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简述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1a531ab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0.png)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简述
桃园三结义是中国古代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它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立下誓言共同征战的故事。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说,它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原本并不相识,但在乱世中他们相遇于桃园,由于志趣相投,三人决定结为兄弟。
他们在桃园中举行了盟誓仪式,立下了结义的誓言,决心共同抗战,共御外敌。
这个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在动荡时期的坚定信念和团结精神。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中,刘备是一个有着仁德之心的人,关羽是一个忠义之士,张飞则是一个勇猛无畏的战士。
三人各有所长,但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定和发展而奋斗。
他们的结义不仅仅是为了互相帮助,更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而联合在一起。
这个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它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英雄气概,更是因为它传递了一种团结和信念的力量。
在中国人的心中,桃园三结义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
一种对于团结和信念的追求。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学习团结和信念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团结和信念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总之,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团结和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心怀信念,坚定团结,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赢得胜利。
这个故事将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和信念。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梗概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7856b41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0.png)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梗概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东汉末年,汉灵帝腐败无能,引起黄巾起义。
起义军逼近幽州,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兵买马。
榜文行到涿县,刘备进城看见榜文,慨然长叹。
张飞听后大喝道:“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为河叹气?”两人一聊,意气相投,都想为国家效力。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东汉末年,汉灵帝腐败无能,引起黄巾起义。
起义军逼近幽州,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兵买马。
榜文行到涿县,刘备进城看见榜文,慨然长叹。
张飞听后大喝道:“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为河叹气?”两人一聊,意气相投,都想为国家效力。
相约酒店说话,正谈高兴,关羽推着一辆车在店门口停下,刘备见他器宇不凡,便邀他同桌饮酒。
三人心志相投,酒后一起到张飞的庄上去商谈大事。
第二天,在庄后桃园里,三人跪地焚香盟誓,结为异姓兄弟,三人一叙年资,刘备年长为大哥,关羽居次为二哥,张飞次之为三弟。
桃园三结义感悟1.理想抱负的开始:刘备无权势无钱财,想让关张两位有本事的人一直跟着自己帮助自己成大事,刘备等待时机已到中年,依然是买草鞋度日,有这么好的机会能遇到两位很有本事的人才,而且谈的投机,所以他也是迫不及待的想结义。
2.兄弟情谊的见证:桃园三结义其实就是为了突出刘关张三人之间的情义,突出关羽、张飞“一声大哥,誓死相随”的忠义!刘备从结识了关羽张飞,才有了日后的蜀汉大业,期间兄弟之间的情义也令人动容。
桃园三结义的人物及人物性格分析刘备: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识人善用,君臣融洽。
坚韧不拔,终成大事。
宽以待人,心胸广阔。
张飞:勇武过人,粗中有细,重情义。
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惜英雄重英雄,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
关羽:他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大志于一身。
他集骄傲,狂妄,轻敌,自大于一身。
桃园三结义简单故事
![桃园三结义简单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9bb0c4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1.png)
桃园三结义简单故事
咱来说说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那时候有个刘备,这人呐,虽说自称是汉室宗亲,可实际上穷得叮当响,就靠卖草鞋过日子。
还有个张飞,这可是个猛人,家里有点小钱,开着个肉铺,长得那叫一个五大三粗,满脸络腮胡子,脾气还特别爆。
再有就是关羽啦,他因为犯了事,正跑路呢,那红脸膛,长须飘飘的,看起来特别威风。
这三个人啊,在涿郡这地儿碰到一块儿了。
当时张飞在集市上卖肉,故意把肉放在井里,还盖上一块大石头,说谁要是能挪开这石头,肉就白送。
关羽正好路过,他那力气大呀,一下子就把石头挪开了,拿了肉就要走。
张飞这暴脾气哪能忍啊,就跟关羽杠上了。
这时候刘备就出来劝架了。
刘备这人虽然穷,但是有股子领袖的气质,几句话说得关羽和张飞心里都挺服气。
他们三个人一聊,发现彼此都特别合得来,都想干点大事业。
于是呢,他们就跑到张飞家后面的桃园里。
那桃园里桃花开得正盛,一片红彤彤的,好看极了。
他们在园子里摆上酒肉,点上香,然后就开始结拜。
刘备年纪最大,当了大哥,关羽老二,张飞最小,就成了三弟。
这一结拜可不得了,就像三把火聚到一块儿了。
他们发誓说,要同生共死,一起打天下。
后来这三个人就真的一起闯荡江湖,建立了蜀汉政权,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超有名的佳话。
这就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啦。
桃园三结义[资料]
![桃园三结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eb1e65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b.png)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三英战吕布刘备有心抱负于天下,关羽、张飞二人各自身怀绝技,一直未得到展示,此前唯有关羽斩杀华雄初显本领,此后,刘等三人已然名满天下,此次虽然是吕布先收兵,然吕布在三人之前已经斩杀诸将,并且以一敌三,虽然表面上是吕布战败,实际上为吕布赢。
然吕布之勇名冠三军,无人匹敌,当下第一次遭遇对手,自然令袁绍军队士气大振。
关羽温酒斩华雄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
关羽主动请缨,因为身份低微而受他人嘲笑。
关羽于是立下军令状。
曹操觉得他是英雄,奉温好的美酒一杯,关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关羽瞬间拿了华雄的首级回营,此时酒尚未冷。
陶谦三让徐州曹操发兵攻徐州。
陶谦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
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
刘备遂带领数千人马奔赴徐州。
先打了一小仗,暂缓危机,陶谦把刘备迎进城,要让徐州,刘备不干;刘备写给曹操一封信,让他以国事为重。
曹操被吕布偷袭濮阳,就卖给陶谦一个人情,撤了。
陶谦设宴招待众人,席间又要让徐州。
刘备还是不干,陶谦就请刘备屯兵小沛。
不久,陶谦病重,临死前让刘备接受徐州。
刘备开始不干,后来百姓苦求,才接受徐州。
青梅煮酒论英雄三国时,董承约会刘备等立盟除曹。
刘恐曹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曹闻知后,以青梅绽开,煮酒邀刘宴饮,议论天下英雄。
当曹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闻之大惊失箸。
时雷雨大作,刘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剿袁术、借以脱身。
关公千里走单骑千里走单骑是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之一。
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
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
桃园三结义故事概括
![桃园三结义故事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da5ec66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8.png)
桃园三结义故事概括桃园三结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拜,誓同生死共患难,成为了一生的好兄弟。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相识,彼此投奔皇甫嵩。
皇甫嵩被曹操所害,刘备三人一起逃亡,途中遇到了一队曹军。
刘备三人奋勇杀敌,最终摆脱了追兵,来到了桃园。
在桃园中,三人饮酒言欢,互相倾吐心声。
刘备说道,“我虽然身在曹操统治下,但心系汉室,希望能为国家尽一份力。
”关羽和张飞也都表示了同样的愿望。
于是,三人决定结为兄弟,共同担负起拯救国家的重任。
三人在桃园中取了誓,誓言中包含了“同生死,共患难”的誓言,表达了他们义结金兰,共御外侮的决心。
从此,三人结义,情同手足。
后来,刘备成为了蜀汉的皇帝,关羽和张飞也成为了他的重要将领,一同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忠义精神和兄弟情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个故事也深受人们喜爱,被传颂至今。
通过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忠义、友情的崇尚,也能够体会到三人之间那份浓厚的兄弟情谊。
这样的情感和精神,不仅在古代有所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忠义之风,珍惜友谊,共同为建设美好社会而努力奋斗。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让我们一起铭记这份忠义与情谊,让它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温暖和力量。
五字成语:桃园三结义的成语故事
![五字成语:桃园三结义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00c1969e2bd960591c67721.png)
五字成语:桃园三结义的成语故事
导读:本文五字成语:桃园三结义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张角率领农民起义,反抗朝廷,起义军头戴黄巾作为记号,这就是历有名的"黄巾起义"。
东汉皇帝为了镇压"黄巾",下令各地招收新兵。
这天,刘备正看招兵的告示,身后又挤过来一个黑脸大个儿,名叫张飞。
两个人便商量一起去参军。
刘备和张飞来到一个酒馆。
他们正喝着酒,一个红脸大汉进来了,喊道:"快给我拿酒来,我急着去参军呢!"刘备见他身材高大,非常威风,就请他一起喝酒。
这人名叫关羽,因为杀了本地的恶霸,才来到这里。
刘备说:"我们一起干一番事业吧!"
三人喝完酒,一起来到张飞的桃园。
他们在桃园里对天起誓,结为兄弟。
这就是的"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成语故事。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a2c6ed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1.png)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天下大乱。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三位义士刘备、关羽、张飞结为兄弟,共同闯荡天下,成就了一段传奇的故事,这就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原本并不相识,但命运却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桃园结义的那一天,他们立下了“生死与共,共患难,共享福”的誓言,从此结为兄弟,共同闯荡天下。
刘备,字玄德,是一位仁德之君。
他初出茅庐,身无分文,却心怀天下,志存高远。
他深知天下大乱,百姓疲苦,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乱世之中,希望能够为天下苍生谋取一片安宁。
他是一个有着仁德之心的君子,深得人民的爱戴。
关羽,字云长,是一位忠义之士。
他义薄云天,为人忠诚,对待兄弟如同手足,对待朋友如同兄弟。
他武艺超群,刀下留情,从不伤害无辜之人,因此深得百姓的敬重。
他是一个有着忠义之心的武将,为了维护正义和公平,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乱世之中。
张飞,字益德,是一位豪爽之士。
他豪气干云,豪迈豁达,性格豁达,直率豪放。
他武艺精湛,勇猛无比,敢于面对强敌,敢于冲锋陷阵。
他是一个有着豪爽之心的猛将,为了保卫家园和民族,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乱世之中。
三人结义之后,便一同闯荡天下,历经千辛万苦,共同抗击曹操,保家卫国。
他们以忠义之心,豪爽之气,仁德之行,成就了一段传世佳话,也留下了一段永恒的传奇。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一段关于忠义、仁德、豪爽的传奇故事。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让人们明白了忠义之道,仁德之心,豪爽之气的重要性。
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一代佳话,流传千古,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告诉我们,忠义、仁德、豪爽是永恒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他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有以忠义之心,仁德之行,豪爽之气,才能成就一番传世佳话,也才能成就一段永恒的传奇。
愿我们永远铭记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传承忠义、仁德、豪爽的精神,让这份传统美德永远传承下去。
桃园三结义的历史故事
![桃园三结义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a25f01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5.png)
桃园三结义的历史故事桃园三结义,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桃园三结义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桃园三结义的历史故事涿县城里有一条大街叫忠义庙街。
相传,当年张飞在涿州卖肉就在这条街上。
张飞在这条街上开了个肉铺卖肉。
他把肉系在门前一口井里,用千斤石板盖上,井旁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谁能举起石,割肉白吃。
”有一天,关羽赶着小毛驴粜绿豆走到张飞肉铺门口,见了那牌子上写的字,心想:“好大的口气呀!”他上前用手轻轻地一掀,没费吹灰之力就掀起了千斤石,从井里拎出半片猪肉来搭在小毛驴上,一声没言语就“得儿驾”赶着小毛驴走了——赶集去了。
等张飞回来,他老婆一五一十对他一学,他一听就火了,立刻追到集上要找人家算帐。
张飞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想自己有言在先,牌子上写得明白,这回儿又和人家争扯占不住理;又一想,这次要不声不响,以后他总来白吃肉那还得了吗!于是他想了另外一条办法来报复。
他来到关羽的粮食摊上问:“你这绿豆干不干?”关羽说:“干!干得很!”“我用手碾碾试试行吗?”“行!那还不行!”张飞抓起一把绿豆来,用大拇指一碾,绿豆成面了。
他又抓起一把绿豆来一碾,绿豆又成面了。
他碾了一把又一把,不大的工夫,把关羽的半口袋绿豆给碾碎了七、八升。
关羽认得他是张飞,知道他是不服气故意来找茬儿,就说:“老乡!你要买绿豆,买回去再碾成面儿好不好?在这里你都给我碾成面,我还怎么卖!”“你不是让碾吗?”“谁让你都给碾了?”两人说崩了,挽起袖子,拳打脚踢扭在一块。
开始人们上前去拉,谁也拉不开。
这时候,恰巧刘备赶集卖草鞋走到这里,他见两条大汉大打出手,却不见一个人敢上前去拉架,就想上去劝解。
别人见他弱不禁风的样儿,劝他不要去。
刘备不听这一套,上去两手往两处一拨拉,就把他俩给分开了。
一手支住一个,关羽、张飞两人干跺脚,谁也摸不着谁。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龙分二虎”。
张飞和关羽经过一番撕打,互相都佩服对方的力气,又经过刘备从中一调停,两人又成了好朋友,于是在桃园三人拜盟结义。
桃园三结义的完整故事
![桃园三结义的完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ebd685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7.png)
桃园三结义的完整故事
桃园三结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讲述了三位好友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义,发誓不离不弃,共同求取功名的故事。
以下是桃园三结义的完整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盗贼四起,刘备三人均为有志之士,他们想要挽救天下苍生,但却无从下手。
于是,他们决定结盟,共同求取功名。
他们在桃园结义,刘备为盟主,关羽为左膀右臂,张飞为右膀右臂。
三人发誓:不离不弃,共同求取功名。
刘备三人最初是居于草莽之间,以贩卖草鞋为生。
但他们并不满足于这种状态,他们想要改变天下的命运。
于是,他们开始结交有志之士,联络各地豪杰,共同讨伐盗贼。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结识了很多英雄人物,如关羽、张飞、赵云等等。
他们的势力逐渐壮大,最终成为了三国时期最强大的一股势力。
在桃园结义之后,刘备三人一直坚守誓言,不离不弃。
他们在战争中相互扶持,共同战胜了很多敌人。
他们在政治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如推行“三公九卿”制度,实行“三公”负责制等等。
他们的事业最终取得了成功,刘备成为了蜀汉的开国皇帝,关羽成为了蜀汉的丞相,张飞成为了蜀汉的大将军。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句名言。
它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扶持,不离不弃。
它也告诉我们,要有志向,要有毅力,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最终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桃园三结义故事
![桃园三结义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a5b2df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5.png)
桃园三结义故事
桃园三结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
在东汉末年,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位英雄好汉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为兄弟,共同抗击外敌,保卫家园。
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刘备是汉室宗亲,但家境贫寒,素有仁义之名。
关羽,字云长,勇猛有谋略,
是刘备的义弟。
张飞,字翼德,性格豪爽,武艺超群,也是刘备的义弟。
三人在桃园结义后,义结金兰,誓同生死,共谋国事。
后来,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的帮助,建立了蜀汉政权。
在蜀汉的历史上,刘备、
关羽、张飞三人被称为“蜀汉五虎将”之首,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结拜兄弟的故事,更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对于义气、忠诚、仁义道德的体现。
三位英雄好汉在乱世中能够相互扶持,共同抗敌,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桃园三结义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刘备、关羽、张飞一样,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总之,桃园三结义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段古代的传
奇故事,更是对于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的体现。
这种精神也一直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希望我们能够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扬光大。
桃园结义的典故
![桃园结义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488cc82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7.png)
桃园结义的典故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
大家对桃园三结义的典故的了解有多少?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桃园结义的典故,供大家阅读!桃园结义的典故东汉(25-220年)末年,天下大乱。
朝廷发布文告,下令招兵买马。
榜文到涿县,引出了三位英雄。
刘备,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一天,他边看榜文边长叹,忽听背后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不思为国出力,在这里叹什么气?"并自报姓名说:"我叫张飞,靠卖酒杀猪为生。
"刘备说出自己姓名后说:"我想为国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够,故而长叹!"张飞说:"这没什么可难的,我可以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创建大业。
"刘备听后非常高兴。
二人来到一个小店,边喝酒边谈,正说得投机,门外突然来了一个红脸大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刘备、张飞请他一同饮酒。
交谈中得知,此人名关羽,因仗义除霸有家不能归,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
他们各自抒发自己的志向,谈得十分投机。
隔日,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
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
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
"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桃园结义的解释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桃园结义的接龙桃园结义→义无反顾→顾全大局→局促不安→安步当车→车载斗量→量才而为→为渊驱鱼→鱼游釜中→中馈犹虚→虚有其表→表里如一→一呼百诺→诺诺连声→声罪致讨→讨价还价→价增一顾→顾盼自雄→雄心壮志→志美行厉→厉兵秣马→马工枚速→速战速决→决一雌雄→雄才大略→略见一斑→斑驳陆离→离弦走板→板上钉钉→钉嘴铁舌→舌桥不下→下马看花→花样翻新→新陈代谢→谢天谢地→地久天长→长枕大被→被山带河→河落海干→干柴烈火→火上浇油→油腔滑调→调兵遣将→将伯之助→助人为乐→乐而不淫→淫词艳曲→曲终奏雅→雅俗共赏→赏罚分明→明刑不戮→戮力同心→心心相印→印累绶若→若有所失→失张失智→智圆行方→方枘圆凿→凿凿有据→据为己有→有眼无珠→珠光宝气→气味相投→投鼠忌器→器宇轩昂→昂首阔步→步履维艰→艰苦卓绝→绝少分甘→甘雨随车→车水马龙→龙飞凤舞→舞衫歌扇→扇枕温被→被发缨冠→冠冕堂皇→皇天后土→土阶茅屋→屋乌之爱→爱莫能助→助我张目→目挑心招→招风惹草→草率收兵→兵不雪刃→刃迎缕解→解衣推食→食古不化→化零为整→整装待发→发凡起例→例行公事→事必躬亲→亲如骨肉→肉跳心惊→惊弓之鸟→鸟枪换炮→炮凤烹龙→龙蛇飞动→动人心弦→弦外之音→音容笑貌→貌合心离→离心离德→德高望重→重蹈覆辙→辙乱旗靡→靡靡之音→音容宛在→在所难免→免开尊口→口耳之学→学而不厌→厌难折冲→冲口而出→出谷迁乔→乔龙画虎→虎踞龙盘→盘马弯弓→弓折刀尽→尽善尽美→美意延年→年高望重→重温旧梦→梦寐以求→求全之毁→毁家纾难→难言之隐→隐恶扬善→善始善终→终南捷径→径情直行→行成于思→思潮起伏→伏低做小→小恩小惠→惠而不费→费尽心机→机关算尽→尽忠报国→国士无双→双宿双飞→飞灾横祸→祸从天降→降格以求→求同存异→异名同实→实至名归→归真反璞→璞玉浑金→金玉锦绣→绣花枕头→头没杯案→案牍劳形→形单影只→只字不提→提心吊胆→胆大心细→细枝末节→节用裕民→民脂民膏→膏唇试舌→舌锋如火→火伞高张→张冠李戴→戴月披星→星移斗转→转祸为福→福至心灵→灵丹圣药→药笼中物→物以类聚→聚蚊成雷→雷厉风行→行将就木→木本水源→源源不断→断烂朝报→报冰公事→事预则立→立身处世→世外桃源→源源不绝→绝甘分少→少不经事→事不师古→古今中外→外强中干→干城之将→将机就机→机杼一家→家常便饭→饭糗茹草→草木皆兵→兵连祸结→结结巴巴→巴三览四→四面楚歌→歌功颂德→德厚流光→光阴似箭→箭在弦上→上好下甚→甚嚣尘上→上下交困→困知勉行→行若无事→事倍功半→半夜三更→更仆难数→数见不鲜→鲜车怒马→马革裹尸。
三国演义故事桃园三结义故事
![三国演义故事桃园三结义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1b1b1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9.png)
三国演义故事桃园三结义故事桃园三结义故事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化中最为著名的历史小说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之间的争斗和合作。
其中,桃园三结义是故事的重要部分,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桃园三结义发生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动荡不安,群雄并起。
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桃园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据说,当时桃园的主人刘备邀请关羽和张飞到自己家中品茶,三人正式定下结义的誓言。
他们手持酒杯,在桃树下发下血誓,共同对抗战乱,辅佐国家,保护百姓。
三人结义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共同的目标。
刘备,字玄德,有着仁德礼让的品德,渴望为民除害,重振汉室。
关羽,字云长,勇猛无敌,忠诚义脱,对刘备忠心耿耿。
张飞,字益德,豪爽善战,勇猛悍将。
三人性格互补,各有所长,共同助力,实现各自的理想和抱负。
桃园三结义是一段具有极高史诗性的传奇故事。
他们以义为切入点,以兄弟之情为纽带,为后来的抗击黄巾军和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也从中反映了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强调的人伦情义和忠诚精神。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情节。
他们的结义不仅代表着兄弟之情,更代表着对家国的忠诚和拯救苍生的决心。
三人的结义奠定了整个故事的基础,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义气和忠诚的精神。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038f40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c.png)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桃园三结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花树下结义共干一番事业的故事。
起初,张飞因关羽误拿了自己井中的猪肉与其在街头扭打。
这时刘备经过,顺势将两人拉开。
张飞认为不打不相识,便邀二人在街头立棍结拜。
成为兄弟后,关张二人常备酒肉款待,而刘备却一毛不拔。
长此以往,关张便想除掉他。
他们将草席铺于井口,刘备坐上去竟稳如泰山。
关羽认为此人日后必定大富大贵,于是三人又再次结拜。
一天,刘备邀关张二人来家里。
二人发现刘备家徒四壁,地上却摆着几个麻袋,张飞揭开麻袋一看,原本装黄土的袋子竟全是金元宝。
三人以为兄弟齐心,黄土变金,打天下都不难。
于是在大桃园正式结拜,刘备做大哥,关羽老二,张飞则是三弟。
这便是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故事梗概
![桃园三结义故事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de36507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2.png)
桃园三结义故事梗概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义气相投,适值春天桃花盛开,遂在张飞家桃园进行结拜为异性兄弟,刘备年长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宗旨匡扶汉室、欲伸大义于天下。
三兄弟结义以来,投身入伍,睡同榻,吃同食,互敬互爱,忠义千秋,至死不渝。
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
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
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
篇三:《三国演义》——故事梗概《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宗亲.曹操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之奸雄."操除洛阳北部尉时,不辟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张飞欲斩之.●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刘关张与朱[]孙坚打败黄巾,朱[]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董卓摄君害民.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操到陈留招天下士,立袁绍为盟主,讨卓.公孙瓒荐玄德,关,张.吕布部将华雄连斩数将,关公出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董卓听李儒计要从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李[],郭汜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死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卓临行,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孙坚飞奔洛阳救火,于井中得玉玺,离袁绍而去江东.曹操领兵讨董卓,被吕布打败后埋怨袁绍"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投扬州去.,公孙瓒与刘,关,张,亦离袁而去,袁自投关东.荆州刺史刘表截孙坚讨玉玺.●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刘表借粮不能,使书叫孙坚伐刘表,已伐乃兄袁绍.孙坚伐刘表;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孙策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董卓在长安任意杀戳.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王允分别把貂蝉许与董卓和吕布,使二人猜疑.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卓赶来,大怒.●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听贾诩李儒让董卓把貂婵赐与吕布,收买其心.卓告貂婵,婵哭诉不去.李儒叹曰:"我等皆死于女人之手矣."董卓领貂婵去眉坞,王允与吕布计议杀卓,派李肃假传天子诏要禅位于卓,卓欣然以往.被杀.蔡邕哭董卓,王允将他下狱缢死.李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从谋士贾诩计聚陕人反之,败吕布,围长安,杀王允,欲杀献帝谋大事.●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李[]郭汜等向献帝求得官职,三次改葬卓尸.西凉刺史马腾,并州刺史韩遂引兵伐李,郭,各有胜负.曹操破黄巾军,将所获精锐俘虏兵编为"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自此威名日重.操在兖州,招贤纳士.操接父嵩由陈留郎琊往兖州,途中嵩被黄巾降将所杀,操为报父仇,亲讨降将新主陶谦.●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北海孔融准备救陶谦,自己却被黄巾管亥打败包围.太史慈与刘关张杀败黄巾.玄德又借得公孙瓒兵二千并赵子龙一行往救陶谦,陶谦要让徐州与刘备,刘备不受.操因吕布助张邈夺取兖州而退。
桃园三结义的简短故事
![桃园三结义的简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cbb8be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7.png)
桃园三结义的简短故事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朝政腐败,天下大乱。
刘备、关羽和张飞为了共同抗击外敌、平定天下,决定在桃园结义,成为兄弟之间的义气,共同闯荡江湖。
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结义之后,三人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之旅,他们先是到了刘备的故乡,但那里已经被曹操占领。
于是,三人便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一起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是他们总是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一起克服了所有的困难。
最终,三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在赤壁之战中为东吴孙权打下了重要的胜利,成为了英雄人物。
他们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信任,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刘备成为了蜀汉的皇帝,关羽和张飞也成为了他的大将军,一起为蜀汉的繁荣和稳定而努力。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_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_三国演义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ed81a90856a561253d36f7c.png)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张角率领农民起义,反抗朝廷,起义军头戴黄巾作为记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
东汉皇帝为了镇压“黄巾”,下令各地招收新兵。
这天,刘备正看招兵的告示,身后又挤过来一个黑脸大个儿,名叫张飞。
两个人便商量一起去参军。
刘备和张飞来到一个酒馆。
他们正喝着酒,一个红脸大汉进来了,喊道:“快给我拿酒来,我急着去参军呢!”刘备见他身材高大,非常威风,就请他一起喝酒。
这人名叫关羽,因为杀了本地的恶霸,才来到这里。
刘备说:“我们一起干一番事业吧!”
三人喝完酒,一起来到张飞的桃园。
他们在桃园里对天起誓,结为兄弟。
这就是著名的“桃园结义”。
1/ 1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41f010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73.png)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小朋友们,你们听过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吗?小编姐姐带你来看看吧。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张飞原来是杀猪卖肉的。
这年的一天,他杀了一头猪,怕一时卖不完,会变臭变坏,老张虽是个莽人,却不是那种无良奸商,心想把肉放在哪好呢?想来井水较凉,于是就把一扇猪肉吊到门口的井里了。
为了怕别人顺手牵羊拿去,又在井口上盖了块千斤大石。
眼看“万失无一”了,倒觉得没啥意思了,于是乎便在石板上写上一行大字:“谁能揭开石板,可拿走好肉一刀!”——白吃老张的猪肉,这可是头一回!随后张飞就拿了另一扇猪肉,游乡叫卖去了。
这时候,从南边的大路上过来一条汉子,推着一辆独轮小车,车上装着两布袋绿豆,径直走到了井边停下,想喝点凉水,一看有口井,结果被大石头盖上了,这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这谁家的孩子,这么不懂事,干嘛把石头盖在井上呢?——原来这位老兄不识字的!想着就上前把石块搬开了,完了就去提那井里的绳,提着提着,提出一扇猪肉来。
嘿,这井里怎么会有新鲜猪肉叻,还有一把快刀!这时大汉才看到石块上有字,——合着还是识字的!二话没说,手起刀落,割下一刀好肉,放在车上,推起车,吱吱呀呀直奔大路就走了。
张飞的老婆正在大门口那做着针线活,把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了,想阻止他吧,又觉丈夫留了话在大石上,不好开口,便招呼道:“好汉,请留下姓名!”“关羽。
”大汉指指自己的红脸,又指指齐胸的长须,说:“我就在涿州观音街的粮食市上,有事找我,一定不会错的。
”张飞回来以后,老婆一五一十地对他说了经过。
嘿,张飞这气!叫道:“白叫人拿走我一刀肉,还让我丢人现眼,欺人太甚!我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待我去找他算账去!”他飞奔进了涿州城,沿着观音街,这头看到那头,果然见有个红脸长须的大汉,面前放着两袋绿豆。
就是他了!张飞瞪大环眼,出语带剌:“喂,你这绿豆能吃吗?”——你说哪有这么向人买东西的!哪有绿豆不能吃的呢,不能吃还卖吗?一听就知道是找碴儿来的。
关羽强压住气,说:“我卖的绿豆从来都是上等货色,您自己仔细看看吧!”张飞伸手插入布袋,抓住一把绿豆,用力一攥,立刻绿豆成了豆粉。
桃园三结义故事
![桃园三结义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54ff12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8.png)
桃园三结义故事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桃园三结义故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桃园三结义故事篇1东汉(25-220年)末年,天下大乱。
朝廷发布文告,下令招兵买马。
榜文到涿县,引出了三位英雄。
刘备,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一天,他边看榜文边长叹,忽听背后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不思为国出力,在这里叹什么气?"并自报姓名说:"我叫张飞,靠卖酒杀猪为生。
"刘备说出自己姓名后说:"我想为国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够,故而长叹!"张飞说:"这没什么可难的,我可以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创建大业。
"刘备听后非常高兴。
二人来到一个小店,边喝酒边谈,正说得投机,门外突然来了一个红脸大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刘备、张飞请他一同饮酒。
交谈中得知,此人名关羽,因仗义除霸有家不能归,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
他们各自抒发自己的志向,谈得十分投机。
隔日,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
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
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
"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桃园三结义故事篇2刘、关、张桃园结义之后,真比同胞弟兄还要亲密。
这日,张飞路过一座石桥,遇到一位隐士,姓罗,名贯中,问张飞道:“请问将军,日后你大哥做了皇帝,他还认你这个小弟吗?”张飞吼道:“怎的不认?狂夫,此言何意?”罗贯中昂首开怀大笑后,说道:“你大哥真的做了大皇帝,不赐你一碗毒酒,我愿从手心中挖出四两肉来。
”张飞一听这话,大怒,举矛来刺贯中,口中骂道:“大胆匹夫,敢在你爷爷面前羞辱大哥,看矛!”一矛刺去,却不见了人影。
张飞心中嘀咕:“奶奶的,大白天看花了眼,听错了话!”于是,便上马而去。
这时,关羽来到石桥。
贯中上前施礼道:“关将军,别来无恙?”关羽急忙跳下马来,还礼道:“先生有何指教?”罗贯中道:“刘关张桃园结义,美名天下。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简单概括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简单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6512146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4.png)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简单概括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故事情节,主要内容如下: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三人相互尊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为天下太平和百姓福祉而努力。
这一故事后来被广泛传播,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符号,表达了结义精神、忠诚、仁爱等价值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桃园三结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基本内涵结义经过刘备老吃关张的白食,心里终觉有些不安。
他和老婆商量,要请两个结拜的弟兄也到家里来吃一顿。
他老婆感到为难,说:“人来人往是人之常情,就是倾家荡产请他们一次,我也没二话可说。
只是你看我们家里还有可倾可荡的了吗?让他们看见,以后哪还能瞧得起你?只怕不大合适吧!”刘备觉得她说得有道理,想了想说:“不妨,我自有办法应付他们。
”立刻借来几条布袋,全都装满黄土,口朝下,成排竖在屋里。
然后请来客人。
关羽、张飞第一次来到刘备家里,只见一间破茅屋,四壁空空,人在房中,可以早看日头晚看星,炕上铺草席,盖烂絮,锅碗瓢勺都缺口断把,没有一样是完整的,可是却有很多布袋,全装得满满的,自然有点怀疑,便问那是些什么东西。
刘备想糊弄过去,答道:“黄金。
”关羽心里明白,不愿多话,赶紧端起酒杯,边喝酒边把话岔到了别处。
不料张飞偏不知趣,硬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大哥,你别打肿脸充胖子。
明摆着:你穷得上顿难接下顿,哪能会有这么多黄金呢?”过去摸了摸,口袋里边梆梆硬,不禁半信半疑:“莫非真是黄金!”刘备难以改口了,只好一边哼哼哈哈应付,一边拉他说:“上席喝酒,上席喝酒!”越拉张飞越不肯走,非弄个水落石出不行。
他忽然双手抱住布袋,猛一用力,翻了个口朝上,嘿,里边果然装的全是黄灿灿的金子,都是五十两一个的大元宝!张飞赶忙又打开另外几个布袋,全都是一样!刘备夫妇俩也都惊呆了:“果然是三人一条心,黄土也变金啊!?”关羽恍然大悟大悟说:“我看这是苍天示意!只要我们永远风雨同舟,就是天下也能打下来哩。
这们还应该对天盟誓一次。
”刘备住在楼桑村,村西有个大桃园。
这时候正逢桃花盛开,花红似火,生机勃勃,他们看中了这个地方,便在那里第三次结拜,海誓山盟,这才是桃园三结义。
人物介绍刘备,字玄德,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
他本是东汉皇帝的远亲。
自从桃园结义后,请出诸葛亮,才和魏、吴三足鼎立,三分天下。
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国号为汉,建都成都。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在蜀国。
关羽,字云长。
公元200年刘备战败,关羽被曹操俘虏,极受优礼,并被封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
当得知刘备下落时,过五关斩六将,携刘备家眷返回,成为封建社会忠孝仁义的楷模。
他虽在三人中排行老二,但却死得最早,于公元219年孙权袭荆州时被杀。
张飞,字翼德,是鲁莽英雄的代名词。
不过,他在长坂坡上的壮举,至今仍是美谈。
遗憾的是他在公元221年刘备发兵攻吴为关羽报仇,临行前被部将刺杀,留下一世英名。
法理解释“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罗贯中把它放在《三国演义》开篇的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文中描写到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刘备,然后巧然的机会刘备认识了张飞和关羽,三个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结为兄弟。
在文中结尾描述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三国演义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关羽和张飞是个什么关系呢?陈寿《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张飞传》中提到:“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三国志-刘晔传》也说:“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这三段史料足以说明两个问题:一则刘关张三人关系亲密的“恩若兄弟”;二则是“恩若兄弟”而非结拜兄弟,史料也无结义之说。
再有,从三国演义里面的描写来看。
关羽被东吴人杀害后,魏文帝曹丕诏问群臣:“刘备是否会出兵伐吴,为关羽报仇?”侍中刘晔回答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关羽被杀害,如果刘备不能为他报仇,对关羽的恩义就不算是全始全终了”。
在这里,从魏国人看来,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又是“恩犹父子”了。
古人有“君臣如父子”的观念,所以这个说法并不值得奇怪;同时也可以反证: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并不是把兄弟,他们的同时代人对此是很清楚的。
清人赵翼认为:三国的君主都善于用人,其用人各不相同,曹操“以权术相驭”,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刘备“以性情相契”。
所谓“以性情相契”,就是用感情相处,情深谊长,但这不等于就是把兄弟关系。
有专家考证“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大概在宋元时期就开始流传。
宋末元初赫经在《重建庙记》中已经出现了“初,王及车骑将军飞与昭烈为友,约为兄弟”的说法;《关羽戏集》中也引用了元末诗人的诗句“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弟与王”。
元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的故事是这样描写的:蒲州州尹臧一鬼欲谋自立,请关羽为帅。
关羽杀之,逃往涿州范阳。
张飞则在当地开了一家肉店。
张飞故意在店前用千斤巨石压住一把刀,并扬言如有人能搬开巨石,就分文不取,送肉给他。
一日关羽路过张飞的肉店,搬动张飞用以压刀的千斤巨石而不受肉。
张飞回店后得知消息,专门去到关羽入住的客店相访,并拜关羽为兄长。
二人后来又遇到刘备,二人见刘备长相非凡,便邀其一起喝酒。
刘备大醉而卧,只见有赤练蛇钻如刘备七窍之中,关羽觉得“此人之福,将来必贵”,于是又共拜刘备为兄长。
三人在城外桃园杀牛宰马,祭告天地,并立誓“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
这个故事虽然饶有趣味,但又未免荒诞。
元代《三国志平话》中的“桃园三结义”构思的就好一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一些。
除了这里提及的关于三国演义的描述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的诸多材料描写到三国演义的故事。
总之,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具有虚构性,但是不管有多种版本虚构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来,所有的版本包括史书的记载至少对三个人的义气相交、互帮互助、精诚团结的特点是认可的。
可以把桃园三结义抽象为一种互帮互助精诚团结的典型关系。
然后我们可以对这种抽象出来的精诚团结的典型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的具体材料就采取三国演义里面的素材,因为这种版本为大家所熟知,而且是最生动最朴实的语言。
历史影响民间所言“桃园结义”,不见诸史料却是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故事。
《三国演义》第一回用了“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这样的回目,来昭示刘备、关羽、张飞非血缘关系的三兄弟真情,这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对桃园结义来一番审慎的研究。
前人往往关注该故事如何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而未曾全面的探讨。
笔者不揣浅陋,在此对其产生、流播、影响作一番梳理、研究,以求就教于方家。
一“桃园结义”之渊源现存所见讲述“桃园结义”的成型故事,最早是元朝建安虞氏至治刊刻的《全相平话三国志》。
该书因是当时说书艺人的讲话底本,为坊间所刻,所以内容极为粗糙,且只讲故事本身,回与回之间没有回目,其叙述桃园结义故事如下:关、张二人见德公生得状貌非俗,有千般说不尽底福气。
关公遂进酒于德公。
公见二人状貌亦非凡,喜甚,也不推辞,接盏便饮。
饮罢,张飞把盏,德公又接饮,飞邀德公同坐。
三杯酒罢,三人同宿昔交便气合。
有张飞言曰:“此处不是咱坐处,二公不弃,就敝宅聊饮一杯。
”二公见飞言,便随飞到宅中。
后有一桃园,园内有小亭,飞遂邀二公亭上置酒,三人欢饮。
饮间,三人各序年甲,德公最长,关公次之,飞最小。
从此大者为兄,小者为弟,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三人同行同坐同眠,誓为兄弟。
这段故事的素材显然源自陈寿《三国志》,兹溯其本源见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好结交豪侠,年少争附之。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有“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三国志·蜀书·费祎传》费祎劝关羽时说:“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
《华阳国志·刘先主传》中亦有相类记载:刘备“善交结豪杰,年少争附之……河东关羽云长,同郡张飞益德并以壮烈为御侮。
先主与二子寝则同床,食则同器,恩若兄弟,然于稠人广坐中侍立终日。
”《关羽传》中还用了“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这样的句子,《诗经·常棣》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陈寿用“御其务”行文,借此暗示刘关张三人像亲兄弟一样团结对外。
按陈寿本良史,所撰《三国志》有“信史”之誉,记载史实大抵可信。
与三国时代相去不远的晋人常璩,也是位作史严谨的学者,其《华阳国志》,是我国首部地方志书,史料价值同样具有相当高的可信性。
由此推证,刘关张三人当时有兄弟之谊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了。
至于结义发生于桃园,杀乌牛、白马、祭天祭地、盟誓之类,当是小说家想像而言。
但《关羽传》载关羽栖身曹营时,曹操让张辽去试探关羽到底有无心意留在曹营,关羽十分感叹地告诉张辽“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这似乎又说明他们曾发过誓言。
无论怎样,史料种种零散记载成为了桃园结义的源头,一切关于刘关张兄弟结义的故事,即由此而衍生开来倒是确凿无疑的。
二“桃园结义”是如何产生的三国时期,战乱频仍,亲朋好友之间,反目成仇比比皆是。
甚至有不惜假为父子关系者,也能刀斧相加。
如吕布先“大见亲待”于丁原,董卓进京后,又“诱布令杀原。
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最终吕布一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
亲兄弟之间如袁谭、袁尚,为了一己利益,而兵戎相见。
当此之时,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位出身不同的人,萍水相逢于乱世,能“恩若兄弟”相处,确属难能可贵。
像刘备虽已经沦落到“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但究竟有“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这样一个曾经高贵的门第。
这对于两汉时期讲求门阀等级的社会的环境下,竟有如此之举,无论如何也是对传统的大胆冲击。
因为关羽、张飞二人,虽然陈寿没有记载他们是何出身,但二人的祖上是怎么也不能和刘备比肩的。
是以明代以前,凡祭奠庙宇皆以刘备为主体,关羽、张飞、诸葛亮等都是配祀一旁。
但自《三国演义》流行以来,这种状况就发生了变化,由桃园结义引发出的社会结义现象增多,过去的刘备庙宇名称也随之而变。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至迟在元代中期是出现了的,前引《全相平话三国志》已证。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故事已经为民间接受而广为流传,甚至还有杂剧加速其传播。
傅惜华先生编撰的《元代杂剧全目·卷六》辑录的“元明间无名氏作家作品”中,第一次出现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剧目。
傅氏记载:该剧“元明间无名氏撰。
作者姓名,今无可考证。
《也是园书目》古今无名氏‘三国故事’目,著录此剧正名;《今乐考证》、《曲录》亦著录之。
此剧现存版本有:明万历间脉望馆抄校本,未题作者,北京图书馆藏;题目作:‘英雄汉涿郡两相逢’,正名作:‘刘关张桃园三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