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4.18 感受冷和热 教学课件PPT
《感受冷和热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感受冷和热》导学案一、导入1. 引言:冷热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常会感受到的两种感觉,你知道为什么无意候会感到冷,无意候会感到热吗?2. 目标:通过本节课进修,我们将了解冷和热的产生原理,探究感受冷和热的原因。
二、进修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冷和热的物理本质,掌握感受冷和热的原因。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冷热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三、进修过程1. 导入问题:你认为为什么夏天感到炎热,而冬天感到寒冷?2. 进修内容:(1)冷和热的物理本质- 热是一种能量,物体的温度高,分子运动激烈,产生热感。
- 冷是相对于热而言的,物体的温度低,分子运动缓缓,产生冷感。
(2)感受冷和热的原因- 人体皮肤感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传递给大脑,产生冷热感受。
- 冷热感受是一种生理反应,帮助人体适应外界环境。
3. 进修方法:(1)实验探究:通过触摸不同温度的物体,感受冷和热的差别。
(2)图表分析:观察温度计的变化,了解温度与热的干系。
4. 进修任务:完成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冷和热的物理特性。
四、教室讨论1. 分组讨论:就感受冷和热的原因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2. 提问互动: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
五、拓展延伸1. 实际应用:探究冷热感受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冷暖空调、冷热水疗等。
2. 知识拓展:了解热传导、热辐射等与冷热感受相关的知识。
3. 探究挑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拓展对冷热的理解。
六、总结反思1. 总结收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2. 反思提升:思考感受冷和热的原因,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七、作业安置1. 完成教室练习:回答提出的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2. 实践探究:观察平时生活中的冷热现象,记录感受和思考。
八、课后反馈1. 课后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2. 教师反思:老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19新教材】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2019)第1单元观察动物第3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1 鲫鱼与青蛙12 认识固体2 蜻蜓与麻雀13 认识液体3 壁虎与小猫14 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4 草地里的小动物15 认识气体5 海洋里的动物16 它们占据空间吗6 森林里的动物17 它们的状态会变化吗7 网上学习:保护动物探究技能观察第4单元热与温度18 感受冷和热第2单元水与溶解19 测量温度8 物质的溶解20 液体的热胀冷缩9 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21 气体的热胀冷缩10 专题探究:能溶解多少物质22 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11 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23 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1.1《鲫鱼与青蛙》(教案)课题鲫鱼与青蛙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1.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征。
2.运用对比的方法,了解鲫鱼与青蛙的区别。
3.观察多媒体软件,指认两栖类、鱼类的主要器官。
4.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重点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点。
难点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小蝌蚪是怎样发育成了青蛙的?而小鲫鱼又是怎样成为大鱼的?它们有怎样的特征?今天,我们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观察比较一下鲫鱼与青蛙,学习《鲫鱼与青蛙》。
,出示课题。
思考,回答。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一)活动1:观察小鱼和蝌蚪出示蝌蚪和小鱼的幼体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来游泳的,它们的身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学生观察、思考。
身体流线外形,光滑的身体表面,能摆而推动身体前进的尾。
相似:它们都生活在水中,都能游泳。
它们都是靠尾部的摆动来游泳的。
(二)活动2 :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学生分小组活动。
观察鲫鱼与逐渐长大为成体。
有的动物幼体和成体形态变化不大,有的动物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感受冷和热新粤教版三年级上册

义堂镇中心小学常规教学课时教案设计第一页班级科目三年级科学教案内容感受冷和热时间2019年月日课时进度第18课时总课时执教人一、教材内容分析:感受冷和热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冷和热的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描述日常生活中冷和热的现象,学习科学的描述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亲身经历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亲身经历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
教学难点:亲身经历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
四、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天气炎热,波波买了几根冰棍,琪琪妍妍发现了冰棍快融化了。
问题:怎么不赶紧把冰棍放进冰箱?交流:对琪琪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寻找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冷和热,知道冷和热的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
(二)活动探究1.活动1:哪里冷,哪里热问题:冷和热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在不同的图片中找出哪里冷,哪里热。
设计意图或反思出示:冬天、夏天、厨房场景图。
交流:学生对图中哪里冷、哪里热提出自己看法。
评价:对学生是否准确找出进行评价。
引导:你还能说说大自然界中哪里冷、哪里热吗?交流:学生对自然界中哪里冷、哪里热的场景进行汇报。
评价:对学生的是否能正确找到自然界中哪里冷、哪里热进行相应的评价。
任务:找一找家里哪里冷、哪里热。
出示:家庭中多个冷热不同的例子,活动手册中的冷热框图。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将家里的冷和热分别进行归纳。
小结: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冷热程度不同的环境和物体。
2.活动2:冷热的感觉提示: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任务:冷热不同的三杯水,怎么判断它们的冷热程度?出示:三杯水,标记有①、②、③。
要求:尽可能想多一些方法。
并在活动记录手册上做好记录。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18感受冷和热-导学案-粤教版(2017)

感受冷和热
【学习目标】
1.知道冷和热的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
2.通过描述日常生活中冷和热的现象,学习科学的描述方法。
3.亲身经历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
4.形成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意识。
【学习重点】
亲身经历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
【学习难点】
亲身经历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
【学习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冷热程度不同的环境和物体。
可以通过观察大致知道物体是冷还是热,但是不能凭观察到的现象就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精炼反馈】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个让人感觉是冷的。
()
A.风扇 B.热水器
2.下面哪个让人感觉是热的。
()
A.暖气片 B.冰箱
二、判断
1.仅凭感觉就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
2.通过观察可以大致知道物体是冷还是热。
()。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4.18 感受冷和热 教学课件PPT

①炎热的炉灶 ②冰箱里 ③发热的暖气片 ④ 暖的电热毯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冷热现 象,知道了通过手、眼等感觉器官感觉到 的冷热只是大概的。
板书设计
4.18.感受冷与热 冷热现象 冷热感觉
作业布置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冷热现象?
冷水 温水 热水
冷水 温水 热水
记 录:
单手 双手
冷水 凉 凉凉的
热水 热
烫烫的
温水 温 暖暖的
结论:可以通过观察大致知道物体是冷还是热,但是不能凭观 察到的现象就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我们通过手、眼等感觉器官感觉 到的冷热只是大概的,怎样才能准确 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判断。
1. 冷热是自然现象。 ( √ ) 2. 冬天的暖气片取暖时是热的。 (√)
自然界中你知道哪个季节热,哪个季节冷吗? 夏天的气温比较高, 天气热,人们穿的衣 服较少。
冬天的天气比较冷,穿 的衣服比较多。
小组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冷热的现象?
热的现象:燃烧的火炉、烧水的电热杯、电 褥子、暖气片、沙漠……
冷的现象:电扇、冰箱、冰川……
(二)活动2:冷热的感觉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冷 热程度不同的物体。有时我们 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感知 物体的冷热程度。
实验1:判断水的冷与热 实验器材:三杯冷热不同的水 实验过程:把三杯水放在桌子上, 通过手、眼等的感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 冷与热。并做好记录。
记 第一杯水
录 第二杯水
第三杯水
摸一摸 看一看
热 冒着水蒸气 ,杯
口壁上有水珠
凉 无现象
温 无现象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0 液体的热胀冷缩-粤教版(共16 张PPT)

水位下降
温度降低水的体 积变小
●所使用的仪器:
带铁架的铁架台、锥 形瓶、带有不同粗细玻 璃管的橡皮塞、温度计、带刻度的烧杯(3个)。
●实验要求:
各小组选择合适的仪器设计试验装置。
●注意事项:
1)锥形瓶在铁架台上要控制牢固; 2)锥形瓶中必须装满水; 3)调整锥形瓶的高度,使其浸入烧杯的水中。
班级气温达47.8度,地 表最高温度在 70度以上。
• 介绍本次实验用到的仪器。 • 实验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1)水满; 2)塞紧; 3)形同。
序号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浸入开水
水位明显上升
温度升高水的体 积增大
2 浸入常温水
水位不变 温度不变水的体 积无变化
3
浸入冰水混合物
改进,使我们的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以便我们今后 更好地学习。
把灌满水的茶壶放 到炉子上烧,会怎么样? 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避免这种现象?
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这些瓶子里的
液体都不装满?
作业布置:
除了水以外,其它液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现 象,利用家中的器具自行完成醋的热胀冷缩特性验 证。
寄语:
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 细想来,还真的有许多科学道理。生 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只要你 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 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火焰山的形成
据地质学家说,火焰山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南坡前山 带一个短小的褶 皱,形成于喜玛拉雅造山运动期间,山脉的雏形形成于距 今1.4亿年前, 基本地貌格局形成于距今1.41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 岁月,跨越了 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
火焰山荒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七月流火, 红日当头,地 气蒸腾,焰云缭绕,赭红色的山体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 壮观。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想一想
我们人类和动物可以用什 么方法适应各种冷热现象呢?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冰冻星球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冷热的感觉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在自然界中也有热与冷的现象吗?
温泉、沙漠、火 山喷发、
冰川、下雪、泉 水、
我是这样知道的:_______ _看电_视_节_目_、旅_游_、_上_网、_看_书_、_报刊_等_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粤教版科学《冷热现象》公开课课件1
4、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 民族再 兴只是 空谈” ,张岱 年这话 表明唯 有创造 新哲学 我们民 族才有 振兴的 希望
5 、开篇引用的两句民歌,颇具地域 风情和 民族特 色,既 暗示了 本文人 物之间 的关系 ,又营 造了浓 郁的抒 情氛围 。
6 、本文很少有直接抒发人物内心情 感的语 句,结 尾部分 描绘的 昏暗而 又不失 温暖的 静谧 场景,令人回味无穷。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4.23 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教学课件PPT

粤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
1825年,英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轨间没有留缝隙。 结果到了夏天,铁轨有的歪歪扭扭,有的朝上拱起;冬天,铁 轨则发生了断裂。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英国的第 一条铁路的铁轨发生了扭曲和断裂 ?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铁轨 间留缝隙是什么道理?
活动1:高架桥上的缝隙
一、判断。
1. 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2. 使用酒精灯时,注意不要烫伤!(√)
二、选择 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木板隔成小块,目的是为了(C) 。 A.施工方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防止往下渗水 C.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固体具有 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设计
(3)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4)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加热时要使用外 焰。 (5)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 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实验步骤:
(1)将铜球悬挂在铁架台上,让铜球穿过铁环,然后移开铁 环,给铜球加热,复位铁环,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4.23. 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作业布置
你用过家里的酱油吗?酱 油为什么没有装满瓶子呢?
我们用热水把瓶盖烫一烫,金属盖受热膨胀,与瓶子产 生了缝隙,就能拧下来
说一说,生活中有关热胀冷缩的事例?
水泥路面上有缝隙。
因为水泥路面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夏天被太阳晒的滚烫,受热体积膨胀,就要向四面 延伸。有了这些缝隙,留出了延伸的余地。 冬季温度低,水泥路又要收缩。如果没有预先留下
整齐的缝隙,那么水泥路面将自己的冷缩得四分五裂 ,整个路面就要坏掉。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20《液体的热胀冷缩》课件ppt2篇

那么,是不是所有液体在加热后都会体积增 大呢?
我们首先再做实验,观察水加热后体积增大 的实验现象。
温馨提示
●小组要分工合作。
●仔细观察吸管中的水柱有什么变化? ●小组成员轮流做一做。 ●记录员及时把实验现象记在记录表(一) 下面。 ●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设计实验方案中……
不漏水 不漏水
用红墨水看 起来更清楚
体积减小
水遇冷收缩
瓶里水面下降,说明瓶外面的 水是冷水。瓶里水面上升,说 明瓶外面的水是热水
结论: 水受热后体积膨胀,
水受冷后体积缩小,水的 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 冷缩。
活动二
其他液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我们来研究!
选择的材料(在所选 材料后面打“√”)
可乐
科学研究记录表(二)
第 小组
在热水中的发现
在冷水中的发现
料后面打“√”)
(可用符号↑↓表示) (可用符号↑↓表示)
可乐
↑
↓
牛奶
↑
↓
食用油
酒 水量醋
↑
↑ 时 ↑间 起 止
↓ ↓
所需时间 ↓
我们的毫10升0结论(:液)分体( 都)有秒 —热—(胀)冷分(缩的)秒性质( 。)秒
比较实验后的新发现:
两种液体同时放,先放热
温 馨 提 示 水后放冷水中,热水要是
新知讲解
水在受热或手冷时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其他液体是否也会有 这种现象?
尝试用食用油、牛奶等不同液体进行研究。
实验材料:锥形瓶、大烧杯、热水、冷水、可乐、牛奶、食用 油、酒、醋
实验过程:将装满可乐、牛奶、食用油、酒、醋的锥形瓶放入 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液面的高度变化,做好记录。
新知讲解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1 冷与热|粤教版 共24张

感觉水的冷与热
我的方法:
? 用眼睛看 ? 用手摸 ? 用嘴巴尝
归纳: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人 们可以通过 手等器官来感觉物体 的冷热。这种冷热程度只是 大概 的,并不可靠。
达标测评: 填空:人们可以通过__手_等器
官来感觉物体的冷热。这种冷热 程度只是大概的,并不可靠。
1.冷与热
找一找,家里哪里热,哪里冷,并把这些现象 写哪里热,哪里冷,并把这些现象 写下来:
我的发现:
? 炒菜时,锅里冒出热气 ? 烧水时,水开了,冒出水蒸气 ? 打开电冰霜,冒出一股冷气 ? 开空调时,冷气不断吹来
在自然界中也有热与冷的现象吗?
热的现象:
冷的现象:
我是这样知道的: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在自然界中也有热与冷的现象吗?
热的现象:
温泉、沙漠、火 焰山、烧烤、火 山喷发、炼钢
冷的现象:
冰川、泉水、下 雪、玩水降温
我是这样知道的:_______ _看电_视_节_目_、_旅游_、_上_网_、看_书_、_报_刊等_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8课《感受冷和热》教学设计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8课《感受冷和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感受冷和热》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热与温度》单元的第1课。
本课活动的重点是寻找身边的冷与热,激发学生对冷热自然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并亲身经历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的冷与热,同时还能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
活动1“哪里冷,哪里热”,主要是通过讨论交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和自然界中找到那里冷、哪里热,初步感受冷热的不同。
活动2“冷热的感觉”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冷与热的过程,认识到人的感官对冷热的感觉不一定准确,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冷和热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平常中都会接触到冷热不同的物体和环境,例如不同季节的冷热感受,不同场景的冷热程度不同,因此对水在冷和热的时候有什么表现会有一定的基础认知。
学生在思考如何运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水的冷热程度时,也是一次信息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这将引导学生将潜在的想法进行梳理和小结。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认知有冲突的话,学生就会有深刻的印象和学习动机。
三、教学策略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
具体过程分为两个部分:①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观察任务,激发学生对如何判断冷热不同产生兴趣。
②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并进行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发现到人的感官对冷热的感觉不一定准确,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
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
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经历探究和体验活动,发现想准确判断冷热程度的不同不能仅凭感觉。
四、教学目标1.知道冷和热的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
2.通过描述日常生活中冷和热的现象,学习科学的描述方法。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4.18 感受冷和热 课时练(同步练习)

《感受冷与热》同步练习一、填空1.冷和()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2.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不同的物体。
有时我们可以根据()现象,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选择1.下列属于热的现象的是()。
A、暖气管发热B、洗完澡,吹吹风C、冰箱2. 下列属于冷的现象的是()。
A、炒菜的菜锅B、沙漠C、冰川三、判断1. 燃烧的火炉是热的现象。
()2. 烧水的电热杯是冷的现象。
()3. 我们用眼手就可以准确地感觉冷热。
()4. 通过手、眼等的感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与热是最准确的。
()5. 我穿上厚厚的衣服,就说明很冷了。
()四、实验实验:判断水的冷与热桌实验器材:三杯冷热不同的水实验过程:把三杯水放在桌子上,通过手、眼等的感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与热。
并做好记录。
记录: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简答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冷、热现象?(最少3种)参考答案一1.热2. 冷热程度观察到的二、1.A2.C三、1. (√)2. (×)3. (×)4. (×)5. (×)四、结论: 我们可以大致知道物体是冷的还是热的,不能准确地知道冷热程度。
五、热的现象:燃烧的火炉、烧水的电热杯、电褥子、暖气片、沙漠……冷的现象:电扇、冰箱、冰川……。
粤教版教材《冷热现象》上课课件1

5.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不断地追 求却始 终实现 不了, 所以只 能不断 地往前 走,永 远在路 上流浪 ,永远 处于一 种寻觅 的过程 之中。 所以, 从这个 角度来 讲人始 终都是 在路上
2.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 生的, 或者是 为着死 的,非 此即彼 ,在本 质上不 可兼得 ;同时 ,他也 肯定了 生命的 价值, 春天必 然会来 临,谁 也无法 阻挡生 命的冲 动,无 法阻挡 我们对 于新生 命、新 世界的 渴望与 追求
3.散文阅读中,重点要注意引导学生 树立几 种意识 :首先 是整体 意识, 要尽可 能地细 读全文 ,充分 感知全 文,了 解文本 的内容 和情感 基调, 把握文 章主旨 ;其次 是题干 意识, 要明确 题目问 的是什 么,是 怎么问 的,也 即命题 指向哪 里
6.作者将此处坐车的困难抽象为人生 旅途的 苦难, 但从本 质上讲 他们同 样是想 达到目 的地而 不能达 到,想 实现理 想而不 能实现 自己所 有的理 想,实 质上还 是一场 苦旅。 所以“ 实质上 ”不能 去掉。
课堂活动是为了课堂教学目标而开展 的,如果 课堂活 动与学 生动脑 脱节,活 动与学 生情感 、态度 、价值 观的培 养脱节 ,没有 学生真 实的体 验与反 思,那么 这种课 堂活动 只能说 是一种 教学资 源的浪 费.
24.冷热现象
找一找
家里哪里热, 哪里冷,把 这些现象写 下来:
小组讨论
找一找,家里哪里热,哪里冷,并把这些现象 写下来:
找一找,家里哪里热,哪里冷,并把这些现象 写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中你知道哪个季节热,哪个季节冷吗? 夏天的气温比较高, 天气热,人们穿的衣 服较少。
冬天的天气比较冷,穿 的衣服比较多。
小组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冷热的现象?
热的现象:燃烧的火炉、烧水的电热杯、电 褥子、暖气片、沙漠……
冷的现象:电扇、冰箱、冰川……
(二)活动2:冷热的感觉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冷 热程度不同的物体。有时我们 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感知 物体的冷热程度。
冷水 温水 热水
冷水 温水 热水
记 录:
单手 双手
冷水 凉 凉凉的
热水 热
烫烫的
温水 温 暖暖的
结论:可以通过观察大致知道物体是冷还是热,但是不能凭观 察到的现象就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我们通过手、眼等感觉器官感觉 到的冷热只是大概的,怎样才能准确பைடு நூலகம்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一、判断。
1. 冷热是自然现象。 ( √ ) 2. 冬天的暖气片取暖时是热的。 (√)
实验1:判断水的冷与热 实验器材:三杯冷热不同的水 实验过程:把三杯水放在桌子上, 通过手、眼等的感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 冷与热。并做好记录。
记 第一杯水
录 第二杯水
第三杯水
摸一摸 看一看
热 冒着水蒸气 ,杯
口壁上有水珠
凉 无现象
温 无现象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大致知道物体是冷的还是热的。
实验2:体验冷热感觉 实验步骤:先把两只手分别放 到冷水和热水中,再把两只手同时 放到温水里,体验不同环境下的不 同感觉。并做好记录。
二、选择哪些是冷现象(② )
①炎热的炉灶 ②冰箱里 ③发热的暖气片 ④ 暖的电热毯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冷热现 象,知道了通过手、眼等感觉器官感觉到 的冷热只是大概的。
板书设计
4.18.感受冷与热 冷热现象 冷热感觉
作业布置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冷热现象?
4.18 感受冷和热
粤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
同学们,夏天的天气非 常热,大家都喜欢去游泳, 游完泳后,风一吹,我们又感觉 挺冷。
活动1:哪里冷,哪里热 冷和热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在我们家里,你发现了哪些冷和热的现象?
我发现家里吃火锅的锅是热的。
我知道家里的冰柜是冷的。 我还发现空调吹出来的风是冷的, 刚刚看过的电视后面是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