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世界的居民和聚落知识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 6.1聚落的形成(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 6.1聚落的形成(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 6.1聚落的形成(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必修一、丰富多彩的民居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数量最多,种类也多,而且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遍布于全国各地的民居。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各地的地理条件千差万别,因此我国的民居形式也十分丰富。

下面摘要介绍几种最主要的:1.北京四合院这种住宅形式,称得上是我国最典型的传统住宅了。

其标准形式是:有两进(两个院子),南北向中轴线布局。

大门开在宅的东南角,进屋以后须转两个弯才能到里面的“仪门”,即垂花门。

这有个说法,因为转弯抹角,不让外人一眼望见宅内的情况。

门外小院之南是一排朝北的房子,叫倒座,多用作杂物间、仆人用房或客人临时居住的地方。

门内大院之北,是一个大厅,这里是家中人们举行家族大事的地方,所以建筑很宽敞。

大院东西两侧是厢房。

大厅后面又是一个院子,院的北面是卧室,是家中长辈住的地方。

院子东西两侧也是厢房,一般都是晚辈居住的。

这种住宅,住的人家一般至少有三代。

2.江南水乡民居江南一带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文化也很发达,所谓钟灵毓秀之地。

古代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美的评价可归纳为六个字:“小桥、流水、人家”。

江南水乡民居多临水而建,这里的交通,水陆并用,有好多住宅都设“水后门”,即前门是陆路,后门是水路。

内部布局是由几个院子(天井)组合而成的,与北京四合院大同小异。

但江南民居,凡比较富裕的人家,多在家里设花园,前宅后园,或东宅西园。

如苏州的留园、拙政园,扬州的何园、个园,无锡的寄畅园等。

3.皖南民居皖南是安徽省长江以南的一部分。

这里民居多楼房,造得比较高耸。

白墙黑瓦,镶嵌在幽隐的青山之中,安谧、秀雅,景色如画,美不胜收。

皖南民居的另一个特色是建筑物比较封闭,从外面看去,除了大门以外,只有几个很小的窗子,其余都是高高的白粉墙。

而山墙上往往造出很规则而又很美的马头墙,即顶部造出高高低低的墙脊,形象很有节奏感。

其实这种做法,其目的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防火,也为了防盗。

居民与聚落知识点

居民与聚落知识点

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世界中,居民与聚落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居民与聚落的相关知识,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首先,咱们来聊聊居民。

居民就是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生活的人群。

居民的特征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描述。

人口数量是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差异巨大,有的地方人口密集,比如一些大城市;而有的地方则人口稀少,像一些偏远的山区或者荒漠地区。

人口的增长速度也有所不同。

有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则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这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文化观念等都密切相关。

人口的分布也不是均匀的。

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如气候温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人口往往比较密集;而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相对稀少。

居民的构成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包括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职业构成等。

不同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会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接下来,咱们说说聚落。

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聚落主要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

乡村聚落通常规模较小,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

在乡村,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对简单,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更为紧密。

乡村的房屋一般比较低矮,布局较为分散。

乡村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但自然景观往往更加优美,空气也更加清新。

城市聚落则规模较大,经济活动以工业、服务业为主。

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交通便捷,各种设施齐全。

但城市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比如,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更容易形成聚落。

气候条件也会影响聚落的分布,如果一个地方气候过于寒冷或者炎热干旱,可能就不太适合大规模的聚落形成。

地理位置也很关键。

靠近河流、海洋或者交通要道的地方,往往有利于聚落的发展和繁荣。

资源状况也会对聚落产生影响。

拥有丰富矿产资源、水资源或者森林资源的地方,可能会吸引人们聚集并形成聚落。

最新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提纲: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最新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提纲: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1.人口与人种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

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世界人口的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

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

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

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

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世界人口的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

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居民与聚落知识点

居民与聚落知识点

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居民和聚落是社会生活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组织形式。

在本文中,将介绍关于居民和聚落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定义、特征、功能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一、居民的定义和特征居民指的是在特定地区内居住的人群,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口集合体。

居民通常在同一社区、城镇或乡村内居住,并且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互动。

居民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居住稳定性:居民在特定地区内长期或长时间居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

2. 社会关系:居民之间有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包括亲属关系、友情关系和邻里关系等。

这些社会关系对于居民的生活和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3. 公共设施与服务:居民需要依靠社区或城镇提供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包括居住区、教育机构、医疗机构、交通系统和超市等。

这些设施和服务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至关重要。

二、聚落的定义和类型聚落是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特定功能的区域。

聚落可以是城市、城镇或乡村,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聚落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 城市:城市是一个相对大规模的聚落,具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经济活动和文化交流等特点。

城市通常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密度较高。

2. 城镇:城镇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聚落形式,规模较小,包括市区、镇中心和周边的住宅区域等。

城镇通常以商业、行政和服务为主要功能。

3. 乡村:乡村是以农业为主导经济活动的聚落形式,包括村庄和农田等。

乡村通常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的生活为主要特点。

三、居民与聚落的功能居民与聚落有着密切的关系,彼此相互依存,共同发挥着一定的功能。

以下是居民和聚落的主要功能:1. 居住功能:居民通过聚落提供的住所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获得安全与舒适的生活环境。

2. 社交功能:聚落为居民提供了进行社会交往和互动的场所和机会。

居民通过聚落中的各种社会组织和活动,建立社会关系,并参与社会生活。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必背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1.人口增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这一数据为特定时间点,但展示了人口增长的显著趋势)。

人口的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通常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则较高。

2.人口分布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种与分布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和南美洲北部。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南亚、北非、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中部,以及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二、语言和宗教1.世界主要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三、聚落与民居1.聚落的概念与类型聚落是人们居住、生产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场所。

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聚落的分布与形态聚落多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如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河口和沿海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3.民居特色与差异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与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口和人种一、世界人口的增长1、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总数达到70亿。

2、人口增长的阶段分缓慢→大大加快→迅速→放缓四个阶段。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的出生率-人口的死亡率(人口的出生率=(年内出生人口÷总人口)×100%),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

4、从地区分布来看,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二、世界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分为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1)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2)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

2、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1)欧洲西部这些地区的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2)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的人口。

三、人口问题1、人口数量过多就会产生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社会问题。

2、人口过少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社会问题。

3、解决措施: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四、不同的人种1、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2、不同人种在世界范围内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3、不同人种虽然在体质上有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语言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6种)。

2、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二、世界三大宗教1、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1)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2)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3)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4.1人口与人种复习提纲素材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4.1人口与人种复习提纲素材人教版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人口总数:到2011年10月,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70亿大关。

当前,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最慢的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0,表示人口增加;增长率<0,表示人口减少;增长率=0,表示人口停止增长。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

3.造成全世界人口急剧膨胀的原因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

4.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南美洲和北美洲的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悠久。

人口稀疏区:主要分布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如沙哈拉沙漠),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亚马孙平原),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如亚洲北部)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青藏高原)。

5、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会带来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问题。

解决办法: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6.三大人种及分布
根据人类体质特征,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三大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的主要人种是黄色人种,欧洲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非洲南部的主要人种是黑色人种。

第四章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知识点总结一、聚落的形态:1、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住在乡村,有些人住在城市。

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

2、聚落的两种形态: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1)乡村一般规模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进面把乡村聚落分为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

(2)城市聚落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整个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基地。

规模一般大于乡村和集镇居④气候田间的选择:气候温暖湿润⑤交通条件的选择:交通便利总结: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思考一】为什么位于沿江、沿河、三角洲的聚落更容易发展为城市?①自然条件:支干流汇合处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资源充足,有利于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为人们提供更充足的食物。

②经济条件:河流可以为聚落提供河流航道,便利的交通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经济发展更快速。

【思考二】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大、教育先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吸引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是不是城市人口越多越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还会产生哪些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城市不是人口越多越好,要与城市的物质资源相适应。

如果城市人口过多会产生城市问题,例如交通拥堵、住宅紧张、污染加剧、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城市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政府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控制房价的涨落,增加住房;大力宣传环境教育、制定环境保护法;在公路两旁设置隔音设施;实行跨流域调水、宣传节约用水;加强法制教育等。

5.聚落的演变:乡村城市聚落的规模小到大聚落的景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高;交通道路越来越宽;生产方式:从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非农业生产方式;交通方式:从单一的出行方式转变为多样化出行方式;6.民居:①寒带地区:因纽特人——冰屋,低矮无窗保温好。

②东南亚地区——干栏式民居:高脚、窗大、墙体薄。

有利于排水散热防潮,在热带地区的海岸或河边造房,方便乘船生活。

季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4.3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复习提纲素材新版新人教版

季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4.3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复习提纲素材新版新人教版

2020年秋季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4.3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复习提纲素材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2。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等。

3。

传统聚落(如四合院)保护的意义: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读右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三地为什么能形成聚落?
2.假设你是本地区的城市建设局长,你会选三地中哪个建设城市?并且阐明你的理由?
答:1。

三地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
2.选2。

因为2位于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离1和3都很近,便于人力和物力的集散,方便沟通;平坦的地表更多,比1和3更加开阔,发展空间较大.
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单元导入:1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2 聚落的类别:乡村聚落、城市聚落3 聚落有它的发展过程,世界上许多聚落正在成长,也有许多聚落正在衰落。

4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1)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又是重要的文化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风土人情等。

(2)聚落也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发生作用,城市聚落对经济的发展和分布更有巨大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6.1聚落的形成乡村聚落的特点: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规模较小城市聚落的特点: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一般而言,城市是从乡村发展而成的。

(特殊的可能直接形成的城市,如大庆市在发现石油资源以前,哪里是一片荒原)乡村的形成1 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2 最早聚落的特点:分散的乡村聚落阶段。

由半固定的原始棚舍到逐渐稳定,规模和范围也逐渐扩大3 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1)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

(3)呈带状: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

城市的起源1 时间:城市和定居农业差不多同时出现,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500年这段时间。

2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出现的两个基本条件(1)农业技术的创新:灌溉技术,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有一定的剩余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2)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集市可能演变为城市。

3 早期城市的分布: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原因: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生产先进,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举例:世界第一批城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尼罗河谷地(古埃及)印度河谷地(古印度,印度河现在主要流经巴基斯坦)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华文明)4 对古代城市的评价:古代城市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和聚落考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和聚落考点归纳

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一)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总数在2011年达到70亿,每年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总趋势在不断增长———————18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在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 人口增长迅速 人口增长速度迅猛3、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呈现正增长,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呈现负增长,表示人口减少,但不表示人口停止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零增长,既没增加也没减少4、人口增长率较低的大洲:欧洲(最低),北美 人口增长率较高大洲:非洲(最高)、亚洲、拉丁美洲5、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除了受到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人口迁移。

6、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该区域人口总数÷该区域总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 7、世界人口分布特点:(1)人口稠密地区(四密):①亚洲东部 ②亚洲南部 ③欧洲的西部 ④北美洲东部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分布原因: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工业、农业发展早(2)人口稀少地区(四疏):A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B 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ABCDC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D 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8、人口问题:①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环境破坏、资源减少、社会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饥饿贫困、就业困难等)解决措施:生育控制政策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解决措施:鼓励生育结论: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9、三大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人种人种特点人种分布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的西北部白种人肤色等很浅,头发天生波状,嘴唇薄,鼻梁高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东南、非洲北部、亚洲西部黄种人肤色淡黄色,头发黑直,面部扁平,体毛中等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的主要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六种语言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第四章居民与聚落节人口与人种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XX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为什么人口增长越来越快?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的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降低,使口增长速度加快。

.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衡量。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④候适宜⑤通便利⑥水源充足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居民。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

.列入历史遗产名录中的有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家和地区分布最多的大洲:亚洲,非洲,欧洲。

.国家和地区分布最少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大洋洲在大洋中。

南极洲没有国家和地区。

.世界国家面积前六位: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中国一贯主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五项原则。

.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世界上发达国家共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包括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

.发展中国家:150多个,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独立成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单元复习)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单元复习)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炉,窗 户比较小,或装有双层玻璃
防寒保暖
气候
炎热多雨的热带
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 养牲畜,上层住人,如高架屋、竹楼
通风防潮
气候干旱少雨的 热带沙漠地区
墙厚、窗小
厚墙减少太阳热量,小窗抵 御热风
多雨地区
尖顶
利于排水
第四部分
难点突破
影响因素
资源
不同地区 黄土高原 北极圈附近 热带地区
公元7世纪初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
主要分布地区 特点
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非洲

北部和东部
信仰人数最多
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在中 国,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清
真教
教徒人数
24亿
17亿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第三大宗教 5亿
第三部分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五: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清真寺
教堂
佛塔
典型例题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市和河北省 张家口市联合举行。为了更好的承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市、张家口市掀起了学习 英语的热潮,其主要原因是( B )
山区 福建南部 玻利维亚西南部
民居及特点 窑洞 冰屋 棕榈屋 石板屋
贝壳灰建筑的房屋 盐房屋
原因 就地取材,冬暖夏凉 就地取材,防寒保暖
就地取材
第四部分
难点突破
三: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
团块状
绿洲
典型例题
竹楼,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 粗竹子做房子的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 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 24条。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 据图回答问题。

七年级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知识点讲解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知识点讲解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知识点讲解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知识点讲解新人教版知识点聚落的形成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

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①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原)②带状村落(河网密布的平原)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②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

著名古代城市发源地①美索不达米亚平原②尼罗河谷地③印度河谷地④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大多数在平原②热带在高原③山区在谷地或低地美国三大城市带①波士顿-纽约-华盛顿②芝加哥-匹兹堡③旧金山-圣迭戈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①60°N以南的欧洲地区②东亚③美国东北部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密切关系①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②干旱、高寒、湿热区为稀少区中国特大城市分布①最多的省②没有特大城市的省③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地形、气候)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供水②运输③军事防卫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矿业城市:①煤炭②铁矿③石油④有色金属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现代:沿海、沿江、沿线②古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①经济中心②政治中心③军事中心④宗教中心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①军事、宗教(减弱)②交通、自然资源(一直)③旅游、科技(新)城市化的含义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的作用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缩小城乡差别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空前)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就业困难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③治理环境课后练习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B.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D.乡村聚落在地域上没有差异答案: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乡村聚落在地域上有差异,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2.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A.村庄与集镇B.集镇与乡村城市与乡村D.城市与集镇答案:A试题分析: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称为聚落,聚落可分为两大类——乡村和城市。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重点一本过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重点一本过 新人教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重点列表:重点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要点解读】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1)黑种人,黑种人分布在非洲大陆热带赤道地区,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为中心,在新大陆、印度和斯里兰卡也有分布,黑种人又分为非洲黑人、印度黑人和美洲黑人,由于太阳辐射很强,而人体色素较深的黑皮肤对人的身体起到保护作用,非洲大陆是地球赤道线横穿中部的大陆,因此,那里的气候炎热,慢慢的就形成了黑色人种集聚区。

值得一提的是黑色人种的分布也与人类的发展有关系,在17世纪,大航海时代来临,欧洲的殖民者瓜分了非洲大陆,然而,贫穷的非洲并不能给欧洲殖民者带来财富,于是黑奴贸易风行了两个世纪,这期间无数的黑人被贩卖到世界各地的农场,其中拉丁美洲、澳大利亚和欧洲为主要的地区,这些黑人再也没有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非洲。

(2)白种人,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与北部,由于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主义者不断的扩张,把白种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因此还包括美洲、澳大利亚、东方的印度、以及西亚的许多国家,白种人又可以分为雅利安语族、含族和闪族三部分。

欧洲人生活的地区太阳斜射,光线和紫外线都较低,气候寒冷,云量多而日照少。

所以,人体的肤色的黑色素含量比较低、发色、眼睛的颜色都较为浅淡。

(3)黄种人,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亚,其中几乎有一半的是中国人,黄种人生活的地区,不像非洲那样的炎热,也不像欧洲地区那样的严寒,而是较为适中的环境,因此人的特征也显得比较适中。

他们的皮肤是黄棕色;体毛少,毛发直而黑;眼睛棕色,脸宽平,宽额;鼻子为中等高度。

【考向1】三大人种的特点【例题】1. 区分三大人种的主要依据是()A.宗教信仰B.风俗习惯C.分布地区D.体质特征2. 从三大人种的特征来说,身材比较高大的是;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人种.【答案】1.D 2.白色人种黄色【解析】1.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体质特征,故选D.2.从三大人种的特征来说,身材比较高大的是白种人;美洲的印第安人及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都属于黄色人种.【考向2】三大人种的分布【例题】1.关于三大人种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只有黑色人种分布B.黄色人种都分布在亚洲东部C.印度南部分布着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D.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南极洲2. 世界三大人种中,集中分布在非洲南部的人种是()A.白种人B.黑种人C.黄种人D.混血人种【答案】1.C 2.B重点2: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要点解读】1.世界主要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种类: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总数:201年110月,世界人口总数达70亿。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
3、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出生人口-死亡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X
总人口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0,总人口会增长;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0,总人口不增也不减;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0,总人口会减少。

4、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一般来说,欧洲国家、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慢;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中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主要与长期的计划生育有关。

二、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
带来的问题:资源不足,环境压力大,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决措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人口增长过慢
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养老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

总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

某地区总人口(人)
人口密度=
某地区总面积(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
人文因素:交通、开发历史、工业、农业等
四、世界的人种:主要根据体质特征划分
归纳:人种的肤色大致从低纬向高纬变浅。

世界上人数最多和分布最广的人种是白色人种。

、除上述三大人种外,因人种间的通婚,还形成了混血人种。

拉丁美洲以混血人种为主。

说出下图中各地的主要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说出下图中各地的主要语言:
二、世界的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

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信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
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说出上图中各地的主要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聚落的定义:人类的集中居住地二、聚落的分类:
K^lf乡村:农村、木村、渔村、林场等
分为f城市
乡村规模较小,城市规模较大。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

三、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区别:
1、主要差异: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

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活动。

2、景观差异
四、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①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如大多数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③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沿海等)
五、聚落的分布特点:
①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②在高山、荒漠地区,聚落少或没有。

六、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平原地区:成团块状,集中,规模较大,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主要影响因素:地形)
山区:较分散,多沿河谷、山谷分布,成条带状,规模较小,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影响因素:地形、水源)
沙漠地区:较分散,多分布在有水的绿洲,呈点状或条带状,规模较小,如我国新疆(主要影响因素:水源)
七、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东南亚的高架屋、云南傣族竹楼,楼上住人:高温多雨的气候,这样可防潮,防蛇兽,通风散热;
(2)西亚厚墙小窗:热带沙漠气候,日较差大,多风沙,这样可保持室温稳定,减少风沙侵入;
(3)北极冰屋,墙体较厚,一半地上一半地下:气候终年寒冷,这样利于保温。

(4)黄土高原的窑洞:该地气候干燥,且黄土深厚,直立性强,这样窑洞内冬暖夏凉,干湿宜人。

(5)南方的斜顶屋,窗户又大又多:夏季高温多雨,斜顶有利于排水,窗户多且大有利于通风散热
(6)新疆的平顶屋:终年降水少,平顶可晒庄稼。

(7)北京的四合院,院中有天井:北方降水较少,且冬天风大,这样可充分利用光照,挡寒风,且有效利用水资源。

(8)东南沿海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反映了该地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这样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八、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聚落的变化: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和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遗址,正逐步消失。

(2)聚落的保护
①原因: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②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我国山西省平遥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北京四合院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划分:主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主要国家:欧洲各国,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亚洲的日本。

发达国家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三、国际经济合作
1、原因:
(1)目前,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需要人类共同应对。

(2)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

(3)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具有资金、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具有资源、能源、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需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并不是平等的,这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发展中国家出售农、矿等初级产品,这些产品的价格往往比较低,利润低。

发达国家掌握高新技术,购买廉价原料,制造技术含量高的工业产品,销往全世界,价格高,利润高。

3、合作的方式: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方面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叫做“南南合作”。

4、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四、国际合作组织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活动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