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一、内容简述本文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二十一课,课文标题为《文言文二则》。
本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内容短小精悍,充满哲理是古代智慧的结晶。
本篇课文旨在通过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让学生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人的智慧,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首先第一篇文言文以生动的描绘和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内容涉及为人处世、道德修炼等方面。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知识点包括文言文的词语理解、句式结构以及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等。
接着第二篇文言文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揭示了某种社会现象或人生道理。
本篇文言文的语言精炼,寓意深远通过古人的智慧启示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知识点主要包括文言文的阅读技巧、词义辨析以及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等。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将通过阅读课文原文,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掌握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背后的含义和深层哲理。
此外课文后附有一些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文言文二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课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领悟到古人的智慧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1. 简述文章目的和文言文的重要性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关于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的详细解读。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掌握其语言特点,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技能。
同时本文也将对文言文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以便引起广大师生和家长对文言文学习的重视。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文言文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
在六年级这一小学阶段的关键阶段,引导学生接触并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能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本文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特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其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ppt课件【部编版】
2019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精品PPT课件
《书戴嵩画牛》
走进作者
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
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 。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 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 牛“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 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 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
知识链接
《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水 墨画,纵44厘米,横40.8 厘米 ,现藏于中国台北“故 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研读感悟
课 文 讲 解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连一连
课
皎皎
文 讲
徐徐
解
袅袅
潇潇
萋萋
炊烟 明月 春雨 清风 芳草
研读感悟
想象说话
课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
文
讲 “善哉乎鼓琴,_________”志在________,
解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⑧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
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奏。
课 文 讲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 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解
伯牙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巍巍高山
的心志,锺子期说:“琴弹得真好啊!像
大山一样高峻。”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资料袋
课 文 讲 解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
课 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锺子
文 讲
期的死而“终身不复鼓琴”,你怎样看待
解 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和“资料袋”内容,
写一写你想对伯牙说的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质教学课件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 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 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破琴绝弦”是对伯牙的动作描写。子期死后, 伯牙觉得失去了值得让他弹琴的人,他的音乐再也无 人能理解,他的心意再也无人能明白,就以摔琴断弦 来表达他内心极度的痛苦和对子期深深的思念。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指导朗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 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 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刚弹琴就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说: “琴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弹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样高大。”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奔腾不息的志向。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
钟子期再一次说:“琴弹得真好啊!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
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伯牙和锺子期以琴声相知,成
为知音。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悼知音,从此不再弹琴。
可见他对知音的一片深情。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课文结构
伯 伯牙 鼓琴 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 破琴绝弦 相互欣赏
牙
鼓
知音难觅
琴 锺子期 听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文言文二則》課文原文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複為鼓琴者。
__________注釋①本文選自《呂氏春秋·本味》。
鼓:彈。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說指東嶽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樣高峻。
巍巍:高大的樣子。
若:像。
⑥[少選]形容極短的時間。
⑦[湯湯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樣浩蕩。
湯湯:水流大而急的樣子。
⑧[以為世無足複為鼓琴者]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書戴嵩畫牛蜀中有杜處土,好書畫,所寶以百數。
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
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
”處士笑而然之。
古語有雲:“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不可改也。
__________[注解](1)處士:有德才而不願去做官的人。
(2)所寶:所珍藏的寶貝。
(3)戴嵩:唐代畫家。
(4)《牛》:指戴嵩畫的《鬥牛圖》。
(5)錦囊玉軸:用錦緞作畫囊,用玉作畫軸。
(6)拊掌:拍手。
(7)搐:抽縮。
(8)股:大腿。
(9)乃:卻。
(10)掉:擺動,搖。
(11)謬:錯誤。
兩牛相鬥時,多是“尾搐入兩股間”的情形,也有“掉尾而鬥”者。
(12)然之:認為他說得對。
【篇二】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文言文二則》知識點生字組詞:哉:善哉壯哉怪哉妙哉嗚呼哀哉巍:巍峨巍然巋巍巍巍高山弦:琴弦弓弦弦外之音改弦更張軸:畫軸軸心軸線車軸轉軸曝:曝書熾曝曝曬一曝十寒破音字:鬥:dòu爭鬥dǒu斗膽角:jiǎo角落jué角色課後習題答案:2、“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複為鼓琴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教学设计篇1: 22.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哉、巍、弦”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世所稀。
知音共饮醉当歌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鼓”是什么意思?(弹。
)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争取读通课文(2)指名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少选之间”的“少”读shǎo。
“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2.教师出示课件,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
3.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应放在首位。
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深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
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适合反复诵读,所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图文讲解+练习(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图文讲解+练习《伯牙鼓琴》知识点课文主题:《伯牙鼓琴》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美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深情厚谊,表现了知音难觅的主题。
[注解]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样子。
⑥若:像。
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⑨破琴:把琴摔破。
⑩复:再,又。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
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知识点课文主题:《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戴嵩《斗牛图》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注解](1)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2)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3)戴嵩:唐代画家。
(4)《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5)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6)拊掌:拍手。
(7)搐:抽缩。
(8)股:大腿。
(9)乃:却。
(10)掉:摆动,摇。
(11)谬: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12)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
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质课件(共97张PPT)
2.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态、动作、语 言。
练讲故事 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1. 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2. 指名展示,评价交流。
讲讲“我”的故事。 ①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
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②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
没出村子,我看见…… ③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 以自随。
读出杜处士对《斗牛图》 的珍爱。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 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 笑……处士笑而然之。 1.对比“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两处描
理解文意
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1. 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 思。
2. 用“△”标出不理解的字词。
写法 左窄右宽。右部中间不要 多写横。
巧记 今“日”有风“暴”。
精读课文
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小牧 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说。
自由读课文,用“____”画出写杜处 士的句子,用“ ”画出写小牧童的句 子,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他们的表现。
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 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 三叹,颇有韵律美。
合作探究 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
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 (2)借助注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结合插图理解。 (5)小组讨论,问同学。
熟读成诵 1. 结合资料,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并和同学交流感受。 2. 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 3. 同桌互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七单元第 22 课《文言文二则》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七单元第22 课《文言文二则》重要知识点归纳一、引言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在部编版语文上册的学习中,《文言文二则》带我们穿越时空,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才情。
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这两篇文言文的重要知识点吧。
二、课文基本信息1.写作背景:这两篇文言文创作于古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具体创作背景因年代久远难以确切考证,但它们历经岁月洗礼,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2.主题:两篇文言文分别通过不同的故事,展现了古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3.文学体裁:文言文。
4.作者信息:1.《伯牙鼓琴》的作者不详。
2.《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5.主要内容:1.《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弹得真好啊,像巍峨的泰山。
” 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像浩荡的江河。
” 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于是摔破琴,扯断弦,终身不再弹琴。
2.《书戴嵩画牛》记叙了四川杜处士喜爱戴嵩的斗牛画,但被牧童指出画中的错误,从而引发了作者对艺术创作应尊重事实的思考。
6.中心思想:1.《伯牙鼓琴》通过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知音难觅、知己难求的情感,以及对真挚友谊的赞美。
2.《书戴嵩画牛》通过牧童评画的故事,揭示了艺术创作应尊重事实、不可凭空臆想的道理。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1.哉(zāi):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如“善哉乎鼓琴” 中的“哉”,表示对伯牙弹琴的赞叹。
2.巍(wēi):高大。
如“巍乎若太山” 中的“巍”,形容泰山的高大。
3.弦(xián):系在弓背两端的、能发箭的绳状物。
这里指琴弦。
如“伯牙破琴绝弦” 中的“弦”。
4.轴(zhóu):画轴。
如“锦囊玉轴” 中的“轴”,指戴嵩画牛的画轴。
5.曝(pù):晒。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ppt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孔子有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其意思就是说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坦荡的心境,要能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情,不要去计较个人利害得失。小人则心胸狭窄,斤斤计较,耍心眼,施计谋,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 然而,要世人都做到心底坦荡却非易事。由于对事物的认识不同,人的心态就会不一样。人若什么时候能活的坦坦荡荡,生活大概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生活也就会过得很幸福。怎样才算活的坦荡呢?我以为坦荡就是抱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无论对待任何事情,心中都能保持一种平衡,不受世间风云繁杂种种所羁绊。然而,生活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有功名利禄的诱惑,有自身妄念的贪婪,稍不留心,你就会卷入其中。因此要想坦荡为人,就要清除心中的魔障,时时打掉意识中的妄念,尽可能避开世间外部的世事纷扰,平心静气,平视正直地生活在人世间,不因贪图而倾斜,不因好恶而晃动,不因喜乐而忘形。 坦坦荡荡过生活,简简单单走一生,是一种包容万象,宠辱而不惊的内在品质体现。坦荡是建立在一个人心胸是否宽广的境界之上的,其时时、处处都产生于人们的心里、感受、精神、行为中,它总是和许多的圣洁、豁达、醒悟为伴。由此,可以看出,能做到内心坦荡是一个人内在的、深不见底的心态在起作用。而万念侵入心,又怎么能令人坦荡呢?心态上的浮躁和轻狂,必定会浮于猜疑,混乱心智,心中郁结而难以自拔,最终会成为一个浅薄无知的愚者。因此说,坦坦荡荡过生活,就是走好正路,不歪不邪,不媚不惑,不胆小怕事,也不妄自菲薄,这样日常生活中,就会吃得香,睡得甜,开开心心简简单单走一生。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里写道:“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卑不屈,昂扬振奋,潇洒出尘,这就是“诗仙”李白坦荡的气概和胸怀。我想,内心只有坦坦荡荡了,方能在生活中开心颜,这是人生一种大智慧,只有活得坦坦荡荡,心头没有重负,人才能活得开怀,内心也就少了许多烦恼遗憾,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质课件
多音字
shāng
汤(浩浩汤汤)
汤 tāng 汤 (鱼汤)
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知音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伯牙 鼓琴,钟子期 听之。方 鼓琴 而 志在 太山,钟子期 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 之间,而 志 在 流水。钟子期 又 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 流水。”钟子 期 死。伯牙 破琴 绝弦,终身 不复 鼓琴,以为 世 无足 复 为 鼓琴者。
我会认
zāi wēi zhōng shāng
哉
巍
钟
汤
识字方法
巍
加一加:山+ 魏=巍
钟
声
如
换一换:钟-钅+月=肿
洪 钟
字源识字法
汤
词语解释
鼓琴:弹琴。 造句: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 复鼓琴。
终身:一生;一辈子。 造句:老师对我的关怀、教育,令我终身难忘。
破琴绝弦: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 造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我会认
sōng shǔ
戴嵩
蜀中
chù miù
尾搐
谬矣
fǔ
拊掌
nú
问奴
zhó 玉u 轴
bì pù
问婢
曝晒
识字方法
曝
加一加:日+ 暴=曝
轴
换一换:轴-车+广=庙
字源识字法
奴
多音字
pù 曝(曝晒)
曝 bào
曝 (曝光)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意思。
文章叙述了一位杜处士,喜爱 书画,他最珍爱的一幅是戴嵩画的 牛,经常随身带着。一天,他摊开 了书画晒太阳,一个牧童看见了戴 嵩画的牛,拍手大笑这幅画上的牛 尾巴画错了,听牧童说完,杜处士 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部编版六年级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六年级文言文二则1.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 字词解释。
- 鼓:弹奏。
-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 善哉:好啊。
- 巍巍:高大的样子。
- 少选:一会儿,不久。
- 汤汤(shāng shāng):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 破琴绝弦:把琴摔破,弄断琴弦。
- 不复:不再。
3. 主题思想。
- 这篇文章讲述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伯牙弹琴时心里所想都能被锺子期准确地听出,他们之间心意相通。
然而锺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于是破琴绝弦。
表达了知音难觅,以及对真挚友谊的赞美。
4. 重点句子理解。
-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句话体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悲痛和绝望。
伯牙把锺子期视为唯一能理解自己音乐的人,他的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组合,更是他内心情志的表达,锺子期的死意味着伯牙失去了那个能真正懂他的人,所以他不再弹琴。
1. 原文。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2. 字词解释。
- 处士: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
- 所宝:所珍藏的(书画)。
宝,珍藏。
-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 曝:晒。
- 拊掌:拍手。
- 搐(chù):抽缩。
- 股:大腿。
- 掉:摆动。
- 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3. 主题思想。
- 文章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同时也说明专业的事要请教专业的人。
4. 重点句子理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文字解读
22.文言文二则·生字详解哉zāi【部首】口【结构】独体字【文字源流】形声字。
口表意,其形像张开的口,表示哉是语气词;(cai)表声。
哉是语气词。
【常用词组】哉兆、哉生明、哉生魄【课文原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部首】山【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形声字。
山表意,古文字形体像一排山峰巍然耸立;魏(wèi)表声,魏有高大之义,故巍以魏为声旁。
本义是山势高险。
【常用词组】巍然、巍丽、巍然屹立【课文原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弦xián【部首】弓【结构】左右【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弓、从玄(像丝绳),表示弓弦。
本义是弓弦。
【常用词组】弦乐、弦上箭、弦外之音【课文原句】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部首】钅【结构】左右【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帛,帛是丝织品,锦也是一种丝织品;从金(钅),金有华丽、贵重义,锦是有彩色花纹比较贵重的丝织品;金(jin)兼表声。
錦简化为锦。
本义是有颜色花纹的丝织品。
【常用词组】锦衣、锦囊、锦上添花【课文原句】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曝pù,bào【部首】日【结构】左右【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日,表示日下晒物;从暴,暴是曝的本字,其古文字形体像把米拿到阳光下去晒;暴(pu)兼表声。
本义是晒。
【常用词组】曝光、曝尸、曝书见竹【课文原句】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
【部首】矢【结构】独体字【文字源流】形声字。
矢表意,以射出去的矢必有所止表示矣是用于句尾,表示句子完毕的语气词,相当于“了”;目(以yi)表声。
矣是文言语气词,或表动态,或表感叹。
【常见词组】矣乎、矣哉【课文原句】谬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斩尽杀绝( ) 美妙绝伦( ) 悬崖绝壁( )
二、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 )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 人了。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三、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够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书戴嵩画牛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
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 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本文选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坡志林》。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zhóu jǐn pù
yǐ
轴锦曝矣
互动课堂
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 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处士:隐士,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去做官的人。
好:喜欢。 宝:以……为宝,珍藏。
嵩牛:指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套,用玉作画轴。囊,袋子,
此处指画套。
自随:随身携带。 曝:晾,晒。 拊掌:拍手。
搐:抽缩。
股:大腿。
乃:却。
掉:摇动,摆动。
伯牙鼓琴
《列子》,道家学派著作,相传 为列子所撰。列子,名御寇,战国时 期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世, 善于修身养性。《列子》共八卷,内 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 “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均 出自其中。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zāi
哉
wēi
xián
巍弦
互动课堂
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出文言文的 节奏和韵味。
伯牙 鼓琴,锺子期 听之。方鼓琴 而志 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 流水。”锺 子期 死。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 以为 世 无足 复为 鼓琴者。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四、下面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二课时
大家有没有看到过相斗时的牛?它们 的状态是怎样的?唐代画家戴嵩画过一幅 与牛有关的画,作家苏轼还以此为内容写 了一篇小短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 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锺子期死了,伯牙 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钟子 期更了解他的人了,于是,他 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 琴。(课后第二题)
这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我们一起来欣赏乐曲《高山流水》
今天“高山流水” 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 知音或知己,也比喻 乐曲高雅精妙。
善:擅长。 鼓:弹。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译文:伯牙弹琴, 锺子期倾听。
了解人物
国籍 身份 穿着
伯牙 (楚国)晋国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书 戴嵩 画牛 蜀中 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 以百数。 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 自随。 一日 曝书画,有一牧童 见之,拊掌 大笑, 曰:“此画 斗牛也。牛斗,力 在角,尾 搐入 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矣。”处士 笑 而 然之。古语有云:“耕 当问奴,织 当问婢。” 不可 改也。
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课堂演练
一、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1.断绝 2.穷尽 3.走不通的 4.独一无二的 5.极、最
破琴绝弦( ) 绝处逢生( ) 绝大多数( )
上大夫 绸缎
锺子期 楚国 樵夫 布衣
这是一个关于 什么的故事?
知音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锺子期堪称伯 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伯牙弹琴,心里想着 巍峨的泰山,锺子期说:“好啊! 这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 水,锺子期又曰:“善 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 水。”
主题概括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 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 伯牙 与 锺子期 的 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 赏的真挚友情,以及 知音难觅 、 珍惜知音 的情感。
拓展延伸
俞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 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 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中常有提及, 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 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锺期久已没,世 上无知音”。
译文:一会儿又想着流水, 锺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 像流水一样浩荡!”
交流讨论
伯牙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 了,除了高山流水,他的琴声还可能 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表现旭日东升 的景象
表现下雪 的景象
表现秋天的 丰收景象
……
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音?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 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21
文言文二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春 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结交 朋友的千古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