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学习材料五
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针对新课程改革,推出了新的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
本标准针对普通高中生物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课程内容和要求,旨在为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和学习提供指导,并持续指导下一代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发展。
新高中生物学标准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为指引,按照“突出重点、体现综合性、强调创新能力、突出跨学科融合”的原则,结合中国国情,夯实科学文化素养,探索现代生物学的新视角,强化实验生物学的综合性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设现代科技文明和绿色发展的新能源,为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和学习提供指导,以达到促进我国生物科学教育发展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内容1. 生物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生物概念、分子遗传学、细胞学、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神经生物学等;2. 实验实践技能:主要包括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实验技能、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3. 生物科学综合能力:强调生物学的普及性与多样性,同时将重点放在学生能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提高其辨别、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上。
二、课程要求1. 课程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及综合能力为目标,把培养学生能够提高生物学知识的获取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作为核心任务;2. 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采用多种针对性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教学、实验操作、游戏教学、实地考察等,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3. 教学评价:改进教学评价机制,重点评价学生在实验数据分析、问题解决、基本实验技能、跨学科融合等方面的能力,反映学生在素质教育方面的能力。
总之,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旨在促进普通高中生物教育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普及性科学素养,将学生培养成未来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2022年修订)》心得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体会(一)关键词1.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的经验2.四能: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三会: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4.六素养: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直观想象5.四主题:函数、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6.五课程:A数理类课程(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B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C人文类课程(历史、语言等),D体育、艺术类课程,E拓展、生活、地方、大学先修类课程7.三水平:水平一是高中毕业应当达到的要求,水平二是高考的要求,水平三是大学自主招生的参考8.四方面: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9.两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二)他山之玉1.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实质是一场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科教育观的重建,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2.我们现在已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了,与过去高中教育就是“精英教育”不一样,学生有多样化的需求,也有不同的基础。
因此,这次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既要强化共同基础,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需求、多样化发展需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湛3.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力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高度关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4.学科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是学科育人目标的认知升级,打破了学科等级化的困局,更为国际范围内解决课程建设同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三)特别关注1.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1)数学建模活动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对于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包括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媒体与信息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设置,旨在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和感悟世界文学艺术的魅力,了解和运用现代科技信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新思维。
再次,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手段。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了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的运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最后,评价是对教学目标的检验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业素质和学业能力进行了评价要求,提出了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方式。
这些评价方式的运用,旨在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性
目标动词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写出,排列
理解水平
把握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示范,比较,描绘,查找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
高中生物课程各模块关系图示如下。
本标准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用的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具体说明如下表。
学分要求:
生物课程的必修学分为6学分,每个必修模块为2学分,每个学分18学时。
学生在修满本课程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根据兴趣和志向学习选修模块,获得更多的学分。每个选修模块为2学分,每个学分18学时。
必修部分
必修部分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选内容是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具体内容标准如下。
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这3个模块的学习必须以必修模块的学习为基础。
每个模块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如下。
“分子与细胞”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具备生物学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具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生物学研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生物多样性,关爱生命,尊重自然,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课程内容1. 生命的基本特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能量代谢与调控等。
2.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物种的形成与灭绝、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
3. 生命的延续与调控:生殖与发育、遗传与变异、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控等。
4. 生命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
5. 生命与健康: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疾病与健康、生物技术与医学、营养与保健等。
三、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实验器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教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实验器材:配备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
3. 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生物学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五、课程保障1. 教师培训:加强生物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教学管理:加强生物学课程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学习资料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学习资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学习资料通过比较发现,本次修订与实验相比有以下变化:(1)对课程目标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2)裸工艺设计理念更加全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3)在课程内容标准方面,课程广度、课程深度和课时数发生了变化;(4)在过程的内容结构上,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和主线性更加突出。
两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分析比较一、两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背景相同点从两版课程标准的背景可以看出,两版课程标准的修订起点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都发挥着通过课程改革培养人才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培养目标方面,都强调了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化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方面,他们都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教学活动,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发展的前提。
3、在评价方面,两版课程标准都提倡评价方式多元化,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能只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二、两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背景不同点1、教学实践不同虽然这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都是为了摆脱课程改革的弊端,但修订比销售和检查晚了十多年,修订是为了纠正实验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这项实验多年来一直以教学大纲为基础。
显然,他们在课程改革中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例如,指导文件的两个版本是不同的。
实验的指导性文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修订的指导性文件是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道德建设和育人的根本任务。
此外,课程改革的范围也不同。
实验教育的范围是课程改革的基础阶段。
修订后的课程改革涵盖了从小学到研究生院的教育,明确了各个学校板块的教育方向,强调了各个学校板块之间的联系,这显然比技能标准要好得多此外,该实验倡导多种评价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评价方法仍停留在单一的考试评价方法上,但在实施中仍存在一定差距。
从课程内容对象来看,此次修订可以说是该实验的一个增强版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内容设置和课程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规范:5
山东省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历史教育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责。
高中历史教学应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要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全面落实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
通过探索符合学情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形式,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教学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是落实和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途径。
历史教师应该注意研究课程标准,准确理解目标与要求,认真分析统编教材的结构、内容与主旨意图,分析学情,科学地做好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除了遵从课程论、教学论的要求外,还有注意结合高中教学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合格考与等级考的不同目标要求—1 —来进行。
(一)教学目标设计依据课程标准,以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设计分类分层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应该包括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
必备知识包括两方面:一是基本史事为主的陈述性知识;二是基本的历史学科方法、技能和观念等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确定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不仅包括统编教材上的知识,还有历史叙述、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无法绕开的重要历史知识等。
陈述性知识目标的确定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和学情,合格考符合学业质量水平2的要求,等级考符合学业质量水平4的要求。
五、学业质量——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
(一)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见附录1),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健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二)学业质量水平水平质量描述11-1 能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形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和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点;能运用原子结构模型说明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能对常见物质(包括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变化进行描述和符号表征;能认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能结合实例书写离子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能说明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
1-2 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能说明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转化,能从物质的组成、构成微粒、主要性质等方面解释或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1-3 能依据化学问题解决的需要,选择常见的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完成简单的物质性质、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等实验;能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如实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能根据实验现象形成初步结论。
1-4 具有安全意识,能将化学知识与生成、生活实际结合,能主动关心并参与有关的社会性议题的讨论,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所作的贡献;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讨论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如酸雨防治、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认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化学品使用进行风险评估的意识,能分析化学品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对社会和环境可能发生的影响,能提出降低其负面影响的建议。
44-1 能在物质及其变化的情境中,依据需要选择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和推断;能根据物质的类别、组成、微粒的结构、微粒间作用力等说明或预测物质的性质,评估所做说明或预测的合理性;能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等角度对物质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和表征;能基于物质性质提出物质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应用的建议和意见。
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语文课程一直在不断更新和改革。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教育部最近发布了最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本文将介绍这一最新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挑战。
第一部分: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该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1.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学会通过阅读各种材料来理解和分析文本,包括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新闻报道等。
他们需要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 写作表达能力:学生需要学会用准确、流畅和适当的语言来进行写作。
他们需要能够写出清晰、有逻辑性和有说服力的文章,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小说等。
3. 口语交际能力:学生需要学会用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语言交流,能够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
他们需要学会参与各种口头交流活动,包括辩论、演讲、小组讨论等。
4. 文化素养: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发展趋势,培养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第二部分:对学生的影响和挑战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挑战。
首先,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还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需要他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其次,新标准强调了文化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接受新的文化观念和理念。
此外,最新标准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阅读的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不同文本中的观点和立场。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培养,需要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总结和展望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对语文教育的一次重要改革。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3一、前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和文化修养。
高中语文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们制定了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3,旨在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语言和知识,包括基本的语言技能、语言思维能力、人文素养、文化传承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技能。
具体而言,应实现以下目标:1. 语言技能方面:(1)学生应能够通过语言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以及正确运用语言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
(2)学生应当在字词句、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3)学生应掌握一门外语,能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进行基本的交流。
2. 语言思维方面:(1)学生应当掌握现代语言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用语言思维阅读、理解和评价各种文本。
(2)学生应能够分析并解决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问题。
3. 人文素养方面:(1)学生应了解自己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渊源,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2)学生应关注时事和科技进步,了解社会生态和文化多样性。
(3)学生应尊重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投入,具备跨文化交际和合作的能力。
4. 文化传承方面:(1)学生应掌握国家和民族的基本文化常识和基本文化传承。
(2)学生应进行美学和文学学科要点的学习。
(3)学生应掌握基本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方法和技能。
5. 跨文化交际方面:(1)学生应具备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交际技能,在实践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和参与方式。
(2)学生应实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跨文化交际和文化输出和传播。
三、学习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应该紧密围绕语言技能、语言思维、人文素养、文化传承、跨文化交际展开,并结合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语文基础知识:(1)语音、字形、词汇和语法基础。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五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整理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五篇,欢迎阅读参考!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一)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务必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潜力为核心,是语文潜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职责感和使命感、构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和综合运用潜力。
透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1、提高自身素质。
转变传统的教育。
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带给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
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
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务必理解继续教育。
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理解,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2、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透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用心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潜力。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及教学启示
《平凡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及教学启示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息进步和生物学领域的深度探究,我国平凡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也不息地进行修订与完善。
2017年版的生物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2020年版的修订成为必要。
本文将从新的变化和教学启示两个方面对《平凡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行探讨。
二、新变化1. 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更加重视同砚的核心素养培育。
强调同砚的观察、试验、推理、表达等能力的培育,提倡同砚动手实践,培育自主进修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这一变化符合现代教育的进步趋势,有助于培育同砚的综合素养。
2. 引入新的探究效果和新技术随着生物学领域的不息进步,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引入了一些新的科研效果和新技术。
例如,对基因编辑、干细胞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内容进行了介绍,使同砚能够了解最新的科学效果,开拓思维,培育创新能力。
3. 跨学科的整合与应用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应用得到了强调。
例如,在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领域,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增加了相关的知识点和试验内容。
这种跨学科的整合有助于培育同砚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启示1. 强化实践教学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同砚的实践能力培育,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实践教学的环节。
可以通过试验、观察、调查等方式,引导同砚主动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培育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激发同砚的进修爱好生物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但有时同砚可能对它感到枯燥和乏味。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重视激发同砚的进修爱好,接受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同砚更加主动参与进修。
3. 培育同砚的创新意识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强调培育同砚的创新能力,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育同砚的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引导同砚开展科研项目、参与科学竞赛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学业质量——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word文档)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参见附录1),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或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数学学科学业质量是应该达成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学业质量是学生自主学习与评价、教师教学活动与评价、教材编写的指导性要求,也是相应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学业质量水平
数学学业质量水平是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综合表现。
每一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三个水平(详述参见附录1),每一个水平是通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和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进行表述的。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参见“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知下:
情境与问题 情境主要是指现实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
问题是指在情境中提出的数学问题; 知识与技能 主要是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相应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与技能;
思维与表达 主要是指数学活动过程中反映的思维品质、表述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交流与反思 主要是指能够用数学语言直观地解释和交流数学的概念、结论、应用和思想方法,并能进行评价、总结与拓展。
认真学习高中课程标准积极投身高中课程改革实践——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新内涵
二、 新的课程结构 为适 应社 会需求 的多样 化和 学生 全面 而有 个性 的 发展 , 通高 中新课程 构建 了重基础 、 普 多样 化 、 有层 次 、
高 中生 必须达 到 的共 同要 求 。选 修课程 又包 括选修 I
和 选修 Ⅱ。选 修 I是为适 应学 生个体 发展差 异而 开设 的课程 , 是依 据不 同学 生的特 点与 未来发展 方 向, 许 容
学 生个人选 择 的课程 , 满足 学生在 不 同学 习领域 、 是 不
同科 目中加深 和拓 宽的学 习 内容 。选修 I是 学校根 据 I 当地社 会 、 济 、 化 以及 自身条 件开 设 的校 本课 程 , 经 文
的关系 , 使必修 中有选择 , 选修 中有 规范 。 由于有些科 目 ( 理、 物 化学 、 息技 术) 修 内容 赋分 低于 必修 学 分 , 信 必 这样 ,这些 科 目必 修学 分 中有 2学 分是可 以选择 不 同
新定位 , 理念上 实现 了从精 英教 育 向大众 教 育、 在 从应
综 合性 的课程结 构 。普通 高中新课 程在 纵 向结构上 由
学 习领域 、 目和模 块三个 层次构 成 , 置 了八 大学 习 科 设 领域 , 每一领 域 由课程价 值相近 的若干科 目构成 。每 一 科 目由若 干模块组 成。每一模块都有 明确的教 育 目标 , 模块 之 间既 相互 独 立又 反 映学科 内容 的逻辑 联 系 , 构
入探讨, 积极投身到高中课程改革实践 中来。
2 0 秋季 ,我 市普通 高 中的起 始年 级将全 面进 0 6年 入新课程 实验 。与 以往 的课程 改革相 比 , 次高中课程 这 改革 在课 程 功 能、 结构 、 内容 、 理等 方面 都 有较 大 改 管 变, 是力度最大 、 涉及 面最广 的一次课程 改革 。因此 , 顺 利 实施普通 高 中新课程 ,需要 我们准 确把 握高 中新课
五、学业质量——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word文档)
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见附录1 )。
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治疗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高中生物学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据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四个唯独及其划分的水平,结合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重要概念、方法等对学生学习相应的课程后所表现出的核心素养水平的描述。
(二)学业质量水平水平质量描述1 1-1 能初步以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观念,说出生物体组成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物质与能量转换、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和规律等;初步运用进化与适应观,说出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给定的问题情境中,能以生命观念为指导,分析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案。
1-2 能认识到生物学概念是基于科学事实,经过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方法形成的;能理解分子与细胞、遗传与变异等相关概念的内涵;能用上述概念和科学思维方法解释简单情境中的生命现象。
1-3 能针对给定的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等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根据实验计划,使用简单的实验器具,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并与他人进行必要的交流;认同在生物学的探究过程中开展合作的必要性。
1-4 形成热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观念,认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毒品;能对有关生物学的社会热点议题进行理性判断。
22-1 能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观念,举例说明生物体组成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物质与能量转换、遗传与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敬畏与责任感,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以及为学生未来的生涯规划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1.生命、自然与社会通过学习生命、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均衡的学术视野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2.生命现象基础学习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分类、结构和功能,了解生态系统和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学习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掌握从DNA到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4.生物系统和环境学习生物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了解生物的发育、生长和生殖过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适应机制。
5.生物多样性和保护学习生物的分类、进化和地理分布,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保护的重要性、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6.综合实践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设计、实验和评价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生命、自然与社会学习科学方法和科学哲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科学在历史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生命现象基础学习生命现象的基本概念,了解生命现象的特征、分类、结构和功能,以及关于生命现象的重大发现和进展的历史和现状。
3.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学习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包括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的特性与功能、细胞各器官的特征和功能、细胞分裂和生殖、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
4.生物系统和环境学习生物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包括植物和动物的生理特性、代谢过程、生长和发育规律、生殖和遗传规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等。
5.生物多样性和保护学习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包括物种和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生物资源的利用、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则、方法和措施等。
第5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第六节
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
诗 歌 与 散 文
选 修 课 程
小 说 与 戏 剧
新 闻 与 传 记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与专题
选修课程
2、选修课程的实施 学校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 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有选择地开设选 修课程。
具体课程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 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 通实施。
请指导
选修课程
3、选修课程系列示例 诗歌与散文系列
本系列可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 中国古代诗词曲选读 唐诗选读 宋词选读 元曲选读 唐宋散文选读 中国现代诗歌选读
鲁迅杂文选读 外国诗歌散文选读等。
选修课程
文化论著与专题
本系列可以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 中外文化论著选读 《论语》选读 《孟子》选读 《老子》选读 《庄子》选读 《人间词话》选读 《歌德谈话录》选读 中华文化寻根 民俗文化专题 社区文化专题等。
3.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 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 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 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 动。 4.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 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 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
一、对写作与口语交际的共同要求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 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 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 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 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二、对写作的个性要求
1.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 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 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 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 造性思维。 2.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 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 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3篇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篇: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课程特点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多个课程特点。
首先,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学
习生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还需要发展科学思维,包括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新标准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新课程标准注重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学习
生物,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生命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社会素养。
在课程设计上,新标准注重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第三,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是一
个发展迅速的领域,需要不断创新和实践。
新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和研究,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科学的前沿领域。
第四,新课程标准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下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五,新课程标准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
习生物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探究。
新标准注重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
总的来说,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是一项多方面的改
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人教A):5
数学5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学生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认识到运用它们可以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这两种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建立不等观念、处理不等关系与处理等量问题是同样重要的。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认识基本不等式及其简单应用;体会不等式、方程及函数之间的联系。
内容与要求1。
解三角形(约8课时)(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2。
数列(约12课时)(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①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②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
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参见例1)。
④体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3. 不等式(约16课时)(1)不等关系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本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这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学科层面的重要体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逐步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于具体的主题及语篇,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学习语篇呈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理解主题意义并使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和态度,努力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深度教学,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为此,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据课程内容要求,开设好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1)必修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课程,是学生满足高中毕业要求必须修习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奠定必要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基础。
教师要把握好必修课程的基础性,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基本需求出发,根据必修课程的内容要求,制订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努力使课程内容与义务教育有机衔接。
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确保所有高中学生经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基本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虽然必修课程的主题语境,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与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相同,但是在主题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语言的难度方面这三类课程应是逐步扩展和加深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围绕具体评篇所提供的主题语境,与学生初中接触过的话题建立关联,基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中来。
在语篇类型方面,必修课程阶段重点学习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以及新闻类语篇和与之相关的语篇知识。
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学习。
必修课程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内容要求突出了语用方面的要求,并通过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的标准,凸显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视。
教师要改变碎片化的、脱离语境教授知识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意义,传递信息,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比较和鉴别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要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明确参与各方的身份和关系,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得体的语言形式开展有效的交流。
教师要努力把文化知识的教学有机融入语言学习之中,充分挖掘语篇中的文化和育人价值,在活动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文化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发展学生的文化鉴赏力,将文化知识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提高跨文化意识,拓展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达到育人目的。
必修课程中所列出的学习策略要求是高中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在必修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对学习策略的培养要融入语言学习、信息整合、意义探究、文化比较和价值判断的学习活动中。
此外,除课堂学习外,本课程标准对课外视听和课外阅读活动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外学习活动,确保每周的课外视听活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0词,总量不少于4.5万词。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
语言能力的提高应与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形成同步。
教师要在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本课程标准力求把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发展要求有机融入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整合、内化语言和文化知识,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鉴赏评价、自主表达,使这一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思维品质的提升过程、文化意识的建构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
必修课程还要做好与初中教学的衔接,要特别关注那些英语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扎实地做好补习工作,帮助这些学生认读和理解基础词汇、句子和课文,多朗读文章中的重点短语、句子和段落,尽量使用教材中的短语和句子尝试说英语和写英语;适当补充适合的听读材料,增加学生的语言体验。
同时,要注意把立足点放在帮助学生认识初高中学习的差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上;保证学生通过英语必修课程的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内容,顺利完成必修阶段的学习任务。
(2)选择性必修课程与必修课程为递进关系,主要为有升学意向的学生开设。
课程力求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进入大学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选择性必修课程所提出的六要素的内容要求,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一步突出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活动为途径的整合性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理解文化内涵、应用学习策略;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和审视事物和人物的真、善、美,评判不同的价值观,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深层理解,充分体现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落实好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教师要认真把握本课程标准对选择性必修课程所规定的各项内容要求,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扩展三大主题语境的内容,同时补充更多的语篇类型,如:专题讨论,论说文、评论、散文等文体,以及小说、科幻故事等文学类文体。
教师要在教学中整合课程内容的六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意义,学习语言,发展思维,运用策略,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选择性必修课程对课外视听活动和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确保每周的课外视听活动不少于40分钟,每周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500词,总量不少于10万词。
为此,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共同开发更为丰富和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由于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之后将参加高考,因此,教师要在实施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教学中,辩证地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认真学习本课程标准对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的建议,积极适应课程改革的变化趋势,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改进日常教学的评价内容、方式和手段,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放在首位,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防止以考代教和过度应试的倾向。
(3)选修课程(提高类)与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递进关系,主要是为在英语学习方面有更高需求的学生开设。
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相比,选修课程(提高类)的难度明显增加,在所学习主题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内涵方面均有所提升。
语篇类型增加了学术报告、论文摘要、工作计划、演讲与辩论以及其他特色类语篇,增强了针对学习内容的思辨性、论述性以及哲理性方面的探讨。
课程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语言技能的驾驭、文化差异的处理能力,以及对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选修课程(提高类)的开设应更注重挖掘意义的内涵,探究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分析语篇结构的特征和行文格式对意义表达的作用,发现语言结构在组织语篇中的价值,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语言的魅力,欣赏文化和语言的美妙,从而发展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外,教师应更多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组织更加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创作性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引入和和用多种资源,鼓励学生分享感受、经历、看法和个人创作,为学生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相互学习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
选修课程中的其他类课程(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旨在供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不同需求的学生任意选修,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个性化课程设置,可在高一至高三年级的任何学期开设。
教师应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条件,积极探索开设这些课程的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地选择和确定开设的门类,指导学生选修适合自己的课程,实现个性发展。
必要时还可开发和设置其他符合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选修课程。
2.关注主题意义,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是英语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语境,是培育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依托,是引领教学目标制订与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
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目标是总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应充分了解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内容、内容要求及其之间的关联,根据高中学段的课程结构和总体目标,以及各单元的主题和教学内容,制订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要以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围绕主题引领的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
教师要认真分析单元教学内容,梳理并概括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确定教学重点,统等安排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拓展主题意义。
教学目标应该可达成、可操作、可检测。
每个课时目标的设定都要为达成单元整体目标服务,有机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所侧重,避免脱离主题意义或碎片化的呈现方式。
教学目标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既确保共同进步,又满足个性发展。
案例1 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单元主题:人与社会——责任、权利及规章制度单元标题:“Other Houses,Other Rules”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社会,涉及的话题是责任和权利以及规章制度,并通过以下四个语篇呈现主要内容:高中学生对规矩的态度、各自家庭的家规、年龄与责任和权利、社团的意义与章程。
语篇类型有问卷调查、家规讨论、学校社团章程,以及有关学生责任和权利的议论文。
整个单元按照“说”“听”“读”“写”四大板块编排。
每个板块都以一种语言技能活动为主,兼顾对其他技能的培养,关注语言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的协调发展。
教材的语言材料涉及的具体语言知识有:(1)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观点的方法;(2)责任和权利(相关情态动词)的表达;(3)规章制度的文体和语言特点。
单元话题可以引发学生对规章制度、责任和权利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个人观点;同时,可以利用学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能够:①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②结合各自家庭情况,组织家规讨论,整理各自家庭的家规,并说明增减家规内容的理由;③正确认识高中学生的责任和权利,并正确使用情态动词进行清楚的表述;④与人合作,共同组织一个社团,拟订社团的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