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新理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当前我国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已为完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迈出了可喜一步。
这次课改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与我国参加WTO形势下进展,是我国根底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一次极其深刻变革。
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调整了课程构造,更新了课程内容,更重要是课程培养目标也伴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进展了调整。
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转变【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主要特点〔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突破:1、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标层次与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为此,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开展有用、感兴趣,学生能够学会知识与技能,再与学生生活经历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
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与训练学生绘画能力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全面开展,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与形成正确价值观过程。
〔见图表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之比拟〔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从素质教育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开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课程。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重视还远远没有到达应有程度。
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学习与研究美术课程标准。
理想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根底上获得不同程度开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到达硬性开展标准。
并用一种统一尺度来衡量学生开展水平。
美术“在所有学科当中是最难以量化。
一味地去量化是没有实在意义。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与选择性。
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知识点〕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与导向性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
例如1-2年级“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是:▲欣赏自然与各类美术作品形与色,能用简短话语大胆表达自己感受。
2024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24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2024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确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新"的原因:1、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每门学科都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
3、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4、特别突出了实践教育课程。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5、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
通过新课程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不在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
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要求。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
再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得机会。
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
要常常了解学生得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
基于新理念的美术课教研分析
1 构建和谐的课堂、 激发学生的灵感智慧 美术是生 活的反映。美术教学其 实就是一种写 照生活 。因
N o. O2
T I ME E DUCATI ON
基 于新理念 的美术课教研分析
甘丽 娟
摘要 : 美术是 基于视 觉艺术的对客观外界的真 实反映 , 它 以一定的视 角反映人们的情感 、 理想和追求。小学美术课 堂应从 小学生 心理特点 出发 , 遵循教 育规律 , 展 示精 彩纷呈的美术世界 , 课 堂追求 形式多样 、 内容丰 富。在新课程理念 下, 美术教师必须秉承新课程
把 自己的专业感受传递给学生。教师要热 爱教育事业 , 热爱 自己 的教育专业 , 用 自己的真情 与真 心去感受美术 与美术 教育 , 要认 真对待教育教学过程 中的每一环节 , 每一小事 , 于细微处显精神 , 于小事 上下功夫 , 在简单却 又伟大 的教育工 作 中体 验人生 的美
术。
2 让 美术 回归 生活 美术归根结底是一种创造 , 它必须 以一定的技法与技 能去规
深刻 的心灵感悟去引领学生 , 要 以真善美的追求去感染学 生。因 此, 美术教师一定要 陶醉 于 自己的专业 , 培养 自己的专业素质 , 并
范 。但是 , 在小学 美术课堂教学 中 , 不宜 过早 地用技法技能去 规 范学生 。基 于小学生 的心理特点 出发 , 小学美术教 育 , 更应该 以 回归 自然为主 旨, 在教学 中让学生感受美 的熏 陶、 陶冶美 的性情 、
总之 , 小学生美术教学 , 更在于一种熏陶教育 、 灵感教育和一 种情感教育 。在新课程标准下理念 下 , 教 师要 努力透过宽松 、 和 谐 的学习氛围 , 创造 自主 、 多样 的学 习方式 , 实现 动态生成 的学 习 过程 , 创造鲜活 的美术 与美术 的鲜活 , 培养学生 在美术视界里 面 的灵性 与个 性 。进而激发 学生美术智慧 的闪现 与流动异彩 的美
论美术教育中的新理念
论美术教育中的新理念背景美术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大重要分支。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美术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因此,本文将探讨美术教育中的新理念。
新理念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和需求等因素,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美术教育中,个性化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分层教学、小班授课、个别指导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发现和培养学生的艺术才华。
技术与艺术并重传统的美术教育更注重技艺的传授,强调学生对于画笔、颜料和造型等技术要求的掌握。
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美术教育不仅需要注重技巧的教学,还需要注重艺术的教学,即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和表达的能力,让他们的作品更具有个性和艺术感染力。
同时,也需要将技术与艺术相融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
创新与实践并重传统的美术教育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强调理论和学习,而没有注重创新和实践。
然而,艺术的创造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表达自己的创意,实现个性化的创作和表达。
近年来,许多学校已开始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以便他们更好地发掘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同时也加强艺术教育的教学实践。
实践案例近年来,中国的许多美术学校已经开始探索新的美术教育模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下是一些实践案例。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CAFA)是中国最著名的美术学校之一,近年来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新的美术教育尝试。
例如,在创作与设计中心开设了创意实验室、数字艺术实验室、环保艺术及社区艺术项目等实践类课程。
同时,CAFA也大力推广学术交流、合作创作等新形式。
这些举措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同时也加强了学校的社会服务与教育发展。
美术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
美术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制定了美术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旨在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潜能。
首先,我们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阶段,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美术课程。
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和艺术作品,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其次,我们将更新美术教材,将传统的美术教材与现代的艺术作品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当代艺术的新趋势。
同时,我们将引入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观摩优秀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现手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美术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专业培训,让美术教师更好地掌握美术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美术教育服务。
最后,我们将建立美术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艺术素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方向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将建立家校合作机制,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艺术成长。
总之,美术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潜能。
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我们相信美术教育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希望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为美术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应用未来教育新理念 开拓美术研究性学习
的过 程 中 加 强 了学 科 之 间 的 联 系 , 同学
们 的学 习兴趣更浓 了。 () 3 教师起指导作用 。制定相关 的评 价标准及 一系列计划 :单元 计划实施纪 实 、 元计划 时 间表 、 单 学生计 划分 工表 、 研究报告 表格 、 学生 资料收集登记表 、 教 师资料收集登 记表 、 网站标准评价量规 、 演示文稿评价量规等 , 随时 引导学生 。
匀 。绣罗衣裳 照暮春 , 蹙金孔 雀银 麒麟 。
头 上 何 所 有 ? 为匈 叶 垂 鬓 唇 。 翠 背后 何所 见 ?珠 压 腰 极 稳 称 身 。就 中云 幕 椒 房 亲 ,
相关方法支持与信 息支持 ,进 而使学生
能 够 围 绕 这 个 问题 展 开 探 究 ,不 断 地 生
展 的学生 观 ; 创建 民主平等 的师生关 系 ;
处理教材 , 创设情境 ; 备多元化的知识 具 结构 ; 善于处理现代 化信息 ; 指导到位而
不 越 位 。 过美 术 研 究 性 学 习 , 强 了学 通 增
生 的合作 意识 ,形成 了 自主探究获取知
识 的学 习 方 法 ,培 养 了 自主 探 究 能 力 和
应 用 未 来教 育新 理 念 开 拓 美 术研 究 性 学 习
吕颖 杰
( 宁 省 朝 阳县 大 平 房 高 级 中学 , 宁 朝 阳 1 20 ) 辽 辽 2 0 0
新《 美术 课程 标准 》 出 , 指 美术 课程 的实施要 注重 培养 学生 的独 立精 神 , 倡 导 自主学习 、 究性学 习和合作学 习 , 研 引 导学 生主动探究艺术 的本质 、特征和文 化 内涵 ; 出 了“ 会学 习 ” 提 学 的人才 培养
长及 时 了解 和反 馈组 员 的研 究 进程 , 收 集和整理组 内的资料信息 ,同时组织组 内讨论 , 析研究资 料 , 理组员 的各 自 分 梳 观点 , 流各 自获得 的体验 , 交 商定本组 的 汇报展示 形式 , 激发组员 的成功斗志 。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体味美感、激发想象、创新作品,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是每一位美术老师面临的严峻课题. 虽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现实性问题,但美术教学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美术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身为美术教师,无可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一.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1、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美术课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弱化,除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外,还与人们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不无关系。
社会与家长方面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把音体美称为副科、小三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做做画画的美术更是教学中的“调味品”,在这个大气候影响下,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画画是‘不务正业’,既耽误学习又浪费钱财,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正路。
2。
设备设施:部分学校已具备专用美术教室及多媒体教学设施,但个别边远学校的教学配套设备还不齐全,学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学设备投人不足;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结合课标新理念打造美术新课堂
结合课标新理念打造美术新课堂【摘要】2022年版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如何落实课标新理念,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本文从环境“活”是要点,实践“做”是核心,教学“新”是关键,学会“用”是目的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结合新理念,打造美术新课堂的策略,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新理念;新课堂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艺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开展美育的主要途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随着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要求我们小学美术老师以课堂为立足点,想方设法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打造新的高效美术课堂。
一、环境“活”是要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知识源于生活”。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积极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实例和生活对象,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兴趣支撑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围绕学习目标高效学习,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例如,在六年级美术特色泥塑课“家乡的小吃”教学时,一开始,笔者通过视频介绍零食的生动场景,让学生课始就进入直观的“早点制作”的情境,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相对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入制作小吃的情境,然后通过课前收集数据、了解点心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开放式教学情境的创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已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学生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感受美术课堂的魅力。
二、实践“做”是核心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必须是教学做合一。
”所谓“教学做合一”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对生活现象的重视,是当前教育现象的体现。
新课标 新理念 新变化——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标新理念新变化——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作为美术老师的我,通过研读新课标,比照新旧课标的变化,我做了以下总结:一、加强育人导向,着力开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新版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将以往的美术学科五个核心素养里的图像识读和审美推断进行了合并。
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感知的培养,把美融入到生活中去,不仅是制造美,更重要的是发觉美和观赏美。
例如我所教授的二年级的课程中(摆把戏)这节课,在以往我的课程设计重点都是将本节课的要解决的技能放在第—位,把戏怎么摆,有哪些方法。
看谁摆的造型颖最有趣。
一节课四十分钟就在学生“比速度〞与作品“比美〞中过去了,学生只是学到了摆把戏的方法与技能,但是走到实际的生活中学生对于这节课的理解有多少?我们的美术课仅仅就是教授技能吗?如何转变我们的固有的教学模式?新课标就为我们指明教学方向,将学生的的育人功能放在第—位。
于是在课后我安排了一项艺术实践课。
用秋天的落叶,丰收的果实,身边的玩具或者水果拼盘的方法进行摆把戏。
学生走到大自然,走进田间,走到生活中去创作,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观赏身边的美,认识美存在于我们周边。
二、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
为了落实X、“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总课时数不变的根底上,改革艺术课程设置,美术与音乐学科融合了舞蹈、戏剧、影视等学科为艺术课程。
加强课程内容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之间联系的“综合探究〞。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知识的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提倡将美术学科内部知识的融合、与其他姊妹学科知识融合、与社会学科知识融合,例如五年级(精彩的戏曲)一课,学生从戏曲的起源、开展历程、艺术手法、行当划分、脸谱艺术、服饰装扮、名段名家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探究研究,并通过戏曲观赏、画脸谱、制作服饰,以及展示表演等方法进行体验,加强美术与戏曲学科整合,开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新理念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用新理念 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0 1 6 0 0 0 内蒙古 乌海 市海勃 湾 区团结 小学 刘汉云
一
、
注■作品的文化情境 .培养学生的人文辅神
我们知道 艺术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美术现象 随处可见。在美术教学 时可 将教材 内容与校 内外 的活动相结合 ,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 如: 《 现 代建筑艺术 》一课 ,可让学生走 出教室 ,到校园走走,结合学校建筑 和校 园外 的建筑 ,分析 、评论校 园建筑及周边建筑 的特点和布局,感悟建筑 的美。通过 这样 的教学手段 ,拓展学生 的视野 ,增强学生 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建筑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新理念、新探索、新方法
、
感 受 水 墨 画的 笔 墨 韵 昧 。 提 高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水墨画墨色交融 , 水墨 淋漓 , 具有无穷乐 趣 , 其 间变幻具有 自由 、 随意 、 无法 描摹等特色 , 能与人 的 情 感产 生碰 撞 共 鸣 , 所以 , 可 以引 导 学 生 感 受 水 墨 画 的 笔 墨韵 味 ,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 我 们 可 以 尝试 利 用信息科技 的教 学方法给予学生 更多 的视觉 刺激 , 教师可先讲解水墨画 的笔趣和墨韵 、 工具和材料等 , 让 学生 对 水 墨 画有 个 初 步 了解 ,然 后 让 学 生 自由 地 去探索 水墨 画的笔墨运用——点 、线 、面的表现方 法, 各种 不同的笔触 , 深浅浓淡 的墨色变化 , 不 同纸 张的运用和效果 , 不 同的技 法( 如拓 、 印、 擦、 抹、 泼、 流 …… ) , 更 可 在 用 墨 的 同 时加 上 色 彩 , 增加趣味。 接 着把学生 的作业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 ,这时学 生不禁欢呼起来 , 本 来 很 不 起 眼 的作 业 经 过 放 大 , 在 灯 光 下 的投 影 仪 上 是 那 么 精 彩 : 笔墨渗化的韵味 、 色 与 墨 的交 融 、水 与 墨 色 的 碰撞 … …这 时 的学 生 真 正 感受到 了水墨画的独特魅 力 , 学习兴趣大大增强。
四 、在 抽 象 水 墨 画 中强 调 真 实 情 感 的 流 露 和 表
达
情 感 性 是 美 术 最 重 要 的 特性 之 一 。把 自己 对 客
虽 然 学 生 对 水 墨 画 的 笔 墨 韵 昧 有 了 初 步 的 了 解, 但 他们受 到传统水墨 画的制约 , 喜爱欣赏传统水 墨 画作品 。所以必须要导 入半抽象 和抽象形式 的作 品, 创设一定 的情境 , 让每个学生接受抽象艺术 的形 式 美 感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也 只有 这 样 才 能 树 立 学 生 的 自信 , 确立 每个 学 生 “ 我想 画 ” “ 我能 画” 的 意识 。 就 水 墨 画而 言 , 它是 由宣纸 、 毛笔 、 笔 墨 技 法 和 视 觉 关 系 构成的 。正是由于这些独特 的材料和技法才使得 中 国传统绘画本身就包 含了抽象 的因素 ,但这些 因素 必须和现代人的经验结合起来 ,才能成为一种反映 现代审美关 系的语 言形式 。我们可先引导学生欣赏 西 方 一 些 野 兽 派 和抽 象 派 画家 的作 品 ,在 野 兽 派 画 家 马 蒂 斯 的 作 品 中 ,他 非 常强 调 要 表 达 自己主 观 的 感受 , 不作 明暗表现 , 常大胆地应用平涂式的强烈原 色和弯曲起 伏的轮廓线 , 并将 描绘 的景物予 以简 化 , 画 面 颇 具 装饰 性 。
浅谈新理念下的美术课程评价
策 自己的不断努力 I 卜。可传统 的教 学评 价用某种僵硬的
外 在 的所 谓 宏 观尺 度 去 衡 量 个 性 差异 的 人 ,使 评 价 对 象 失
其它课也一定能学好。从 以后, 他每节美术 课的T具都带
得整整齐齐 的, 作 业 认 真完 成 , 不 再 破 坏 纪 律 了 。记 得 一 次 手工课 , 他 忘 了 带 彩色 纸 , 他急的哭了 , 哭得象个 泪人 , 要 我 给他 家 人 打 电话 , 直 到 家人 把 彩 色 纸 送 来 , 他的脸 卜 才露 出 微笑 , 还 保证 下 次 不 会 忘记 ; 下 具 的 。
程标 准》 为思想指导 , 论 述 美 术课 程 评 价 新 的 理 念 和 方 法 , 包括 注重 发 挥 评 价 的教 育功 能 , 倡 导 多元 性 评 价 , 在 评价 中 渗透 对学生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 的教 育, 注 重 实 施 形 成 性 评 价, 旨在 促 进 学生 全 面 发展 。
业一 写 了“ 优” , 还 画 了个 笑 脸 。 他非常高兴 , 随 后 唱起 了歌
曲《 世上只有妈妈好》 , 边唱边从讲 台蹦蹦跳跳 座位 上, 脸 上充满 了成功 的喜悦。次时 ,我抓住 这个机会 对他进行教
育, 告诉他 , 自己并 不 比别 人 笨 , 只要 用 心 不 仅 画 画 能 画好 ,
评 价 包 括 教 帅对 学 生 的 评 价 , 学 生 自我 的 评 价 以及 学 生 之 间相 互 评 价 。一 个 公 正 的 、 恰 如其分的评价 , 能使 学 生 不 断 发 现 真 实 的 自我 , 激 发 自我 的 内部 动 力 , 产生成功感 , 鞭
业不仅想象丰富, 而且色彩搭配的美, 还有爱心 , 并住他的作
对中小学美术新理念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反思
对中小学美术“新理念”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反思一、研究的背景:2004年10月10日,我接到省市教科所的通知,将作为实验区代表参加在娄底市举行的全省第二届“新课程、新理念”中小学美术教学竞赛观摩活动。
在“通知”中,我了解到本次活动的宗旨是:“为了总结我省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的经验,探索我省中小学美术教育在贯彻新课标、实施新教材等方面的新思路,开拓广大美术教师的业务视野,提高美术教育质量,保障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在我省的顺利推进。
”由于我是国家级实验区的教研员,新世纪版《艺术》教材的副主编,教育硕士,目前新课程实施已进入第四个年头,我觉得有必要了解全省各地州市对美术新课程的理解、探索和反映,抱着学习和研究的态度,10月17日——20日,我来到娄底市,参加了这次“新理念”中小学美术竞赛观摩活动,共听课14节,其中中学5节,访谈了10位教师,并与教师互动交流,听专家点评、讲座,目的重在了解中小学美术新课程实施的现状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情况,为研究和推广美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的方法: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交流互动、听取讲座”等形式进行。
三、研究的过程:1、了解基本内容:在“通知”中我了解到:本次活动为中小学美术现场教学竞赛观摩,定位在农村美术教育的实施。
各市州选送一堂课,中小学均可,所选课必须依据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符合新课程理念。
中学45分钟,小学40分钟。
现场教学教室备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每班上课学生30名。
每位与会代表交会务费240元。
我们在报到后,得到了一本《资料汇编》,内容有三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14节课的教学设计文稿;会议的日程安排表。
我利用晚上的时间将资料通读了一遍。
附:湖南省第二届“新课程新理念”中小学美术教学竞赛活动日程安排表2004年10月18日-20日2、进行课堂观察:(典型课例举例)18日上午8:00,会议在省教研员朱小林同志的主持下正式开幕,在各级各部门领导相继发言后,课堂教学竞赛开始。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2014-04课堂内外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美术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如何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在美术课中凸显人文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面向作品,读出美术作品的艺术性和人文性,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对象极为广泛,它的种类和表现新式、题材极为丰富。
通过“读”中国工笔画的缜密、写意画的豪放与含蓄……来感受民族美术的底蕴和辉煌,自然就培养了民族审美意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通过“读”印象派的热烈、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变迁、现代主义美术对文化的影响……就能感知西方文化的历程。
“读”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读”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美术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例如,“读”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出的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
让学生感受杰作的材质美、题材美、风格美、思想美……这都是读,由“读”而思考,由“读”而感受美术作品是人类作品的最好见证。
二、在美术课中体现自主性在美术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会造成教师不断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美术课变成了“讲授”课。
用新理念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用新理念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一、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知道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随处可见。
在美术教学时可将教材内容与校内外的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
如:《现代建筑艺术》一课,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走走,结合学校建筑和校园外的建筑,分析、评论校园建筑及周边建筑的特点和布局,感悟建筑的美。
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建筑艺术的多样性和美术对社会的独特贡献。
而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则可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艺术特点的同时,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意义,通过理解作品的文化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开国大典》这幅优秀作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作品的热爱。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视觉感受、意象感受、审美心理及心境共鸣。
即先产生视觉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
那么审美的视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如欣赏中国画时,教师可事先在教室多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画图片,使学生一进教室马上置身其中,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中国的古典音乐来启发联想,并借助古诗词描述出一幅幅清丽、淡雅的中国画,以此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为中国古诗词、中国的古典音乐、中国画三者都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所以借助古典音乐、古诗词既可以渲染学习气氛,又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色彩淡雅的艺术特色。
三、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新理念
-建立科学的成果评价机制,不仅关注学生的艺术技能,也重视创新思维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十八、持续跟踪与研究
1.教育教学改革跟踪
-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长期跟踪,记录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和案例。
-分析改革成效,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改革提供参考。
-合理分配资金,用于教学设施更新、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等方面。
2.教学资源整合
-优化配置校内外美术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具、教学场地等。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校际交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社会合作与参与
-与美术馆、艺术机构等合作,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邀请艺术家、设计师等参与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教学模式创新
-推广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探究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在线教学平台等,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六、资源保障
1.教育经费支持
-争取政府及社会力量支持,增加美术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估细则,确保教学活动符合新理念的要求。
-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定期检查教学过程和成果,确保教学质量。
2.强化教学监督
-加强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监督,提供反馈和建议,促进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
-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等方式,收集教学效果信息,提升教学质量。
十四、技术与资源建设
八、学生支持与发展
1.建立个性化学习路径
新理念 新课堂 新策略——新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优 秀 美术 传 统 的 热 爱 , 世 界 多 元 文化 的宽 容 和 尊 重 。 对
二 、 变 学 生 学 习方 式 。 现 自主 性 改 体 自主 、 合作 、 究 是 新课 程 倡 导 的 学 习 方式 。 教 学 探 在
间 飞翔 , 美 教育 寓 于 潜 移 默化 之 中 。 审 如在 上《 筑 艺 术 建
课 不 只 是 向 学生 传 授 美 术 知识 技 能 , 重 要 的 是 培 养 学 更
兴趣 盎然 、 活跃 的 思 维 中尝试 用绘 画 、 贴 、 骨 架等 方 剪 扎
法表 现 创 作 欲 望 。 些 都使 学 生始 终 保 持 着 学 习 的浓 厚 这
兴趣 和 创 造 欲 望 , 到 美 术课 程 标 准 的要 求 , 养 学 生 达 培
作 中 发 了。
、
注 重 作 品 的 文化 情 境 , 现人 文 性 凸
美 术是 人类 文化 的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与社 会 生 活 的方 方 面 面 有着 千丝 万 缕 的联 系 , 此 美 术 也应 视 为 一 因
四、 织 学 生 交流 评 价 。 导 探 究 性 组 倡
传统 的美 术 欣 赏 教 学 是 老 师 对 作 品 的评 价 为 主 , 学 生 只 是 被 动地 接受 老师 的观 点 , 本 没 有 发 表 自己 见解 根
的机 会 , 这 种 带 有 “ 威 性 ” 而 权 的评 论 , 常 不 能 被 学 生 常
所 理 解 。 因 为 它 只代 表 了个 人 的观 点 , 以 教 师 的 眼光 是 来 看作 品 , 视 了学 生 的 存 在 。 其 实评 论 不 只 是教 师 可 忽 以做 到 的 ,在 课 堂 上 我 们 可 以听 到 学 生 们 这 样 的 发 言 :
树立新理念 改革美术教学
、
完成 的 ,没有 过程 也就 没有 教 学 ,教学 过程 的设计 是教 学 艺术 的 体现 。从 素质 教育 的观 点 出发 ,在 教学 过程 中教师 要排 除 功利 性 的教 学 目标 ,真 正着眼 学生 的 未来 和终 身 ,通 过 一定 的学 习使 学 生掌 握一 定 的知识 与技 能 ,掌握 学 习方法 ,形 成 正确 的情 感态度 和价值 观 ,真 正把 美术 教育 变成 培养 适应 时代 发展 的人 才 教育和 掌握 课程 标准 。新 课改 下教 师要 树立 以人 为本 的 思想 ,从塑 造人 提高 公 民综合 素质 教育 的一 个 不可 分割 的组成 部分 ,这 样 美术教 的角 度来 考虑 ,更加 注重 学 生 的心理 感受 和个性 的发展 ,挖 掘学 育 的地位 才能 真正 得到 提高 ,美 术教 育才 能真 正发 挥它 应有 的作 生 的创造潜 能 ,培养 学生 的 开拓创 新精 神和 综合 实 践能 力 ;培养 用 。 学生 不断追 求 的进取 精神 、严 谨 的科 学态度 、克 服 困难 的意 志 ; 总 之 ,美术 教育 要 以科 学发展 观 为指 导 , 以新 课标 为准 则 , 培养 学生通 过 自主学 习活 动 ,获得 知识 ,形成 一种在 学 习和 生活 以提 高人才 素 质为 目标 ,树 立新 理念 , 改革美 术教 学 。美术 教师 中喜 爱质疑 、乐 于探 究 、努 力求 知的心 理倾 向,激发 探 索和 自主 要从 更高 的角 度来 认识 自己,要 求 自己 ,认识 美术 教育 的地位 。 创新 的积 极欲 望 。 在 美术 教学 的 实践 中 ,美术 教师 要不 断地 提高 思想 和业 务水 平 , 作 为 一 名 美术 教 师 应 带 领 学 生 步入 艺 术 殿 堂 , 并让 他 们 在 探 索 教学方 法 ,完 善教 学模 式 ,与 时俱进 ,开 拓创 新 ,使我 们 的 广阔 的艺术 空 间中尽 情翱 翔 。不 能让教 师个 人 的喜好 或某 些不 适 艺术教 育更加 有效 ,使 艺术教 育与其 他学 科教育 全面 和谐 发展 。
论美术教育中的新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 各国文化艺术交 流逐渐频繁, 我国的美 术行业也正向着世 界领域迈进,此时的美术教育 成为关键所 不仅要开设 , 开展好美术课程和各种课 外活动, 更要加强对美 术课堂教学方法的 研究, 克服以往美术 教育中的诸多弊端, 确 立新理念, 探索新方法. 一, 锻炼 "眼力" , 培养观察能力 眼力, 是观察事物的能力, 是捕捉审美对象 的艺术美的能 力, 也是 "看" 作品的本领.人的智力结 构主要是由观察力 , 记 忆力, 思维力, 想象力, 活动力等因素组 成, 其中 观察力是人们 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它是思维的先导, 又是视觉艺术最基本 的活动, 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面 对美术初学者, 要从练 习眼力开始.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外形的美感到内在结构, 由表 及里, 由简到繁地进行艺术分析, 指导学生正确 "看" 作品的方 法, 在直观感受中让他们获得艺术美的 享受, 激 发起学习美术 的兴趣. 这种 "看" 是需要引导的.教师要帮助, 引导他们直接地凭视观 察, 亲 自体验, 增强形 象的概念, 对物 象形成心 灵感悟 和建立 某种精神意味 .我们应根据 �大纲� 内容, 安排一些静物, 工艺 作品, 以及有审美价值的优秀绘画作品 作为教具, 让学生从真 实的作品里获得结 构, 体积, 色彩, 质感 , 比例 等艺术语汇的感 知.在此基础上 , 使他们能够对作品进 行理性的分析, 进而通 过心灵的感悟获取 精神意味.这种教学生 "看" 的教学方法的 过程, 是从生动的审美直观到对应的语 言表述的过程, 是让学 生从对象的个别特征到整体形象的把握的过程. 二, 通过临摹, 增强学生想象力 创造, 想象能力的培养, 是审美教育的最高 目标.有了感 性 认识的基础 , 再 发展理性认 识的内容 , 有 目的, 有重 点地进 行临摹教学是必要的.模仿是人的本能, 但吸收传统的审美观 念和造型技巧, 不等于千篇一律的 "照猫画虎 " , 何况大量的印 刷 品印刷质量 有别, 明暗, 色彩等 方面与原 作有很多 出入, 也 无法达到临摹的目 的.因此, 我们不应 长期让学生临摹, 长期 的 "照 猫画虎" 不但破 坏了学生的 感知认识 , 而 且束缚 了学生 创 造思维的发 展, 即便是美术 高考中的 中榜者, 也是 " 高分低 能" .因而在美术教学中贯彻 "启发式" 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艺 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注重师生双边活动, 使师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可通 过 讲授, 问答, 开展活 动, 讨论教学实 验, 技能训练 , 师 生演示 及自学指导等手段 , 主动获取知识, 掌握技能, 提高思想, 发展 创造思维能力, 加强自我教养, 自我修养的养成#34; , 通过临摹增强学生想象力, 从美术实践中体会表现的乐趣; 通过培养感 受能力, 操作能力和创 造意识, 来发 展学生个性, 完善人格, 是提高美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教育理念 [ 中图分类号 � ] � 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72 -6 002 (2 009 ) 04-005 1-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新理念1.美术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美术课程的改革要转变课程的功能:由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水平的培养。
其具体目标和任务主要是:(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准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水平。
(5)改变过度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动学生发展、教师提升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合性。
我们力图达到如下课程改革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增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升想像力和创造力,提升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水平。
2.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美术课程的价值是:(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审美水平;(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水平和形象思维水平;(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动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价值其实是用“能够怎样”这样的句式来加以表述的。
本课程标准在表述价值时,实际上省略了“能够”两字,但是大家在理解时能够加上“能够”两字。
正是因为美术课程“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才使其地位得以确立。
3、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
三是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
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但仅指的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这些态度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的(或许还应该是独特的)反应;第二能自觉而大胆地使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第三能持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4、要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人的行为大体上能够分成两种,一种是情趣性行为,另一种是意志性行为。
所谓情趣性行为是指行为的目的与行为过程基本上同一,或者说过程不被目的过度地约束,这种行为给人的是轻松、愉悦和舒适。
而所谓意志性行为则极大的受到目的的左右,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必须使用自己的意志强迫自己完成一些行为,即使这是一种已所不欲的行为。
所以,意志性行为通常给人带来的是紧张、艰涩和痛苦,但一旦达到目的后却能给人带来比情趣性行为更大的愉悦。
比如,体育运动对一般的人来说,可能是情趣性运动,因为他们的目的仅仅“活动活动”而已,所以他们能充分享受“活动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而对职业运动员来说,则可能是意志性行为,因为他们的目的——夺冠的欲望太强了,为此他们往往要忍受单调、超负荷的训练,甚至不惜采取危害自己身体的手段。
就本性来说,人一般都喜欢情趣性行为。
但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人,在很多情况下又不得不实行一些意志性行为。
因为人毕竟是有意识、有追求、有意志的生物。
人的一生就是由不同层次的目的以及完成这些目的的行为所构成的。
毫无疑问,美术学习在一定的水准上,也应该是一种意志性的行为。
换句话说,要学好美术不使用自己的意志恐怕是不行的。
但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一般的中小学生能在多大水准上为学习美术动用自己的意志,尤其是顽强的意志呢?在学校的众多的学科中,学生对每一个学科态度并不一样。
这取决于外在诱因和内在兴趣的差异。
在一个科学理性的社会中,中小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即他们的所学都应对将来的生活和生存——升学、谋职等有直接的作用。
这样,与高考相关的学科教育就显示了自己的优势。
学生不管是否有兴趣,都必须用意志克制自己去努力学习。
这就是学习活动的外在诱因。
美术学习则无此外在诱因,因为中小学美术课对学生的升学、谋职的影响微乎其微,学生要使用强大的意志力迫使自己努力学习美术的可能性也就不大,除非是那些天生对美术就有着极大兴趣的学生。
所以,美术学科要在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注意使之与学生发生兴趣方面的关系,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
按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美术教育是我国所有公民在中小学阶段所必须接受的。
所以,全体性应该说是基础美术教育的基本属性。
换句话说,如果仅仅一部分人接受这种美术教育,或者这种美术教育本身未能对绝绝大部分学生产生吸引力并使之发生素质方面的某种变化,那么,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整体上就不能算是成功的。
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使全体性的实现成为可能的关键正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强调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
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注重文化情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二是协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
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体现为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贡布里希将情景作为准确解读图像的三个变量之一,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结合情景才能理解美术作品的真实含义。
我们具体从一件美术作品上看出描绘了什么,还不足以说明我们真正理解了一件作品。
如果我们不理解作品所涉及的事件,我们仍不能准确理解像《最后的晚餐》、《伊凡雷帝杀子》、《荷拉斯兄弟之誓》和《血衣》这个类作品。
此外,我们所接触到的很多作品的象征意义,也是由文化所规定的。
人类社会的神话、史诗、传说、典故、宗教、寓言都是规定象征的重要原因。
比如,苹果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性,在基督教艺术中,因为苹果是夏娃从智慧树上摘取的禁果,一般象征着人类的堕落,而婴儿耶稣手拿苹果,其实是象征着赎救人类。
这些象征关系规定性是来源于希腊神话。
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规定性,就不可能真正解读作品,甚至还可能对作品作出错误的解读。
我们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课程,这种规定性实际上也要求学生不但要从美术本体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
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渐提升人文素养。
总来说之,美术作品只能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才能被准确地理解和解读,而且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从美术作品中理解人类价值的不同取向、人类对自身尊严的维护以及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
2、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水平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所以,中国的教育应该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无论我们从事的是何种层次、何种类型、何种专业的教育。
就我们基础教育来说,更应该努力增强创造教育。
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我们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
因为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有成效的课程之一。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
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的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
如同清晰思考的水平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所以,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但要努力地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水平。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
消泯学生的个性,千人一面,异口同声,是创造活动之大忌。
应该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在思维方法上,应该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像思维等。
另外,美术课程中还要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水平。
3、美术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与学习领域以往的《美术教学大纲》基本上是按学科知识门类来划分课业形式的,凸显的是学科知识体系。
本次课程改革,从促动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
所以,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即使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
因为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为了便于学习也考虑到在现代生活中设计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
以外化行为为主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区别则是一个更注重自由性,一个更注重功能性。
“欣赏·评述”这个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水平。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为此,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个全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习的综合实践水平和探究发现水平。
有的老师可能会问,美术课程标准的“综合·探究”与我们现存的综合艺术课程有何区别呢?的确有区别。
这里,让我们先来考察几种课程关系。
我们过去的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似乎不大,每个学科课程按照自己的学科逻辑纵向深入,就像几个人并排地坐在一起,互相之间你不碰我,我不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