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中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内容
军事理论论文
试述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中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内容内容摘要:中华武德文化史上有两句古语,一是“忘战必危”,二是“好战必亡”1。
尤其是在战争的破坏力愈来愈大的当今世界,因此,古代军事思想中的内涵的真理性,越来越具有普遍的、现实的意义,应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经几千年的发展,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中国古代各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兵学家关于战争和军队等一系列军事问题的系统理性认识。
是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人们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它随着社会的前进,军队建设和战争实践的发展以及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逐渐深化,反过来又指导各时期的军事实践,对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产生深刻影响。
它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不管现在的军事战略有多先进,都脱离不开古代军事思想的精髓。
可以说如果没有古人先驱性的军事思想,现在的军事思想发展不会这么快。
形成系统的建军理论突出反映在将、法、教方面。
《孙子》提出将帅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的条件,对军队组织编制、将官职责、军备物资、费用等也都有严格要求,管理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2,把"士卒孰练"3作为胜负的重要条件等,奠定了中国古代建军理论的基础。
其后战国军事理论家更进一步丰富了它的理论内容。
通常,军事思想具有几个特点。
一是具有深刻的实践性;二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三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四是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五是具有不断的创新性。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大致涉及战争观、谋略、战法、阵法、军队组织、训练和纪律、将帅修养、作战指挥等方面。
军事领域往往是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最激烈最敏感的领域。
欲“安国”就不能不重视军事斗争。
孙子的“兵者,国之大事”4说,在当代仍然具有普遍的真理意义和价值意义。
孙子兵法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继承与发扬的。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高校军事理论教程》授课教师:闫成开设该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军事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可以拓宽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三、从个人的发展角度讲,可以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课程目标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内容安排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国际战略环境中国国防第一章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概述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教学目的:了解军事思想的概念;使大家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一个基本了解,以便古为今用;掌握《孙子兵法》的思想精华。
教学内容:一、军事思想概念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三、《孙子兵法》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军事思想概念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要点:军事思想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军事思想的物质基础就是军事实践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军事哲学层次战争观方法论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层次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特征:、阶级性2、时代性3、实践性4、继承性5、创造性分类:按不同阶级可分为:按国家可分为:按主导兵器可分为:军事思想的体系划分:古代军事思想古罗马的军事思想古希腊的军事思想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欧洲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我国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军事思想的体系划分:现代及当代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公元前21世纪——1840年)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武经七书》简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形成时期充实提高时期系统完善时期形成和发展1、萌生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夏、商、西周战争特点:武器装备方面: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上是密集队形进行集团肉搏正面冲杀;到了商代以后逐渐以车兵为主,形成了以车兵为核心的方阵队形。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军事与战略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军事与战略思想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纷繁。
在这些丰富的文化中,军事与战略思想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古代到现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军事与战略思想发展演进,不仅体现出中国人对于自卫和国家安全的关注,更蕴含了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思想。
1. 军事思想的起源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孙子兵法》是最早的军事典籍之一,它记载了中国古代将帅们的智慧和谋略。
《孙子兵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军事原则,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等,这些原则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
2. 兵器与战术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军事思想不仅包括了战略策略,也涉及到了兵器与战术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兵器制造水平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火药的发明和运用使得中国的战争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古代的战术也经历了多次演变,如分兵迂回、诱敌深入等,这些战术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军事伦理与人文关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军事思想不仅注重于战争本身,还凸显了军人的伦理和人文关怀。
古代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文学艺术作品表达对军人的赞美和敬意。
同时,军事伦理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强调军人要有忠诚、正直和勇敢的品质,这些品质成为了中国军人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4. 和平思想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军事与战略思想并非一味强调战争和冲突,也有着强烈的和平主张。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强调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认为“以战养和”、“和为贵”。
他们主张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而非通过战争,这种和平思想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军事与战略思想是中国历史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们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安全的关注和对和平稳定的追求。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战争,也对今天的军事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军事与战略思想,将其融入到现代军事建设和国家安全战略中,为实现国家强盛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贡献。
2016年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写作要求以及参考题目
2016年天津工业大学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现代化强军兴军战略研究
姓名:赵君林
学号:1610920517
专业班级:通信H601
所在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
天津工业大学2016-2017(1)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撰写要求
封面:依据上面模板
题目:仿宋,小二
内容摘要:五十字左右介绍
关键词:三个左右
正文:仿宋,小四,1.5倍行距。
注释:统一采用脚注
电子版及纸介质:同时交
论文字数:3000字以内
最后一节课上课时交
2016年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参考题目任选其一,也可以根据当前热点及焦点问题自拟题目:
1、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及大学生当如何投身国防建设
2、国防教育本质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3、论国防建设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作用
4、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当今中国国防思想的指导意义
5、网络安全对我国国防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6、基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手段的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研究
7、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8、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研究
9、试述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中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内容
10、试论党对军队拥有绝对的领导权
11、如何理解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
12、试论当今世界的国际战略格局及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13、请结合当前国际形势中的热点问题(朝核问题、美国大选、韩国政治丑闻等),试论我国应如何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
14、我国现代化强军兴军战略研究
15、我国现代化军队改革研究
16、结合实际谈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及大学生参加军训的意义。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编辑词条分享目录1 产生时期2 迅速发展时期3 丰富和提高时期4 在革新与守旧的矛盾中继续前进的时期5 基本内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绚烂,在世界军事思想发张史上具有杰出地位,这是战争经验的总结,血染的理论财富,智慧的结晶。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正文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
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争,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反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并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
作战方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
到商代以后,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
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厉管理。
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
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
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约从公元前8世纪初至前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
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
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弘扬孙子文化传承强国梦想的作文
弘扬孙子文化传承强国梦想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弘扬孙子文化传承强国梦想大家好,我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位对中华民族贡献卓越的伟人——孙子。
孙子,他的全名叫孙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和stratgist。
他写了一本书,就是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
这本书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军事发展,就连世界军事理论也受到了它的深刻影响。
《孙子兵法》里包含了孙子独到的军事智慧和战争哲学,看起来让人觉得好神奇!比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告诉我们,要了解敌人和自己的情况,这样才能赢得战争。
再比如"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就是教导我们要打敌人的空虚,从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发动进攻。
虽然《孙子兵法》主要是讲战争策略的,但里面的很多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譬如"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提醒我们,先用智慧计谋解决问题,谈不成再动手。
还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也启示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这样才能发挥所长、避开弱项。
由此可见,孙子的智慧不仅对古代的军事有重大影响,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事业也有启迪意义。
可以说,弘扬孙子文化,就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那么,我们该如何弘扬孙子文化呢?首先,我们要从小就开始学习孙子的思想哲理。
《孙子兵法》里有许多格言警句,不失为理解孙子思想的绝佳读本。
比如我最喜欢念叨的一句"君临战场,无动于内,无昏于中,无劳于行"。
这句话虽然本是教导君王如何指挥战争,但也同样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头脑清醒、步伐坚定。
其次,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孙子的教导。
譬如上课时要诚心听讲,认真思考;"知彼知己"地做好学习准备,找准自己的缺陷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写作文时也要"因敌制胜",深入思考立意、选材、结构等环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兵法与军事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兵法与军事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兵法与军事思想是一部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的兵法与军事思想一直被军事家和统帅们所重视,作为指导战争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兵法的起源、军事思想的发展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远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兵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集权统治逐渐形成的这一时期,针对战争的需求,一些军事家开始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即兵法。
兵法起初以个人的经验和思考为基础,不断发展并广泛传播于各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兵法莫过于《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书之首,通过对战争的规律、兵器的运用以及指挥和谋略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深远影响的兵法思想。
军事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在不同战争中摸索出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智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思想。
这些军事思想不仅仅包含了战争策略和指挥战术,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
例如,古代军事家尚為提倡和平,注重防御,提倡智谋胜于武力等等。
这些军事思想不仅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塑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和"防御"等核心价值观念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兵法与军事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兵法和军事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很多文人士大夫都对兵法和军事思想有着深入的研究,因此他们的写作和思维受到了影响,比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到战争和军事策略的描写。
其次,兵法和军事思想也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战争中,兵法和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帮助中国成功地实现统一和国家繁荣。
最后,兵法和军事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遗产和教诲。
例如,中国古代对于和平的追求、强调防御和智谋等思想,至今仍然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经典军事思想
经典军事思想经典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人类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它概括了军事战争的规律,是指导军队打赢战争的科学理论。
我国历代军事思想家,如孙子、吴起、韩非子、司马光、李纲、李靖、岳飞、聂耳、林彪等,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军事思想,为我军、为世界军事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历史经验。
孙子兵法是我国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关于战争的著作,被誉为“兵家圣典”。
孙子兵法强调了政治、军事、外交三者的关系,提出了重视政治素质和军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观点,指出军队的智慧应该强大于敌人的武力,强调兵不厌诈,提出“奇正相生”,“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战略和战术原则,体现了古代军事文化的特色和精髓。
如孙子兵法中常被引用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天时地利,人和不可缺”等军事原则,至今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战略、经营管理、决策规划等方面。
在我国历史上,吴起是军事智囊之一,他的《兵书》总结了很多实战经验,被国家视为军事圣书之一。
吴起的兵书提出“谋攻备战、顺防出奇、力战巧取、竭诚精忠”等战术原则。
他认为首先要求一个军队具备的是精神素质,这是打赢战争的根本。
其次,吴起还强调了战争中谋略的重要性,他认为谋略是取胜的关键,战略应该因地制宜,决策前后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军事行动应该保密,诱敌于鼓热而攻其不备。
吴起的军事思想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对汉代、唐代军事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军事发展、军事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孙武和吴起都是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体系虽然各有千秋,但都是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以无形制有形”和“谋攻备战、力战巧取”的原则为基础,都是关注战略、战术和政治组织问题的。
这为我国军事文化健康、科学、富于创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除此以外,我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军事思想家,如韩非子强调的“人民的反抗是战争的趋势”、“用道德来战胜敌人”等思想;聂耳提出的“爱国即是创造”思想;林彪强调了“深入敌后、全副武装”等人民战争的原则等。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及现代价值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及现代价值《孙子兵法》号称“武经冠冕”,公元前512年在吴国问世,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其作者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被尊为兵学奔祖。
(一)孙子最理想的战略追求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兵书,但是它的最高追求却不是战争,不是追求战争的胜利。
它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那么,什么才是它最理想的战略追求呢?它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也”。
通观《孙子兵法》,我们看到,从很大程度上说,它主要讲了两个字(词):一个是“全”,一个是“破”。
“全”是不战而胜,“破”是交战而胜。
“全胜”为上,“破胜”次之。
实现“全胜”的方法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实现“破胜”的方法是“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伐谋”就是“挫败敌人的战略企图”,也就是说,在敌人的战略企图还没有付诸实施之前就揭露它、破坏它,使之夭折,使之破产。
这是一种最省力、最省事、最高明的斗争方法。
在孙子所处的那个春秋时代,这种“伐谋”的方法是确能实现的。
说明这一策略最典型的例证无过于与孙子同时代的墨子救宋的故事。
楚国的公输般发明并制作了攻城用的云梯,准备用来作为楚军进攻宋国的利器。
楚国强大,宋国弱小。
墨子是“非攻”的倡导者,一贯反对非正义战争。
当听说楚国要侵宋,急忙来到楚国,劝阻楚王和公输般侵宋,但楚王和公输般依仗拥有新式攻城器具云梯,不为墨子的游说所动。
墨子于是同公输般在楚王面前以衣带作城池,以木片作攻守城邑武器,表演了一番楚攻宋守的“作战模拟”。
结果“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御有余”(《墨子·公输》),迫使楚王放弃了侵宋的计划。
“伐交,就是通过外交斗争挫败敌人的战略企图,虽然也是不战而胜,但是较之于“伐谋”要欠缺一些,因为外交活动比较费力、费事。
春秋战国时代,外交活动十分频繁,特别是战国的合纵连横极大地影响国家的安危。
(二)孙子善战思想的核心,是以小的代价赢得大的胜利孙子的胜负观,除了“全胜”之外,就是“破胜”。
军事理论1——试卷
军事理论1——试卷军事理论试题填空题(20分,每题一分)1、世界各国的国防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2、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3、目前,世界格局正处于动荡和调整之中,但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方向。
4、美国在全球划分为五个战区,即太平洋战区、欧洲战区、中央战区、南方战区、北方战区。
5、2001年,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先发制人战略,这是美国军事战略的分水岭,将改变二战后美国对外用兵的原则。
6、当前,俄罗斯军队部署的重点在欧洲,大约部署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7、从宏观上讲,高技术主要分为六大技术群: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航天技术。
8、精确制导武器,就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率在50%以上的武器。
9、高技术战争,是指在核威慑条件下,全面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及相应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方式所进行的战争。
10、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就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
1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12、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邓小平以其伟大战略家的眼光,及时洞察了这些重大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论断。
13、目前,我国的军事战略为积极防御。
14、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军事强国之一,是唯一可以和美国军队抗衡的力量。
15、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16、核武器是利用爆炸性核反应放出的能量,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17、国防的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18、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从范围上,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
从内涵上,可分为:生存目标和发展目标。
19、国防教育的方针是: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20、《孙子兵法》共13篇,大致分3个部分。
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简书
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简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典籍之一,被誉为“兵家之宝”。
而《三国演义》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探讨《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探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孙子兵法》的基本思想《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兵书之一,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它由春秋末期的军事家孙武所著,共分为十三篇,包括计、作战、谋略、兵势、军形、虚实等方面的内容。
《孙子兵法》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智取胜”,即在战争中通过智慧和策略来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强调了“计谋胜人”的重要性,认为在战争中,胜利的关键在于制定正确的计谋。
它提出了许多著名的兵法原则,如“诱敌深入”、“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先声夺人”等等,这些原则在后来的战争中被广泛应用,成为了军事战略的基本理论。
二、《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三国时期各种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
它以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为背景,描绘了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
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和惊险,深受读者喜爱。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它强调了忠诚、仁爱、勇气、智慧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小说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形象,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三、《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之间的关系《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国演义》中的很多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是以《孙子兵法》为基础而创作的。
例如,小说中的诸葛亮就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物,他的战略和计谋都是基于《孙子兵法》的思想而构建的。
他能够在战争中制定正确的计策,取得了很多胜利。
另外,小说中的各种兵器和战法也是基于《孙子兵法》的原则而设计的。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与战略传承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与战略传承中国古代历经数千年的战争发展,孕育出了丰富而精彩的军事思想和战略传承。
这些思想和传承对于中国古代的战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于现代中国的军事建设和战争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来源于《孙子兵法》、《吴子兵书》等兵书,以及历代名将的战争经验和思考。
其中,《孙子兵法》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实践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作。
在《孙子兵法》中,孙武强调“以非战之惠而战之”,即要善于运用政治手段、经济手段等非战争手段,协调各种资源,达到战争的最终目的。
同时,孙武也强调“谋攻为上,守备为下”,即战争中的攻防策略,不仅要进攻,也要善于守备和反击,才能克敌制胜。
此外,古代名将的战争经验和思考,也成为了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
如李靖在唐朝时期所创立的“边塞军事”,以立塞疆、防疆守、设关侦、分兵备、战部陉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军事战略体系。
又如明朝将领戚继光创立的“老陕派”,以稳定军心、整顿装备、严明纪律、技术突破为重点,发扬实用主义的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价值,在于它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它不仅是运用于古代中国的战争指导,也是当前和未来的战争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参考。
特别是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不断变化和军事领域技术的日新月异,古代的军事思想成为了现代军事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为现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传承,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通过历代战争的实践经验,代代相传,穿越了千年,不断丰富和发展。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兵书、兵器和战争史的文献以及名将的战绩和思想,对后人进行了沉淀和传承。
现代中国军事建设和战争思想的发展,既要继承古人的智慧,又要照顾到现代战争的特点和现代军队的技术装备。
我们需要把古代的军事思想与现代战争的形态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
同时,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不断提高军事科技水平,为国家安全和地区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及其实践
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及其实践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在古代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具有其独特性。
本文就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及其实践进行探讨,并从军事思想、军制制度、军事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军事思想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以阴阳五行和兵法为核心。
阴阳五行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应用于军事方面具有广泛的意义。
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天地万物都由五行构成,阴阳相生互化。
这一理论应用于军事上,就既可以指导兵器的制造,又可以解释战争规律,还可以规范指挥军队的行为等。
兵法是古代军事思想中的重要分支,它是以研究战争规律和制订保卫国家的军事策略为目标的一门科学。
在中国历史上,《孙子兵法》、《孟子》等兵法法典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实践,并成为后人研究军事思想的重要文献。
二、军制制度中国古代的军制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军队是部落式兵团,随着国家的形成,兵团逐渐演变为国家正规军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争频繁,各国都有自己的军队,并逐渐形成了以主力大军和游击部队相结合的作战模式。
秦汉时期,统一了中国的各个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和军制,为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唐宋时期,各地设立镇抚使、节度使等地方军队,进一步完善了军制制度。
明清时期,由于战争较少,军队主要以防御为主,建立了城防制度,并且开展了一系列军队改革。
三、军事科技中国古代的军事科技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战争中,军队的兵器、装备和先进科技的应用非常重要,几乎是成败的关键之一。
古代中国的军事科技以制造军用兵器为主要内容,其制造水平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在兵器制造方面,古代中国出现了强弩、炮仗、硫磺炸药等武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战力。
另外,古代中国还在城池防御、军事兵法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采取了不少科技手段和防御方法。
四、军事文化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战略与战术演变
古代中国的战略与战术演变在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战争曾经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为了保卫国家的疆土和民族的尊严,中国的军事智慧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战略与战术演变。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战略与战术的变迁,展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卓越和多样性。
古代中国战略的演变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那个时候,诸侯之间的频繁争斗使得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制定有效的战略来应对不断变幻的战争形势。
孙子《孙子兵法》的问世成为了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孙子的战略思想强调灵活性和谋略,着重于充分了解敌情、虚实虚实变化和科学谋取战争胜利。
其战略思想在后来的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对世界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术的演变也是古代中国军事学发展的重要方面。
战争中的具体操作和实施变得更加精细和复杂。
在古代,百战百胜的神话英雄纷纷诞生,他们通过高超的战术技巧和英勇的战斗精神将战局扭转。
其中关羽和赵云是广为人知的战术家。
关羽善于利用地理环境,将小部队与强大敌人周旋,以少胜多;赵云则擅长奇袭和快速机动,以攻击敌人的弱点并迅速撤退。
他们的战术措施不仅在古代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现代军事战略的研究也提供了有益启示。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战略与战术经历了多次演变。
而在三国时期如此辉煌的军事智慧和出色的战术,在后来的唐朝一度陷入了低谷。
唐朝对外战争频繁,但往往出现惨败的局面。
直到李靖的出现,唐朝才开始逐步复兴。
李靖是唐朝著名的将领,他在战争中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战略和战术:巧取敌人的钱粮和物资,使用伪装迷惑敌人,采取奇兵等等。
李靖的战术根据当前战争形势和敌人的特点而定,灵活应变。
他的军事智慧不仅使得唐朝在外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而且对唐朝的国防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军事思想逐渐趋于科学化和正规化。
在明清时期,西方的火器和外夷的侵略使得中国的战争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代的郑和和清代的戚继光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战略家。
郑和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不断开辟新航线,保护中国的海上利益;戚继光则在明朝晚期抵御了几次蓝旗军的入侵,展示了不屈的精神和强大的战斗力。
阅读论持久战读书笔记范文三篇
阅读论持久战读书笔记范文三篇《论持久战》读书笔记《论持久战》是一本在我军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作者是毛泽东先生。
这本书以严谨的逻辑、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实例,阐述了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观点,深度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创新地提出了“持久战”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最终实现民族解放和复兴。
毛泽东先生的分析深入浅我对毛泽东先生的敬仰之情源自于他对国家和民族深沉的爱。
他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于民族未来的追求,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他对于抗日战争的独到见解,不仅在当时的军事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使在今天,也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从个人观点来看,《论持久战》揭示了一种坚韧不拔、持久耐力的精神。
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我们具备这种精神。
例如,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知识,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有耐心和毅力,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我的个人结论是,《论持久战》不仅是一本军事战略著作,更是一本关于民族精神、持久耐力和坚韧不拔精神的教科书。
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如何在挫折面前保持坚韧不拔。
在我看来,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我们都需要学习这种精神,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总的来说,《论持久战》是一本值得我深入阅读和反复思考的作品。
我会给这本书打4.5分(满分5分),因为这本书既提供了对于抗日战争的深刻理解,又提出了对于持久精神的独到见解,对于我们今天的启示意义是非常大的。
第二篇: 阅读论持久战读书笔记《论持久战》读书笔记《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共产党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作。
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对于抗日战争的进程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和策略。
在阅读《论持久战》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
毛泽东对于持久战的深刻理解,对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战略战术的运用、人民战争的重要性以及抗日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阐述。
试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构成要素及特征
试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构成要素及特征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传承之火,是所有人民的精神家园。
我国古代军事文化从衍生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贯穿了中国的整个历史河流,是中国几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的见证。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不仅仅在战争领域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民生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中华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思维方式和处事理念也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历史的齿轮从不会停歇,如今已经过去了千百年,无论是军事、科技,抑或政治、经济,与古时相比,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已经不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但是它的文化精髓依然是构成当代军事文化的重要元素。
关键词:军事文化;中国古代;要素军事文化是和人类军事活动息息相关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和思想理念。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以汉族为核心和代表的中华民族在其特殊时期的生存环境中,在奇淫巧技等工业技艺逐渐进步,思想理念逐渐文明化的过程中,在无数次的军事活动中所领悟和创造的一种物质和精神的产物。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的脚步而产生,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体现,更反映和传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占据了重要的篇幅,有着非凡的意义和地位,它推动了华夏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
一、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主体内容——丰富的兵学文化我国古代的兵学内容十分丰富,涵盖面广,见证和记述了中国古代战争理念和军事理念的衍生和变化。
中国古代的兵学文化完美展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智慧和创造力,兵学文化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逐渐衍变为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主体。
可以毫不谦虚地说,中国古代的兵法在世界各国的兵法文化中占据了金字塔顶端的位置,有史可证,中国古代的兵法文献超过3000部,除去在历史的变迁中被损毁的,传承保留至今的也逾2000部,其内容的丰富性、战略的的精妙之处、兵法的诡谲等,简直令人瞠目结舌,情不自禁地感叹于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七年级语文之《孙子兵法》选读
《孙子兵法·始计》选段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文】总之,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不可预先讲明。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间者,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
——《三十六计·反间计》
岳飞妙用反间计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译文】所以军队人事中,没有比间谍再亲信的,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事情没有比用间更机密的。不是才智过人的将帅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慈慷慨的将帅也不能使用间谍;不是用心精细、手段巧妙的将帅不能取得间谍的真实情报。微妙啊!微妙啊!真是无处不可使用间谍呀!用间的计谋尚未施行,就被泄露出去,间谍和知道机密的人都要处死。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孙子兵法·兵势》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译文】使用间谍有五种: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种间谍同时都使用起来,便敌人莫测高深而无从应付,这是神妙的道理,是国君制胜敌人的法宝。所谓因间,是指利用敌国乡里的普通人做间谍。所谓内间,是指收买敌国的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间,是指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效力。所谓死间,是指故意散布虚假情况,让我方间谍知道而传给敌方,敌人上当后往往将其处死。所谓生间,是指派往敌方侦察后能活着回报敌情的。
《三十六计》读书心得
《三十六计》读书心得《三十六计》读书心得1《三十六计》是依照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战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调虎离山计:“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是说“利用自然条件去围困敌人,利用一人为的假象去诱骗敌人,主动进攻有危险,就引诱敌人来进攻。
”古时韩信奇谋攻赵、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时赵国的截击战,肥下之战都是非常经典的“调虎离山计”。
想起上次和爷爷下象棋时,你下一步,我下一步,图穷匕见,根据对方的变化而变化,这“打草惊蛇”可是常有的。
可如何“打草”不“惊蛇”呢?我考虑再三,用了“调虎离山”计。
虚晃一枪,假装打“炮”,爷爷果然上当,“车”立马出动,爷爷“山”里空荡荡的,我趁机大举进攻,直捣黄巢,把爷爷剃了个光头。
指桑骂槐计:“大凌小者,警以诱之。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是说“强大的势力想要控制弱小的势力,应该以警告的方式去诱导他。
刚强而不偏激可以得到人们的信服;行事艰险,果断而又勇敢,也能使人顺从。
”古时候,孙武斩吴王宠姬、明宪宗时期,阿丑暗讽奸臣,都是有名的战例。
此计可以教育所有的人汲取教训,服从管理和领导,从而树立领导者的绝对威信。
这招可是我们班主任的杀手锏。
我们好同学犯错误了,碍于面子,班主任又不能直接批评,于是就批评那些坏同学。
这招通过坏同学“反射”到好同学身上,比批评的印象还深,可又不伤人自尊心,绝!真绝!金蝉脱壳计:“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
巽而止,蛊。
”“保存原来的形态,进一步完善各种态势,要让自己的友军不怀疑,也要让敌人毫不察觉,不会采取什么行动。
我方暗中谨慎地转移主要力量,避开强敌,免受损伤。
”古代狄青智取昆仑关,毕再遇悬羊击鼓就是采用了这个计策。
再看这计,我也使用过。
有一次,老妈她逼我读英语,可我还有重任在身去接老爸的邮递。
急中生智,我把我读英语的声音录了下来,反复播音。
又把房门锁了起来,钥匙拿走,做得滴水不漏,然后急急忙忙地接邮递去了。
三十六计,做事必济!《三十六计》读书心得2我看了看三十六计这本书,其中第一计是唐太宗征高丽—瞒天过海之计,那是早在公元673年的事情了:那一年唐太宗率领几十万大军亲征高丽,来到海边时,之见白浪涛天,一片汪洋漫无边际,险些栽下马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中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内容
内容摘要:任何军事思想都具有时代特色,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特点在于具有哲学思辨性和高度概括性,注重智谋,具有相对的政治性与心理普适性。在当今社会,战争多元化使其中的战术有所淘汰,但其思想辩证,军队精神,理性思考与大局观念仍值得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扬与继承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国防的理性认识,是对战争的实践认知与理论整理,本身基于战争所处的时代。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则代表了古代理性的战争理念,出于对战争的严谨思考与态势的把握,古代军事家撰写了很多军事论著。现今,中国古代相对比较著名的兵书大约在50部上下,如《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握奇经》,《六韬》,《三略》,《纪效新书》,《登坛必究》等。在这些兵书中,宋代编的武经七书为集各兵家兵书者大成。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在许多方面论述的并不是单纯的用兵布阵,而大量涉及到政治与战争及经济与战争的关系,进而从政治及经济层面论述军事问题和战略问题,提出了许多至今仍然有用的政治军事经济观点,同时中国古代兵法还大量涉及到战略学,战术学,军制学,军事地理学,军事心理学,军事管理学,军事人才学,战争性质理论,战争指导理论等方面带有一般规律性的基本理论原则。除了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军事原则,在战争指导理论,作战指导理论,军队建设理论,以及军队的组织纪律对于军队的教育等各方面,中国古代军事思想都提出了尽管不全面但具有启蒙意义的重要的正确主张。而这些基本理论原则对于正面临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中国军队和中国国防建设具有普遍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来自三千年前到174年前的这些宝贵精神文明遗产值得人们铭记,而其思想辩证,军队精神,理性思考与大局观念更是值得大力继承与发扬。
同时,军队精神也是兵家著作里的必现之处。从《孙子兵法》中《兵势篇》强调“教诫为先严明法度”和《六韬》中《论将》、《选将》、《主将》、《将威》、《励军》论述“选择将帅,严明纪律”可以看出古代军事家对军队本身精神方面的观点,而这类似于克劳塞维茨所说的“武德”,“精神力量”一样。事实上,在装备,人数相当的战争中军队精神是区别战斗力的最好标准。如同历次中东战争,前期阿拉伯联军虽占据较大军事优势但在内部统帅不和,领导混乱,军队作战精神的低下使得接连丢失领土,最终败于以色列,反而使以色列占领更多领土得以壮大。这就是军队精神的作用,但这种军队精神在古代的军事论著里更多体现在军队集体中,而较少有明显教导士兵个人素质的具体地方。相对于中国,日本取《孙子兵法》,《六韬》而成的《万川集海录》则类似于宗教教条加以约束教育士兵,克劳塞维茨也指出武德与个人身上的表现与益处“深刻了解这种事业的精神实质,激发、锻炼和吸取那些在战争中活动的力量,把自己的全部智力运用于这个事业,通过训练使自己能够确实而敏捷地行动,全力以赴,从一个普通人变成称职的军人。”而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普遍偏重物质因素而轻视精神因素的倾向,对精神因素进行继承和大力发展和发扬无疑是重要的。从近当代中国历次战争可以看出来一支具有极大军事精神力量的军队是具有极大战斗力的,而这也是为何现今中国军队重视军队精神建设的重要原因。
在这些兵书中,随着各时代兵种演化,装备进步,作战方式也在不断改进,早期的作战方法已经被后人提炼,修改为了作战原则。例如《六韬·豹韬》中论述了各地形的作战方法,而到了《孙子兵法》中则总结成为了《地形篇》,《九地篇》这一军事地理部分的原则,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内容的拓展。同样的例子还有美国陆战队指挥官凯利将军认为《孙子兵法》是所有机动战的基础。他将该书列为部队的年度读物,要求每个陆战队员必须阅读。实质上所谓的兵法演变其实更像是一颗树的成长历程,过时的战斗方法会成为培育未来战斗方法的战略原则。例如秦统一六国时的远交近攻,各个击灭;东汉统一战争中的西和东攻,由近及远,各个击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广结联盟;隋末李渊统一全国时的因势借力,乘虚入关,居险养威;蒙元初期成吉思汗及忽必烈的远程迂回,假道南宋灭金;明初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清初努尔哈赤的“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等方略、策略,使中国古代战略思想有了一定发展。宋代统治者提出并实行的兵权高度集中,以军事行政权归枢密院,军事指挥权归“三司”、“三帅”,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的统军思想;明代戚继光提出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军队训练原则和方法,使中国古代治军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秦代修筑万里长城体现的“用险制塞”思想;汉代推行军屯戍边措施;隋至唐初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军事战略区,采取强干弱技、居中驭外、中外相维的兵力部署原则;明代提出的哨于远洋、击于近海、巩固海岸、严守要城的海防思想,使中国古代国防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后代李世民的“持久”防守和围城打援、一举两克的战法;《卫公兵法》提出的速决和持久不可偏废的观点;火器出现后,明代有人提出火器在先、各兵种配合作战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作战指导思想。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本身的演化过程中,思辨与理性则体现在所有的著作里,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这一思辨与理性体现在了政治与人心上。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认定了政治因素对战争具有重大影响。而随着军事思想演变,政治也愈来愈成为兵书中论述的重要方面,尽管还未达成克劳塞维茨所认为的“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但仍然是一种对战争本质的重要研究,毕竟在各个时期下的政治本身与政治延续的是不一样的。而在《六韬》,《孙子兵法》中也有论述国家,人民对战争的贡献作用。尽管中国古代仍处于“皇室战争”阶段但是仍意识到人民对战争对的影响,这的确是非比寻常的。可见,在任何时期,理性思考与哲学思辨对于战争思想的推进是极其重要的,也恰恰是值得继承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