时候他也是一直在说自己的事情,根本不顾我们想说啥。
还有一次呢,我们一起做小组作业。
本来大家分配好了任务,每人负责一块,可小李呢,总觉得自己的部分最重要,老去插手别人负责的,还指指点点的,说人家这里不对那里不行,就好像整个作业全靠他才行似的。
你说他这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是啥呀?这就像是一场篮球比赛,他非要把球一直抱在自己怀里,不给别人碰的机会,这比赛还怎么打呀?他怎么就不能多听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呢?老是这么自顾自的,久而久之谁还愿意和他一起玩一起做事呀?我觉得吧,人不能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得学会尊重和考虑别人的感受呀,不然最后肯定会变得很孤单,没有真正的朋友。
咱可不能像小李这样啊!。
自我本我超我的儿童案例分析
自我本我超我的儿童案例分析
这天中午起床,我又像往常一样门口检查孩子的穿鞋状况,果不其然又有几个孩子穿反了鞋,如果是以前我会直接对孩子说:“宝宝你的鞋穿反了,快换过来吧!”但是这天我突然灵机一动,故作惊讶的指着蒲玉的鞋说:“哎呀,宝宝,你的鞋宝宝怎样在吵架呀?你看它们两个正歪着头生气呢!”蒲玉听后立刻低下了头左看看右看看,笑着对我说:“呵呵,鞋子宝宝真的生气了!”于是我之后她的话说:“哎呀,鞋子宝宝这么好的好朋友,它们怎样会生气的呢,你赶快帮帮她们,让她们别生气了呀!”只见蒲玉蹲下身子,坐在床边脱下了鞋子,把它们换了过来,其他的小朋友看见了,都低下头去检查自己的鞋子有没有吵架,穿反鞋的小朋友就透过这样个比喻把穿反的鞋子都给换了过来,没想到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比我每一天纠正他们的错误来得有用,从那天以后,我每一天起床后发现他们把鞋子穿反了就会提醒他们:“快看看你的鞋宝宝又在吵架了呢!”孩子们会立刻自己检查并把穿反的鞋倒过来,有的孩子穿好了还会开心地说:“我的鞋宝宝不吵架了。
”
我班幼儿由于父母的工作忙,大部分孩子都是由家里老人带大的,可想而知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娇惯程度,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包办,就算是孩子能做的事情他们也担心孩子会做不来,久而久之使得孩子的自理潜力越来越差。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活动资料的组织应充分思考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时时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就拿穿反鞋这一件小事为例,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只用说教来让孩子认识左右是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如过只靠老师的关注和帮忙,又错失了孩子很好的学习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成因及干预”案例
五年级男孩,10岁,外向,脾气急躁,总标榜爱钱,把喜欢占便宜挂在嘴上,喜欢抬杠,虚荣。
三口之家,父亲工作较忙,每天和孩子仅在早上吃饭能相处半个小时,平时大多数母亲照顾,不太懂得与别人相处,过度强调自我感受,喜欢占上风,占便宜,求改善!采取说教措施,但基本无效果。
一、解读
孩子的情况表现出比较明显、典型的以“我”为中心。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照顾、呵护有余,而缺乏责任心的培养、缺乏照顾别人理解别人尊重别人的教育,出现这个局面就一点也不奇怪。
每个人都是家庭、社会的一个细胞,细胞要想保持健康,就需要能够与周围进行互动。
其中,感情的互动、理解的互动、照顾的互动尤其重要。
如果孩子从小只是作为被照顾者、被爱者,没有学会如何去体会别人的感受、照顾别人、如何去爱别人。
那他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就只是单向的。
五年级的孩子,应该培养起对周围人的关心、照顾、理解、尊重。
二、建议
1.让孩子认真承担起一份家务。
很多朋友可能会发现,我特别强调让孩子从小承担一项家务,在我的观念里,能够独立、主动、坚持的完成一项家务(最好不要用家务换取零花钱),比学习还重要。
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容易,但父母要淡定、坚定的坚持下去。
做什么可以让孩子自己选,但一旦选了,就要天天做好!这能够帮助孩子知道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什么叫付出。
一个善于做家务的孩子,才能够比较独立的做好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才是我们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
2.大人不需要总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坚强的一面。
告诉他,妈妈是女人,他是小小男子汉,要学会照顾妈妈。
甚至可以故意创造机会,教给孩子如何去照顾妈妈,如何端茶倒水、如何给妈妈弄点简单的食物,哪怕是冰箱里的面包,也要训练孩子去照顾人,一旦他做了,那么可以适当的肯定,但不需要逢人便夸。
慢慢过渡到如何照顾身边的女生、身边的同学、小朋友。
3.鼓励孩子在环境中寻找规则。
孩子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鼓励他们在游戏和环境中寻找规则。
比如,在麦当
劳游戏区玩时,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
可以鼓励他们排队,轮到自己玩时就没有必要谦让。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借助于严格的规则。
比如,在小便、喝水时,教育幼儿能排好队等待,不能蜂拥而上;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要有礼貌地和别人说……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但一些幼儿却很难做到,它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谦让心。
4.教育孩子遇事要协商
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不可避免,但关键的是如何解决。
要教育和引导孩子用协商的方法解决。
如在为某个玩具争抢时,可让孩子采取轮流玩的形式或石头剪刀布的形式玩;在玩沙过程中,为了工具争执时,可引导孩子合作的完成作品等等。
太原市并东小学心理研究课题组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