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倒伏及其评价方法
作物倒伏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作物倒伏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实验旨在研究作物倒伏的测量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2)测量工具:卷尺、测力计、摄影设备等。
2. 实验方法(1)选取生长状况良好、倒伏程度不同的作物作为实验对象。
(2)分别对作物进行以下测量:① 倒伏角度:使用卷尺测量作物倒伏角度,计算公式为:倒伏角度 = arctan(倒伏长度 / 倒伏高度)。
② 倒伏长度:使用卷尺测量作物倒伏部分的长度。
③ 倒伏高度:使用卷尺测量作物倒伏部分的高度。
④ 倒伏力:使用测力计测量作物倒伏部分的受力情况。
⑤ 倒伏时间:记录作物倒伏的时间。
(3)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作物倒伏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倒伏角度:不同作物倒伏角度差异较大,小麦倒伏角度为20°~40°,玉米倒伏角度为30°~50°,水稻倒伏角度为40°~60°。
(2)倒伏长度:不同作物倒伏长度差异较大,小麦倒伏长度为10~20cm,玉米倒伏长度为15~30cm,水稻倒伏长度为20~40cm。
(3)倒伏高度:不同作物倒伏高度差异较大,小麦倒伏高度为5~10cm,玉米倒伏高度为10~20cm,水稻倒伏高度为15~30cm。
(4)倒伏力:不同作物倒伏力差异较大,小麦倒伏力为5~10N,玉米倒伏力为10~20N,水稻倒伏力为15~30N。
(5)倒伏时间:不同作物倒伏时间差异较大,小麦倒伏时间为3~5天,玉米倒伏时间为5~7天,水稻倒伏时间为7~10天。
2. 实验分析(1)倒伏角度、长度、高度和倒伏力与作物品种、生长环境、施肥水平等因素有关。
(2)倒伏时间与作物品种、生长环境、施肥水平等因素有关。
(3)通过测量作物倒伏的各个指标,可以了解作物倒伏的严重程度,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高产抗倒伏小麦品种选育及评价方法

高产抗倒伏小麦品种选育及评价方法高产抗倒伏小麦品种选育及评价方法介绍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高产抗倒伏是培育优良小麦品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以帮助资深创作者更好地进行高产抗倒伏小麦品种的选育和评价。
选育方法1.亲本选择:选择亲本的关键是确保其有高产和抗倒伏的表型特征。
可以参考历史品种和优秀的杂交组合作为亲本。
2.杂交组合:通过杂交组合的方式,利用不同亲本的优势特点,培育出新的品种。
可以尝试不同的组合,以获得高产稳定的杂交品种。
3.群体选择:通过群体选择的方式,选取高产抗倒伏特征的个体作为后代亲本,以进一步提高群体的整体表型。
评价方法1.产量:对品种进行产量评价是选育高产小麦品种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收获时的结实粒数和千粒重来进行产量评估。
2.稳定性:稳定性评估可以通过多地点多年的试验来进行,评估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表现。
3.抗倒伏性:通过人工诱导倒伏试验来评估品种的抗倒伏性能。
可以根据倒伏角度和倒伏面积来进行评价。
结论通过亲本选择、杂交组合和群体选择等方法,可以培育出高产抗倒伏的小麦品种。
在评估时,要注重产量、稳定性和抗倒伏性的评价,以选择出具备优良特征的品种。
这些方法和技术对于小麦品种选育的成功至关重要,希望本文能为资深创作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参考。
选育方法4.遗传改良:通过遗传改良的手段,如基因组编辑或转基因技术,可以引入抗倒伏和高产特征的基因到小麦品种中,从而提高其抗倒伏能力和产量。
这种方法能够快速获得具有理想特征的品种,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风险和安全性问题。
5.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和筛选具有抗倒伏和高产特征的基因型。
通过与相关性状的遗传连锁分析,可以选择具有理想特征的基因型作为亲本,提高选育效率。
评价方法4.耐倒伏指数:通过测量小麦植株在倒伏前后的高度,计算耐倒伏指数。
指数越高,代表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
5.茎秆抗折强度:通过测量小麦茎秆的抗折强度,评估品种的倒伏抗性。
探讨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

探讨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摘要:倒伏影响水稻的产量和水稻的品质,对提高水稻倒伏指数贡献大的因素很多,矮化育种使水稻品种的抗倒性明显增强,高抗型的茎秆在抗倒性状明显优于其他类型。
通过筛选基部节间短干重大维管束多的品种,建立水稻抗倒伏评价体系,根据倒伏指数进行评价对提高水稻抗倒性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理机制评价方法水稻抗倒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生物学产量是实现水稻高产的物质基础,提高水稻单产是水稻育种和生产的重要课题。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实现超级稻育种是一种有效途径,它主要是从株型改良入手,要提高源的积累以及转化,努力取得新的突破,才能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
1 倒伏对水稻的影响水稻的倒伏不但可以导致产量下降,而且引起品质变劣。
提高水稻生物产量的途径包括增加水稻群体生产能力,增加水稻个体的生产能力,和化学促控措施提高水稻植株的生产能力。
倒伏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通过增加株高来实现超级稻产量突破,克服倒伏的严重性和对产量造成的损失,必须克服因株高过高而引起倒伏的问题。
在高肥水栽培或生育后期,水稻倒伏多由外界因素引起的,水稻倒伏一般是发生在抽穗后,如遇到不利气候(暴风雨等)条件下都会引发倒伏。
倒伏导致植株衰老,倒伏导致米质变劣,水稻倒伏后,通风透光条件差,会妨碍干物质的积累而造成瘪粒,加之田间湿度大,使结实率下降,使下部叶片迅速枯黄腐烂,使结实率下降,功能叶面积急剧下降,直接影响水稻籽粒的产量。
影响水稻倒伏的因子。
株高过高或下部节间过长是倒伏重要原因,一般来说,茎秆越粗,其抗倒性越强,确保不倒伏的前提下,有必要适当增加株高,基部茎秆的性状与抗倒伏能力关系密切。
茎秆的抗倒伏能力是茎秆的物理特性的综合表现出来,所受的弯曲力较大时,易发生弯曲型倒伏,增强茎秆的物理强度,叶鞘抱茎越紧,水稻茎秆的机械强度特性是茎秆的硬性和弹性的综合属性,不易被暴风雨刮倒,抗倒性较强。
茎秆的抗倒伏质量与茎秆的解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8篇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8篇第1篇示例: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而倒伏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倒伏会造成稻谷质量下降、产量减少甚至无法收割等严重后果,因此研究水稻抗倒伏的生理机制及评价方法至关重要。
一、水稻抗倒伏的生理机制1. 钙离子调控:钙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能够增加细胞壁的强度,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钙还能够调节植物内的多种生长激素,影响植物茎秆的生长和发育。
2. 硅元素增强:硅是水稻生长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能够增加细胞壁的机械强度,提高水稻抗风倒的能力。
硅元素还能够促进水稻的吸收养分,增强植株的抵抗力。
3. 生长调节素:生长调节素,如赤霉素、赤脱氢酸等,能够调节植物茎秆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4. 抗逆基因:水稻中存在一些抗逆基因,能够提高水稻植株对外界逆境的抵抗力,包括抗风倒能力。
1. 利用倾倒试验: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人为制造倒伏的环境,观察各品种或各处理下水稻的倒伏状况,从而评价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2. 测量茎秆抗折强度:通过测量水稻茎秆的抗折强度,来间接评价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抗折强度越高,说明水稻茎秆的机械强度越大,抗倒伏能力越强。
3. 耐压性测定法:利用专门的设备对水稻茎秆进行压力测试,观察水稻茎秆在不同压力下的变形情况,从而评价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4. 形态指标分析法:通过分析水稻倒伏后的植株形态指标,如根部结构、株高、叶面积等,来评价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形态指标越好,说明水稻抗倒伏能力越强。
在水稻种植中,及时采取措施提高水稻抗倒伏的能力,能够有效减少因倒伏而造成的损失,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及评价方法的完善,进一步提高水稻抗倒伏的能力,为水稻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第2篇示例: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倒伏的影响。
倒伏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因此研究水稻抗倒伏的生理机制和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水稻抗倒伏的生理机制和评价方法展开探讨。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其中,稻谷是水稻的主要产量部分,在稻谷丰收的过程中,稻秆的支撑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气候异常、病虫害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导致水稻秆折断、倒伏等现象,从而影响稻谷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研究水稻的抗倒伏生理机制和评价方法非常重要。
1. 高效光合作用:水稻的叶片是光合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通过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可以减轻秆的压力,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2. 延长秆高:通过选育或基因改良等方法,延长水稻秆高度,使稻秆持续增长到收获前,增加承重能力。
3. 增强秆的机械强度:通过加强秆的细胞壁和细胞间连结,提高秆的机械强度,从而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4. 合理施肥:通过施肥,尤其是施用氮肥,可以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光合作用效率,增强秆的机械性能和抗倒伏能力。
5. 调节激素合成和分泌:激素在水稻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当地增加物质积累和细胞增长,可以增加秆的机械性能,提高抗倒伏能力。
1. 入耳率、重实量等指标:入耳率和重实量是评价水稻品质和产量的重要指标,它们与水稻抗倒伏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2. 秆粗、秆粗比、秆粒比等指标:这些指标与秆的承重能力有关,秆粗越粗,秆粒比越低,说明水稻的抗倒伏能力越强。
3. 倒伏面积、倒伏角度等指标:倒伏面积和倒伏角度是评价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常用指标,其中倒伏面积越小,倒伏角度越大,说明水稻的抗倒伏能力越强。
4. 拒水性和气孔阻力:水稻的拒水性和气孔阻力对其耐逆性和抗倒伏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适当地降低水稻的拒水性和气孔阻力可以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综上所述,水稻的抗倒伏生理机制和评价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水稻倒伏原因及评价倒伏方法的研究进展

我 国的南方稻 区 , 主要是 由于 茎秆 基部较 细 、 机械组 织不 发 达引起¨ 。而生 产实 践 中发 生 的大部 分水 稻倒 伏 , 兼有 根 倒伏和茎秆倒伏 的综合性特征 。
2 2 倒 伏 指 数 .
中的物质供应 不畅 , 光合 产物 的运 输 和贮 藏受 阻 , 实率 明 结 显下 降 , 限制产量潜力 的发 挥 , 响农 产 品品质 ; 影 机械 收获效
品种在混作情况下 的差异 。
2 1 倒 伏 部 位 的 分 类 .
水稻倒伏有茎 秆倒 伏 和根倒 伏两 种 。根倒 伏 即发生 在 稻株根际的全株倒 伏 , 主要 是 由于 水稻根 系人 土较浅 、 层 下 根系发育差所 致 。茎秆 倒 伏 的发生 更 为普遍 , 出现 在 易
K n oa】 驯指出作物发生倒伏 后 , 植株郁 闭 , 片不能有 效 叶 地进行光合作 用 ; 秆 中输 导 组织 受到 损伤 , 物 正常生 长 茎 作
3 黑龙江省农 垦科学 院 水稻研究所 , . 黑龙江 佳 木斯 14 0 ) 5 0 7
摘 要 : 对 水 稻 倒 伏 问题 , 针 简要 地 分 析 水 稻 倒 伏 的 原 因。 从 水 稻 倒 伏 的 原 因 出发 , 绍 了 水稻 抗 倒 伏 上 的 评 介
价方法。其 中着重从倒伏指数 、 倾斜 角度 、 茎秆 系数 、 抗折力矩等方 法诠释 了作物 的倒伏机制 。
一
们对稻米的品质和产量要求越来 越高 , 发展高产 优质稻 大力
米已势在必行 。
衡 量水稻 的抗倒伏能力 。前人对 此进行 了很多尝试 , 中最 其 直 观、 最简便 的方 法是 被人们 广 泛应用 的倒 伏分级 法 , 即根
水稻的倒伏不但可 以导致 产量下 降 , 稻米 的品质和食 使 味变差 “ , J同时给收割脱 粒带来不 便 , 出现落粒 、 发芽 现 穗 象, 增加稻谷 损失 率 , J限制 了产 量潜 力进 一步 提高 J 。据 李文熙等 测算 , 乳熟期 倒伏 减产 3 % , 熟期 与黄熟 ” 水稻 4 腊 期倒伏分别减 产 2 % 。因此 , 伏 问题 仍然 是 当前 水 稻 高 1 倒 产、 稳产 和优 质的重要限制 因子 。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84XIANGCUN KEJI 2019年2月(下)或长放,逐年培养结果枝组。
夏季修剪主要是开张骨干枝角度、疏除过密枝及新梢摘心等。
第二,结果树修剪。
关于骨干枝修剪,各骨干枝延长枝剪留30~40cm ,树势旺适当留长,细弱的适当短。
长势强的主枝适当疏除部分强枝,多缓放、轻短截;对弱主枝,少疏枝,多短截。
对背后枝、下垂枝有用的尽量利用,无用的及早加以控制。
对徒长枝培养成结果枝组,或补充空间,徒长枝过旺,夏季摘心或冬季短截。
关于辅养枝修剪,辅养枝应轻剪缓放;辅养枝影响骨干枝生长较轻时,去强留弱,适当疏枝,轻度回缩;影响较重时,从基部疏除。
关于结果枝组修剪,中庸枝,第1年中度短截,第2年全部缓放或疏除直立枝、保留斜生枝缓放,逐年培养成中、小型枝组;较粗壮枝,第1年较重短截,第二年再在适当部位回缩,培养成中、大型结果枝组。
4.1.3病虫害防治。
①黑胫病,萌芽前喷5°Be 石硫合剂;刮除病斑后在伤口处用2%的70%甲基硫菌灵进行涂抹。
②枝枯病和煤污病,加强修剪,增加树体通风透光条件;休眠期喷5°Be 石硫合剂。
③大青叶蝉,若虫或成虫期喷0.05%~0.1%的1%苦参缄溶液防治。
④蚜虫、红蜘蛛及介壳虫,休眠期喷5°Be 石硫合剂。
4.2黄芪管理4.2.1松土除草。
移栽当年中耕除草三四次,第1次结合间苗进行,第2次苗高7~8cm 时进行,第3次定苗后进行,以后视田间杂草情况进行。
第2年于4、6月及9月各中耕除草一次。
4.2.2追肥。
移栽第一、二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3次,第1次追肥结合第2次中耕除草进行,施磷酸二铵300~450kg/hm 2;第2次结合第3次中耕除草进行,施过磷酸钙75kg/hm 2、硫酸钾150kg/hm 2;第3次在入冬苗枯后施磷酸二铵450kg/hm 2,施后培土防冻。
每次施肥均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
4.2.3病虫害防治。
抗倒伏指数综合性评价

从力学角度研究小麦茎杆的抗倒伏性,对小麦抗倒伏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旨在弄清小麦倒伏与茎秆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小麦超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 小麦茎秆的力学模型小麦穗长与小麦株高相比很小,把小麦穗重量看作集中力作用在茎杆上,小麦茎秆看作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均质长细杆,茎秆横截面为空心椭圆截面,茎秆的自重Q ql =。
2 抗倒伏的力学分析小麦茎秆通常可视为直线生长,当重心较小时,横向作用力(如风雨等)使茎秆发生弯曲,使用力作用后,回复直线生长状态,随着植株重力的增加,横向作用力虽消失,但茎秆仍保持弯曲的形状,而不能再恢复其原有的直线状态,使直线平衡变为不稳定平衡,即进入倒伏的临界平衡状态。
用cr q 表示临界状态时茎秆单位长度的自重,cr P 表示临街状态的穗重。
茎秆在临界力cr cr q P 、作用下,在微弯曲状态下处于不稳定平衡,其绕曲线近似方程可按下式来表达233(3)2v Lx x L δ=- (1) 其中δ为位移参数由此可得秆的势能∏为 22233332165cr cr EI q P L Lδδδ∏=-- 式中E 为秆的弹性模量。
由势能驻值原理0δ∂∏=∂ 可得 2345636418()35cr cr p EI q L h Lh h L L+-+= 而穗位高可取为茎秆的高度,即h L =。
则上式可化为35516cr cr Q EI P L += (2) 式中cr cr Q q L =为在临界平衡状态时的茎秆自重,2(3)4I a b b t π=+,a 为茎秆椭圆的长轴,b 为茎秆椭圆的短轴,t 为茎秆的壁厚。
由此可知:茎秆越高,茎秆越易倒伏,这与前面的结果一致;茎秆越粗(截面的长轴和短轴越大),临界力越大,茎秆越不易倒伏;茎秆壁越厚,临界力越大吗,茎秆越不易倒伏。
这是从单一性状分析的结果。
3 抗倒伏综合评价令5,;16cr cr cr cr cr Q W P W Aσ+==cr W 表示临界力,cr σ为截面的临界应力。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种植面积广、产量大的特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倒伏的影响,造成产量的损失。
研究水稻抗倒伏的生理机制和评价方法,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抗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1. 根系发育水稻的根系发育对其抗倒伏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较发达的根系可以增加植株的稳固性,降低倒伏的风险。
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管理,可以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提高其抗倒伏的能力。
2. 茎秆力学性状水稻茎秆的力学性状也是影响水稻倒伏的重要因素。
茎秆的壁厚、茎段长度、茎秆的纤维组织等都可以影响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通过选育抗倒伏品种或者优化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改善水稻茎秆的力学性状,提高其抗倒伏的能力。
3. 植物激素调控植物激素在水稻抗倒伏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发现,植物激素如赤霉素、脱落酸等可以影响水稻茎秆的力学性状,进而影响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调控植物激素的合成、代谢和信号转导通路,可以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二、水稻抗倒伏评价方法1. 倒伏指数倒伏指数是评价水稻抗倒伏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水稻倒伏程度的观测和记录,计算倒伏指数,可以客观地评价水稻抗倒伏能力的优劣。
2. 植株稳定性评价植株稳定性评价是通过对水稻生长过程中植株的稳定性进行观测和记录,评价水稻抗倒伏能力的一种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了解不同品种或不同处理下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水稻抗倒伏的生理机制和评价方法是当前水稻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水稻抗倒伏的生理机制,可以为选育抗倒伏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改进和优化水稻抗倒伏评价方法,可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水稻抗倒伏能力,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水稻抗倒伏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作物抗倒伏性研究方法

定仪器国内有 # 吉 C &型 玉 米 茎 秆 硬 度 计 ) AB ’ D ( 林 农 科 院 研 制8 $ 作物茎秆抗倒伏强度测定
E ( 仪’ %国外还有 F & G C! ?型 H 3 , + 4 1 = 5推拉压力 ’ I ( 仪$ 日本渡边利通 还介绍了 J * K L C &型 断
折负荷测量仪 $ 可取代 M $ C#型弯曲试验仪 $ N 能利用不同附件做多项测定 % 作 物 茎 秆 压 碎 强 度 必 须 将 茎 秆 采 回 室 内$ 自动干燥 $ 用自动水压机垂直压榨 $ 测定使茎秆 破碎时的压力值 % 国外研究中常见 $ 但我国没有 利用此方法的报道 % 鉴于该方法测定费时费力 $ 设备不易配置 $ 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 茎秆抗拉弯强度) * + , .O 7 5 : 4 5 6 ’ F $ P ( 测 定 在 田 间 人 为 将 植 株 拉 弯 8 $ 2 + 0 7 5 6 + 3 与地面成 # 夹角 判断其抗倒性 折 弯 ? Q RD E Q $ ) > > ! "# "! 韧等 8 强弱 $ 这是传统田间感官判断抗倒性的方 法 % 贾志森和白永新 ) 在玉米上将其改造 & G G ! 8 后可进行量化测定 % 具体方法是 S 用硬木板做一 脚踏板 $ 其上固定一小滑轮 $ 用尼龙绳一端接弹 簧秤 $ 穿过滑轮 $ 另一端接植株基部 $ 脚踩踏板 $ 以 滑 轮 为 支 点$ 将植株拉引与地面成 D 夹角 E Q 时读取弹簧秤读数 % 该方法能综合评价茎秆的 水 平 抗 拉 强 度$ 但根系发育不良时不能利用此 方法 % ! " # " # 茎秆横向折断强度 ) * + , ., + 7 0 , O 0 7 , . < 测 定 王 勇 等 介 绍 了 小 麦 茎 秆 抗 8 4 5 62 + 0 7 5 6 + 3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
倒伏是指水稻茎秆不能保持竖直生长,而是向一侧倾斜或完全倒伏在地面上。
倒伏主要是由于茎秆的力学强度不足以支撑稻穗和叶片的重量,同时也受到外力因素的影响,如风、雨等。
研究水稻的抗倒伏生理机制和评价方法对于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抗倒伏的生理机制主要涉及茎秆力学性能和茎秆数值解剖结构两个方面。
茎秆力学性能是影响水稻抗倒伏能力的重要因素。
茎秆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弯曲力被称为茎秆的抗弯刚度,抗弯刚度越高,茎秆就越能够抵抗外部力的作用。
茎秆的抗压强度也是影响水稻抗倒伏的关键因素。
茎秆的抗压强度越高,就越能够保持直立的姿态。
研究表明,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的抗弯刚度和抗压强度呈正相关。
茎秆的数值解剖结构也对水稻的抗倒伏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茎秆截面积的大小决定了茎秆承受力的大小,茎秆截面积越大,茎秆的机械强度就越高,抗倒伏能力也相对增强。
茎秆的细胞壁厚度和纤维素含量也与抗倒伏能力相关,细胞壁厚度和纤维素含量越高,茎秆的抗倒伏能力就越强。
针对水稻抗倒伏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田间评价和室内评价两种。
田间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倒伏率、茎秆高度和株高等指标测定。
倒伏率是指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出现倒伏的植株比例,可以用来评估水稻的整体抗倒伏能力。
茎秆高度是指从地面到最后一片叶子的高度,也是衡量水稻抗倒伏能力的重要指标。
株高是指从地面到第一朵穗的高度,株高越高,茎秆越长,抗倒伏能力相对较强。
室内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茎秆强度测定和茎秆断裂伸长率等指标测定。
茎秆强度是指茎秆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可以利用力学试验仪测定茎秆的抗弯刚度和抗压强度。
茎秆断裂伸长率是指茎秆在破坏前的延伸程度,可以用来评估茎秆的韧性和抗拉性能。
研究水稻的抗倒伏生理机制和评价方法可以为选育抗倒伏品种和合理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抗倒伏性能测试与评价的研究

小麦抗倒伏性能测试与评价的研究刘水利;柴守成;薛永增;张东升【摘要】抗倒是小麦高产育种的主要目标,抗倒鉴定是育种的必要环节.目前我国对抗倒力矩和茎秆弹性等指标缺少简便、准确的测量仪器,小麦品种抗倒性鉴定基本处在以株高等直观指标为主的水平.利用最新设计的小麦抗倒电子测量仪测出的基部茎段最大抗折力矩和临界弯曲角,结合株高、重心高和茎秆重力等重要指标,采用临界分析法计算小麦最大风载荷力,以此为抗倒指数,以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作对照,以10%差异作为分级标准,将抗倒指数划分为5个等级,根据抗倒级别判定抗倒性大小.分析并提出了主茎与分蘖按1∶2取样,密度为600万穗/hm2,在子粒形成期测量,初步构建了小麦茎秆抗倒性能评价体系.用该体系评价小麦茎秆抗倒性能具有相对全面、准确、客观和明了的优点,对抗倒伏研究和高产育种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28【总页数】4页(P11313-11316)【关键词】小麦;抗折力矩;株高;电子测量仪;抗倒指【作者】刘水利;柴守成;薛永增;张东升【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管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管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管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倒伏是造成小麦减产的重要原因,减产幅度最高可达36%左右。
倒伏也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机械收割。
国内外对小麦倒伏十分重视,一直把抗倒伏作为育种和栽培的重要目标[1-2]。
倒伏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其中茎倒伏是小麦倒伏普遍类型,而且与品种特性关系较为密切。
品种(系)抗倒鉴定是育种的必要环节。
王勇等多采用3点横力弯曲法测定茎秆抗折力,结合株高、茎秆重力计算茎秆抗倒指数,研究小麦茎秆抗倒性能[1-7]。
这种测量方法以添加砝码或沙袋重量的多少计算茎折断所需横力大小,在接近临界点时需少量多次添加重量,比较麻烦,误差也较大;测量抗折力时,破坏了被测样本,1根茎段无法测量两个观测值,不便成对分析比较。
作物茎秆抗倒伏的力学分析及综合评价探讨

作物茎秆抗倒伏的力学分析及综合评价探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作物茎秆抗倒伏的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综合评价探讨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茎秆倒伏是作物生产中常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了解作物茎秆的抗倒伏特性,对于提高作物产量、优化种植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作物茎秆抗倒伏研究的重要性和现状,概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接着,详细阐述了作物茎秆抗倒伏的力学原理,包括茎秆的材料特性、力学模型、以及倒伏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等。
通过对茎秆力学特性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茎秆抗倒伏的内在机制。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综合评价作物茎秆抗倒伏特性的方法。
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茎秆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生理生态特性等多个方面,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作物茎秆的抗倒伏能力进行定量评估。
本文还探讨了不同作物种类、不同生长环境下茎秆抗倒伏特性的差异,为农业生产中的种植布局和品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作物茎秆抗倒伏机制的认识,也为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抗倒伏能力、优化种植结构提供了科学指导。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相信作物茎秆抗倒伏研究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作物茎秆抗倒伏的力学分析作物茎秆的抗倒伏性能是评价其机械稳定性和产量的重要指标。
倒伏不仅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还会增加收割和后续处理的难度,降低整体产量。
因此,从力学的角度对作物茎秆的抗倒伏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于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力学分析首先关注作物茎秆的力学特性,包括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抗压强度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材料力学实验获取,如三点弯曲试验、压缩试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了解茎秆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时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从而评估其抗倒伏性能。
茎秆的形态结构也是影响抗倒伏性能的重要因素。
茎秆的高度、直径、壁厚、节间长度等形态特征,以及茎秆内部纤维的排列方式和密度,都会对抗倒伏性能产生影响。
作物倒伏及其评价方法

作物倒伏及其评价方法(,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01;:华中农业大学作物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摘要:倒伏是由外界因素引发的植株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
倒伏是作物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倒伏的严重性和对产量品质所造成的损失与作物生长环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
一般来说.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措施会引发倒伏或使倒伏程度加重。
鉴于倒伏性对产量、品质的严重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作物的抗倒伏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笔者综述了对倒伏类型的划分,归纳为茎倒(折1、根倒和根茎复合倒伏三种类型.并对评价抗倒性的方法和指标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倒伏;抗倒性;评价方法;作物1 倒伏的概念1.1农作物倒伏现象倒伏是作物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1-1'>1。
倒伏的严重性和对产量以及收获品质所造成的损失与作物生长环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
一般来说,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措施会引发倒伏或使倒伏程度加重[1,2,41。
倒伏是由外界因素引发的植株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
鉴于倒伏性对产量的严重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作物的抗倒伏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1.2作物倒伏的成因作物倒伏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现象。
作物倒伏受到外界风、雨等气候因素影响,是作物倒伏的外界直接的诱导因素:作物品种抗倒伏能力不同,是作物抗倒伏的内因和根本,主要差异在基因型的不同。
品种的植株基部节间短而粗、机械组织发达、正常成熟时茎秆衰老率低的品种抗倒伏能力强,否则抗倒伏能力差、品种易倒伏:土壤、肥料等生态因素,种植方式、密度、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措基金项目:国家“十五”863项目“高油超级杂交油菜新组合的培育”.1 1 2.http://zntb.chinajourna1.net.ca施也显著影响作物倒伏程度。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发生倒伏现象,严重影响产量。
因此,研究水稻抗倒伏的生理机制和评价方法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倒伏的生理机制1.秆倒伏机理水稻秆倒伏主要是由于秸秆强度不足而导致的,影响秸秆强度因素主要有三个:(1)株型:秸秆强度与株型有关,例如,平秆型品种秸秆强度较好;(2)生长素含量:生长素含量越高,秸秆强度越强,根据实验结果,植株生长素含量高的品种秸秆强度明显高于生长素含量低的品种;(3)矮壮基因:部分矮壮基因能增强秸秆强度。
(1)秸秆质量密度:秸秆质量密度越大,其抗倒伏性越好;(2)秸秆的直径:秸秆的直径与其抗倒伏性成正相关,即秸秆直径越大,其抗倒伏性越好;(3)秸秆和根系生长的一致性:秸秆和根系的生长一致性越好,其抗倒伏性越好;(4)秸秆力学强度:秸秆的力学强度越高,其抗倒伏性越好。
3.水稻抗倒伏相关基因近年来,对水稻抗倒伏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参与水稻抗倒伏的基因主要是与秸秆强度和直径相关的基因,如OsCR4和OsDWARF11基因等。
二、抗倒伏的评价方法1. 观察法观察法主要通过人工进行现场观察,从秸秆强度、根系生长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操作方式是,在水稻抽穗前后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倒伏程度、根系长度等数据,并根据获取的数据进行倒伏抗性评价。
2. 机械试验法机械试验法主要通过定义简单机械应力,如压力、弯曲等方式,来确定水稻秆的力学性能。
具体操作方式是,采用万能试验机对水稻秆进行机械性能测试,测定其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参数,然后以此作为综合评价水稻抗倒伏性能的指标。
球压试验法是根据水稻的力学特性,采用压迫的方式来测定水稻的堆积密度、抗深度等参数,实现对水稻抗倒伏性能的评价。
具体操作方式为,采用压力计或者其他装置,给水稻产生合适的应力,测定其球压强度、球压模量等参数,并据此评价水稻抗倒伏性能。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抗倒伏能力是增加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就水稻抗倒伏的生理机制和评价方法进行阐述。
水稻抗倒伏的生理机制包括根系发育、秆粗、秆壁厚、秆部可塑性等方面,具体如下: 1.根系发育根系是水稻的重要器官之一,根的长度、数量、茎根比等指标对于保证其营养状态和抗倒伏能力至关重要。
在不同地理环境和生长期,水稻根系形态与根型、根量、根壤质量关系密切,同时根皮厚度及细长的强韧的根发达情况会影响水稻高产与抗倒伏。
2.秆粗水稻秆粗决定了其抵御风雨的能力。
随着水稻发展的越来越高,其稻穗数量越来越多,植株变得愈发脆弱,取而代之的是秆的粗壮、结实和强韧性,使秆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不会轻易折断。
因此,育种选择粗秆品种是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的一种方式。
3.秆壁厚水稻植株秆壁的厚度和强度也是水稻抗倒伏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专家的调查研究,与普通品种相比,许多抗倒伏品种秆壁增厚显著,同时其秆外层的纤维素含量提高,与普通品种相比更加坚硬。
这些对秆的加厚强化可以帮助水稻在自然灾害中更好的抵御灾害。
4.秆部可塑性秆部可塑性是指植物秆部在遭受压力时可以屈曲弯曲而不会断裂。
秆部的可塑性与秆部长度和直径有关,一般来说,越细的秆在遭受同样的风雨打击时越容易折断,机械强度越低。
1.倒伏程度倒伏程度是描述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一种外显性指标,一般选择倒伏倾角或倒伏系数来进行量化,值越小表明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越强。
2.抗风指数抗风指数,又称风性倒伏指数,是评价水稻抗倒伏能力的综合指标,可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水稻品种在自然环境下抗风的情况,一般以秸秆断裂强度和倒伏程度综合计算。
3.根系性状根系性状是影响水稻抗倒伏能力的一项内在因素。
富于亲和的根系统通常会使水稻有更强的抗倒伏能力。
评价根系的附着力和数量可以较好地评估水稻抗倒伏能力。
4.土壤质量水稻植株的根系从土壤中汲取营养,土壤质量影响着水稻的生长。
含水量、土壤通透性、化学成分和重金属等环境因素对于水稻生长和抗倒伏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在人类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其中倒伏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的研究,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水稻抗倒伏的生理机制和评价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1. 根系特性根系是水稻植株吸收土壤养分的重要器官,也是支撑植株直立的生物结构。
一般来说,根系发达的植株具有更好的抗倒伏能力。
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对水稻的倒伏抗性起着重要作用。
2. 茎秆特性水稻的茎秆在抗倒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诸如茎秆的粗壮程度、茎秆的结构强度等因素,都与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密切相关。
茎秆的粗壮和结构强度越好,植株越不容易发生倒伏。
3. 生长调控物质生长调控物质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抗倒伏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植物激素赤霉素和生长素等对于植物的倒伏抗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适当增加植物激素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4. 风筋和叶片特性水稻的风筋和叶片特性对于倒伏抗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风筋发达的水稻植株能够更好地支撑茎秆,从而增加抗倒伏能力。
叶片的厚度和硬度也对倒伏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水稻抗倒伏评价方法1. 风倒法风倒法是一种简单常用的水稻抗倒伏评价方法。
在成熟水稻田中选定一块区域,用风机或其他方法制造风力,观察不同品种或处理之间的倒伏情况,从而评价其抗倒伏能力。
2. 高低温处理法高低温处理法也是常用的水稻抗倒伏评价方法之一。
通过人工模拟高温或低温胁迫条件,观察水稻倒伏程度,并对不同品种或处理进行比较,评价其抗倒伏能力。
3. 力学性状检测力学性状检测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水稻抗倒伏评价方法。
通过测定水稻茎秆的抗弯强度、抗压强度等力学性状参数,可以客观地评价不同品种或处理之间的抗倒伏能力。
4. 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将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并结合实际田间生长情况,对不同品种或处理的抗倒伏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甘蔗抗倒伏评价技术规程

甘蔗抗倒伏评价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甘蔗抗倒伏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方法、调查指标、甘蔗品种抗倒伏性评价和甘蔗实生苗抗倒伏性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甘蔗品种及甘蔗实生苗的抗倒伏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倒伏Iodging作物生长过程受外部环境(如台风或强降雨)、栽培措施及品种特性的影响,造成植株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
倒伏角1odgingang1e植株顶端生长点(或倒伏后蔗茎生长带发生弯曲的点)和植株基部的连线与顶端生长点至地面水平线的垂直线间的夹角。
抗倒伏指数1odgingresistanceindex以倒伏角为依据,建立分级标准,评价甘蔗品种抗倒伏性的指标。
甘蔗实生苗sugarcaneseed1ing利用甘蔗种子繁育的蔗株。
抗倒伏系数1odgingresistancecoefficient植株基部和中部茎径的比值,评价甘蔗实生苗抗倒伏性的指标。
4评价方法4.1品种田间鉴定将所有品种(系)种植于同一地块,小区面积、下种量以及栽培管理水平保持一致,在田间自然发生倒伏15~30d后分级调查倒伏株数,计算抗倒伏指数,鉴定甘蔗的抗倒伏性强弱。
4.2实生苗选拔甘蔗实生苗在田间生长满7个月达成熟期后进行优良单株挑选,调查植株基部和中部的茎径,计算抗倒伏系数,鉴定甘蔗的抗倒伏性强弱。
5调查指标5.1株数每个品种(系)随机调查3个样点,每个样点连续调查有效株(株高2130CnI)的数量,株数2200株/66.67m2o5.2倒伏角用量角器测量。
5.3茎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蔗株基部和中部的直径,测量时游标卡尺应置于茎段节间中部并正对蔗芽方向的两侧。
6甘蔗品种抗倒伏性评价6.1倒伏程度分级甘蔗倒伏程度分级指标应符合表1。
6.2抗倒伏指数甘蔗抗倒伏指数按式(1)计算。
1R/=Z*” (1)式中:1RI——抗倒伏指数;G——倒伏级别数值;G——单位面积相应倒伏级别的倒伏株数;S——单位面积总株数。
水稻抗倒性力学评价方法

水稻抗倒性力学评价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抗倒性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抗倒性的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T/T 1300-2007 农作物区域试验技术规范水稻3 原理根据外加重量的对数与茎秆倒伏率的概率单位呈线性回归关系,计算50%茎秆倒伏需要的重量(LW50)。
4 试验材料对照品种(系)(包括易倒品种和抗倒品种),参试品种(系)。
5 试验设计相同生育期材料种植在同一试验区域,3次重复,每小区株数不少于300株。
6 栽培管理和记载参照NT/T 1300-2007。
7 重力瓶的制作在40mL的瓶子里装铁砂,瓶盖上固定一个小夹子(以不夹瘪水稻茎秆为宜)。
用天平称重,制作出10克-250克、相邻间隔10g的重力瓶组。
8 抗倒测量8.1 测量时间水稻齐X后35天。
8.2 预实验每穴选择2个茎秆。
梳理茎秆上叶片,使其测量时不被其它叶片干扰。
把重力瓶夹在茎秆的倒二节上,观察茎秆是否倒伏,测量10个茎秆。
确定造成0%与100%茎秆倒伏率的重量范围。
8.3 正式实验根据0%与100%茎秆倒伏的重量范围,在其间制作5~7个新的重力瓶,使重量按照等差或等比数列递减。
每个重力瓶测量的茎秆数30个,每组被测茎秆数相等或相近。
茎秆选择和测量方法同预试验。
按照表1记录测量数据。
表1 测量记录表组别重力瓶重量(g)测量茎秆数(个)折断茎秆数(个)12345…9 LW50的计算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Bliss法)计算LW50。
10 抗倒系数计算按式(1)计算。
……… (1)式中:LI ─抗倒系数;X ─参试品种(系)的LW50;CK ─已知抗倒品种的LW50;11 抗倒性的判断抗倒级别分为1、2、3、4和5共5个等级。
等级分别对应高抗(HR)、抗(R)、中抗(MR)、中度敏感(MS)和高度敏感(H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能力不同,是作物抗倒伏的内因和根本,主要差异
在基因型的不同。品种的植株基部节间短而粗、机械
组织发达、正常成熟时茎秆衰老率低的品种抗倒伏
能力强,否则抗倒伏能力差、品种易倒伏:土壤、肥料
等生态因素,种植方式、密度、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措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863项目“高油超级杂交油菜新组合的培育”
籽粒皱缩而降低容重,减少穗粒数和粒重,减低含油
量等IS,9];也还会出现沤黄和穗上发芽。倒伏的严重性
和对产量以及收获品质所造成的损失与作物生长环
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一般来说,适宜的生长环
境、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措施会引发倒伏或
使倒伏程度加重[2.4.sl。
2 倒伏类型的划分
4种。开张型倒伏是指分蘖数多,且分蘖具有沿地表
而伸长的倒伏。扭转型倒伏是沿地表像用棍棒打倒
一般的倒状,其原因在于根系发育不良,在水稻直
播、纸钵苗播种及小麦(大麦)撒播中常见【r丌。不同作
物发生倒伏的类型也有差异:水稻、二棱大麦、小麦
和木薯等多发生弯曲型倒伏;六棱大麦、玉米、油菜、
养麦、向日葵等常见挫折型倒伏。而且弯曲型倒伏可
发展为挫折型倒伏,可以说作物倒伏是一个复合现
象的结果。
2.3韧性倒、刚性倒伏孙守钧【 ](1999)提出高粱抗
倒性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韧性抗倒,一种是刚性
抗倒。韧性抗倒与很多形态性状有关
进方法要借助精密的仪器,由于受仪器的限制,其应
用也就受到很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穗重/株_高【:”、重心高度(或秆长)
/基部节间挫折强度 、相对下弯力矩/折损负重【7】、
鲜重/(重心力矩口负荷)【·2]、株高/基部节间直径等许
多指标评价,鉴定作物的抗
3.3.1倒伏指数田间的倒伏程度和倒伏面积是抗倒
性的直接体现,但在未倒伏时要对品种抗倒性作出
科学评价,是一个重要课题。王勇(1995,2000年)【 1.笠】
等针对小麦茎倒伏提出了“小麦品种倒伏指数”的新
概念,为评价小麦茎倒伏抗性提供了方法。
积维管束的数量多且大、茎部可溶性糖及总糖含量
高等有利于刚性抗倒。
2.4茎倒、根倒和根茎复合倒伏综合起来,笔者认
为把倒伏主要划分为茎倒(折)、根倒和根茎复合倒伏
三种类型更合适。将主茎折断或植株直立(主茎倾角
小于30。)、上部茎秆弯曲与主茎夹角大于45。称
茎倒(折);将植株主茎倾角大于45。,茎秆基本维持
时无法对品种抗倒性作出科学评价,故该法适用于
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模拟条件下对材料的初步筛选
和品种综合评价。
3.2单性状突出的评价方法
3.2.1抗折力矩华泽田t191(2003)用水稻的抗折力矩
来表征水稻的抗倒能力。抗折力矩是模拟水稻抵抗外
力折断的一个直接指标,它能直观地表征出了水稻抗
,降低株高、增
加茎粗和穗柄粗、缩短节间长度和穗柄长、提高茎干
物质及糖度有利于抗倒性的提高。刚性抗倒不能完
全用形态性状来衡量。增加茎容重、缩短茎基部节间
的长度、提高茎基部叶鞘层数、增加茎壁厚度、提高
灌浆期干物质向茎部的分配率、茎壁及髓部单位面
与作物生长环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一般来说.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措
施会引发倒伏或使倒伏程度加重。鉴于倒伏性对产量、品质的严重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作物的抗倒伏
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笔者综述了对倒伏类型的划分,归纳为茎倒(折1、根倒和根茎复合倒伏三
种类型.并对评价抗倒性的方法和指标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讨论。
挺直(上部茎秆弯曲与主茎夹角小于30。)的倒伏称
作根倒伏;介于根倒与茎倒的称作根茎复合倒伏,即
植株(主茎)茎基倾角大于30。而小于45。的倒伏。
3 作物抗倒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作物品种在田间的实际倒伏程度和面积是其抗
倒伏能力的直接体现,但在未发生倒伏时如何评价
小麦品种的抗倒性呢?前人对作物倒伏进行了较多
大量的评价,提出了一些评价抗倒伏性的方法。有直
观的、综合性的、也有特性突出评价方法。
3.1田问直观性评价方法
3.1.1倒伏级别多数研究提出了对单株倒伏的级
别,把单株从完全直立到完全倒伏划分为不同等级,
o~3级、0~4级、1~9级等多种划分方法。国家水稻倒
伏性记载标准:分直、斜、倒、伏四级。直:茎秆直立或
力较小而恢复快,说明弹性好;若拉力小且恢复慢,
则说明茎秆坚韧性差,易发生倒伏。
3.2.3手压茎基法中科院植生所[71为评价小麦品种
的抗倒性也进行了倾斜试验:灌浆期用手按水淋湿
的茎秆基部,使之与垂直地面方向成30。角。不同品
种茎秆上部的倾斜程度不同,超过30。的度数越大,
表明品种的抗倒性越差。上部倾斜角度的大小与穗
减少:茎折则破坏了茎秆的输导系统,影响根系向叶
片输送水分和养分,影响叶片向果穗输送光合产物;
病虫害加剧;如果茎折严重则造成伤口以上部分死
亡,导致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停止,产量大减,甚至
造成绝产D-4,,.12】。倒伏的发生,增加了作物收割难度,
会极大地影响了作物收获产量和品质【 ”。倒伏引起
3.2.5共振频率和阻尼振荡Dunca(1984,1985,1986)
分别测定了小麦茎秆的共振频率和阻尼振荡值,发
现共振频率越高,茎秆的弹性系数越大,抗倒性愈
强;阻尼振荡值越小,茎秆就越坚硬,抗倒性越好。
3.2.6全息干涉仪Gawin(1984)用全息干涉仪成功
地测定了茎秆的机械性能,为抗倒性研究提供了又
重和穗下节间机械强度关系密切,而倒伏与否关键
在于基部节间机械强度的大小。所以,用该方法进行
品种抗倒性评价,缩小了基部节间的重大作用,从而
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
3.2.4断裂强度Vaidya等(1982)指出:1.茎高×
高/根重)和2.(断裂强度/株高)×茎重是表示小麦
倒伏的两个合适指标。
作物倒伏的现象十分复杂。不同的文献对作物
倒伏类型划分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对不同作物的倒
伏类型的划分有很大不同。
2.1根倒和茎倒BeckI 4]将玉米倒伏分为两种类型:
根倒和茎倒(茎折),茎秆与垂直线夹角达30o以上称
为根倒【 】;将茎在穗位节或穗位节下面倒伏称为茎
倒。大多数研究一般都认为作物倒伏为茎倒(折)和根
关键词:倒伏;抗倒性;评价方法;作物
1 倒伏的概念
1.1农作物倒伏现象倒伏是作物生产中普遍存在
的问题,已成为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1-1'>1。
倒伏的严重性和对产量以及收获品质所造成的
损失与作物生长环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一般
来说,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
3.1.2倒伏率田间的倒伏程度和倒伏面积是抗倒性
的直接体现。国家鲜食玉米倒伏性记载标准:大风雨
后记载倒伏日期,植株倾斜度大于45。的株数占全
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并注明茎倒或根倒。
田间的倒伏面积和倒伏程度是抗倒性的直接体
现,这是目前品种综合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优点是
评价结果更直观、比较真实、能相对判断出倒与不倒
则减轻倒伏【”】。病虫害亦是引起倒伏的重要因素。如
油菜的菌核病、玉米干腐病、茎腐病、茎基腐病使茎
组织变得弱软倒伏,等等。
1.3倒伏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作物倒伏后,打乱了叶
片在空间的正常分布秩序,破坏了植物的群体结构,
使叶
片的光合效率锐减,阴角秕粒量增加,有效角果
倒性能的强弱,在实际生产当中更具有代表性。
3.2.2茎秆弹性Murphy和Freyt驯在灌浆期将去叶
带穗的茎秆5根捆成一束,加力使之倾斜45。,然后
去掉力,茎秆则恢复到原来位置。根据从垂直茎秆方
向的拉力和回到原来位置的速度,把茎秆的弹性表
示为l0个梯度。拉力大且恢复快,说明茎秆坚硬;拉
基本直立:斜:茎秆倾斜角度小于45。;倒:茎秆倾斜
角度大于45。:伏:茎穗完全伏贴于地。抗倒为主,植
株较低,茎秆较脆,干时易折断。孙守钧(1999)按程
度将高粱倒伏分为叫级。0级:未发生倒伏、茎直
立:1级:穗弯曲;2级:茎倾斜,茎与地面夹角大于
70~:3级:茎与地面夹角小于70。、大于45。 4级:
措施会引发倒伏或使倒伏程度加重[1,2,41。倒伏是由外
界因素引发的植株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
的现象。鉴于倒伏性对产量的严重影响,国内外学者
对作物的抗倒伏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1.2作物倒伏的成因作物倒伏是一个综合的、复杂
的现象。作物倒伏受到外界风、雨等气候因素影响,
倒性。以上方法和指标由
于存在涉及因素少、考虑不够全面、缺乏说服力等问
题,对品种抗倒性的评价往往缺乏准确性。因而迄今
为止,尚没有一种实际可靠的方法或指标用于田间
测定品种的抗倒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测定品种抗倒
性的方法愈来愈先进。
3.3综合指标的评价方法
润、土壤疏松的情况下易于发生。在作物生长的关键
阶段,根倒是倒伏的主要类型。Caries等(1960)根据倒
伏发生的部位可将倒伏分为茎倒、节倒和根倒。
2.2挫折型倒伏、弯曲型倒伏、扭转型倒伏和开张型
倒伏有的文献【 】将倒伏现象依据倒伏状态不同分为
挫折型倒伏、弯曲型倒伏、扭转型倒伏和开张型倒伏