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0e798f8f8762caaedd33d4ff.png)
去
【解析】选C.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有
力作用在物体上它就运动,没有力作用时它就静止,A正确. 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他认为水平面上的物体若不受摩擦力,物体会
保持原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B,D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 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的 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C错误.
B
)
牛顿第一定律把握不准造成错误
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
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D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
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 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
【解析】选A.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因有惯性要继续向 前运动,A正确;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不会因做 任何运动而改变,B、C错误;因两物体材料不同,物体与地面 的动摩擦因数不同,故用同样的水平力推不动的,不一定是
质量大的,D错误.
5.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
二、对惯性的理解及应用
1.惯性与质量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惯性与力 (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说“物 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都是 错误的.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力越大,运动状态越易改变;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979ed571941ea76e58fa04f5.png)
一)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
2)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二)惯性12、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理的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毫无关系。
3)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防止惯性的现象带来的危害:汽车安装安全气襄,汽车安装安全带。
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4、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二、基础知识检测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2)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3)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________。
牛顿第一定律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a5f5b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f.png)
牛顿第一定律方法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于17世纪由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个物体如果受力平衡,则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的核心思想是“物体的原有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
这就意味着,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将继续保持静止,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它。
而如果物体在运动中,那么它将继续保持以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有外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的形式化表达是: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数学上,这可以表示为F = 0,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和说明。
首先,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有关。
所谓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一种性质。
当物体处于惯性状态时,它不受外界力的干扰,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相吻合,例如当我们突然刹车时,我们身体会向前倾斜,因为我们的身体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其次,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只有施加在物体上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才会发生加速度,即改变速度或方向。
换句话说,物体受到的力越大,产生的加速度越大,运动状态的改变也越明显。
再次,牛顿第一定律还解释了为什么在没有摩擦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水平面上能够保持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受到一个初速度后,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物体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即保持相同的速度和方向。
此外,牛顿第一定律还可以解释物体在不同场景下的运动状态。
例如,当一个投掷物离开投掷者的手时,它将在空中自由落体运动,这是因为在空气中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匀速直线运动。
而当物体落地时,地面对物体施加了一个反向的力,使物体停止并保持静止。
综上所述,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对于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牛顿第一定律的证明
![牛顿第一定律的证明](https://img.taocdn.com/s3/m/62496d1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2.png)
牛顿第一定律的证明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的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即静止物体会一直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会一直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定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证明:
1. 实验过程:在平滑水平面上放置一个小球,使其静止不动。
再用一个大球以一定速度撞击小球。
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
2.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在大球撞击小球后,小球会沿着撞击方向运动,并且速度会逐渐减慢,最终停下来。
这是因为撞击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没有运动状态可保持。
撞击后,小球被大球撞击,受到了外力作用,所以它开始运动。
但是,由于没有其他外力作用在小球上,所以小球会因惯性而保持着自身的运动状态,并且速度会逐渐减慢,最终停下来。
3. 结论:这一实验结果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当物体没有受到其他外力作用时,它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这一定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各种运动现象。
- 1 -。
高中物理牛顿三大定律公式及内容
![高中物理牛顿三大定律公式及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abb727b58fb770bf68a5550.png)
牛顿三大定律公式: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合=ma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定律公式:
F= -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各自作用在对方。
4,共点力的受力平衡公式:
F合=0
二力平衡则满足公式F1=-F2
请注意,二力平衡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不一样的。
二力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物体;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研究对象是两个不同的物体。
5,超重与失重的公式:
超重满足:N>G
失重满足:N<G
N为支持力,G为物体所受重力,不管失重还是超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定性的描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但改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定量的计算力与运动的关系,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bee5bd31915f804d2b16c144.png)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应注意从如下四个方面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是普遍适用的,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同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
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运动状态。
注意:①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运动状态。
因此,我们应当切记“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但由此推出的结论,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
③在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中,一共做了三次实验,让小车分别滑过毛巾、棉布和木板的平面,以便归纳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改变越慢,也就是小车滑的距离越远。
实验时必须保证其他的实验条件相同,而只改变三次滑行表面的粗糙程度,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的斜面上滑下的意思就是让小车进入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马拉车,车向前运动,马不拉车,车就停止运动,由此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错误观点统治了人民二千多年,下面我们来分析其错误观点。
马拉车,车向前运动,车受到了马对它的拉力作用,但此时,如果我们对车受力分析的话,车在水平方向除受到马对它的拉力作用外,还受到地面对车子的阻力作用,也就是我们后面要讲的摩擦力,当撤去拉力后,我们会发现车子并不是立即停下来,而是通过一段路程后才停止运动,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车子在阻力作用下车速才越来越小,最终停止,若车子不受阻力作用,那么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一直运动下去,在这种状态下,车子的运动并没有力去维持,因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三大定律内容是什么
![牛顿三大定律内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399f402ad02de80d5d84020.png)
牛顿三大定律内容是什么
牛顿第一定律:孤立质点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质点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 牛顿三大定律主要内容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
又称
惯性定律、惰性定律。
常见的完整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该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 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
1 牛顿三大定律详细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内容
表述一: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Fnet=0),总是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表述二:当质点距离其他质点足够远时,这个质点就作匀速直线运动或保
持静止状态。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4f7c21de45c3b3567ec8bea.png)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t v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3量度。
(4(52(1(2)(3,F y =ma y ,若F 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F=ma 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 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 2.(5)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
③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④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V^2-V0^2=2axT=2x/a^1/2V=v0+at,x=v0t+1/2at^2二、解析典型问题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3.1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理解
![3.1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9a953eb37fd5360cba1adbf2.png)
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理解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形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
(2)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②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适用范围:惯性参考系。
2.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的两种表现①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其惯性表现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其惯性表现在反抗运动状态的改变。
(3)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4)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3.惯性与惯性定律(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但物体的惯性不变。
(4)惯性有大小,惯性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
二、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kma,当F、m、a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时k= 1 ,F=ma。
3.适用范围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矢量性:α与F 合的方向相同.已知F 合的方向.可推知α的方向, 反之亦然 . 2)瞬时性:α与F 合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见例1)3)相对性:用α=F 合/m 求得的加速度α是相对地面的( 或惯性参照系 ), 4)同体性:α= F 合/m,各量都是属于同一物体的,即研究对象的统一性. 5)独立性:F 合=m α总 F x =ma x, F Y =ma y (见例2) 4.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关系(1)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看作牛顿第二定律在时的特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3775e2f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7d.png)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它告诉我们“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如果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0,那它之前是什么速度,之后就依然是什么速度。
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第三定律构成了牛顿力学的完整体系。
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惯性系的概念,第二、第三定律以及由牛顿运动定律建立起来的质点力学体系只对惯性系成立。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不可缺少的,是完全独立的一条重要的力学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成立条件
![牛顿第一定律成立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6d5da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3.png)
牛顿第一定律成立条件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于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个定律的成立条件有以下几点。
1. 无外力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前提是物体没有外力作用于它。
外力可以是任何对物体施加的力,例如重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只有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才能保持原有的状态。
2. 惯性质量不变:牛顿第一定律还要求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
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度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决定了它们对外力的反应程度。
只有质量不变,才能确保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受外力的影响。
3. 参考系的选择:牛顿第一定律的成立还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参考系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坐标系,可以选择惯性参考系或非惯性参考系。
在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律成立;而在非惯性参考系中,物体可能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导致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总的来说,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没有外力作用、质量不变,并在惯性参考系中描述运动。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的成立为我们理解和描述物体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也是我们研究力学问题的出发点。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ca81b5daef5ef7ba0d3c5a.png)
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
(2)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二、惯性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它的运动状态,静止物体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2、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理的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毫无关系。
(3)惯性是一种属性,它不是力。
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一、选择题1、正在行驶的汽车,如果作用在汽车上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那么汽车将()A、立即停下来B、先慢下来,然后停止C、做匀速直线运动D、改变运动方向2、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C、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3、水平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飞行,这是由于()A、子弹受到火药推力的作用B、子弹具有惯性C、子弹受到飞行力的作用D、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人飞奔的马绊倒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D、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6、.对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正确说法是 [ ]A.物体在静止时难于推动,说明静止物体的惯性大B.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易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大时比速度小时惯性大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得也越快,这说明物体在受力大时惯性变小D.惯性是物体自身所具有的,与物体的静止、速度及受力无关,它是物体自身属性7、一架匀速飞行的战斗机,为能击中地面上的目标,则投弹的位置是()A.在目标的正上方B.在飞抵目标之前C.在飞抵目标之后D.在目标的正上方,但离目标距离近些8、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A、右侧通行B、系好安全带C、限速行驶D、保持车距9、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上,有人竖直向上跳起,他的落地点在()A.位于起跳点后面B.位于起跳点前面C.落于起跳点左右D.位于起跳点处10、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里,有一位乘客做立定跳远,则他()A、向前跳将更远B、向后跳的更远C、向旁边跳得更远D、向前向后跳得一样远1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使原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以后,撤去外力,物体将不断地继续运动下去,原因是 [ ]A.物体仍然受到一个惯性力的作用B.物体具有惯性,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C.由于运动较快,受周围气流推动D.由于质量小,速度不易减小1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B.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比如说行驶中的汽车,只要把发动机关闭,车马上就停下了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3.在下面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填上“变化”或“不变化”)小朋友荡秋千_________。
《牛顿第一定律》 讲义
![《牛顿第一定律》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2b8927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b.png)
《牛顿第一定律》讲义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历程在人类对物体运动的探索历史中,牛顿第一定律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种关于物体运动的观点。
他认为,物体只有受到力的推动才会运动,力停止作用,运动也就停止。
这一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广泛接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科学家开始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质疑。
伽利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进行了著名的斜面实验。
他让小球从一个斜面滚下,然后滚上另一个斜面。
通过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和表面的粗糙程度,他发现,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斜面没有摩擦力,小球将会永远运动下去。
这一实验有力地反驳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持续的力来维持。
在伽利略的工作基础上,牛顿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这里包含了几个重要的概念。
首先是“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直线上运动,并且速度保持不变。
“静止状态”则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个参考系没有位置的变化。
“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意味着当物体原本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时,如果受到了外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大小、方向或者两者都会发生改变。
三、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入理解(一)惯性惯性是牛顿第一定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例如,一辆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车内的乘客会向前倾。
这是因为乘客原本具有与汽车相同的速度,当汽车刹车时,乘客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倾。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比如,一辆大货车和一辆小汽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当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大货车更难停下来,就是因为大货车的质量大,惯性大。
(二)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定律公式大全
![牛顿定律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1d5f82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2.png)
牛顿定律公式大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 内容。
-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公式相关理解。
- 牛顿第一定律没有直接对应的数学公式,但它是整个牛顿力学的基础,从概念上强调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牛顿第二定律。
1. 内容。
-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 公式。
- F = ma(其中F是合外力,单位为牛顿(N);m是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a是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2))。
- 由F = ma可变形得到a=(F)/(m)和m=(F)/(a)。
三、牛顿第三定律。
1. 内容。
-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 公式表示。
- 若物体A对物体B施加力F_AB,则物体B对物体A施加力F_BA,满足F_AB=-F_BA。
这里的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7f4093d77f1922791688e86f.png)
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B、它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C、它表明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D、它表明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必须对物体施加力2、获得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研究方法是()A、只用理论推理B、只用实验C、数学推导D、实验和推理3、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到达水平面后,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会继续向前运动B、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C、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滑行的距离越短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毛巾棉布木板小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大较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18.30 26.83(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1512b7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0.png)
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方法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运动定律的首要定律。
它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方法。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背景在牛顿之前,已有许多科学家对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
例如,伽利略提出了“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若没有外力作用,其速度保持不变”的观点;笛卡尔则认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三大运动定律,其中第一定律即为惯性定律。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或者受到的外力相互平衡,那么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方法1.实验观察牛顿在研究物体运动时,通过实验观察到,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观察结果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实验依据。
2.理论推导牛顿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理论推导。
他认为,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
当外力消失后,物体应当恢复到原有的运动状态。
如果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不能恢复到原有状态,那么这个外力必须是持续作用的。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将保持新的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另一个外力的作用。
3.惯性参考系牛顿还引入了惯性参考系的概念。
在一个惯性参考系中,物体的运动状态遵循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这一概念,牛顿将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扩展到了整个宇宙。
四、结论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方法,既包括了实验观察,也包括了理论推导。
这一定律的提出,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
教
学
设
计
广平县平固店中学李丽萍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广平县平固店中学李丽萍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选自教科版第八章第一节。
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
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最后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定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
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
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
再推它时,它便静止。
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设计如下教法:
三、教法设计
1.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
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
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
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
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
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
六、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导学案 斜面 小车 毛巾 棉布 玻璃板
七、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精彩实验 导入新课
[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
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
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
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是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有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演示2] 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静止——运动——静止。
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
(设计意图:实验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分析实验
[演示实验]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通过电子白板播放实验过程)
[合作探究]
介绍器材: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
实验前提条件: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
实验过程: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滚下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运动,每次记下小车停下时的位置。
实验记录:
推理想象:光滑表面阻力为零,无限长。
[分析实验]
(1)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2)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3)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4)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5)小车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
实验结论: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即作匀速运动。
[定律分析]
定律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巩固练习
1.一物体放在桌上静止,假若某瞬间撤掉所有的外力,物体将怎么样?
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在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畅谈收获
学生作出小结,畅谈收获的快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五)布置作业:
1、牛顿第一定律
2、自我评价1、2、
九、板书设计:
课后探究活动:牛顿力学的建立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牛顿力学的建立不是牛顿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许多科学家努力研究的最终结果,查阅资料了解牛顿力学的建立过程,及牛顿力学的体系。
【活动流程】
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十
十、教学反思:
优点:利用具体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以发现问题,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动手操作使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最后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
步的提高。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对变量的控制,在教师演示实验时又有意忽略对变量的控制以进一步的强化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和理解。
缺点:大多数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并体验到了收获的快乐,但仍有个别学生敷衍了事,不能真正融合到集体中去。
十一、基于本节课开发的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ppt课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