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课堂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课堂反思

第三单元《灯泡亮了》反思本课重点在于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组装简单的电路,肤浅的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简单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尽管电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探究它,本课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这一过程,让学生知道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并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我也是经过多个班级的讲授,发现不同班级学生的对电路的了解不尽相同。

最初本课我的教学设计是先拆装手电筒,尝试分析这个简单电路的组成部分,发现孩子们由于对电路的不了解,很难进行对手电筒这个简单电路组成部分及其作用的分析与总结,所以我进行了教学过程的调整。

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电路安装材料:一个灯泡、三根导线、一块儿电池,让他们尝试安装简单电路即让灯泡亮起来。

这个实验成功后,载添加其他材料:如一个开关、另一个灯泡、数根导线等,提高实验操作难度让他们再次连接,尝试安装能够控制灯泡亮灭的电路,最后再分析手电筒这个简单电路内部组成部分机器作用。

教学过程调整下来以后,发现这样由简到难,由知识到生活的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对电路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学生对于简单的电路的连接掌握较好,不足之处还应该结合电路实物与简单电路图适时强调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相信这样对于知识的夯实,以及后面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学习能够奠定较好的基础。

在微视频的使用过程中,主要是演示电路图的组成部分以及简单电路的绘画过程,视频的展示清晰明了,效果较好。

当然如果能够做到教师讲解与画面同步,相信效果能够更好,这也是我后面需要改进的部分。

灯泡亮了教学目标:1、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能用导线、灯泡、开关等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解释。

2、使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体会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体会与教学反思

《灯泡亮了》体会与反思:上完了《灯泡亮了》一课,我最大的收获是和学生一起亲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课堂上,学生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一次成功的欢呼,都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满足。

我认为整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童话导入,激发探究愿望本课教学我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当教师提出:关于灯泡你有哪些问题呢?课堂上孩子们小手如林,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比如,灯泡是谁发明的?灯泡有哪些部分组成?灯泡为什么会发光?灯泡里的灯丝是什么做的?等等。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这一故事情境的创设,目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和思维的火花,能够引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二、分工明确,提高探究效率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组内分工明确,有小组长、记录员、观察员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提高了探究效率。

如:本课在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这一环节,组内制订实验方案后,组长领取器材,组员合作连接电路,观察员仔细观察并记下连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员画出电路图,这样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提高了探究效率。

三、互相帮助,体验合作的愉快课堂中,不仅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帮助,而且组与组之间互相合作。

比如,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这一环节,灯泡先亮起来的小组同学可以到灯泡没有亮的小组帮助查找原因。

课堂中,一声声“亮了!亮了!”的欢呼声告诉我,这样不仅让先成功的小组有事可做,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及合作的快乐。

四、适时评价,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许多老师反应,科学实验课纪律难以控制,特别是在动手活动时,老师说什么学生也会听不见。

我认为,如果小组内分工明确,教师再做到适时、适度的评价,就会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本节课,我采用了星星擂台的评价方式,比如灯泡先亮的小组得智慧星,合作好的小组得星。

适时地口头评价,生生之间适时评价。

这样调控了课堂纪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堂实验课上得秩序井然。

小学科学_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灯泡亮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小灯泡,电池的构造,明白哪些地方可以连接,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 观察电在小灯泡內流动的路线,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

3. 通过实验经历多种电路连接过程,学会画发光小灯泡的连接实物图。

4.认识短路、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小灯泡发光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意识到科学观察与实验需要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难点: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正确连接小灯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本课在设计上突出了“动手操作”这项技能的训练,切割15分钟的时间块用于学生连接小灯泡。

操作,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程度而言,它可分为“引导式操作”、“挑战性操作”、“自主性操作”这样三种状态。

针对“点亮小灯泡”这个环节而言,由于内容本身能吸引儿童,而且从本活动的教育意义出发,我把操作定位在突出“自主性”的层面,这样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连接中的创造性,而且能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交织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课前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1只小灯泡,1节1.5 v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双面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PPT展示灯泡由灭到亮的情景。

问:你看到什么现象?生:灯泡亮了(板书课题:11.灯泡亮了)师:同学们知道电灯泡是谁发明的吗?爱迪生。

(大屏幕)爱迪生小时候特别爱思考问题。

师或生讲述爱迪生孵蛋的故事。

小学科学_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灯泡亮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2.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设计实验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能用导线、灯泡、电源、开关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三、教学难点: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四、教学准备:手电筒、导线、电池、开关、电池盒、小灯泡、灯座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夜晚吗?(播放课件)夜景中最突出的是什么呢?看到以上情景,你有什么问题呢?提出问题:电灯为什么会亮?怎样才能使电灯亮起来?(二)探究活动探究手电筒为什么会亮?1.谈话:电灯是怎么亮起来的?让我们先从熟悉的手电筒研究起吧。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汇报交流。

2.教师:手电筒到底为什么会亮起来?刚才有好多同学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就一起动手研究一下,动手拆一拆,看一看,想一想。

教师提要求:a.小组合作,把拆开的部件按顺序摆放好。

b.仔细观察,手电筒大体可以分为几部分?c.小组讨论一下各部分起什么作用?d.快速把手电筒安装起来,使小灯泡亮起来。

3.分组动手操作探究。

提示学生注意研究手电筒各部分的作用。

4.小组汇报:5.教师小结:手电筒灯泡亮是由于手电筒内有电池.灯泡.开关.铜片等,组成了一个电路,当开关闭合时,电路通了,灯泡就亮了。

动手组装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1.提出问题,你想不想动手,想办法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2.设计方案(1)小组讨论:根据手电筒的构造,想一想要用哪些材料?怎样连接灯泡才会亮?(2)汇报交流:各组汇报,互相补充。

(根据交流情况,认识实验材料。

)(3)教师出示注意事项。

a.千万不要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池的正负极;b.在装电池之前,先把开关断开;c.灯泡亮了以后,断开开关。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第一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灯泡亮了》一课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走进电的世界,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情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本课时我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迷人的夜景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他们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从拆装手电筒开始展开探究,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基本的电器元件及其作用,探究如何组装简单的电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感觉到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课堂中有两次活动:手电筒的探究、组装一个完整的电路,在这两次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是一次比一次高,尤其是第二次活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小灯泡亮起来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兴奋从学生的欢呼中表露无疑。

灯泡亮了,学生并没有停留在这里,而是在小组内继续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甚至在汇报时,有的学生还想再试一试新的连接方法。

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在课堂上表现的很明显。

但是在此时身为老师的我却对学生这种浓厚的探究兴趣没有进行合理的引导。

从这儿我觉得,身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留心学习和积累各种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在指导和评价孩子的时候,老师说的话一定要尊重科学的严谨性,对于某些没有定论的问题,不要做肯定性的回答,而应该是对孩子进行一个探究方向的引导。

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奋点,适时的引导,让孩子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合作、互助、自主的进行探究活动。

从课堂情景来看,学生主动完成了教学任务,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更难能可贵的是孩子抓住课堂上“帮别人做线路”这一情景,生成了“帮别人做事不如教给别人做事方法”这样一个道理:在学生连接电路时,学生的完成速度不一样,有的小组很快让灯泡亮起来,有的还没有找到方法连接,这时先完成小组的同学就自觉的加入到其他小组的活动中,交给他们连接的方法,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同学们很快完成了任务,这样就生成了上面的那个课堂情景。

小学科学_11.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11.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有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四部分组成,知道开关的功能,能用导线、灯泡、电池等组合一个简单电路。

2、通过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能够初步掌握用符号表示一个简单的电路。

4、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1、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生活经验,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进行探究。

2、手电筒中小灯泡亮了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小灯座及灯泡,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同学们开动小脑筋,看谁先猜出谜底“头戴玻璃平顶帽,长圆身体披长袍,夜里睁开一只眼,专往黑暗地方瞄”谜底:手电筒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手电筒,见过吗?会用吗?(生自由回答)生:只要把开关轻轻往上一推,灯泡亮了。

师:现在,我打开手电筒的开关(手电筒的后盖没拧紧)怎么样?生:没亮师:怎么回事?你想说点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猜测师:科学课好多要研究的问题都是来源于生活,这些看似简单而又普遍的问题,却包含着科学道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灯泡亮了”的秘密。

(板书课题)二、组装电路、探究手电筒的秘密(1)猜想手电筒灯泡亮了的秘密。

师:手电筒的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猜一猜想一想?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关键需要哪些材料?(生回答,师实物讲解仔细观察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画法)(2)设计实验,组合电路师:把这些材料组装起来小灯泡就能亮了吗?生:能(或不能)师:想不想试试?为了方便实验,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组辅助工具(出示电池夹、小灯座)这是一个电池夹,它是用来固定电池的;它叫小灯座,可以固定小灯泡。

(边讲边演示,点明电池放的位置,怎样插导线)师:下面咱们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组装一下,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并把连接图画在探究单活动一上。

小学科学_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灯泡亮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用电池、开关、导线、灯泡等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并做实验纪录;能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2、能对电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等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

二、教学重点:能用导线、灯泡、电源、开关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三、教学难点: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手电筒,分组实验材料(六组:电池、电池盒、带导线夹的导线、灯座、小灯泡、开关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展示课件1 –深圳灯光秀夜景)大家看这幅画面,美不美?生:美!师:请大家来欣赏这个视频。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师:大家看到多少灯照亮了深圳的大楼?生:数不清,无数个等。

师:这无数个灯是一个一个的灯组成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生活中常用的电器,(出示手电筒,打开开关,让灯亮起了)这是什么?会不会用?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各放了一个手电筒,大家可以试一试,注意不要对着同学的眼睛照。

(学生打开手电筒演示,边演示边介绍)准确的说是什么亮了?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展示课件2)板书:灯泡亮了(二)小组合作探究电路的组成1、请大家拆开手电筒,看看它有什么组成?(学生边操作观察边回答)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认为手电筒里有:灯泡、开关、电线、电池,老师给你这些材料能不能让灯泡亮起来?请小组长把材料拿出来,我们看一看哪些材料你不认识?或不会用?(展示课件3、4,有其他同学帮助认,都不知道的由老师教,展示课件5、6同时介绍、了解材料,猜想材料的作用,了解有哪些电源,学生阅读课31和32页)。

2、连接电路(1)材料都准备好了,你想不想让你们组的小灯泡最先亮起来?看课件6中的注意事项。

小学科学_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灯泡亮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二、学习目标:1、能用导线、灯泡等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并做实验纪录;能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2、能对电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等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

三、教学重点:能用导线、灯泡、电源、开关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四、教学难点: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五、教学准备:教师—电流实验盒、手电筒;制作教学用课件以辅助教学学生—预习有关知识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师:老师带来了一些梁山的美景,一起来欣赏一下。

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灯的秘密。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照明工具,认识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谁会使用它?师:把开关打开,灯泡就亮了,今天我们就学习11、灯泡亮了(出示课题)(二)探究手电筒的秘密1、师:同学们对于手电筒,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你想知道手电筒的什么秘密?提出问题: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手电筒,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拆一拆,看看它有几部分组成,仔细观察你拆下来的每一部分,想一想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你们能不能自己发现灯泡亮的秘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同学们观察得差不多了,下面我们把手电筒再组装起来,看哪个小组以最快的速度让灯泡亮起来!2、提问:谁来说一说,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展示(还有哪个小组发现别的秘密了?)(1)构造:电池、小灯泡、开关、外壳、底盖。

(三)连一连,使小灯泡亮起来。

那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就实际操作一下,让灯泡在我们手中亮起来。

拿出实验袋,1、介绍实验材料。

(出示开关、电池夹、小灯座)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做实验用的材料。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片断及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片断及反思

关注课堂生成,体验探究乐趣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片断及反思《灯泡亮了》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第一课,虽然只是用电池与基本器件连接成简单电路,进行电学的初始研究和学习,却为学生打开了新的领域之门,为其以后学习研究电学打下基础。

我在授课时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第二是玩一玩带电的玩具(拆装简单电器);三是让学生用电池、导线、灯泡等基本电路元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这是本课的研究重点);第三把开关加进简单电路中,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的通畅性,培养深入探究的能力。

结果我在课堂上出现了以下情况:教学片断:(第三个环节的情景)师:看完老师的演示,你们想不想让小灯泡亮起来呢?生:(高兴地)想!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些材料。

(组长领材料)师:拿到后,同学们好好观察它们,一会儿,请你们介绍。

(学生观察)生:小灯泡里有灯丝,上面是玻璃的,下面是金属的,螺旋状的。

生:电池有正极、负极。

生:导线里有细细的铜丝。

……师:你们能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吗?想想办法,把它画在记录纸上。

师:你的办法行不行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老师出示要求(略)学生分组动手。

(出乎我的预料,很多小组没有使灯泡亮起来。

)师:你成功了吗?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

师用视频展示台讨论。

师:我们首先请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

生:我们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导线再分别连在小灯泡的底部和侧面。

小灯泡亮了。

生:我们就用一根导线就让小灯泡亮了。

把小灯泡的底部放在正极上,用一根导线连接电池的负极和灯泡的侧面。

师:你们真了不起!你知道它为什么亮吗?生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师: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们也可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谁来介绍。

生:我们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后,都连接在了灯泡的底部。

灯泡没亮。

生:我们也失败了。

我们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后,都连接在了灯泡的侧面。

幼儿园大班科学《灯泡亮了》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灯泡亮了》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灯泡亮了》教案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灯泡亮了》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活动目标:1.了解电池、电线、灯泡之间的简单关系,探索让灯亮起来的方法。

2.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串联多盏灯时灯的明暗变化。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知道电池的正负极。

2.材料准备:电线、电池、灯泡、电池盒、灯泡盒。

(三)活动过程:1.观看灯的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灯有哪些作用?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灯有哪些作用呢?彩灯可以让舞台更加漂亮,各种夜景灯也能为城市添加色彩,照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看清东西,红绿灯可以指挥交通。

(2)讨论:灯是怎么亮起来的?2.介绍材料,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

师:这里有灯泡、电池、电线、灯泡盒、电池盒等材料。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能让灯泡亮起来吗?请你们试一试。

(2)第一次分组操作。

3.观看视频,了解正确的连接方式。

(1)观看线路连接视频。

(2)出示电流流向图示,了解灯泡亮的原理。

小结:当正确连接电池、电线、灯泡后会产生电流,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穿过电线、灯泡、再流回负极,这样灯泡就亮起来了。

4.第二次分组操作让两盏灯亮同时亮起来。

师:用同样的串联方法能让两盏灯同时亮起来吗?请你们试一试。

5.分享操作结果和发现。

(四)活动延伸:区域活动:在科学区中继续投放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教学反思: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大班科学《灯泡亮了》教案反思这篇文章共2054字。

相关文章《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精品52篇》:1、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老鼠画猫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从教育杂志上看到了这首《老鼠画猫》的歌曲,觉得此歌无论是从形象,还是从风格上来看,都是幼儿感兴趣的。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灯泡亮了_青岛版(五年制)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灯泡亮了_青岛版(五年制)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灯泡亮了_青岛版(五年制)这次演示课,我讲的是《灯泡亮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经历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时刻和空间,让学生尝试着去连接电路,使他们经历一种探究的过程,这种探究不仅表达在实验的探究,还包括对材料使用的探究,学生在合作与讨论中去发觉、去观看、去分析、去改进。

学生探究的欲望专门高,当看到自己组的小灯泡亮时,他们都不由自主地欢呼起来,这种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欢乐,同时也是对他们聪慧的一种嘉奖吧。

因此有成功就有失败,有一组自始至终都没有成功,事实上这是我有目地设置的,然而他们一直在想方法去解决,如换了电池、换了灯泡、把电线重新连一遍,甚至还改了好几遍,不厌其烦。

我确实为他们这种坚持不懈地精神所感动。

事实上成功是一种收成,失败何尝不是一种收成,没有那专门多次的失败,又如何会有最后一次的成功,科学家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研究出成果的,不明白要经历多少困难历程。

我们的科学课要求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研究,就应该经历如此有价值的科学探究过程。

现在的科学课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要制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课完全打破了原有教材的顺序,直截了当出现给学生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尝试着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自由探究、自由发觉,自主性和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再从灯泡亮了引申到生活中的应用,具有照明功能的手电筒,通过观看手电筒的内部构造,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中提供观看的手电筒是老式的手电筒,为学生预备材料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手电筒,为学生预备了各种各样的手电筒,如充电式的,装电池,大的,小的,按的开关,转的开关等,让学生了解它的多样性,体验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

通过手电筒的观看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手电筒的其它部件,引导学生摸索它们的作用,使本课的探究活动连续延伸下去。

《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让同学经受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育同学设计试验和动手操作的力量。

2、能用导线、灯泡等材料设计简洁的电路进行试验并做试验记录;能应用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对所观看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3.能对电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开心和共同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4、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连接一个简洁电路;能够用符号表示一个简洁的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

【教学重点】对完整电路的四个组成部分的熟悉【教学难点】一个完整电路中各部分的符号表示;完整电路的连接方式【教具预备】手电筒、电池、电池夹、导线、开关、灯座、灯泡【教材分析】活动预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试验材料:手电筒、电池、电池夹、导线、小灯泡、灯座、开关。

本课有两个活动,活动一是由一个问题引出,即"手电筒为什么会亮呢?'同时教材中还呈现了同学拆开手电筒观看的图片和手电筒的主要组成部件。

活动二是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材中向我们呈现的是同学制订试验方案和连接电路两个画面。

还有一个提示"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以及一个记录表"我画的电路图'。

自由活动"电从哪里来'让同学熟悉生活中的各种电池,以及电的来源和电的进展史。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做一个西红柿电池,并在课下尝试用其他水果或蔬菜制作电池。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1.讲故事。

同学们,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师讲故事:从前,有一位才智老人,他想探寻一名助手。

于是他便在才智屋外贴了一张聘请启事,上面写着:假如谁能花最少的钱把一间才智屋装满谁就能被录用,并且还能获得一顶才智小帽。

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灯泡亮了》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学生的兴趣,决定了学生在本节课中参与热情和学习效果教学初我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灯泡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通过猜想、动手探究过程认识了小灯泡的结构,学会了连接简单的电路,知道了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

一、用实物灯泡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教师运用生活中的常用实物灯泡为兴趣点引发了探究的主题。

增强了学生探究电路的浓厚兴趣。

此环节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灯泡的基本构成。

教师通过递进式提问将问题深入,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完整。

二、在动手探究中,提升学生能力从整个教学结构来看,本活动过程还是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教师提供电池、灯泡与电线,让学生自己探究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活动内容明确,活动过程轻松,充分的体现了教师放手、学生探索的教育理念。

学生探索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教师在必要时给予了一定的指导,有效的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二、分组活动有助于同伴合作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分组活动,同学间互相合作相互帮助,在活动过程有的很顺利的使灯泡亮起来,对同组起到了提示与帮助作用。

在整个活动过程学生探究兴趣浓厚,都体现了自己的想法并通过操作验证了自己的想法。

注重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相互学习的科学精神,在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江报,于是平等,民主,合作的良好学习方式在课常中生成。

虽然,在本节课当中很想把我的理解以我的想法用到教学当中,但是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地方,如对材料的选择不够全面,致使学生学习不够细致,评价语方面有待加强、衔接语需更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主要抓住以生活为源头,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核心展开教学。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以生活经验入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这一课要求学生认识简单的电路及其组件:电池、灯泡、导线、开关。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手电筒这一比较简单的常见电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指导学生动脑猜一猜,动手拆一拆,仔细地观察交流,认识了解手电筒的组成部件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连接实验,揭开了灯泡亮起来的秘密,并把成功的连接方法画下来,为后面的交流汇报做铺垫,从而实现了以“生活经验”引领下的科学探究。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电的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因此,我设计的活动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我在活动中只起了组织者、引领者、合作伙伴的作用,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与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在做连接电路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观察了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池、灯泡、导线、开关四部分,并了解到每部分的作用。

然后去思考连接方法,学生自主发言后,我引领学生选择合理周密的方法连接。

整个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兴趣极高,不仅很快让灯泡连起来了,还画出了线路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又动脑,使他们的成就感不断增强。

三、以活动为核心,积极探究,培养素养
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灯泡亮了》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
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猜想灯泡亮起来的秘密、动手拆一拆手电筒,了解手电筒的构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手电筒的组成,成功的引导学生进行猜测“灯泡亮起来的”秘密,使学生有了下一步活动探究的目标,接着我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内的材料进行思考交流自己的方法,每个学生谈看法,集思广益,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的意义更高更强;尤其是在连接电路的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既成就了学生对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具备了一些素养,包括:科学技能、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有观察,又有动手;既有表达,又有记录。

整个过程使学生不断地合作,不断地交流,不断地亲历实验过程,既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又对电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

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既是对电的知识进行补充,又是拓展巩固电的知识。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那么对电的运用我们了解多少呢?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会激励着他们继续探究,这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到了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更好的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科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