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开元年间十八学士考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号:F13201049 姓名:朱冬雪
唐玄宗开元年间十八学士考
唐玄宗开元时,于上阳宫食象亭,以张说、徐坚、贺知章、赵冬曦、冯朝隐、康子元、侯行果、韦述、敬会真、赵玄默、毋煚、吕向、咸廙业、李子钊、东方颢、陆去泰、余钦、孙季良为十八学士,命董萼画像,并记录所有十八学士的姓名、表字、爵位、籍贯等。
1、张说(667~730)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字道济,一字说之。
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武后策贤良方正,张说年才弱冠,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
累官至凤阁舍人。
因忤旨流配钦州,中宗朝召还。
睿宗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玄宗开元初,因不附太平公主,罢知政事。
复拜中书令,封燕国公。
出为相州、岳州等地刺史,又召还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仆射,中与张嘉贞有过权力争斗,最后扳倒张嘉贞,自任首席宰相。
卒谥号文贞。
与苏颋(封许国公)齐名,俱有文名,掌朝廷制诰著作,人称“燕许大手笔”公元730年,不幸病逝,寿63岁。
张说有才智,但脾气暴躁,又好受人贿赂。
百官凡奏事有不合他心意的,“好面折之,至于叱骂”,所以与同僚的关系不甚融洽。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知其父官职卑微,仅为洪洞县丞。
张说为文运思精密,年轻时很有造诣。
长安初年(701年),诏令张说与徐坚等人撰修《三教珠英》,由麟台监张昌宗及成均祭酒李峤总领此事。
昌宗不学无术,只是广引文词之士,高谈阔论,“历年未能下笔”。
唯张说与徐坚“构意撰录,以《文思博要》为本,更加《姓氏》、《亲族》二部,渐有条流”。
书修成后,迁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后又擢任凤阁舍人。
2、徐坚(659年-729年),字符固,湖州人。
徐孝德之孙,徐齐聃之子,唐太宗徐贤妃、唐高宗徐婕妤的侄子。
幼年智力过人,沛王李贤闻其名,召见他,授纸为赋,更觉讶异,后举进士。
圣历中为东都留守判官,专主表奏,王方庆称为“掌纶诰之选”。
杨再思说他:“此凤阁舍人样”。
圣历二年(699年),与徐彦伯、刘知几、张说同修《三教珠英》。
唐中宗时,为给事中。
唐玄宗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徐坚充学士。
十七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著有《初学记》。
3、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4、赵冬曦,(777-750)唐定州鼓城(今河北晋县)人。
进士及第,历官左拾遗、监察御史、入集贤院修撰、考功员外郎、直学士、中书舍人内供奉,以国子祭酒卒。
从儒家的“礼”和“仁”思想出发,提倡“德主刑辅”。
他认为,古律条目千条,隋时奸臣弄法,著律时提出“律无正条,出罪举重以明轻,入罪举轻以明重。
”的断狱原则。
一辞出而废条目数百。
自此轻重依其爱憎,被罚者不知其所以然。
法律易知,则下不敢犯;文义深,“则吏乘便而朋附盛”。
律、令、格、式,应该刊定科条,直书其事。
犯罪者虽贵也按律以断。
律明确则人相信,法律统一则人主尊。
他还强调选拔官是治政之本。
5、康子元:唐代经学大师,会稽(今属浙江省)人,官至宗正少卿。
举贤能治《易经》、《老庄》之学。
形成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是为公是,非为公非,蹈道必赏,违善必罚”,主张改革弊政,创立新制之改革思想。
成为历史上改革家而名垂史册。
6、侯行果,即侯果[1],上谷人,生平不详。
仅知历国子司业,侍皇太子读。
与冯朝隐、会真齐名。
卒后赠庆王傅。
著作已失,主要散见于李鼎祚《周易集解》。
黄奭的《黄氏逸书考》中收有《侯果易注》一册[2]。
7、毋煚,对于他名字的记载,史书上历来说法不一。
《元和姓纂》卷二:“开元右补射毋煛,洛阳人,一云吴人。
”岑仲勉校:“按《急救章》‘毋煛’作‘毋景’,余按《丛编》七引《诸道石刻录·定水县钟铭》,毋煚撰,”开元九年煚编子库书(原误‘照’)。
见《唐会要》三六(时官鄠县尉,见《册府元龟》六零八,惟讹‘毋昭,’此可见《旧唐书》一零二证之),又十三年任拾遗,集贤直学士,见同书六四。
《太平广记》一四三引《大唐新语》“右补阙毋炅后值集贤,不久卒,玄宗赠朝散大夫。
”作“炅”亦误。
“开元十一年,丽正殿学士毋煛”见《历代名画记》九。
又《千唐》“同年十月《宠夷远妻李氏志》题‘丽正殿修书学士右拾遗毋煛撰,’”字正作‘煛’(《类稿》八讹为‘渠’)。
《辨误》二四云:“按毋炅为补阙,非‘景’也。
”考“煛”为“煚”之古文,音憬,故《通志》转作“景。
”今《辨误》一八既以“毋煚”入七虞,又以毋景入十五翰,析一人而二之……若《急就篇》上之“唐集贤学士毋煚,右补阙毋景。
”特王氏误析一人而二耳。
岑校所提及的《千唐》所录《宠夷远妻李氏志》,题“丽正殿修书学士右拾遗毋煚撰。
”见《唐代墓志汇编》中“开元一七三”说明毋煚自己署名为毋煚。
《大唐新语》卷十一:“右补阕毋煚,博学有著述才。
”毋煚曾与马怀素等应诏校正内库秘籍,参与编制大型国家藏书目录《群书四部录》和官修书目《六典》(30 卷)的工作。
《新唐书·儒学中·马怀素传》中:“是时文籍盈漫……怀素建白:‘愿下紫微、黄门、召宿学巨儒,就校缪缺。
’……即拜怀素秘书监,乃召国子博士尹知章,四门助教王直……右卒府胄曹参军毋煚……等分部撰次……怀素卒后……诏委(元)行冲,乃令煚、述、钦总缉部分,践猷、惬治经,述、钦治史,煚、彦直治子,湾、仲丘治集。
八年,四录成。
”《大唐新语》载:“开元十年,玄宗诏书院撰《六典》以进。
时张说为丽正学士,以其事委徐坚。
沉吟岁余,谓人曰:‘坚承乏……皆似补难。
唯《六典》历年措思,未知所从。
’说又令学士毋婴等,检前史职官,以今式分入六司,以今朝《六典》,象周官之制。
然用功艰难,绵历数载……至二十六年,始奏上。
”
8、韦述《旧唐书·韦述传》云:“韦述,京兆人,司农卿弘机曾孙也,父景骏房州刺史。
”述少聪敏,笃志文学,才华横溢,一生著述成果颇丰。
《全唐诗》
卷一百八:“……开元中诏马怀素编次图书乃奏用元行冲、齐翰、王询、吴兢并述等二十六人同于秘阁详录四部书,五年而成。
”《旧唐书》卷一百二中云:“述修国史一百一十二卷并史例一卷……事简而记详,雅有良史之才。
萧颖士以为‘谯周陈寿之流’…”同卷:“(述)所撰《唐职仪》三十卷、《高宗实录》三十卷、《御史台记》十卷、《两京新记》五卷,凡著书二百余卷,皆行于代。
”《钦定续通志》卷我二百三十五中云:“著书二百卷,皆手校定……古草隶帖秘书古器图谱无不备……”《全唐诗》卷一百八:“述为诗四首,分别为《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晚渡依水》、《春日山荘》、《广陵送别送员外佐越郑舍人还京》”韦述好谱学。
《玉海》卷五十:“述好谱学,见柳冲所撰姓族系录,每私写怀之,还舍则又缮录,故与百氏源派为详,更撰《开元谱》二十篇。
《旧唐书·韦述传》、《钦定续通志》、《古今纪要》卷十一等也云:“述好谱学。
”韦述从小深得元行冲的喜爱和赏识.
9、孙季良《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下中:“孙季良河南偃师人也,一名翌,开元中为左拾遗集贤院直学士,撰正声诗集三卷。
”《玉海》卷五十九:“〈唐正声诗集〉旧史孙季良开元中为集贤院直学士,撰《正声诗集》三卷”孙季良参与了《初学记》和《唐六典》的撰写。
《四库全书总目》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中云:“唐徐坚等奉敕撰案唐书艺文志载元宗事类一百三十卷又《初学记》三十卷,注曰:张说类集要事,以教诸王,徐坚、韦述、余钦、施敬本、张煊,李锐,孙季良等分撰……”《佩文齐书画谱》卷六十三说:“尹知章碑:开元六年,国子博士尹知章卒,门人孙季良等立碑于东都国子监之门外以颂其德。
”
10、东方颢《旧唐书》卷一九0中《文苑中·贺知章传》:“开元十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皆入23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等。
”《新唐书》卷二百《儒学下·赵冬曦传》:“开元初,迁监察御史,坐事流岳州。
召还复官,与秘书少监贺知章、校书郎孙季良、大理评事咸廙业入集贤院修撰。
是时,将仕郎王嗣淋、四门助教范仙厦为校勘,翰林供奉吕向、东方颢为校理。
”由此可见,开元十年,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推荐贺知章等入丽正殿修书,其中由东方颢,为校理。
《玉海》卷三一、卷一六七所引唐韦述《集贤记注》,有云:“开元十一年,丽正殿学士张说(时为宰相)率丽正殿文士向皇上进献所赋诗,上各赐赞以褒美之,敕曰:‘得所进诗,甚为佳妙。
风雅之道,斯为可观。
并据才能,略为赞述。
具如别纸,宜各领之。
’上自以五色笺八分书之。
”就是说,玄宗读到各文士的诗作,甚为欣赏,就按各人的“才能”分别赐以赞词,如张说为:“德重和鼎,功逾济川。
词林秀逸,翰苑光鲜。
”贺知章为:“礼乐之司,文章之苑。
学优艺博,才高思远。
”其中也有东方颢,注为“校理”。
其赞词为:“地游天禄,门嗣滑稽,三冬足用,六艺斯齐”应当说,校理的品阶并不高,在学士之下,但是这四句的评语确是不低的。
在赐赞词后,玄宗又令画像,藏于书院,有张说、徐坚,贺知章等十八人,其中业有东方颢。
11、陆去泰《新唐书》卷二百:“开元五年,褚无量奏,以前江阳县尉分库检校……陆去泰,历左右补阙,内供奉……开元十三年四月,以左补阙为集贤直学士……”《玉海》卷一百六十七:“(开元)十一年,学士献诗,帝赐赞……陆去泰:才光于晋,价重于张,州县斯屈,文翰尤长。
”
12、敬会真同康子元一样,敬会真也是因为“能治易、老、庄者”而被推荐入朝。
《新唐书》卷二00《儒学传下》说:“开元初,诏中书令张说举能治易老庄者,集贤直学士侯行果荐子元及平阳敬会真于说,说藉以闻,并赐衣币,得
侍读。
子元擢累秘书少监,会真四门博士俄皆兼集贤侍讲学士。
《新唐书》卷二百中:“会真亦善老子。
”
13、赵玄默为学官,乃国子祭酒阳峤所荐,时与尹知章、范行恭等齐名,号为“名儒”。
《旧唐书·阳峤传》说:“阳峤……又除魏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累封北平伯,荐尹知章、范行恭、赵玄默等为学官,皆称名儒。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中的记载:“开元初,又遣使来朝,因请儒士授经,同见《五礼通考》卷五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出版。
诏四门助教赵玄黙就鸿胪寺教之。
”据《新唐书》(马怀素传),开元初以直国子监身份参与编写《续七志》,《玉海》(卷五十二)则把时间定在“开元五年冬”。
开元十三年(725),改集仙殿为集贤殿,丽正书院为集贤院,诏院内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上为直学士,时赵玄默以四门博士为直学士。
赵玄默曾与群臣向玄宗献诗,玄宗赐各人赞辞,据《古今事文类聚新集》辑录的《赐赞褒美》,玄宗皇帝赐予赵玄默的赞辞为:“赵玄默才比丘明,学兼儒墨,叙述微婉,讲论道德。
”《唐会要》卷六四作“敬会默”,疑误。
14、咸廙业《新唐书》卷二百《赵冬曦·附传》中云:“赵冬曦……开元初,迁监察御史,坐事流岳州,召还复官与秘书少监贺知章、校书郎孙季良大理评事咸廙业入集贤院修撰。
”参与了《唐六典》修撰。
《玉海》卷五十一中:“《唐六典》:开元十年……张说知院……乃命毋煚、余钦、咸廙业、孙季良、韦述参撰……”
15、冯朝隐善老易。
《旧唐书》卷九十七:“陈希烈者宋人也,精玄学,书无不览,开元中,玄宗留意经义自褚无量元行冲卒后得希烈与凤翔人冯朝隐常于禁中讲老易,累迁至秘书少监代张九龄专判集贤院事……”《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中:“……始行果会真及长乐冯朝隐同进讲,朝隐能推索老庄秘义……”《册府元龟》卷五十三:“……膳部郎中冯朝隐等每日侍讲玄元黄帝道德经及周易尚书庄子等。
”
16、吕向《新唐书》卷二0二《文艺传》中有传,云:“吕向字子回,亡其世贯,或曰泾州人。
”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三,泾州属当时关内道,治所保定县在今甘肃东部泾川县。
传又云:“少孤,托外祖母隐陆浑山。
”但《旧唐书》卷一一一《房琯传》称“东平吕向”,谓琯少好学,“性好隐遁,与东平吕向于陆浑伊阳山中读书为事凡十余岁”。
据《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东平为郓州州治所在县,在今山东省西南。
《旧唐书。
吕向传》仅谓“或曰泾州人”,而《旧唐书·房琯传》则明确称“东平吕向”。
又中唐德宗时窦臬所作《述书赋》也提及吕向,称为东平人,则吕向当为东平人。
世系不明,当出身一般平民。
《新唐书》吕向本传明确记载:“玄宗开元十年(722),召入翰林,兼集贤院校理,侍太子及诸王为文章。
”《新唐书·吕向传》在记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后,接云:“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
(吕)向因奏《美人赋》以讽,帝善之,擢左拾遗。
”此《美人赋》见《全唐文》卷三0一,从文中看不出写作时间。
按:吕向于开元十三年(725)春已为左补阙。
吕向当由左拾遗迁为左补阙则其因进《美人赋》而擢为左拾遗,当在开元十一二年间。
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七五著录有《述圣颂并序》,题下署为:“京兆府富平县尉达奚珣撰序,左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吕向撰颂兵书。
”《新唐书》本传接云:“以起居舍人从帝东巡。
帝引颉力发及蕃夷酋长入帐内,赐矢射禽。
向上言…帝顺纳,召蕃夷出仗。
”吕向所议,《全唐文》卷三0一题为《谏令突厥入仗驰射疏》。
玄宗封禅泰山在开元十三年十月、十一月间,则吕向于此时已由七品上的左补阙迁为从六品起居舍人。
《新唐书》本传又接云:“久之,迁主客郎中,专侍皇太子,眷赍
良异。
”未载升迁时间。
今查宋赵明诚《金石录》目录第一千三十一有《唐龙角山纪圣铭》,谓:“明皇撰,并八分书,开元十七年九月。
”清人胡聘董诰等:《全唐文》卷四四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571页。
27之《山右石刻从编》所记则较详细,其书卷六著有《大唐龙角山庆唐观纪圣之铭》,谓在浮山(今山西东部)。
末署“开元十七年太岁己巳九月朔三日辛卯建。
”《山右石刻丛编》录有全文(《全唐文》卷四一唐玄宗名下也有《庆唐观纪圣铭并序》),文后有《庆唐观纪圣铭碑阴》,首列诸皇子及朝中大臣姓名、官衔,后有吕向,署为:“敕建造模勒龙角山纪圣碑使、朝议郎、守尚书主客郎中、集贤院学士、翰林院供奉、轻车都尉、赞谕皇太子兼侍庆王忠王棣王鄂王荣王光王仪王颖王永王文章臣吕向奉敕题碑阴并建碑。
”可见这次也如前开元十三年奉命赴华阴勒碑同样,吕向为建造模勒专使前往龙角山并题碑阴,此时他已为主客郎中。
主客郎中为从五品上,因此可正式充任集贤院学士,但仍为翰林供奉,并兼皇太子及玄宗诸子侍读。
《新唐书》吕向本传接着记其父卒,“向终丧,再迁中书舍人”。
据前所述,吕向于开元十九年三月已为都官郎中,开元二十六年以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则其守丧后迁为中书舍人,当在此数年间。
《新唐书》本传云:“向终丧,再迁中书舍人,改工部侍郎,卒,赠华阴太守。
”
17、余钦参与修撰《群书四部录》,并治史库。
《旧唐书》卷四十六中云:“……(开元)九年十一月,殷践猷、王惬、韦述、余钦、毋煚、刘彦直、王湾、刘仲等重修成《群书四部录》二百卷……”《唐会要》卷三十六:“(开元)九年十一月,……元行冲上《群书四部录》二百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库是殷践猷、王惬编,史库韦述、余钦……”参与了《唐六典》与《初学记》的撰写。
《唐六典》题要中:“开元十年,起居舍人陆坚被旨修士书……委徐坚,思之,经岁莫能定,又委毋煚、余钦、韦述始以令式入六司其沿革……”《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八中说:“开元中,诏坚与韦述、余钦、施敬本、张煊、李銧、孙季良分门撰次。
18、李子钊《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传中》载,开元丽正殿修书学士有“新郑尉李子钊”,“子钊坐保任非人,终德州长史”。
《外台秘要》卷三一引孟诜《必效·七宣五补丸方二首》云:“五补七宣者,丽正殿修书学士李公所传。
公名子昭,字云卿,赵郡人。
幼志道法,以栖名山,往来茅、嵩山,经三十载。
”子钊疑为子昭之误,其人殆亦以字行。
宋陈思《宝刻丛编》卷六赵州:“《唐李氏三祖堂记》,唐李云卿撰,在高邑之北道傍。
《诸道石刻录》。
”《文苑英华》卷八九载李云卿《京兆献三足乌赋》。
这个李云卿可能就是李子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