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材料的变形
大班科学活动材料的变形实验
大班科学活动材料的变形实验科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大班阶段,变形实验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适合幼儿进行的科学活动。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到物体的性质和变形规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种适合大班幼儿进行的材料的变形实验。
实验材料:1. 不同材质的球(如塑料球、橡胶球、皮球等),至少3个2. 不同材质的方块(如木块、纸块、金属块等),至少3个3. 实验台4. 尺子5. 记录表实验步骤:1. 将实验台放在幼儿容易观察和操作的位置上。
2. 将不同材质的球和方块放在实验台上,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外观和材质,并进行简单的口头描述。
3. 依次拿起一个球和一个方块,先用手轻轻撕弯它们,观察它们的变形情况,并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4. 用尺子测量撕弯前后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5. 重复第3步和第4步,直到所有的球和方块都进行了实验和观察。
6. 结束实验后,与幼儿一起进行总结和讨论。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讨论:a. 哪种材质的球和方块更容易变形?b. 变形前后的长度和宽度有什么变化?c. 有没有发现某种材质的球和方块变形比其他材质的更多或更少?d. 是否有材质的球和方块可以恢复原状?e. 为什么某些材质的球和方块更容易变形?7. 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个变形实验,幼儿可以深入地观察和了解不同材质的物体的性质和变形规律。
他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讨论,探索出一些规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这个实验也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结:科学活动在大班阶段对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变形实验是一个适合大班幼儿进行的科学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幼儿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材质的物体的变形规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这个实验还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3、物理方程 mA a mA a AC 2GI p GI p
BC
2 mB a GI p
4 解得: m A 7 T 3 mB T 7
AB AC BC 0
例:由实心杆 1 和空心杆 2 组成的组合轴,受扭矩 T, 两者之间无相对滑动,求各点切应力。 T 解: 设实心杆和空心杆承担的扭矩分别为 G 2 Ip 2 M n 1 、 M n2 。 R2
二 刚度条件
M 180 刚度 n 0.50~1.0 / m 一般轴 l G Ip 条件
0.25~0.5 / m 精密轴
1.0 ~3.0 / m 粗糙轴
例 传动主轴设计,已知:n = 300r/m,P1 = 500kW,P2=200kW P3=300kW,G=80GPa [ ] 40MPa , [] 0.3 求:轴的直径d 解:1、外力分析
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max
Mn D Mn I p 2 Wp
Wp
2I p D
Mn
D 3 D 3 Wp 1 4 抗扭截面系数Wp : W p 16 16
强度条件:
Mn max Wp
例 已知汽车传动主轴D = 90 mm, d = 85 mm [ ] 60MPa, T = 1.5 kNm
Mn d
3
圆形优于矩形
Aa
= 0.208
3
a
3
4
3
d 0.886 d
2
Mn
a
2
Mn 0.208 0.886 d
b
6.913
第3章材料形变
3.1本章综述 3.2金属材料的形变
3.2.1金属形变基础 3.2.2金属的弹性变形 3.2.3滑移系统 3.2.4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3.2.5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3.2.6合金的塑性变形 3.2.7塑性变形对础
第三章
材料在加工制备过程中或是制成零部件后的工作 运行中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材料受力后要发生变 形,外力较小时产生弹性变形;外力较大时产生塑 性变形,而当外力过大时就会发生断裂。图5.1为 低碳钢在单向拉伸时的应力一应变曲线。
② 孪生是一种均匀切变。而滑移是不均匀的。
③ 孪生的两部分晶体形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而滑 移后晶体各部分的位向并未改变。
④孪生对塑性变形的贡献比滑移小得多。但孪生能改 变晶体取向,使滑移转到有利位置。
⑤ 由于孪生变形后,局部切变可达较大数量,所以在 变形试样的抛光面上可以看到浮凸,经重新抛光后,表面 浮凸可以去掉,但因已变形区和未变形区的晶体位向不同, 所以在偏光下或侵蚀后仍能看到孪晶。而滑移变形后的试 样经抛光后滑移带消失。
(2)弥散分布型两相合金(两相尺寸、性能相 差很大)
聚合型合金的塑性变形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三章
该类合金具有较好的塑性,合金的变形能力取 决于两相的体积分数。可按照等应力(变)理论 来计算合金在一定应变条件下的平均流度应力 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平均应变,则由混合定律计 算得:P172式。而实际上这类合金滑移首先 发生在较软的相中。
滑移系主要与晶体结构有关。晶体结构不同,滑移系不同; 晶体中滑移系越多,滑移越容易进行,塑性越好。
结论:①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往往是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的最 密排面和最密排晶向。
如fcc: {111} <110>
材料力学课件-第三章-轴向拉压变形
Δ
F
f
o
d
A
d
•弹性体功能原理:Vε W ,
f df
• 拉压杆应变能
2 FN l V ε 2 EA
Page28
BUAA
MECHANICS OF MATERIALS
*非线性弹性材料
F
f
•外力功计算
W fd
0
F W 2
•功能原理是否成立? •应变能如何计算计算?
dx
dz
dy
x
•单向受力体应变能
V v dxdydz dxdydz 2E
2
z
单向受力
Page30
BUAA
MECHANICS OF MATERIALS
2 dxdydz •单向受力体应变能 V v dxdydz 2E FN ( x ) •拉压杆 (x)= , dydz A A 2 FN ( x ) V dx (变力变截面杆) y 2 EA( x ) l 2 FN l dx (常应力等直杆) V dz 2 EA •纯剪应变能密度 dy dxdz dy dxdydz dVε 2 2 2 1 2 z v G 纯剪切
BUAA
MECHANICS OF MATERIALS
第三章
§3-1 §3-2 §3-3 §3-4
§3-5 §3-6
轴向拉压变形
引言 拉压杆的变形与叠加原理 桁架的节点位移 拉压与剪切应变能
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 热应力与预应力
Page1
BUAA
MECHANICS OF MATERIALS
本章主要研究:
Page7
《材料成型技术与基础》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第03章 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塑性变形等
拉拔时金属应力状态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本章小结
锻造、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挤压、冲压等都是塑性变形。这些 塑性变形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得到零件的外形和尺寸, 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是滑移和孪生,是在切应力 的作用下进行的,塑性变形将产生形变强化,形成纤 维组织,具有各向异性。塑性变形后的 金属加热时会 产生回复或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其形变强化现象消除。
滑移特点:①滑移是在切 应力作用下完成的;②滑 移时移动的距离是原子间 距的整数倍;③滑移的同 时由于正应力组成的力偶 作用,推动晶体转动,力 图使滑移面转向与外力一 致的方向。④滑移的实质 是位错运动的结果。因此 滑移的实际临界切应力远 远大于理论临界切应力。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单晶体滑移变形示意图
定义:经冷变形的金属当加热到T再时,会在变形最激 烈的区域自发形成新的细小等轴晶粒,叫做再结 晶这一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但晶格类型不变,只是改变了晶粒外形. T再T熔
※金属再结晶后,消除了残余应力和形变强化现象 晶粒长大 冷变形和热变形 金属纤维组织及其应用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金属的形变强化 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塑性加工性能及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1.滑移 2.孪生 1.晶粒取向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2.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锌单晶体的滑移变形示意图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未变形 弹性变形 弹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
位错运动引起的滑移变形示意图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材料力学性能》第三章塑性变形
3.4.3 弯曲试验
1、弯曲试验分为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试样主要有矩形 截面和圆形截面。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塑性变形
试验时,在试件跨距的中心测定绕度,绘成P~fmax关系 曲线,即弯曲图。
由左图可知,塑性材料的 力学性能由拉伸试验测定, 而不采用弯曲试验;脆性 材料根据弯曲图求得:
Mb bb ; M b Pb L 4 , Pb K 2 W 3 W d 0 32, bh2 6
生产上用得最多的是A级、B级和C级,即HRA(金钢石圆锥压头、 60kgf负荷),HRB(1/16"钢球压头、100kgf负荷)和HRC(金钢石圆 锥压头、150kgf负荷),而其中又以HRC用得最普遍。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塑性变形
洛氏硬度的测量方法
洛氏硬度试验过程示意图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塑性变形
2、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的测量原理 洛氏硬度是以压痕陷凹深度作为计量硬度值的指标。
洛氏硬度的压头分硬质和软质两种。硬质的由顶角为120°的金 钢石圆锥体制成,适于测定淬火钢材等较硬的金属材料;软质的 为直径1/16“(1.5875mm)或1/8”(3.175mm)的钢球,适于退火钢、 有色金属等较软材料硬度值的测定。洛氏硬度所加负荷根据被试 金属本身硬软不等作不同规定,随不同压头和所加不同负荷的搭 配出现了各种称号的洛氏硬度级。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塑性变形
维氏硬度
维氏硬度试验法开始于1925年。 维氏硬度的测定原理和布氏硬 度相同,也是根据单位压痕陷凹 面积上承受的负荷,即应力值 作为硬度值的计量指标。
所不同的是维氏硬度采用锥面夹角为136°的四方 角锥体,由金钢石制成。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塑性变形
第三章 杆件的基本变形
第三章 杆件的基本变形这一章主要研究材料力学的有关内容,主要研究各种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
在保证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为构件选用适宜的材料、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以达到即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杆件”,所谓杆件是指纵向(长度方向)尺寸远比横向(垂直于长度方向)尺寸大的多的构件,例如柱、梁和传动轴等。
杆有两个主要的几何因素,即横截面和轴线。
横截面指的是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截面,后者即为所有横截面形心的连线。
杆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因外力作用的方式不同而有下列四种基本形式:(1) 轴向拉压变形;(2) 剪切变形;(3) 扭转变形,(4) 弯曲变形。
在工程实际中,有些构件的变形虽然复杂,但总可以看作是由以上几种基本变形组合而成,称为组合变形。
第1节 拉伸和压缩在工程结构和机器中,有许多构件是轴向拉伸和压缩作用。
本节主要讨论轴向拉伸的压缩时杆的内力和变形,并对材料在受拉、压时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从而得出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方法。
1、 内力与截面法1、内力的概念杆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其内部的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作用称为内力。
显然,若外力消失,则内力也消失,外力增大,内力也增大。
但是对一定的材料来说,内力的增加只能在材料所特有的限度之内,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破坏。
所以,内力与强度是密切相关的。
2、截面法设一直杆,两端受轴向拉力F作用。
为了求出此杆任一截面m-m上的内力,,我们可以假想用一个平面,沿截面m_m将杆截断,把它分成Ⅰ、Ⅱ两部分,取Ⅰ段作为研究对象。
在Ⅰ段的截面m_m上到处都作用着内力,其合力为F N。
F N是Ⅱ段对Ⅰ段的作用力,并与外力F相平衡。
由于外力F的作用线沿杆件轴线,显然,截面m_m上的内力的合力也必然沿杆件轴线。
对Ⅰ段建立平衡方程:F N-F=0 得 F N=F将受外力作用的杆件假想地切开用以显示内力,并以平衡条件来确定其合力的方法,称为截面法。
4材料机械性能与检测
材料弹性模量
E(GPa) 411.0 279.1 211.4 199.5 129.8 115.7 104.9 82.7 78.0 70.3 49.9 44.7
材料
金刚石 碳化钨 碳化硅 氧化铝 铅玻璃
水晶 聚苯乙烯 有机玻璃 尼龙66 聚乙烯
橡胶 气体
E(GPa) ~965 534.4 ~470 ~415 80.1 73.1
达到增韧的效果。如用ZrO2能够增韧莫来石陶瓷、尖晶陶瓷 等。 ZrO2存在三种晶型,立方、四方、单斜。
其中四方相向单斜相的相变伴随有较大的体积变化~ 7%,这种相变体积变化是相变增韧的基础。
(五)弥散增韧
在基体中渗入具有一定颗粒尺寸的微细材料,达到增韧 的效果。微细粉体既可以是金属粉末(加入陶瓷基体之后, 以其塑性变形,来吸收弹性应变能的释放量,从而增加断裂 的表面能,改善了韧性),也可以是非金属颗粒(在与基体 生料颗粒均匀混合之后,在烧结或热压时,多半存在于晶界 相中,以高强度增加了整体的断裂表面能,特别是高温断裂 韧性)。
塑性变形中,随材料的不同,应力与应变之间 的关系相当分散,据经验固体的塑性变形行为:
στ=K(ετ)n
στ、ετ —真实应力、应变;
K—强度系数;n—形变强化系数:
n=1理想弹性体;n=0材料没有形变强化能力
金属材料n=0.1~0.5;
塑性变形中应变受速率、温度影响,与塑性变
形的微观机理有关,据经验描述速率敏感性:
στ=K’(ετ)m ετ —真实应变速率; m—应变速率敏感指数;K’—常数,单位应变速率材料流动应力
m=1粘性固体;m值越大,拉伸时抗缩颈的能力强; m=0材料没有应变速率敏感性
塑性变形机理:由晶体滑移和孪生晶引起的。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纯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 与其熔点之间的近似关系: T再≈0.4T熔 其中T再、T熔为绝对温度.
金属熔点越高, T再也越高.
T再与ε的关系
T再℃ = (T熔℃+273)×0.4–273,如Fe的T再=(1538+273)×0.4–273=451℃
影响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度的因素
钛合金六方相中的形变孪晶
奥氏体不锈钢中退火孪晶
二、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分析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实际上就是分析 晶内变形。 单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有滑移和孪晶。 根据晶体结构 理论,任何一块单 晶体都包含有若干 不同方向的晶面。
外 力 在 晶 面 上 的 分 解 切 应 力 作 用 下 的 变 形 锌 单 晶 的 拉 伸 照 片
580º C保温8秒后的组织
580º C保温15分后的组织 700º C保温10分后的组织
第四节
金属的热加工
• 一、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
• 在金属学中,冷热加工的界限是以再结晶温
度来划分的。低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称为冷 加工,而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称为热加工。
轧制
模锻
拉拔
• 如 Fe 的再结晶温度为451℃,其在400℃ 以下的加 工仍为冷加工。而 Sn 的再结晶温度为-71℃,则其 在室温下的加工为热加工。 • 热加工时产生的加工硬化很快被再结晶产生的软化 所抵消,因而热加工不会带来加工硬化效果。
铁素体变形80%
碎拉长的晶粒变为完整
的等轴晶粒。
650℃加热
• 这种冷变形组织在加热
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
称再结晶。
670℃加热
• 再结晶也是一个晶核形成 和长大的过程,但不是相 变过程,再结晶前后新旧 晶粒的晶格类型和成分完 全相同。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1)
2021/4/9
本章总结
➢ 滑移及孪晶的概念,特点及异同; ➢ 三种典型的晶体结构滑移特点的比较; ➢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特点; ➢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 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性能变化; ➢ 再结晶温度与再结晶退火温度。
46
2021/4/9
一、填空
课堂练习
1.金属材料经压力加工变形后,不仅改变了
❖ 加载时,各晶粒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相 对于受力方向是不相同的,那些受最大或 接近最大分切应力位向的晶粒处于软位向。 ❖ 分批,逐步的进行,从软位向到硬位向, 从少数晶粒到多数晶粒,从不均匀变形到 均匀变形。
21
2021/4/9
22
2021/4/9
§3.2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 1、晶粒内部组织发生变化,产生 加工硬化现象; 2、纤维组织; 3、织构——择优取向 ; 4、残余内应力 。
50
D较小,物理化学性能恢复,内应力显 著降低,强度和硬度略有降低——去应力 退火。
33
2021/4/9
2.再结晶
❖ 新核的形成、长大过程,无新相生成;
❖ 加工硬化消除,力学性能恢复,显微组织 发生显著变化→等轴晶粒,强度大大下降;
❖ 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的热处理工艺
❖ 再结晶温度:纯金属 TR=(0.4-0.35)Tm(K) 合金:TR=(0.5-0.7)Tm(K)
27
2021/4/9
位错强化
塑性变形→位错开动→位错大量增殖→相互作用→运动阻力 加大→变形抗力↑→强度↑、硬度↑、塑性、韧性↓
位错强化:位错密度↑→强度、硬度↑
28
2021/4/9
2.纤维组织
29
2021/4/9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材料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三、扭 矩
x 扭矩的矢量表示
Me
Me
Me
T
定义:扭转内力偶矩, 1、定义:扭转内力偶矩,用T表示 大小: 2、大小:可用截面法取局部平衡求出 扭矩大小= 截面一侧所有外扭转力偶矩之代数和 T =ΣMe 正负号: 3、正负号:扭矩矢与截面外法线一致为正 (图中T为正,必须按“设正法”画扭矩) 为正,必须按“设正法”画扭矩) 单位: 4、单位:N·m 或 kN·m
τ =τ′
切应力互等定理
在单元体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上, 在单元体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上,切应力必然成对出 且数值相等,两者都垂直于两平面的交线, 现,且数值相等,两者都垂直于两平面的交线,其方 向则共同指向或共同背离该交线。 向则共同指向或共同背离该交线。
材料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单元体的四个侧面上只有切应力而无正应 纯剪切应力状态。 力作用,这种应力状态称为纯剪切应力状态 力作用,这种应力状态称为纯剪切应力状态。
O
定义内径与 外径的比值
d α= D
D d
πD πD 4 Ip = (1 − α 4 ) 32
I p π(D 4 − d 4 ) πD 3 Wp = = = (1 − α 4 ) D 16 D 16 2
特别注意:抗扭截面系数不满足叠加法的计算,括号里的仍是四次方。 特别注意:抗扭截面系数不满足叠加法的计算,括号里的仍是四次方。
材料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布如图所示。 横截面上各点处的切应力τ 分布如图所示 取微面积dA,则横截面上的分布 的合成其主矢为零, 力系τ dA的合成其主矢为零,主矩就 是扭矩T。
δ
r0
O
τ
∫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第3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吊钩内部的纤 维组织 (左:合理; 右:不合理, 应使纤维流线 方向与零件工 作时所受的最 大拉应力的方 向一致)
43
3)热加工常会使复相合金中的各个相沿着加工变形 方向交替地呈带状分布,称为带状组织。 带状组织会使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方向性,特 别是横向塑性和韧性明显降低。一般带状组织可以通过 正火来消除。
滑移面 +
滑移方向
=
滑移系
原子排列 密度最大的 晶面
滑移面和 该面上的一 个滑移方向
三种典型金属晶格的滑移系
晶格 滑移面 {110}
体心立方晶格 {111} {110}
面心立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
{111}
滑移 方向
滑移系
6个滑移面
×
2个滑移方向
=
12个滑移系
BCC
4个滑移面
×
3个滑移方向
=
12个滑移系
35
这是因为此时的变形量较小,形 成的再结晶核心较少。当变形度 大于临界变形度后,则随着变形度 的增大晶粒逐渐细化。当变形度 和退火保温时间一定时,再结晶 退火温度越高,再结晶后的晶粒 越粗大。
36
再结晶晶粒大小随加热温 度增加而增加。
临界变形度处的再结晶 晶粒特别粗大
变形度大于临界变形 度后,随着变形度的增 大晶粒逐渐细化
41
(2) 出现纤维组织 在热加工过程中铸态金属的偏析、 夹杂物、第二相、晶界等逐渐沿变 形方向延展,在宏观工件上勾画出 一个个线条,这种组织也称为纤维 组织。纤维组织的出现使金属呈现 各向异性,顺着纤维方向强度高, 而在垂直于纤维的方向上强度较低。 在制订热加工工艺时,要尽可能使 纤维流线方向与零件工作时所受的 最大拉应力的方向一致。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二、再结晶 1. 再结晶过程及其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 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 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或压扁)、破碎的 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 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变形金属进 行再结晶后,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而 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加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此时内应力全部消失,物理、化学性能基本上 恢复到变形以前的水平。再结晶生成的新的晶 粒的晶格类型与变形前、变形后的晶格类型均 一样。
二、再结晶 1. 再结晶过程及其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 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 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或压扁)、破碎的 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 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变形金属进 行再结晶后,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而 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加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此时内应力全部消失,物理、化学性能基本上 恢复到变形以前的水平。再结晶生成的新的晶 粒的晶格类型与变形前、变形后的晶格类型均 一样。
3.3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 变化 金属经塑性变形后,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 很大的变化。如果对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 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又会发生变化。随着加 热温度的提高,变形金属将相继发生回复、再 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
一、回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低温度进行加热,会发生回复 过程。 产生回复的温度T回复为: T回复=(0.25~0.3)T熔点 式中T熔点表示该金属的熔点, 单位为绝对温度 (K)。 由于加热温度不高, 原子扩散能力不很大, 只是 晶粒内部位错、空位、间隙原子等缺陷通过移动、复 合消失而大大减少,而晶粒仍保持变形后的形态, 变 形金属的显微组织不发生明显的变化。此时材料的强 度和硬度只略有降低,塑性有增高,但残余应力则大 大降低。工业上常利用回复过程对变形金属进行去应 力退火、以降低残余内应力,保留加工硬化效果。
材料力学 第三章 应变理论
ij 称为柯西应变张量或小应变张量
其实体表示形式为 1 u u 2
是二阶对称张量,只有六个独立分量。
§3-1 位移和变形
在笛卡尔坐标系中,其常用形式为
11
u1 x1
u x
x ,12
21
1 2
u1 x2
u2 x1
1 u
2
y
v x
xy
yx
22
u2 x2
v y
i
ji
ui x j
j
1
i
ui x j
j
i
可由位移梯度分量 ui 和线元正应变 计算任意方向线元
变形后的方向余弦。x j
考虑两线元间的夹角变化
t cos , t t 2 t 1 1
t
1 t t 2 t
§3-2 小应变张量(几何方程)
若变形前两线元互相垂直,即 t 0
u j xi
ei ej
E 1 u u u u 2
➢ 按照欧拉描述还可以定义描述大变形的阿尔曼西(Almansi,E)
应变张量,即
dS2 dS02 2eijdxidxj
eij
1 2
ui xj
u j xi
um xi
um xj
它也是二阶对称张量
由此可见:物体无变形(线元长度不变,仅作刚体运动)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应变张量处处为零。
令 为变形后线元间直角的减小量,则由上式可得
cos
2
cos , t
2 t 2ij it j 2t
通常定义两正交线元间的直角减小量为工程剪应变 t ,即
t 2t 2 t 2ijit j
若 , t 为坐标轴方向的单位矢量,例如 i 1, t j 1(i j)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整理课件
3
2.孪生
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孪晶面)和晶 向(挛晶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所发生的切变称为孪生。
孪生与滑移的区别是: 1)孪生所需要的临界切应力比滑移大得多,变形速度极快。 2)发生切变、位向改变的这一部分晶体称为孪晶带或孪晶。 3)孪晶中每层原子沿孪生方向的相对位移距离是原子间距的分数。
⑶形变织构的产生 当变形量很大(70%以上)时,会使绝大部分 晶粒的某一位向与外力方向趋于一致,形成特殊的择优取向。择优取
向的结果形成了具有明显方向性的组织,称为织构。
整理课件
9
3.2.3 塑性变形产生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 金属表层与心部的变形量不同会形成表层与心部之间的
宏观内应力; 晶粒彼此之间或晶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变形不均匀会形成
⑴纤维组织形成 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 量的增加晶粒形状发生变化,沿变形方向被拉长或压扁。
当拉伸变形量很大时,晶粒变成细条状,金属中的夹杂物也被 拉长,形成所谓纤维组织。
变形前后晶粒形状变化示意图
整理课件
8
⑵亚结构形成 金属经大量的塑性变形后,大量的位错聚集在 局部地区,将原晶粒分割成许多位向略有差异的小晶块,即亚晶粒。
整理课件
4
3.1.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1.晶粒取向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在多晶体中,各个晶粒内原 子排列的位向不一致,这样 不同晶粒的滑移系的取向就 会不同。
作用在不同晶粒滑移系 上的分切应力会有差别,分 切应力最大的那些晶粒最先 开始滑移。多晶体金属的塑 性变形将会在不同晶粒中逐 批发生.
《材料力学》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四、温度应力、装配应力 一)温度应力:由温度引起杆变形而产生的应力(热应力) 。 温度引起的变形量—— L tL 1、静定问题无温度应力。 2、超静定问题存在温度应力。 二)装配应力——预应力、初应力:由于构件制造尺寸产生的制造误差,在装配时产生变形而引起的应 力。 1、静定问题无装配应力 2、超静定问题存在装配应力。 轴向拉压变形小结 一、拉压杆的变形(重点) 1、轴向变形:轴向尺寸的伸长或缩短。 2、横向变形:横向尺寸的缩小或扩大。 3、横向变形系数(泊松比) : 4、变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或温度影响下所引起的形状尺寸的变化。 5、弹性变形——外力撤除后,能消失的变形。 6、塑性变形——外力撤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 3、横向变形系数 7、位移——构件内的点或截面,在变形前后位置的改变量。 8、正应变——微小线段单位长度的变形。
4、求变形: L
FN L EA
LAB
FNAB LAB 240 3.4 104 2.67(m m) EAAB 2.114.54
LCD 0.91mm LEF 1.74mm
5、求位移,变形图如图
LGH 1.63mm
D
LEF LGH DG LGH 1.70 mm EG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第三章
一、概念 1、轴向变形:轴向尺寸的伸长或缩短。 2、横向变形:横向尺寸的缩小或扩大。 二、分析两种变形
轴向拉压变形
§3—1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b
L F F
b1
L1
1、轴向变形:Δ L=L1-L ,
L L F L (2) 、在弹性范围内: L N A
(1) 、轴向正应变线应变:
第三章金属的结晶变形与再结晶
1.金属滑移的机理; 2.加工硬化的位错理论。
§ 3-1 纯金属的结晶
一、几个概念
1、结晶:物质从液态冷却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
固。若凝固后的固体为晶体称为结晶。
凝固后是否形成晶体与液体的粘度和冷却速度有关。 粘度大,液体粘稠,相对运动困难,凝固时极易形 成无规则结构。
冷却速度直接关系到原子或分子的扩散能力。当冷 却速度大于107ºC/S时,可阻止金属及合金的结晶, 获得非晶态金属材料。
晶粒大小与金属强度的关系
五、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
同素异晶转变: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金属由一 种晶格类型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类型的现象。
与结晶过程相似,同素异晶转变也是一个重结晶过 程。遵循着结晶的一般规律。只是同素异晶转变在 固态下进行,原子的扩散较难,转变时需要较大的 过冷度。若转变时晶格的致密度有改变,将引起晶 体体积的变化,使其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大多数金属没有同素异晶转变,而铁、锰、锡等金 属有同素异晶转变。如铁
在金属晶体中,铁的同素 异晶转变最为典型,也是 最重要的。纯铁的冷却曲 线如右图所示。
-Fe、-Fe、 -Fe是铁 在不同温度下的同素异构 体。 -Fe和-Fe都是体 心立方晶格,分别存在于 熔点至1394℃之间及 912℃以下。-Fe是面心 立方晶格,存在于 1394℃~912℃之间。
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
§3-2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
金 属与合金的铸态组织中往往具有晶粒粗大不均匀、组织不 致密和成分偏析等缺陷,因此金属材料经冶炼浇注后大多要 进行各种压力加工,如轧制、锻造、挤压、拉拔等,制成型 材和工件再予使用。
金属经压力加工,不仅改变了外形,而且也使材料内部的组 织和性能发生很大变化,讨论金属的塑性变形规律和塑变后 加热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压力加工的实质就是塑性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3 残余应力
随着形变量的增加,晶体 的强度增加、塑性下降的 规律(加工硬化)。 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也 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电 阻率增加,电阻温度系数 降低,热导率下降,抗腐 蚀性减弱。
思考题
要求将铜丝的屈服强度由10000psi 提高至 15000psi 。试 比较用冷加工强化和加锌强化后导电率的变化。
图 晶体的扭折示意图
第三节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实际使用的金属材料中, 绝大多数都是多晶材料。 虽然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基 本方式与单晶体相同。 但实验发现,通常多晶的 塑性变形抗力都较单晶高。
图 锌的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应力-应变曲线
§3.3.1 多晶体塑性变形过程
在多晶体中,由于相邻各个晶粒的位向一般都不同,因而 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作用在各晶粒滑移系上的临界分切应 力值也各不相同,处于有利取向的晶粒塑性变形早,反之 则晚。 前者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必然受到周围未发生塑性变形 晶粒的约束,导致变形阻力增大。 同时为保持晶粒间的连续性,要求各个晶粒的变形与周围 晶粒相互协调。
对所有的{111}面,φ角是 相同的,为54.7°。 对[101]、[101]、[011]和 [011]方向, 角也是相同的, 为45°。 锥体底面上的两个<110> 方向和[001]垂直。 因此,锥体上有4×2个滑 移系具有相同的施密特因 子,当达到临界切应力时 可同时开动。
图fcc晶体中复滑移
{0001} {1010}
<111>
<1120> <1120>
33.8
0.81 13.7
4.滑移时的晶体转动
图 滑移时的晶体转动 a.压缩 b.拉伸
图 拉伸时晶体转动机制示意图
5.多滑移 由于很多晶系具有多组滑移系,决定滑移系能否开动的 前提条件是其分切应力能否达到其临界值,当某组滑移系 开动后,由于不断发生晶面的转动,结果可能使得另一组 滑移系的分切应力逐渐增加,并最终达到其临界值,进而 使得滑移过程能够沿两个以上滑移系同时或交替进行,这 种滑移过程就称为称多滑移。
图 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系
由于体心立方结构是一种非密排结构,因此其滑移面并不 稳定,一般在低温时多为{112},中温时多为{110},而高 温时多为{123},不过其滑移方向很稳定,总为<111>,因 此其滑移系可能有12-48个。
图 bcc晶体{112} 和{123}面的滑移系
3.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对滑移真正有贡献的是在 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上的 分切应力,也只有当这个 分切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 后,滑移过程才能开始进 行,这时的分切应力就称 为临界分切应力。
图 锌晶体中的形变孪晶和铜晶体中的退火孪晶组织
形变孪晶:在形变过程中形成的孪晶组织,在金相形貌上 一般呈现透镜片状,多数发源于晶界,终止于晶内,又称 机械孪晶。 退火孪晶:变形金属在退火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孪晶组织, 一般孪晶界面平直,且孪晶片较厚。
§3.2.3 晶体的扭折
在一些晶体中,由于某些 特殊原因,既不能进行滑 移也不能进行孪生的晶体 将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塑性 变形。 扭折是一种发生在晶体中 的局部弯曲 。
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虽然工程中应用的通常是多 晶, 但多晶体的变形是和其 中各 个晶粒变形相关的。因 此,单 晶体的变形是金属变 形的基 础。 单晶受力后,在它晶面上可以分解出平行于晶面和垂直于 晶面的两个分量,前者称为切应力,后者称为正应力。 切应力产生塑性形变而正应力不产生塑性形变。
6.交滑移 两个或两个以上滑移面沿 着同一个滑移方向同时或 交替进行滑移的现象,称 作交滑移。
交滑移
§3.2.2 孪生
单晶体中如果滑移系由于 某些情况而不能开动,就 会发生另一种重要的变形, 这就是孪生。 在金相显微镜下一般呈带 状,称为孪晶带。
1.孪生的晶体学 孪晶是晶体内部的一种均匀切变过程。 面心立方 {111}面为孪生面,<112>为孪生方向。fcc晶体 是一系列平行的(111)面所构成(按ABCABC…规律)。若晶 体中局部的几层(111)面沿[112]方向均匀移动 。 均匀移动是指每一个(111)面的移动距离,这是相对于其 最临近晶面而言。
(112)[111] (112)[111] (1012)[1011]
2.孪生变形的特点 (1)孪生是在应力集中的局 部区突然萌生,萌发于局 部应力高度集中的地方。 (2)孪生所需的切应力比滑 移所需的要大10~100倍。 (3)孪生形核难,长大快, 通常以猝发的方式形成并 使应力-应变曲线上呈现锯 齿状 。
图 弹性模量与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
表 几种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 材料 E/104MPa 泊松比
钢
铜
20.7
11
0.28
0.35
聚乙烯
橡胶 氧化铝
0.3
10-4~10-3 40
0.38
0.49 0.35
滞弹性
在低于弹性极限的应力范围内,实际固体的应力和应变不 是单值对应关系,往往有一个时间的滞后现象,这种特性 称为滞弹性。
图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弹性的实质是原子作用势 的不对称性。 可以用双原子模型来解释。
图 双原子模型
弹性变形的主要特点是: (1)可逆性 去掉外力,变 形就消失。 (2)线性 应力和应变间满 足直线关系。 (3)弹性变形量小 一般说 来,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 的弹性变形很小,高聚物 材料的弹性变形可以比较 大。
§3.2.1 滑移
1.滑移现象 如果对经过抛光的退火态 工业纯铜多晶体试样施加 适当的塑性变形,然后在 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就可 以发现原抛光面呈现出很 多相互平行的细线。
图 工业纯铜中的滑移线
在普通金相显微镜中发现 的滑移线其实由多条平行 的更细的线构成,现在称 前者为滑移带,后者为滑 移线。
图 三种常见结构的纯金属单晶 体处于软取向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3.4.2 形变织构
多晶体变形时,各晶粒的 滑移也将使滑移面发生转 动。 当塑性变形量不断增加时, 多晶体中原本取向随机的 各个晶粒会逐渐调整到其 取向趋于一致,这样就使 经过强烈变形后的多晶体 材料形成了择优取向,即 形变织构。
图 形变织构形成示意图
图 形变织构形成的制耳
• 根据形成的条件不同,形变织构可分为丝织构和板织构。 • 实际上,无论形变进行的程度如何,各晶粒都不可能形成 完全一致的取向。 • 形变织构的出现会使得材料呈现一定程度的各向异性,这 对材料的加工和使用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加工过程中 的“制耳”现象就是我们所不希望出现的;而变压器用硅 钢片的(100)[001]织构由于其处于最易磁化方向,则是我 们所希望的。
对只有两个晶粒的双晶试 样拉伸结果表明,室温下 拉伸变形后,呈现竹节状。 说明室温变形时晶界具有 明显强化作用。
图 位错塞积
§3.3.2 晶粒大小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实验表明,多晶体的强度 随其晶粒的细化而增加。 Hall-Patch关系:
s 0 kd
1 2
图 屈服强度与晶粒尺寸的关系图
E E
E G 2(1 )
弹性模量是材料结合强度的标志之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1)结构 弹性模量与原子序数呈周期性变化趋势。 (2)温度的影响 T升高,热振动加剧,晶格势能发生变 化,E下降。 (3)合金元素的影响 一般说来,E对结构不敏感。少 量的合金元素不影响E,但大量的合金化,可使E发生显 著变化。这是因为固溶体中溶质元素在周围晶体中引起畸 变,从而使E下降。
图 临界分析应力分析图
cos cos
cos cos 称为取向因子
s c s cos cos
τc称为临界分切应力,是 一个与材料本性以及试验 温度、加载速度等相关的 量,与加载方向等无关。
图 镁单晶屈服应力与晶体取向的关系
图 一些金属单晶的临界分切应力
图 三种常见结构的纯金属单晶 体处于软取向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2.多晶体的应力-应变曲线 多晶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它不 具备典型单晶体的第Ⅰ阶段-易滑移阶段。 因为晶粒位向不同,各晶粒变 形需相互协调,至少有5个独 立的滑移系开动,一开始便是 多滑移,无易滑移阶段。
图 锌的单晶与多晶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 滑移带形成示意图
2.滑移系 晶体中的滑移只能沿一定的晶面和该面上一定的晶体学方 向进行,我们将其称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往往是晶体中原子最密排的晶面和晶向, 这是由于最密排面的面间距最大,因而点阵阻力最小,容 易发生滑移,而沿最密排方向上的点阵间距最小,从而使 导致滑移的位错的柏氏矢量也最小。 每个滑移面以及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称为一个滑移系, 滑移系表明了晶体滑移时的可能空间取向。
图 铜单晶在4.2K的拉伸曲线
宏观上,都是切应力作用 下发生的剪切变形; 微观上,都是晶体塑性变 形的基本形式,是晶体的 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 相对另一部分的移动; 都不会改变晶体结构; 从机制上看,都是位错运 动结果。
滑移不改变晶体的位向, 孪生改变了晶体位向; 滑移是全位错运动的结果, 而孪生是不全位错运动的 结果; 滑移是不均匀切变过程, 而孪生是均匀切变过程; 滑移比较平缓,孪生则呈 锯齿状; 两者发生的条件不同,孪 生所需临界分切应力值远 大于滑移。
(a)孪晶面与孪生方向 (b)孪生变形时晶面移动情况 图 面心立方晶体孪生变形示意图
表 一些晶体中的常见孪生要素
晶体结构 fcc
合金系 Al,Cu-Al,Au-Ag
孪生要素 (111)[112]
bcc
bcc bcc hcp
α-Fe
W Cu-Zn(β) Zn,Cd,Be,Mg,Zn-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