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牛顿第二定律》
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牛顿第二定律》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动力学又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电学等其它部分知识所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牛顿第二定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为了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认识自然、和谐本节之前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使学生对第一定律的认识得到强化;启下即是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定性地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借助电脑通过实验分析再进行归纳后总结出定量描述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关系的牛顿第二定律由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是我们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由于本实验涉及到三个变量:a、m、F因此我们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先确定物体的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确定力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在以后学习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金属导体的电阻等内容中都用到了这一方法控制变量法也是我们研究自然、社会问题的常用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一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图象法处理数据的优点:直观、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的概念)及图象的变换从am图(曲线)变到a1/m图(直线)在验证玻马定律中也用了这种方法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记住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了解以实验为基础经过测量、论证、归纳总结出结论并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物理规律的简单美本节课的重点是成功地进行了演示实验和用电脑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二、教法和学法本节课采用以电脑辅助演示实验为主的知识教学与科学方法教育相结合的“同步调控”模式按系统论的整体性功能原理整体功能要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物理的知识、方法、能力、科学态度等都是教学的要素如果把这些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达到共同促进的作用则物理教学的效果会更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步调控”模式中没有单纯地就方法讲方法而是将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基于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原理考虑的再则按教学论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任务是制订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活动的进程并随机应变排除障碍并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步调控”的模式既注意了教的作用将教师置于“调控”地位同时更注意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意识地设置教学活动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再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材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从am 图象猜想a与m成反比然后画出a1/m图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最佳效果三、教学程序1.问题引入新课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水平拉力作用而做加速运动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质量加速度拉力三者之间的定性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猜测它们成正比、成反比、不成比例等然后指明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得出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导出课题——牛顿第二定律这样导入的用意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于探索的积极性2.设计实验方案在引入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来研究F、m、a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用实验法先确定m研究a与F的关系;再确定F研究a与m的关系最后得出三者的定量关系由于教材(必修第一册人教版)中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不足(夹子很难同时夹住两细线;由于线的弹力小车要反冲后才能停下实验误差大)我设计了用电脑辅助来探索a与F、m关系的实验如附图遮光片宽度L通过光电门时间分别t1和t2两只光电门间距为s当滑块通过光电门时光电门产生一个脉冲通过计时器中的三极管放大后从计算机LPT口输入调用计算机定时中断来计算时间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加速度的值结果显示在表格中同时在坐标图上标上点实验结束后程序提供一个画直线模块可用光标来控制直线的斜率3.进行实验探索请两位同学上台操作其他同学边观察、边思考教师控制电脑先保持物体质量为200g不变测出拉力分别为0.05N、0.10N0.15N和0.20N时的加速度填入表中和aF图上显示投影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得出a∝F的结论然后再保持拉力为0.10N不变测出物体的质量分别为200g、282g、332g和382g时的加速度填入表中和am图上在am图上可看到随m的增大a逐渐减小但它们的关系不明确引导学生大胆猜测a与m成反比再画出a1/m图得到结论a∝1/m4.分析归纳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F=kma在国际单位制中定义1N=1kg·m/s2就可以得出牛顿第二定律F=ma然于进行合理的外推当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而做加速运动时F应为合力由于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得到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牛顿第二定律》一等奖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一等奖说课稿1、《牛顿第二定律》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动力学又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电学等其它部分知识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所以,牛顿第二定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为了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认识自然、和谐,本节之前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使学生对第一定律的认识得到强化;启下,即是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定性地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借助电脑通过实验分析,再进行归纳后总结出定量描述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关系的牛顿第二定律。
由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是我们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
由于本实验涉及到三个变量:a、m、F,因此我们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先确定物体的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确定力,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在以后学习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金属导体的电阻等内容中都用到了这一方法。
控制变量法也是我们研究自然、社会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一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图象法处理数据的优点:直观、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的概念),及图象的变换,从a-m图(曲线)变到a-1/m图(直线),在验证玻-马定律中也用了这种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记住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了解以实验为基础,经过测量、论证、归纳总结出结论并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物理规律的简单美。
本节课的重点是成功地进行了演示实验和用电脑对数据进行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1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我按下列程序展开。
首先是本章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属于新课标3-5模块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知识在旧版教材中是紧接机械能之后,而在新课程教材中则是大幅后移。
但我认为动量知识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拓展。
3-5模块之前,学生接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属于经典物理,而3-5模块中其余知识则属于微观粒子内容,“碰撞”是粒子性的一个典型特征;比如,原子核结构就是利用粒子碰撞的方法研究得到的,动量知识则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碰撞所必须的。
因此,“动量”知识被放在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之前学习。
可见,新教材中“动量”知识除了巩固了传统意义上在物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之外,还强化了在从经典过渡到量子过程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动量定理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它比牛顿运动定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的领域,例如微观粒子方面,动量定理仍然适用。
此外,在研究碰撞和反冲问题时,利用动量定理要比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方便得多,不必详细研究整个运动过程,只需要比较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即可,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生活生产中,动量定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探究能力。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高一物理牛顿其次定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牛顿其次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动力学又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电学等其它部分学问所必需把握的内容。
所以,牛顿其次定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为了使同学对牛顿其次定律的熟悉自然、和谐,本节之前的"运动状态的转变'就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使同学对第肯定律的熟悉得到强化;启下,即是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同学定性地了解了牛顿其次定律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借助电脑通过试验分析,再进行归纳后总结出定量描述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关系的牛顿其次定律。
由试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是我们熟悉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
由于本试验涉及到三个变量:a、m、f,因此我们用掌握变量的方法来进行讨论:先确定物体的质量,讨论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确定力,讨论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在以后学习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金属导体的电阻等内容中都用到了这一方法。
掌握变量法也是我们讨论自然、社会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教学,使同学学习分析试验数据,得出试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一列表法和***象法,了解***象法处理数据的优点:直观、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的概念),及***象的变换,从a-m***(曲线)变到a-1/m***(直线),在验证玻-马定律中也用了这种方法。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同学知道试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同学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试验过程中如何掌握试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
让同学沿着科学家发觉物理定律的历史脚印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同学记住牛顿其次定律的表达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了解以试验为基础,经过测量、论证、归纳总结出结论并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讨论方法,使同学体会到物理规律的简洁美。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谈一谈关于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物理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在分析上节课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表述,定量的回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率——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外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它本身质量的关系,得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同时本节教材突出了力的单位1N的物理意义,为下一节力学单位制的内容做准备,本节内容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成为了运动学的核心,也是学习其它动力学规律的基础。
所以本节在本章乃至本册,甚至整个高中物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基于对教材的这些认识,根据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力的单位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新的教学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表述牛顿第二定律.(2)知道表达式中F是质点所受的合力,并且能够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体会牛顿第二定律连接运动学和力学的桥梁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1N的定义,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关系式是如何从F=kma变成F=ma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自然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
学生在初中就具有了比例关系的数学表述形式,同时前一节课学生已经通过实验描述出a-F和图像,在此基础上会很自然的实现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凭借扎实的运动学和力学基本知识,借助教师创设典型的动力学情景及设置问题链,将会逐步地接受并体会到牛顿第二定律桥梁作用,另外教师可巧妙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判断,进入到对牛顿第二定律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以上教法与学法,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最新版-牛顿第二定律高中物理教案优秀8篇
牛顿第二定律高中物理教案优秀8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本节课是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物理》(共同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学习其他动力学规律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节通过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教材中使用了三个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验结果,推出三者间关系,(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3)力的单的定义(4)理解在多个力作用下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5)初步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方法及步骤。
(6)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物理量间关系。
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和观察中能培养学生haozuowen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课不仅是让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重视如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条件启发学生思考,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一、教材分析(一)本节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二定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也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
而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的核心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
它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条适用于惯性系中的各种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是经典牛顿力学的一大支柱。
而且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设计机器、研究天体运动,计算人造卫星轨道等等都与牛顿第二定律有关。
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分成了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
牛顿第二定律的首要价值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直接关系,即因果关系。
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表述,得到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科书突出了力的单位“1牛顿”的物理意义,并在最后通过两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
鉴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本节安排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课时的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部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是这样定义的。
(3) 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理解为什么说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1)以上节课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能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中抽象出模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
(3)通过讨论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考纲要求)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本文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一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我按下列程序展开。
首先是本章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属于新课标3-5模块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知识在旧版教材中是紧接机械能之后,而在新课程教材中则是大幅后移。
但我认为动量知识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拓展。
3-5模块之前,学生接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属于经典物理,而3-5模块中其余知识则属于微观粒子内容,“碰撞”是粒子性的一个典型特征;比如,原子核结构就是利用粒子碰撞的方法研究得到的,动量知识则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碰撞所必须的。
因此,“动量”知识被放在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之前学习。
可见,新教材中“动量”知识除了巩固了传统意义上在物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之外,还强化了在从经典过渡到量子过程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动量定理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它比牛顿运动定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的领域,例如微观粒子方面,动量定理仍然适用。
此外,在研究碰撞和反冲问题时,利用动量定理要比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方便得多,不必详细研究整个运动过程,只需要比较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即可,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生活生产中,动量定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探究能力。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1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1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下面我对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一章第6节的内容,它是在学习过动量守恒定律之后,为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动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而编写的。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积累,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且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②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可以使用于变力;③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②通过一维形式动量定理的定量讨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难点: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四、说方法教法:本节课我采用演示实验,分小组讨论,进行推理验证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法: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从而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教学程序通过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小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鸡蛋落地让鸡蛋落入垫有海绵桶中(海绵不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推测鸡蛋的“命运”,最后展示结果。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牛顿第二定律,这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时所受到的力与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次讲解,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一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二、核心内容1.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a。
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一个物体所受的力越大,其加速度也会越大;相同力作用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加速度越小。
2. 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可以通过实验验证。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或施加不同大小的力来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当施加的力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会增大;而当物体的质量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减小。
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解释车辆行驶时的加速和制动过程。
当我们踩下油门时,引擎施加的力会使车辆加速;而当我们踩下刹车时,制动系统施加的力会使车辆减速。
同样地,牛顿第二定律也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斜面上的滑动运动等。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实例分析。
假设有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施加在它上面的力为10牛顿。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 = ma,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为5米/秒²。
这意味着物体每秒钟的速度将增加5米。
四、注意事项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单位的选择:在计算时,我们需要保持力的单位为牛顿(N),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为米/秒²(m/s²)。
2.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我们需要将这些力进行合成,得到物体所受的合力。
然后,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3. 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密切相关。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7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7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将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知识结合可推导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将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结合,可研究天体运动规律;此外,牛顿运动定律在电磁学、热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牛顿运动定律实际上几乎贯穿了经典物理学的全部内容。
在历年的高考中,单纯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题目并不多见,主要是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牛顿运动定律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知识点,而是作为一个知识基础体现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是经典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本部分内容的考题突出了与实际物理情景的结合,出题形式多以大型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从近几年的高考形式上来看,20__年上海物理卷第22题、海南卷第15题、江苏卷第13题、安徽卷第22题、山东卷第24题、08年上海单科卷第21题、海南卷第15题,07年海南卷第16题均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总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本节复习课是力的知识,运动学知识和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学好整个物理学奠定基础。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如下三维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学习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变式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学会画受力分析图和过程示意图,培养学生分析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养成积极思维,解题规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结论,归纳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2. 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 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 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教法方法1. 复习回顾,创设情景,归纳总结。
2. 通过实例的分析、强化训练,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自行车启动、汽车启动、火车启动等录像资料。
教师提出问题:它们的速度变化量的比较,速度变化快慢的比较,它们分别由哪些因素决定?引导学生分析:学生观看,讨论其可能性。
教师提问:1. 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 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申提问: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
板书:m a F a /1,∝∝二、进行新课(一)牛顿第二定律教师总结:通过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证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板书)教师引导提问:如何用数学式子把以上的结论表示出来?学生可能回答:/a F m ∝。
教师提问:如何把以上式子写成等式?学生可能回答:需要引入比例常数k 。
kF a m=。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把上式再变形为F kma =。
板书:F 指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力。
(二)力的单位1.选取合适的单位,上式可以简化。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其实,国际上牛顿这个单位是这样定义的:质量为1 kg 的物体,获得1 m /s 2的加速度时,受到的合外力为1 N ,即板书:1 N=1 kg ·m /s 2 。
2021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2021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本节在第二节实验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它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联系,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此定律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在整个教材教学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重点、难点在确定本节的重点、难点时我认为不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更应注重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该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故重点是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难点是通过简单应用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及数学表达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因果关系;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出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定律的探索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体验物理方法的魅力;从认识到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并加以运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
四、教法与学法”教无成法,但教要得法”,高一学生创造力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理论的能力很弱,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推理能力较弱,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归纳规律能力不强。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对教材的分析(1)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本节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通过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教材中使用了三个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2) 重点和难点: 学习本课不仅是让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重视如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条件启发学生思考,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这正是重视素质教育的体现。
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难点做如下安排: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运用难点: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3) 教学目标:根据“以学生为中心来认识教材”的宗旨,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处理教材,让课堂围绕学生转。
由于学生已定性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但对力与加速度的定量关系无任何认知铺垫,很难认识到初中及高中前面所学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实为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所以在讲课时要注意这一点。
据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根据实验结果,推出a、F、m三者间关系,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力的单位N的定义。
②理解在多个力作用下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初步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方法及步骤。
③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物理量间关系。
2)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和观察中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二、说教法和学法1. 教法:为了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设计采取观察归纳、实验探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地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二定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地重要规律,也是动力学地核心内容.而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地延续,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地核心规律,是本章地重点和中心内容.它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地地位,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地定量关系,是一条适用于惯性系中地各种机械运动地基本定律,是经典牛顿力学地一大支柱.而且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中都有着非常重要地作用,如设计机器、研究天体运动,计算人造卫星轨道等等都与牛顿第二定律有关.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地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分成了两节内容,目地在于加强实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地重要地位.牛顿第二定律地首要价值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地直接关系,即因果关系.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实验地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地具体表述,得到了牛顿第二定律地数学表达式.教科书突出了力地单位“牛顿”地物理意义,并在最后通过两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地基本思路.鉴于如此重要地地位和作用,结合本节课地实际,本节安排课时,今天我说课地内容是第课时地对牛顿第二定律地理解部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地描述牛顿第二定律地内容.()知道力地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是这样定义地.() 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理解为什么说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地桥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过程与方法以上节课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地加速度与力、质量地关系,进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能从生活中地常见现象中抽象出模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加以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地教育.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过程中地有效性和价值.通过讨论交流,营造良好地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四)教学重难点(根据考纲要求)牛顿第二定律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地应用三、教法选用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多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地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地观察、分析能力,指导性发现法:在以教师为主导地前提下,立足于学生地学,充分地发挥出学生地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学、思考、讨论,获取知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讲授教学法:针对课本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讨论情况,进行必要地补充说明.四、教学流程设计、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展示在真空中拍摄地频闪照片,由照片中可看出,在真空中自由下落地羽毛和苹果具有相同地加速度.提问:由上节课探究实验所得地结论,解释为什么质量不同地物体加速度却相同?其目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同时回忆上节课实验所得结论引入本节课内容、自主学习,获得新知展示上节课实验结果图像和图像,思考展示地问题.()、牛顿第二定律地内容是什么?()、表达式如何表示,各符号表示什么?()、表达式中地各物理量单位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页,并思考讨论上述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地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地质量成反比,加速度地方向与作用力地方向相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上节课地实验过程中我们把小车看成什么?通过增减砝码改变小车地什么力?()表达式 表示物体所受地合外力,表示物体地质量,表示物体地加速度.为比例系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取力地单位为:牛顿,质量地单位为:,加速度地单位为: .讨论:为何取值为?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最后总结:由1kg.1m,规定1kg,则牛顿第二定律可简化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设置这个讨论一方面让学生敢想敢说,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物理学研究中严谨地科学态度. 、分析讨论,理解新知()讨论和合地关系,分析讨论下列问题?、只有物体受到力地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地加速度逐渐减小.、物体地加速度大小不变一定受恒力作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加以引导总结: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地原因,力与物体地加速度具有矢量性、瞬时性和对应性.五、板书设计牛顿第二定律⎪⎪⎪⎪⎩⎪⎪⎪⎪⎨⎧⎪⎪⎩⎪⎪⎨⎧⎪⎩⎪⎨⎧==⎭⎬⎫∝∝同时性对应性矢量性的关系与表达式:内容牛顿第二定律一定,一定,a F ma F 。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下面我分部分内容来讲述我的设计思路。
首先是分析教材、分析学生。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直线运动、力学和牛顿定律之后编排的,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际应用,是__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核心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是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生活、生产中两类动力学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以加速度为中心的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力学的解题范围。
但高一的学生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往往存在重结论、轻过程,习惯于套公式得结果。
加上刚学完牛顿第二定律,对受力分析还不是很熟悉,我们只能逐步展开、加深,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并理解正确的力与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解题规范、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景图的能力;通过本节课,使80%的学生能基本解决中等难度的力与运动的题目。
作好受力分析图,弄清物体的运动情景,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根据此特点,我采用了师生讨论,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复习提问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三个案例分析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接着是通过练习巩固加深,提升能力。
最后小结布置作业。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是怎么突破重难点的。
宝来汽车是大家熟悉的,首先以它作为背景,设计了两个例题。
提出我的问题:例1、例2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目的让学生自己归纳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种类型的动力学问题。
接下来是案例分析二,也就是例1,这是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类型题。
为了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图。
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4.3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说课流程图: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渗透教学评价与反思→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一课时核心地位:牛顿第二定律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基础性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学习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的基础。
将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犹如高楼大厦之地基.2、教学目标为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计划引出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简单的有关计算②过程与方法:以上一节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合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初步认识牛顿第二定律依据:由牛顿第二定律的地位决定的。
突破方法: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举例来突破。
②难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比列式引出数学表达式以及K的取值依据:如何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物理问题是学生弱点。
突破方法: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来突破。
二、说学生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学生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力与运动的定性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如何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这一关系呢?三、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改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针对我校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将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以探究式为主,引导、讲解法为辅说明:现代教育对学生不仅仅是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来学,我采用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摒弃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讨论,自主探究,从而得出结论我计划通过本堂课让学生掌握根据教学要求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学习方法四、说教学程序设计为了帮助学生通过本堂课能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并且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教案(20210712102318)
牛顿第二定律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①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二定律。
②能依据对1N 的定义,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关系式是怎样从F=kma 变为 F=ma 的。
③知道牛顿第二定律是针对证点使用的,所以关系式中的 F 应是质点所受的协力。
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理解为何说牛顿第二定律是连结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
④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剖析和办理简单的问题,掌握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①经过对上节课实验结论的总结,归纳获得物体的加快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领会大师的做法与勇气.②培育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剖析推理能力.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浸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②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③经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深切感觉到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特征.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问题问题教课难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刹时性、因果性的理解.2.理解 k=1 时, F=ma.能否能够合为一个???三、复习导入问: 1、在上一节的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采纳了什么实验方法?用了哪一种方法办理了实验数据?2、请画在教案上。
3、第一个图象能够得出 a 与 F 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二幅图能够得出 a 与 m 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学生注意能否有前提条件)小车的加快度可能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这就是我们经过上节课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其实,该结论仍旧带有猜想和推测的性质,一个规律的发现也不行能是几次简单的丈量就能得出的,还需科学家们经过大批的其余实验和察看到的事实才最后获得这一结论。
四、讲解新课(一)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问: 4、怎样用数学式子把以上的结论表示出来?a∝F, a∝ 1/m,a∝ F/m我们能够把上式再变形为F∝ ma5、怎样把以上式子写成等式?引入比率例常数k,F=kma此中, k 是比率系数,当时人类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物理量的计量标准,但还没有规定多大的力作为力的单位,所以,在F=kma 这个关系式中,比率系数k 的选用就有必定的随意性,只需它是常数,就能正确表示 F 与 m、 a 之间的比率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下面我从教材和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板书及时间安排、教学效果的预计五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
1、对教材的分析
(1) 说课内容: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
(2)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教材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使学生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启下,通过实例定性地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
本节通过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教材中使用了三个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以后的知识如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材料。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3)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定律的物理内涵,对演示实验的分析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根据实验结果,推出a、F、m三者间关系,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力的单位N的定义。
2、理解在多个力作用下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初步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方法及步骤,在具体运用中能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矢量性。
3、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物理量间关系,以及通过等效观点来求解问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多媒体软件的使用等综合能力情感目标: 在实验和观察中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
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
加热爱。
2、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我一向主张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认识教材"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学生"所以备课必须要分析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处理教材,让课堂围绕学生转。
学生已定性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原因,但对力与加速度的定量关系无任何认知铺垫,很难认识到初中及高中前面所学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实为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
二、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学法指导:
俗话说,“教无成法,但教要得法”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难点是定律的物理内涵。
应当指出的是,本节实验是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这个实验。
大家知道光滑的水平面是不可能找到的,故在实际的实验中,需要采用倾斜平面以平衡小车所受木板的摩擦力或气垫导轨来做实验,这样的操作既增加了操作演示实验的难度,又增加了学生理解实验的难度。
为了更好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在本课时中,可以采用动画课件来模拟小车的运动来研究a、F、m三者间的关系。
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很好,有效地降低了本节的难度,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然后再回过头来理解为什么此处第一次不用实物来做,用实物又该怎么来做,有摩擦怎么办?进一步巩固了对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
若有条件,学生完全可以借助于网络用这样一个课件进行自主探究。
为了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设计采取观察归纳、实验探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并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学法指导:本节课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4种机会:
(1)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观察并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2)提供操作、尝试、合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验,发现问题,记录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3)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设置难关"逼迫"学生要想要说。
(4)提供成功的机会:赞赏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感受如何发现问题,并更多地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
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四大部分:
㈠复习准备、引入新知
(1)、回顾上节内容,上节定性得到a既与F有关,也与m有关。
进而提出三者间到底有什么定量关系?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兴趣。
(2)、介绍研究三个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研究方案:利用实验。
(本处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得到有关数据,并得出结论。
后演示实验体会并引申)
㈡积极主动,探究新知
1、m一定时,a与F的关系。
(1)、实验装置:交代清楚实验装置,研究对象及外力的施加。
(2)、如何保持质量一定:利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车来做实验。
(3)、如何测定加速度?根据初速为0的物体运动规律,在t
相同的情况下,a∝s,通过测s来达到测a的要求。
模拟实验一:小车质量均为0.1kg,小车1受0.1N的拉力,小车2受0.2N的拉力,同时开始运动,观察任一段时间内的两小球的位移关系,并根据实验得出结论:a∝F。
(学生自主探究)
2、F一定时,a与m的关系。
模拟实验二:两小车均受0.1N的拉力,小车1质量为0.1kg,小车2质量为0.2kg,同时开始运动,观察任一段时间内的两小球的位移关系,并根据实验得出结论:a∝1/m。
(学生自主探究)
3、牛顿第二定律
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结果,得出a、F、m三者间的关系,进而介绍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A、文字表述:
B、数学公式
C、力的单位N的定义
(2)、理解:
A、矢量性
B、瞬时性
㈢综合练习,巩固新知
进行综合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
注意从不同角度来强化知识。
最后的练习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应用
A、多个力作用下的牛顿第二定律
B、平衡状态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
演示实验引申:实验中的误差
㈣精练小结、布置作业:
四、说板书、时间安排
1、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
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知道选材。
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书设计如下:
1、研究方案:利用实验。
2、m一定时,a与F的关系。
a∝F。
3、F一定时,a与m的关系。
a∝1/m。
4、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A、文字表述:
B、数学公式:a∝F/m。
F=ma
C、力的单位N的定义:1N=1kg.m/s2
(2)、理解:矢量性瞬时性
(3)、应用:多个力作用下的牛顿第二定律
平衡状态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
5、作业p89-ex2(2)、(4)
2、时间安排
新课引入:约5分钟
新课探究、分析:约30分钟(具体安排如下)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约10分钟
五、对本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使用效果等的预评估。
说课比竞比不上公开课,在实际上课效果不能体现的情况下,说课者对说课内容应该有一个预评估,并将此作为说课的一项内容。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本人尝试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姑且叫它"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出结果,是教师在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不
是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
这样培养的学生欠缺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更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等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良好的认识结构。
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具有创新意识。
并且本人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破重点和难点,从而很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