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水稻分蘖示意图-湖南生安赛特

07:51:09 45
第二节 高产的必要条件(肥量足)
2、合理施肥,保证高产所需的肥量:
07:合增产措施,全年系统性的防治 各种病虫害
4、结合增产措施,全年系统性的防治各种病虫害:
A、防:狠治1代二化螟,适时防治稻纵,持续预防稻飞虱和纹枯病,稻瘟 病疫区或感病品种关键时候预防穗颈瘟;
B、补:在水稻返青、分蘖、孕穗、灌浆等关键时候喷施功能性叶面肥(或 撒施颗粒返青肥),促进水稻孕大穗、灌足浆。
穗颖花数决定时期
• 每穗颖花数=一次、二次枝梗数与每条枝梗上颖花数的乘 积。
• 一般而言,同一品种一次枝梗数较为稳定,二次枝梗 数和每条枝梗上颖花数受环境影响极大。
• 按叶——穗同伸关系,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在叶龄余数 2.5-1.5期间,为促大穗关键时期。
• 按叶——穗同伸关系,花粉母细胞发育在叶龄余数0.8-0 期间,为减少枝梗、颖花退化关键时期。
07:51:09 46
第三节 健身栽培,高产夺丰收
3、健身栽培,分蘖期壮苗控旺防病措施:
A、促苗:早追肥,促低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 移栽后3-5天亩用立旺青(颗粒锌肥)200克/亩拌追肥撒施,促进水稻 早返青分蘖;再结合第一次病虫害防治喷施粮法(壮苗促花素); B、控旺:分蘖期亩用显艳(30%苯甲·丙环唑)40毫升左右控苗防病, 以后每次打药用20毫升/亩。显艳(丰苗)既能控制水稻旺长,促进水 稻茎杆粗壮抗倒伏,又彻底预防纹枯病。
粮法2号
养叶灌浆粒粒满
《水稻全生育期》课件

水稻产生花穗并进行授粉的阶段。
生长期
水稻生长并形成植株的阶段,包括分蘖、分 株等过程。
结实期
水稻结实并成熟的阶段,颗 度范围是多少?
湿度
水稻对湿度的要求 有哪些?
光照
水稻需要多少光照 才能正常生长?
土壤
哪种土壤适合水稻 生长?
四、管理措施
1
水稻田基本管理
土地准备
如何进行水稻种植前的土地准备工作?
施肥
合理的施肥方案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除草剂
如何控制水稻田中的杂草?
七、结语
总结
通过学习水稻全生育期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 好地管理和种植水稻。
展望
未来的研究和技术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 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如何合理管理水稻田?
2
营养管理
水稻需要哪些营养素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3
病虫害防治
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水稻的病虫害?
五、水稻生长规律
1 生长速度
水稻生长速度与哪些因 素相关?
2 生长趋势
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趋势 是怎样的?
3 生长规律
水稻的生长有一定的规 律性吗?
六、水稻全生育期技术措施
种植方法
选择适宜的种植方法对水稻生长起到重要作用。
《水稻全生育期》PPT课 件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了解其全生育期对科学种植至关重要。本课件 将介绍水稻的全生育期划分、生长环境、管理措施以及生长规律,帮助您更 好地了解和掌握水稻种植技术。
一、引言
水稻全生育期的定义和目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二、生育期划分
萌芽期
水稻从种子发芽到幼苗形成的阶段。
水稻-2-生长发育

▲叶、根、蘖、茎的生长
(一)水稻叶片的发生规律
早稻10-13片,中稻14-15片,晚稻≥16片,最上一片叶为剑叶。 相邻两叶伸出的间隔天数称为“出叶间隔”。水稻一生中随生育 中心的变化,出叶间隔随之改变:三叶期前为3天左右,分蘖期5 天左右,拔节以后为 7-9天。出叶速度也受温度肥水等环境条件
的影响。
① —④根据各个器官原基的出现为标准,又叫幼根形成期;⑤ — ⑧ 以花粉粒发育为标准,称孕穗期。
(一)根的发生与分布
1、根的发生:
不定根发生位臵的划分方法(以节为 单位):每个节上有一片叶,一个分
蘖芽和上下两条发根常;节间在下。
水稻的发根和出叶相差3个节位,即n 叶抽出, n-3 节发根。如 4 叶期的秧苗 ,第一节发根。
2、根的分布
水稻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和发展,受土 壤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并随稻株的生育 进展而变化。水稻根系主要分布在 010cm 土层中(占 80 %)。分蘖期分布 较浅,根群分布呈一扁圆形,抽穗期分
1、功能:支持、输导、贮藏和通气。
2、防止水稻倒伏的途径 ①配方施肥与合理追肥:重视P、K 肥施用,拔节
前后控肥。
②分蘖末期及时凉田,降低株高,并使基部节间 增粗变硬;进入蜡熟期(穗头沉下后)采用间歇灌溉,
防根早衰。
③合理密植,善拔节前后的光照条件。 ④本田期应用生长调节剂
水稻本田期施用 PP333 的技术
形由扁变圆时,称为圆秆拔节,全田有 50 %的稻株拔节
时称为拔节期。 2、节间伸长的特性:节间伸长的顺序是:自下而上
逐个顺序进行;当下一节间伸长快结束时,上一节间正
处在伸长盛期,再上一个节间已开始缓慢伸长。 节间伸长和出叶的相应关系是: n叶出伸期≈(n-2)-(n3)节间伸长期。
国家水稻研究中心划分的水稻生育期.

当幼穗继续生长时,小穗已经可以 辨认出。
幼穗长度增加,它在旗叶鞘内的向 上伸长,导致旗叶鞘的膨胀。旗叶 鞘的膨胀就称作孕穗。
孕穗大多数情况下首先出现在主茎上。
孕穗时,叶片的黄化、衰老以及未孕 穗的分蘖在植株基部是很明显的。
时期5 - 抽穗期(或花序抽出期)
圆锥花序(即以后的稻穗:下同)尖 端从旗叶鞘抽出那刻就标记着孕穗 期的开始。圆锥花序继续伸长直到 其大部分或完全从叶鞘中抽出。
时期1 - 幼苗期
该时期从第一叶长出一直持续到第一 个分蘖出现前。在这一时期中,种根 和五片叶子已长成。
在幼苗持续生长时,两片乃至更多叶 子长出。幼苗早期叶片继续以每3~4 天出一片的速度生长 。
次生根迅速地形成永久性的纤维性 根部体系,从而取代了临时的胚根 和种子根。
这是一个已可移栽的18日龄的幼 苗。该幼苗有5片叶子和一快速生 长的根部系统.
时期6-扬花期
扬花期开始于花药从小穗中伸出及 紧随其后的授精作用。
扬花时,小花张开,花药因雄蕊伸长 而从花颖中伸出,这样,花粉散出, 小花颖壳随后关闭。
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经受精产生 受精卵。 雌蕊是羽毛状结构,由此, 萌发的花粉管(在此图例中即圆形、 黑色结构)将延伸到子房。
扬花期持续到圆锥花序上的大部分 小穗都已开花。 图中从左到右表明:抽穗后第一天, 开花部位在圆锥花序顶端;抽穗后 第二天,开花部位在圆锥花序中间; 抽穗后第三天,开花部位在圆锥花 序下部。
生长时期 0-9
上述三个生长阶段由10个不同的生长时期构成,这10个时 期分别用数字0~9表示,如下描述: 第0期是发芽期:
第1期叫幼苗期:
第2期是分蘖期:
第3期是拔节期: 这0-3四个时期构成了 水稻的第一个生长发育阶 段:营养生长阶段。
作物生长周期图示

4月
播种期
播前准备期 播种期
花期
5月
苗期至移栽 秧苗培育期 期 播种期 播种至出苗 期 插秧期 苗期
花后及生理 落果期 幼果期
6月
7月
8月
果实膨大期 蕾期至花铃 期 拔节至孕穗 苗期至出枝 分蘖至幼穗 期 期 早熟品种成 发育期 开花期 花针期至结 熟始期 荚期 中熟品种着 抽穗至灌浆 孕穗至抽穗 色期 结荚期 花铃期 期 期
作物生长周期
时 期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4月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孕穗至抽穗 扬花期 冬小麦 夏玉米 大豆 棉花 水稻 花生 苹果
3月
播前准备期
萌芽前
9月
播前准备期 成熟收获期 成熟收获期 成熟收获期 播种期
结实期
饱果成熟期
10月
收获期 晚熟品种着 色期
11月
分蘖期
12月
1月
越冬期
2月
返青拔节期
3月
灌浆期
5月
成熟获期
6月
水稻生育期及常见病虫害图片

水稻生育期及常见病虫害图片
一、水稻生育期简介
在水稻上通常把种子萌发到水稻新的种子产 生称为水稻的一个生育周期,即生育期。生育期 从形态和田间诊断角度分期可分为幼苗期、返青 期、分蘖期、长穗期(穗分化期)、结实期。一 般幼苗期在秧田已完成,移栽后缓苗成活的这段 时间叫返青期,返青后就开始分蘖,接着穗分化 (拔节),在幼穗分化以前,是长根、茎、叶为 主的为营养生长期,穗分化到成熟是长穗、花、 籽粒等为主的生殖生长期。
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属病毒病,主要症状 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叶背及茎秆出 现条状乳白色或蜡白色,后变深褐色小突起、 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倒生气须根、不抽穗或穗 小,结实不良。剑叶或上部叶片可见凹凸的 皱折,一蔸中有1根或几根稻株比健株矮 1/3左右,半全穗。该病毒主要由白背飞虱 传毒,不能经种传播,植株间也不互相传毒; 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稻株接毒后潜伏 期14-24天。病毒初侵染源以外地迁入的带 毒白背飞虱为主,冬后带毒寄主(如田间再 生苗、杂草等)也可成为初侵染源。
6、细菌性基腐病
细菌性基腐病为欧氏杆菌感染,属细菌性 病害。主要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独 特症状是病株根节部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 烂。别于细菌性褐条病心腐型、白叶枯病 急性凋萎型及螟害枯心苗等。水稻细菌性 基腐病常与小球菌核病、恶苗病、还原性 物质中毒等同时发生;也有在基腐病株枯 死后,恶苗病菌、小球菌核病菌等腐生其 上。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主要通过水稻根部 和茎基部的伤口侵入。
水稻生生育期课件

抽穗期应保持田间水层深度在5-7厘米之间,以保 证水稻的正常抽穗和开花。
病虫害防治
抽穗期也是水稻病虫害的高发期,应加强病虫害 的监测和防治,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
灌浆期管理
01
灌浆期施肥
灌浆期是决定水稻粒重和产量的重要时期,应适时进行追肥,以促进水
稻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
02
灌浆期水分管理
了解水稻生育期可以更好地指导农业 生产,合理安排播种、移栽、施肥、 防治病虫害等农事活动。
02
水稻播种与萌发
播种时间与方式
播种时间
水稻的播种时间通常根据气温、光照和品种特性来确定。一般来说,早稻的播种时间在3月到4月之间,晚稻的 播种时间在6月到7月之间。
播种方式
水稻的播种方式包括手工播种和机械播种。手工播种需要先将稻种均匀地撒在田面上,然后进行覆土和浇水; 机械播种则使用专门的播种机具,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播种和覆土。
喷施叶面肥
03
在水稻生长后期,喷施适量的叶面肥,可以促进光合
作用和养分积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精细整地
在插秧前,对稻田进行精 细整地,包括翻耕、碎土 、平整等措施,以利于水
稻生长。
合理密植
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点 ,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保证水稻生长空间和养分
供应。
01
02
03
04
病虫害防治
在拔节期,病虫害的发生 也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影 响,及时的防治可以保证 水稻的健康生长。
叶面肥施用
在拔节期,叶面肥的施用 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 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04
水稻生殖生长期
孕穗期管理
温度控制
水稻生长过程图解

水稻生长过程图解水稻生长过程图解在种子播种前,通常要浸种24小时并催芽24小时使其预先发芽。
种子发芽后,幼根和幼芽就从稻壳中长出。
种子在苗床上发芽后2~3天,第一片叶就突破XXX长出了。
到时期末期可看到,第一叶(初出叶)仍然卷曲着,但幼根已伸长。
在幼苗期,即从第一叶长出一直持续到第一个分蘖出现前,种根和五片叶子已长成。
幼苗早期叶片继续以每3~4天出一片的速度生长。
次生根迅速地形成永久性的纤维性根部体系,从而取代了临时的胚根和种子根。
这是一棵已有18日龄的幼苗,有5片叶子和一快速生长的根部系统。
分蘖期从第一个分蘖出现一直持续到达最大分蘖数为止。
当秧苗生长发育时,分蘖从节的腋芽处形成并替代了叶子。
分蘖发生后,主要分蘖产生了二次分蘖。
这时的秧苗高度正在增加,分蘖也非常活跃。
在分蘖早期的稻田,为了增加的叶片和分蘖生长,我们用天棚遮住秧苗。
在拔节期,可能开始于幼穗分化前,也可能开始于分蘖期即将结束时。
分蘖的数目越来越多,高度也增加,叶片没有明显的衰老现象。
水稻生育期长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关系到其株高高矮,长生育期种类拔节期较长。
由此,根据水稻生育期长短,可将其分为两大类:短生育品种,其105~120天内成熟;长生育期品种,其生育期达150天。
在早熟半矮秆品种中,幼穗分化点下方的主茎第四节间,在看见幼穗前只伸长2~4厘米。
在105~120天的短生育期品种中,最大分蘖量、茎伸长和幼穗分化几乎同时出现。
在长生育期品种中,在最大分蘖出现时有一个所谓的落后生长期,它伴随着茎或节间伸长,直至最终幼穗分化。
时期4:穗分化到孕穗(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随着嫩芽尖端不断生长,幼穗分化开始标志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的开始。
大约10天后,裸眼就可看到长出的幼穗花序。
在幼穗最终显现前,仍有3片叶子要长出。
当幼穗花序变得如一个白色羽毛状圆锥体长达1.0~1.5mm时,肉眼就可见了。
它第一次出现在主茎上,随后,也不平均地出现在分蘖上。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水稻各生育期图谱(2011-03-3011:18:41)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
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
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
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
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
水稻生长曲线

水稻生长曲线
水稻生长曲线是描述水稻从播种到成熟整个生长期间生长状况的一种曲线。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播种期:从播种开始,此时水稻种子开始吸水膨胀,准备发芽。
2.发芽期:种子开始长出胚芽,逐渐形成稻苗。
3.扎根期:稻苗开始长出根系,深入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
4.分蘖期:稻苗开始分蘖,形成多个分蘖,为后续的生长打下基础。
5.拔节期:稻株开始拔节,逐渐长高,同时茎秆也逐渐变粗。
6.孕穗期:稻穗开始形成,同时稻株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和水分。
7.抽穗期:稻穗从叶鞘中抽出,此时稻株已经接近成熟。
8.成熟期:稻穗上的谷粒逐渐成熟,颜色由绿变黄,最终变成金黄色。
在生长曲线上,这些阶段通常会呈现出先慢后快再慢的趋势。
在生长曲线的绘制上,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可以表示水稻的高度、重量、干物重等生长指标。
通过生长曲线,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稻的生长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水稻幼穗分化各个时期划分法

水稻幼穗分化划分法天数2(27/30)4(23/26)4(19/22)5-7(14/15)3(11/12)2(9/10)7-8(2) 2分化期一期余3.5叶二期余3叶三期余2.3叶四期余1.5叶五期剑叶露尖余0.8叶六期叶枕平余0.3叶七期谷嘴青余0.0叶八期花粉黄形态特点水泡现看不见白须尖毛绒绒穗长1m m以上粒粒显穗长5m m以上颖壳分穗长2c m以上叶环距-10cm、谷半长谷嘴现青花粉黄主茎总叶龄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叶龄12叶803A 9.0 3.0 66 9.2 2.8 77 9.9 2.1 83 10.3 1.4 88 11.2 0.8 93 11.7 0.3 98 12.0 完100 完13叶G46A 9.9 3.1 76 10.1 2.9 78 10.8 2.2 83 11.3 1.4 89 12.2 0.8 94 12.7 0.3 98 13.0 完100 完14叶Ⅱ-32A 10.7 3.3 76 11.1 2.9 79 11.8 2.2 84 12.5 1.5 89 13.2 0.8 94 13.7 0.3 98 14.0 完100 完15叶R838 11.6 3.4 77 12.0 3.0 80 12.7 2.3 85 13.5 1.5 90 14.2 0.8 95 14.7 0.3 98 15.0 完100 完16叶R527 12.5 3.5 78 12.9 3.1 81 13.6 2.4 85 14.4 1.6 90 15.2 0.8 95 15.7 0.3 98 16.0 完100 完17叶R140 13.4 3.6 79 13.9 3.1 82 14.6 2.4 86 15.4 1.6 91 16.2 0.8 95 16.7 0.3 98 17.0 完100 完18叶14.4 3.6 80 14.9 3.1 83 15.6 2.4 87 16.4 1.6 91 17.1 0.9 95 17.7 0.3 98 18.0 完100 完19叶15.3 3.7 80 15.8 3.2 83 16.5 2.5 87 17.3 1.7 91 18.1 0.9 95 18.7 0.3 98 19.0 完100 完。
水稻的一生PPT课件

.
16
3.幼苗期:
水稻种子萌发到三叶期
.
17
(二)分蘖期
1.水稻第4叶伸出开始发 生分蘖到拔节期。
2.水稻分蘖期又分为秧田 分蘖期和大田分蘖期。
3.分蘖期春稻一般50—60天 麦茬稻20—30天。
.
18
(三)拔节孕穗期
1.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
2.此期经历时间较为稳定, 一般为30天。
.
19
(四)结实成熟期
7.水稻颖花分化的决定时期是_______
8.水稻颖花退化的主要时期是____
9.影响水稻结实率高低的时期是__、__、__
10.稻谷粒重取决于__. _____
35
.
36
.
37
10.水稻的拔节孕穗期是. 指_______
22
水稻的三性 水稻对日照长短和温度高低的反应类型是:
水稻是高温短日照植物
.
23
高温短日照植物的特点是:
1.温度越高开花越早,温度越低开花越晚 2.日照越长开花越晚,日照越短开花越早
一、水稻的感温性
水稻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
水稻在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其生育期__缩_短_, 低温可使其生育期___延_长__,的特性叫_水_稻_的_感_温_性。
快发,实现高产。
⑵对于感光性强的_晚_稻品种,在热量条件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抽穗
时间比较稳定,早播时是长日照条件,所以早播不早熟,早播生育 期长,可以提高产量。生产上应注意培育长龄壮秧,并及时插秧。
早稻要抢,晚稻要养
.
28
作业
1.水稻的感温性
2.水稻在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其生育期____, 低温可使其生育期______,的特性叫____。
水稻-2-生长发育

(三)影响分蘖的因素
1、栽培深度和密度: 浅栽有利于分蘖,一般以33.5cm为宜;适当稀植,特别 是降低穴苗数有利于分蘖。
栽插深度对稻株分蘖的影响
0.5—1mm
▲穗的分化发育与开花结实
(一)穗的形态结构
穗为圆锥花序,中间有一穗轴,轴上有节 叫穗节,最下一个节称穗颈节;穗节上有退化 的苞叶,第一苞在穗颈节上;穗节上长出分枝 叫一次枝梗,从一次枝梗上又可长出二次枝梗 ,在一次枝梗的顶端和二次枝梗上长出小枝梗 ,小枝梗末端着生小穗(颖花);每小穗有两 片护颖(针状),内有三朵小花,上位花结实 ,它包括内颖、外颖、雌芯(1)、雄芯(6) 。
(一)根的发生与分布
1、根的发生: 不定根发生位置的划分方法(以节为 单位):每个节上有一片叶,一个分 蘖芽和上下两条发根常;节间在下。 水稻的发根和出叶相差3个节位,即n 叶抽出,n-3节发根。如4叶期的秧苗 ,第一节发根。
2、根的分布
水稻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和发展,受土 壤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并随稻株的生育 进展而变化。水稻根系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中(占80%)。分蘖期分布 较浅,根群分布呈一扁圆形,抽穗期分 布较深,呈倒卵圆形。
▲叶、根、蘖、茎的生长
(一)水稻叶片的发生规律
早稻10-13片,中稻14-15片,晚稻≥16片,最上一片叶为剑叶。 相邻两叶伸出的间隔天数称为“出叶间隔”。水稻一生中随生育 中心的变化,出叶间隔随之改变:三叶期前为3天左右,分蘖期5 天左右,拔节以后为7-9天。出叶速度也受温度肥水等环境条件 的影响。
插 秧 后 1 0 — 2 0天 8 .6 — 1 0 .6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2011-03-30 11:18:41)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
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
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
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
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
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
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
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
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
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
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
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
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
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
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
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
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应类型。
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生态类型的稻种的三性进行组合。
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中等,没有感光性强和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
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偏短,没有感光性弱和中等的,晚稻的感温性要在短日条件下才能体现。
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高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前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5?/FONT>6月,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晚稻类型品肿,不适于温带高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中稻类型品种,早熟中稻其“三性”偏于早稻,迟熟中稻品种"三性"偏于晚稻。
早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晚季栽培时又比
晚稻延迟。
2.4 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2.4.1 引种方面的应用不同纬度间引种,北种南引,一般不宜引用早熟品种,因其对高温反应敏感,发育快而易出现早穗、穗小、粒少而减产;南种北引,引用感光性弱的早稻早熟类型的品种较易获得成功,而引用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则难于成功,不宜引用;不同海拔高度引种,在同纬度,由高海拔向低海拔引种,生育期缩短,成熟提早,引迟熟品种较为适宜。
相反,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引种,应引用早、中熟品钟。
2.4.2 在栽培方面的应用为了满足各种耕作制度,对水稻品种搭配、播栽期安排等的要求,以保证稳产高产,需要考虑品种的光温特性。
品种搭配南方双季稻三熟制稻田,早稻应选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迟熟早稻品种;而早熟品种,感温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较短,秧岭稍大易早穗,产量难以提高,晚稻品种因对短日条件要求严格,早播也不能在早季抽穗、成熟,只能作晚稻栽培。
播种期的安排感温性较强的品种宜适当早播,培育适岭壮秧,以充分利用温度较低的早季前期进行营养生长,这种品种迟播,即使秧岭很短,往往会引起早穗;感光性较强的晚稻品种,秧岭弹性大,连作晚稻栽培时可适当迟播,但应控制在当地安全齐穗期齐穗。
2.5 水稻品种的分类品种是在一定地区和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人工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栽培稻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在同一品种中的个体具有较一致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5.1 品种的分类可分为早稻(早、中、迟熟)、中稻(早、中、晚熟)、晚稻(早、中、晚熟),熟制是因地、因时相对而言。
我国水稻品种全国熟性期的划分,是以各品种在南京的抽穗期作为标准;地区熟性期的划分,则按地区品种在当地的生育期长短而定,不同熟期类型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生育期日数、不同生育型,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生长,因此必须按熟期特点进行搭配和釆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2.5.2 按穗粒性状分类分为大穗型和多穗型,大穗,杆粗、叶大、分蘖少、单株穗数少而穗大粒多;多穗型,杆细、叶小、分蘖多、单株穗数多而穗小粒少。
在栽培上大穗型采取低群体、壮个体,重视中期施肥,后期养根保叶的措施;多穗品种适于密植,中期调控氮素,后期防倒伏。
2.5.3 按株高分类分高、中、矮杆品种,梗稻偏矮、籼稻偏高,其标准:株高低于100厘米为矮杆,高于120厘米为高杆,其间为中杆。
2.5.4 按杂交稻和常规稻分类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易取得大面积高产,但制种不孕率高,成本也高;常规稻不制种,利于良种的加速繁殖,成本也较低。
我国现在的水稻生产是杂交稻和常规稻并存,以常规稻为主。
水稻的适宜气候区与不适宜气候区了解水稻与气候、农业气候的适宜与不适宜,对水稻的合理布局,正确改革稻作制度,改进栽培技术等均可提供依据。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又具有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使我国拥有丰富的水稻气候资源,又有许多限制水稻生产的因素,因而形成了我国水稻分布的区域性和不连续性的区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