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皇军军服装备详解
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军衔
![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军衔](https://img.taocdn.com/s3/m/af30f41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75.png)
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军衔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日军二战时陆军单兵装备大至如下:士兵:6.5毫米38式步枪,30式刺刀,94甲水壶,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钢盔等。
将校:94式手枪,望远镜,军刀,地图囊,将校水壶。
日军还有一种特殊装备89式掷弹筒,这是一种类似微型迫击炮的东西,其结构是一节底部封闭的圆筒后接一段钢管用于握持,钢管底部再铰接一底座,类似迫击炮的座钣,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
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威力不比手榴弹强多少。
与枪榴弹相比不占据步枪枪口,但相对枪挂榴弹发射器并无任何优势,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曾普遍装备一线部队。
日本陆军的作战编制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它有多种编制。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
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步兵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
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
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山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
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山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25000人。
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二战日军装备——地雷、爆破器材、火焰喷射器
![二战日军装备——地雷、爆破器材、火焰喷射器](https://img.taocdn.com/s3/m/4c40c1fe9e3143323968933f.png)
日军各式武器- 地雷○1十三式水陆两用雷这种地雷采用的是水雷用电解液管引信,可以埋设在陆地或浅水,破坏敌人的登陆舰艇或坦克,爆炸威力非常大,足够将重型坦克炸翻○2九三式反战车地雷这种地雷主要用于炸坦克,日军步兵也经常把这种地雷绑在长杆上,用于攻击敌人坦克的履带或车底.日军各式武器- 爆破器材○1九八式爆破筒日军这种爆破筒广泛用于战争时期,可以用98式50mm口径工兵迫击炮发射,也可以几根捆在一起用步兵曲射炮或迫击炮发射,另外这种爆破筒还可以几根连接成1根,主要用途是破坏障碍物,爆破敌人工事与坦克,筒内装混合炸药,成分为36%的TNT与64%的黑索金,使用拉火摩擦延迟引信,延迟时间6-7秒○2四式反战车肉搏爆雷这是种对战车肉搏爆雷,为聚能破甲弹,装在长棍子上由士兵携带冲锋,破甲弹头部有控制炸高用的钢筋头,装瞬发惯性引信,当坦克被刺中后,战斗部立即起爆,不过通常使用时并不需要士兵手持这种刺雷直接刺杀坦克同归于尽,而是冲到一定距离将其扔出去,同时立即卧倒。
这种刺雷不但在二战中日军使用,战后北越军队也同样使用这种日军留下来的刺雷攻击法军与美军坦克,日军与越共使用刺雷反坦克通常的战术是路边隐蔽埋伏,对路过的坦克发动突然袭击。
四式反战车刺雷威力很大,就是战后的一些主战坦克也能被击毁.日军各式武器- 火焰喷射器○1九三式火焰喷射器93式火焰喷射器资料服役年代:1933-1945重量:25 kg油料量:14升喷射射程:28 m喷射时间:12 秒○2九五式重火焰喷射器这种重型火焰喷射器需要多人操作,只用于攻击要塞95式重火焰喷射器资料服役年代:1935-1945重量:88 kg油料量:40升喷射射程:45 m喷射时间:12 秒○3百式火焰喷射器100式火焰喷射器为日本陆军专门为应对南洋山地作战研制,这种火焰喷射器的射程与火焰柱大小都可以调节,不但可以攻击远距离的掩体,而且可以攻击贴身距离的小型射击口,不用担心火焰反烧,伤及射手自身.100式火焰喷射器资料服役年代:1940-1945重量:26 kg油料量:11升喷射射程:25 m喷射时间:10-15 秒(可调)。
二战各国单兵装备(军服)清单,德军队的最精致,也最复杂
![二战各国单兵装备(军服)清单,德军队的最精致,也最复杂](https://img.taocdn.com/s3/m/bd6c4ec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70.png)
二战各国单兵装备(军服)清单,德军队的最精致,也最复杂自人类战争爆发以来,军装/制服就成为了士兵或者准军事人员必须穿着的制服,除了用来区分敌我双方之外,军服更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代表,是士兵一辈子的荣耀。
下面,我就来详细的列举一下二战期间欧洲各国的军服以及单兵装备。
1943年,美军82空降师•①带有伪装网的M2头盔•②M1942夹克•③M1942长裤•④M1934羊毛衬衫•⑤靴子•⑥M1936主皮带,带M1916枪套,适用于柯尔特M1911手枪•⑦M1936背带•⑧M1A1卡宾枪•⑨M2A1防毒面具•⑩M1910折叠铲•⑪M1942水壶•⑫M1910储物包•⑬狗牌•⑭M1918 Mk I 军刀•⑮M1936背包1944年,英国第一空降师,中士军服•①带迷彩网的MkII头盔(跳伞专用)•②普通的战斗服•③M41“丹尼工作服”夹克•④迷彩网•⑤伞兵绳(T oggle rope)•⑥靴子•⑦M37绑腿•⑧M37背带和储物包•⑨司登冲锋枪带刺刀•⑩M36型手榴弹1944年,意大利/希腊,人民掷弹兵师•①M40德式钢盔•②M43夹克•③普通军裤•④普通军用衬衫•⑤普通袜子•⑥靴子•⑦绑腿•⑧主皮带•⑨弹药袋•⑩M-38背带•⑪军事歌曲集•⑫M-24手榴弹•⑬遮脸迷彩网•⑭M-38防毒面具•⑮毛瑟98k步枪•⑯M-84 / 98刺刀•⑰步兵突击奖章1942-1945年的美国步兵制服•①M1头盔•②M1934衬衫•③M1934运动衫•④M1941长裤•⑤皮靴•⑥M1938绑腿•⑦M1926救生带•⑧M1937弹药带•⑨M1924个人储物袋•⑩M1910水壶•⑪防毒面具袋•⑫M1918A2勃朗宁自动步枪,带M1907腰带•⑬臂章•⑭北非部队证书•⑮和上面一样•⑯臂章:A 第一装甲师、B 第二装甲师、C 第三步兵师、D 不清楚、E 第三十四步兵团、F 第一步师1942年,北非意大利工程兵•①带有工程兵徽章的钢盔•②领口带有工程兵徽章的热带运动衫•③皮带、背带和弹药袋•④短裤•⑤衬衫•⑥6.5毫米卡尔卡诺91/41步枪•⑦1891型刺刀•⑧6.5毫米弹药•⑨SRCM 1935手榴弹•⑩T-35防毒面具•⑪面包袋•⑫水壶•⑬护目镜•⑭皮靴1944年夏季,党卫军第八“弗洛里安·盖尔”骑兵师•①M-40 野战帽•②M-40钢盔带有党卫军徽章•③44年款党卫军制服,肩上一般有骑兵徽章•④长裤•⑤M-35皮带•⑥羊毛衬衫•⑦M-39背带•⑧“弗洛里安·盖尔”骑兵师的袖章•⑨羊毛手套•⑩铁拳反坦克火箭筒•⑪7.92毫米的STG 44突击步枪•⑫M-84/98刺刀•⑬有防潮布的弹药袋•⑭M24式长柄手榴弹•⑮党卫军的记事本•⑯M-31水壶•⑰M-43皮靴•⑱绑腿1943年,波兰人民军(苏联)第一步兵师第二中队•①1937罗加蒂夫卡(rogatywka)帽子•②1936年型夹克•③苏联马裤•④1935型军官皮带•⑤纳甘左轮手枪的皮套•⑥皮革文件袋•⑦皮靴•⑧指南针•⑨双筒望远镜•⑩PPSh-41冲锋枪•⑪英勇十字勋章、“荣耀功绩”奖章1940-1945年,英国的波兰少校军装•①皇家空军军官帽,正面贴的是波兰空军徽章•②皇家空军军官外套,衣领上仍然是波兰徽章,袖章属于英国飞行员袖章•③军官长裤•④皮鞋•⑤公文包•⑥“维尔图蒂·米利塔丽”十字勋章•⑦步兵学校的军官徽章•⑧观察员徽章•⑨英国的航海之翼1939年,波兰步兵•①1939年波兰驻军帽•②1937年波兰野战帽•③1937钢盔•④1936夹克•⑤狗牌•⑥1932 防毒面具,装在帆布袋中•⑦私人袋子•⑧皮革弹药袋•⑨1933面包袋•⑩皮带•⑪1938食品袋•⑫1928刺刀套•⑬折叠铲在皮革套内•⑭1933毛毯•⑮军用饼干•⑯1931水壶•⑰勺子和叉子•⑱折叠布带•⑲靴子•⑳GR-31防御型手榴弹•㉑GR-31进攻型手榴弹•㉒7.92毫米的毛瑟1898a步枪•㉓7.92毫米弹药夹•㉔1924刺刀•㉕剪线钳1939年,波兰骑兵军官•①1935驻军帽•②1923军便帽•③第三骑兵团的圆形帽•④1937野战帽•⑤1936军官夹克•⑥乌兰军团的纪念徽章•⑦狗牌•⑧1936军官外套•⑨1935“ Vis”手枪•⑩私人袋子•⑪1936军官皮带•⑫1935“ Vis”手枪皮套•⑬军官靴与马刺•⑭军官包,B型•⑮双筒望远镜•⑯手枪背带•⑰波兰1921/22军刀1939年,波兰乌兰骑兵•①军便帽•②1932军便帽•③“亚德里安”法国钢盔•④1936夹克•⑤1931水壶•⑥狗牌•⑦皮革弹药袋•⑧主皮带•⑨RSC防毒面具,带滤罐•⑩1924刺刀•⑪军用铲子•⑫带马刺的靴子•⑬1931杂物包•⑭私人袋子•⑮934骑兵军刀•⑯7.92毫米毛瑟1898a步枪•⑰1924刺刀•⑱7.92毫米弹药夹•⑲叉子、汤勺套件1945年,波兰第1装甲师维修保障部队•①M 37/40战斗服,衣领上的维修单位标志•②第1装甲师的黑色肩章•③第1装甲师的徽章•④波兰十字勋章•⑤M 37背带•⑥柯尔特M1911手枪以及枪套•⑦靴子•⑧皮革背心•⑨驾驶员手套•⑩装甲部队头盔•⑪AT Mk II摩托车头盔•⑫Mk II头盔•⑬绑腿1945年,波兰第二兵团的中尉军服•①M40战袍•②美国羊毛衫•③ M40大衣•④M42贝雷帽•⑤鞋子•⑥M37面包袋•⑦狗牌•⑧卡西诺胸章•⑨波兰军第二火炮纪念徽章•⑩波兰英语袖珍字典•⑪宣传传单1944年阿纳姆,波兰第1空降旅中尉•①英国贝雷帽,上面有波兰鹰的军衔徽章•②丹尼森罩衫的夹克工作服•③“ Oversmock”背心•④军官靴•⑤M37战斗服的长裤•⑥英国地图袋•⑦缴获而来的德国弹药袋•⑧背带和和皮套•⑨9毫米司登冲锋枪•⑩AT Mk II机载头盔1942-1943年,波兰第一装甲师少校(英国)•①带有波兰鹰和少将徽章的英国军便帽•②英国军官夹克•③英国长裤•④军官皮带•⑤衬衫和领带•⑥军官靴•⑦第一装甲师的黑色肩章•⑧第一装甲师徽章•⑨第一营的十字勋章•⑪第一装甲的荣誉绳1942年,波兰人民军•①1937峰顶帽•②夹克•③长裤•④靴子•⑤简易臂章•⑥9毫米MP-40冲锋枪1944年,华沙起义军•①德国“角斗士”头盔•②德国“ Sumpftarnmuster”营地的国防军运动衫•③1933皮带•④波兰马裤•⑤德国1939年前的战靴•⑥波兰本土军队臂章•⑦9毫米司登冲锋枪•⑧MP-38/40冲锋枪的弹匣袋1945年3月,波兰第1军•①1937野战帽•②苏联M1940头盔•③1937款大衣•④1936防水夹克,领口上有步兵徽章•⑤M 1935运动裤•⑥绑腿•⑦苏联皮带•⑧靴子•⑨德国M-09弹药袋•⑩锅•⑪勺子•⑫带刺刀的莫辛纳甘1891/30步枪•⑬F-1手榴弹•⑭RPG-1反坦克手榴弹•⑮莫辛纳甘步枪的清洁器•⑯马克沁机器弹药盒•⑰水壶1941年在苏联的波兰军队•①1937野战帽•②1937大衣•③背带•④904弹药袋•⑤毛毡靴•⑥防水布手套•⑦7.62毫米的SVT-40步枪1940年,波兰驻法国陆军第1掷弹兵师•①1919贝雷帽•②1918法式军便帽•③1915法国“亚德里安”头盔•④波兰峰顶帽•⑤弹夹•⑥弹药包•⑦皮革背带•⑧1916弹药袋•⑨03/14主带•⑩毫米Berthier1892步枪•⑪938夹克•⑫1922裤子•⑬1935型皮包带防毒面具•⑭日历本•⑮1893背包•⑯毛毯•⑰1935餐盒•⑱1935杯子•⑲水壶•⑳1917款靴子1944年夏,党卫军第八“弗洛里安·盖依”骑兵师•①M-40野战帽•②M-40头盔,带有党卫军徽章•③M44新款运动衫,肩带上有骑兵标志•④裤子•⑤M-35皮带•⑥羊毛衬衫•⑦M39背带•⑧党卫军“弗洛里安·盖依”骑兵是的袖章(Florian Geyer)•⑨羊毛手套•⑩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⑪7.92毫米的Stg44突击步枪•⑫M-84/98刺刀•⑬防水弹药袋•⑭M-24手榴弹•⑮党卫军的记事本•⑯M-31水壶•⑰M-43皮靴•⑱绑腿1944年诺曼底,党卫军下士(Sturmmann)军服•①M-40头盔,带党卫军徽章•②M-43战地上衣,领口和左袖上印有下士徽章,纽扣上有铁十字勋章•③M43裤子,带迷彩色•④带党卫军标志的皮带•⑤MP-40冲锋枪的弹匣袋•⑥地图袋•⑦9毫米MP-40冲锋枪•⑧食品袋、水壶、帐篷•⑨靴子•⑩防毒面具罐党卫军高级突击队队长•①M-38党卫军军官夹克,左臂上是一个SD菱形标志,右臂是一个银V标志•②党卫军军官帽•③长裤•④M-34军官皮带•⑤一等功十字架、战功十字勋章、1941/42年东线战役奖章•⑥德国元首荣誉大宝剑•⑦党卫军笔记本1944,德国伞兵下士•①1938伞兵头盔•②伞兵迷彩运动衫,手臂上有伞兵军衔,胸口有德国的空军鹰•③M-37裤子•④M-38防毒面具装在帆布袋里•⑤9毫米MP-40冲锋枪•⑥MP-40弹药袋•⑦M-31水壶•⑧M-31视频袋•⑨军用折叠铲•⑩ Ziess 6×30双筒望远镜•⑪靴子1944年法国,德国Linse(LADUNGSSCHNELLBOOT LINSE)爆炸船操作员•①1938伞兵头盔•②救生衣•③德国海军皮夹克,袖上有小型作战单位徽章•④皮裤•⑤战士运动衫•⑥船员军便帽•⑦日记本1939-1940年,德国骑兵中士•①M-35钢盔•②骑兵夹克,带有骑兵的金色徽章•③骑兵马裤•⑤卢格P-08手枪枪套•⑥皮革背带•⑦带马刺的骑兵靴•⑧M-38防毒面具•⑨防芥子毒气的布•⑩号角1940年,德国海军登陆部队•①M-35头盔,带德国海军徽章•②士兵夹克,袖子上有海军标志•③标准长裤•④靴子•⑤M-38罐装防毒面具•⑥皮带和弹药袋•⑦M-31防水布面包袋•⑧水壶和餐具•⑨毛瑟98k步枪1944年法国,德国空军•①M-40头盔•②M-43野战帽•③M-43迷彩运动衫•④裤子•⑤背带和弹药袋•⑥毛瑟98k步枪,带刺刀•⑦M-31面包袋•⑧M-31水壶•⑨M-39靴子•⑩狗牌•⑪加热器1939年,德国装甲部队中尉•①军官帽•②黑色军官夹克,领口上有骷髅师标志•③灰色衬衫•④装甲部队长裤•⑤军官靴•⑥耳机•⑦喉头送话器•⑧目镜•⑨M-34皮带•⑩卢格P-08手枪皮套•⑪皮手套•⑫灰色袜子•⑬M-31地图袋•⑭蔡司6×30双筒望远镜1944年德国空军,300“野猪”(Wilde sau)联队•①LKp N101耳机•②Fl.30550护目镜•③Drager 10-69型氧气面罩•④汉卡手表•⑤AK 39Fl罗盘•⑥Walther Flarpeistol M-43手枪,带弹药带•⑦枪套•⑧FW-190降落伞•⑨航空靴•⑩M-37德国空军马裤•⑪德国空军皮夹克,带有军衔和德国空军标志1943年德国空军,少校军服•①M-41空军野战帽•②M-41德国空军•③亚麻长裤•④P-08手枪套和皮带•⑤非洲地区的空军袖章•⑥皮手套•⑦氧气面罩•⑧带耳机的亚麻飞行员帽•⑨救生衣•⑩皮靴。
二战日军武器
![二战日军武器](https://img.taocdn.com/s3/m/bb4a781b55270722192ef759.png)
大日本帝国陆军武器列表(日文: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へいきいちらん,英文:List of Imperial Japanese Army Equipment)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大日本帝国陆军所拥有的兵器、武器列表:目录[隐藏]1 枪械• 1.1 子弹1.2 步枪1.2.1 半自动步枪1.2.2 卡宾枪(骑兵枪)1.2.3 狙击步枪1.3 手枪1.3.1 信号枪1.4 机关枪/机关炮1.4.1 重机枪1.4.2 轻机枪1.4.3 车载机关枪/机关炮1.4.4 冲锋枪1.4.5 航空机枪1.4.6 航空机炮1.4.7 高射机枪1.4.8 高射炮2 火炮• 2.1 高射机关炮• 2.2 高射炮• 2.3 速射炮(对战车炮)• 2.4 战车炮• 2.5 火箭炮• 2.6 无后坐力炮• 2.7 迫击炮• 2.8 掷弹器• 2.9 掷弹筒• 2.10 步兵炮• 2.11 骑兵炮(骑炮兵)• 2.12 舟艇炮• 2.13 空挺炮• 2.14 臼炮• 2.15 山炮• 2.16 野炮(师团炮兵)2.17 野战重炮(野战重炮兵)2.17.1 榴弹炮2.17.2 カノン炮(加农炮)2.18 重炮(重炮兵・要塞炮兵)2.18.1 榴弹炮2.18.2 カノン炮(加农炮)2.18.3 输入火炮2.18.4 炮塔加农(海军剩余舰炮)2.18.5 列车炮3 车辆3.1 戦车3.1.1 骑兵戦车3.1.2 小战车3.1.3 轻型坦克3.1.4 中型坦克3.1.5 重型坦克3.1.6 水陆两用坦克3.1.7 空挺戦车3.1.8 防空坦克3.2 其他装甲车辆3.2.1 自行火炮3.2.2 轮式装甲车3.2.3 装甲运兵车3.2.4 轨上装甲车3.2.5 装甲回收车3.2.6 化学戦车輌3.2.7 炮兵用観测车3.2.8 工兵用车两3.3 非装甲车两3.3.1 トラック3.3.2 炮兵トラクター3.3.3 军用乘用车3.3.4 军用自行车3.3.5 轨上车两4 航空器4.1 戦闘机4.1.1 特别防空战斗机4.1.2 ジェット戦闘袭击机4.2 爆击机4.2.1 重爆击机4.2.2 軽爆击机• 4.3 袭击机4.4 侦察机4.4.1 司令部侦察机4.4.2 军侦察机4.4.3 直协侦察机• 4.5 指挥连络机4.6 运输机4.6.1 货物输送机4.6.2 特殊输送机4.7 练习机4.7.1 基本练习机4.7.2 高等练习机• 4.8 観测机• 4.9 特殊攻击机• 4.10 研究机• 4.11 远程轰炸机5 船舶• 5.1 护卫空母• 5.2 扬陆舰• 5.3 上陆用舟艇• 5.4 戦闘舰艇• 5.5 攻击舟艇• 5.6 潜水舰・潜航艇• 5.7 其他6 炸弹• 6.1 手榴弹• 6.2 地雷• 6.3 破壊筒• 6.4 制导炸弹• 6.5 其他•7 铁路车辆8 其他•8.1 军马•8.2 火焰喷射器•8.3 化学防护具•8.4 军刀•8.5 刺刀8.6 光学兵器8.6.1 射击瞄准具8.6.2 轰炸瞄准具•8.7 声音测位器•8.8 有线通信机8.9 电波兵器8.9.1 航空无线机(无线电话)•9 相关条目•10 外部链接枪械[编辑]子弹[编辑]• 6.5×50mm有坂•7.7×58mm有坂弹•8×22mm南部弹步枪[编辑]•スナイドル铳•ピーボヂーマルチニー铳•マウゼル铳•村田铳/村田步枪(十三年式村田步枪、十八年式村田步枪)•村田连発铳•三十年式步枪(三十年式步枪)•三八式步枪•九九式步枪•二式步枪•意式步枪•“モ”式步枪半自动步枪[编辑]•试制自动步枪甲/乙/丙•四式步枪卡宾枪(骑兵枪)[编辑]•スペンセル铳•村田卡宾枪•连発卡宾枪•三十年式卡宾枪(三十年式骑兵铳)•三八式卡宾枪(三八式骑兵铳)•四四式卡宾枪(四四式骑兵铳)狙击步枪[编辑]•三八式改狙击步枪•九七式狙击步枪•九九式狙击步枪•九九式短狙击步枪(九九式狙击步枪)手枪[编辑]•スミスウエッソン手枪•二十六年式手枪•十四年式手枪•九四式手枪•二式手枪•南部式大型手枪(南部式大型自动手枪)•南部式小型手枪(南部式小型自动手枪)•浜田式自动手枪(一式手枪)•杉浦式自动手枪•“モ”式大型手枪•コルトM1903•ブローニングM1910信号枪[编辑]•十年式信号手枪机关枪/机关炮[编辑]•ガットリング炮/机关炮•马式机关炮•保式机关炮•三八式机关铳重机枪[编辑]•三年式重机枪•九二式重机枪•一式重机枪•试制九八式水冷式重机枪轻机枪[编辑]•十一式轻机枪•九六式轻机枪•九九式轻机枪•试制一式軽机关铳•试制三式軽机关铳•“チ”式七粍九軽机关铳(智式軽机关铳、チェッコ軽机关铳、チェッコ机铳など)车载机关枪/机关炮[编辑]•九一式车载軽机关铳•九二式车载十三粍机关铳/机关炮•九七式车载重机枪•试制四式车载重机关铳冲锋枪[编辑]•试制二型机关短铳•百式冲锋枪航空机枪[编辑]•“ビ”式E型机关铳(ヴィッカーズ .303インチクラスE机关铳)•八九式固定机关铳•八九式旋回机关铳•八九式旋回机关铳(特)•九八式固定机关铳(テ五/テ5)•九八式旋回机关铳•一式旋回机关铳•テ一/テ1(试制単铳身旋回机关铳)•テ四/テ4(试制単铳身旋回机关铳二型、八九式旋回机关铳(改単)、九九式旋回机关铳)•SAFAT机枪(12.7毫米)•Ho-103重机枪航空机炮[编辑]•九四式防卫机炮•一式十二.七粍固定机关炮•试制二十粍旋回机关炮(ホ一/ホ1)•试制二十粍固定机关炮(ホ三/ホ3)•二式二十粍固定机关炮•ホ一五五I型/ホ155 I型(三十粍固定机关炮)•ホ一五五II型/ホ155 II型(三十粍固定机关炮)•ホ二〇三/ホ203(三十七粍固定机关炮)•ホ二〇四/ホ204(三十七粍固定机关炮)•ホ三〇一/ホ301(四十粍喷进炮)•ホ四〇一/ホ401(五十七粍固定机关炮)•ホ四〇二/ホ402(五十七粍固定机关炮)•ホ五〇一/ホ501(七十五粍固定机关炮)•MG 151机炮高射机枪[编辑]•高射机关铳•试制双连高射机关铳高射炮[编辑]火炮[编辑]高射机关炮[编辑]•ホ式十三粍高射机关炮- 多くの文献では海军の九三式十三粍高角机枪と混同して九三式十三粍重机关枪と绍介されている•试制九四式野战二十粍机关炮•试制九四式三十七粍机关炮•九八式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ホキ炮•九八式二十粍高射机关炮(特)- 九八式高の船载型•ラ式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ラ式三十七粍高射机关炮•ボ式四十粍高射机关炮一式三十七粍高射机关炮•一式双联三十七粍高射机关炮•一式多联三十七粍高射机关炮(计划)サキ炮II型•二式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ケキ炮I型•双联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ソキ炮I型•二式多联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ケキ炮II型•四式基筒双联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ソキ炮IV型•五式四十粍高射机关炮- ボ式四十粍高の国产型高射炮[编辑]•临时高射炮- 三八式野炮の改造型•十一年式七糎半阵地高射炮•十一年式七糎半野战高射炮(十一年式七糎野战高射炮)•十四年式十糎高射炮•八八式七糎半野战高射炮(八八式七糎野战高射炮)•八八式七糎半野战高射炮(特)- 阵地固定式•试制十糎半阵地高射炮- 炮身は试制大威力十加に流用された•九九式八糎高射炮•试制四十七粍高射炮•试制七糎高射炮•押收三.七吋高射炮- 对英战で卤获•三式十二糎高射炮•四式七糎半高射炮•试制七糎半重高射炮•五式十五糎高射炮•电波兵器Z速射炮(对战车炮)[编辑]九四式三十七粍速射炮•一式三十七粍速射炮•ラ式三七粍速射炮•试制九七式四十七粍速射炮•一式机动四十七粍速射炮•试制机动五十七粍速射炮•试制七糎半速射炮•试制十糎速射炮•と号电気投掷炮(携行型对战车レールガン)战车炮[编辑]•毗式战车炮九〇式五糎七战车炮•九七式五糎七战车炮•九二式车载十三粍机关炮九四式三十七粍战车炮•九八式三十七粍战车炮•一〇〇式三十七粍战车炮•一式三十七粍战车炮•九四式七糎战车炮•九九式七糎半战车炮•一式四十七粍战车炮•试作五十七粍战车炮•三式七糎半战车炮•五式七糎半战车炮•试作十糎战车炮火箭炮[编辑]•四式二十糎火箭炮•试制四式二十四糎火箭炮(试作)•四式四十糎火箭炮•试作九糎空挺队用火箭炮•试制四式七糎火箭炮ロタ炮•对空喷进爆枪•试制十五糎多联装火箭炮无后坐力炮[编辑]•试制八十一粍无后坐力炮•试制十糎半无后坐力炮•试制五式四十五粍简易无后坐力炮迫击炮[编辑]•急造迫击炮•十糎半携帯迫击炮•轻迫击炮- 步兵部队で使用•重迫击炮•十一年式曲射步兵炮- 步兵部队で使用•十四年式重迫击炮•九〇式轻迫击炮•九四式轻迫击炮•九六式中迫击炮•九六式重迫击炮•九七式曲射步兵炮- 步兵部队で使用九七式轻迫击炮•九七式轻迫击炮(短)•九七式轻迫击炮(长)九七式中迫击炮•九七式中迫击炮(短)•九七式中迫击炮(长)•九九式小迫击炮- 空挺队用装备として开発•试制曲射大队炮- 步兵部队用装备として开発•二式十二糎迫击炮•试作机动十二糎迫击炮掷弹器[编辑]•甲号掷弹枪•九一式掷弹器•一〇〇式掷弹器•二式掷弹器•三式掷弹器掷弹筒[编辑]•十年式掷弹筒•八九式重掷弹筒•试制一〇〇式重掷弹筒步兵炮[编辑]•轻迫击炮•狙击炮•十一年式平射步兵炮•十一年式曲射步兵炮•试制七糎随伴炮•试制重步兵炮•九二式步兵炮(大队炮)•四一式山炮(步兵用)(联队炮)•九七式曲射步兵炮•三一式步兵山炮•试制九七式步兵联队炮•试制曲射大队炮骑兵炮(骑炮兵)[编辑]•四一式骑炮舟艇炮[编辑]•试制二式船舶用中迫击炮•九八式二十粍高射机关炮(特)- 九八式高の船载型•四式三十七粍舟艇炮- 原型は九八式战车炮•试制四式七糎半舟艇炮- I型の原型は四一式山炮、II型の原型は九九式战车炮•四式二十糎火箭炮II型空挺炮[编辑]•九九式小迫击炮•らく号三十七粍炮•らく号一式三十七粍炮•らく号狙击炮(试作)•九二式步兵炮II型(试作)•四一式山炮II型(试作)臼炮[编辑]•十二栂臼炮•十三栂臼炮•二十栂臼炮•二十九栂臼炮•十二斤臼炮- 通称弥助炮※长四斤山炮も同名で呼称される•九糎臼炮- 要塞用装备として开発•青铜九糎臼炮•钢制九糎臼炮•十五糎臼炮- 要塞用装备として开発•青铜十五糎臼炮•钢制十五糎臼炮•九八式臼炮- ム弹とも•即制十五糎木制臼炮(木炮)•试制二十糎臼炮- ラ式十五榴の炮架に试制二十糎炮身を载せたもの山炮[编辑]•ブロドウェル山炮•七糎山炮•三十一年式速射山炮•四一式山炮•九四式山炮•九九式十糎山炮•ボ式山炮※ボ式=ボフォース式•试制一式七糎半山炮(试作)•试制一式十糎山炮(试作)野炮(师团炮兵)[编辑]四斤山炮•长四斤山炮- 通称弥助炮※十二斤臼炮も同名で呼称される•四斤野炮•克式八糎野炮※克式=クルップ式•克式七糎半野炮•七糎野炮•三十一年式速射野炮•三吋野炮- 日露战争では卤获3インチ野炮を用いて战利野炮队を编成した三八式野炮•改造三八式野炮•十四年式十糎榴弹炮- 制定は昭和12年九〇式野炮•机动九〇式野炮九一式十糎榴弹炮•机动九一式十糎榴弹炮•九五式野炮野战重炮(野战重炮兵)[编辑]榴弹炮[编辑]•克式十二糎榴弹炮•克式十五糎榴弹炮•三八式十二糎榴弹炮•三八式十五糎榴弹炮•试制十五糎榴弹炮- 四年式十五榴の原型•四年式十五糎榴弹炮•试制九二式十五糎榴弹炮•九六式十五糎榴弹炮•ラ式十五糎榴弹炮•试制二十一糎榴弹炮- 九六式十五加の炮架に试制二十一糎炮身を载せたものカノン炮(加农炮)[编辑]•三八式十糎加农•十四年式十糎加农•九二式十糎加农•试制大威力十糎加农- 九六式十五榴の炮架に试制十糎半阵地高射炮の炮身を乘せたもの重炮(重炮兵・要塞炮兵)[编辑]榴弹炮[编辑]•二十八糎炮•四五式二十糎榴弹炮•四五式二十四糎榴弹炮•试制四十一糎榴弹炮七年式三十糎榴弹炮•七年式三十糎短榴弹炮•七年式三十糎长榴弹炮•九六式二十四糎榴弹炮•试制一〇〇式重榴弹炮(计划)- 试四十一榴の后継火炮•试制一〇〇式重榴弹炮(短)•试制一〇〇式重榴弹炮(长)カノン炮(加农炮)[编辑]•十九糎加农•二十四糎加农•改正二十三口径二十四糎加农•改正二十六口径二十四糎加农•十二糎速射加农•九糎速射加农•三十口径二十七糎加农•三十六口径二十七糎加农•克式十糎半速射加农四五式十五糎加农•七年式十五糎加农•九〇式十五糎加农•七年式十糎加农•十一年式七糎加农•八九式十五糎加农炮•九六式十五糎加农炮•ラ式十五糎加农输入火炮[编辑]•加式二十七糎加农※加式=カネー式•斯式二十七糎加农※斯式=シュナイダー式•加式十二糎速射加农•马式十二糎速射加农※马式=マキシム式•安式二十四糎加农※安式=アームストロング式•斯加式九糎速射加农※斯加式=シュナイダー・カネー式•斯加式十二糎速射加农•斯加式二十七糎加农•克式炮塔十五糎加农•参式炮塔十五糎加农※参式=サンシャモン式炮塔加农(海军剩余舰炮)[编辑]•炮塔四五口径二十糎加农- 鞍马搭载炮•炮塔四五口径二十五糎加农- 安芸搭载炮•炮塔四五口径三十糎加农- 伊吹・生驹・鹿岛搭载炮•炮塔五十口径三十糎加农- 摂津搭载炮•炮塔四五口径四十糎加农- 土佐・赤城搭载炮列车炮[编辑]•九〇式二十四糎列车加农- 移动式二十四加とも•一式二十四糎列车加农- 九〇式二十四加の国产型车辆[编辑]戦车[编辑]骑兵戦车[编辑]•九二式重装甲车小战车[编辑]•カーデン・ロイドMK.IV(试験输入)•九四式轻战车•九七式軽装甲车テケ轻型坦克[编辑]•ルノーFT(输入)•ルノー乙型戦车(输入)•九五式轻战车•九八式軽戦车ケニ•九八式軽戦车ケニ改•二式軽戦车ケト(空挺戦车)•三式軽戦车ケリ•四式軽戦车ケヌ•五式軽戦车ケホ中型坦克[编辑]•八九式中战车甲型•八九式中战车乙型•试制中战车•九七式中战车•试制九八式中戦车(试作)•一式中战车•三式中战车•四式中战车•五式中战车重型坦克[编辑]•试制一号戦车•九一式重戦车•九五式重戦车•大型イ号车(试作)•试制超壕戦车水陆两用坦克[编辑]•湿地车•试制半装轨式水陆两用戦车•SR イ号车•SR ロ号车•SRII•SRIII•试制水陆两用戦车•九五式軽戦车用水上移动装置カホ机※装置の名前•特二式内火艇カミ(海军)•特三式内火艇カチ(海军)•特四式内火艇カツ(海军)•特五式内火艇トク(海军、原型のみ)空挺戦车[编辑]•特3号戦车防空坦克[编辑]•全装轨车搭载型キト(试作)•试制対空戦车タセ(试作)•试制対空戦车ソキ(试作)•试制対空戦车タハ(计画)其他装甲车辆[编辑]自行火炮[编辑]•一式炮战车•一式十糎自行火炮ホニII车•二式炮戦车ホイ•三式炮戦车ホニIII车•四式十五糎自行火炮ホロ•试制四式十二糎自行火炮ホト(试作)•试制四式重迫击炮ハト(试作)•试制七糎半対戦车自行火炮ナト(试作)•短十二糎自行火炮(海军)•试制五式四十七粍自行火炮(试作)•试制五式炮戦车ホリ(试作)•试制五式十五糎自行火炮ホチ(试作)轮式装甲车[编辑]•オースチン装甲车(输入)•ウーズレー装甲自动车•ヴィッカース・クロスレイ装甲车(输入)•九三式装甲自动车(海军)- 多くの海外文献では“九二式”として误って伝わる。
恶魔的符号,二战日军军服为什么难看
![恶魔的符号,二战日军军服为什么难看](https://img.taocdn.com/s3/m/5953c50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e.png)
恶魔的符号,二战日军军服为什么难看在各种神剧里,见得最多的肯定不会是裁剪合体贴身的德军军服,而是近邻死敌日本的军服,今天就来看看这套军服有什么特别之处。
本文只讨论军服设计,帮助理解和识别神剧,请自带批判眼光阅读。
图1. 电影《最后的武士》里着西式军服的日军,注意与教官的美式军服相比,这套军服就是仿照美国北军制服与欧美近代长期以来形成的军装风格不同,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才开始使用西式军装,在此之前日本和中国一样,只有东方式的铠甲和衬底。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日军汲取西方经验和本国国民的身材特点,特别是作战环境的差异,逐渐形成了极具东方特色的极端简约型的军服。
图2. 同样是电影最后的武士,与政府军对抗的武士部队近代日军军服师承欧洲军服的设计,明治维新后首批日本政府军的军服类似清军号服,带有浓烈的旧日本风格,在阿汤哥的大片《最后的武士》里有所表现。
图3. 大和剧《坂上之云》里,丁汝昌和周围着西式军服的日军形成了显明对比,形同两个时代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陆军组建参照法国,海军参照英国,日军很快换装更西化的明治十九式军服。
兴许是为了节约材料,又考虑到日本人四肢短、肩膀窄、脑袋大躯体短,这套军服里的日式大檐帽是所有国家军服里形制最小的。
图4. 19世纪末期的法国陆军军服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成为日军战斗帽标记的“屁帘”,也并非日军原创,而是抄袭自法国外籍军团的军帽设计。
外籍军团主要在北非沙漠服役,为避免后颈部被晒伤故设计了这几块布片。
图5. 驻地在北非的法国外籍兵团的早年军服,注意遮阳帘图6. 八国联军里的日军,注意脑袋后面的屁帘日军考虑到未来的主要战场包括东南亚和接近赤道的太平洋海岛的大量热带地区,因此就加入了这个设计。
Anyway,这几片布不是拿来防止大刀砍脑袋的。
图7. 电影八甲田山里,身着明治十七式军服的日军,时间大约是1902年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1902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日军普遍穿着明治十九式军服。
图8. 日俄战争中的乃木希典,着三三式将官军服,特点是肋骨式的纽扣日军军服最大的特色是立式肩章,始自三八式军服,跟三八式步枪同期定型装备于1905年。
硫磺岛战役中日美日双方使用的武器装备对比
![硫磺岛战役中日美日双方使用的武器装备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713fdc5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1.png)
硫磺岛战役中日美日双方使用的武器装备对比眼前的这张照片,是二战中流传最广的一张照片,记录了二战中最为血腥的登陆战役---------硫磺岛战役。
(对于战役的具体过程我倒是不怎么想详细描述了,感兴趣的请自行百度,或观看《硫磺岛的来信》、《父辈的旗帜》等影片)一、武器日军① 三八式步枪即使平时不玩游戏,对军事不感兴趣,也一定在“土八路”的口中听过该枪的大名。
口径 6.5MM ,鉴于日本人对于精确度的偏执需求,三八式使用了6.5毫米半底缘尖弹,其主要特点是弹道稳定,极其稳定……在远距离可以保持极高的精度,也不容易受到风向的影响,但它太稳定了,以至于子弹进入人体后,不会在人体内发生任何偏转,直至贯穿人体,在人体内部形成一个相当平直的“通道”,对人体杀伤力有限。
大威力的子弹通常不会如此轻易的贯穿人体,而是在人体内翻滚,拉扯,造成较大的组织创伤。
同样出于对精度的狂热,三八式采用了手动拉栓式枪机,这并不是日本造枪技术不行,而是因为半自动枪机和自动枪机在射击时会由于枪机的往复运动造成枪械抖动影响精度。
但手动拉栓射速极慢,在近距离交火面对美军的自动武器时吃了大亏。
② 百式冲锋枪这是二战中日本唯一量产的冲锋枪,射速在后期型中达到了800发/分,算是对于日军那稀疏火力的一些补偿。
但根据实战表现,其杀伤力亦存在过小的问题,且装备数量较少(产量仅30000支),故其实际作用需要打一个问号。
③九六式轻机枪“歪把子机枪”的改进型号,使用新的弹夹设计,解决了原型号供弹不便的问题,口径6.5mm,射速500发/分。
由于日军自动火力的缺乏,该枪有时也会被当成冲锋枪使用。
由于其性能优越,算得上是日军二战枪械中为数不多的好枪。
④ 九二式重机枪如果这台重量接近60公斤采用弹链供弹的话,他还能够成为一款合格的阵地防御武器,其威力和射速并不低。
但是它却偏偏莫名其妙的使用了弹板供弹,在射击时需有一名供弹手不断地往枪内插入30发的弹板,严重影响了该枪的射速,再加上60公斤的重量比一战时的水冷式机枪还重,因此改枪可以算的是二战时最差劲的重机枪。
二战日军单兵装备
![二战日军单兵装备](https://img.taocdn.com/s3/m/4103788cb9d528ea81c77954.png)
掷弹筒弹携带具掷弹筒弹携带具掷弹筒弹携带具38式步枪子弹采用纸盒包装,每盒有3个5发桥夹.96,99式轻机枪专用弹仓囊,可以存放2个30发弹夹,左边是前期型(材质为帆布为主配合皮革),右边是后期型(用橡胶混合压榨棉布制替代皮革).96式轻机枪,有的文章说96式轻机枪是仿ZB26,其实96式轻机枪是大正11年式轻机枪的改进型.99式弹药前盒,它是99式步枪的配套产品,用于装99式步枪的7.7毫米步枪弹.99式弹药前盒,它是99式步枪的配套产品,用于装99式步枪的7.7毫米步枪弹.99式轻机枪,和96式轻机枪的区别主要是使用了喇叭口状消焰器.另外口径增大为7.7毫米.大正11年式轻机枪弹药盒,是大正11年式轻机枪配套产品(一般由弹药手携带),每个可以容纳6.5毫米子弹60发.弹药手2弹药手,步枪1支、掷弹筒弹腰包2个(每个4发)、刺刀.其中步枪子弹存放于后腰上的明治30年式弹药后盒中.弹药手,步枪1支、掷弹筒弹腰包2个(每个4发)、刺刀.其中步枪子弹存放于后腰上的明治30年式弹药后盒中.弹药手,他们负责在重机枪班和弹药班之间来回运输弹药,弹药由双肩弹药箱存放,每个弹药箱装有10个30发弹板共300发.弹药手,他们负责在重机枪班和弹药班之间来回运输弹药,弹药由双肩弹药箱存放,每个弹药箱装有10个30发弹板共300发.俯卧姿,座姿射击掷弹筒俯卧姿射击图掷弹筒跪姿姿射击图副射手,他手拿的是把明治26式左轮手枪. 两人搬运图.一个日军步枪手(一等兵军衔),身着昭5式夏季军服,配备明治38式步枪1支,步枪子弹存放于其前腰2个(各30发)后腰1个(60发)的弹药盒中,这种弹药盒就是二战中日军使用最普遍的明治30年式弹药盒(前盒后盒)一个日军步枪手(一等兵军衔),身着昭5式夏季军服,配备明治38式步枪1支,步枪子弹存放于其前腰2个(各30发)后腰1个(60发)的弹药盒中,这种弹药盒就是二战中日军使用最普遍的明治30年式弹药盒(前盒后盒)射手(南方军军服),掷弹筒1具、手枪1把、掷弹筒弹腰包2个(每个4发)、刺刀. 射手(上等兵军衔),注意后腰间正中携带的就是工具包和零件包.射手.使用瞄准镜射击的状态.手握姿势.(身着98式冬季军服)双肩弹药箱及里面的弹板.双肩弹药箱及里面的弹板.四人搬运图,正规的搬运分配是:装填手前左副班长前右射手后左副射手后右.这是一个机枪组的合影(缺少第二弹药手),从左起分别为组长、射手、第一弹药手.(均着98式军服)最后一名弹药手,他除了有和普通弹药手一样的装备外,还配备了1支步枪.右前腰的弹药盒为明治30年式前盒,可以存放30发子弹.这是一个重机枪班的合影(缺少副班长1人、弹药手3人),从左起分别为班长、射手、装填手、副射手、最后一名弹药手.(均着南方军军服)。
图说二战日本军服
![图说二战日本军服](https://img.taocdn.com/s3/m/91940fc5a1c7aa00b52acbf3.png)
图说二战日本军服1931年9月18日入侵中国东北左为日本陆军少校,穿的是风衣。
中为日本关东军“抗联讨伐队”的下士,头戴棉帽。
右为日本关东军二等兵,身穿防雪衣。
1932年进攻中国山海关关内左为日本陆军关东军上校中为日本陆军关东军中将右为日本关东军铁道卫戍一等兵,手持“十一式”(歪把子)轻机枪。
入侵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日本关东军左为日本陆军防化兵,手戴防化手套,左手拧着一件防化服。
中为日军上尉战车长,头戴皮制防撞帽,军衔表示在胸口。
右为日本陆军军事工程局少将局长,其领章为为工程兵的褐色领章。
入侵中国东部,凇沪会战中。
左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二等兵。
中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军曹,头系日本国旗的带子,手中在摇着一面带红穗边的太阳旗。
看来,是著名的第5师团。
右为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列兵,日本第三舰队在二战期间主要承担对中国沿海和江河的占领,是当是中华民国海军的对手,1931年1·28上海抗战中就是由盘距在上海的日本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挑起的。
1938年入侵中国南部(湖北西,云南北)左为日本陆军炮兵少校,其领章为黄色。
中为日本陆军步兵中校,其军衔表现在领章上,兵种设在胸口上的倒山字型胸章,红色为步兵。
右为日本陆军上校,头戴类似二战时泰国军队的头盔,军服为田野绿,能更好适应中国南方的环境色。
1945年,在中国中原战场(河南,安徽,江西全境)。
左为日本陆军上校,手拿微型军用地图,绣口一道绿杠,三颗黄星。
中为日本陆军少将,绣口三道绿杠,一颗黄星。
右为日本陆军一等兵,头戴镶有黄色五角星的“90式”钢盔,手持一挺“99式”轻机枪。
1942年在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开始入侵东南亚诸国。
左为日本空军伞降列兵,手持一面巨的太阳旗的招摇,主要是为空中的下一波伞降机提供空降着陆点,也是防止误炸。
这名列兵穿着热带绿色的作战服,右臂上那个棕色的臂章为部队番号。
中为日本陆军第11师团的一等兵机枪手,手持一挺装有刺刀的“96式”轻机枪,这种枪是日军班用火力掩护之一,但二战日军强调白刃战。
日本在二战中的几种特殊军服.
![日本在二战中的几种特殊军服.](https://img.taocdn.com/s3/m/acaa301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1.png)
日本在二战中的几种特殊军服.
描述:左为日本陆军近卫师团一等兵,中为陆军上校,右为陆军中校。
图片:
描述:左为陆军少将,中为特殊炮兵,右为戴防寒战车帽的战车上士。
图片:
描述:左为关东军少校,中为“国境”巡逻队,右为扫荡步兵。
图片:
描述:左为陆航飞行准尉,中为丛林狙击手,右为岛屿卫戍队。
图片:
描述:左为工兵拆弹手,中为化学掷弹兵,右为拿着2式组装步枪的伞兵。
图片:
描述:左为铁道兵驾驶员,中为丛林掷弹兵,右为戴着白色凉帽的陆军中校
图片:
描述:左为穿棉衣的陆军上校,右为拿着橡皮舟的陆军舟桥兵,下为戴18式钢盔的列兵。
图片:
描述:左为陆军上尉,右为手持百式冲锋枪的空降兵,下为岛岸机枪手。
图片:
描述:女模特版的日本二战海军礼服图片:
描述:女模特版的日本二战陆军礼服图片:。
抗战时期中共、国军及日军的武器装备详情
![抗战时期中共、国军及日军的武器装备详情](https://img.taocdn.com/s3/m/512eb7f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2.png)
日军日军战术单位通常为师团,一个师团标准配置为: 士兵21945人,马匹5849匹,步骑手枪9476枝,576具,轻机枪541挺。
重机枪104挺,野山炮64门,步兵炮44门。
( 你可以做成一个简易的汇总表)轻武器: 1. 军刀篇:32式军刀(俗称32马刀):日本陆军军刀采用传统“阵太刀”的形式日军2战98式军刀2. 手枪篇:王八盒子(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提起南部十四式手枪,估计没有几个听说过。
但是如果提起“王八盒子”手枪,恐怕就大不一样了。
此枪为日军在侵华战争中装备的主要手枪。
他不但样子怪,威力也小,由于这枪的皮套有个圆形的盖子,所以中国民间俗称其“王八盒子”,臭名昭著的王八盒子。
94式手枪,该枪杀伤力与极度凶残。
3.步枪篇:“三八大盖”“三八大盖”。
与王八盒子一样臭名昭著。
在中国大地上的城乡村野、街头巷尾,有谁不知道“小日本鬼子的大盖枪”呢!三八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单兵武器,也是装备量最大、装备时间最长的一型单兵武器,直到日本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停止使用,用了整整40年。
重武器:1,轻机枪,歪把子:。
“歪把子”是中国广大抗日军民给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起的一个俗名。
这个俗名既描述了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造型上的本质特征,又蕴含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恶与仇恨。
2. 九二式重机枪被日军称做除了重量偏大以外没有任何缺陷的重机枪,是整个战争时期日军最重要的重机枪,战场上这种重机枪,号称枪响人亡绝非夸大3 .迫击炮、山炮:日军60式迫击炮大正十年掷弹筒口径50毫米,重量很轻只有2.6公斤,射程为175米。
支援火炮四一式75毫米山炮50毫米口径的八九式掷弹筒,具有一定近战火力优势。
高端武器:坦克:三式中型坦克,重约18吨。
四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为30.8吨飞机:川崎九一三菱九六国军国民政府武器装备概况:国军一般以师为单位,以精锐的中央军为例,一个师10923人,步骑手枪3831枝,掷弹筒243具,轻机枪274挺,重机枪54挺,野山炮12门(9门)。
二战各国武器装备
![二战各国武器装备](https://img.taocdn.com/s3/m/e6af8d48be1e650e52ea99b3.png)
:武器装备是军队与战争的物质基础,也是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依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这些国家所拥有的以坦克、飞机为标志的先进武器装备已经纷纷亮相。
陆军新型坦克、装甲战车、自行火炮等不断涌现,使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步兵也发展为机械化或摩托化部队,并组建了强大的战役机械化军团。
空军也是这一时期发展最为迅速的军种。
日本海军拥有强大的航空母舰编队,力量较强。
战争的物质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
透过最为普通的二战时各国士兵的制服、单兵装备、个人生活用品这些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国家当时的工业实力。
拿日本来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军国主义侵略扩张野心是根本原因,而日本近代染料工业的发展,为其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从单兵装备方面来说,二战时日本军队的单兵装备远低于美国和德国,主要步兵轻武器还是三八式步枪,而美军、德军和苏军都是冲锋枪和突击步枪。
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穷,虽然和当时的中国比,日本可能够强大了,可和其他欧美列强比,实在就差远了。
日本军工并不发达,尤其是陆军装备十分落后,轻武器甚至不如国军嫡系部队的欧洲货。
日本落后的装备使日军在张鼓峰和哈勒欣河战役中面对苏联机械化部队的打击占尽劣势,参战部队损失率超过50%,一些部队的损失超过80%。
装备篇之日本侵华日军单兵装备解析日军二战时陆军单兵装备大至如下:士兵:6.5毫米38式步枪,30式刺刀,94甲水壶,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钢盔等。
将校:94式手枪,望远镜,军刀,地图囊,将校水壶。
日军还有一种特殊装备——89式掷弹筒,这是一种类似微型迫击炮的东西,其结构是一节底部封闭的圆筒后接一段钢管用于握持,钢管底部再铰接一底座,类似迫击炮的座钣,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
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威力不比手榴弹强多少。
与枪榴弹相比不占据步枪枪口,但相对枪挂榴弹发射器并无任何优势,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曾普遍装备一线部队。
图说二战日军单兵装备,一般步枪手负重超23公斤
![图说二战日军单兵装备,一般步枪手负重超23公斤](https://img.taocdn.com/s3/m/be9f202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1.png)
图说二战日军单兵装备,一般步枪手负重超23公斤1.三八式步枪三八式步枪是二战日军绝对主力步兵武器,弹容5发,俗称“三八大盖”。
在有关抗战题材影视剧中同膏药旗、“屁帘帽”共同构成了日军的“三大件”。
因明治三十八年(1905)定型而得名。
所谓“大盖”指的是一个钢片做的的半圆筒形防尘盖,可随旋转后拉式枪机共同进退,起到防止沙尘进入磨损枪机的作用。
该枪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有1.28m,安装明治三十年式刺刀后更是直达1.68m,竖立起来绝对超过当时大部分的成年男性身高,这就是有关文艺作品中常说的“个子还没枪高呢”的来源。
2.三八式6.5mm步枪弹三八式步枪弹素来为人诟病,认为其口径小,杀伤力弱。
但该弹弹头细长,被甲前厚后薄,近距离内极易翻滚变形从而形成可怕的空腔效应;然在中远距离上弹头的较高转速使其比较稳定,不易翻滚,对目标物往往是穿透力强而杀伤力不足。
二战日军可随身携带120发步枪弹,置于三零式弹药盒内。
三零式弹药盒由两个前盒和一个后盒构成,每个前盒可容纳30发子弹,后盒容纳60发。
120发的携带量可保障日军颇为充足的火力输出。
3.手雷二战日军的制式手雷主要为91式(1931年装备)和97式(1937年装备),97式取消了下部的发射药筒,所以不能再使用掷弹筒发射。
这两款手雷的标志性使用动作就是在头盔、石头等坚硬物体上磕一下再扔出去。
为何如此奇葩?究其原因,同其独特的双重保险结构有莫大关系。
第一重保险打开保险销,使击针处于待发状态即可;而要突破第二道保险,则需将保险帽在坚硬物体上猛磕一下,促使击针下移击发底火以点燃延期火药,然后迅速掷出,延期火药燃毕后即会引爆雷管和主装药4.90式钢盔因1930年(神武纪年2590年)正式装备部队而得名。
厚度1mm,全重1kg。
顶部有4个小孔以作通风之用,常覆盖防止日晒过热的布制钢盔套和用来插伪装物的伪装网。
90式钢盔主防炮弹破片,对枪械直射的防御效果不理想。
其实二战日军另有一款防御力出众的钢盔——98式(1938年,神武纪年2598年定型)。
二战日本军服
![二战日本军服](https://img.taocdn.com/s3/m/24ceab01bb68a98271fefa3b.png)
水兵白色制服
• 海军卡其服 服
海军军官1942年Fra bibliotek,日军海军陆战队队员正在观察遭 到轰炸后的马尼拉
• • • •
参考文献: 《举起手来》 《二战军服全记录》作者英安德鲁•莫罗 《731部队》
陆军军服
• 日本陆军下设的兵种主要有步兵,骑兵, 坦克兵,散兵,特种兵,其它的兵种军服 和这些兵种的军服相同或相似故不加以详 细论述。相同的兵种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 的地理环境军服也是不同的。
日本坦克兵
• 这个坦克兵的头盔为 夏装式,头盔由软木 制成,上面覆盖有粗 斜纹棉布,并配有皮 带。腰带左边携带一 把刺刀,肩上斜挎着 一个粗布斜背包,一 个水壶合一个防毒面 具。
飞行员
• 这是战斗机飞行员的 冬季飞行服,军衔徽 章戴在左袖上。军刀 仅有象征意义。降落 伞为标准款式。
• 日本海军在1941以前主要是配合陆军攻 占中国,1941年以后才开始有大的建树, 击败美军太平洋舰队支援南下攻击。海 军的主要兵种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潜 艇部队,水面舰队等等。海军陆战队成 员主要来自陆军军服相差不大,水兵军 服以白色和黑色为主。航空兵陆军航空 兵相同。
二战日军军服
• 日本早在1937年就开始入侵中国。1941年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这里的战争扩展到全 球范围,卷入其中的军队包括了中国,美 国,英国,以及英国联邦的军队。这里的 战争所涉及的地域广阔,作战环境极为复 杂,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日军推出了不同 的军服,不同兵种制服也不尽相同。
• 二战时,日本的军队可分为陆军,海军它 们之下根据不同需求又设立不同的作战部 队。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部队,陆军和海 军分别有各自的航空兵。所以日军的军服 大体上可以分为陆军军服,海军军服和航 空兵军服。
日本明治维新至二战时期各兵种军服大全 图
![日本明治维新至二战时期各兵种军服大全 图](https://img.taocdn.com/s3/m/6e90dba504a1b0717fd5dddd.png)
明治维新至二战时期日本军服演变史全图明治天皇的肋骨式大元帅服日本陆军的缔造者就是明治天皇,这个年轻的君主希望建立一支完全西方化的现代军队,当然军服是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军服还相当混乱当时支持明治天皇倒幕运动的萨摩军队已经装备了比较统一的深蓝色军服,但是这种军服还保留着相当明显的和服式样。
明治天皇成功夺取权力后,开始进一步改造陆军,通过聘请美国南北战争中的退役军官来训练日本新军。
自然美式军服就顺理成章的被引进日本,当时日军主要仿制了南北战争时北方军军服式样。
明治维新时萨摩番兵军服明治维新时监军军服明治四至五年(1871-1872年)明治天皇为御林军和近卫军装备了仿制美国北方军队的制服。
军官军服上衣为深蓝色立领单排铜纽扣,军服袖口有金色山型丝线作为军衔标志,下士官兵军服上衣除起病为绿色外其他为深蓝色。
军官军裤为深蓝色直筒裤,下士官兵军裤除步兵为深蓝色外其他为红色。
军官军帽为红色帽顶帽侧有金色丝线,下士官兵也为红色帽顶帽侧有黑色丝线。
这种军帽为美国北方军使用过的法式桶帽,后来加以改良定型为“第一种帽”又名“正帽”。
陆军军官正帽上配有羽毛帽缨插在金色旭日帽徽上方下为红色羽毛上为白色羽毛。
美国南北战争北方军法式桶帽陆军中佐第一种帽陆军大尉第一种帽陆军中尉第一种帽陆军宪兵伍长第一种帽陆军军属,主记,军医,兽医,药剂大尉正帽后来这种军服被保留下来作为陆军大礼服又称“正装”,用来参加非常正式的庆典和社交活动。
陆军中将大礼服:陆军少将大礼服陆军航空兵大佐大礼服-陆军主记中佐大礼服陆军航空兵中佐大礼服陆军炮兵少佐大礼服陆军步兵大尉大礼服陆军航空兵大尉大礼服明治六年(1873年)明治天皇将这种仿美式军服稍加改进普及到整个陆军,成为日本陆军第一种制式军服,并在军服上衣衣领和裤线上首次采用了兵科色。
军官上衣为深蓝色立领14粒双排铜纽扣长上衣,衣领和袖口绣有红色丝线兵科色,袖子上绣有山型金色军衔标志。
下士官兵上衣为深蓝色单排7粒铜纽扣短上衣,袖口和军服边缘绣有有兵科色丝线,袖子上的兵科色袖章用来区分军衔。
二战日军军服装备详解
![二战日军军服装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88e48d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b.png)
二战日军军服装备详解A:满洲,1931年-32年A1:一等兵,第2步兵师,1931年这名一等兵戴最普通的用于大陆作战的早期01式钢盔,它绰号“樱花”,这源于它顶部铆着的金属物的形状。
早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军队就已驻扎在满洲的部分地区,并在1931年占领全境。
这名士兵外穿毛加衬冬季外套,内穿90式(1930年版)毛料制服。
他的行军装备包括早期版本的皮制背包和早期版本的水壶以及1905年造有坂38式6.5毫米口径步枪,直到1945年,这种步枪一直是日本军队的标准装备,尽管之前新的7.7毫米口径99式步枪已经被采用。
A2:二等兵,第1骑兵团,1931年1931年后日本在满洲和中国内陆的作战中广泛使用骑兵。
二等兵作为部队中低等的军人其军衔通过90式毛料冬装上的肩章得以显示,绿色(代表骑兵)燕尾型领章上的铜阿拉伯数字则代表他所在的团。
图中的大盖帽是当时军人普遍戴的,但是很快它将被野战帽所取代,而当时陆军所有兵种的这种大盖帽都采用红色帽墙和棕色帽顶滚边。
下面军人穿着裤腿掖在带马刺的棕色皮靴里的冬季骑兵马裤。
他的轻型装备包括和他的旧款30式6.5毫米口径卡宾枪相搭配的单体骑兵子弹包和比标准版本稍长的骑兵军刀,这种军刀可让军人在骑马时获得更远的杀伤距离。
A3:伍长,第6步兵师第13步兵团,1932年这名伍长戴第二个重要版本的钢盔,这种钢盔1930年后有限地在日军被试验性使用,其样式有些类似加宽加平的德国M1935式钢盔。
此外,伍长还在钢盔下面戴了顶有皮毛护耳的冬季军帽。
当时两种版本的钢盔同时使用(参看图A1),甚至有时在同一个排都会看到这两种钢盔。
这名军人的军服是1930年基础版毛料冬装,被帽子护耳遮挡住的领章上有铆上的黄铜色阿拉伯数字13,这是他所在团的番号。
另外其轻型野战装备包括斜跨的一条帆布背带、另一侧斜跨的早期版本放在帆布包里的防毒面具和水壶。
注意这种帆布背包没有背带,腰带上则固定着可以完全装满有坂38式步枪120发子弹的子弹袋。
二战装备篇:日军的单兵装备是什么样的
![二战装备篇:日军的单兵装备是什么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b8353dc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c.png)
二战装备篇:日军的单兵装备是什么样的之前非正常历史研究室研究了二战时期各国的伙食、军饷,对于一些小伙伴来说,二战的装备也是他们一个感兴趣的点,从今天开始,非正常历史研究室将推出全新的系列——二战装备系列,全面系统的为大家呈现出二战各国的单兵装备,毕竟装备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展现。
行军的日军对于我们来说,日军装备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个了,毕竟看了这么多年的抗日剧,虽然有神剧中各种武器乱入,但是一般人还是对于日军的武器装备有些印象的,毕竟三八大盖、小钢盔、屁帘军帽什么的都是标配,那么具体细分一下,一个日军单兵装备到底是什么样的?穿戴后的日军军服篇九八式军帽九八式军帽就是大家说的屁帘军帽,这是二战日军的作战帽子,于1938年后开始装备日军步兵,这种帽子采用呢绒材质制作,早在日本战国的时候就出现过,后来又学习十九世纪法国军队的帽子设计加以改进,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日军军帽。
九八式军帽九八式军帽最大的看点就是内衬里面向外延伸4个布条,这四个布条有什么用呢?虽然看起来有些尴尬,但是会在战场上防止士兵头部和脸部受到蚊虫的叮咬;其次可以在行军中知道风向;然后可以防止日军士兵颈部的晒伤以及防止下雨的雨水进入衣领中。
九八式钢盔九八式钢盔是在原先九零式基础上进行修改,在1932年开始设计,最终在1938年定型并且装备日军的步兵,虽然外观上看上去和前一代的钢盔差不多,但是将原先的碳素刚才改为了合金钢材,而且厚度从一毫米增加到两毫米,内衬上用纤维代替原先的麻布材料,重量上也提高了不少,比上一代高了1.9千克。
九八式钢盔除此之外,九八式钢盔外面还可以加伪装网,大家在《亮剑》中也看到过这种情况,至于防护效果,在测试中九八式钢盔可以在500米距离上抵挡7.7毫米子弹的攻击,效果上和当时德国和美国的钢盔媲美,深受日军的喜欢。
《亮剑》剧照,挂着两个九七式手雷,钢盔上加伪装网昭五式军服昭五式军服在20世纪初期就装备了日军,一直使用到1938年,后来虽然被98式的军服所取代,但是并没有因此而被完全淘汰,在1941年-1942年期间,关东军依旧穿戴该系列的作战服进行作战。
二战日军普通步兵的20种单兵装备,想不到种类也十分齐全
![二战日军普通步兵的20种单兵装备,想不到种类也十分齐全](https://img.taocdn.com/s3/m/05cb725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3.png)
二战日军普通步兵的20种单兵装备,想不到种类也十分齐全在二战期间,虽然日军的武器装备比不上美、苏、英、德等工业大国,但日军对武器装备研发的理念也比较先进,再加上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日军作战也非常勇猛,虽然实力比不上西方,但日军在单兵装备方面上也十分注重。
那本期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一名二战普通日军步兵身上所携带的20种单兵装备。
1、九八式“战帽”它是二战日军的一种作战帽子,使用呢绒材质制成,帽檐的位置比较短,并且加厚。
这种帽子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作战时,可以在内衬里面向外延伸4个布条,有很多人不能理解,看起来也比较尴尬,但这4个布条有很多用处,第一,可以防止士兵的头部和脸部受到蚊虫的叮咬,第二,在行军时可以得知风向,第三,也能防止士兵的颈部晒伤或防止雨水进入衣领。
这种帽子的设计理念,实际上早在日本战国时期就曾出现过,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又学习了19世纪法国军队的帽子设计。
在二战之前,日军士兵最早使用的是昭五式军服和盖帽,但由于帽子的体积太大,头部无法佩戴钢盔,在1938年后98式军服出现后,这种帽子才开始装备日军步兵。
2、九八式钢盔98式钢盔在90式钢盔的基础之上研发,在1932年开始设计,1938年正式定型,并装备日军步兵。
它的外观看起来和前一代90式相差不多,但98式从碳素钢材质改为了合金钢材质,厚度从一毫米增强到两毫米,内衬系统使用纤维织物代替了原本的麻布材料,重量也要比上一代高了1.9千克。
在原有基础之上,还能在钢盔的外面加上伪装网,或者帆布制成的护罩,正常情况下可以背在后背,在作战时可以直接套在98式战斗帽上使用。
在测试中,98式钢盔可以在500米的距离上,抵挡7.7毫米子弹的攻击,其防御效果可以与当时的德、美钢盔媲美,总之,98式钢盔的综合性能远超前一代,在二战期间,也得到日军士兵的信赖。
3、昭五式军服昭五式军服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装备了日军,正常使用到1938年后,才被新式的98式军服所取代,但并没有完全被淘汰,到1941年至1942年期间,日本关东军依旧穿戴着昭五式军服和此系列的装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皇军军服装备详解
Sun Jul 20 19:03:24 2008
日本陆军在二战中有好几款军服,主要是跟据的战场环境而更替,最著名的是“昭和5式”
和“98式”。
“昭和5式”设有肩章,军衔也体现在肩章上面,领章则是体现兵种,分两叉型,以不同颜
色来区分。
红色(步兵)、绿色(骑兵)、黄色(炮兵)、黑色(宪兵)、棕色(工兵)、深褐色(工程)、蓝色(军乐)、深蓝色(汽车兵)、青蓝色(航空兵)、白色(军法)、桔红色(参谋)、桔黄色(山地兵)、深红色(装甲兵)、深绿色(药剂)、茶色(司务)、银灰色(军医)、紫色(兽医)。
这种军服一直用到1938年,口戴为倒山字型,军纽口为铜制,
很大很显眼,质地为昵子,在1937年攻打南京的日本陆军就是穿的这种军服。
“98式”军服特征是军衔表现在领子上,领章块很小,远处不易查觉。
原因是“昭和5式”
的军衔设在肩上,陆军将官金色肩章很显眼,由于在中国战场上游击战很频繁。
日本军方担不
少上战场视查或督战的陆军高级将领会成为中国游击队或狙击手的靶子,所以改穿这种“98式”
,兵种表现为“M”型胸章,一般别在右胸,颜色和上述“昭和5式”一样。
总的来说,二战时日本陆军的军服也不止上述两种,还有些寒冷地区,如在中国东北和西伯利
亚使用的冬装。
还有在东南亚和缅甸使用的“40式”热带作战服。
1931年9月18日入侵中国东北
左为日本关东军步兵列兵,头戴“18式”钢盔,身穿羊毛防寒袄。
中为雪地作战步队士兵,头戴类似钢盔的防寒盔,这种盔很像当时纳粹德军的钢盔。
右为日本陆军骑兵大尉,领章为淡绿色,这是日本骑兵的兵种色
左为日本陆军少佐,穿的是风衣。
中为日本关东军“抗联讨伐队”的武长,头戴棉帽。
右为日本关东军二等兵,身穿防雪衣。
1932年进攻中国山海关关内
左为日本陆军关东军大佐
中为日本陆军关东军中将
右为日本关东军铁道卫戍一等兵,手持“十一式”(歪把子)轻机枪
入侵蒙古国的日本关东军
左为日本陆军防化兵,手戴防化手套,左手拎着一件防化服。
中为日军上尉战车长,头戴皮制防撞帽,军衔表示在胸口。
右为日本陆军军事工程局少将局长,其领章为为工程兵的褐色领章
入侵中国东部,凇沪会战中。
左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二等兵。
中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军曹,头系日本国旗的带子,手中在摇着一面带红穗边的太阳旗。
看来,是著名的第5师团。
右为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列兵,日本第三舰队在二战期间主要承担对中国沿海和江河的占领,是当是中华民国海军的对手,1931年1·28上海抗战中就是由盘距在上海的日本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挑起的
1938年入侵中国南部
左为日本陆军炮兵少佐,其领章为黄色。
中为日本陆军步兵中佐,其军衔表现在领章上,兵种设在胸口上的倒山字型胸章,红色为步兵。
右为日本陆军大佐,头戴类似二战时泰国军队的头盔,军服为田野绿,能更好适应中国南方的环境色
1945年,在中国中原战场。
左为日本陆军大佐,手拿微型军用地图,绣口一道绿杠,三颗黄星。
中为日本陆军少将,绣口三道绿杠,一颗黄星。
右为日本陆军一等兵,头戴镶有黄色五角星的“90式”钢盔,手持一挺“99式”轻机枪。
二战时日本本土守备军
左为日本陆军九洲驻防旅的大尉。
中为本洲守备步队的二等兵,其钢盔有网状物。
右为陆军军校学员兵,头戴军校大盖帽
1942年在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开始入侵东南亚诸国。
左为日本空军伞降列兵,手持一面巨的太阳旗的招摇,主要是为空中的下一波伞降机提供空降着陆点,也是防止误炸。
这名列兵穿着热带绿色的作战服,右臂上那个棕色的臂章为部队番号。
中为日本陆军第11师团的一等兵机枪手,手持一挺装有刺刀的“96式”轻机枪,这种枪是日军班用火力掩护之一,但二战日军强调白刃战。
所以,机枪也不例外。
右为日本泰国驻屯军的自行车准尉,头戴圆边战斗帽,这种帽主要是在入侵热带地区的部队使用。
手持一支“99式“步枪,杀伤力略比“38大盖”要强。
左为板田坦克师团的中尉战车驾驶员,头戴皮帽,颈系防沙眼境。
中为日本陆军印支派遣军大尉,腰挎有一个“2年式”水壶。
右为日本陆军印支派遣军一等步兵,手持“2式”步枪。
1943年,在所罗门群岛的瓜那卡那尔岛作战的日军。
左为一等兵机枪手,肩扛着一挺“99式”轻机枪。
中为从中国东北被调往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关东军二等兵,其军衔体现在胸口上,钢盔用棕榈树叶藏住,以作为伪装。
身系白色日常包,为当时日本陆军的主要装束。
右为在太平洋岛屿作战的日本陆军狙击手,全身为棕榈叶裹住,棕榈树是热带岛屿最常见的树种。
手中的“95式”狙击步枪为麻布包裹,是不错的伪装方式。
侵占南洋诸国的日军
左为派往印尼的日本陆军的朝鲜旅团的一等兵,其领章表现在胸口上,为竖型。
中为在新加坡的日本陆军上尉,其军服领口为敞开型,头戴白色防暑帽。
右为驻马来西亚的日本宪兵准尉曹长,左手手臂缠有写有红字“宪兵”的白袖箍,右手手持一把“南部13式”手枪,这种手枪仿造了德国的“瓦尔特P-38”型手枪,为当时日本下级军官主要配枪。
1943年-1944年占距文莱(婆罗洲)的日本南洋方面军。
左为正在喝水的陆军南洋方面军91旅团的工兵二等兵,榔头放在了一边。
中为陆军南洋方面军中佐,头戴白色凉帽,手立着一把“95式”军刀。
右为日本海军陆战队一等水兵,虽是海军,但仍穿和陆军一样的黄色战斗服。
其区别是无领章,右臂绣有一张黑底黄锚的臂章,军衔也体现在臂章上
1945年盘距在琉球(日本称冲绳岛)的日本特种兵。
左为牛岛特遣队的少尉,身穿绿棕黑三色迷彩服,手持一支“100式”冲锋枪,这种冲锋枪是当时日本三军装备的最多的一种冲锋枪,可惜性能不是很好。
中为日本陆军海岸防卫部队“伏龙”特战队二等兵,手持一种扫帚状的爆破杆,引爆方式
为按动爆破杆的引爆装置,20秒即爆。
“伏龙”特战队是针对在日本本土登陆的美英盟军和中
国军队的作战来组建的,该部队作战方式堪称异想天开。
首先,派出“伏龙”队员身穿潜水服游到敌方即将上陆的水域底下的人造小混凝土屋,在那些水下小屋中可待上2-3天,其间只能进
流食。
待敌方登陆舰艇到达这片水域时,“伏龙”队员马上游出小屋,游到敌方登陆舰艇下方后,用扫帚状爆破杆头部的三叉吸盘吸住敌登陆舰艇的船底,将其炸毁。
右为日本二战陆军中的高砂义勇队,也就是中国台湾籍的日本军人。
在二战中,有不少台湾原住民的壮年男子被应征入日军高砂义勇队,大部份战死在东南亚的热带丛林中,至今这些
中国台湾原住民组成的高砂义勇队的牌位还被供奉在日本东京的靖国神舍里。
这名队员右臂缠
白布,手拿一把高砂刀,是中国台湾原住民最常见的劳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