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八年级电荷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电荷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电荷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了解电荷的量的单位和电量守恒定律。

3.掌握电荷的产生方法和运动规律。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及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电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1.电量的量的单位。

2.电荷的运动规律。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电荷的基本概念、性质、单位、守恒定律等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荷的产生方法和电荷的运动规律。

3.课堂讨论法:让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课时: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引入:介绍电荷的基本概念。

2.课堂讨论:讨论电荷的性质及分类。

3.讲解电荷的性质:荷象、引力与斥力、超载、本质、量子化。

4.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荷的运动规律。

5.总结:总结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时间:1课时第二课时:电量和电量守恒定律1.引入:介绍电量的基本概念。

2.课堂讨论:讨论电量的单位和电量的守恒定律。

3.讲解电量的单位:库仑(C)。

4.讲解电量的守恒定律:闭合电路中,入口电荷数量等于出口电荷数量。

5.举例说明电量守恒定律。

6.总结:总结电量和电量守恒定律。

时间:1课时第三课时:电荷的运动规律1.引入:介绍电场的基本概念。

2.课堂讨论:讨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3.讲解:质点在电场中的受力、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

4.讲解电势能和电势差。

5.实验: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6.总结:总结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时间:1课时六、教学评估1.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通过实验考试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及解释能力。

3.通过作业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视频、图片、幻灯片等多媒体资源。

2.实验器材:放电球、杆状导体等。

3.教科书和课外读物等参考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
3.通过学习电荷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具体安排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荷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电荷知识问卷,用于测试同学们对电荷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班内进行互评。
作业要求:
-基础知识巩固题需独立完成,实践应用题和拓展阅读题可以适当查阅资料,但要注明来源。
-探究性问题和小组合作项目需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认真检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字迹清晰,表述规范。
2.新课内容:
(1)电荷的概念及分类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库仑定律及其应用
(4)电荷量的计算与单位
3.实践活动:
(1)使用电荷测试仪进行实验,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运用库仑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与评价:
(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重点知识。
(2)通过课堂提问、作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绘制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整理电荷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2.实践应用题: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荷实验,如用电荷测试仪观察不同材质物体的带电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利用库仑定律,计算生活中两个带电体的库仑力,如带电的气球和墙壁之间的力。
3.拓展阅读与思考:
-阅读有关电荷在科技领域应用的文章,如静电复印机、静电喷涂等,了解电荷在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电磁污染的危害,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们已经接触过简单电路、电流、电压等电学知识,为学习电荷概念打下了基础。但学生对电荷的微观本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加深理解。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电荷相关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严谨性和客观性。
3.通过学习电荷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总结反馈,巩固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创新评价,激发兴趣: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后调研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8.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关爱环境的意识。
此外,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来帮助他们理解较为抽象的电荷概念。
在情感态度方面,九年级学生开始关注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对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较高的兴趣。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

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

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电荷详细教案(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4.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过程与方法:观察演示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或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重点: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单位难点: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有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电学知识。

电在生产生活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电灯、电话、电视、电脑等一些电子产品和现代化办公设备都离不开电。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一座城市突然停了电,会怎么样呢?(工厂停工,电网数据消失等等。

)可见“电”对于我们有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学习好电学,那么,今天我们就从的电现象“摩擦起电”开始学起。

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提出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呢?(2)有时,我们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听见啪啪的响声,有时还会看到点点火花,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验证: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碎纸屑,验证猜想。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共同来完成下面的这个实验。

实验:实验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实验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现象表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总结归纳:一、电荷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1、带电体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思考:这些物体是怎样成为带电体的呢?(通过摩擦)2、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带电现象,也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提出问题:它们所带的电荷是否相同,有没有区别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初中物理电荷认识教案

初中物理电荷认识教案

初中物理电荷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荷的概念,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

2. 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能够运用电荷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重点:1. 电荷的概念和分类。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1. 电荷的产生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电荷的示意图和实例。

2. 准备一些带电的物品,如气球、塑料尺等,用于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被电击的情况?是什么感觉?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电击是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

二、电荷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介绍电荷的定义: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展示带电的气球和塑料尺,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总结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0分钟)1. 教师讲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让学生运用电荷的性质进行解释。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电荷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解答疑问。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电荷的概念、分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2. 强调电荷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巩固练习和小结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电荷的概念、分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实物演示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时,我还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了电荷在生活中的应用。

但是,对于电荷的产生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初中电荷教案设计

初中电荷教案设计

初中电荷教案设计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学科:物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以及正负规定。

2. 理解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规律。

3. 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

4. 学会用带电体的特点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教学重点:1. 自然界中两种电荷的识别。

2.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规律。

教学难点:1. 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丝绸、毛皮、玻璃棒、橡胶棒、气球、纸屑等。

2. 课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力学知识,如力的作用、物体运动等。

2. 提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电荷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的性质。

2. 让学生用气球和纸屑进行实验,观察它们与玻璃棒和橡胶棒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得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自然界中两种电荷的定义和正负规定。

2. 讲解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规律。

3. 讲解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

四、巩固练习(5分钟)1. 让学生用带电体的特点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2.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提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 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守恒定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知识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电荷的基本知识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电荷的性质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知识讲解环节,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荷的定义、种类及其性质。

(2)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掌握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对比法,分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荷的定义、种类及其性质。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现象。

2. 教学难点:(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摩擦起电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棒吸引碎纸片、衣服上沾有灰尘等,引导学生关注电荷现象。

(2)学生分享对电荷的认知,教师总结并板书电荷的定义。

2. 探究电荷的种类(1)教师展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吸引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种棒子的电荷性质。

(3)教师总结电荷的两种种类:正电荷和负电荷。

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教师演示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 摩擦起电(1)教师展示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摩擦起电的原理。

(3)教师总结摩擦起电的原理: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来不同,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电荷知识的理解。

6.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电荷知识。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荷现象,思考其背后的原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电荷的定义、种类及其性质,了解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摩擦起电的原理。

电荷初中教案

电荷初中教案

电荷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概念。

3. 学会用电荷量来描述电荷的多少。

4. 能够运用电荷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概念。

3. 电荷量的描述。

教学难点:1. 电荷的守恒定律。

2. 电荷的量子化。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电荷的相关图片和示意图。

2. 准备一些带电的物品,如气球、塑料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电荷?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电荷有关?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二、探究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5分钟)1. 介绍电荷的定义: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存在于原子和分子中。

2. 讲解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演示带电的气球和塑料棒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介绍正电荷和负电荷(10分钟)1. 介绍正电荷的概念:物体失去电子后产生的电荷。

2. 介绍负电荷的概念:物体获得电子后产生的电荷。

3. 演示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学习电荷量的描述(10分钟)1. 介绍电荷量的概念:电荷的多少用库仑(C)来表示。

2. 讲解电荷量的测量方法:使用电荷计。

3. 举例说明电荷量的应用。

五、电荷守恒定律(10分钟)1. 介绍电荷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2. 解释电荷守恒定律的意义。

六、电荷的量子化(10分钟)1. 介绍电荷的量子化概念:电荷的存在是离散的,只能取特定的值。

2. 讲解电荷量子化的原因。

七、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电荷的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自己的发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电荷的定义、基本性质、正负电荷的概念以及电荷量的描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5.1《电荷》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5.1《电荷》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雷电现象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电荷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的方式,使得抽象的电荷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有助于学生建立对电荷知识的理解。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电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通过设置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如“电荷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性质?”、“电荷如何相互作用?电荷守恒定律是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策象,让学生感受电荷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为例,如塑料棒吸引纸屑、衣服上的静电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荷的相互作用。
3.设计摩擦起电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电荷的产生,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4.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电荷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荷的特性。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分别承担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分析总结等任务。
3.组织小组间的成果分享,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给予积极的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电荷现象进行研究,如静电现象、摩擦起电等。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分别承担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分析总结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小组间的成果分享,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鼓励学生针对小组研究成果,提出改进意见,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电荷守恒定律,即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公布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公布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公布课教学设计《电荷》的教学设计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学刘艳一、教材分析《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熟悉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先发觉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彼此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切学习电学、明白得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明白得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熟悉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彼此作用;●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熟悉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进程与方式●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明白带电体的性质;●在熟悉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进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看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讨产生爱好,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爱好;●鼓舞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熟悉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阻碍。

三、教学用具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假设干。

四、教学进程引入新课: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二、试探: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什么缘故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若是咱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乃至显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缘故是什么?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带电体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别离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看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咱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电荷优质课教案完美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电荷优质课教案完美版

第五节电流和电路一、电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教材分析】《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摩擦起电现象第二部分:两种电荷规定方法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第三部分: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第四部分:电荷量及其单位第五部分:元电荷及原子结构、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本图 5.1-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15.1两种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15.1两种电荷
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电荷守恒定律,并运用该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4)案例分析:
结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分析电荷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5)巩固与拓展: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6)总结与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介绍电荷的概念,阐述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的电荷现象,引导他们总结两种电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
3.讲解电荷守恒定律,强调电荷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4.分析电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复印、静电喷涂等,使学生对电荷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电荷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学习电荷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让他们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4.教育学生遵循科学道德,尊重实验事实,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衣服上的静电、梳子梳头发等,引发学生对电荷知识的兴趣。
(2)探究电荷规律: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的电荷现象,引导他们总结两种电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
(3)电荷守恒定律:
3.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5.1《电荷》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5.1《电荷》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5.1《电荷》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5.1节《电荷》。

本节主要介绍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荷的守恒定律。

具体内容包括:电荷的定义、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荷守恒定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荷的定义,掌握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电荷守恒定律,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荷的定义、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和电荷守恒定律的证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丝绸、毛皮、橡胶棒、玻璃棒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静电吸附等,引导学生关注电荷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电荷的定义:介绍电荷的概念,解释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产生。

(2)电荷的种类:讲解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演示电荷的转移。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介绍库仑定律,解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

(4)电荷守恒定律:通过实验和实例,证明电荷守恒定律。

3. 课堂互动:(1)提问:请学生解释为什么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2)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展示讨论成果。

4. 实验操作:(1)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5. 知识巩固:(1)出示随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电荷知识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增强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荷的定义、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描述电荷的定义、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节 两种电荷》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节 两种电荷》公开课(教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教学过程视频导入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头发竖起来〞视频让学生思考头发竖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这里面存在着什么奥秘?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儿来揭开这个谜底!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活动1: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归纳总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作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活动2:实验1:首先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实验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实验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实验4: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在捋的次数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观察现象.归纳总结: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活动3:根据上面的学习,出示一个塑料棒,让学生交流、讨论,要想知道我手中的这个塑料棒是否带电,你有哪些方法来验证?归纳总结: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2〕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来判断。

〔3〕出示验电器,介绍也可以利用手中的这个工具----验电器来检验。

活动4:演示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的变化。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人教版物理八下《电荷》WORD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下《电荷》WORD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下《电荷》WORD教案2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看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爱好,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两种电荷
演示丝绸摩擦的玻璃棒能够吸引小纸屑
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现象。
问: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在吗?有哪些?
观看P98图5.1-2,使带电的玻璃棒,分别靠近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和橡胶棒,分别会显现什么现象?
1.带电的玻璃棒靠近另一根带电的玻璃棒时,两根棒互相排斥;
2.带电的玻璃棒靠近另一根带电的橡胶棒时,两根棒互相吸引。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想想议议
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若甲与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乙排斥甲,丙吸引乙,则甲带电,乙带电,丙带电。
学生用塑料笔杆与头发摩擦,靠近预备好的小纸屑,观看现象
答:略
答:略
答:略
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验电器
电荷量
原子的结构
小结
课堂练习
1.作用: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节电荷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节电荷教学设计(一)

第一节电荷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电荷及单位。

4.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

5.知道原子结构,电荷从哪里来,金属导体中存在自由电子。

过程和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活动,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在探究电荷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时,能明白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感知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二、重点·难点1.重点:⑴摩擦起电现象。

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⑶电荷的概念和单位。

2.难点:⑴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⑵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三、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阅读法。

四、教学用具教师演示实验:塑料梳子、塑料尺、塑料笔杆、纸屑、毛皮、绸布、橡胶棒两根、玻璃棒两根、铁架台两个、细绳、验电器2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摩擦起电现象。

师: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灰尘也时常吸附在一些衣服表面,这是什么原因?演示实验1:被头发摩擦后的塑料尺、塑料笔杆能吸引碎纸屑。

师:被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塑料尺、塑料笔杆为什么会吸引纸屑?生:因为被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塑料尺、塑料笔杆带了“电”。

师:对。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现象。

板书:⑴摩擦起电现象师: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存在哪些摩擦起电现象?生:马路上运汽油的汽车后面有一条铁链拖在地面上,因为汽油和桶摩擦会起静电,通过铁链将其放掉,不会引起火灾事故。

生:地毯编织时掺了一点金属丝,也是因为人走路时鞋子和地毯摩擦起电,通过金属丝将电放掉,以免发生火灾事故。

师:谢谢两位同学的精彩发言。

2.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实验2:用绸布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用细绳水平悬挂在铁架台下,分别将绸布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如课本P98图5.1-2所示。

初中物理电荷教案怎么设计

初中物理电荷教案怎么设计

初中物理电荷教案怎么设计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电荷教案怎么设计(共含17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初中物理电荷教案怎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2、知道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知道验电器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和感知电荷间作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常用的推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摩擦起电实验现象,从而对电荷的探究产生兴趣,最后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教学难点:电荷的认识及作用规律说教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归纳法说学法:优点:本节课以生活中的电现象为引导,再加以实验为主导的教学结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而便于学习。

缺点:知识点较为抽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应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步步引导。

说过程:1)新课导入:图片引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2)新课讲解:i. 小组实验探究法(如何让塑料尺子吸引小纸片)ii. 讨论、归纳法(得到摩擦起电概念)#. 自主合作探究法(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iv. 实验探究、讨论法(验电器原理和电荷量)3)评价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能提高实践能力,也能达到学习预期效果。

4)归纳总结:结合简单板书,让学生小结。

说板书:篇2:初中物理电荷教案怎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电流的概念和单位,并能理解其物理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2)知道利用电流的效应的大小判断电流的强弱.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对比水流的大小来学习电流的大小,学生养成物理分析能力.(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电流大小的计算.情感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对比水流的大小出发,利用水流大小的说明类比得出了电流的大小判断方法,提出电流的大小如何知道,由于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各种效应,所以可以用效果的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利用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热效应判断电流大小的.对于实验教材分析了用两节干电池产生的效应大,电流也大,得出了电流的定义,和定义式,电流的单位是纪念物理学家安培,规定电流的单位是安培,并说明了1安的大小.电流的其他单位和安培的换算,并举了简单的实例进行电流的计算.最后,教材列举实例展示了一些用电器的电流的大小,使学生对实际的电流的大小有初步认识.教法建议本节内容是学习电学的基础,教法多种多样,有对比学习、实验教学、概念教学、数学分析、联系实际学习.针对不同的教学单元可以选择恰当的教法.课程引入可以采用对比判断水流大小的方法知道电流大小的判断方法.在如何知道电流大小中,可以用实验方法,观察灯的亮度来知道电流热效应的强弱,从而判断电流的大小.在电流的定义中可以用概念教学,学生深入理解电流的定义,并知道电流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在电流的单位形成观念上,可以用联系实际的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方案【重难点】电流的概念是本节的重难点,电流在电路分析中应用广泛,又是电路计算的基础.本节注意建立关于电流的物理图景,使学生真正明白电流的物理意义.【教学设计过程】一.电流大小的表示方法1、类比水流大小的表示方法来学习电流大小的表示方法,教师可以用一些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想像电流也存在着大小.结合小灯泡发光的实验分析出可以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并列出课题如:探究电流的大小.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方案;提出问题制订实施计划;进行实验和论证等.二.电流的概念方法1、教师分析电流的物理意义和概念,得出定义式和单位.注意得出的方法可以由类比得出.分析1安培的物理意义.本处内容可以用讲解法授课.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提示学生从物理量的定义中得出公式和单位,以及单位换算的方法.学生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学习,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养成从信息中学习的习惯.三.应用知识方法1、教师习题教学,进行有关电流的计算,提供一些用电器电流大小的资料,形成学生关于电流大小的观念,可以联系实际给出例题,例如可以学生查阅资料找到台灯的电流,计算2分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学生要主要的问题有:查阅资料、电流单位的换算、公式变形、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建立电学物理量的图景.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向学生提供资料,有用电器电流大小的资料、电流单位的扩展资料、电流发现的历史资料.学生设计关于电流的计算的例题;自主学习电流的单位、建立电流大小的观念;自主学习电流的一些知识.【板书设计】篇3:高二物理电荷知识点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篇4:初中物理弹力教案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

初中物理《电荷》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电荷》教学设计方案

《电荷》教学设计方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中的第一节电荷,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对本章技能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到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电荷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陌生而神秘的电学,如何使同学们对电荷一见钟情是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同时本节课是第二节电流和电路学习的基础,本节中“摩擦起电”和元电荷中的“原子结构”主要为下节课引入“电流”做准备,演示实验“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是为下节“电流的形成”留下伏笔,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的顺利学习。

基于以上认识,按照大纲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4、让学生在认识自然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5、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乐思、乐做,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和了解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

这节课的难点呢,从我这几年的教学来看,应该是元电荷的认识与初步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原因。

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法学法:(1)学生分析我教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归纳、判断、动手操作的能力,本节课在继续抓好这些训练的同时,加强推理判断能力及微观物体的想象能力。

(2)教法、学法为更好贯彻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多媒体演示法、模型法、实验法、探究教学法、讲授法。

采用的学法:类比法、阅读法、诱导法、提问法、讨论法、推理判断法、分析归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荷》公开课教学设计
《电荷》的教学设计
xxxx禅城区xx中学xx
一、教材分析
《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带电体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2)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

3.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
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实验:
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分析: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

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
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2)用验电器来检验。

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