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填四川》看重庆荣昌的移民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填四川》看重庆荣昌的移民文化

由陆涛导演,田雁宁编剧,秦岚、黄海冰、李东霖、刘冠翔、张雅玫等主演的电视剧《填四川》即将与广大观众见面,这部电视剧改编自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重庆作协副主席王雨的长篇小说《填四川》。该剧讲述了300多年前的四川,由于满清的血腥屠杀和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仅仅剩余不到八万人口,一时间盗贼四起,匪患四虐。康熙得到御前侍卫宁德功(周野芒饰)冒死调查的结果后,不得不颁布“填川诏”,号召整个南中国的百姓移民四川,跑马圈地。而透露四川真实消息的宁德功被当地贪官买通盗匪追杀,不得不隐姓埋名逃走。十几年后,宁德功的妻子柳春(茹萍饰)带着长大成人的女儿宁徙(秦岚)前往四川寻找丈夫。而宁徙则从此拉开了一段与家人从福建徒步迁徙入川拓荒创业、开枝散叶的传奇故事。电视剧《填四川》海报王雨老师的小说《填四川》是虚构的,但笔者相信,当年发生四川和重庆的移民浪潮中,一定有不少像小说主人公宁徙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他们过着因为康熙帝的一纸诏书而背井离乡的生活,他们悲惨过、他们努力奋斗过,他们辉煌过……在笔者看来,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大移民都是一部血泪史,都与残酷的战争密不可分。如果真的总结起来的话,就笔者所找寻到的资料来看,中国历史

上共有9次大的移民浪潮:其一,五胡乱华,中原汉族南下江南、湖南、湖北。西晋末年,发生八王之乱,晋朝的实力大打折扣,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南下,侵占了中原的腹地洛阳,即著名的“五胡乱华”。此时的少数民族将中原百姓当作食品充作军粮,号称“菜人”或“两脚羊”。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相继南迁,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其二,安史之乱,河南、河北、陕西的汉族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川。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在太湖流域,人口也有显着增加,吴县移民可能占到全县户口的三分之一。由襄州沿汉水南下经郢、复至鄂,诸州户口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三,靖康之耻,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烧杀抢掠,更是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引发了中原居民大南迁。具体统计此次移民累计500万,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其中以杭州最为集中。这次移民活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客家人”族群。金入主中原不久,

蒙古崛起,继续南下侵占中原。中原人不断南迁,河南十室九空,成了历史上人口最少的时期。其四,洪武填华北,从山西南部向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移民。宋朝以来,华北平原历经数百年战乱,旱涝蝗疫之灾也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人口大量亡徙。1350年,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陷入一场空前的鼠疫之中,华北平原人口进一步损失。1381年,田野广袤,土地肥沃的河南、河北人口都仅有190万,而土地较少的山西人口却达400多万。明王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决定从山西移民填充华北平原,其中移民河南93万人,移民山东121万人,移民河北41万人。此次移民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政府命令而形成的大规模移民。其五,康熙填四川,从两湖、两广、江西、福建等地移民600万。自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入川以后,四川便苦不堪言,这里曾遭受明军的滥杀,清军的滥杀,地方豪强的滥杀,乡村无赖的滥杀,以及张献忠的滥杀。清朝建立以后,南明政权与清军曾在四川爆发战争,吴三桂反清后又一次在这里与清朝开展,四川遭到了一次次的战乱和屠戳。为此,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明发诏书(即后世所称《清圣祖仁皇帝招民徙蜀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先帝遗统,称制中国,自愧无能,守成自惕。今幸四海风同,八荒底定,贡赋维固,适朕愿也。独痛西蜀一隅,自献贼蹂躏以来,土地未辟,田野未治,荒抚(芜)有年,贡赋维艰。虽征

毫末,不能供在位之费,倘起江西、江南助解应用,朕甚悯焉。兹据御使温、卢等奏称:湖南民有毂击肩摩之风,地有一粟难加之势。即著该部,饬行川省,湖南等处文武官员知悉,招民徙蜀。凡有开垦百姓,任从通往,毋得关隘阻扰。俟六年外奉旨起科。凡在事官员招抚有功,另行嘉奖。钦此万灵古镇中的湖广会馆悬挂了康熙帝“填四川”圣旨的全文(龙昀摄)在这份诏书中,康熙皇帝要求两湖、两广、江西、福建等南方省份向四川移民。据统计,在一个世纪内,四川接纳移民达600多万人。其六,下南洋,明末清初至清朝末年,粤、闽等沿海居民逃避战乱远走东南亚诸国。真正意义上的“下南洋”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的,到清朝末年达到高潮。到1905年,海外华侨总数已达700万人。“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95%以上。其七,晋商和陕北居民的走西口,形成了今天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汉族人口。走西口的时间,大概是在明代的中期开始,到清朝末年结束,高潮期为明末清。走西口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山西当时人口比较多,所以生活比较困难;另一部分人就是在内蒙一带存在边防需要。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到口外去发展商业,发展贸易,以至于到后来的票号。走西口实际上就是中国移民的一个部分。所谓的“西口”位于山西、内蒙交界处的右玉县,是长城上的一道关隘,真正的名字叫杀虎口。

由于西北晋绥、内蒙古地区接近沙漠,土地贫瘠,所以此次移民数量有限。其八,山东、河北、河南闯关东,形成了今天东北的多数居民。“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略称,闯关东的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而其中又以山东人为最,山东又以胶东最多。关东之所以要“闯”,是因为清王朝把东北作为龙兴之地,不准汉族迁入的。而值得去“闯”的原因主要是随着日、俄势力进入东北,满清对东北的移民禁忌形同虚设;因为随着日、俄对东北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内地曾发生了光绪3年、民国18年、民国31年三次大灾荒,内地居民逃荒到东北,以投靠亲友,并可开种荒地。据统计,清代、民国时期闯关东人数累计各超过1000万。其九,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大移民。1937年至1942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造成了此次大移民,它们分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中原大地一片战火;1938年6月,蒋介石下令扒开黄河花园口阻拦日军,黄河水淹豫、皖、苏3省44县市,1250 万人受灾,死亡89万余人;1942年,中原爆发大饥荒。历经灾祸的中原百姓辗转洛阳,沿陇海路的方向前往西北“大后方”的。据估计,豫、皖、苏三省共有390万人,远的一直逃到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在“新媒体论剑”活动上,与会名博争相为荣昌文化发展建言献策(龙昀摄)“填华北”和“填四川”是中国历史上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